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答题知识点、模板大全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知识点、模板大全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知识点、模板大全

小说阅读专题

一、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

二、人物形象分析:

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①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手法为“衬托”)

②环境衬托,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自然的或社会

的)来烘托性格。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

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

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③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

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④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3、解题技巧与答题格式

①人物性格特征归纳

首先要确定人物身份,阐明其代表性、象征性。答案组织格式:某某某是一位什么样的(一般为形容词,表示此人性格特点的词,如勤劳、简朴等。)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如农民、工人、诗人等),或者某某某是什么阶级(如:农民、工人、诗人)的代表、象征、缩影等。一般用判断句。

其次如果题目要求简要分析的话要分条阐述。答案组织格式:分论点(表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形容词,如勤劳、俭朴等。)加上论证所需例子(一般是文中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具体句子)

例如: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答题要点:

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

人物身份拔高主题意义

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

分论点论证勤劳的例子

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分论点论证节俭的例子

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

分论点论证善良的例子

精神上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

分论点论证精神上贫困的例子

②人物描写的方法

首先确定哪些是直接描写,哪些是间接描写。如果是直接描写,要说明小类别(如果是同一种描写要细看前后有何变化,及其原因),然后看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间接描写的话看是通过人还是环境来衬托,然后确定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例如: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特征加身份)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③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文章主题,也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为什么要写这个人)首先要高度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什么事)。其次揣摩作者的态度:表现了什么,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赞扬什么还是批判什么,最好从正反两个方面答题)例如: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

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美丽、纯朴、灵性。

本文通过描绘一对青年情侣约会的情景,(故事梗概)

表现了山村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赞美)

三、故事情节

1、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

时间、空间,

2、情节的作用

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⑶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⑷照应前文。

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⑹刻画人物性格。

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3、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4、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

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

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

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

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

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

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5、答题格式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四、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作用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处所、背景等。揭示社

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

②渲染气氛(氛围),为后边的内容做铺垫。(一般放

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

③烘托人物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

等等)秉性、气质和志趣爱好等(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如《林教

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的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作品主题。(一般放在结尾的位置)

⑥暗示和象征。

例如:一九七零年春天。一场冰雹,把棉苗打成光秆。可是,棉苗不管枝断叶残,仍然顽强地继续抽芽。就在这时候,大病初愈的吴吉昌拄着拐棍出现在村头。人们三三两两兴奋地传告着:老汉又站起来了!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这里的描写显然不单纯为了刻画当时的自然环境,而更多的是为了象征和暗示吴吉昌老人在遭受迫害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总理的嘱托,顽强不屈,忘我工作的献身精神。

3、答题格式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

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

(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五、表达技巧

1、常用写作手法(技巧)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①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②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③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④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2、写作手法的作用

铺垫:交代事物发生的原因或基础,显示事物发展的

必然等。

渲染:对其他事物细致描写,以突出主要表述对象。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主要作用是突出某种事物的特点,描写另外一种相似或相对的事物,起

到陪衬或对照的作用。

类比:根据事物特征的相似性,以一种事物的显性特征而推知另一种事物也具有可能相似的结论。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志向,多以托物志的手法表现。.

扬抑:对某种事物的态度有表扬和批评,为使行文曲折有波澜,往往对描写的事物或先扬或先抑,

然后再抑或扬,以表达喜欢、赞美或批评、讽

刺的情感。

3、叙述人称的选择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4、细节描写的作用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④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典型的环境可以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

5、小说结局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⑴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思维方向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⑵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好处(思维方向):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的愚昧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⑶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④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6、小说开头常见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⑴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⑵写景法。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知识点、模板大全

小说阅读专题 一、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 二、人物形象分析: 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①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手法为“衬托”) ②环境衬托,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自然的或社会 的)来烘托性格。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 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 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③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 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④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3、解题技巧与答题格式 ①人物性格特征归纳

首先要确定人物身份,阐明其代表性、象征性。答案组织格式:某某某是一位什么样的(一般为形容词,表示此人性格特点的词,如勤劳、简朴等。)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如农民、工人、诗人等),或者某某某是什么阶级(如:农民、工人、诗人)的代表、象征、缩影等。一般用判断句。 其次如果题目要求简要分析的话要分条阐述。答案组织格式:分论点(表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形容词,如勤劳、俭朴等。)加上论证所需例子(一般是文中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具体句子) 例如: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答题要点: 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 人物身份拔高主题意义 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 分论点论证勤劳的例子 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分论点论证节俭的例子 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 分论点论证善良的例子 精神上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 分论点论证精神上贫困的例子

