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山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1. 引言地质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户外建设、工程建设和环境管理中,准确地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于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是一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地质灾害预测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超前地质预报,以及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的重要性和应用。
2. 超前地质预报的概念超前地质预报是指利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在地质灾害发生前一段时间,通过对地质体的变化和预警信号的监测和分析,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范围和规模。
超前地质预报旨在提供及时的预警信息,从而使相关部门和个人能够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3.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的重要性超前地质预报具有以下重要性:3.1 保护人员生命安全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可以提前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从而及时疏散人员,避免人员伤亡的发生。
特别是在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超前地质预报可以为人员提供更多的逃生时间,减少人员伤亡。
3.2 避免财产损失超前地质预报可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从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保护财产安全。
无论是在城市建设还是在农田管理中,超前地质预报能够提供预警信息,使公众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重大财产损失。
3.3 优化规划和管理超前地质预报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预测,可以确定合适的建设区域和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从根本上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4.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的应用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地震预报地震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具有高度的破坏性和突发性。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可以通过监测地震活动、地表变形和地下应力等指标,提供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和预警信息,为公众和相关部门提供时间和机会采取应对措施。
4.2 滑坡预报滑坡是另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由于地质体失稳引起。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可以通过长期监测地质体的运动和形变,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提前预警滑坡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编制:复核:审核:2014年5月31日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3、技术服务内容 (1)4、超前地质预报的工作目标 (1)5、地质预报方案 (2)6、地质雷达预报 (3)6.1 基本原理 (3)6.2 测线布置及方法 (4)6.3 使用仪器 (5)6.4 现场测试要求 (5)6.5 数据处理及解释 (6)6.6 资料整理要求 (6)7、TSP预报 (7)7.1 基本原理 (7)7.2 探测方法 (8)7.2 测线布置 (8)7.4 仪器设备 (9)7.5 现场钻孔注意事项 (9)7.6 结果分析 (9)8、红外探测预报 (10)8.1 基本原理 (10)8.2 基本方法 (11)9、超前水平地质钻孔 (12)10、隧道预报人员安排 (13)11、超前地质预报安全文明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13)11.1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3)11.2 工作质量保证措施 (13)11.3 工作进度保证措施 (14)1、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05)(2)《地下铁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2003年版)(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4-2008)(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5)《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03)(6)《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98)(7)区间内的地质勘查资料,以及设计资料(8)区间施工组织设计2、工程概况本合同段总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围岩以石灰岩为主,岩溶发育。
