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及嵌入式教学模式探讨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通专融合课程体系分析——以麻省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为例

环境工程通专融合课程体系分析——以麻省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为例

环境工程通专融合课程体系分析——以麻省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为例作者:李洪枚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40期李洪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70)摘要:以基础性、全面性、连贯性和融合性等为特征的麻省理工学院环境工程通专融合课程体系很好地诠释了通识教育课程是专业教育课程的基础和补充,而专业教育课程是通识教育课程的延伸和支撑的相互关系,体现了现代高等教育追求个性与社会性、人性和工具性的相互统一,个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MIT环境工程通专融合课程体系设置特点对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环境工程;通专融合课程体系;麻省理工学院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161-03课题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PXM2009-014205-074352)作者简介:李洪枚(1964-),男,研究生,教授,江苏洪泽人,研究方向: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研究。

麻省理工学院(简称MIT)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建立和不断完善包括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1],具有基础性、全面性、连贯性和融合性等特点。

一、通识教育课程分析MIT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6 个部分,分别是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科技限制性、实践、沟通表达和体育等课程。

(一)数学与自然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同一学科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难度有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几乎MIT 所有专业都要求学习“数理化生”这些学科,共六门课程,这是MIT通识教育课程不同于耶鲁大学[2]和斯坦福大学[3]等美国著名大学通识课程之处,也不同于国内知名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4]。

MIT 认为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对现代生活有巨大影响,作为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5]。

获近两届湖北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获近两届湖北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完成单位
文学与传媒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理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医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法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理学院 理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医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体育学院 法学院
系列研究性教学法在解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及结构研究 三人板鞋竞速教学与训练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程(教材)
21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2010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4 2014 2014 2014 2014 2014 2014 2014 2014 2014 2014 2014 2014 2014 2014 2014 2014 2014
在英语专业技能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以“学科赛事为抓手、项目驱动为支撑、seminar课程为载体”的大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 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 民族院校师范专业普通话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基于数字化微格教学的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机械CAD/CAM》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推动电气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实践 民族院校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改革的探讨 民族院校法学专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 基于民族文化背景的传媒艺术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 以普通物理实验为切入点支持大学生创新项目 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原理与微机原理仿真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操作系统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PBL+LBL+CBL综合交互式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应 用 需求本位的民族院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北民族 学院为例 《园艺植物栽培学》实践教学质量改革研究 土家医药学课程体系建设与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地方高校农林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地方应用型大学电气信息类工程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8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通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8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通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8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
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08.08.11
•【字号】鄂教高[2008]15号
•【施行日期】2008.08.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8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
通知
(鄂教高[2008]15号)
各高等学校:
2008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立项项目评审工作已经结束。

经专家评审,我厅审核,同意武汉大学“‘数字化珞珈山’计划”等410个项目为2008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现予公布。

开展省级教学研究立项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各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立项项目的研究工作,加强管理和指导,落实人员和经费,按要求完成研究任务。

望各校加强对已立项项目的管理,督促做好项目的结题和总结工作。

各校2006、2007年立项的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进展情况汇总表(样表见附件2)请于2008年11月30日前报我厅高等教育处,同时上报汇总表的电子文档。

联系电话:87328180,87328007,电子邮件:**************。

附件:1、2008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2、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进展情况汇总表
二OO八年八月十一日附件1
2008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附件2: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进展情况汇总表
教务处负责人(签字):联系人:电话:填报时间:。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究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究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究摘要:分析了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和现代学徒制,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对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措施。

以期为未来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环境工程技术;校企合作1引言2現代学徒制概述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对学生而言,就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实习,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很好地解决了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之间的矛盾[1]。

开办“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是目前校企合作育人的新举措,是学校扩大招生影响力,企业方增加人才储备等问题最直接有效的举措,也是现代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2,3]。

正如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扬南,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活动上所言,“之所以重视和推动现代学徒制,是因为它可以使职业教育少走弯路,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突破性,和企业发展有非常高的切合点,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的新举措[4,5]。

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要不断创新环境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保持校企双方的紧密结合,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使环境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环保业的发展。

目前现代学徒制有“双元制”模式、“合作教育”模式、“产学合作”模式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其中我国持续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许多地方和职业院校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教育模型。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从合作的形式看,可分为工学交替模式、订单培养模式、项目驱动模式、顶岗实习模式等;从各方参与的程度,可分为推动型模式、学校主建型模式、企业主建型模式、校企联建型模式、校企共建型模式等,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教育奠定了基础[6-11]。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

S c ie nce &T e c hno lo g y V is io n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王宝珠李文娟邓华阳摘要嵌入式系统不仅是一门综合多领域知识的工程应用技术,同时也是新兴行业领域(物联网、大数据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

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开展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改革。

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使其满足行业的技术发展需求;以学生志趣为核心,对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工程实践能力;新工科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 :10.19694/ki.issn2095-2457.2020.23.004王宝珠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传感技术。

李文娟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邓华阳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科研项目为驱动+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动应用型本科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与实践”(183006);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信息特色专业群建设”(183001);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CQGJ19B117)。

0前言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当今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形势对我国传统的工科应用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急需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