(推荐)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 (一)小说的基本常识 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小说的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 (二)小说的特点 1、完整的故事情节 2、鲜明的人物形象 3、典型的环境 4、深刻的主题 5、精巧的构思 (三)高考命题要点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一、小说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一)有关小说情节的命题指向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 3、对情节的高潮部分或结尾部分作用的理解; 4、小说在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5、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6、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二)小说中情节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安排的方式及作用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小说因素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四)分析小说情节的入手方式: 1、抓住场面;

高考小说阅读训练(附答案)

高考小说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灯殇 陈永林 这天晚上,六根对女人说:“再过几天就中秋了。你明天去买十斤月饼,三斤糖块,三十挂小鞭炮……烟我已买了。” 每年的中秋晚上,许多村里人都在六根家挂一盏灯笼。鄱阳湖一带有这种风俗,一到中秋这晚,村里人便在德高望重的人门前挂盏灯笼,表达自己的敬意。这几年,六根门前挂的灯笼最多。村里人在哪家门前挂灯笼,哪家就得放鞭炮迎接。大人敬烟,小孩散糖,女人吃月饼。 六根的女人有点不愿意:“每年花一百多块钱换几十只灯笼,一点也不值。那些灯笼既当不得衣服穿,又顶不得饭吃。” 六根沉了脸说道:“这灯笼拿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别人想自己门前多挂几个灯笼还想不到呢。这是村里人对我的信任,对我工作的肯定。” 女人说:“钱呢?” 六根问:“家里一百多块钱也没有?” 女人说:“儿子前几天上学,把家里的三千块钱全带走了。” 六根就翻口袋,口袋翻尽了,才翻出五十多块钱。 六根说:“要不,你明天提一只母鸡去卖。” 女人小声嘟囔:“哪有你这个当村长的!别人当村长,家里要啥有啥,可你每年只得几十只灯笼。’’ 六根再懒得搭理女人了。每年村里人挂的灯笼,他都没扔,都堆放在一间房里。中秋节这天,六根早早吃过了晚饭。女人买来的糖块、月饼也摆放在桌上。鞭炮拆了封。只等提灯笼的人一来,就放鞭炮。月饼样的圆月好不容易从鄱阳湖里爬起来了,一些小孩已在月光下疯闹了。 六根坐在门前悠然地吸着烟,眼光却不时往路边上掠。终于来了一个红红的灯笼,六根兴奋地站起来,喊女人:“快拿鞭炮放,灯笼来了。” 鞭炮劈里啪啦地响了。可是灯笼并没进他家,而是进了春生的家。六根气得骂女人:“谁叫你这么早放鞭炮?”女人不敢辩,反而安慰六根:“急啥?等会儿,灯笼不就都来了?” 又来了一只灯笼。拎灯笼的是谷子。六根喊:“谷子,这么早来了?”可是谷子没听见样径直往前走。片刻春生家响起欢欢悦悦的鞭炮声。六根惊得傻傻地立在那。往年,谷子每回给他送灯笼。今年却把灯笼送给了那个发了横财的春生。 六根气得大骂:“这世道变了。人都被金钱蒙住了眼。” 六根的女儿劝:“爹犯得着生气吗?春生早在村里传出话,谁送他一盏灯笼,他就给谁一百块钱。” 春生先是在城里办了个皮包公司,骗了一些单位的货款却不给货,只给单位的头送些钱。春生有了钱,就在村里办了个罐头厂,钱大把大把地进。可交税时却说厂子亏损。春生办了厂后,村里人都想进他的厂,村里人给春生的笑容越来越多,看春生的目光越来越谄媚了。 “唉一一”六根就长长地叹气。六根掏出枝烟,点了,狠狠地吸。烟雾整个裹住了六根满是阴云的脸。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汇总汇编

小说阅读专题 第一课时情节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 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考纲》要求: 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三、故事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

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物象)作用专题训练

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物象)作用专题训练 一、【高考真题感知】(2016全国卷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6分) 玻璃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最新高考小说阅读 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专题训练

2020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 2020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一、小说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 1、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 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读。 二、小说阅读考查要点——围绕着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命题 1、环境 “一景三考”,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写法和作用。有时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深刻寓意。 2.情节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探究情节安排的作用。 3.人物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主题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评价小说主题,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探究情感取向。 5.构思:分析小说构思的特色 6.理解标题含义及作用。

