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合集下载

面向新文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

面向新文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

面向新文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作者:欧阳静李秀芹杨秀丽惠珊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09期摘要: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交叉融合,与教育体系创新融合,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关注社会层面的反馈评价。

该文围绕构建“以本为本”的创新创业目标教育体系,优化“内外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组建“内引外联”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支持体系,创建“问题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保障体系,构建“分类分级”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医科院校;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文管类专业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9-0054-05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mote the cross-integra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with new technologies, the innovative integration with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deep integration with talent training,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feedback and evaluation at the social level.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people-orient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optimi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ordin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and sets up a "internal introduction and external communi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eacher support system. Theestablishment of a "problem-orient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ork guarantee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assified and grad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Keywords: medical college; new liberal ar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on major新文科之“新”旨在突破原有传统的文科思维和文科模式的多学科交叉互构,国家提出新文科建设战略的整全性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多维度应然角色塑造提供了具有时代属性的标签打造。

立德树人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

立德树人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

立德树人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发布时间:2021-07-13T16:03:03.95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作者:叶静[导读]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在“双创”的思维下构建“课程思政叶静宁波财经学院,浙江省宁波市 315175摘要: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在“双创”的思维下构建“课程思政”,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变应用型本科院校传统的课程体系,推进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模式,对于培养创新创业型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现状,提出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模块化课程结构、构建“双创”价值引领下的课程标准、建立多元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等策略,提升应用型高校课程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立德树人;双创;课程思政;课程建设一、引言2019年教育部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因地制宜地设课,建设一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课程。

2020年5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高校要结合学校发展定位,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潘懋元先生认为“课程居于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的心脏。

”可见,课程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课程改革的成功最终决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并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同时,课程思政是国家战略部署的新课程建设方向,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双创与课程思政融合将必然在课程建设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推动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加快一流课程的建设进程。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培养符合新时期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必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基于“专+创”深度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专+创”深度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专+创”深度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展海燕(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西安712046)摘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应用、强实践、重创新的办学定位,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分阶段、多层次、差异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专+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在我国大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正日益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杠杠,成为引领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撬动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必然要求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

课程体系设计的科学性与实施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必须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应用、强实践、重创新的特色办学定位,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贴专业,凸显特色,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构建整合型、多层次、差异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首先,在目标设计与规格定位上应由单一转向多元化,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以专业教育充实学生,以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教育作用。

课程体系构建基本思路:面向全体普及教育,融合专业深度培养,分层实施有效推进,贯穿全程人人参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课程体系构建需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首先,课程要覆盖全体学生,而不是仅仅面向那些敢于创新、意欲创业的学生,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总体目标,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自主创业、开办企业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创业教育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实施策略

高校创业教育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实施策略

2017.3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创业教育课堂教学体系的现实背景大学生毕业首先想到的是何处工作或者继续深造,但是很少有学生会考虑自己是否可以创业,同时很多没有上过大学或者上学很少的人开始寻找创业的发展方式,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高校创业教育的缺失是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

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多数以就业为主,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相对较少,因此学生很少拥有创业意识,即使部分学生具有创业意识,也常会被一些现实情况抹杀。

这种现象既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对社会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提供各方面人才。

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素质、增加学生的知识,还要培养综合型人才,加强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这是高校提高人才质量和自身发展实力的内在要求,开展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陆续将创业教育纳入学生的学习范围,创业教育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创业教育体系是否合理构建和实施,构建符合创业教育规律的课堂教学体系对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和实现创业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业教育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建设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的发展重心之一,构建课堂创业实践主要是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挖掘学生的创业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

创业教育课堂教学体系可以总结为“四个结合”的构建原则。

(一)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

专业课程是指根据各学科培育目标和要求所开设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创业课程是指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开始的课程如《创业导论》《创业管理》《商业计划》等。

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结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两类课程在基础性和普及性上的结合和搭配,使学生既具有专业能力,又具备创业能力;第二个层次是两类课程在课程内容上的深度融合,将学科特点融入到创业教育中,高校创业教育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实施策略张宝生,卜文斌,祁凯,谢迪(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摘要:开展课堂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缓解学生就业压力。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以滇池学院的双创育人实践为例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以滇池学院的双创育人实践为例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以滇池学院的双创育人实践为例唐俊;钟伟明【期刊名称】《艺术科技》【年(卷),期】2024(37)8【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推动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在国家大力推行高校创业教育的背景下促进民办高校进一步落实应用型改革。

