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所有课后习题整理
高中化学必修2课本习题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2 (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第一节兀素周期表2. C3. C4. A5. ⑴.;;(2).6.7.8.(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⑵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① 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
性减弱。
■②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9. (1);氧化剂;还原剂(2 )、 (3)、 (4)、略10. ( 1);(3).生成氢化物的稳定(2) 甲与乙:(或); 乙与丙:;乙与丁:。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 减小;减弱;增强;;;;2. B3. C4. (1)金属性强于(2) 金属性强于,非金属性B强于(3) 非金属性强于(4) 非金属性强于(5) 非金属性强于。
6. 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非常剧烈第三节化学键1. ① ②③④⑤ ⑥2. C3. D4. D复习题P281. (1)(2)(3 )B>A>C(4)>(5)黄(6)182. C3. A4. D5. D6. A7. D8. A9. (1) : A B、C、D E、F、G、依次为Na、、、、、、、⑵:A B C D E、F、G、依次为Na>、、、、、、、5 5,0⑶A、B、C、D E、F、G、依次为Na、、、、、、、10. (1)⑵熔、沸点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
(3) 可从能否置换出该非金属单质来判断强弱;从氢化物稳定性判断;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判断等等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 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 热量;放出3. ;4. ②③④⑤⑥,①。
8(1)D⑵C9.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热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热量。
若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且吸收的热能由外加热源(如酒精灯)提供,以满足断开反应物化学键所需能量的不足10. 乙同学观点正确。
人教版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必修2 答案之欧阳体创编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P111.1;1;Cs;Li;7;1;F;F。
2.C 3.C 4.A 5.(1)6 3Li 7 3Li; (2)14 6C14 7N;(3)23 11Na 24 12Mg。
6.7.8.略 9. 4Li+O2点燃2Li2O10.(1)甲 C 二 IVA ;乙 O 二 VIA;丙 Na 三 IA;丁 Al 三 IIIA(2)甲与乙:C+O2点燃CO2 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2Na+O2△Na2O2乙与丁:4Al+3O2△2O3。
11.12.略P191.减小;减弱;增强;Na;NaOH;Al(OH)3;HClO4。
2.B 3.C 4.(1)金属性K﹥Na (2)金属性Al﹥B (3)非金属性Cl﹥P(4)非金属性Cl﹥S (5)非金属性O﹥S5.(1)酸性HNO3﹥H3PO4(2)碱性Ca(OH)2﹥Mg(OH)2(3)碱性Mg(OH)2﹥A l(O H)36.略 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碳元素 Y:氧元素 Z:钠元素 W:铝元素;(2)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3)C+O2点燃CO24Na+O2=2Na2O 或者 2Na+O2△Na2O24Al+3O2△2Al2O3。
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略。
11.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第七周期,第VIA族;金属元素。
P241.略2.C 3.D 4.D5.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形成时可能有电子的得失。
6.稀有气体中每个原子的和歪点子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7.略8.以极性键结合的有NH3、CH4、SO2;以非极性键结合的有F2和O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诞生——1869年, 化学家 首制。
↓ 绘制规则——将元素按照 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 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意义——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
2.元素周期表的演变(1)演变: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为____________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
(2)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____________。
二、现行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1)含义:按照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1)编排①把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________的顺序从____到____排成横行叫做 周期。
②把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________的顺序由____到____排成纵行,叫做族。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①周期a .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____个周期。
b .特点:每一周期中元素的____________相同。
c .分类:周期⎩⎪⎪⎨⎪⎪⎧ 短周期⎩⎪⎨⎪⎧ 第一周期: 种元素第二周期: 种元素第三周期: 种元素长周期⎩⎪⎨⎪⎧ 第四周期: 种元素第五周期: 种元素第六周期: 种元素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目前只发现26种元素, 未排满②族a .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____个纵行,但只有____个族。
b .特点: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其________________。
c .分类:主族:在族序数后标A ,如周期表中第14个纵行表示为第______族。
副族:在族序数后标B ,如周期表中第6个纵行表示为第______族。
