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容化妆的历史和变迁
中国美容化妆品发展简史

中国美容化妆品发展简史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灿烂文化,对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传统中医药不但在防病治病上有卓越的疗效,而且在美容保健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萌芽时期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发明了造酒业,酒除了作为饮料与防病治病之品,同时还发现,人在饮酒后红光满面,于是当时就把酒作为使人变美的媚药。
另外,考古学家曾在原始人类的遗址上发现用小石子、贝壳或兽牙等物制作而成的美丽的串珠,用于装饰;在洞穴壁画上出现了美容化妆的痕迹。
据典籍记载,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即出现了“沐”字。
《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
”在距今1000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
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友);周文王时,妇女已广泛使用锌粉擦脸。
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文物《五十二病方》(春秋时所著),收录了除疣灭瘢之类的美容方。
先秦时期对美的探索更是观点各异,如孔子主张“文质彬彬”、“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为美,美与善统一;孟子则提出“充实之谓美”。
他们都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苟子认为“安卧而血气惰,劳勤而容貌不枯”,提出了要使容颜不枯,必须树立勤劳的健美观。
由于社会的发展,美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不断发展。
如在秦汉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共列药物365种,其中记载具有美容作用的药物就有几十种,如“冬瓜子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白僵蚕能灭黑鼾,令人面色好”。
此外,该书还记述生姜、葱白、大枣及芝麻等20多种食物的美容作用。
上述的一些药物与食物现已被国内外药理研究证实确有美容作用。
尤其是书中所提到的面脂,是当时的一种美容新剂型。
二、发展时期秦汉时期,在许多的医书中已涉及了美容的内容,尤其是美容方药及美容方法逐渐增多,初步奠定了美容的理论基础。
其标志之一是《黄帝内经》的问世。
该书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美容经验,从美容方法到美容理论都作了比较完整的论述。
美妆发展从古代到现代的美容变迁

美妆发展从古代到现代的美容变迁美妆,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伴随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演进而发展变迁。
从古代至今,美妆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从简单的功能性需求到彰显个性的表达方式,无论是古代的古民族,还是现代的时尚潮人,对美妆的追求从未停止。
本文将带您回顾美妆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揭示美容的变迁与时代的印记。
1. 古代:以功能性为主导在古代,美容常常被赋予神秘的色彩。
各个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容方法和传统。
例如,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开始使用各种天然原料制作面膜、浴盐等产品,以保持肌肤的细腻和光泽。
同时,中国古代也有著名的美容典籍《隋唐女士新妆备要》,记载了古代女子的美容秘方和技巧。
然而,古代的美容主要是功能性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清洁、护肤和预防衰老的效果。
妆容多以淡雅为主,很少追求过于浓重的化妆效果。
例如,中国古代女性喜欢使用面黄子(一种黄色颜料)来装点颧骨,给人一种红润的感觉,而古罗马女性则常常使用一种由动物腮腺制成的脂肪来润色唇部。
2. 近代:探索自由化妆随着时代的变迁,美容观念也渐渐发生改变。
进入近代,人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和自由化的妆容表达。
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开始使用蜜粉、润唇膏和胭脂等化妆品,并开始注重眼部妆容的突出。
这是一种与古代美妆观念有所不同的转变,标志着美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然而,近代的美妆仍然受到了社会舆论和道德观念的制约。
比如在维多利亚时代,公众对于女性浓妆艳抹的偏见很大,因此女性必须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相对低调的妆容。
这种约束虽然限制了美妆的发展空间,但也催生了一些极具特色的美妆风格,如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流行的“脸瘦腮红”。
3. 现代:多元化与创新突破进入现代,美妆的发展突破了传统与约束的束缚,呈现出更多元化和创新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妆品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人们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护肤功能,开始注重化妆品的质地、配方和功效。
