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

合集下载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从根本上把握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不能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

而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指导现实实践,并要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也都必须从哲学层次解决问题。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许多同志都比较熟悉。

在这里,我们主要是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相关辅助教材的学习,针对学习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从总体上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与大家讨论交流。

准备分三个部分来讲。

一、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根本变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哲学已经经历了数千年之久的漫长的历史发展,并形成了一些较有代表性和富有影响的理论形态和思想体系。

例如,在古代,与粗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相对立,有各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在近代,则出现了以英、法唯物主义为代表的机械唯物论,以及以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等。

总的说来,历史上各阶段出现的诸种哲学理论形态都反映了人们在各自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包括自身在内的对象世界的认识,因而都含有一定的真理性。

但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也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重大的、甚至是根本的不足和缺陷。

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1)不了解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和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2)对自然现象的唯物主义理解是朴素的,或是机械、直观的,特别是未能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觉地、有机地结合起来;(3)对社会现象、社会历史的了解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

这种情况也鲜明地体现在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中。

黑格尔集哲学史上的辩证法思想之大成,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

但是,黑格尔同时却把人的思维、观念当作独立的主体和现实事物的创造者,把客观世界的辩证运动过程理解为“绝对观念”的辩证运动过程,从而把辩证法神秘化了。

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用马克思主义看待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研究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动因、过程及趋势的理论。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明,人类的彻底解放,只能在普遍交往亦即全球化的势态下才能实现,这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明的“世界历史”之路,即人类彻底解放之路。

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结论与人类历史及其当代全球化发展的历史结论是一致的,这个结论就是全人类都必定走向“世界历史”之路。

一、“世界历史”之路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结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产生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形成于《共产党宣言》及《德意志意识形态》,再经《资本论》系统而深刻地论证最终完成。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对历史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严肃探索和科学论断。

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任务是要发现和揭示人类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时代的运动规律。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入手,分析历史的发展变化,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

从价值目标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指明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道路。

人类历史从民族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实际上是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

这种转变的实现或者说全球化进程的动因,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发展。

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发展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最本质性的动因。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论述:“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的普遍的个人所代替。

不这样,(1)共产主义就只能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2)交往的力量本身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因而是不堪忍受的力量:它们会依然处于地方的、笼罩着迷信气氛的‘状态’;(3)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一、本文概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一篇旨在深入剖析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文章。

本文将通过对马克思原著的解读,结合历史与现实,阐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观点、核心内容和历史地位。

文章将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背景、主要观点、方法论特征以及当代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框架。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包括世界历史的概念、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主要观点。

我们还将指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为后续的详细论述奠定基础。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特征,从而为我们认识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把握时代潮流提供有力的理论武器。

我们也希望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探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背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中。

19世纪中叶的欧洲,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这种社会变革为马克思提供了观察和思考世界历史的广阔舞台。

在学术背景上,马克思深受德国古典哲学、政治经济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影响。

他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特别是其辩证法的思想,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冲突。

同时,马克思也深入研究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的著作,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还积极参与了工人运动,亲身感受到了工人阶级的苦难和斗争。

这使他更加关注社会阶级问题,深入思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开始构建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

他认为,世界历史不是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孤立发展,而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在相互交往和互动中形成的整体。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关于发展的科学。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实践方法论纵观哲学史,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到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工具》、笛卡尔的《方法谈》、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逻辑学》、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阿多尔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以及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都涉及到方法论研究,而马克思一生则鲜有此类著作,仅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粗略陈述了有关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究其原因,一些人认为,“说马克思没有专门的方法论著作是错误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一部生吞活剥的方法论巨作,是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三统一,是一部科学方法论的典范”。

这个说法当然有其合理性,但却有两点不足:一是犯了范畴错误,即无论《资本论》包含多少方法论思想,都不能算是一部科学方法论著作。

二是“科学方法论”并不就是最好的方法论。

它具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不仅会经常犯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现象主义、反人道主义错误,也包含着诸多非理性内容。

再者,马克思也从未褒奖过科学方法。

他只是将科学看作一种“与劳动相对立的、服务于资本的独立力量。

”后人给马克思的哲学冠以“科学方法论”并不是褒奖。

因为他更注重的是社会实践和能动的辩证法。

这才是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能够持续展示其旺盛生命力的关键之所在。

(一)拯救人类的社会实践重于一般方法研究在德国,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既是黑格尔哲学占优势的时代,也是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德国开始觉醒和对古典哲学产生巨大厌恶的时代。