方法:滇池学院不断推行改革实践,从三个方面着手构建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推动应用型转型:一是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以“四创融入”的双创育人模式和主体、目标、资源协同的产教融合双创育人路径,形成创新创业育人合力;二是建设“一主体两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同时建设教师、学生分类奖励的激励机制,构筑教师聘任、就业保障、实习实训“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健全校内、校外互补的评价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双创育人制度体系;三是强化导向作用,建设双创实践校园文化。

结果:滇池学院的系列改革举措构建起了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提高了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推动了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转型。

结论:应用型民办高校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解决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变劣势为优势,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总页数】4页(P54-57)【作者】唐俊;钟伟明【作者单位】滇池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38【相关文献】1.以众创空间为核心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以安阳师范学院众创空间建设与实践为例2.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特色的\"工科+管理\"双创模式——以广东应用型本科院校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3.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以郑州财经学院为例4.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导师制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研究——以荆楚理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5.课程思政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与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省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体系建设——以成都某高校为例

四川省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体系建设——以成都某高校为例

四川省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体系建设——以成
都某高校为例
何志华
【期刊名称】《科技创业月刊》
【年(卷),期】2016(029)018
【摘要】“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既是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需求,亦是高校推进人才培养变革的发展趋向.梳理了四川省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体系建设的现状,并以“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为依托,探讨了该校目前正在建设试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三级培育体系.
【总页数】4页(P61-63,70)
【作者】何志华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创新创业智库服务体系建设——以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智慧华图”智库服务平台为例 [J], 高爱;王庆涛
2.潜心培育合力发展——以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双桥街道培育社会组织实践为例[J], 袁万银
3.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四川省成都市四所高校为例 [J], 姚文佳;
徐昭
4.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精神培育探索
——以成都大学为例 [J], 施开波;付贵源;唐琳
5.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精神培育探索——以成都大学为例 [J], 施开波;付贵源;唐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分析

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分析

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分析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在大学本科阶段,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创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创业的不断崛起,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提升的建议。

一、现状分析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足目前,大部分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相对单一和僵化,大多数学校只开设了少量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而且课程设置相对固定,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太相符。

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兴趣和动力。

2. 缺乏实践教学和创业指导大多数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教学和创业指导。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的方法和技巧。

学校也缺乏相应的创业导师和资源,无法给予学生更好的创业指导和支持。

3. 缺乏创新创业氛围大多数本科院校缺乏创新创业的氛围和平台,学校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相对薄弱,学生缺乏成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难以培养创新创业的兴趣和信心。

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普遍较为低迷,缺乏对创新创业的积极认知和态度。

二、提升建议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拓宽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开设多样化的创新创业课程,如创业管理、市场营销、创新设计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范围。

引入跨学科的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应注重实践教学和创业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和创业支持。

可以建立创业实践基地,邀请成功创业者来校分享经验,组织创业比赛和实训项目,帮助学生提升创业技能和实战能力。

学校应引入更多的创业导师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创业指导和支持。

学校应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和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提供创新创业相关的资源和支持。

学校也应加大对创新创业项目的资助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建构

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建构

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建构作者:易秀娟程瑛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10期【摘要】以高校为平台的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平臺,为我国高等教育从“就业型教育”向“创新型教育”转型提供了契机,本文以高职院校为蓝本,以创新和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项目的评估三种因素来建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新项目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呈现三种状态,一课程名称多样化,如《求职与创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名称的多样化表明高校创业教育的定位不清;二是课程设置各成体系,有高校把创业教育单独列为一门课程,也有高校把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合在一起教学,说明各个高校间对创业课程的重视度不一样;三是创业课的归口是多部门,出现了学工处、教务处、创业学院、就业中心等多头管理的局面。

以上三种原因导致了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必修课资源分散、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创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制约了创业实践,因此本文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如何建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有序开展创业教育课程提供参考。

