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教案

合集下载

张齐华《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10篇)

张齐华《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10篇)

张齐华《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10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掌握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其意义。

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

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五、教法与学法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

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六、教学过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㈠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

因此我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分数6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分数6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分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分数精选6篇(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数的概念,理解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2. 能够简单地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3. 能够将一个图形分成若干等分,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重点:1. 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2. 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1. 将图形分成若干等分,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或实物等。

教学过程:课时一: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如何将一个物体分成两半?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分数。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分数的概念和意义:a. 分数是两个整数的除法表达方式。

b.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部分的数量,分母表示整体的数量。

c. 示例分析:将苹果分成两半,每一半可以表示为1/2,其中1为分子,2为分母。

2.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a. 读法:分子读为基数词,分母读为序数词加\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分数精选6篇(二)教案:小数的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 掌握小数的比较大小方法;3. 理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重点:小数的表示方法、小数的比较大小、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模型、小数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准备小数模型和小数卡片,向学生展示“0.1”和“0.01”两个小数。

2. 引导学生观察小数模型和小数卡片,问:“你能知道这两个小数代表什么吗?”3. 学生回答后,解释“0.1”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十份,每一份是0.1;“0.01”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百份,每一份是0.01。

4. 解释并讨论“小数是数的一种表示方法,用来表示整体被分成若干等份中的一份。

”5. 以类似的方式引入更多的小数,如0.2、0.05等。

Step 2: 小数的比较大小1. 通过比较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的大小,学生可以判断小数的大小,例如:“0.3 > 0.2”。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沉默奉献的教育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我为您整理了《分数的初步认得》教学设计(优秀8篇),倘若能帮忙到您,我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小学三班级《分数的初步认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同学初步认得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初步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育同学合作意识,数学思索与语言表达本领。

3、在操作、察看比较中,培育同学勇于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正确认得几分之一的分数。

教学难点: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教学准备:课件,同学每人准备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圆形(或长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都分过东西吗?一天呀,兔哥哥和兔弟弟一起去找食物,它们找到了4个大苹果。

可是在分苹果的时候产生了争议。

兔哥哥说:“我要吃3个。

”兔弟弟说:“不行,我们应当一样多。

”你说它们应当怎么分才公正呢?(平均分)每只兔子分到2个。

第二天,兔兄弟又一起去找食物,这次,它们找到了2个大苹果,每只兔子可以分得几个?1个。

第三天,兔兄弟又一起找食物,找的很辛苦,只找到了1个大苹果。

两只兔子傻眼了,应当怎么分呢?每只兔子分到(半)个。

这半个苹果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半个苹果该怎么表示呢?同学可能会说出1/2,由此引出:这就是我们今日要认得的新伙伴——分数。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得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得)二、察看操作,探求新知1、(1)借助形象,认得1/2.同学们看大屏幕小精灵是怎么来分月饼的?(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月饼)。

师:把一个月饼从中心切开,也就是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这半个月饼我们就可以说成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怎么写呢?一起来看(同时在其中一块月饼上标出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7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7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7篇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案例]片断一在引入新课阶段,师出示一道猜规律题:师:屏幕上第一行有8块饼,第二行有4块饼,你认为这里面可能有什么规律?生1:每行减少4块。

生2: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

教师出示第三行的2块饼生:它的规律是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师:那接下去是多少呢?生:一块。

师:再接下去呢?生:半块。

师:你能用手中的圆形折出半块来吗?生折出后师:怎么表示这半块饼?生1:可以用“半块饼”表示。

生2:可以说“一块饼的一半”。

生3:可以画出半块饼“D”。

生4:可以用表示。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不足一块饼的情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的概念,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这个分数表示这块饼的一半。

现在谁能说出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片断二在学生认识了和这两个分数之后,师出示题目:你能用手中的长方形纸表示出吗?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

生1:可以折成生2:可以折成师:你还能用手中的各种形状的纸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其他分数吗?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生1:我用正方形纸表示出。

生2:我也是用正方形纸表示出。

生3:我用图形表示出。

生4:我用长方形纸表示。

生5:我用长方形纸表示。

……片断三在巩固练习阶段,在进行了基本练习之后出示了一道提高的练习。

在下图中?处是原图的几分之一?(课件演示,逐步出现,逐步练习)师:(课件先在1处出现问号),谁能很快说出它是原图的几分之一?生:师:(课件出示第2处问号),谁又能很快说出它是原图的几分之一呢?生:师:(课件闪烁演示!)谁能说出问号处是的几分之一?生:师:(课件闪烁演示!)你还能说出问号处是的几分之一呢?生:师:(课件演示出示第3处问号)你能仿照2处问号说出你的想法吗?生1:它是原图的生2:它是小的生3:它是的生4:它是的[反思]一、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4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4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4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能正确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方法与过程目标: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认识的渗透。

教学准备:卫星资源(课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若干、水彩笔一支,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故事情景,引入课题。

第一天鼠妈妈做了四个饼子,想分给两只小老鼠,要使每只老鼠分得同样多,每只老鼠分得几个?(请用手势表示)第二天鼠妈妈做了两个饼子,想分给两只小老鼠,要使每只老鼠分得同样多,每只老鼠分得几个?第三天鼠妈妈做了一个饼子,想分给两只小老鼠,要使每只老鼠分得同样多,每只老鼠分得几个?这半个饼怎样表示?你能创造一个符号来表示这半个饼吗?学生板演创造的符号。

