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金融危机
俄罗斯经济危机形成原因及发展对策

俄罗斯经济危机形成原因及发展对策一、俄罗斯经济危机的形成原因1.国际油价下跌国际油价下跌是俄罗斯经济危机形成的重要原因。
俄罗斯依靠出口原油来维持经济发展,当国际油价下跌时,俄罗斯的出口收入和财政收入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2.西方对俄制裁自乌克兰危机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制裁措施,使俄罗斯的国际贸易和金融系统受到严重影响。
这些制裁不仅限制了俄罗斯企业的发展,还造成了民生方面的困难,加速了经济危机的到来。
3.政府结构不完善俄罗斯政府结构不完善,官僚腐败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官僚主义、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率和透明度,制约了经济发展和国民福利提升。
4.单一经济结构俄罗斯经济结构单一,高度仰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
缺乏多元化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导致经济发展不够稳健,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和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很难抵御外部风险和经济波动。
5.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俄罗斯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问题,将形成人口结构逆转的困境。
这种情况将给生产力和经济增长带来重大影响。
二、俄罗斯经济危机的对策措施1.多元化经济结构俄罗斯应发展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减少对原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发展制造业、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等。
同时,采取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和技术,推进国际环境和贸易协定,促进经济发展。
2.加强政策透明度和执行效率加强政策透明度和执行效率,建立健全法治体系,加强对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的打击,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经济投资环境。
3.控制国内消费和投资控制国内消费和投资,重点关注合理分配社会财富,促进内需增长,延长经济增长周期,加强与企业、公民和民间组织的互动合作。
4.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挥人力资源、技术和知识的优势,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5.积极拓展对外合作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开拓新的贸易伙伴和市场,扩大进口,促使外来投资的到来,通过新的贸易协定来提高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
俄罗斯2008年和199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九大不同

俄罗斯2008年和199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九大不同陈新民2008年对于俄罗斯太具戏剧性变化,可以说从经济奇迹陷入经济危机。
上半年还是欣欣向荣,经济形势看好;下半年就从经济增长的高峰跌落,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俄罗斯在10年之内遭遇两次金融危机,但这两次金融危机却不尽相同。
2008年金融危机对于一些经济学家来说未必出乎意料,有人不止一次提醒金融危机将会到来。
关于危机根源的流行观点认为,这是外部困难所致,可是事实上,本次危机具有系统性再生产障碍之特性,只是全球金融危机把俄经济体的弱点暴露出来而已。
通过分析2008年与199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九大不同,我们可以判定,2008年危机并不是10年前危机的简单重复,其中有些是过去问题的加重,有些却是新问题的出现。
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可以缓解危机程度,但是解决深层次问题则需要长期努力。
一工业整体状况恶化2008年,俄罗斯工业整体状况,特别是机械制造业生产能力持续下降。
该行业许多部门一直持续着萧条景象,虽然最近几年出现明显改进,但是考虑到某些类型机械制造产品生产下降的事实,很难认同工业生产年增长5%—6%的说法。
个别部门,如交通运输设备、通讯和国防工业的确发展较快,但工业整体状况却比1998年有所恶化。
一些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的命运证明了这一点,这些企业现已变成音乐广场或贸易集市。