在隧道施工中易发生突涌水和突泥。
因此准确预报掌子面前方溶蚀带、溶洞和地下水带是本地质预报的重点。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发育溶洞及其导致的突泥、突水和可能的地面沉降问题、隧道稳定性、断层破碎带。
地质预报重点为:地下溶蚀带、溶腔、溶洞、地下水带、高压涌突水、断层破碎带。
预报难点为:溶洞、地下溶蚀带、溶腔、高压涌突水、地下含水带、断层破碎带。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1.工程概况宣峰岭隧道位于江西省袁州区湖田乡平田村易家坊组宣峰岭山体内,隧道全长2191.12m,隧道进出口的里程分别为:DK755+453.88、DK757.645。
明暗分界里程分别为:DK755+468.88 、 DK757+608,暗挖段全长为2139.12。
其中III级围岩385.12m,IV级围岩1308米、V级围岩446米。
2.工程地质情况进口段丘坡基岩出露,出露基岩为震旦纪晚世老虎塘组(Z2Ih1)千枚岩,夹片岩,褐灰色、褐色、灰白色,表层为全~强风化,局部地表覆盖第四系残坡积(Q4di+el)粉质粘土,厚0~3m.隧道进口段处于小型背斜的核部,岩体极为破碎,洞顶及洞壁易坍塌。
隧道出口端位于第四系残坡积(Q4di+el)粉质粘土夹细角砾地层,褐黄色,厚8~10m。
隧道洞身位于石炭纪早世(C1Z)千枚岩、粉砂岩夹灰岩底层中,全~弱风化。
千枚岩,全~弱风化,全分化,褐黄色,风化后,岩体呈砂土状;强~弱风化,灰青色,岩体较完整;岩层产状;30°∠76°。
物探EH-4反应,DK757+500~+610为低阻异常区,千枚岩夹灰岩地层,可能岩体破碎,岩溶发育。
隧道出口位于第四系粉质粘土夹细角砾土地层中,洞顶及洞身易坍塌。
3.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2)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施工指南和验收标准;(3)沪昆高速铁路江西段HKJX-7标九工区隧道施工图纸。
4.实施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进一步查清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危害程度;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5.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内容5.1地层岩性预测预报,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岩土的预测预报;5.2地质构造预测预报,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5.3不良地质预测预报,特别是对岩溶、人为坑洞、瓦斯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5.4地下水预测预报,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及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富水地层中的裂隙水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

3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3.1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可及早探明开挖面前方的围岩特性以及涌水量,为选择合适的开挖方法提供有立的依据;为支护和提供参考;为突发异常(如结构失稳或破坏的现象)提供有效的参考。
3.2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①地层岩性,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及特殊岩土的预测预报。
②地质构造,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③地下水及富水断层、地层等的预测预报。
3.3超前地质预报总体原则及方法根据地质资料和设计文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以地质分析法为主,必要时采用超前水平钻孔(1 孔+加深炮眼)。
以达到既预报准确又能节省有效资源的目的。
4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主要是通过开挖石渣识别、掌子面地质素描,更重要的是采用超前钻孔。
通过对不同地质体标志的确认,以及不良地质体出现前的前兆标志,对不良地质体可能出露的位置进行预测和判断,辅助进行超前地质钻探。
4.2.1地质素描地质素描主要是根据开挖面岩层岩性、产状及层位、条带状不良地质体等进行预测和预报。
编录时必须对开挖面正面及侧面稳定状态、岩层产状、厚度、特征层序、岩性、风化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产状、间距、长度、充填物、数量)、喷射混凝土开裂、掉块现象、涌水情况、水质情况、水的影响、不良气体浓度等情况详细记录。
确保对前方地质的预报准确可靠。
利用地质理论和作图法,将竖撑、斜撑所揭露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结构面产状、地下水出露点位置及出水状态、出水量等准确记录下来并绘制成图表,结合已有勘测资料,进行竖撑、斜撑开挖面前方地质条件的预测预报。
4.2.4超前钻孔超前钻孔是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中最直接的方法,是隧道施工中必须实施的重要工序,是对其他探测手段成果的验证和补充。
超前钻孔能最直接地揭示开挖面前方的地质特征,准确率很高。