同时,社交媒体的普及也为美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开始用一些特别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1、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
中国妇女化妆的习俗在夏商周时期便已经兴起。
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沐”字。
《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
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
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支);周文王时期,妇女已经广泛使用锌粉擦脸。
以白为美,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审美意识。
眉形虽有宽窄之分,但长眉也已经成为了主流审美意识。
人们普遍追求红唇。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主要为了供君主欣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殷商时,因配合化妆观看容颜的需要而发明了铜镜,更加促使化妆习俗的盛行。
2、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化妆的习俗得到新的发展,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阶层的妇女都会注重自身的容颜装饰。
汉桓帝时,大梁冀的妻子孙寿便是以擅长打扮闻名。
她的仪容妆饰新奇妩媚,使得当时妇女争相模仿。
那时的妆型,已出现了不同样式,而化妆品也丰富了很多。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融会,加上世俗习风也经历了一个由质朴洒脱到萎靡绮丽的变化,使我国妇女的化妆技巧在此时期逐渐成熟,呈现多样化的倾向,整体而言,妇女的面部装扮在色彩运用方面比以前更加大胆,妆态的形态变化也很大,而且女性以瘦弱为美。
这时期妇女的发型以各种髻为主,如百花髻、富荣归云髻、富人家的妇女插戴金、玉、玳瑁、珍宝等制成的簪钗,而鲜花都受各阶层欢迎。
这时期妆态没有太多变化,主要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
中国化妆起源与发展

四、南北朝
• 面饰: • 《木兰诗》 当窗理云鬓, 对镜贴花黄 • 种类繁多, 花色各异。
五、唐朝
1、眉
• ①眉形千变万化 • ②杜甫《北征》——狼藉画阔眉 • ③唐玄宗设计眉形
2.钿
• 部位:面部、头发 • 图案:原点、花、小鸟 • 材质:纸质、丝织、金箔
•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白居易
3、唇
• 唇形多 • 以形状命名 • 以颜色命名
4、其他
• 形成完整化妆 步骤 • 男女衣服混穿 • 化妆已经成为 礼仪
六、宋朝
• 染指甲技 术出现 • 男性与女 性一样喜 欢戴花 • 妇女地位 提高 • 思想开放
七、清朝
• 闭关 锁国 • 基本 没有 变化
八、1911——1949
• 人们思想发生巨大改变,西洋商品涌入, 化妆新材料、新技术不断传入我国。 • 人们逐渐形成了崇尚“新式”、“西式” 的风气,模仿电影明星。
九、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 经济建设刚刚起步,生产力水平较低,加之长 期“左”倾思想影响。
处 于 停 顿 和 萎 缩 的 状 态
九、改革开放——今
• 经济飞跃发展,美容化妆发展空前繁荣,走上 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 化妆和艺术结合发展到更高层次,
谢谢聆听
中国 化妆 起源 与 发展
一、原始社会
1、“文身”:
用利器在人体前 胸、后背、两臂 和面部划出图案 和记号。
2、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推 进,人们发现文身是一种 残暴和野蛮的修饰手段。 3、颜面修饰术兴起,人们 从动物和矿物质中提支:是一种名叫“红 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 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 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 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 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 2、米粉:将米做成粉末, 涂抹面部及身体裸露部分, 使皮肤洁白细腻,还可将 米粉染成粉红色,涂抹面 部,增加皮肤红润感。
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

第一章、中国化妆品行业的概况第一节我国化妆品的发展史1、起步阶段80年代初的一段时间,是中国美容化妆品产业的原始萌芽和起步阶段,在这一时期里,以中国本土的轻工业和化工厂最初生产的一些简单和基础的洗涤护理产品为主,主要以生产型为导向的市场模式为代表,这一时期内主要的厂家和代表品牌有:上海家化的“青春”“郁美净”、北京日化的“大宝”“中华”、重庆的“奥妮”、长沙化工的“马头”“长沙”等。
如下图八十年代的化妆品2、竞争阶段80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初显成果,国民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美容和化妆在最初由影视明星的带动下,越来越被生活中的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加上外资品牌如宝洁、联合利华、强生等纷纷进入中国,在大量消费引导和广告宣传的带动下,中国市场的美容消费观念开始成熟,品牌之间竞争也由此产生,宝洁、奥妮、联合利华的三足鼎立时期在这个阶段形成。
局正在从由以前单一的百货站转型为精品商场和超级市场,以提供高档次的化妆品专卖店和个人护理型的美容会所开始出现,市场开始变得精彩而丰富。