1998年以来,整个工业固定资产磨损程度不仅没有缓解,而且还有恶化趋势,许多生产活动要么停止运转,要么恢复极其缓慢。
固定资产磨损程度从1998年的42.2%上升到2007年的46.3%[1]。
而且最赢利行业的固定资产(地下开采业上升到53.3%)磨损程度最严重,固定资产恢复更新速度最近几年每年不到2%。
实际情况可能会更糟,因为许多企业进人2000年以来只是为了降低纳税基数在形式上提高折旧率,实际上对固定资产的更新投入很少。
这个时期固定资产的增长几乎都是依靠建设众多的商场和写字楼取得的。
二宏观经济对于出口行业依赖性更大工业整体状况不佳,直接后果就是投资活动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在萎缩,低附加值能源原材料出口行业则欣欣向荣,并成为经济体基础。
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及俄罗斯的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及俄罗斯的应对措施胡仁霞一金融危机对俄罗斯金融系统的冲击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线的全球金融危机,于2007年8月蔓延至欧洲,9月俄罗斯也掀起了提高抵押贷款利率、从严审批贷款的风潮,一些银行纷纷退出了抵押贷款市场。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行情恶化,俄罗斯的股市、汇市陆续受到了冲击。
2008年年初,此前一直走高的俄罗斯股市开始出现下跌。
到2008年9月16日,受美国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等因素影响,俄罗斯股市大幅下挫,俄罗斯主要证券交易所之一的俄罗斯交易系统(RTS)指数下跌9.06%。
由于降幅过大,被迫宣布暂停交易。
2008年10月6日,当全球主要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时,俄罗斯交易系统(RTS)指数也再遭重创,下跌19.1%,跌至866.39点,这是该指数3年来首次收于900点心理关口之下。
自RTS指数在2008年5月份突破2 400点历史高位后,目前下跌已超过60%。
同样,俄罗斯的汇市也受到冲击。
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很多外商开始把手中的卢布大量转换成美元或者欧元;另一方面,由于担心卢布贬值,俄罗斯本国居民对外汇的需求也增加。
俄罗斯银行间外汇交易所(MICEX)在2008年10月17日这一天的交易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94.6亿美元,其中105亿是外汇交易,美元交易超过了60亿。
俄罗斯央行为了对抗资金外逃与捍卫卢布汇价,曾抛售美元干预市场,结果造成国家外汇储备损失严重。
2008年8月8日俄罗斯外汇储备最高峰时接近6 000亿美元,但11月14日就剩下4 850亿美元,短短三个月就损失1 120亿美元。
由于外汇储备锐减,加之央行的干预收效甚微,俄罗斯央行决定放弃干预行动,于是2008年11月11日宣布将卢布汇率交易区间放宽1%,暗示政府已允许卢布贬值。
二金融危机对俄罗斯实体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不仅冲击了俄罗斯金融体系,而且随着危机的深化,对俄罗斯的实体经济也产生了明显影响,危机已经渗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
卢布之殇——2014俄罗斯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卢布价格走势
• 新兴经济体发展减缓——需求下降 • 美国页岩气技术商业化——需求下降& 供给增加 • 原输出国为维持市场份额不愿减产—— 供给过剩 • 华尔街各大投行不再持有石油期货,反 而抛售石油期货
2 、西方国家的制裁
证券投资组 合净流入 2013 2014
-7625046259
外商直接投 资净流入 69218898709
数据来源: Win d资讯
54000 52000 50000 48000 46000 44000 42000 40000 38000
百万美元
百万美元
54000 52000 50000 48000 46000 44000 42000 40000 38000
12-Q3 12-Q4 13-Q1 13-Q2 13-Q3 13-Q4 14-Q1 14-Q2 14-Q3 14-Q4 15-Q1 15-Q2 15-Q3 俄罗斯:官方储备资产:黄金
14- 05- 31
14- 07- 31 14- 08- 31
14- 10- 31
14- 12- 31
俄罗斯:即期:卢布兑美元:包含居民
数 据 来 源 : Win d资 讯
2 、动用外汇储备
百万美元 百万美元 百万美元 百万美元
4600 4400 4200 4000 3800 3600 3400
4600 4400 4200 4000 3800 3600 3400
2013-01
2013-03
2015-05
2013-07
2012-01
2012-03
2014-01
俄罗斯:出口金额:当月值:第9类 木及制品;木 炭;软木;编结品 千美元
4 、加强对战略性银行与企业的资金支持。 如购买回购协议:
国际金融案例(俄罗斯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市场案例分析案例内容:1998年,俄罗斯金融市场的动荡愈演愈烈。
