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造型发展简史
中国化妆发展史

“檀晕”兴于唐、五代及宋,所谓 “檀”,指檀色,“晕”即晕染, 又言色调浅淡。是在眼眉旁敷染一 种荔红色。因其增益眉眼神采,以 使“眸子炯其精良兮,瞭多美而可 观”,所以妇女争相事妆。
《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 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 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 “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 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 六宫争画黑烟眉。
唐朝额黄盛行时,温庭筠在 诗中吟出“额黄无限夕阳山” 之句,李商隐也写道:“寿 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 额黄。”
唐朝牛僧孺在《幽怪录》中 还专门记述了神女智琼把额 头化妆成黄色的故事。
宋朝(960-1279年)宋朝建立之后,经济有所发 展,美学思想发展到宋朝也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变化, 在绘画诗文方面力求有韵,用简单平淡的形式表现绮 丽丰富的内容,造成一种回荡无穷的韵味,崇尚淡雅 的风格。虽说宋代妇女的妆扮属于清新、雅致、自然 的类型,不过擦白抹红还是脸部妆扮的基本要素,因 此,红妆仍是宋代妇女在化妆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
END
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 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 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 《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 朱唇一点桃花殷。” 眉妆样式——以长眉为主 酒晕妆——红妆 左为《汉武大帝》剧照
魏晋南北朝(220年——581年) 这个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势力逐 渐扩张到中原,中原人民又往南迁徒, 形成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融会,加 上世风习俗也经历了一个由质朴洒脱 到萎靡绮丽的变化,使当时妇女的化 妆技巧在此时期渐趋成熟,呈现多样 化的倾向,整体而言,妇女的面部妆 扮在色彩运用方面比以前大胆,妆扮 的形态变化也很大,充满自由想象崭 新景象而且女性普遍以瘦弱为美,普 遍爱好体态瘦弱,脂粉之类化妆品质 量提高,这个时期还有一名叫段巧笑 的宫女,时常“锦衣系屡,作紫粉拂 面”,当时这种装法尚属少见,但是 可以看出古代紫色为华贵象征的审美 意思。
中国化妆造型发展简史

1: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早在战国时期,女性们就开始“着粉施朱”了,其妆饰方法分为四道程序,即着粉、描眉、点唇、抹胭脂,唐宇文集《妆台记》说:“美人妆面即傅粉,后以胭脂晕掌中,施之两颊。
”战国时期的人们一向都以皮肤的嫩、润滑为美,于是爱美的女性就用白粉来做妆粉。
妆粉的原料一般为米粉、铅粉、石膏粉或滑石粉,由此可见古人十分讲究白粉的制作。
《妆台记》记载,“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抹之,为飞霞妆。
”另外,人们对描眉进行刻意地修饰大约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而细细长长的娥眉则是战国时期女性的最爱。
2:隋唐五代(581—960年)隋唐五代是中国中古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国家富强,社会开放,吸纳了多方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唐代女性对审美的意识,使当时的化妆形式多样化。
隋唐女性的装扮比较朴素,不像魏晋南北朝有较多变化式样,更不如唐朝的多姿多彩。
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女性盛行追求时髦。
无论是宫妓还是私妓,这些女性都是浓妆艳抹,着意修饰。
唐朝的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是中国历史上女权最高的一个朝代,也难怪会出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3:宋朝(960—1279年)宋朝建立之后,经济有所发展,美学思想发展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变化,在绘画诗文方面力求有韵,用简单平淡的形式表现绮丽丰富的内容,形成一种回荡无穷的韵味,崇尚淡雅的风格。