3、发展阶段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营销步入了一个转型时期,典型的表现在更多的生产制作型厂家开始运用和借鉴品牌化的观念和思路运作。
而中国的经济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市场观念和消费观念在开放的市场和领域中进一步与西方文化和习惯融合,在大城市中,代表一种全新财富的阶层的“金领贵族”和“中产阶级”开始出现,奢侈品开始在中国有了市场并不断的扩大。
同一时期,以宝洁、资生堂、欧莱雅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全面竞争,而外资品牌的的提前介入也促进了中国本土品牌的快速成熟与反击,本土品牌的最大优势是比外资品牌更懂得中国市场现状,更了解中国消费者心理,在这一时期,多品牌混战中促生了一大批在市场上家喻户晓的知名美容化妆品品牌。
如SK—2、旁氏、欧柏莱、欧莱雅、倩碧、雅芳、兰寇等。
第二节化妆品市场的现状(一)市场容量1、近年呈持续增长状态十年来中国化妆品市场以年均12.9%的速度迅速成长,其增长速度增长显著高同期经济增长速度,2010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容量达800亿元左右。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开始用一些特别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1、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
中国妇女化妆的习俗在夏商周时期便已经兴起。
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沐”字。
《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
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
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支);周文王时期,妇女已经广泛使用锌粉擦脸。
以白为美,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审美意识。
眉形虽有宽窄之分,但长眉也已经成为了主流审美意识。
人们普遍追求红唇。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主要为了供君主欣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殷商时,因配合化妆观看容颜的需要而发明了铜镜,更加促使化妆习俗的盛行。
2、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化妆的习俗得到新的发展,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阶层的妇女都会注重自身的容颜装饰。
汉桓帝时,大梁冀的妻子孙寿便是以擅长打扮闻名。
她的仪容妆饰新奇妩媚,使得当时妇女争相模仿。
那时的妆型,已出现了不同样式,而化妆品也丰富了很多。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融会,加上世俗习风也经历了一个由质朴洒脱到萎靡绮丽的变化,使我国妇女的化妆技巧在此时期逐渐成熟,呈现多样化的倾向,整体而言,妇女的面部装扮在色彩运用方面比以前更加大胆,妆态的形态变化也很大,而且女性以瘦弱为美。
这时期妇女的发型以各种髻为主,如百花髻、富荣归云髻、富人家的妇女插戴金、玉、玳瑁、珍宝等制成的簪钗,而鲜花都受各阶层欢迎。
这时期妆态没有太多变化,主要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
中国美妆行业发展历史论文

中国美妆行业发展历史论文中国美妆行业的发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中国,人们就开始注重外表的美丽和装扮。
早在商周时期,妇女就开始使用化妆品来修饰自己的容颜。
唐代时期,化妆品的使用更为广泛,为了追求美丽,唐朝的女性常常用花朵、鲜果、香水等天然物品来涂抹脸部。
这些传统的美妆方法为后世的美妆行业奠定了基础。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的美妆行业逐渐发展壮大。
宋代以后,随着社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美妆行业也进入了黄金时期。
当时,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化妆品出现,还有专门的美容院和美妆店纷纷开张。
隋唐时期,美妆行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各种美容手法和化妆技术不断完善。
近现代的中国美妆行业发展更是迅猛。
20世纪初,西方的时尚潮流和美妆理念开始传入中国,为中国美妆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美妆行业开启了快速发展的新篇章,各种国际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的美妆品牌也蓬勃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美妆行业日益壮大,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如今,中国美妆行业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美丽,更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产业。
从传统的化妆品到美容美体、美发造型等多个领域,中国的美妆行业已经呈现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兴起,线上美妆市场也蓬勃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多样化的购物体验。