其通过钻孔钻进速度测试和所采取的钻孔岩芯的观察及相关试验获取隧道掌子面前方岩石的强度指标、可钻性指标、地层岩性资料、岩体完整程度及地下水状况方面的资料,是中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必不可少的手段。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与目标本次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程旨在通过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探测与预报,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本工程位于[具体地点],涉及的主要地质构造为[描述地质情况],可能存在[潜在地质风险]。
因此,本次预报的主要目标是准确识别施工区域内的地质异常,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二、预报方法与技术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用[具体预报方法,如:地震波法、电磁波法等]进行地质预报。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探测地层结构、岩石性质以及潜在的不良地质体。
同时,我们还将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如:钻探、物探等],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设备与材料准备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我们将准备以下设备与材料:[列举所需设备与材料,如:地震波探测仪、电磁波探测仪、钻探设备等]。
所有设备将提前进行检修与校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稳定运行。
四、工作流程与步骤现场勘查与布置: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勘查,确定预报点和测线布置。
设备安装调试:将所需设备运输至现场,并进行安装调试。
数据采集与处理:按照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数据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预报结果编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编制地质预报报告。
结果反馈与应用:将预报结果反馈给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五、安全保障措施为确保施工安全,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列举安全措施,如:设置警戒线、配备安全设备等]。
同时,所有施工人员将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六、质量控制要求为保证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与校准,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同时,还将建立严格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流程,确保预报结果的可靠性。
七、人员培训与分工为确保施工的高效进行,我们将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分工。
培训内容包括[具体培训内容,如:地质知识、设备操作等]。
分工方面,将根据项目需求和人员特点进行合理分工,确保每个岗位都有合适的人选。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地球物理法包括地震波法、电阻率法、电磁波法等多种方法,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场的变化规律,推断地下岩层的 分布、厚度、岩性、含水性等特征,以及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的位置和性质。地球物理法具有快速、无损、 高精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超前地质预报中。
地球化学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地下水、土壤、岩石等介质中的化学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推断地下地质体的性质和形态。
详细描述
地质调查法是超前地质预报中最基础的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测量,收集地层岩 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地应力等地质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工程地质图, 分析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预测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和工程风险。
地球物理法
总结词
利用地球物理场的理论和测量技术,通过分析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推断地下地质体的性质和形态。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和地质变化, 及时更新和完善超前地质预报方 案,以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04
预报结果评估与反馈
预报结果准确性评估
对比分析
将超前地质预报结果与实际勘探资料进行对比,评估预报的准确 性和误差范围。
误差分析
