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碱(氢氧化钠)安全标签

合集下载

氢氧化钠(液碱)(MSDS)

氢氧化钠(液碱)(MSDS)
外观与形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主要用途: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
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铁路运输时,钢桶包装的可用敞车运输。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 0。5
TLVTN: OSHA 2mg/m3
TLVWN: ACGIH 2mg/m3
折射率: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聚合危害:
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
禁忌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眼:1%重度刺激.
【家兔经皮:】50mg/24 小时,重度刺激。
爆炸下限(V%):无意义
爆炸上限(V%):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爆炸压力(Mpa):无意义
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氢氧化钠(液碱)(MSDS)

氢氧化钠(液碱)(MSDS)
其他信息
临界压力(Mpa):无意义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折射率: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聚合危害:
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
禁忌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毒理来自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燃烧性: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闪点(℃):无意义
爆炸下限(V%):无意义
爆炸上限(V%):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意义
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中文名称2:烧碱
英文名称2:Caustic soda
分子式:NaOH
相对分子质量:40.01
CAS号:1310-73-2
危险性类别:
化学类别:
组成与
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工业品一级≥99.5%;二级≥99.0%。
外观与形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主要用途: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
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氢氧化钠(液碱、片碱)(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液碱、片碱)(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液碱、片碱)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氢氧化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n hydroxide中文名称:烧碱分子式:NaOH分子量:40.0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

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

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远离易燃、- 1 -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

氢氧化钠(液碱、片碱)(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液碱、片碱)(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氧化钠(液碱、片碱)(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氢氧化钠(液碱、片碱)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氢氧化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n hydroxide中文名称:烧碱分子式:NaOH分子量:40.0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

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

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远离易- 1 -燃、可燃物。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液碱安全卡

液碱安全卡

液碱安全告知卡危险品标志品名,英文名字危险品类别中文名称氢氧化钠(液碱)英文名称NaOH腐蚀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熔点:318.4沸点:1390相对密度:1:2.12 遇酸发生剧烈反映;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而造成灼伤;有强腐蚀性;水解后产生腐蚀性产物触及后表现现场急救措施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

粉尘或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露处理及防火防爆错输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消除方法: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清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浓度MAC(mg/m³):0.5应急救援单位子洲县鸿运运销有限责任公司当地应急救援电话消防队:119医院:120。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液碱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液碱
灭火方法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遇潮时对铝、锌和锡
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
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处置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防护措施: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防
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储运要求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泄露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
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
液碱
sodiun hydroxide
UN NO:2783
CN NO:61874
危险性
健康危害:液碱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
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
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危险化学品MSDS(液碱(氢氧化钠溶液))

危险化学品MSDS(液碱(氢氧化钠溶液))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
熔点(℃)
无资料
沸点(℃)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限制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危险特性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汽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灭火方法
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式自给式呼吸器,穿防碱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所处置。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生产过程密闭化。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橡胶耐酸碱服,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烟雾。避免与酸类、有机过氧化物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氢氧化钠)

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氢氧化钠)

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氢氧化钠)一. 背景氢氧化钠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品,在各种工业和实验室环境中广泛使用。

然而,由于其具备一定的危险性,使用氢氧化钠的作业场所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二. 安全警示标志的作用安全警示标志在化学品作业场所起到引导、警示和提醒的作用,帮助工作人员在使用氢氧化钠时提高安全意识、快速应对紧急情况,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 氢氧化钠安全警示标志的设计要求1. 明确标识:安全警示标志应明确标识氢氧化钠的存在和相关危险性。

2. 醒目可见:标志应使用明亮的颜色,以便在作业场所中迅速引起注意。

3. 图形符号:标志中应使用易于理解的图形符号,以便快速识别氢氧化钠的特定危险性。

4. 清晰简洁:标志应以简洁明了的文字简洁地传达必要的安全信息,并避免使用过多文字以减少误解的可能性。

5. 耐用性:标志应选用耐高温、耐腐蚀、耐候的材料制作,以确保长期使用中不会破损或模糊。

四. 安全警示标志的摆放位置1. 显眼位置:标志应放置在离氢氧化钠储存和使用地点近且容易被注意到的位置,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看到。

2. 多个方位:根据作业场所的布局和氢氧化钠的分布情况,应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多个标志,以便各个角落的工作人员都能看到。

五. 标志的维护和更新1. 定期检查:作业场所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安全警示标志的状态,包括是否清晰可见、有无损坏等,并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2. 更新及时性:随着法规和安全标准的更新,相关的安全警示标志也应及时进行更新,以保持与最新要求的一致性。

六. 总结氢氧化钠作为一种危险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

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和维护是确保作业场所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遵循合适的设计要求和位置设置,以及定期维护和更新,我们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以上为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氢氧化钠)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