嵌入式系统不仅是一门综合多个领域知识的工程应用技术,同时也是新兴行业领域(物联网、大数据等)的重要组成部分[1],嵌入式系统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出现了很大的人才缺口,全国高校纷纷开展了嵌入式系统卓越人才的培养,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是很理想。

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提高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相关行业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一种混合教学模式在嵌入式系统课程中的探讨

一种混合教学模式在嵌入式系统课程中的探讨

1引言现代高校教育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加强课程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

因此,研究和探索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方法、融合规律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嵌入式系统课程作为计算机、智能科学、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我们对该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践进行了应用。

武汉工程大学“优学院”平台实现了嵌入式系统课程基于互联网云教学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研究与探讨,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2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简介及设计思路线上线下(O2O)源于美国,是将线下商业贸易和互联网平台对接,让互联网平台成为线下商业贸易终端。

将O2O引入教育领域后,主要指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由线下转变到线上的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在线上共享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限教师、随时随地学习。

线上碰到问题与疑惑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与老师沟通并请求答疑,在线下进行理论与实验学习,巩固和强化知识学习。

当前高校中,线上线下模式设计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线上将课程的各种资源放在网络平台上,主要以简单的知识点为主,每章由多个短小视频等组成,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根据课程要求完成线上作业。

老师进行线上考试检测并进行相应的答疑。

这种模式对于理论课程学习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效果一般。

第二种模式是将课程的所有知识点都做成线上小视频,学生在线上进行系统的学习,线下老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进行理论教学,主要讲述学生线上学习难点,然后进行实践动手操作。

这种模式对实践操作部分相比理论教学部分更为侧重,对于理论和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相当适用。

嵌入式系统课程就属于这一种。

3嵌入式系统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设计笔者尝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与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线上线下嵌入式系统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3.1教学内容由于学习嵌入式系统课程涉及的学生专业较多,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一方面要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另一方面还需满足其它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深度。

基于科研反哺教学的本研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环境工程材料”为例

基于科研反哺教学的本研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环境工程材料”为例

基于科研反哺教学的本研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环境工程材料”为例王吟,张晓东,周海东(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一、引言教学与科研一直以来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两大支柱,也是用于衡量其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实力的标准。

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以科研补充前沿技术,以课堂延续基础知识,大学教学已进入“研究型教学”阶段。

钱学森先生曾强调“中国大学缺乏创新精神,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因此,在发展科研的同时,将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运用科研成果服务于发展相对缓慢的教育教学活动,即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是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创新实践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积累的过程,然而本科阶段由于课程设置的特点,用于创新的时间非常有限,而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基础,同时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亦可为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引领作用。

上海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依托环境与建筑学院,199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2年获得“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点和“能源与环境工程”博士点。

本专业秉承“立足上海,依托行业,发展特色,服务全国”的办学理念,根据专业特点,在注重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十分重视和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需求,提出基于科研反哺的本研一体化课程教学方式。

采用贯通式培养思路,整合了本科生、研究生两个层次的“环境工程材料”课程,优化教育资源,强化人才培养,构建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教学体系,形成了本科生阶段与研究生阶段有效衔接的贯通式一体化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环境工程专业的持续发展,也为提升我校研究型教学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二、基于科研反哺教学的本研一体化培养意义大学教学属于普及性教学,主要是专业知识的基础启蒙,多数课程是依据基础教材讲授的,科学知识的深入研究也源于这些基础理论。

评副教授个人总结

评副教授个人总结

评副教授个人总结精品文档评副教授个人总结职称评审个人工作总结20××—20××年工作总结×××单位××本人自20××年9月被评为××职称以来,自觉加强思想自我建设,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探索专业建设途径,取得了一定成绩。

现将×年来的情况总结如下:一、思想总结本人积极学习马列主义和邓小平理论,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坚定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国家的时政、经济和社会情况保持高度关注,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的重要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院的规章制度,为建设和谐和会、和谐校园贡献了一份微薄的力量。

认真实践“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其作为提高师德修养的主要方面,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工作中体现一名人民教师应有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根据上级部署和学院工作安排,认真参加“创先争优”教育活动,深入学习上级的相关文件,积极参加学院举行的一系列专项教育活动。

xx年7月到革命圣地井冈山进行1 / 20精品文档参观学习活动;2016年7月份到革命圣地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撰写思想体会一篇被选入系部主编的活动材料。

9月份参加学院主办的征文活动,撰写的《××××》一文获得一等奖。

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坚持每天收听收看会议实况;大会胜利闭幕后,认真学习新的党章和会议决议,在工作和生活中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将其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为了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觉悟,2016年8月参加了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主办的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对党的最新理论路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11期创新创业教育高教学刊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及嵌入式教学模式探讨*李学平,李甲亮,单长青(滨州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滨州25660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199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提出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学生的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将不再是求职者,而应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1]。

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开设了世界上最早的创新创业课程,日本东京大学提出了适合本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通过推行导师制来培养创新型人才[2]。

我国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2008年批准了30个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2012年立项了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是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利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效开展。

本文以滨州学院为例,构建环境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将嵌入式教学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中。

