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铁路路基下沉病害及解决措施

合集下载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铁路路基病害是指影响铁路线路正常运行的路基损坏现象,其病害类型多样,如铁路道基沉降、路堤决败、路基侧滑、路基积水、路基塌方等。

铁路路基病害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设计不当:铁路路基的设计需要考虑地质、水文、气象等因素,若设计不当会导致施工难度增加,地基不稳定,从而导致路基病害的发生。

2. 施工质量差:铁路路基的施工涉及到很多工序,若施工质量不合格,如填筑不夯实、过于急躁等,会导致路基的不平整,从而诱发路基病害。

3. 维护不当:铁路路基建成后需进行经常性维护,如保持路基排水畅通、修补路面破损等,若维护不及时,则会对路基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针对以上的铁路路基病害原因,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点整治措施:
1. 设计科学合理:强化设计过程中对各种因素的分析和掌握,并制订具体的施工方案。

2. 坚持质量第一:高标准、严要求,强化施工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3. 维护有为:加强路基日常维护,定期检查路基情况,及时修复和更换有问题的部分。

4. 技术提升:不断加强对铁路路基及相关设备及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及时掌握新技术并运用到实践中来。

通过有效的整治措施,可以避免铁路路基病害的发生,它还可以提升铁路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高效。

谈铁路路基下沉病害及解决措施

谈铁路路基下沉病害及解决措施

谈铁路路基下沉病害及解决措施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二公司**: ***专业: 交通工程2013年 4 月铁路路基基床是轨道结构的基础承受列车和轨道荷载,固此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基床出现病害,将影响线路质量、行车速度,增加轨道养护工作量、给运输能力带来很大影响,严重的将危及行车安全,为此,铁路部门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资金整治基床病害。

因此,在这里我想针对如何解决铁路路基沉降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铁路路基下沉的原因1、路基基床土质不良。

产生路基基床病害的地段路基土多数为两岩风化后形成的粘土粪土甚至膨胀土。

2、排水不畅。

由于地表地下排水没施不足,道床污染严重,持剐近几年来工务部门为了增加路基宽度便于养护维修,在路肩两侧作了浆砌或干砌条石路肩,增大了路基基床压应力,堵塞了路基面的排水通道,使路基基床产生翻浆冒泥与道渣陷槽而酿成基床土的承载能力不足则发生下沉和从基床两侧隆起。

3、基底软弱。

据调查,修建复线时,路堤基底和老路基边坡未作任何处理。

原地表土质松软,强度不足,路堤稳定性差,承载力低。

4、水浸路基。

上行线旁靠近路堤有一稻田灌溉用水渠,种植季节,部分地段的渠水漫流至上行线旁的取土坑内和低洼处,地表水排水不畅,路堤边坡及基底长期被水浸泡,使基床及地基软化,强度降低。

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产生线路下沉,道碴上鼓、轨枕位移和翻浆冒泥等病害。

5、列车动荷载的影响。

路基基床是轨道结构的基础,不但承受着线路上部建筑的静载而且承受着列车循环作用的动载,翻浆冒泥等浅层病害和下沉挤出变形等较深层的病害,均与路基基床动应力有关。

当基面动载超过基床土体的承载能力时,随着列车荷载的作用,道床会不断地“切入”基床土体内,导致线路持续下沉。

二、路基加固路基加固有两种方案,一种为搅拌桩加固,另一种方案为冲击挤密复合桩加固。

从工程造价、加固效果和施工难易程度比较分析,第二种方案经济合理、操作简单以及加固效果良好,被推荐为施工方案。

铁路路基下沉防治方案

铁路路基下沉防治方案

铁路路基下沉防治方案概述铁路路基下沉是指在铁路运营过程中,路基出现下沉现象,导致铁路线路不平整,严重影响列车的行驶安全和舒适性。

下沉问题的解决对于保障铁路运行的稳定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铁路路基下沉的防治方法。

1. 常见铁路路基下沉原因下沉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1 水分影响路基下沉与水分是密切相关的,由于降雨或者地下水位上升,产生的水分会导致路基土壤软化,增加路基的沉降风险。