0族: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He 为____),其化合价定为____。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硝酸 酸雨及防治(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硝酸酸雨及防治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环境问题与产生的主要原因不相符的是()①“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所引起的②“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CO2的浓度增大引起的③“温室效应”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④“酸雨”主要是由雷雨天闪电而引起的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全部D.只有②④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SO2或NO x的浓度增大引起的,雷雨天闪电产生的氮氧化物的量很少,不会引起雨水酸性的大的变化。
2.(2021陕西咸阳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硝酸能与Na2SO3反应,但不生成SO2B.硝酸的氧化性很强,能氧化所有金属C.可用铝或铁制容器盛装稀硝酸D.浓硝酸因易挥发出HNO3而呈黄色Na2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2SO3被氧化生成Na2SO4,不会生成SO2,A项正确;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大部分金属,但Au、Pt等除外,B项错误;常温下,Fe、Al均能与稀硝酸反应,不能用铝或铁制容器盛装稀硝酸,C项错误;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生成的NO2溶于其中而使浓硝酸呈黄色,D项错误。
3.(2021山东烟台高一期末)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浓硝酸氧化性比稀硝酸强的是()A.浓硝酸遇石蕊溶液变红后褪色,稀硝酸遇石蕊溶液只变红不褪色B.浓硝酸能与NO反应生成NO2,而稀硝酸不能与NO反应C.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可与碳单质反应,而稀硝酸则不能D.足量的铜还原1 mol浓硝酸和1 mol稀硝酸转移电子数分别为N A和3N A,然后利用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使溶液褪色,而稀硝酸只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不能褪色,能够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A正确;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体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而稀硝酸不能将NO氧化成NO2,从而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B正确;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碳单质反应生成CO2、NO2和H2O,体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而稀硝酸则不与碳单质发生反应,从而推出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C正确;不能从转移电子多少判断氧化性的强弱,因此足量的铜还原1 mol浓硝酸和1 mol稀硝酸转移电子数分别为N A和3N A,不能说明浓硝酸和稀硝酸氧化性的强弱,D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课后练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八章课后练习第八章第一节A组·基础达标1.金属冶炼的实质是()A.金属元素失去电子B.金属元素获得电子C.金属元素被氧化了D.金属元素可能被氧化了,也可能被还原了【答案】B【解析】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其化合价为正价,在冶炼过程中得电子被还原,B正确。
2.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时代,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
下图表示了三种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A.金属的化合价高低B.金属的活动性强弱C.金属的导电性强弱D.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答案】B【解析】金属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与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有关,而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取决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3.金属锂是密度最小的金属,等质量的金属锂能释放出更多的电子,故常用来制造高能量电池。
已知锂的金属性介于钠和镁之间,则下列能冶炼出金属锂的方法是()A.电解法B.热还原法C.热分解法D.铝热法【答案】A【解析】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与金属冶炼方法之间的联系来判断,锂的金属性介于钠和镁之间,应该与钠、镁的冶炼方法相同,用电解法才能得到金属锂。
4.下列有关金属冶炼的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解MgCl 2水溶液制备金属Mg B .利用铝热反应制备金属AlC .用加热分解Fe 2O 3的方法制备金属铁D .用火法或湿法均可制备金属铜 【答案】D【解析】应电解熔融的MgCl 2冶炼Mg ,A 错误;铝热反应是Al 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B 错误;铁的冶炼是用CO 还原Fe 2O 3,C 错误。
5.利用海洋资源获得的部分物质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历史最久的方法是离子交换法B .实验室中从海带中获得I 2,需要用到的主要仪器有蒸发皿、漏斗、烧杯、分液漏斗等C .用SO 2溶液吸收从苦卤中吹出的单质溴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是Br 2+SO 2+2H 2O===4H ++SO 2-4+2Br -D .用石灰石、盐酸等从苦卤中提取镁时,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有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 【答案】C【解析】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历史最悠久的方法是蒸馏,A 错误;提取海带中的碘元素不需要溶液蒸发,不需要蒸发皿,B 错误;用二氧化硫溶液吸收从苦卤中吹出的单质溴时,利用二氧化硫还原性和溴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化氢和硫酸,C 正确;海水提取镁单质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CaCO 3=====高温C CaO +CO 2↑、CaO +H 2O===Ca(OH)2、Mg 2++2OH -===Mg(OH)2↓、Mg(OH)2+2HCl===MgCl 2+2H 2O 、MgCl 2(熔融)=====通电Mg +Cl 2↑,所以涉及的反应有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分解反应,不涉及置换反应,D 错误。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二选修三四五课后习题答案全套Word版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