【考查角度】:梳理概括小说情节 【解题规律】: ①划分情节(找线索、找事件) ②概括归纳(围绕中心事件或线索,运用叠加法与合并法;主人公为主语) ③语言表形式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考查角度】: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 【解题规律】: 1、掌握微型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①设置悬念;②情节曲折;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分析伏笔与照应);④错位法;⑤巧设误会) 2、答题时,要扣情节特点,运用术语,结合文本中特点的具体体现,举例分析。【考查角度】:探究某一情节的作用 【解题规律】: ①答这个情节跟前后情节有何关联。(指向情节本身) ②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轨迹。(指向人物) ③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指向主题) ④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暗示了社会环境。(指向环境)(有时需要) ⑤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合乎生活逻辑和艺术规律。(有时需要) 【考查角度】:探究某一情节是否合理 【解题规律】: ①表明观点(跟作者的观点保持一致) ②从情节安排本身、人物身份性格及文章的主旨出发,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

高考小说阅读真题练习

高考小说阅读真题练习 令狐采学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1题。 风铃 于德北 老三的日子挺紧。他在街上租邢大妈的房子住,八九平米,一铺炕,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老三的媳妇是农村人,和老三说话时总是一副商量的口气,仿佛她一个人当不了家似的。 老三在车站蹬三轮。他年轻,身体好,又没有脾气,渐渐有了些固定的主顾。有从外地来这里市场批发衣服的,往返几次,和他熟了,定下固定的日子,到了这天,老三会准时在出站口处,待人来了,笑一笑接过对方手中的东西,一声不响地把人家送到市场入口处。 “您去吧,我在这儿候着。”主顾进里边上货,老三就蹲在车子旁抽烟,两角多钱的“姿丽”。带嘴的“蝴蝶泉”是少有的奢侈。偶尔买一包放在口袋里搭配着抽好几天。老三抽剩的烟蒂放在烟缸里。等抽下一支时再接上。同行们都说,老三怕是要娶二房吧,不然,怎么这么节省呢?老三笑一笑,有些不好意思。 老三送客,连人带货一直送上扶梯,看着客人的背影消失了,才转回来,心里好像还惦记着人家一路上的平安。雇老三

的老板们,也都信得过他,时间长了,和老三成了朋友,会谈一些买卖上的酸甜苦辣。有时,为了候车,也约老三在车站斜对过的小茶馆喝茶,每每这时,老三就有兴趣和客人下上一盘象棋,客人自称善走炮或善走马,老三就一心提防着那炮或马,结果漏洞百出,几乎是屡战屡败。 但老三在生活上是不长败的。他高中毕业,没考上学,也没找到正式工作,在社会上干着干那,一点点摸索着自己生活的道路。他的媳妇,是他的同学,在他们班寄读了大半年,直到高考前才回原籍。在一起读书时,两个人没有说过什么话,后来,她进城来打工,老三才知道,大学对于她也只是个梦。 不知为什么,老三就突然想和她结婚了。看着自己父母残破简陋的家他沉默不响地带着他的新媳妇走了,只向他父母要了那辆在家闲置了多年的三轮车。他和媳妇开玩笑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什么都会有的。”说完之后,他自己都觉得这一点也不幽默,在床上梦呓似地喃喃:“累了,快睡吧。” 老三养了几盆菊花。秋高气爽,窗台上的菊花开了,白的、黄的、粉的,有小饭碗那么大。他也就极有兴致地休息一个下午,和媳妇一起上街买几个螃蟹,用清水煮了,就着酒兴看菊花,心里甜丝丝的。 老三在车站蹬三轮,蹬的是良心活,他不像有的同行,绕大圈,叫大钱。大家都蜂拥着拉主顾,他却靠在一边。如果主顾被嘲嚷声挤出了人群,他就会迎上前去,不紧不慢地说:“要不,就坐我的吧。”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专题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命题规律,把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 2、高考真题实战演练,能够运用所学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直击高考: 2018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层级要求如下: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 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 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 神。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 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 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注意:要在通读时用圈点批注法阅读,勾画关键词语和重要语句。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 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高考阅读 07-21 2126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一、考点解读: 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的“小小说” (即“微型小说”)。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二、相关知识链接: 1 、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 、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 、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侧面描写(其它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的感情倾向等。《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4 、情节结构方面 辨析五个w,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 懂得情节结构中的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出人意料的结尾等等。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项链》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理清线索(明线、暗线)。多数短篇小说都只有一条线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说设置了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为了表明群众的愚昧,设置了买药、吃药、谈药、药效这条明线;为了表现辛亥革命,又设置了革命者被杀、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为闲人的谈资这条暗线。再以两条线的交织表现了群众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5 、环境描写方面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背景,烘托人物心情。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动的背景等。《祝福》《阿Q正传》开头的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 6 、主题内容方面 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 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7 、语言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欣赏的媒介,又是欣赏的对象,出题者有时会让我们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有时会让我们领悟语言的言外之意,含蓄之美,有时让我们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三、规律点拨: 小说阅读训练题型 1。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设题方式通常有: (1)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2)请概括某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某某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应分五步走: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的议论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高考小说阅读超答题格式.doc