1.2 路基土壤质量差如果土壤质量差,如黏土含量高、含水量大、压缩性差等,容易导致路基下沉。

1.3 动荷载作用铁路运行时列车的重量和速度会对路基造成冲击和挤压,长期以来会引起路基的下沉。

2. 铁路路基下沉防治方案2.1 水分管理和排水系统的改进合理的水分管理对于减少路基下沉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改进水分管理和排水系统:•加装雨水收集系统,以便更好地控制路基上的降雨水量。

•定期检查和清理排水系统,确保排水通畅。

•合理设置排水系统,避免水分在路基中积聚。

2.2 加固路基土壤加固路基土壤可以增加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减少路基下沉的风险。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加固方法:•使用地基加固材料,例如碎石、砾石等,填充路基下方的空隙,增加路基的稳定性。

•进行地基加固工程,如挤密、加固等,以增加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2.3 路基修复和维护定期维护路基,及时修复存在问题的路段,可以有效减少路基下沉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维护和修复方法:•定期巡检路基,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路段。

•修补和加固已出现下沉的路段,恢复路基的平整度。

•控制铁路运行速度和列车的载重量,减少动荷载对路基的影响。

2.4 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帮助及时发现路基下沉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监测和预警方法:•安装位移传感器,在重要的路段进行位移监测。

•使用遥测技术,定期检测路基的变形情况。

•结合物理检测和数据分析,建立预警系统,确保及时采取措施。

铁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及治理措施浅析

铁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及治理措施浅析

铁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及治理措施浅析铁路路基是铁路交通运输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所承载的是整个铁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外界环境以及长期使用等原因,铁路路基可能会出现各种病害,如下沉、沉陷、裂缝等。

本文将对铁路路基常见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首先,铁路路基常见的病害之一是下沉。

路基下沉是指路基土层由于长期受重荷作用而产生的土层沉降,通常会表现为路面下沉。

下沉病害的主要原因是路基土层承载力不足,造成路基沉降。

治理下沉病害的措施主要包括增加土层承载力、加固路基的支护和合理排水等。

例如,可以通过加厚优质填料和增加石头料层来增加土层的承载力,提高路基的抗沉降能力。

其次,铁路路基常见的病害之二是沉陷。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土层由于水分变化引起的土壤体积变化,从而造成路基沉降。

常见的原因包括路基土层中存在的淤泥或软土层以及地下水位变化等。

治理沉陷病害的措施主要包括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和增加路基的排水设施。

例如,可以通过灌浆加固软土层和建设排水沟渠等方式来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减少路基沉陷的可能性。

另外,铁路路基常见的病害之三是裂缝。

裂缝是指路基土层由于外力作用或土壤体积变化而产生的裂开的现象。

常见的原因包括温度变化、水分变化以及地震等。

治理裂缝病害的措施主要包括采取合理的材料和结构设计、进行路基的加固和改善路基的排水设施等。

例如,可以采用加固裂隙处的维修搪砾和改善路基的排水设施,避免水分引起的土壤体积变化,减少裂缝的产生。

综上所述,铁路路基常见病害的治理措施可以从增加土层承载力、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加固路基的支护和合理排水等方面进行。

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修补铁路路基的常见病害,确保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铁路路基病害是指铁路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缺陷和损坏状态,影响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和承载力。

路基病害的出现主要与以下几个原因相关:设计不合理、建设施工质量不达标、自然灾害、违法工作和路基本身结构缺陷等。

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整治措施来消除或减少铁路路基病害。

设计不合理是导致铁路路基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设计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设计参数选择不当、地质勘察不到位和设计理论不成熟等方面,导致了路基结构的不稳定和存在安全隐患。

应加强对铁路路基设计的科学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用的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合理的设计方案。

建设施工质量不达标也是导致铁路路基病害的重要原因。

建设施工质量不达标主要体现在土方开挖、填筑和压实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土质选择不当、压实不充分和水分控制不当等。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土方开挖和填筑工艺的把控,确保每个节点的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自然灾害也是导致铁路路基病害的一大原因。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洪水等,这些灾害会给铁路路基结构带来破坏性影响。