交流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引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卫星资源中的鼠妈妈分饼的动画故事,生动形象,符合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开课时能很快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听故事中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故事情境教学,在复习“平均分”的基础上,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

前两个问题是为了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第三个个问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动画故事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原来的分得的结果可以用自然数表示,而一个饼平均分给两只老鼠不能用自然数表示。

“半个饼怎么用数字表示呢?”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所以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地求知欲望,把学生的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引入到一个未知领域。

】二、动手实践,探求新知;(一)认识1/2(二分之一):1.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16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16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16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三班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了解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学问,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表达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正确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预备】课件、直尺、米尺【学具预备】每位学生一支彩笔、一个学具袋,分别装有: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分数初步认识操作材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需求谈话:夏天热的时候大家都喜爱吃西瓜吧?一天小明和小亮的妈妈给弟兄俩留了块西瓜,让他俩分着吃,你觉得怎么分最公平。

预设:分开,追问:怎么分,生预设;分成两块,追问:大小如何?生:一样大像这样分西瓜的情景,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吗?【设计意图:为学生制造熟悉的生活环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初步体会把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为学习新知预备】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1、观胎儿图,引出一半谈话引入:看课本的情境图,猜猜那个最小?这个最小的'叫胎儿,你看有什么特点?预设:头大,很小……2、引入一半提问:(1)你估量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预设:1.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多一点。

2.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少一点。

3.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

小结:当胎儿生长8周时,他的头长约占身长的一半。

提问:怎么样是一半,你能举个例子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你能找到它的一半吗,来试一试?(出示苹果)学生边操作,边讲解。

老师帮忙补充提示:把苹果分成的这两半,大小怎么样?生回答预设:一样大小像这样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也就是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份就是一半3、发挥想象,制造符号先动手制造一半刚才大家找的很高,那么一半怎么表示出来呢?你想怎样表示,用你喜爱的方法表示一下?可以画图,也可以用符号。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11篇】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11篇】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11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

本课开始就创设了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分苹果”,分物品是学生生活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苹果”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平均分”,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的,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教材的重组。

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后,教师并没有急着让学生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而是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法。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P91-P93。

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6篇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6篇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6篇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

2、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4、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对“几分之一”内涵的认识,会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关键: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并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及纸片学生准备:纸片及各种实物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起冲突1、体验分数的产生过程。

谈话:同学们,两个小朋友为春游了一些东西,想请你们来帮他们分一分。

(课件出示4个苹果,两个小朋友)(1)提问:如果把4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才公平合理?(指名反馈)(2个。

同时课件出示:每人分2个。

)(2)如果只有2瓶水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瓶呢?(课件出示:每人分1瓶。

)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什么?(板书:平均分)(3)如果只有1个披萨还能平均分吗?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一半)会分吗?如果请你来分你打算怎么分?拿手指指披萨的一半在哪里?一半该用什么样数表示呢?谁知道?揭示课题:其实,象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

((若生说出1/2,则直接揭示课题;若生不能说,师则介绍说: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象这样的数就是分数。

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新朋友——分数)。

(板书课题:认识分数)2、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一个披萨平均分成2份,一半正好是披萨中的一份,这一份我们就说它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师边说边指月饼图)谁会读?还有谁会读?咱们一起读。

(师板二分之一)提问:左边一份是这个披萨的1/2,右边一份呢?(也是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分数》教案设计
淮阴实验小学周政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数学上册P98~100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 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的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示课题:认识分数。

二、展开
(一)认识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①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揭示:“一半”可以用表示。

②这一份是蛋糕的,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①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涂上颜色。

②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③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表示?
①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②小结: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

(二)认识几分之一
(1)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2)操作: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3)交流: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4)深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图形的)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表示?
(三)比较分数大小
(1)引导:从学生作品中选择同样大小圆的和,引导学生比较得出:>。

(2)拓展: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圆表示出它的,猜一猜和、相比,大小会怎样?
学生猜测后,再结合学生自己的作品,验证猜想。

(3)交流:组内学生用的图形完全一样,各表示出几分之一?哪一个大,哪一个小?组内交流。

(四)学写分数
(1)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

(2)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

(五)认识各部分名称
(1)学生自学教材,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交流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具体含义。

(六)估计、比较、沟通
(1)把“想想做做”第3题的整张纸条全部涂色,可以用数“1”表示。

学生估计下面两张纸条中的涂色部分各用几分之一表示。

(2)交流估计结果及估计策略。

(3)整体观察,初步渗透“几分之一”和“1”的联系。

(4)想像拓展:如果继续往下平均分,还可能出现几分之一?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份的分数将会怎样?
三、总结:
1.目标检测:
★题:
(1)联想: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2)估计:《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各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学生估计,并交流结果。

★★题
(3)拓展:播放广告,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广告中动态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2.课堂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有分数,我们要善于去发现。

3.实践活动题:
★★★题:下课测量一下你的头部的高度和身高,比一比,头部的高度是身高的几分之一。

【板书设计】
认识分数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那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1/2
1/2 1/4 1/8 1/3 1/6
1/2 > 1/4
【教学反思】
本课是研究认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

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这里强调能用分数表示的前提是要把物体进行平均分,这就成了认识分数的难点。

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1/2,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

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获取知识。

“比较”教学是本课的一大特色。

在新授中进行了两次对比:一次是突出了同一图形不同分法分数相同,一次是比较分数的大小。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课一开始运用多媒体动画呈现小朋友野餐的场景,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探索。

2、力求做到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沿,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而逐步配眼学生的创新意识。

3、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尊重学生,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