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心理崩溃,一场自俄罗斯独立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爆发了。
1998年8月17日,俄政府及中央银行发表了“联合声明”,对国内出现的金融危机采取“三大措施”:(1)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幅度。
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2000年“外汇走廊”(6.2卢布兑1美元,浮动幅度正负15%),将该汇率走廊扩大到6~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在此范围内浮动。
外汇市场当天的成交价,即是央行的官方汇率。
(2)延期清偿内债。
1999年12月31 Et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券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
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
俄罗斯政府曾号召国债持有者将债券转换成7年期和20年期的外汇债券,利率在12%以上。
但在700多亿美元的内债市场上很少人响应,内债问题没有解决。
(3)冻结部分外债。
俄商业银行和公司在国外银行和投资公司的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冻结90天。
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偿还期在一年内的卢布资产。
政府强调,“冻结”不涉及政府借的外债。
这“三大措施”出台后,俄国内金融危机并未得到缓解,相反,金融市场上一片混乱,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就金融市场来看,汇市混乱、股市暴跌、债市停滞。
卢布同美元的比价由1997年8月17 El的6.3:1暴跌为9月9日的22.4:1,贬值72%,6天后又反弹为8.9:1,升值160%;俄罗斯交易系统股价综合指数从一年前的230点跌为约40点;进入欧洲企业500强的14家俄罗斯工业企业的股票总市值由一年前的114。
0亿美兀缩水为160亿美元。
俄债市停业近4个月,政府债券在国际债市上的市值仅为面值的6%。
受冲击最大的是尚处于发展初期且十分稚嫩的银行系统,银行总资本、存款和吸收的贷款均减少了1/3。
对俄罗斯金融危机分析

对俄罗斯此次金融危机作以下分析: 1.俄罗斯金融危机的成因俄罗斯的金融危机的特点是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财政危机和社会政治危机相互交织,形成愈演愈烈的趋势。
从表面上看来,俄罗斯金融危机似乎是亚洲金融危机所引起的,但事实上,俄罗斯本身的经济体制中早巳潜伏了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才是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由于政府长期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导致生产萎缩,经济虚弱,财政拮据,政府无力改善入不敷出的状况,不得不靠出卖资源、举借内外债支撑。
但国内、国外债信的扩张,终究会超过极限,加之俄国政治不稳定、经济地下化以及资金外流等问题引起俄罗斯金融不稳定,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的大爆发。
具体分析,导致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收支连年赤字,债务负担沉重。
1997年俄罗斯财政预算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10.8%和18.3%,这不仅说明俄罗斯财政收不抵支的巨大差异,而且说明其财政收入所占的比例太低。
由于经济秩序混乱,偷、漏、抗税的行为盛行,1998年上半年俄罗斯税收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月平均税收只有约30亿美元。
在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的条件下,俄罗斯政府不惜血本,以高达50%以上的利率发行短期债券和对外大量借款来筹措资金,结果又导致严重的债务危机。
截止到1998年7月底,外债为1 300亿美元,内债为700亿美元,内外债总额已高达2 0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3.5%。
1998年下半年仅需要支付的债务利息就高达60亿-70亿美元。
至1998年8月底,债券市场上的短期债券收益率已超出300%,19个州和共和国的地方政府拒付债券本息,外资也从债券市场上撤资约100亿美元,使政府现已无法再从债券市场上筹集资金,用于弥补财政赤字。
(2)金融秩序混乱,本币信誉低下,银行呆账太多。
俄罗斯金融业并不发达,但金融机构却林立丛生。
商业银行多达1 800余家,其中半数以上其资产总额在15万美元以下。
这些商业银行主要从事高息揽存和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其呆账约占其资产总额的50%。
1998俄罗斯金融危机

9、1998 年俄罗斯的经济危机1998 年俄罗斯经济陷入多重危机。