总的来说,中国美妆行业的发展历程凝结了中国人民对美丽的追求和创新的精神。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中国美妆行业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1、中国化妆造型发展简史

中国化妆造型简史 (1):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中国妇女化妆的习俗在夏商周时期便已经兴起。早在商周时期,甲骨 文中就出现了“沐”字。《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在距今一千 多年前,就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支);周文王时期,妇女 已经广泛使用锌粉擦脸。以白为美,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审美意识。眉形虽 有宽窄之分,但长眉也已经成为了主流审美意识。人们普遍追求红唇。商 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 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主要为了 供君主欣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 女中逐渐流行。殷商时,因配合化妆观看容颜的需要而发明了铜镜,更加 促使化妆习俗的盛行。
头发:秦汉之即,妇女在日常生活发髻式样较 少,也普通以平髻为多,髻上都无饰品,西汉, 堕马髻 脸部:面:粉 颊:张骞西域带回中原的胭脂 西汉时期 眉毛:流行长眉,宫里画八字眉,远山眉, 东汉:宽眉.远山眉配慵来妆,啼妆,汉朝的 妆较淡 唇:用丹,朱砂来抹唇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谢谢观看
首脑美容美发职业培训学院
中国化妆造型发展简史
讲师:蒋莉莉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开始用一
些特别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考古学 家曾在原始人类的遗址上发现用小石子、贝壳或兽牙等物 制作而成的美丽的串珠,用于装饰;在洞穴壁画上发现了美 容化妆的痕迹。《诗经》中记载,“自伯之江,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汝。”大概是说丈夫离开之后,自己懒 得化妆,不是没有化妆的东西,只是自己为悦己者容。可 见,那时的妇女修饰妆容已经很普及了。
(5):宋辽金元时期(420----1368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容化妆的历史和变迁
彭真14级营销一班25号
摘要:中国美容化妆的基础是来自中国人民对于中草药行业的不断追求,在坚船利炮下成长的新中国逐渐接受了来自国外的新型化工原料为主的化妆品,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内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逐渐成长为中国支柱型产业。
关键词:中医药美容中国化妆品历史
引言:人们对美的追求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洪荒时代。
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就已经戴上了用磨制过的动物牙齿串成的项链,并且用赤铁矿来粉饰自己。
从先秦、汉唐,直到宋元明清,中国古代先民们留下了不少女性美容化妆的文献和遗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美容文化[1]。
1.中国古代以中草药为基础的美容化妆发展史
1.1天然植物作为化妆品的历史简介
天然植物作为化妆品的应用,在中国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了高度发展的中医药治病和护肤保健的历史,到了汉代中药美容化妆品的制作和使用已经比较普遍。
1.2中药化妆品的本草考证
中药化妆品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献上积累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资料。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对中药化妆品有所记载的著作,其中有苟草等几种美容中药的记载。
秦汉时期,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20多种具有美容功效的药物,并均列为上、中品。
该专著对这些中药在美容方面的作用也叙述得较为详尽。
隋朝时期,《妆台方》作为第一部中药化妆品的专著出现了。
在
唐朝,中药化妆品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推广。
由汉代华佗撰、唐代孙思邈编集的《华佗神医秘传》将中药化妆品的研究与记载带入了高潮。
同是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仅是悦泽、白嫩皮肤和去皱纹的处方就有近20个,药用品种有120多种。
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中有关中药化妆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其中还有中医美容方面的论述。
在宋元时期,《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御药院方》等医学著作中也都有中药化妆品的记录。
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归纳了历代本草中用于美容的中药共168味,并在每味药下说明了详细的主治和炮制、使用方法。
《本草纲目》可以说是历代本草中收载中药化妆品最多最详细的一部典藉[2]。
2.抗战期间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化妆品
2.1抗战时期崛起的广生行产业
双妹是从上海滩冲出国门的,但她的创始者却是广东南海人冯福田。
冯福田年轻时在香港一家药品经营行打工,得到英籍药剂师的指点,学会了英文和配药知识。
1898年创立广生行。