在铁路路基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和气象条件,并采取相应的抗灾措施,如设置防护墙、防洪闸门等。

违法工作也是导致铁路路基病害的原因之一。

违法工作主要包括违法建设、违法开采和违法凿洞等,这些行为会对铁路路基结构造成严重破坏。

应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铁路路基的完整和安全。

铁路路基本身结构缺陷也是导致病害出现的重要原因。

铁路路基的结构缺陷可能包括材料问题、施工工艺缺陷和使用年限过长等。

在铁路路基维护和保养过程中,应加强对已有路基的检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修复,确保路基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为了整治铁路路基病害,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 加强路基设计和施工质量管理,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提高设计和施工水平,确保路基结构的稳定和可靠。

2. 加强对土方开挖和填筑工艺的把控,提高土方处理工艺的科学性和施工技术水平,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铁路路基是铁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铁路路基的病害问题必须得到及时的分析和整治。

本文将从原因和整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环境因素:气候因素是导致铁路路基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温的变化会引起土壤的膨胀和收缩,进而导致路基的下沉和破坏。

降雨量的增加也会导致路基土壤的湿润程度增加,进一步加剧路基的病害问题。

2.设计和施工问题:铁路路基病害还与设计和施工问题密切相关。

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规范会导致路基强度不足、坡度过大等问题,进而引发路基病害。

3.车辆荷载:铁路车辆的长期运行会对路基产生较大的荷载,超过路基强度的承载能力时,会导致路基的沉降和破坏,进而引发病害。

4.排水问题:铁路路基病害与排水问题也有一定的关系。

若铁路路基的排水系统存在问题,比如排水不畅或者没有适当的排水设施,会导致路基土壤水分过多,加剧路基的病害。

1.加强防治措施:根据铁路路基病害的原因,可采取加强监测、防治措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治。

对路基进行定期巡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修补和加固。

2.优化设计和施工:要提高铁路路基的抗病害能力,需要优化设计和施工。

设计时应考虑地质条件和气候因素,合理确定路基的强度和坡度等参数;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路基的质量。

3.加强排水系统建设:铁路路基的排水系统是保障路基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设良好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井和管道等,保证路基及时排水,减少水分对路基的影响。

4.加强养护管理:定期对铁路路基进行养护,包括路基表面的清扫、修补和加固等,提高路基的耐久性和抗病害能力。

5.科学合理利用资料:通过对铁路路基病害的分析和整治,总结经验,形成及时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为今后的铁路路基建设和维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铁路路基病害的原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设计和施工问题、车辆荷载以及排水问题等。

为了有效整治铁路路基的病害问题,可以通过加强防治措施、优化设计和施工、加强排水系统建设、加强养护管理以及科学合理利用资料等措施,提高铁路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铁路是国家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路基病害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顺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铁路路基病害主要包括塌方、沉陷、滑坡、错台等问题,其产生原因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等多方面因素。

针对铁路路基病害问题的整治措施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以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畅通。

地质条件是影响铁路路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如高山、高原、河谷等地区,地震、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频发,容易导致铁路路基病害。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线路位置,避开地质灾害的高风险区域,或者通过改变线路走向和剖面等方式降低地质灾害对路基的影响。

还可以进行地质勘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急措施,防止病害的发生。

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是铁路路基病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工程设计阶段,应该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线路走向和剖面,以减少地质灾害对铁路路基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填筑土的质量和压实度,避免土体松散和坍塌等问题。

还应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从根本上减少铁路路基病害的发生。

铁路路基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也是防止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定期巡视检测是保障铁路路基稳定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路基的巡视和检测,及时发现和修补路基的病害和缺陷,防止其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应加强对铁路路基的排水和防水工作,确保路基内部排水畅通,避免水分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还应加强对路基周边植被的管理,适时修剪和疏伐,防止树根破坏路基稳定,并加强路基表面的防尘、防冻、保护层等工作,增强路基的抗冻、抗水、抗腐蚀能力。

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是解决铁路路基病害问题的重要手段。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激光测量技术、无人机巡检技术等,实现对铁路路基的快速、全面的监测和评估,发现病害和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和保护。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铁路路基病害是指铁路路基发生的各种损伤和病害,包括路基下沉、路基滑移、路基塌陷、路基冻胀等。