虽说宋代女性的妆扮属于清新、雅致、自然的类型,不过擦白抹红还是脸部妆容的基本要素,因此,红妆仍是宋代女性在化妆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辽、金、元朝(907—1368年)辽在1125年被金所灭,金在1234年被蒙古所灭,蒙古又在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中国,建立元帝国,元朝一共延续了89年。
契丹、女真、蒙古都是游牧民族,在入主中原之前,长期转居于边塞,服饰装扮都非常简朴,直到逐渐汉化后,才变得比较讲究及华丽。
整体看来,元代女性的装扮在顺帝前后有较明显的差异。
中外妆容发展史

中外妆容发展史妆容,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变化丰富,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演变。
在中国,妆容的发展历程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积淀,又反映了时尚潮流的变迁。
同样,西方的妆容发展史也反映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审美观念的发展。
中国的妆容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周朝,妇女已经开始使用脂粉、香料等化妆品来增添自己的魅力。
春秋战国时期,妆容开始受到重视,贵族妇女们会进行精细的妆容打扮。
到了秦汉时期,妆容已经非常流行,并且融入了神仙传说和道家思想,如“朱砂点额”、“酒窝妆”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盛行,妆容开始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如“桃花妆”、“佛妆”等。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妆容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如“酒晕妆”、“飞霞妆”等。
宋明时期,理学盛行,妆容风格逐渐内敛,但仍保持了精致的特点,如“三白妆”、“红粉妆”等。
清朝时期,由于满族人的影响,妆容风格有所变化,如“旗妆”、“宫廷妆”等。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妆容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如“西式妆”、“新潮妆”等。
与此相比,西方的妆容发展史也有其独特之处。
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人们注重自然和健康的美丽,如使用橄榄油、香料等来保持皮肤健康。
中世纪时期,由于宗教的影响,化妆品的使用受到限制。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文精神的兴起,化妆品的使用重新流行起来。
到了近代,随着工业革命和商业的发展,化妆品行业逐渐兴起,如香水和面霜等产品的出现。
同时,随着时尚潮流的变化,西方人的妆容风格也在不断变化。
总的来说,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妆容的发展都反映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演变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
然而,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妆容,它们都为人们增添了美丽和自信。
西方化妆造型简史概述

西⽅化妆造型简史概述(⼆):西⽅化妆造型发展史载要⼀.西⽅化妆造型简史概述图⽂/编著:海涛@海涛造型1.史前时期据考古学家研究考证,早在史前时期⼈类就开始使⽤⾊彩来装扮⾃⼰了。
这⼀时期的妇⼥,沿袭了打猎捕⾷的涂⾊装扮,开始⽤⾚铁矿粉来涂抹⾯部,也有的⽤各⾊颜料涂抹⾝体,以展⽰⾃⼰的⾝份、地位以及表达对⽣活的热爱。
2.公元前时期据史料记载,罗马男⼦早在公元前四五百年前就有修⾯的习惯,⽩净⽆须的脸庞被认为是有修养和⽂明的象征。
⽽那时古罗马的⼥⼈就有了敷⾯的习俗,原料是⽣活中的⼀些El常美⾷,如⽜奶、葡萄酒以及⾯包等。
除了对⾝体⽪肤的保养外,在⽇常⽣活中她们还⽤从蔬菜等天然植物中提炼出的各⾊养颜物料来涂抹⾯颊、嘴唇以及眼睑,以使⾃⼰显得更为健康和富有魅⼒。
那时的⼥性对眉⽑也精⼼修饰描画。
所以说,这⼀时期可算得上是现代美容化妆的“雏形”了。
说到美容就不能忽略历史上的⼏位奇⼥⼦。
公元前的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七世可以说是西⽅美容界的⿐祖。
她带动了尼罗河两岸的⽂化与审美的进步,精巧细致的假发,美容化妆⽤的第⼀枝碳笔,修饰脸部的含铅量极⾼的⽩粉,勾画动⼈双眸的眼线液、眼线笔以及⽤各⾊矿⽯提炼⽽成的眼影(它们的⾊彩极其丰富)和⽤娇艳的鲜花提纯⽽成的唇彩⽆不具备。
⽽且,有许多美颜产品还是她亲⾃开发的,她最擅长的是⾦银粉末和⾹料的运⽤。
当时,埃及不断从东⽅各地收集天然⾹料,⽤来制造⾹油、⾹⽔等化妆品。
埃及艳后⼀⼈就拥有不下⼏百种⾹型的⾹油、⾹⽔,她每天要视⼼情变换造型数次,同时不断地变换⾝上的⾹⽔⾹型。
她的两位丈夫——罗马的⾸席执政官恺撒和安东尼都先后拜倒在她的裙下,愿为她的政治⽬的贡献出他们的⼀切。