1 903年在上海设立发行所,生产双妹系列花露水、生发油、雪花膏和爽身粉等化妆品。
1930年,在上海的唐山路设广生行有限公司沪厂,第一代经理为林炜南。
像那时的民族实业家一样,冯福田相当重视给自家商品做广告。
有意思的是最初双妹广告上的模特却是男扮女装的。
据说原因是林炜南策划广告牌后,发现找不到女模特。
应该说这一说法比较可信.尽管我们可以看到在19世纪上半叶,上嗨滩的广告满布干姿百态的女明星。
但都发生于19世纪20年代末以后。
此前的广告上确实
难得见到女性面孔。
于是,两个男士经过打扮,摇身变为”女郎”。
拍了照片后,由画家共蕙在进行月份牌广告的制作。
直到 1 9世纪30年代,林炜南才物色到两位妙龄少女替换下两位山寨女郎,从而实现双妹广告的名副其实。
也与那时多数民旗工业品所面临形势差不多,“双妹”的强大对手是来自西方的化妆品,其中英国的夏士莲尤强,两家过手的主要产品当推雪花膏。
当时夏士莲雪花膏“能使皮肤艳丽,白嫩”的广告已经深入爱美女士之心,占得先机,是上海滩时尚太太小姐们的首选。
“双妹”怎么办?毫无疑问,首先在质量上要足雌跟对手抗衡,然后在包装上要求新求奇。
为此专门建立玻璃器材厂,生产包装用瓶。
从广生行当时做的月份牌广告中可以看到造型各异、色彩明艳、质地不同的瓶瓿罐罐,完生可与今天的化妆品包装媲美。
此外,当然还有别具一格的广告。
这些都不够,广生行还特别注重观念上的更新,努力向用惯自制粉脂的下层民盘做宣传。
“一战”时期,在英国本土生产的夏士莲遭遇运输困境.导致沪上夏士莲断货。
广生行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宣传“双妹”雪花膏。
到了“五卅运动”时,国人纷纷抵制洋货,转而使用民族品牌化妆品的人越来越多。
于是,不少夏士莲的用户改弦易辙.用起了“双妹”雪花膏.此乃双妹雪花膏第一次战胜英国夏士莲。
20世纪三十年代在广生行的全盛时期,年营业额500万元左右,最高达600万之多。
抗日战争爆发后,逐渐走上了下坡路[3]。
2.2老三样统治了30余年
据史料记载,我国的化妆品生产已有近80年的历史。
最早生产雪花膏的是上海广生行。
解放后的1953年.日化厂有240家,到1958年公私合营后,经过同行合并裁减尚有26家,其中专门生产化妆品厂只剩下12家,那一年化妆品产值只有4500万元.当时化妆品品牌只有蝶霜、雅霜、百雀羚、维尔夫等数种。
五、六十年代化妆品基本上是演员们的“专用品”,普通老百姓只用雪花膏、蛤蜊油等低档护肤品。
不但品种单一,而且供应紧张。
“文革”期间,原本美化人们生活的化妆品也遭遇厄运扫地出门。
歪曲了它的内涵.在那种历史条件下,化妆品工业在中国濒临全行业覆没的边缘,发展极其缓慢。
七十年代以前实行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化妆品、洗涤商品的经营都是国营批发、企业统购包销,按一级站、二级站、三级批商店,这种机械的、单一的调拨模式行事.原上海百货总公司所属的日用品公司经营的洗化商品,长期以来只是肥皂、洗衣粉以及蛤蜊油、雪花膏等可数的几种,还凭票供应.在三年困难时期,上海开始发放肥皂票,每人每月一块肥皂定量供应.到了七十年代,化妆品只是上海百货总公司日用品分公司经营的一个商品大类,被人们称为“老三样”的雪花膏、花露水、爽身粉占据我国化妆品市场长达30年之久。
3.改革开放后的新产品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的化妆品工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和自我投入进行设备改造,技术优化,扩大生产能力。
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刨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
化妆品行业在我国日用化学工业中的销售额及利税已具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为美化人民生活,保护身心健康,提高生活素质,促进精神文明作出了贡献,现化妆品的种类多达25000多个。
1978年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我国化妆品工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化妆品生产厂家迅速增加,到1998年底全国已领取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达3514余家,不仅化妆品企业增多,就是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也多样化,以1985年为界化妆品生产企业主要是国有和集体二种所有制。
1985年以后“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其合资企业有539家,民营企业258家,集体企业1110 家。
北京日化四厂是我国第一家与外方(美国爱芳公司)技术合作合资生产护肤产品的化妆品企业,紧接着天津第一日化厂与德国威娜公司合资成立了“天津爵明化妆品公司”。
由此化按品领域引进外资的大门逐步打开,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化妆品公司看好中国这个巨大的化妆品消费市场,纷纷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来我国投资创办合资或独资企业。
20年来,化妆品工业的生产总值呈现高速发展.以下一组数据足可见证:1982年化妆品工业生产总值约2亿元:1985年为10亿元;1990年为40亿元;1993年90亿元;1994年为140亿元;1995年为190亿元;1996年为220亿元;1997 年为253亿元;1998年为280亿元人民币。
从这些数据可见化妆品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全国田民经济和其它工业的增长速度[4]。
参考文献:
1.葛传吉.药用植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山东医药杂志.2005,24(12)
2.张萌,陈士林.中药化妆品的研发现况与发展前景.中国中药杂
志.2007,32(23).
3.黄媛.化妆品今昔.上海轻工业.2012,(3).
4.朱宝宽.中国化妆品的历史变迁与市场分析及对策.第五届东南亚地区美容学
术大会.20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