在3 月23 日叶利钦总统突然解散切尔诺梅尔金政府以后,在俄罗斯的经济领域中,爆发了金融危机、生产危机、预算危机和债务危机;而在全社会范围中,则出现了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交织并发的局面。
与前几年的经济危机相比,这场危机冲击之大,危害之深,都是俄罗斯实行经济改革以来所罕见的。
9 月普里马科夫新政府的成立,避免了一场政权危机。
但是,它难以在短期内扭转经济领域出现的多重危机并存的局面。
1998 年将以“经济下降年”而载入俄罗斯的史册。
经济危机的基本状况如下:一、生产大幅度滑坡据俄官方的数字,1998 年第1 季度俄罗斯经济有所增长。
但从4 月份起整个经济停止增长,并且逐月下降。
国内生产总值上半年下降0.5%;1-7 月下降1.1%,其中,7 月份下降4.5%;1-8 月下降2.1%;1-9 月下降3%,其中,9 月份下降9.9%。
据俄政府、中央银行及有关机构预测,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5-9%。
1.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创近几年来“最高记录”工业产值1-7 月下降1.3%,其中,7 月份下降9.4%;1-8 月下降2.6%,其中8 月份下降11.5%;1-9 月下降3.9%,其中,9 月份下降14.5%。
其下降幅度创1994 年12 月以来的“最高记录”。
原来保持增长并支撑着经济的原材料生产部门出现颓势,难以继续支持经济。
上半年,煤炭工业产值下降0.3%,石油工业产值下降0.4%,石油加工工业产值下降7.4%,汽车制造业产值下降1/3 以上。
下半年,这些部门继续呈大幅度下降趋势。
在生产下降的同时,企业的处境更加困难。
1997 年亏损企业约占全部的46%,而1998年8 月,亏损的比重,在工业中已占70%,在农工综合体系统中已占90%。
2.农业遇到罕见的灾年1998 年是俄罗斯少有的农业歉收年。
农业产值上半年下降16%;1-9 月下降9.4%,其中,9 月份下降15%。
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分析报告

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分析报告前言:一、原因分析:1.经济结构问题:俄罗斯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初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但是在转型过程中面临了许多困难和问题。
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主要依赖于资源输出,尤其是能源输出。
当时全球石油价格下跌,俄罗斯经济受到重创。
2.财政问题:俄罗斯政府面临着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外债问题。
为了填补财政赤字,俄罗斯政府不得不发行大量国债。
然而,由于国内经济形势不佳,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开始动摇,外债支付压力加大。
3.金融机构不健康:俄罗斯的金融机构一直存在着风险和不健康的问题。
许多金融机构存在潜在的贷款风险和违约风险,这使得金融体系无法有效地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
4.政治问题:俄罗斯政府内部的腐败和不稳定也是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政治动荡和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对俄罗斯的信心减弱,进一步恶化了金融危机。
二、影响分析:1.经济方面:俄罗斯金融危机导致了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幅度下降,通货膨胀率飙升,失业率攀升,国民经济陷入了困境。
许多企业破产、倒闭,经济活动受到严重的限制。
2.金融市场方面:俄罗斯金融危机的波及范围超出了俄罗斯国内市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股市和货币市场遭到了重大的损失,投资者纷纷撤资,导致了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3.社会方面:俄罗斯金融危机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人们失去了工作和财富,社会不满情绪高涨。
危机后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社会矛盾激化等。
三、经济、政治因素分析:1.经济因素:俄罗斯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俄罗斯经济结构的问题。
依赖资源输出的经济模式在全球经济波动中显得十分脆弱,对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的抵御能力较弱。
2.政治因素:俄罗斯政府内部的腐败和不稳定也为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政府的政策不稳定性和缺乏透明度削弱了投资者的信心,使得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对策建议:1.经济结构:俄罗斯需要减少对资源输出的依赖,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发展非资源产业,提高经济的多元化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示
