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总产值和农业总收入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统计八大产业的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国民经济统计八大产业的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学号20120515416 姓名:覃玉山农业,工业,服务业等8个行业的总产值的核算方法一、现价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就是按行业计算增加值,汇总各行业增加值,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在行业增加值的计算中,可以把生产法和收入法结合起来使用,即部分行业采用生产法,部分行业采用收入法。

我国目前国内生产总值核算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1、农业(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其增加值按生产法计算,即先计算总产出,再计算中间投入,增加值等于两者的差额。

总产出按产品法计算,即按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产品价格计算。

例如,谷物种植业产出等于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各种主产品产量和秸杆、麦衣等各种副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价格计算;中间投入等于农林牧渔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种子、饲料、肥料、燃料、农药等材料价值与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广告费、科技咨询费、防疫费等服务费之和。

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投入的资料来源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表,农业现价增加值及四项构成均取自《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表。

但要注意:不能直接用总数,要剔除农林牧渔服务业。

2、工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其增加值按生产法计算。

工业总产出等于工业总产值加销项税。

工业总产值是按“工厂法”计算的。

所谓工厂法,就是把一个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的生产成果相加。

例如,一个汽车制造厂,既生产成品汽车,又制造汽车零部件,但这个厂的工业总产值只计算成品汽车的价值和对外提供的汽车零部件的价值,不计算该厂制造并用于生产成品汽车所使用的零部件的价值。

工业总产值包括当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初期末差额价值。

中间投入包括货物投入和服务投入,货物投入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价值,服务投入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运输、邮电、广告、咨询等服务的费用。