笔者在多年的就业与创业教学工作中,以为要想做好创业教学工作要做好以下三点:第一,教学资源要整合,多头管理显然分散了教学资源,创业教学不仅是一门必修课,而且要有相应的制度和资源支持其长远可持续发展,如课时的保证、场地的提供、创业项目的师资指导等。

第二,教学体系要结合地方和学校特色,从百森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以及马云的湖畔大学,不同的定位和授课对象就会对应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因此,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还要立足地方、结合专业、分析学生,建构自己的教学体系。

第三,教学效果评价要多元化,创业教育的目标从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多个方面,既有意识形态层面,还有技术操作层面。

笔者在对湖北职院大二学生进行创业意向调查时,近30%的学生表示在工作三年后会考虑创业,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一蹴而就,要结合当下和长远的评价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一、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学术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国内很多独立学院是依托母体院校办学的,但是依托的资源有限,经费投入有限,独立院校的教育条件和教育资源明显比母体学院欠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及投入上更是少之又少,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落后于一本、二本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明显失衡。

第一,独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当前,很多独立本科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培养目标非常模糊,有的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认知,没有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素养,有的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只看重学生的外在素质培养,而没有注重学生个人的整体素养,导致高校在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不够科学,课程偏重创新创业的外在素质的培养,忽视学生内在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达不到教育效果。

第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独立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比较单一,综观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涉及创新创业课程的大多都是就业指导课或者职业规划系列的内容,课时一般在24-40个课时之间,而这些课程中涉及到创新创业内容的一般都只有几个课时,缺少独立、标准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及完整、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群。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融合性低,两者之间融合程度不高,彼此发展不能相辅相成,专业课中很少有与专业创新创业相关知识。

再次,创新创业课程偏重理论的传输,创新创业实践实训课程少,学生缺乏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其四,独立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任课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经验,缺乏企业管理的经验。

大部分独立
学院担任就业指导或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师在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后
就来校任教,教师缺少就业和创业的经验,创新创业课效果差。

第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建设不到位。

当前,大
多数独立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都没有系统性,只有少数的理论知识
课程,且都是基础认知性的课程,没有很好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实
践性。

其次创新创业教学课程的建设没有结合区域发展的特点、专
业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等来建设和开发。

再次,课程内容没有及时
更新,课程没有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来开展,案例陈旧,教学
内容宏观性较强,缺乏可操作性的创新创业实践和指导。

创新创业
教学课程设置应结合课程目标,提出培养学生怎么样的能力,培养
怎么样素质,掌握哪些知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素养,提升个人的整体素质等问题,从全局出发,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系统、科学、全面地建设和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二、独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三大因素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建设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系统工程,在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时需要考虑以下三大因素:第一是学
生因素。

独立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新创业也是一种实践能力
非常强的社会活动。

因此,独立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更能体现复
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独立院校的学生高考分数较低、理论知
识整体上相对薄弱、自制能力差,但是学生家庭相对较好、独立性强、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动手实验能力强,这些大学生更具
有创新创业的潜力。

由此可见,独立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层次、学生的生源地分布等特点考虑创
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层次。

第二是学校因素。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
项系统的工程,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性质来调整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

例如综合性的独立院校可开设文理具兼的创新创业模块,专业性较
强的独立院校如艺术类的独立院校要相应的加入相关专业的创新创
业课程。

同时,还要考虑学校专业群的情况和校本特色,结合学校
的专业群情况和学校的资源优势、学校的特色专业等建设相关的创
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结合专业技术优势和专业群商圈的发展来开
设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

第三是社会环境因素。

独立本科院校培养
的学生毕业后将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离不开
社会大环境。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开发要与国家的创新
创业政策、产业群发展、地域文化、区域发展相结合。

如,高校在
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时还要纳入国家相关创新创业政策的相关知识、当代社会环境下相关产业的发展、地域文化、地理环境优势、
区域经济发展等因素来开发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创新创
业课程。

三、独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独立本科院校
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重心在于应用能力的构建和培养,
注重人才培养的“通用性”和“创新性”,即培养学生在本学科中
具备广泛的适用性,能胜任本学科中的相关领域而非个别岗位,并
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备前瞻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社会
和地方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建立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背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并能围绕市场、技术及专业,将所学到的
专业知识与技能实现与市场宏观环境的对接,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