特别在一些科学家眼里:它充满空话和幻想,缺乏真正的知识和切实可靠的研究;它只能形成一连串粗鲁的经验错误,毫无价值的批判或不加任何评判的引文堆积;“即使您看一看现代哲学家——谢林、黑格尔以及他们的同谋者,您也会由于他们的规定而毛发悚然。

[方法论,马克思,意义]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方法论,马克思,意义]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近代以来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

马克思分析和讨论许多问题都是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进行的,不懂得或忽视这一点,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时势必会造成许多误解和曲解。

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我们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这是造成我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理论上不太清楚、实践上走了很多弯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巨大冲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重新理解和谋划现代化方略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激活了世界历史理论这个重要思想资源,使之成为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理论热点问题。

显然,世界历史理论既是我们重新理解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显现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重要方面。

一、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的创造性转换第一,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绝对精神在时间上的展开和在空间上的扩展,是精神不断获得解放和自由的过程,世界历史表示精神的意识从它的自由意识和从这种自由意识产生出来的实现的发展。

①马克思则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世界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幽灵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为,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

⑤因为它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和交往关系发展的结果,是现实生活的人们、人们的吃穿住行的现实生活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而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结果。

第二,黑格尔世界历史概念的外延基本上可以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历史,是各个民族历史发展的总和。

尽管黑格尔基于巨大的历史感力图将人类历史当作一个总体去探寻其内在联系,但他却不能历史地看待世界历史的形成问题。

换句话说,基于绝对精神展现自身的唯心主义框架,他更多地关注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连续性、统一性,而没有注意到其中的间断性和质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5)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观1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1 :一切从实际岀发,使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无范围限定,可与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使用)______________世界观2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是客观的原理)方法论2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世界观3 :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方法论3 :要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岀发点,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地充实科学知识, 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世界观4 :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促进事物发展。

方法论4 :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规律客观性原理:世界观5 :规律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也可用在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5 :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㈠、联系:(3)(联系的观点)世界观1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

方法论1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因果联系:(因果联系原理)世界观2 :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都是由其它现象引起的。

方法论2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原理)世界观3 :整体主导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由部分组成,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状态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3 :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㈡、发展(4)(发展的观点)世界观1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的一种思想体系,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对世界的整体观念,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根基。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一种对世界的认识方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根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整体观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运动发展的统一整体,是一个永恒的发展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世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相对真理的世界,真理是客观存在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总和,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永恒的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过程,是一个相对真理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推动的,是由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推动的,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实践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科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和建设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哲学体系,它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更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关于世界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坚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任人主观臆断的。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还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这种世界观使我们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本质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主动权。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一种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全面分析问题,善于从事物的内部矛盾和运动规律出发,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还强调实事求是,注重实践的检验和实践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认为,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对辩证统一体,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服务于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加强对实际工作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推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体系,具有强大的理论武装力量。

我们要深刻领会和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推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摘要:本文介绍了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观点,阐述了"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方法,探究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形成时期;全球化;实践价值;基本观点;经济活动
在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马克思就曾把他所处的时代概括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时代,现代世界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全球化,对全球化的认知决定了人类判断全球化和怎样参与全球化的出发点。

马克思曾经对全球化的发生和发展以"世界历史"的理论形态作了概括和分析,掌握马克思关于全球化或者说"世界历史"分析的方法论,挖掘和研究这一思想的方法论意义,对于认识和把握全球化问题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始终以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过程作为自身的主要任务,虽然马克思没有系统的全球化理论,但他从全球视野阐发的"世界历史"的重要思想,为我们研究当代全球化问题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总体说,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有三个方面:
1."世界历史"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

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黑格尔所说的人类历史之外的什么"世界精神"的产物,而是以工业技术革命为代表的生产力自身运动的结果。

世界市场使各个国家、民族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世界历史。

2."世界历史"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成的过程。

"世界历史"的形成不仅是经济活动世界化的过程,同时是精神层面世界化的过程。

资产阶级把
消费与生产全球化,所有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来被尊崇的观念都被瓦解了,一切国家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仇外心理在日益消失。

由于生产与消费的全球化,文化也逐渐的全球化。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一样。

3.人的发展过程,就是"世界历史"。

马克思历史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实社会的人。

,"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是现实的个人的发展。

"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体的历史,而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这点。