这些病害给铁路运输安全和运营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为了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铁路路基病害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1. 土壤性质铁路路基的土壤性质对病害的发生起着关键作用。

一方面,土壤的可塑性、压缩性和抗剪强度等参数直接影响着路基的稳定性。

如果土壤中含有较多的腐殖质、水分等,也容易导致路基的不稳定。

2. 水分问题水分是土壤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如果水分过多或者长期浸泡在水中,就容易导致路基的软化和液化,从而引发路基下沉、滑移等病害。

3. 动、静荷载铁路列车的行驶和停靠都会对路基产生动、静荷载作用,长期以来,这些荷载对路基的影响不可忽视。

尤其是大型货物列车,其荷载更是巨大,对路基的影响更为严重。

4.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都有可能对铁路路基造成破坏。

特别是在某些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自然灾害对路基的危害更为突出。

二、铁路路基病害的整治措施1. 加强路基保护在铁路设计施工中,应首先进行严格的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并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地质灾害对路基的影响。

2. 优化路基设计在路基设计中,应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合理选择路基的填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使路基在承受列车荷载的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3. 加强排水系统铁路路基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设置,确保在雨水冲刷和地下水位变动的情况下,路基仍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4. 强化检修管理要定期对铁路路基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建立健全的检修管理制度。

一旦发现路基存在病害,应立即用专业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整治措施。

5. 创新应用新技术在路基的维护和整治中,可以适度应用新技术,如激光测量技术、遥感技术、无人机巡查技术等,以提高对路基病害的监测效率和整治效果。

6. 科学合理的复合材料使用在路基的整治中,可以采用一些新型的复合材料,如聚合物改性沥青、聚酯网格布等,用于增强路基的抗压、抗渗和抗冻融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铁路路基下沉病害及解决措施
摘要:铁路路基基床是轨道结构的基础承受列车和轨道荷载,固此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基床出现病害,将影响线路质量、行车速度,增加轨道养护工作量、给运输能力带来很大影响,严重的将危及行车安全,为此,铁路部门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资金整治基床病害。

关键词:铁路路基; 下沉病害;加固;土工固格网
以前的整治措施在既有线上应用,旋工周期长,对运营干扰大,刚性或半刚性封闭层,强度不易控制,因此效果欠佳,故而探索研究新的整治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一、铁路路基下沉的原因
1、路基基床土质不良。

产生路基基床病害的地段路基土多数为两岩风化后形成的粘土粪土甚至膨胀土。

2、排水不畅。

由于地表地下排水没施不足,道床污染严重,持剐近几年来工务部门为了增加路基宽度便于养护维修,在路肩两侧作了浆砌或干砌条石路肩,增大了路基基床压应力,堵塞了路基面的排水通道,使路基基床产生翻浆冒泥与道渣陷槽而酿成基床土的承载能力不足则发生下沉和从基床两侧隆起。

3、基底软弱。

据调查,修建复线时,路堤基底和老路基边坡未作任何处理。

原地表土质松软,强度不足,路堤稳定性差,承载力低。

4、水浸路基。

上行线旁靠近路堤有一稻田灌溉用水渠,种植季节,部分地段的渠水漫流至上行线旁的取土坑内和低洼处,地表水排水不畅,路堤边坡及基底长期被水浸泡,使基床及地基软化,强度降低。