小说阅读 一、人物形象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 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 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步骤:下定义(身份)+做了哪些事 +性格、品质 +社会意义 格式: XXX 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的代表)。他??,表现了他的------品质(性格),反映了(社会现象)。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方法:①直接表现(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对话/ 独白)、动作、心理、细节。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 通过以上描写,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某某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此的某某情感。 作用: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 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二、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 常见题型 :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 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③烘托人物 ,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 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⑤揭示或深化主旨。 ⑥ 象征暗示作用。 ⑦对比烘托,也叫比衬。 ⑧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 ⑨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等)三、故事情节 题型一:作用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或本文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解题思路: 1.情节的一般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前文。 5、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8、起线索作用。9、埋下伏笔。) 2.情节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情节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完美版

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张加沂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小说特点,复习小说的相关知识; 2、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3、明确小说阅读题的命题特点,揣摩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小说阅读题的命题特点。 教学难点: 小说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程序: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考情解读—知识回顾 教学步骤: 一、考情解读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阅读,在高考大阅读试题中更多是考查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包括人生体验类散文、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文化哲理类散文四大类。多年来,全国各省市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主要是以散文作为文本,其复习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我们今天课堂要复习的专题是小说。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说的要求与对散文的要求是一致的。小说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阅读中读得最多的文体,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限制,以前较少在高考中考到。但随着形势变化,高考必然会涉及到多样化的文学作品阅读试题。而小说,是散文之外最容易考到的一大文体。 近六年各地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小说的情况是(幻灯演示): 整体格局看,考小说呈是递增趋势。今年考外国文学名著长篇小说节选《安娜之死》可以说,小说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关注对象。 二、回顾中学阶段读过的小说篇目及关于小说的文体知识 【学生谈,教师补充】 《必修二》:《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苏联肖洛霍夫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德国海因里希伯尔 《必修三》:《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巴黎圣母院》节选)法雨果 初中教材小说较多,如《社戏》、《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 三、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 (一)人物形象

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答题思路模式

高三语文 YW—14—03—066 小说阅读各类题型答题思路模式 小说标题的作用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棋王》、《阿Q正传》 2、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项链》 3、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标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让人物在芦苇洁白、荷花飘香的环境中活动,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的风俗图,更能突出中华儿女为了保卫美好的祖国河山浴血奋斗的主题。 4、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如《宝玉挨打》《失街亭》。 5、寄托作者的思想情感,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比如《祝福》) 题型示例: 《半张纸》:“小说标题‘半张纸’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1)半张纸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 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 (2)半张纸是主人公对爱妻思念之情的载体; (3)半张纸与“两分钟”“两年”一起深化了小说主题。 另见余华《活着》最后一题。 句段的作用 1、开头句段的作用: A、点题 B、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所写的对象 C、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E、照应下文或者首尾呼应 F、为下文作铺垫 G、与下文形成对比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 小说阅读

专题一小说阅读 ——借得故事一枝花,写人叙事无稽涯 本专题根据高考考情,结合小说的要素,准备从情节、人物形象、环境、语言题和主旨题、探究题和综合性选择题这六个考点来突破。每一考点再根据出题情况总结出典题题型,对每种题型从典题试做、辨析技巧、解题技巧等方面突破,然后形成一套独特的解答小说文本的解题技巧。

一、研究考情明命题点 近三年全国卷Ⅰ、Ⅱ对小说文本考查情况统计如下:

考情透析——名师帮你分析考情,让你备考有方向1.从2014年到2016年,全国卷在文学类文本的考查上仅考查小说阅读。其中仅有一年考查外国小说,其余均为中国现当代小说。选文长度为1 200字左右。 2.高考中小说板块试题样式相对稳定,一般为4道题,分值25分,命题形式是一道综合性选择题和