农业会计公式

农业会计公式

农业会计公式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业产值+林业产值+牧业产值+副业产值+渔业产值农业净产值:农业净产值=农业总产值-物质消耗的价值农业增加值:1、1、生产法:农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种子、饲料、肥料等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价值-向非物质生产部门支付的劳务价值+农业固定资产折旧2、2、收入法:农业增加值=∑各种收入+固定资产折旧农业总成本:农业收入总成本=各项费用/(农业收入/100)农产品单位产量成本:农产品单位产量成本=(农作物生产总成本-副产品成本)/产品产量=农作物主产品总成本/产业产量主要产品总成本=农作物生产总成本×主产品产量/(主产品产量+副产品产值)农产品单位面积成本:农产品单位面积成本=农作物生产总费用/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投入产出率:农业机械投入产出率=总收入/(农业机械折旧费+燃料费+农机维修费+管理费)农机作业效率:拖拉机平均小时作业量=拖拉机作业量/拖拉机工作小时数拖拉机平均班次作业量=拖拉机作业量/拖拉机工作班次拖拉机平均每马力小时作业量=拖拉机作业量/拖拉机工作小时马力数拖拉机工作小时马力=拖拉机马力数×工作小时数农机完好率:某种农机完好率=某种农机设备完好台数/改种农机总台数×100%燃油消耗率:燃油消耗率=报告期内拖拉机总耗油量(公斤)/同期拖拉机作业总时间(小时)=报告期内拖拉机总耗油量(公斤)/同期拖拉机完成的总作业量(标准亩)拖拉机作业亩成本:拖拉机作业亩成本=报告期拖拉机作业费用额/报告期拖拉机作业量(作业亩)拖拉机利用率1、1、拖拉机出勤率=拖拉机出勤台数/拖拉机实有台数×100%2、2、拖拉机班内时间利用率=班内实际作业时间/出勤班次总时间×100%3、3、拖拉机平均作业量=报告期内完成的总额量(标准亩)/同期拖拉机平均台数4、4、拖拉机班次生产率=报告期内实际完成的总作业量(标准亩)/同期拖拉机作业班次总数垦植指数:垦值指数=耕地面积/土地面积×100%土地可垦率:土地可垦率=(耕地面积+可垦荒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土地复种面积:土地复种面积=全年各季的播种面积之和-耕地面积土地复种指数:土地复种指数=全年各季农作物耕种面积/耕地面积农业土地利用率:农业土地利用率=已利用的农业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已经利用的农业土地面积/可利用的农业土地面积×100%种子利用率:种子利用率=保苗株数所需种子量/播种量×100%优良品种推广程度:优良品种推广程度=各品种优良品种所占百分比之和/品种数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上商品率=农产品产品量/农产品总产量交售产品完成率:交售产品完成率=实际交售数量/计划规定交售数×100%农产品比价:农产品比价=粮食收购价/某种重要经济作物收购价工农业商品比价:综合交换比价=工业品零售价格户数/农业品收购价格指数单项交换比价=某种工业品零售价格/某种农产品收购价格农产品产地销售价格:农产品产地销售价格=产地收购价格+流通费用+利润+税金农产品调拨价格:农产品调拨价格=(进货价格×数量+调拨费用+利润)/调拨数量粮油平均单价:粮油平均单价=实交各种粮油总金额/实交各种粮油总数量超购粮油加价款超购粮油加价款=超购粮油总值×加价率林木蓄积量:林木蓄积量=平均每株林木材积量×单位面积上平均株数×林木占地总面积林产品生产率(1)(1)林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某种林产品实际采收总量/该种林产品的实际采收面积(2)(2)平均每株林木的收获量=某种林产品的实际采收总量/该种林产品的实际采收株数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面积/土地总面积×100%林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林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报告期内林产品实际采收量/实际采收面积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成活株数/造林总株数×100%单位面积立木蓄积量:单位面积立木蓄积量=立木蓄积量/林地总面积×100%单位立木成本:单位立木成本=每亩作业总成本(费用)/每亩立木蓄积量×100%造材出材率:造材出材率=原木体积/消耗的原条体积×100%林产品采收率林产品采收率=(实际采收数/可能采收量)×100%林产品采收率=[实际亩采收数/(实际亩采收数+平均亩漏采量)]×100%果树生产成本水果斤成本=(生产费用总额-副产品价值)/水果总产量果树亩成本=实际总成本/栽种面积苗圃生产成本计算:不包括起苗费用的每株成本=起苗前生产费用总额/(起苗株数+未起用株数)起用部分树苗的成本=每株成本×起用株数+起苗费用未起用部分树苗的成本=每株成本×未起用株数不包括起苗费用的每亩成本=起苗前生产费用总额/(起用面积+未起用面积)起用部分树苗的成本=亩成本×起用面积+起苗费用未起用部分树苗成本=亩成本×未起用面积畜产量:畜产量=畜禽数×报告期内平均每头(只)畜禽产量畜产率:畜产率=畜产品产量/生产该畜产量的牲畜数畜产率=畜产品产量/产品畜饲养头数牲畜商品率:牲畜商品率=出售的牲畜数/牲畜总增数×100%牲畜商品率=出售的牲畜数/出栏的牲畜数平均饲养头数:平均饲养头数=报告期饲养头目数/报告期日历日数牲畜净增率:牲畜净增率=(年末牲畜头数-年初牲畜头数)/年初牲畜头数×100%配种率配种率=(已参加过配种的母畜数/应参加配种的母畜灵数)×100%受胎率受胎率=(已受胎的母畜数/参加配种的母畜数)×100%母畜繁殖率母畜繁殖率=(报告期内繁殖的仔畜头数/报告期初能繁殖的母畜头数)×100%仔畜成活率仔畜成活率=(断奶时成活仔畜数/出生的仔畜总头数)×100%牲畜死亡率牲畜死亡率=(年内牲畜死亡头数/年内平均牲畜头数)×100%成畜保全率成畜保全率=(已越冬度春而存活的成畜头数/入冬前成畜总头数)×100%育肥率育肥率=(本期增重量/本期饲养头数)×100%出栏头数和出栏率出栏率=(报告期内牲畜出栏头数/报告期初全部牲畜头数)×100%畜禽生产总成本畜禽生产总成本=期内饲养费用+期初存栏价值+调入、购入畜禽价值-调出、售出畜禽价值-期末存栏价值畜禽增值额畜禽增值额=年末存栏价值+调出的价值-年初存栏价值-购入调入的价值猪的产值猪的产值=(本年净增加头数/2+年内屠宰和净调出的肥猪头数)×每头肥猪的价格本年净增加头数=年末生猪存栏头数-年初生猪存栏头数羊的产值羊的产值=(本年净增加只数+本年屠宰和调出只数+本年死亡只数/3)×每只成羊价格养猪成本:基本猪群仔猪的活量单体成本=(年初未断奶仔猪的成本+本年基本猪群饲养费用-副产品价值)/(本年断奶仔猪离群的总活重+年末界存仔猪的总活量)离群仔猪的活重总成本=离群仔猪的总活量×基本猪群仔猪的活量单位成本幼猪及育肥猪增重单位成本=(该群本年饲养费用-副产品价值)/该群本年增重量幼猪及育肥猪群的活重总成本=年初结存成本+本年购入转入的成本+该群本年的饲养费用-副产品价值幼猪及育肥猪活重单位成本=该群的活重总成本/该群的活重量幼猪及育肥猪群的饲养日成本=该群本期饲养费用/该群本期饲养日数奶牛成本:奶牛单体成本=(基本乳用牛全年饲养费用-副产品价值)/(全年牛奶总产量+全年生产奶牛头数×100)养马成本:当年生马驹匹成本=(基本马群全年饲养费用-副产品价值)/当年出生马驹成活匹数二年幼马的饲养日增长两成本=(二年幼马全年饲养费用+死亡幼子原价-副产品价值)/(饲养月总数-死亡幼马饲养月数)二年幼马平均饲养匹成本=月饲养增长量成本×12养鸡成本:鸡蛋单位成本=(基本鸡群全部饲养费用-副产品价值)/鸡蛋总产量每只幼鸡或育肥鸡的成本=(期初全部价值+购入、转入价值+本期饲养费用-副产品价值)/(期末结存只数+转群及出售只数)幼鸡或育肥鸡饲养日成本=(幼鸡或育肥鸡饲养费用-副产品价值)/幼鸡或育肥鸡的饲养日数育肥鸡增重成本=(育肥鸡全部饲养费用-副产品价值)/育肥鸡的增重量育肥鸡的增重成本=(育肥鸡期初成本-转入、购入的价值+本期增种总成本)/育肥鸡的活重量每只雏鸡孵化成本=(全部孵化费用-副产品成本)/成活一昼夜的雏鸡只数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全年捕捞量/报告期内养殖面积鱼苗成活率鱼苗成活率=(捕捞鱼种尾数/放养鱼苗尾数)×100%鱼苗每万尾成本鱼苗每万尾成本=育苗期全部费用/育成尾数(万尾)成鱼单位成本成鱼单位成本=本年饲养和捕捞全部费用/本年成鱼总产量鱼产品商品率鱼产品商品率=(鱼产品商品量/鱼产品总产量)×100%渔轮每马力捕捞量渔轮每马力捕捞量=捕捞量/渔轮马力数农场发电成本每发一度电的成本=发电部门全部生产费用/(发电总量-发电部门用电量)电力利用率=(全年供电量/全年发电总量)×100%拖拉机作业标准亩成本拖拉机作业标准亩成本=拖拉机作业费用总额/拖拉机作业完成的标准亩产数拖拉机标准亩数的某项费用成本拖拉机标准亩某项费用成本=某项费用成本总额/总工作量(标准亩)收割机作业亩成本收割机作业亩成本=收割机作业费用总额/收割机作业完成的作业亩数某服务对象应分摊的拖拉机作业费某服务对象应分摊的拖拉机作业费=该服务对象实际完成标准亩数×拖拉机作业标准亩成本某服务对象应分摊的收割机械作业费某服务对象应分摊的收割机械作业费=该服务对象实际完成作业亩数×收割机作业亩成本其他机械作业单位成本其他机械作业单位成本=其他机械作业费用总额/其他机械作业完成的作业量(或作业小时)某服务对象应分摊的其他机械作业费某服务对象应分摊的其他机械作业费=该服务对象实际完成的作业量(或作业小时)×其他机械作业单位成本役畜饲养日成本役畜饲养日成本=饲养费用总额/饲养头日数畜力工作日成本(1)(1)对役畜采取分期摊销办法的畜力工作日成本。