"而"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

二、"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方法论
马克思阐述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全球化过程是博大精深的,不仅作了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的分析,而且作了哲学、人类学、文化学的分析;不仅揭示了这个历史过程的本质,而且描述了这个过程的生动的现象;不仅是历史的,而且是逻辑的。

透过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的内容,我们可以找出贯穿在其思想中的方法论。

1.价值观与历史观互相统一的方法。

社会客观规律的尺度,就是历史尺度,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看做为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持续改变的历史过程。

生产力标准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客观的基本的标准。

这一点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形形色色的唯心史观从根本上区分开来。

马克思又认为,历史是由有目的、有意志、有激情的人自觉创造的。

马克思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伟大的划时代
的贡献,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发展物质生产力并且创造同这种生产力相适应的世界市场的历史手段"。

资本主义仿佛魔术般地把无尽的财富从地下召唤出来,它在一百多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人类世世代代所创造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然而,由于资本主义自身所固有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根本矛盾不可克服并日益扩大,使它在推动社会生产力日益社会化的同时暴露了它的有限性和暂时性。

马克思不
仅用历史尺度对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作了无情的批判,而且运用价值尺度对这个"世界历史"形成的野蛮的、血淋淋的一面进行了愤怒的揭露,体现出一种对待历史的辩证态度。

2.特殊性和普遍性互相统一的方法。

马克思唯物史观不但承认人类历史发展是由普遍性的规律所支配,而且承认这种普遍规律是通过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历史主体的特殊的实践活动发生作用的。

历史辩证法的使命就在于从历史的特殊性中探索出历史的普遍性,又以这种普遍性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的特殊性,唯物史观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原理,正是马克思把历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辩证分析考察"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逻辑结果。

其一,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成阐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必然性。

马克思充分论证了人类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是"世界历史"的开端,标志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和人类文明的一次飞跃。

其二,从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对"世界历史"过程进行了分析。

历史普遍性并不能脱离特殊性。

历史普遍性的日益扩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正如它曾经导致资
本主义一样,由于把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地结合起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让人折服。

3.批判性与建构性相统一的方法。

马克思认为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因此,他对"世界历史"的规律、本质以及形成过程都都以"批判"为基础。

首先是批判地指出"世界历史"是充满矛盾曲折发展的历史。

资产阶级在建立统一的市场、统一的生产、消费体系的同时,也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扩展到世界各地,生产的无限膨胀以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生作为代价,人的普遍发展以劳动阶级的片面发展为代价,社会的前进运动以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后发展民族的贫困为代价。

其次是批判地指出"世界历史"是资本主义文明世界化的历史。

其实质上是按自己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另一方面,马克思的也是建构性的。

通过"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他在否定资产阶级作为全人类利益代表的同时找到了与社会化大生产相一致的历史主体———无产阶级,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他在戳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永远合理的神话的同时揭示了世界经济体系的产生和发展的整体规律,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历史趋势和基本要求;他在抨击资本主义文明的虚伪性和狭隘性的同时提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这一"世界历史"发展的最高目标。

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贡献,不仅仅在于他提出了一些结论性
的意见和具体观点,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一种新思考方法,即不但要从"世界历史"的角度考虑,也要从本国实际国情考虑。

1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问题。

一个国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够取得较好的发展。

尤其是这个国家加入世界体系以来,由于它与世界的关系已由原来的游离关系转化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而不能把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简单地看做是这一国家社会发展的外因。

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内外因的界限与关系只有相对的意义,不可作绝对化的理解。

因此,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国情",同样应当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进行。

2.对准确认知社会发展道路的选取有利。

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主要涉及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联系。

按照唯物史观,社会发展源自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由于各种联系的普遍加强,这种矛盾运动已经不完全具有"民族性",而是更加具有"世界性",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呈现一种"胶着"状态。

因此,在世界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不仅是由本民族、本国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所决定的。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社会基本矛盾的制约。

由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的相互作用,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民族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便形成了这个时代每一民族的国际历史环境,并造成不同民族的特殊发展道路。

所以,从"世界历史"的视野来考察社会矛盾运动,这是我们选择社会发展道路时必须重视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闫国疆. 虚拟的原像:望月清司的《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解读
——兼论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J]. 人文杂志, 2018, No.267(07):15-18.
[2]肖安鹿, 田春晖.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8, v.41;No.256(04):105-109. [3]任洁. 十月革命的遗产——再述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和人类发展的重大历史意义[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5).
[4]潘凯南, 徐良.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创新[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8, 11(06):44-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