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各部位名称及五官比例

合集下载

三庭五眼

三庭五眼

三庭五眼
• 标准的面型,其长宽比例协调,符合三庭五眼。 三庭是指脸型的长度,从头部发际到下颏的距离 分为三等分,即从发际到眉、眉到鼻尖、鼻尖到 下颏各分为一等分,各称一停共三停;五眼是指 脸型的宽度,双耳间正面投影的长度为五只眼裂 的长度,除眼裂外、内此间距为一眼裂长度、两 侧外眦角到耳部各有一眼裂长度,其是五眼长度 称五眼。
The End
三庭五眼与黄金分割
主讲:Yangyang老师
三庭五眼
• • • • • • 三庭五眼 三庭 五眼 四高 三低
三庭五眼
三庭:眉毛以上为上庭,ຫໍສະໝຸດ 眉毛以 下嘴以上为中庭, 嘴以下为下 庭。 五眼:人的脸从正面看,宽度等5 个眼睛的宽度。
三庭五眼
首先,我们在面部正中作一条垂直 的通过额部-鼻尖-人中-下巴的 轴线;通过眉弓作一条水平线;通 过鼻翼下缘作一条平行线。这样, 两条平行线就将面部分成三个等分 :从发际线到眉间连线;眉间到鼻 翼下缘;鼻翼下缘到下巴尖,上中 下恰好各占三分之一,谓之“三庭 ”。而“五眼”是指眼角外侧到同 侧发际边缘,刚好一个眼睛的长度 ,两个眼睛之间呢,也是一个眼睛 的长度,另一侧到发际边是一个眼 睛长度。这就是“五眼”。这是最 基本的标准。
三庭五眼
• 三庭五眼”是人的脸长与脸宽 的一般标准比例,不符合此比例, 就会与理想的脸型产生距离:如 果鼻端至下巴的距离与...现如 今,在“三庭五眼”的基础上出 现了一个更为精确的标准,各个 部位皆符合此标准,即为美人,具 体如下: 眼睛的宽度,应为同一 水平脸部宽度的3/10; 下巴长度 应为脸长的1/5; 眼球中心到眉 毛底部的距离,应为脸长的1/10; 眼球应为脸长的1/14; 鼻子的表 面积,要小于脸部总面积的 5/100; 理想嘴巴宽度应为同一 水平脸部宽度的50/100。 好看 不好看,一算便知道