农业报表统计公式

农业报表统计公式

农业报表统计公式
农业报表统计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数据源进行调整和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业报表统计公式:
1. 总收入:总收入 = 农产品销售收入 + 政府补贴 + 其他收入
2. 总成本:总成本 = 直接成本 + 间接成本 + 人工成本
3. 利润:利润 = 总收入 - 总成本
4. 平均产量:平均产量 = 总产量 / 土地面积
5. 每公顷产值:每公顷产值 = 总产值 / 土地面积
6. 每公顷净利润:每公顷净利润 = 每公顷产值 - 每公顷成本
7. 土地生产率:土地生产率 = 总产值 / 土地面积
8. 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 总产值 / 劳动力人数
9. 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 = (利润 / 投资总额) 100%
10. 净利润率:净利润率 = (净利润 / 总收入) 100%
以上公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展,以适应不同的报表需求。

同时,使用这些公式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确保统计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

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

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委员会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24-2024年)中制定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

1.农业总产值:到2024年,农业总产值拟达到96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年均增长3.5%左右。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作物、果蔬、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重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要在国际上达到先进水平。

3.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溯源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加快农业机械化、农村电子商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方面的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5.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6.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7.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8.农民收入增长: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进步、农产品增值等途径,提高农民在农村经济中的收入比重。

9.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粮食生产能力在19亿吨以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0.农民职业素质提升: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

以上是"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的一些具体内容。

通过实现这些指标,中国的农业将迈向现代化,提高农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指标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指标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指标体系一、农业发展指标1.农业总产值:衡量农业产出的总量,包括农作物、饲料、畜禽产品等。