三道简答题,2018年可能会有变动。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看,综合性选择题侧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三道简答题侧重对情节和人物的考查。具体表现在: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往往注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常常在以下题型中选择四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赏析人物语言;⑥理解小说的标题。 3.命题角度的切入点很小,问题较具体。(1)多项选择题。重在考查从宏观到微观对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概括;只选“最恰当”的,设题点较小、较细。(2)作用分析题。全国卷喜欢选择某一情节结构(或开头或中间)或某处描写综合考查包括情节在内的作用或意图,表现出“以小见大”的命题理念。(3)人物形象概括分析题。很少从某一局部文字入手去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而是立足于全文,从整体上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多要求结合文本分析。同时,并不忽视对物象作用的考查。 (4)探究题。多从小说中的某一元素(或标题或某一人物或某处情节安排)切入探究;既重视考生对小说的深入阅读和把握,又重视考生的个性化探究能力。 4.设题内容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二、因命题点需知文体特征 高考对小说的命题角度是根据这种文体的文体特征来命制的。所以考生需要了解小说的文体特征。 (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1.小说内涵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就是小说的主题。 2.小说三要素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是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2)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3)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作用。 (二)了解高考小说选文特点 通过近几年高考所选小说来看,1 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这种小说只

2017高考小说阅读真题训练

2017高考小说阅读真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 ~16题。(江苏卷)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美]杜鲁门·卡波特 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三个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 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只发光的南瓜。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蛋糕给谁呢?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地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想是的。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还剩下一点威士忌。奎尼分到满满

2019年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2019年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扶贫往事 侯德云 下乡,一行四人,坐在吉普车里。吉普车是老朱的。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年前才调入瓦城。 路过一个叫八里的村子,这个村子以种桃出名。春天的时候,村子还张罗过一场“桃花节”,可以想见,桃树的种植规模有多大。现在是夏天,正是收桃季节。人、桃、车挤在公路两边,道路一下子窄了很多。 四个人的话题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桃。说桃的价格、桃的味道,说桃的其他种种。 吉普车拧拧巴巴终于离开了八里村,这时话题已经转到樱桃上。 不管是说桃还是说樱桃,老朱都是主讲。后来才知道,老朱是内行,农大毕业生。 老朱不光说桃说樱桃,还说了些扶贫往事。 老朱说,他在三台乡当农业助理那会儿,搞扶贫,动员农民栽樱桃。乡干部一拨拨挨村动员,大会小会,可村民一个个都木着脸,袖着手,似听非听。白给的樱桃树苗没人要。乡长气得拍桌子,说:“他们不栽,我们栽!把树苗栽到老百姓的地里去,非逼着他们富起来不可!” 车内一阵哄笑。 我说:“真去栽啊?” 老朱说:“可不是!那个春天,我们天天栽树,灰头土脸的。” 我在心里感慨,没想到乡镇干部还得上劳动课。 老朱继续说:“你说可气不可气,有的村民,就站在地头上,叼着烟,看你给他栽树,好像这事跟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后来呢?” “后来,”老朱说,“四五年后,樱桃结果,市价居高不下,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不少人跑到乡政府要樱桃树苗。乡政府又不是苗圃,哪有苗啊?” 我们三个听众都感慨:“扶贫这事儿,真是不容易。” 老朱又说起他当副乡长期间发生的事儿。“我们在一个村里搞试点,原计划只扶持十户,

