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忠告各位家长新的一年不能再以各种名义给孩子配手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忠告:各位家长,新的一年不能再以各种名义给孩子配手机了!
卜
当下,手机几乎成了人们的标配,不仅是成人,不少孩子也拥有自己的手机。
新的一年来了,很多家长回到孩子的身边陪孩子过春节,不少家长还把手机当成新年礼物送给孩子。
在此,我想提醒各位家长,千万不能让孩子过早地拥有手机,因为这样做往往会害了孩子。
曾经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80.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周围带手机入校的未成年人多,其中14.2%的受访者表示周围的未成年人几乎人人带手机入校。
那么家长该不该给未成年的孩子配备手机呢?
1
今天看了一位朋友的文章,《一位妈妈的忏悔:孩子,是我用抖音害了你》,看得心惊肉跳,愤懑无比。
上初一的孩子,无知的母亲给配了手机,以后从自拍开始,再微信,再网聊,再抖音,最后发展到一个初一的孩子一个人躲在房间内化妆成成年人的模样,自拍一些不堪入目的视频满足一些变态的恋童癖的欲望,涉黄涉非,妈妈发现时孩子已经不能自拔。
妈妈当然痛心、自责、忏悔、垂手顿足说是抖音害了孩子,其实我想说的是,只要孩子有一部手机,就算没有抖音还有快手,还有王者荣耀,还有微信,还有游戏,还有网络小说,还有黄色视频。
说是抖音害了孩子,不如说是无知的家长给未成年的孩子买手机的行为残害了孩子。
2
要想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多少专家、老师、学者呼吁。
但偏偏还有一部分家长心存侥幸,宁愿相信孩子所谓的承诺,冲动之下以各种名义给孩子配手机。
无非是奖励考试优秀了、孩子升学了、孩子需要交往了、留守的孩子需要联系家长了。
他们总是高估自己孩子的自觉性,当然不乏有自觉的孩子,真的能控制。
但不客气地说,这种自觉性高的孩子极少。
孩子的成长是个单行道,没有回头路可走,没有后悔药可吃。
我只想问一些家长,您有什么底气可以这样冒险?
作为我们成年人,有时候都不能控制自己玩跳一跳、玩抖音、玩快手、玩麻将的癖好,凭什么我们要去充分相信孩子?
这是一场风险很高的赌博,家长们,你们赢的几率太小了!
你输了,并不是倾家荡产那么简单,你输的是孩子的未来,是孩子的前途,是孩子的一生。
既然赢的可能性很小很小,我们为何不从源头上彻底掐断孩子玩手机的可能性,仅凭老师一己之力真的太孱弱了。
何况教育环境草木皆兵,负责任敢担当的老师,才敢因为孩子玩手机的问题严厉指出并且批评教育,一般老师真的不敢!
家长们,你们才是彻底禁止手机尤其是中小学生手机的主力,老师只能适时辅佐你们。
因为买手机的钱是你们家长出,玩手机的时间基本是在家时间。
孩子们可能敢在你们眼皮子底下玩手机,但在老师课堂玩手机还是要掂量掂量的。
你们才是最有力最直接的监护人。
一口气写下这么多,但愿有缘的家长会看到,有缘的家长会理解,有缘的家长会读懂,有缘的家长会重拳行动起来。
丝毫不耽搁。
因为老师为孩子急是急一时,急一阵,教过的孩子如割了一茬又一茬的小麦,老师们的阵痛不会持续太久。
但你们会因为孩子玩手机而荒废学业输了孩子的前途,输了你们的后半生!
字字肺腑之言。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安全地使用手机,里面也提到了一些很实际的方法,父母可以参考,以减少他们年幼的孩子参与欺凌和网络欺凌的可能性,确保孩子安全、健康地使用手机。
给父母的6条建议
01
明确所有权
手机是你的,不是孩子的。
因此,你有权利查看手机。
通过检查孩子的手机,家长可以发现暗示孩子参与欺凌或网络欺凌的痕迹。
2012 MacAfee研究发现,如果知道父母会检查手机,那么会有一半的孩子改变他们的网络行为。
02
用餐时间禁止玩手机
麦克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4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与家人共进晚餐有助于保护儿童免受欺凌。
即使没有重要的话题,晚餐时间也可以是与你最亲密的家人交流感情、讨论难题、商量对策的好机会。
不幸的是,用餐期间很容易被手机通知或短信打断。
因此,餐桌上的“零手机”规则有助于促进家庭成员交流,预防欺凌事件发生。
与家人吃晚饭可以有效防止孩子远离欺凌事件。
图片:
麦克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4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与家人共进晚餐有助于保护儿童免受欺凌。
即使没有重要的话题,晚餐时间也可以是与你最亲密的家人交流感情、讨论难题、商量对策的好机会。
不幸的是,用餐期间很容易被手机通知或短信打断。
因此,餐桌上的“零手机”规则有助于促进家庭成员交流,预防欺凌事件发生。
03
做功课时禁止使用手机
可以适当听音乐,但是看视频、玩游戏是坚决不允许的。
对多任务处理的研究表明,做功课时玩手机会降低孩子的记忆力、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04
睡前不能玩手机
有证据表明,睡前明亮的屏幕可以延迟或中断睡眠过程。
睡眠问题反过来又与欺凌有关。
为了拥有健康的睡眠、减少欺凌事件发生,在睡觉前一个小时把数码设备放在一边,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准备习惯。
如果想在睡前阅读,可以安装有UVB过滤器的应用程序或调暗屏幕,打倒夜间模式。
睡前盯着电子屏幕会影响睡眠。
图片:telegraph
有证据表明,睡前明亮的屏幕可以延迟或中断睡眠过程。
睡眠问题反过来又与欺凌有关。
为了拥有健
康的睡眠、减少欺凌事件发生,在睡觉前一个小时把数码设备放在一边,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准备习惯。
如果想在睡前阅读,可以安装有UVB过滤器的应用程序或调暗屏幕,打倒夜间模式。
为了帮助孩子入睡,请不要将电子设备带入卧室。
因为即使孩子已经困了,嗡嗡的声音或设备振动也能让孩子无心入睡——这些声音是强烈的诱惑,让他们想发信息、聊天或玩游戏。
05
开车时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告诉孩子在车里不能玩手机。
讲真,这是一个能救命的习惯,有必要从小学开始培养。
数据统计表明,使用手机是分散司机注意力的第二大原因。
每天都有11名青少年因为开车发短信死亡。
为了减少将来发生这种情况的风险,父母应该教孩子不要在车前座使用电子设备,可以在车里谈话,但车里绝不是发短信的地方。
发短信是开车走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片:Wikipedia
告诉孩子在车里不能玩手机。
讲真,这是一个能救命的习惯,有必要从小学开始培养。
数据统计表明,使用手机是分散司机注意力的第二大原因。
每天都有11名青少年因为开车发短信死亡。
为了减少将来发生这种情况的风险,父母应该教孩子不要在车前座使用电子设备,可以在车里谈话,但车里绝不是发短信的地方。
06
逐渐灌输责任感
携带手机不是一种权利——这是一种特权。
作为家长,可以鼓励负责任的使用手机,将责任与特权联系起来,让孩子学会平衡网络时间,兼顾娱乐和提升自我,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具备讨论社会问题的能力是成熟的标志,而成熟的人才可以使用手机。
也可以考虑让孩子在家周围“赚取”他们的使用手机的特权。
手机等电子产品是不是洪水猛兽,一味克制并不是最明智有效的做法。
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机,犹如把孩子喜爱的玩具锁在柜子里,孩子只会更加渴望,而教会孩子“节制”才是更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