中国脸型标准

中国脸型标准

中国脸型标准
在中国,脸型标准有很多种,其中最被广泛接受的是“三庭五眼”。

此外,根据脸部的不同特征,还可以分为八大基本脸型,包括倒三角脸、瓜子脸、鹅蛋脸、圆脸、心形脸、梨形脸、长形脸和方形脸。

1. “三庭五眼”是传统的中国脸部审美标准,它描述的是脸的长度和宽度比例。

具体来说,“三庭”是指脸的三个部分,分别是额头、鼻子和下巴的长度,“五眼”则是指脸的宽度,两眼之间的距离为一个眼的宽度。

2. 倒三角脸的特征是额头宽,下巴尖。

3. 瓜子脸的特征是面部线条圆滑,从颧骨处下收,区别于倒三角脸,瓜子脸是有小腮帮的,并且额头圆润。

4. 鹅蛋脸的特征是脸宽最宽的地方在颧骨部分,发际线较圆,圆下巴。

5. 圆脸的特征是下巴较短并且线条不明显,整体看起来比较圆润。

6. 心形脸的特征是下巴比较尖,眼睛到鼻子脸慢慢变窄。

7. 梨形脸的特征是下巴宽,上小下大。

8. 长形脸的特征是整体脸型看起来比较瘦长,给人感觉清瘦。

9. 方形脸的特征是额头和下颌角,颧骨宽度相同,双脸颊稍微丰满,下巴比较短。

面部局部解剖学

面部局部解剖学

面部为人体经常外露的部位,是外形美的重要 代表区之一和敏感部位,在功能、形态及外观上均
具有重要意义。
整理ppt
2
一、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一)面部分区
根据面部形态及解剖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各区:
1.眶区:四周以眶缘为界,为视器所在。
2.鼻区:上界鼻根点,下界鼻底,两侧界为内 眦与鼻翼点的连线,为鼻所在。
美貌人群眼、鼻、口裂等颜面主要结构具有高度对称 性,平均非对称率为5.37~1.61%。6个中线附近标志 点(鼻尖点,鼻下点,上、下唇突点,颏唇沟点,颏前点) 与中线的左、右位置偏移均很小(在±0.5mm以内)。 水平断面非对称率均<10%,其中鼻根点水平最低,颏 前点水平最高。越靠近面下部,非对称率有增加趋势。 男性水平断面非对称率>女性。颜面主要结构具有高度 对称性,但非绝对对称。
整理ppt
20
(六)协调
无论是三停五眼及其他关系,还是对称或美容角,均集 中的体现在协调关系上。所谓协调系指面部与其局部之间 或面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和谐关系,无论种族或民族的不 同、性别的差异,以及个体的特点,颜面美均不能离开协 调这一准则。
整理ppt
21
例如,有的人五官若分开观察是美的,但构成面部 整体并不一定美;反之,面部的某一器官可能欠美, 但面部整体布局在其他结构的衬托下却显示出颜面美, 这些充分地表明面部各因素之间的协调在颜面美中的 重要性。面部各因素的重要性是均衡的,若改变其中 任一因素,就可能对颜面美产生影响,可谓“牵一发 而动全身”,提示面部各结构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的 关系。
7.鼻面沟:鼻外侧之长形凹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 愈合后瘢痕不明显。
8.唇面沟:为上唇与颊部之斜行凹陷。沿此沟作手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本图谱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幅全面而详细的面部解剖图谱,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面部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图谱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详细的面部解剖结构描述和精美的插图。

第一部分:面部骨骼面部骨骼是构成面部的基本框架,它们决定了面部的形状和大小。

面部骨骼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泪骨等。

上颌骨位于面部的中央,构成了口腔的上部,支撑着牙齿和鼻腔。

下颌骨位于上颌骨的下方,构成了口腔的下部,负责咀嚼食物。

颧骨位于面部的两侧,构成了面颊的骨架。

鼻骨位于上颌骨的上方,构成了鼻子的骨架。

泪骨位于眼窝的内部,保护着眼睛。

第二部分:面部肌肉面部肌肉是控制面部表情和咀嚼的重要组织。

面部肌肉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两大类。

表情肌负责产生各种面部表情,如微笑、皱眉等。

咀嚼肌负责咀嚼食物,包括咬肌、颞肌等。

咬肌位于面部的两侧,负责闭口和咀嚼。

颞肌位于颧骨的上方,负责咀嚼和提颌。

第三部分:面部神经面部神经是控制面部肌肉和感觉的重要神经。

面部神经包括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等。

三叉神经是面部的主要感觉神经,负责传递面部的感觉信号,如触觉、痛觉等。

面神经是面部的主要运动神经,负责控制面部肌肉的运动,如微笑、皱眉等。

舌咽神经是负责控制舌部和咽喉运动的神经。

第四部分:面部血管面部血管是负责面部血液供应的重要血管。

面部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两大类。

动脉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面部组织,静脉负责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从面部组织运回心脏。

面部的主要动脉包括面动脉、颞浅动脉等,面部的主要静脉包括面静脉、颞浅静脉等。

通过本图谱,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面部解剖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面部功能和解剖学知识。

希望本图谱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本图谱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幅全面而详细的面部解剖图谱,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面部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图谱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详细的面部解剖结构描述和精美的插图。

第五部分:面部皮肤面部皮肤是人体最引人注目的部位之一,它不仅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还反映了我们的健康状况和年龄。

第三节 面部各部位名称及五官比例

第三节   面部各部位名称及五官比例

第三节面部各部位名称及五官比例一面部各部位名称(一)额眉毛至发际线的位置(二)眉棱生长眉毛的鼓突部位(三)眉毛位于眶上缘的一束弧形的短毛(四)眉心两眉之间的部位(五)眼睑环绕眼睛周围的皮肤组织,其边缘长有睫毛,俗称眼皮.眼睑分为上眼睑和下眼睑.(六)眼角亦称眼眦.眼角分为内眼角和外眼角(七)眼眶眼皮的外缘所构成的眶(八)鼻梁鼻子隆起的部位,最上部称鼻根,最下部称鼻尖。

(九)鼻翼鼻尖两旁的部位(十)鼻唇沟鼻翼两旁凹陷下去的部位(十一)鼻孔鼻腔的通道(十二)面颊位于脸的两侧,从眼到下颌的部位。

(十三)唇口周围的组织肌肉,通称嘴唇(十四)颌构成口腔上部和下部的骨头和肌肉组织,上部称下颌,下部称下颌。

(十五)颏位于唇下,脸的最下部分,俗称‘下巴颏儿’二脸型的种类(一)圆脸型特点;脸颊圆润,额骨、颧骨、下颚以及下颌骨转折缓慢,脸的长度与宽度的比为4;3 (二)方脸型特点;脸型线条较直,前额与下颌宽而方,角度转折明显,脸型的长度与宽度相近(三)长脸型特点;两颊消瘦,面部肌肉不够丰满,三庭过长,面部比例大于4;3.(四)正三角形脸特点;额的两侧过窄,下颌骨宽大,角度转折明显,下颏与下颌角平行,使脸的下半部宽而平。