1. 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开放要循序渐进,分阶段
逐步完成。
2. 要处理好经济改革和开放条件下的经济独立问题。
3. 要理顺投资机制,理顺不良债权,避免陷入债务
泥潭。
4. 要有效的增加本币的信誉,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
积极推行汇率制度改革。
分析结束,谢谢观看
• 这三项措施一公布,立即引起舆论大哗,股票大跌而停摆, 卢布汇率猛跌,后来,央行干脆宣布任由卢布自由浮动, 老百姓挤提卢布以兑进美元,或者抢购消费品。卢布汇率 失守,股市更是一泻千里。到8月28日,俄罗斯国际文传 电讯社综合指数所包括的100种股票的市价已跌至159.2 亿美元,比年初的1033.56亿美元,下跌85%,后来干脆 停业,变成一文不值。
俄罗斯金融危机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 波构成的金融危机。其特点是,金融大波动的间隔越来越短, 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两届政府的垮台,甚 至波及全球,产生全球效应。这是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解读思路
1.危机发生的原因 2.危机发生的过程 3.危机发生的后果 4.危机发生的启示
1. 投资者对政局不安。1997年3月23日总统出于政治考虑,突然解散切
尔诺梅尔金(俄罗斯总理)政府及解除其总理职务,引致政府、总统与杜马 在新总理任命问题上的争斗。经过三次杜马(俄罗斯联邦会议的下议院)表 决才勉强通过基里延科总理的任命。在这一个月政府危机期间,经济领导受 到很大影响,政府少收税款30亿美元,使拮据的财政更是雪上加霜。同时, 由于新任命总理基里延科年轻,资历浅,缺乏财团、政党的支持和治国经验, 人们对新政府信心不足,那时已有部分投资者开始撤离。 政府采取发行国债、举借外债、拖延支付等所谓“软赤字”办法加以弥补, 再加上偿付债息不包括在预算支出内,因此公布的财政赤字不高,民众不甚 了解其实际严重程度. 1998年大笔债务陆续到期,拖欠需要偿还,新政府要 承担偿债任务,责任重大,才公布了财政债务危机的严重情况。俄罗斯严重 的财政、债务危机突然暴露在世人面前,引起投资者的心理恐慌。俄罗斯生 产一直下降,财政收入基础越来越小;再加上税种过多,税率过高,引致企 业税务过重,因此逃税现象十分普遍,几乎一半单位偷、漏税;拖欠工资额 不断增加,1998年上半年又增200亿卢布,总数达700亿卢布。国际能源价 格下降,使俄少收入50亿~70亿美元。俄为支撑经济生活运转,不得不大量 借新债还旧债,而且要借更多新债。除还内债外,还要弥补财政缺口,于是 债务越滚越多,形成债务金字塔。
后果
1. 居民存款损失一半。进口商品价格上涨2~3倍,国产品也连带成
倍上涨。9月份,消费物价上升40%,超过1992年2月的上升36%,成为 转型以来的最高。居民实际工资收入下降13.8%,近1/3的居民处于贫 困线以下。整个经济下降5%,工业--5.2%,农业--10%,外贸--16.1%。 2. 商业银行损失惨重。西方报刊已惊呼“俄罗斯金融寡头们的没 落”。它们前期为牟取利差,曾大量借取利率较低的外债,估计共约 300亿美元,兑为卢布后,购进高回报率的国债券。现在卢布贬值, 国债券又要由高利、短期转换为低利、长期,里外损失巨大。仅金融 七巨头之一的SBS-农业银行当时就握有相当于10亿美元的国家短期债 券,顷刻之间不值几文。据估计,商业银行中有一半濒临破产。俄罗 斯的SBS-农业银行和国际商业银行已被暂时置于中央银行管理之下, 其余几家大银行不得不将自己的商业账户转移到俄罗斯储蓄银行。由 于普里马科夫出任总理,组成中左政府,金融7巨头与政治关系基本 被割断,势力大为削弱。 3. 形成全球效应。本来,俄国经济经过连续6年下降,在世界经济中 已微不足道,它的GDP仅占全球的不到2%。俄金融市场规模也很小。 到1997年股市最兴旺的8月的日成交额也不过1亿美元。这在国际金融 市场中也无足轻重。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配角可撼动全球经济,引 发欧美发达国家的惊慌呢?这里有三个原因。
具体原因
1. 国际收支恶化.从1994年到1997年,俄罗斯每年都保持着巨额贸易
顺差和适度经常项目顺差。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石油价 格与原材料价格下跌,俄罗斯的出口贸易受到沉重打击.另一方面, 尽管俄罗斯有足够的资本流入,但同时也存在巨额的资本流出,从而造 成俄罗斯外汇储备增长缓慢.1997年7月,资本流出急剧加速,进一步 恶化了国际收支,直接引发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2. 巨额财政负担.俄罗斯自独立以来经济长期处于动荡和衰退的局面, 导致财政入不敷出,到1998年财政缺口高达180亿~190亿美元.为解决 国家财政的困窘,俄罗斯政府不得不大量发放短期债券和对外大量借 款,从而导致严重的债务危机。1997年底俄罗斯可以确认的对外负债 总额为1280亿美元,资产总值为277亿美元,总资产中外汇储备为130 亿美元,是对外负债总值的1/10. 3. 制度和结构薄弱.这是俄罗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的深层矛盾, 主要表现在政府不能制定和实施一个连贯的经济政策;公共管理如同 虚设;制度框架要么不存在,要么无法实施;一些法律和制度基础几 乎完全缺位等.这些都造成俄罗斯经济的动荡和脆弱.