一、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包括通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三大模块(见图1),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通识创新创业课程该模块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通识选修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模块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必选2学分;另一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创新创业专门课程(必修),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三门课程,每门课程16学时(理论和课外各8学时),共1学分。

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思想,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二)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环境工程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了两门创新创业类课程,即环保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环保创新作品设计(二选一),每门课程各32学时(理论8学时,课外24学时),共2学分,具体内容包括环境工程前沿讲座、科学研究方法、项目设计与申报书撰写、学科竞赛基本知识、创新创业摘要:构建了环境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三大模块。

通识创新创业课程包括通识选修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环保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以及环保创新作品设计,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包括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听取学术报告或讲座、参与学术研究、考取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学术或创新成果、获得艺术或体育奖项和创业实践;将嵌入式教学模式应用到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培养方案全过程,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连续性。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嵌入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1-0042-03Abstract:This thesis construc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including the three modules of General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Profess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The gener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includes general elective courses,college ca-reer planning,undergraduat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guidance and undergraduate employment guidance.The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includ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jects and com-petitions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novative work desig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courses include participating undergraduate subject competitions,listening to academic reports or lectures,participating in academic research,obtaining skills certificates or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obtaining academic or innovative results,obtaining arts or sports awards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s;applying embedded teaching models t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s.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ntinu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he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conducted through the entire process of train-ing programs.Keywords: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Curriculum System;Embedded Teaching*基金项目: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嵌入式应用型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应用”(编号:2015M025);滨州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行业标准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研究”(编号:BYJYZD201607)。

作者简介:李学平(1978-),副教授,山东临沂人,主要开展环境工程人才教学改革的研究。

42--2018年11期创新创业教育高教学刊和竞赛实践,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领域前沿知识,并能根据掌握的基本知识,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具备初步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初步的项目撰写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环境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的基本思想和能力。

(三)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主要通过第二课堂进行,主要包括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听取学术报告或讲座、参与学术研究(含SRTP、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参与教师科研等)、考取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学术或创新成果、获得艺术或体育奖项、创业实践等,每个模块都是2学分,要求每个学生选修以上模块至少4学分。

二、嵌入式教学模式探讨嵌入式教学模式最早是针对课程置换教学模式提出来的[3],将该教学模式应用到环境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除了常规的创新创业课程外,把项目案例嵌入到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以项目案例为主线,将项目案例设置、项目案例训练与项目实训有机融合和协调起来,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培养方案全过程,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连续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项目案例的选取至关重要,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尽量和专业紧密结合,往届毕业生创业成功的案例效果最佳,形成案例库后,要将所有案例恰当的嵌入创新创业课程和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整个创新创业教育由专业教师和本科生导师共同完成,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和成果形式见表1。

三、结束语以地方院校滨州学院为例,构建了环境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三大模块,总学分11学分,占培养方案总学分的6.5%(总学分170),同时将嵌入式教学模式应用到环境工程创新创业教育中,使创新创图1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43--2018年11期创新创业教育高教学刊课就在展示———提问———讨论中结束了,巩固练习的环节作为课后作业留给了学生。

(三)总结与反思创新促思辨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侧重创新与思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趋势,同时又给英语词汇学习的课堂增添了趣味和活力,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语言能力与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相互促进、同步提高,而教师也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转变出来,不再是独自演唱的真理传播者,而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指挥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师生共同使课堂活动起来、生动起来、平等起来,这样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外语学习,还会在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上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教师也会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才是健康的教学文化(孙有中,2016)。

参考文献:[1]Adriansen,H.K.How Criticality Affects Students'Creativity.In Teaching Creativity-creativity in Teaching.2010,Fanngdon,Oxon: Libri Publishing,pp:65-84.[2]Balin,S.Critical and Creative rmal Logic,1987,Vol.IX,No1,pp:23-30.[3]Bessant,J.and Tidd,J.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2007,New York:John Wiley&Sons.[4]孙有中.英语教育十大关系———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本原则初探[J].中国外语教育,2014(1):3-10.[5]孙有中.谈谈跨文化思辨英语教学[EB/OL].2016,http://ucourse. /course/372.[6]郑连忠.创新驱动思辨再促进英语学习[EB/OL].2016,http://ucourse. /course/275.[7]闫宇涵.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联想记忆的实践应用[J].高教学刊,2016(09):90-91.表1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和成果形式模块课程开设学期教学模式成果形式通识创新创业课程通识选修课程2-7 32学时课堂教学,嵌入项目案例报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8学时课堂教学,8学时课外教学,嵌入项目案例项目实施方案或报告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 4大学生就业指导 6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环保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 5 8学时课堂教学,24学时课外教学,嵌入项目案例项目申报书环保创新作品设计 5 作品设计书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1-8第二课堂,以项目案例的形式嵌入到其他课程中,由本科生导师负责落实奖励证书听取学术报告或讲座1-8 报告记录参与学术研究4-8项目立项书,研究报告考取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4-8 证书获得学术或创新成果4-8 论文、专利等获得艺术或体育奖项4-8 奖励证书创业实践1-8 创业活动业教育贯穿于培养方案全过程,保证创新创业教育不间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