(五)倒三角形脸特点;倒三角脸型为前额较宽,下额较窄,亦属上宽下窄。

(六)菱形脸型特点;菱形脸型为额角偏窄,颧骨较高,两腮消瘦,下巴过尖。

空乘手部与头发护理第一节空乘手部的护理手是人体表露情感仪态的“第二张面孔”,手部的美是人体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除面部以外,手部要比身体其他部位暴露在外的时间长,,因此手也要比身体其他部位更能体现人们的年龄和职业特征。

这是因为面部可以借助化妆,甚至用整容的手段遮盖缺陷,而手部皮肤的缺陷就很难掩饰了,对手部皮肤及时进行护理是延缓手部皮肤衰老,使之光滑细嫩,洁白秀美的根本手段。

人们的双手由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必然会经常接触各种物体和刺激,如风吹、日晒、污物及化学物质的损伤,所以手部皮肤很容易老化,这就需要加以细心的呵护,尤其要重视日常的护理。

面部解剖学--培训

面部解剖学--培训

(七)面部皮肤皱纹线
1.面部皮肤皱纹线 按照皱纹 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
(1)动力性皱纹线:系面部 表情肌收缩牵拉皮肤的结果。 表情肌收缩牵引皮肤形成与肌 纤维长轴相垂直的皮肤皱纹线。 该线一旦形成,即使此部表情 肌不收缩,皱纹线亦不会完全 消失。动力性皱纹线为老化的 征象。
主要的动力性皱纹线如下:
2.鼻面角 沿眉间点至颏前点和鼻根点至鼻尖画线, 两线相交构成的角称之。正常36 °~ 40 °。颏部、下颌 骨的正颌手术常可造成该角度的变化。
3.鼻唇角 为鼻小柱与上唇构成的夹角,正常为 90°~100°,上颌骨的手术对鼻唇角的影响较明显。
4.鼻颏角 由鼻尖分别至鼻根点和颏前点连线,两 线相交构成的夹角,正常120~132°。上、下颌骨手术 均可影响该角度变化。
筋膜上。
(4)下颌缘支: 面动脉、面静脉标志:平下颌下缘处,先显露面静脉及面动脉,
在其浅面(或深面)找出面神经下颌缘支; 下颌角标志:下颌角处找出面神经下颌缘支; 下颌后静脉标志:先循颈外静脉及下颌后静脉向上找出面神经
3.唇区:上界鼻底,两侧界为唇面沟,下以颏 唇沟与颏区分界,为口所在。
4.颏区:上界为颏唇沟,两侧界为口角的垂线, 下以下颌下缘为界。
5.眶下区:上为眶下缘,内 邻鼻区,外侧界为上颌骨颧突根 部的垂线,下界为唇面沟中点至 上颌骨颧突根下缘的连线。
6.颧区:上为颧弓上缘,下为颧骨下缘,前界为 上颌骨颧突根部,后界是颧弓后端。
头面部各器官和部位间的黄金比关系:
➢ 颏至眼外眦距/颏至发际距 ➢ 颏至口裂距/颏至鼻翼间距 ➢ 眼外眦距/面宽度间距 ➢ 口裂宽度/眼外眦间距 ➢ 鼻底宽/口裂宽度。
面部黄金比的重要意义:它能从垂直比例与水平比 例关系对同一器官进行定位,如以眼外眦距与面宽度间 距比和颏至眼外眦距与颏至发际距均为黄金比,来说明 眼外眦的垂直和水平位置关系。

五官的比例关系

五官的比例关系

第三章五官的比例关系一中国人的头形类型从形态上分球形、椭圆形、卵圆形、楔形、三角形、菱形与盾形七类。

由于头形对面形影响很大,因此人们常借助于发发型或帽子来掩饰头形的不足。

二五官的比例关系(一)眉的美学比例关系1 眉的组成:由眉头、眉峰、眉尾三部分组成2 眉与眼的比例关系:(1)眉宽应为眼裂宽的2/3;眉头与眼内眦应在同一垂直线上,眉峰与外眦角应在同一垂直线上,眉梢与外眦角及鼻翼、唇峰应在同一斜线上;双眉头间距应与比内眦间距及一个眼裂的宽窄相等。