美元。但是外资总额中直接投资只占30%左右,70%左右是短期资本
投资,来得快,走得也快,这就埋下了隐患。1997年7月泰国首先爆
发金融危机对俄金融市场的影响还不大,因8~9月间还有大量外资
涌入。及至10月韩国大爆发金融危机立即对俄罗斯金融市场产生连锁
反应。因在俄罗斯金融市场中韩资占有一定比重。韩国本国发生金融 危机,韩资急忙大量撤走,以救其本国之急,其他外国投资者也纷纷
① 由于从1997年7月到1998年8月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几乎都相继出 了问题,使国际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纷纷撤资避险, 形成连锁反应,俄罗斯当然也在其中。8月俄罗斯金融市场崩溃后,9 月上旬短短两周内,巴西也出现外资撤走140亿美元、外汇存底从700 亿美元减到500亿美元的金融危机。下次将轮到谁已成为国际金融市 场上的关注热点。 ② 美国对冲基金染指俄罗斯金融市场,并在俄罗斯8月17日那次汇市大 跌、股市崩盘、国债停市中遭到了巨大损失。这是造成全球效应的一 个最主要原因。现已获悉,外国投资者在俄罗斯那次金融大风波中约 损失330亿美元,其中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即对冲基金)亏损25亿 美元,索罗斯量子对冲基金亏损20亿美元,美国银行家信托公司亏损 4.88亿美元,现已面临被德意志银行合并的可能。现行的对冲基金借 巨资进行金融投机,一旦失利,提供贷款的银行即闻讯逼债,甚至惊 动政府出面救急(如美政府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救助),由原来的 “暗箱”操作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引起多方面惊恐,形成连锁反应。 ③ 德国是俄罗斯的最大债权国,俄罗斯出现由金融危机引起的信用危机 很快波及德国乃至欧洲。俄罗斯迄今已欠德国750亿马克(约合444亿 美元),其中主要是政府担保的银行贷款。俄罗斯金融市场一有风吹 草动,就影响德国债权人的安危,因此引起震动。其冲击波也传到了 欧洲金融市场,如法兰克福股市上的DAX比价曾一度下跌3%;巴黎股 市的CAC40指数下跌1.76%;阿姆斯特丹股市下跌2%;苏黎世股市下跌 1.6%,等等
危机成因也可具体概括为以下五点
1. 财政收支连年赤字,债务负担过重。
2. 金融秩序混乱,本币信誉低下,银行呆账过多。 3. 资源品出口受阻,粮食产量下降,工业生产萎缩。 4. 政局动荡加剧金融危机爆发。 5. 俄罗斯政府应对措施失误
过程
• 第一次金融风波发生在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中旬之间。 • 俄从1991年起一共吸入外资237.5亿美元,其中1997年即达100多亿
2. 严重财政、债务危机。俄罗斯自1992年以来一直存在财政赤字,由于
3.议会修改私有化政策。议会修改政府的私有化政策,是引 起这次金融市场波动的导火线。“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 份公司”已有28%的股票售予外商。可俄罗斯国家杜马 (俄罗斯联邦会议的下议院)又专门通过关于该公司股票处 置法,规定外资拥有该公司的股票份额不得超过25%。这 样一来,引起外资对俄政府的不信任,纷纷抛售股票。这 个公司的股票在两周内下跌40%,别的股票也跟着下跌 25%~40%。受此影响,国债价格急剧下滑,收益率被迫 由50%上升至80%,更加重了政府还债的负担。美元兑卢 布的汇率上升到1∶6.2010~6.2030,超过俄罗斯央行规 定的最高限额6.1850。而且,这次私有化政策变动已影响 后续私有化的推行。最明显的例子是俄罗斯石油公司拟出 售75%股份而无人问津。当然,这也与世界石油市场价格 暴跌、人们不看好石油生产有关。
跟进,结果,自1997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间由于大量抛售股票,
股价平均下跌30%,股市殃及债市和汇市,后者也纷纷告急。当时央 行拿出35亿美元拯救债市,以维持国债的收益率吸住外资。虽然国债
收益率上升至45%,但外资依然撤走了100亿美元。
• 第二次金融风波发生在1998年5月~6月间。 • 这次大波动的诱因则主要是国内的“信任危机”引起的。这次至少抽 走资金140亿美元。具体原因主要是3条。
• 第三次金融风暴。这次金融大波动的直接诱因是由于基政府贸然推行 三项强硬的稳定金融措施,导致投资者对政府的信心丧失,叶利钦 (俄罗斯总统)再次临阵换马,更加剧了危机的严重程度。1998年8 月1日基政府推出稳定金融的经济纲领,投资者对其能否产生预期效 果,信心不足。因社会经济形势已相当严峻,政府的增收节支措施难 以立刻见效,反映在债券上外资不愿购买俄罗斯有价证券,相反还抛 售手中的证券。俄罗斯政府为增强投资者信心,对8月12日到期的国 债进行清偿。殊不知,债民不但未购新债券,还将大部分清偿款用于 购进美元,其余则或撤出市场,或留在手中以待时机。在这些内外压 力下,政府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政府在此内外交困形势下,就 贸然决定,于8月17日推出了三项强硬的应急措施: • 第一项,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区间,调低卢布汇率的上限到9.5∶1。这 实际上是将卢布兑美元的汇率由6.295贬至9.5,贬值50%以上,市场 有此预期,以后卢布汇率必然大跌,10天内跌到20~21∶1,将稳定 了3年多的卢布汇率一下冲垮了。 • 第二项延期90天偿还到期的外债,估计有150亿美元。 • 第三项转换内债偿还期,将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价值达200亿 美元的国债转换成3、4、5年期限的中期国债。在转换结束前,国债 市场暂停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