对预报结果与实际勘探资料之间的误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误差 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精度评估
01
根据现场踏勘结果,确定需要进行数据采集的地点和钻孔位置
。
采集方法
0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勘探方法,如钻探、物探等,进行数
据采集。
数据整理
03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编号,以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预处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数据格式转换、异常 值处理等。
数据分析
利用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图像处理等,提 取有用的信息。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实施作业指导书概述根据隧道区域地质资料和施工图,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预报方案,针对不同地段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地质预报重要性分级,不同级别的地段采取不同的预报手段,以达到既预报准确又节省有限预报资源的目的。
超前地质预报主要用于隧道开挖面一定距离的岩溶、岩溶突水(突泥)、断层破碎带、潜埋段、高地应力(可能产生硬岩岩爆和软弱围岩塑性变形)和瓦斯等有害气体的灾害地质的施工探测,是不良地质隧道施工的重要工作,是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艺流程见图1-1。
超前地质预报仪器超前地质预报仪器见表1-1。
工艺步序说明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一般采用多种手段相互验证,各工作阶段互补,并按照长短结合、上下对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保证预报的准确性。
根据各种探测方法的特点,可分为长距离控制预报、中距离预报、短距离验证预报。
下面以某工作为例对综合地质预报工作进行介绍,其主要仪器见表1-1,工作机构见图1-2。
图1-2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机构图长距离宏观控制预报:在隧道穿过的灰岩地段以及断层在洞身水平方向上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系统进行距离100~150m的预报(采用100m的成果)。
中距离预报:采用仪器(地质雷达、红外探测仪、HSP水平声波反射发)和超前钻孔进行的距离30m的验证预报。
短距离预报:地质素描法和采用加长钻孔进行的距离小于30m 的预报。
一、利用工作面地质素描预报地质素描在隧道施工中全段进行,地质素描内容为:根据对超前地质预报的结构,对开挖面和洞身周边综合分析围岩的岩性、结构、构造和地下水情况,判断开挖面前方围岩的地质情况、水文地质特征,并以此提出工程措施建议和进一步预报的方案。
根据开挖面围岩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进行预报结果的验证,提出是否修改预报方法及参数的意见。
根据开挖段及开挖面的水文地质情况,提出针对性工程方案建议。
二、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超前探测隧道掘进过程中,每开挖10~150m通过TSP203对开挖前进方向进行中长距离预报,对一定规模的断层破碎和岩溶带进行预报。
超前地质预报预报实施方案15.5.28

目录1 工程概况 (1)1.1线路概况 (1)1.2超前预报HSHZQ-6标段概况 (1)2 编制依据 (1)3 超前预报目的 (2)4 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及程序 (3)4.1地质预报方法及要求 (3)4.2预报内容 (4)4.3预期目标 (5)4.4预报阶段 (5)4.5预报频率 (7)4.6 预报程序 (7)5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量 (9)5.1 预报工作量 (9)5.2 预报工作计划 (10)6 项目部组织机构 (10)6.1组织机构及职责 (10)6.2投入的仪器设备 (13)7 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 (13)7.1 地质调查法管理 (13)7.2 地震波反射法(TSP) (17)7.3 地质雷达法 (23)7.4红外探测法 (26)8 预报重点及方案措施 (28)8.1断层预报 (28)8.2岩溶预报 (29)8.3 煤层瓦斯预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 其他 (32)9 安全及文明作业措施 (33)9.1安全文明作业工作目标 (33)9.2安全文明作业保证措施 (33)9.3 临时用电措施 (34)9.4 环境卫生措施 (34)1 工程概况1.1线路概况新建怀邵衡铁路东起衡阳市,经湖南邵阳,至湘西交通枢纽怀化,全长318公里,其中衡阳市境内89公里,怀化市49公里,邵阳段180公里。
设计时速200公里,预留时速250公里的高速铁路标准设计,被国家发改委和铁道部列入国家“十一五”铁路建设规划。