2.农业增加值:衡量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包括农业产值减去农业生产成本。

3.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衡量农民就业情况。

4.粮食产量:衡量农业生产粮食的数量。

5.农业高标准农田面积:衡量耕地质量的指标,包括灌溉面积、防护林面积等。

6.农产品质量检验合格率:衡量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指标,包括农产品的农残、重金属等检测合格率。

二、农民收入指标1.农民人均收入:衡量农民收入水平的指标,包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率:衡量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情况的指标。

3.农民工工资水平:衡量农民工收入状况的指标。

4.农村贫困发生率:衡量农村贫困人口占比的指标。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指标1.农村道路通达率:衡量农村道路交通便捷程度的指标。

2.农村供水率:衡量农村供水情况的指标。

3.农村电力供应率:衡量农村电力供应状况的指标。

4.农村网络普及率:衡量农村网络覆盖程度的指标。

四、乡村环境改善指标1.农田环境质量:衡量农田土壤质量、水质状况等的指标。

2.农村生活环境指数:衡量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指标,包括垃圾处理、环境卫生等。

3.农村水源质量:衡量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指标。

4.农村环境治理工程覆盖率:衡量农村环境治理工程的完成进度和覆盖面积。

五、乡村旅游发展指标1.乡村旅游收入:衡量乡村旅游业收入的指标。

2.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数量:衡量乡村旅游业从业人员数量的指标。

3.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衡量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指标。

以上是一个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指标体系的示例,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更好的成果。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从生产角度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说,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说,它是最终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流动资产以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

2.总产出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

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

3.中间投入指一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3.增加值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国内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

4.国民生产总值(GNP)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和财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红利、利息、地租等财产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的余额)之和。

5.世界上通行的三次产业划分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它是世界上通行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6.中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农业统计指标解释及核算方法

农业统计指标解释及核算方法

农业统计指标解释及核算方法1.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是指农产品的生产总量与价格的乘积,反映了农业生产的数量和质量。

核算方法是按农产品产量和价格计算总价值。

2.单产值单产值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产量的农产品价值,是衡量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

核算方法是将农业总产值除以作物种植面积或畜禽养殖数量。

3.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是指一定时间段内农田中播种的农作物占地面积。

核算方法是用土地面积乘以该地区的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来计算。

4.农作物单产农作物单产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产量的农作物产量,是衡量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

核算方法是将农作物总产量除以作物播种面积或收获面积。

5.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力的农产品产量,是衡量农业劳动效益的指标。

核算方法是将农产品总产量除以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数量。

6.农产品价格指数农产品价格指数是衡量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的指标。

核算方法是将一定时间段内的农产品价格,与基准年的农产品价格进行比较,计算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7.农业资本形成农业资本形成是指一定期间内农业部门通过投资建设、购买农业设备和农业用地等方式增加的固定资产。

核算方法是将农业资本投入的价值计算总和。

8.农业产值贡献率农业产值贡献率是指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反映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核算方法是将农业产值除以国民经济总产值。

9.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比例,反映了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的高低。

核算方法是将使用的农业机械数量与总农业生产设备数量进行比较。

10.农产品贸易额农产品贸易额是指农产品进出口的总价值,反映了国家或地区农产品进出口的规模与贸易状况。

核算方法是将农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相加。

总之,农业统计指标是评估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可通过相关的核算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

这些指标的解释和核算方法有助于了解农业生产和市场情况,指导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农业发展战略的规划。

农业统计指标名词解释

农业统计指标名词解释

农业统计指标名词解释
农业统计指标名词解释
农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副渔业全部产品产量,即农林牧副渔生产活动的总成果。

一般采用“产品法”进行计算,即将每种产品都按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单价求得每种农产品的产值,然后将各种产品的产值相加求得。

农业经济总收入--指农村乡镇、村、联户、个体、农民家庭当年经营的收入中可用于抵偿本年开支并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收入总和。

它包括一年内获得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餐饮业、服务业等各项经营收入和利息、租金等非生产性收入。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工农业总产值、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业经济总收入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划分,企业资产企业负债所有者权益。

工农业总产值--指在一定时期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与农业的全部产品总量之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农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
价格求得。

可以采用现行价格和不变价格计算。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价格——现行价格指当年各地各种农付产品
的实际价格。

农民自产自用的农付产品,有合同定购价的,按照国家合同定购综合平均价计算,计算方法是用国家对某种农产品的收购总量除国家对该种农付产品的收购金额;没有合同定购价的,则采用该种农付产品大量上市时的综合平均价格计算。