结果二十多户报名,那个吵啊。没办法,乡里咬咬牙,决定扶持二十户,每户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还挖了沼气窖,干净,也节省能源。忙了一秋天。快到过年的时候,一天,我们正在开会,突然听到一阵农用车的轰隆声进了政府大院。走到窗前一瞅,我吓了一跳,心说这是谁要闹事啊?一溜三辆农用车,装满青黄的蔬菜,挤在政府小楼门口。每辆车的车斗边沿,还都坐着两三位壮汉。我赶紧下楼,仔细一瞅,乐了,这不是种植大棚蔬菜的那些人吗?大伙儿见了我,也乐,说:‘第一批蔬菜下来了,我们不能忘本,给政府送些来,让领导尝尝。’” 我故意问老朱一句:“三车蔬菜,怎么处理的?” 老朱说:“我指挥他们送食堂里了。” 三个听众都笑。 老朱说:“笑什么笑?没白吃!我们哪能占老百姓的便宜?不光没白吃,我随后还给他们联系了几个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现在那个村,已经是蔬菜大棚专业村了。” “噢,干得不赖。”三个听众都感慨。 四个人都笑。 老朱沉默了一瞬,又说:“还是我当副乡长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怪人。那年乡政府决定,为水稻种植区内的贫困户补助一些稻种和化肥。挺好的事儿,大伙儿都高兴。第二年春,一天我正在办公,突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一个老农冲进来,敲着我的桌子说:‘你是不是庄稼人啊?什么时候了,还不送稻种和化肥?’” 三个听众忍不住,还是笑。 老朱说:“我抬头一看,认识,就是前一年我的贫困户,老李头。老李头气得浑身发抖,他腋下还夹了两只蛇皮口袋。” 老朱说:“你说那老李头,那么蛮横,为什么呢?” 我给老朱的三个故事加以概括,得出的结论是:“扶贫这事儿,难心,开心,偶尔也闹心。”老朱听罢,连连点头:“对对对,就这意思。”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首段交代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为下文老朱讲述扶贫往事做了铺垫;接着以整段笔墨写了八里村的桃子,暗示政府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B. 村民不要樱桃树苗,扶贫工作无法开展,乡长为了避免被上级批评,逼迫乡镇干部种树,

高考语文 小说阅读专题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 第一课时情节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 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考纲》要求: 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三、故事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最全答题模板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最全答题模板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 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 常有:1. 概述情节;2. 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 1.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 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 1. 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 寻找小说中的线索 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 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常用答题模式 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 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 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 还是顺序故事情节。《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训练与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23)(附参考答案) 小说阅读押题练(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20分) 提审玛丝洛娃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①尽管好几十万人聚居在一小块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尽管他们肆意把石头砸进地里,不让花草树木生长,尽管他们除尽刚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烧得烟雾腾腾,尽管他们滥伐树木,驱逐鸟兽,在城市里,春天毕竟还是春天。阳光和煦,青草又到处生长,不仅在林荫道上,而且在石板缝里。凡是青草没有锄尽的地方,都一片翠绿,生意盎然。桦树、杨树和稠李纷纷抽出芬芳的黏稠嫩叶,菩提树上鼓起一个个胀裂的新芽。寒鸦、麻雀和鸽子感到春天已经来临,都在欢乐地筑巢。就连苍蝇都被阳光照暖,在墙脚下嘤嘤嗡嗡地骚动。花草树木也好,鸟雀昆虫也好,儿童也好,全都欢欢喜喜,生气蓬勃。 ②今晨八时监狱看守长走进又暗又臭的女监走廊。他后面跟着一个面容憔悴、鬈发花白的女人,这是女看守。 ③“您是要玛丝洛娃吧?”她同值班的看守来到一间直通走廊的牢房门口,问看守长说。 ④值班的看守哐啷一声开了铁锁,打开牢门,一股比走廊里更难闻的恶臭立即从里面冲了出来。看守吆喝道: ⑤“玛丝洛娃,过堂去!”随即又带上牢门,等待着。 ⑥过了两分钟光景,一个个儿不高、胸部丰满的年轻女人,身穿白衣白裙,外面套着一件灰色囚袍,大踏步走出牢房,敏捷地转过身子,在看守长旁边站住。这个女人脚穿麻布袜,外套囚犯穿的棉鞋,头上扎着一块白头巾,显然有意让几绺乌黑的鬈发从头巾里露出来。她的脸色异常苍白,仿佛储存在地窖里的土豆的新芽。那是长期坐牢的人的通病。她那双短而阔的手和从囚袍宽大领口里露出来的丰满脖子,也是那样苍白。她那双眼睛,在苍白无光的脸庞衬托下,显得格外乌黑发亮,虽然有点浮肿,但十分灵活。其中一只眼睛稍微带点斜睨的眼神。她挺直身子站着,丰满的胸部高高地隆起。她来到走廊里,微微仰起头,盯住看守长的眼睛,现出一副唯命是从的样子。看守长刚要关门,一个没戴头巾的白发老太婆,从牢房里探出她那张严厉苍白而满是皱纹的脸来。老太婆对玛丝洛娃说了几句话。看守长就对着老太婆的脑袋推上牢门,把她们隔开了。牢房里响起了女人的哄笑声。玛丝洛娃也微微一笑,向牢门上装有铁棚的小窗洞转过脸去。老太婆在里面凑近窗洞,哑着嗓子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