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Ⅰ级;(2)正线数目:双线;(3)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3500m;(5)限制坡度:13‰;(5)到发线有效长度:双机地段880m;(6)牵引种类:电力;(7)机车类型:客车SS系列,动车组;货车HX系列;(8)闭塞类型:自动闭塞;1.2超前预报怀邵衡铁路HSHZQ-6标段三分部概况怀邵衡铁路HSHZQ-6标段三分部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正线长5.49km,本分部,桥梁7座;隧道1座;路基8段;涵洞一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张唐铁路ZTSG-6标段(DK356+100~DK365+570)半壁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项目总工:项目经理:中铁四局张唐铁路ZTSG-6标项目部第二项目队二O一一年三月新建张唐铁路ZTSG-6标段(DK356+100~DK365+570)半壁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编号:版本号:发放编号:编制:复核:审核:批准:有效状态:中铁四局张唐铁路ZTSG-6标项目部第二项目队二O一一年五月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3、地质概况 (1)4、地质复杂程度分级 (2)5、实施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 (3)6、具体预报方法 (4)6.1隧道内地质素描 (4)6.2加深炮孔探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弹性波反射法(TGP206) (5)6.4超前地质钻孔 (7)7、仪器设备的配置 (9)8、超前地质预报人员的配备 (10)9、预报结果分析处理 (10)10、超前预报实施保证措施 (10)10.1、提高预报精度的措施 (10)10.2、为准确预报提供人员、技术保证 (10)10.3、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预测预报程序 (11)半壁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1、编制依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 10121-2007)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半壁山隧道相关设计文件中铁四局张唐铁路项目经理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2、工程概况中铁四局ZTSG-6标半壁山隧道位于承德市兴隆县境内,进口里程为DK358+835,出口里程为DK361+893,全长为3058m,Ⅱ级围岩755米,Ⅲ级围岩957米,Ⅳ级围岩816米,Ⅴ级围岩530米。
隧道进口至DK358+850为10.5‰的下坡,DK358+850至隧道出口为9.5‰的下坡,包含粉砂岩、石英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粗面岩等多种岩性,局部地段含有基岩裂隙水。
隧道里程内包含四个断层破碎带,里程分别为:DK359+342~DK359+370,DK359+990~DK360+054,DK360+602~DK360+635,DK360+770 ~DK360+806, 破碎带长分别为28m、64m、33m、36m,总长161m。
半壁山隧道进出口端均有较长的浅埋段,洞口浅埋段使用V级加强复合式衬砌,进口有151mⅤ级浅埋段采用Ⅴ级加强复合式衬砌,出口218mⅤ级浅埋段采用Ⅴ级加强复合式衬砌。
隧道进口位于直线上,出口位于曲线上。
进、出口洞门均采用翼墙式洞门。
3、地质概况工程地质特征:①地层岩性隧道范围穿越地层较复杂,洞身范围穿越长城系串岭沟组粉砂,长城系常州沟组二段石英砂岩,长城系常州沟组一段含砾砂岩,印支期粗面岩,太古界单塔子群片麻岩。
另外山涧沟底部多有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角砾土,因洞身未揭露,仅在隧道进口分布薄层,厚1.0~2.0m。
②地质构造a.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本隧道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北缘燕山台褶带(班内造山带)中段,三级构造单元位于马兰峪复式背斜的背部,为前人所称宽城凹褶束的一部分。
区内主要出露太古代变质地体和中元古界长城群地层,总体上呈北东-近东西向分布。
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资料,本区经历了基底形成阶段,盖层发展阶段和陆内造山三个阶段。
工区不发育大型褶皱,所见褶皱为变质基底中残留的小型褶皱,其规模属露头尺度,形态主要为勾状褶皱、同斜褶皱、不协调褶皱、弧线形褶皱等,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小,地层优选产状为10°∠70°。
b、主要断层本隧道段断层构造比较发育,依铁路设计里程从北至南,发育的断裂构造依次为:1)F1断层,为区域断层,走向NN E 45°~75°。
断层带宽2~5米,岩石发生大量褶曲,地层产状混乱。
2)F2断层,为区域断层,整体呈弧型,走向75-95°,倾向北倾角70-75°,长约5500m,贯穿全区,具小于30m的碎裂带和角砾岩断层带,岩石发生大量褶曲,地层产状混乱。
3)F3断层,为物探推测构造破碎带,断层破碎带宽约5~10米。
4)F4断层,为物探推测构造破碎带,断层破碎带宽约5~10米。
隧道洞身穿越F1、F2、F3、F4四条断层,其断层性质见表1:表1 隧道断层详表4、地质复杂程度分级我队根据设计图纸的工程地质资料对我队隧道所包含的隧道地质情况作出如下分级:表2 地质预报分级表说明:1.预报等级为C级的全程施做地质素描和5m加深炮孔。
2.Ⅳ、Ⅴ级围岩断层富水带和Ⅱ、Ⅲ级围岩有地下水非可溶岩段,做地质素描、5m加深炮孔和TGP206超前地质预报。
若TGP206预报前方有异常地质时,再增加30m长超前水平钻孔进行验证,此为A级预报;若TGP206预报前方无异常地质时,不需要再用30m长超前水平钻孔确认地质,此时为B级预报。
5、实施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可以了解和判断掌子面前方一定距离内不良地质的性质、位置、宽度和影响隧道的长度,由此判断地下水情况、围岩级别和对施工的影响,进而达到以下目的:(1)为制定施工方案和措施提供可靠的参数,如地下水压力、水量、不良地质的位置、大小及规模等;(2)为隧道安全施工,避免或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过程中突泥、涌水、塌方等灾害,从而不受或少受损失奠定了基础;(3)为隧道在安全条件下实现快速施工、减小风险创造了条件;(4)准确的地质预报可以减少施工中的盲目性,减少事故发生率,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安全措施,从而降低了工程投资。