6.BD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 1~100nm 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
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
1.水溶液 熔融状态 电离 阴阳离子 阳离子 H+ 阴离子 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 酸根离子 H+ + OH-=H2O
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
3.C 4.C 5.C 6.B 7.D
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
(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
2 / 71
9.(1) SO42-+Ba2+=BaSO4
10.略
第二章温习题 1.(1)A 组 CO2 ;B 组 非金属单质或气体等; C 组 O2 ; D 组 酸或强电解质等 (2) 2Cu+O2+H2O+CO2=Cu2(OH)2CO3 转移 4e2.还原性 3. C;S 和 KNO3 4.A 5.C 6.D 7.B 8.C 9.A 10.B 11.稀硫酸
(注:从水溶液里析出的硅酸其实都是原硅酸 H4SiO4,书上为了简便,就把它写成了硅酸)
4.B(注:SiO2+4HF = SiF4↑+2H2O;NaOH 与 SiO2 的反应太慢,故并不选 D。)
5.玻璃、石英、陶瓷里都含有大量的 SiO2,熔融烧碱时有:SiO2+2NaOH=Na2SiO3+H2O 反应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必修2答案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P111.1;1;Cs;Li;7; 1;F;F。
2.C 3.C 4.A 5.(1)63Li7 3Li; (2)146C 147N;(3)2311Na 2412Mg。
6.7.8.略 9. 4Li+O2点燃2Li2O10.(1)甲 C 二 IVA ;乙 O 二 VIA;丙 Na 三 IA;丁 Al 三IIIA(2)甲与乙:C+O2点燃CO2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 2Na+O2△Na2O2乙与丁:4Al+3O2△2Al2O3。
11.12.略P191.减小;减弱;增强;Na;NaOH;Al(OH)3;HClO4。
2.B 3.C 4.(1)金属性K﹥Na (2)金属性Al﹥B (3)非金属性Cl﹥P (4)非金属性Cl﹥S (5)非金属性O﹥S5.(1)酸性 HNO3﹥H3PO4(2)碱性 Ca(OH)2﹥Mg(OH)2(3)碱性Mg(OH)2﹥A l(O H)36.略 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碳元素 Y:氧元素 Z:钠元素 W:铝元素;(2)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3)C+O2点燃CO24Na+O2=2Na2O 或者 2Na+O2△Na2O24Al+3O2△2Al2O3。
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略。
11.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第七周期,第VIA族;金属元素。
P241.略2.C 3.D 4.D5.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形成时可能有电子的得失。
6.稀有气体中每个原子的和歪点子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7.略 8.以极性键结合的有 NH3、CH4、SO2;以非极性键结合的有F2和O2。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题答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1;1;2.C3.C4.A5.(1);(2);(3);6.7.8.(1)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2)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减小;减弱;增强;2.B3.C4.(1) 金属性;(2) 金属性;(3) 非金属性;(4) 非金属性;(5) 非金属性。
非金属性 B 强于强于,强于强于强于。
6.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非常剧烈。
第三节化学键1.①②③④⑤⑥。
2.C3.D复题 P281.(1);(2);⑥;(3) B>A>C;(4);(5);(6) 18.2.C3.A4.D5.D6.A7.D8.A9.(1) A、B、C、D、E、F、G、依次为 Na。
黄。
(2) A、B、C、D、E、F、G、依次为 Na。
(3) A、B、C、D、E、F、G、依次为 Na。
10.(1)。
(2) 熔点、沸点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3) 可从能否置换出该非金属单质来判断强弱;从氢化物稳定性判断;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判断等等。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热量;放出。
3.第二页(共14页)4.②③④⑤⑥,①。
5.D6.C7.AD8.(1) D;(2) C。
9.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热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热量。
若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且吸收的热能由外加热源(如酒精灯)提供,以满足断开反应物化学键所需能量的不足。
4.例如,聚丙烯可以用于制造塑料等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基础练习题(一)命题:齐伍凯审题:任立峰2014-06-17
高一化学基础练习二
高一化学基础练习(三)
一.选择题
1、下列气体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A、沼气
B、天然气
C、煤气
D、坑道气
2、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甲烷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氯气
B、溴水
C、氧气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在漫射光的照射下充分反应,生成物中物质的量
最大的是
A、CH3Cl
B、CH2Cl2
C、CCl4
D、HCl
4、烃类分子中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的结合方式是
A、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
B、通过非极性键
C、通过两个共价键
D、通过离子键和
共价键
5、鉴别甲烷、一氧化碳和氢气三种无色气体的方法,是将他们分别
A、先后通入溴水和澄清石灰水
B、点燃后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点燃,先后罩上干燥的冷烧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D、点燃后罩上内壁涂有