所以后来有史学家称⼥王克娄巴特拉七世是⽤⾹味征服世界的。
由此可见,化妆品有时⽐战⼠挥舞着的利剑更厉害。
3.中古时期中古时期包括古希腊时代(时间约为公元5 16世纪)和阿拉伯时代(时间约为公元7 12世纪)。
两个时代对于美容潮流的观点和侧重⾯各有不同,古希腊时代主要侧重于对神的崇拜和对于神话故事中⼈物的模仿,阿拉伯时代的主要表现是清洁⽪肤,并⼤量使⽤⽜奶、鲜花、⾹料。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开始用一些特别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1、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
中国妇女化妆的习俗在夏商周时期便已经兴起。
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沐”字。
《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
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
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支);周文王时期,妇女已经广泛使用锌粉擦脸。
以白为美,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审美意识。
眉形虽有宽窄之分,但长眉也已经成为了主流审美意识。
人们普遍追求红唇。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主要为了供君主欣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殷商时,因配合化妆观看容颜的需要而发明了铜镜,更加促使化妆习俗的盛行。
2、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化妆的习俗得到新的发展,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阶层的妇女都会注重自身的容颜装饰。
汉桓帝时,大梁冀的妻子孙寿便是以擅长打扮闻名。
她的仪容妆饰新奇妩媚,使得当时妇女争相模仿。
那时的妆型,已出现了不同样式,而化妆品也丰富了很多。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融会,加上世俗习风也经历了一个由质朴洒脱到萎靡绮丽的变化,使我国妇女的化妆技巧在此时期逐渐成熟,呈现多样化的倾向,整体而言,妇女的面部装扮在色彩运用方面比以前更加大胆,妆态的形态变化也很大,而且女性以瘦弱为美。
这时期妇女的发型以各种髻为主,如百花髻、富荣归云髻、富人家的妇女插戴金、玉、玳瑁、珍宝等制成的簪钗,而鲜花都受各阶层欢迎。
这时期妆态没有太多变化,主要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
国外化妆历史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是一个星光灿烂的时代,涌现 出很多杰出人才,在文艺复兴时期不论 男女,出门时必不可少的服饰之一就是 面具,在此时期有一个美容协会,专门 发明实验各种新型美容产品及配方,而 此时期,女子服装裁剪上最引人瞩目的 发明是衬箍,它最早出现在西班牙宫廷 里,中世纪的未婚女子把头发中分,让 长长的卷发自然的披在肩上,当时的发 型比较简单,只靠佩戴头饰来点缀。 文艺复兴时期受当时美术 界的影响,美的条件是椭圆 型脸、尖挺的鼻、完美的圆 形拱眉 、唇宽与鼻齐,上 下唇比例是1:1或2:3。
裙撑的应用
新古典主义前期的男装
雅各宾派革命者的服装:上衣“卡尔玛尼奥 尔”、下穿长裤“庞塔龙”、还有双排扣的 背心和红色无檐帽。 王党派服装:上穿黑色阿比、金色假发、白 色科拉巴特;恐怖政治后,灰色的夫克拉、 绿色科拉巴特、克尤罗特和短靴、文明杖, 称为“谬斯卡丹”;督政时代:“昂克罗瓦 伊亚布尔”,大衣、克拉巴特、克尤罗特、 翻口皮靴或浅口皮鞋、文明杖。
这个时期的发型以自 然为主,女性通常把 头发隐藏在帽子里面。 在在中世纪末的哥特 时期,女性理想的美, 除了要有一头金色的 头发,还必须要有高 秃的额头,(即使是 头戴帽子,也要尽量 把额头露出来):男 性则留有象征青春气 息的长发。
受建筑风格的影响,哥 特服装风格主要体现为 高高的冠戴、尖头的鞋、 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锯齿 等锐角的感觉。而织物 或服装表现出来的富于 光泽和鲜明的色调是与 哥特式教堂内彩色玻璃 的效果一脉相通的。
巴洛克时期的发式造型
荷兰时期的女性 梳发或系发髻, 发髻上装饰缎带 蝴蝶结,男性留 披肩发
法国时期,女性一般 把头发扎成紧绷而齐 整的鞭子,这种发型 扎得很高,尾端下垂, 用线框扎住,能使身 高看起来仿佛增高了 15-20厘米。 男性除了蓄发之外, 开始戴上蓬松而长的 假发。
中国化妆起源与发展

四、南北朝
• 面饰: • 《木兰诗》 当窗理云鬓, 对镜贴花黄 • 种类繁多, 花色各异。
五、唐朝
1、眉
• ①眉形千变万化 • ②杜甫《北征》——狼藉画阔眉 • ③唐玄宗设计眉形
2.钿
• 部位:面部、头发 • 图案:原点、花、小鸟 • 材质:纸质、丝织、金箔
•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白居易