不变价格——又称可比价格,即采用将价格固定在某一年份,来计算不同年度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其目的是为了消除不同年度、不同地区之间价格变动的影响,便于计算农林牧渔业生产的规模、速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先后制订过1952年、1957年、1970年、1980
年不变价格资料。

目前使用的是1990年不变价格。

二、农业总收入
农业总收入包括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牧业收入、渔业收入和其他农业收入。

种植业收入:种植业指利用农作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农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等其他作物,以及果、桑、茶树的种植。

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薯类(包括甘薯、马铃薯等)及其他杂粮作物。

经济作物包括棉花、麻类、糖料、油料、烟叶、药材、染料、香料等作物。

蔬菜瓜果等其他作物包括各种蔬菜、菜用瓜、果用瓜、菜用豆、蕃茄等,以及绿肥作物、饲料作物、花卉等,果树包括柑桔、苹果、梨、桃、香蕉等鲜果树,干果树不包括在内。

种植业收入指各经营单位和农民当年收获到手的粮食、经济作物、其他作物,以及桑、茶、果(不含蚕茧)等主副产品收入。

但生产用的绿肥和青饲料不作为收入,用来沤肥的副产品也不作收入。

林业收入:林业指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林产品以及利用林木的自然特征以发挥防护林作用的物质生产部门。

包括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森林抚育、迹地更新、森林保护、天然林场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橡胶、漆树、油桐、咖啡、可可、花椒、胡椒、干果树(如板栗、核桃)等林木种植及其他林产品的采集。

林业收入指各经营单位和家庭经营当年采伐竹木收入、出售树苗收入和人工栽培的竹木上不经砍伐而取得的各种林产品收入,如生漆、棕片、五倍子、松脂、紫胶、竹笋、油桐、乌柏子、核桃、板栗、各种林木籽实等收入。

桑叶、茶叶、水果、花卉等收入,不应包括在内。

牧业收入:牧业指利用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饲养、繁殖以取得畜产品或役用牲畜的物质生产部门。

包括牲畜饲养放牧业、家禽饲养业、其他畜牧业。

牲畜饲养放牧包括猪、羊、牛、奶牛、马、驴、骡、骆驼等饲养和放牧。

家禽饲养包括鸡、鸭、鹅等的养殖。

其他畜牧业包括兔、蚕、蜂等小动物饲养等。

牧业收入指当年出售、屠宰的畜禽、其他小动物和畜、禽产品收入。

包括:①家畜、家禽及其他小动物收入,按出售和屠宰的产品计算。

畜禽的繁殖和增重,不作为收入。

②活的家畜、家禽及其他小动物的产品(如蛋类、羊毛、兔毛、蜂蜜、蜂蜡等)收入,按全部产品计算。

③动物屠宰及死亡后的畜产品(如猪鬃、羊皮等)收入,按全部产品计算。

牧区和半牧区农民个人出卖大牲畜收入,应作为牧业收入。

农区出售肉用牛的收入作为牧业收入。

但变卖属于固定资产的役畜的收入,不能作为牧业收入。

畜禽的厩肥不作为收入计算。

渔业收入:渔业指养殖及捕捞水生动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包括海水渔业和淡水渔业。

海水渔业包括利用海水进行鱼、虾、贝、珍珠、藻类(如海带、海白菜、紫菜)等水生动植物的养殖以及对海洋水生动植物的捕捞。

淡水渔业包括内陆水域养殖鱼、虾、蟹、贝类、珍珠等水生动物及对内陆水域水生动物的捕捞。

渔业收入是指当年捕捞天然水生和人工养殖的鱼、虾、蟹、贝类、藻类等淡水水产品和海水水产品的实际收入,包括出售的和自食的部分。

其他农业收入:指农民采集野生植物等获取的收入。

如采集野生蘑菇、野生蘑耳、野生药材、野生水果等所获收入。

为农业生产提供农机服务、防止病虫害的活动等所实现的收入也计入此。

三、农业总产值与农业总收入的区别
农业总产值和农业总收入都是从总体上反映农村全年生产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农村社会总产值与农村经济总收入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

但两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问题的,存在一些差别。

从统计目的看,农业总产值是从生产角度反映经营单位一年内进行各项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价值总量;农业总收入是从财务核算的角度反映经营单位一年内由于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活动,所得到的可以直接利用或分配的收入。

从计算口径上看,农业总产值要计算当年创造的全部生产成果,包括人造林木的生长量、牲畜增长和增重的产值等;总收入则不包括这些不能用于分配的部分。

从计算价格看,农业总产值一般按统一价格计算,有不变价格和现行价格两种;农业总收入一般按实现价格计算,自产自用的按国家订价和自行作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