(5)验证勘察设计中提供的地质资料,为设计变更提供依据,且为调整施工方案提供依据;同时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能够对施工区域的水环境提供良好的保护措施。
6、具体预报方法半壁山隧道主要采用地质素描、加深炮孔、超前水平钻孔和TGP206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不同段落根据围岩地质等级所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不同,具体方法如下所述,半壁山隧道按照围岩等级划分个段落的预报方法如下表所示:表3 半壁山隧道按照围岩等级划分表6.1地质素描隧道内地质素描是将隧道所揭露的掌子面尺寸、掌子面状态、毛开挖面状态、岩石强度(Mpa)、风化程度、裂隙宽度、裂隙形态、涌水状态、围岩级别划分等准确记录下来并描述状态。
隧道内地质素描包括下列内容:(1)掌子面尺寸:包括掌子面开挖宽度、高度、开挖面积、开挖方式(台阶法或全断面法)等。
(2)掌子面状态:围岩是否稳定,正面是否掉块,正面是否挤出等。
(3)毛开挖面状态:是否自稳,是否随时间松弛掉块,是否自稳困难要及时支护,是否需要超前支护等。
(4)岩石强度:5~60Mpa之间或其它。
(5)风化程度:分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全风华等。
(6)裂隙宽度:0~5mm之间或其它。
(7)裂隙形态:分密集,部分张开,开口,夹有粘土等情况。
(8)涌水状态:无水,渗水,整体湿润,涌出或喷出,特别大等。
(9)围岩级别划分:记录不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支护方式以及支护后的变形情况。
发生围岩失稳或变形较大的地段,详细分析、描述围岩失稳或变形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等。
(10)进行隧道施工围岩分级根据现场围岩情况及时判定分级,并根据判定情况与设计分级对比分析,有现场与设计不相符的情况,及时申请变更。
(11)影像隧道内重要和具代表性的地质现象应进行摄影或录像。
要求每循环进尺均需进行掌子面地质素描,不得缺少。
6.2加深炮孔探测加深炮孔采用气腿式凿岩机ZY-28进行施工,炮孔深度不小于5m,每循环搭接长度不小于2m。
每循环钻孔5个(断层带地段为8个孔),炮孔具体位置按不同围岩级别不同见下图,三台阶施工时上台3孔,中台2孔;两台阶施工时上台5孔。
加深炮孔为全隧道贯通探测,不得断缺。
Ⅳ、Ⅴ级围岩三台阶施工加深炮孔位置Ⅱ、Ⅲ、Ⅳ级围岩(两台阶)加深炮孔位置图断层带地段加深炮孔位置图加深炮孔注意事项:①必须按要求认真实施,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反馈信息,严禁盲目装药放炮;②加深炮孔探测严禁在爆破残眼中实施;③认真做好钻孔记录,如实反映地质情况;④揭示异常情况的钻孔资料应作为技术资料保存。
6.3弹性波反射法(TGP206)弹性波反射法(即TGP206)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声波在不均匀地质体中所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道开挖工作面签发地质情况的一种物探方法,它包括地震波反射法、水平声波剖面法、负视速度法和极小偏移距高频反射连续剖面法(简称陆地声纳法)等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地震波反射法的应用相对普遍和成熟,我部根据相应的地质情况采用该方法。
TGP206探测长度为150~200m,搭接长度不小于30m。
地震波反射法超前地质预报应符合下列要求:(1)观测系统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①收集隧道相关地质勘察和设计资料;②根据隧道施工情况及地质条件,确定接收器和炮点在隧道左右边墙的位置;③接收器和炮点位置应在同一平面和高度上;④隧道情况特殊或需要探测复杂地质隐患时,可根据相关理论来设计观测系统。
(2)现场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在隧道现场,根据设计的观测系统,确定所有接收点和炮点的位置,并作出相应的标识;②钻孔应按要求(位置、深度、孔径、倾角等)钻孔;一般情况下,钻孔位置不应偏离设定的位置;特殊情况下,以设定的位置为圆心,可在半径0.2m的范围内移位;孔身应平直顺畅,能确保耦合剂、套管或炸药放置到位;在不稳定的岩层中钻炮孔时,可采用外径与孔径相匹配的薄壁塑料管或PVC管插入钻孔,防止塌孔;③安装套管:用环氧树脂、锚固剂或加特殊成分的不收缩水泥砂浆作为耦合剂,安装接收器套管;用电子倾角测量仪测量接收器孔的几何参数,并作好记录;④装填炸药:装填炸药前,用电子倾角测量仪和钢卷尺测定炮孔的倾角和深度,并作好记录;炸药量的大小应通过试验确定;用装药杆将炸药卷装入炮孔的最底部;在激发前,炮孔应用水或其他介质充填,封住炮孔,确保激发能量大部分在地层中传播;⑤仪器安装与测试:用清洁杆清洗套管内部;将接收单元插入套管,并应确保接收器的方向正确;分析测试结果,依据相应报表分析找出异常,采集信号前应对接收器和记录单元的噪音进行测试。
(注:该工作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操作,具体细节说明有带完善)6.4超前地质钻孔当弹性波反射法发现前方有地质异常时,采用超前地质水平钻进行验证。
超前地质钻探采用TYL368A型潜孔钻机进行超前地质水平钻孔。
超前地质钻探探测长度为30m,每循环搭接长度不小于5m。
每循环钻孔1个,不同围岩级别其位置有有所不同,其钻孔位置见下图。
施工中钻探孔眼的数量、位置根据其他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
Ⅴ级围岩超前地质水平钻布孔示意图Ⅱ、Ⅲ、Ⅳ级围岩超前地质水平钻布孔示意图超前地质钻探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实记录钻孔过程情况,分析并保留原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