中国 化妆 起源 与 发展
一、原始社会
1、“文身”:
用利器在人体前 胸、后背、两臂 和面部划出图案 和记号。
2、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推 进,人们发现文身是一种 残暴和野蛮的修饰手段。 3、颜面修饰术兴起,人们 从动物和矿物质中提炼出 来的脂、粉来修饰自己。
二、春秋、战国
• 1、燕支:是一种名叫“红 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 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 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 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 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 2、米粉:将米做成粉末, 涂抹面部及身体裸露部分, 使皮肤洁白细腻,还可将 米粉染成粉红色,涂抹面 部,增加皮肤红润感。
3、唇
• 唇形多 • 以形状命名 • 以颜色命名
4、其他
• 形成完整化妆 步骤 • 男女染指甲技 术出现 • 男性与女 性一样喜 欢戴花 • 妇女地位 提高 • 思想开放
七、清朝
• 闭关 锁国 • 基本 没有 变化
八、1911——1949
• 人们思想发生巨大改变,西洋商品涌入, 化妆新材料、新技术不断传入我国。 • 人们逐渐形成了崇尚“新式”、“西式” 的风气,模仿电影明星。
三、汉朝
• 1、黛:出产西域的黑色 矿石,有染色的作用。 • 将眉毛全部刮掉,用黛 化。 • ①博得黛青者众—— 《盐铁论》 • ②张敞画眉的故事。
国外化妆史

女装:
摆脱了过于人为夸张 的特点,丢弃了宽大 的裙撑,腰线上移, 收腰不十分明显,使 女子外形变得平缓、 柔和和圆浑。
上衣有的是齐脖子的 花边大领,有的完全 坦露到胸口。袖子也 很有特点,一节节的 箍起来,一层层的装 饰花边。
巴洛克中后期的男装(1650-1715)
法国风格 主要一点就是缎带的 使用,大量的缎带, 大量的花边。历史上 没有一个时期的男人 像这个时候一般妩媚 化。
法国风格女装
法国风格女装的特 点是大量褶皱和花 边。无数的花饰。 领口边缘用花边镶 嵌,或是系一小段 丝绸打上花结。衬 衫肥大,袖子有长 有短,都镶着大量 花边,有时候袖子 打成很多段,每段 都镶嵌花边,非常 华丽。
花边与褶皱在收敛改造之后也能重塑巴洛克之美。 面料虽然不是典型的浮花锦缎,却采用光滑轻盈的纱绸,彰显别具一格的奢侈感
这个时期的发型以自 然为主,女性通常把 头发隐藏在帽子里面。 在在中世纪末的哥特 时期,女性理想的美, 除了要有一头金色的 头发,还必须要有高 秃的额头,(即使是 头戴帽子,也要尽量 把额头露出来):男 性则留有象征青春气 息的长发。
受建筑风格的影响,哥 特服装风格主要体现为 高高的冠戴、尖头的鞋、 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锯齿 等锐角的感觉。而织物 或服装表现出来的富于 光泽和鲜明的色调是与 哥特式教堂内彩色玻璃 的效果一脉相通的。
洛可可时期(18世纪) 化妆造型
洛可可的由来是法语Recaille和Coguille,指庭院装修用的贝壳或小 石头的弧度。和17世纪相同流行浓妆,夸张的发型,白晳的肤色。化 妆的特点是腮红打在腮部稍下侧,干练的眉形,玫瑰似的嘴唇,最有 代表性的是louis15世纪的女儿angriait的形象。 男性中也流行和女性类似的化妆,用铅粉表现白色肤色,腮部和唇 部涂抹ruze,香水和管状的唇膏开始登场。用饰品掩盖伤疤或缺陷。 流行白色的肤色。 洛可可时期的化妆特点 *妆面厚,皮肤苍白。 *干练,强调额头。 *细,眉毛带弧度 *玫瑰般的嘴唇 *腮红打在腮部稍下侧 *丰满,圆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商英
化妆的概念
• 化妆是技术与艺术的产品。运用专业的化 妆技巧与手法,审美能力,利用色彩改变 一个人的生理面孔。
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要素
• 1) 形的构思 • 2)色彩的运用 • 3)韵味的体现
原始社会
• 图腾与巫术
• 古代 人们在面部和身上涂上各 种颜色和油彩,表示神的化身, 以此驱魔辟邪,并显示自己的 地位和存在。
现代化妆追求个性美
古妆
影视古妆造型
影视古妆造型
创意古妆
西方化妆造型发展简史
• • • • • • • • 1)古埃及 2)古希腊 3)古罗马 4)中世纪的欧洲 5)文艺复兴,早期文艺复兴风格 6)巴洛克风格---法国统治时期 7)洛可可时代 8)19世纪,化妆造型成熟化
法国贵族
奥黛丽.赫本
玛丽莲。梦露
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建筑
巴洛克。洛可可
巴洛克。洛可可
洛丽塔
洛丽塔
T台
结束
谢谢各位学员!
•
化妆的历程
1) 卷睫,娇艳,樱桃唇是20年代的时 2)40年代重颧骨化妆 3)50年代女性重视眼部化妆 4)迷幻化妆是70年代的产物 5)清新自然在80年代受欢迎 6)90年代开始按照TOP原则(时间,场合, 角色/time,occasion,part)
30,40年代
30,40年代
70年代
裸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