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产生线路下沉,道碴上鼓、轨枕位移和翻浆冒泥等病害。

5、列车动荷载的影响。

路基基床是轨道结构的基础,不但承受着线路上部建筑的静载而且承受着列车循环作用的动载,翻浆冒泥等浅层病害和下沉挤出变形等较深层的病害,均与路基基床动应力有关。

当基面动载超过基床土体的承载能力时,随着列车荷载的作用,道床会不断地“切入”基床土体内,导致线路持续下沉。

二、路基加固
路基加固有两种方案,一种为搅拌桩加固,另一种方案为冲击挤密复合桩加固。

从工程造价、加固效果和施工难易程度比较分析,第二种方案经济合理、操作简单以及加固效果良好,被推荐为施工方案。

冲击挤密复合桩有两种:一种为挤密桩,另一种为封水桩。

两种桩所起作用不同,桩长、所用材料也不同,各种材料的比例应根据土的含水量和地下水位高度确定,具体特征见表2。

表2
挤密桩的主要作用是加固、疏干路基,从而提高路基土体承载力。

封水桩的主要作用是切断路基坡脚积水对路基的侵蚀,保证挤密桩的疏干效果,并加强路基侧限,提高承载能力。

为加固均匀,避免造成线路左右股钢轨下的路基软硬不均,复合桩平面采用梅花型布置。

由于钢轨接头冲击力比其他位置大,钢轨接头处挤密桩需要加密。

施工操作注意事项
(1)清除钻孔处道床表层碎石,防止冲击过程中碎石飞起伤人。

(2)冲击3~4次,冲击孔深度约在1m左右时,向冲击孔内浇水,并用黄泥封住孔沿,以免碎石落入孔中夹锤。

(3)夹锤时,要及时向冲击孔中加入水和水泥,加强润滑。

(4)每次向冲击孔中填入混合料不能超过400mm。

(5)由于挤密桩形成并发生化学反应后,线路将被顶起20~30mm,每天施工结束前要及时抬道顺坡。

(6)冲击成孔顺序:先打封水桩,后打挤密桩;挤密桩先钢轨内侧,后钢轨外侧,并保持左右股进度相同;封水桩要间隔成孔。

(7)准确确定路肩上的电缆和光缆,防止被砸断。

三、土工固格网介绍
土工聚合物具有材质轻、耐磨、强度高、韧性好等多种特性,可弥补岩土挣}生的不足,延长维修周期,旌工方便,因此较原来沿用的一些措施有更突出的优越性,基床病害整治措旋中已大量采用。

土工固格网(Geoweb)是目前国外较为流行的一种高强度新型工程材料,我国处在试用阶段。

1、土工固格网的设计、施工
采用土工固格阿整治基床土的设想是基于:基床土在列车动载作用下沉降的
同时将向两侧扩张,并伴随有路肩的隆起,因此在基床面下方存在一个拉伸变形区域,如果将土工格网布置在这个区域,利用固格网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可改善这部分基床土的受力性状,同时利用固格网的垫层作用,扩散及均布固格网下基床土受到的动应力,从而提高整个基床土的承载力,消除基床病害。

整治用土工固格冈试验段里程为Kl95+l30~Kl95+190,总长60m,其中K195+130~K195-F170铺O.15m厚土工固格网,长度40m,K195-F170~K195+190铺0.1Om厚土工固搭网,长度20米土工固格网宽度4.0米设置于基床顶都是基面设4%排水坡,先铺l0cm厚砂垫层.以利于排水,其上再铺固格网,路肩用于砌片石垛加固。

为研究比较用砂垫层的效果,K195+190~K195+208采用换砂法,厚0.55 m。

采用封锁线路或不中断行车,慢行15~25km/h 条件下扣轨施工,张拉土工固格网须用铁钎或木桩在周边固定,使土工固格网尽量成方形,固格网中填中粗砂.使土工固格网有个预拉力。

2、采用土工固格网的作用
采用土工固格网加固砂垫层的方法,不但提高了本身被加固的砂垫层的承载力,而且也使加固砂垫层下的基床土的动应力得到改善,这样基床软弱层只需挖去相当于固格阿深度的部分和增加其下5~10cm的排水砂垫层.与传统的换砂厚度0.5米相比,使置换厚度减少0.2~0.3 m左右,而且土工固格网质量轻,运输方便,强度高,特别是能在狭小的空间里可操作,减少了换砂法由于置换深度大,劳动强度大,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可以缩短工期和干扰行车的时间。

参考文献:
[1]王炳龙、周文杰、陈龙安土工固格网整治铁路基基床下沉病害的研究.[J] 工程力学2004.12
[2] 胡锦军、王炳龙淮南线膨胀土路基基床下沉病害的整治研究.[J] 土工基础2007.08
作者简介
姓名:张利伟性别:男出生年月:1986.1 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