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通入溴水
6、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氯气与氢气的反应
B、氯气与甲烷的反应
C、氧气与甲烷的反应
D、次氯酸的分解
7、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大量的有机物
B、有机物的分子间结构十分复杂
C 碳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且碳原子之间也能相互成键
D 有机物除含碳元素外,还含有其他多种元素
8、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
A、分子式相同,但分子内碳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
B、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D、分子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
9、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静置,不出现分层的是
A、三氯甲烷
B、乙醇
C、苯
D、四氯化碳
10、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苯
B、氯化铁
C、乙烷
D、乙烯
11、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质的是
A、乙烯与水加成
B、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C、氯气与苯用氯化铁做催化剂反应
D、乙烯与氯气加成
12、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B、乙烯通入溴水
C、在鎳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D、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
13、查看下列酒类饮品的商品标签,其中酒精含量最高的是
A、啤酒
B、白酒
C、葡萄酒
D、黄酒
14、下列试剂中,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是
A、CuSO4·5H2O
B、无水硫酸铜
C、浓硫酸
D、金属钠
15、向盛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钠块沉在乙醇液面下面
B、钠块熔成小球
C、钠块在乙醇液面上游动
D、钠块表面有气泡产生
16、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区分乙酸、乙醇、苯的是
A、金属钠
B、溴水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
17、用30g乙酸与46g乙醇反应,如果实际产率是理论产率的67%,则可得到的乙酸乙酯
的质量是
A、29.5g
B、44g
C、74.8g
D、88g
18、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有效的处理方法是
A、蒸馏
B、水洗后分液
C、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D、用过量氯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19、炒菜时,加一点酒和醋能使菜味香可口,原因是
A、有酯类物质生成
B、有醇类物质生成
C、有酸类物质生成
D、有盐类物质生成
20、下列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蔗糖和纤维素
B、淀粉和纤维素
C、果糖和葡萄糖
D、淀粉和葡萄糖
21、下列各物质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葡萄糖
B、油脂
C、酶
D、纤维素
22、广告称某品牌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如糖,比加糖还甜,适合糖尿病
人食用。
你认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可以放心食用
B、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糖尿病人食用需慎重
C、不能听从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应询问医生
D、这个广告有误导喜爱甜食消费者得嫌疑
23、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C、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D、油脂属于酯类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
C、H、O三
种元素组成的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
25、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油脂的下列性质和用途中,与其含有不饱和的碳碳
双键有关的是
A、油脂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B、植物油通过氢化可以变为脂肪
C、脂肪是有机体组织里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
D、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制
甘油和肥皂
26、下列关于葡萄糖和蔗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们的分子式不同
B、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但属同系物
C、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D、蔗糖可以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27、某学生进行蔗糖的水解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它的操作如下:取
少量纯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
实验结果没有银镜产生其原因是
A、蔗糖尚未水解
B、加热时间不够
C、煮沸后的溶液中没有加碱,以中和做催化剂的酸
D、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
28、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物质的稀溶液中,pH最小的是
A、乙醇
B、乙酸
C、碳酸钠
D、碳酸
2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纤维素
B、蛋白质
C、蔗糖
D、淀粉
30、下列物质中,水解的最终产物中不含葡萄糖的是
A、蔗糖
B、淀粉
C、油脂
D、蛋白质
31、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混合液分为两层,溴水几乎无色的是
A、苯
B、酒精
C、碘化钾溶液
D、己烷
F
32、氟利昂-12是甲烷的氯、氟卤代物,结构式为Cl C Cl。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F
A、它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B、它是平面分子
C、它只有一种结构
D、它有4种同分异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