(2)眉头、眉峰、眉尾三者关系至关重要,眉峰的位置及高度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外貌及性格。

眉峰至眉头应保持适当斜度则使人显得英俊,眉峰过高脸型则显太长,相反则脸型较宽。

3 眉与面形的比例关系:(1)圆脸型宜配微上斜的眉形,不宜配长而平的眉。

(2)三角脸型宜配以微上挑的圆弧形眉睫,不宜配三角形眉,若眉峰太高则面形太长。

(3)倒三角形脸宜配圆弧形眉,不宜过分有棱角。

(4)长方形脸宜配横向形眉,不宜配忽形或眉峰过高。

(5)方形脸宜配有一定棱角的眉,不宜眉峰过高或纤细。

(6)菱形脸以圆弧形眉为好,不宜配下斜形眉。

一般来说,女人以柳叶眉为美,男人以浓眉、剑眉为美。

(二)鼻的美学比例关系(1)鼻长应是面长的1/3;鼻尖高即鼻小柱高应为鼻长的1/3。

(2)鼻小柱与上唇人中间的夹角为90度;鼻面角即前额至门齿的垂线与前额至鼻尖的斜线间的夹角国人一般为25-30度。

(3)鼻额角即由鼻背与额部间的夹角,西方人为120度,国人更大一些。

(4)鼻背顶点至两鼻翼连线间的夹角为25-30度。

(三)口唇的美学比例关系(1)上唇的长度应似鼻尖的高度,上唇与鼻小柱间的夹角应为90度。

(2)鼻尖与颏缘间的连线应视为该部的美容线或美学平面,上唇一般应在此线或该平面以内,而下唇则可达或稍超过该美容线。

(3)口唇宽即口裂的大小,应为双眼平视时双瞳孔中点向下延伸引出的垂线与口裂水平线的交点上。

(四)耳廓与面鼻的美学关系(1)耳廓上端顶眉上缘水平线齐平,下端与鼻翼下缘的水平线一致。

面部设计美学知识点

面部设计美学知识点

面部设计美学知识点面部设计美学是一门研究人脸在审美层面上的设计原则和技巧的学科。

通过充分了解面部解剖学、比例关系和形态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专业人士在面部设计中取得最佳效果。

以下是一些面部设计美学的知识点。

1. 面部比例关系面部比例关系是面部美学设计中的基本原则之一。

这涉及到眉毛、眼睛、鼻子、嘴唇和下颌的相对大小和位置。

一个美学上吸引人的面部通常有以下特点:- 五官之间的距离与相对于面部的宽度保持适当的比例。

- 面部三庭比例(上庭、中庭和下庭)基本对称,使得面部看起来平衡和谐。

2. 面部形态学面部形态学研究面部的形状和曲线,以及它们在面部美学中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面部形态学的知识点:- 法令纹:面部的纵向皱纹,常出现在口角附近,与年龄有关。

- 泪沟:位于内眼角和鼻子之间的凹槽,对于眼部轮廓的清晰度有影响。

- 额部:高度和宽度的比例决定了额头外观的美学。

3. 面部解剖学面部解剖学是了解面部结构和组织的基础。

专业人士需要熟悉以下面部解剖学知识点:- 前额肌:位于额头上方,可以通过注射肉毒杆菌来改善额头纹。

- 颧骨:面颊骨的突起部分,与面部轮廓和腮红的位置有关。

- 上唇嵴:上唇和鼻孔之间的凹陷,决定了上唇外形的美学特点。

4. 对称与不对称面部的对称性对美学有重要影响。

虽然世界上几乎没有完全对称的脸,但在面部设计中,追求相对对称可以增强面部的吸引力。

同时,了解面部的不对称性也是必要的,以确保在设计中平衡两侧的不同。

5. 年龄与面部设计面部设计美学与年龄有密切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的皮肤松弛、皱纹增加等问题会出现。

面部设计美学的目标是通过应用技术和技巧减轻年龄带来的影响,以实现自然、年轻的外观。

总结面部设计美学知识点涵盖了面部比例、形态学、解剖学、对称性以及与年龄相关的因素。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专业人士在面部设计中实现最佳效果,并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

准确应用这些知识点可以确保面部设计的整洁、美观和自然,让人们拥有更加吸引人的外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部各部位名称及五官比例
三、面部各部位名称及五官比例
化妆主要是在人体头面部的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实施的技巧,因此化妆师必须了解面部各部位的名称及有关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面部外观
1、额:眉毛至发际线的位置。

2、眉棱:生长眉毛的鼓突部位。

3、眉毛:位于眶上缘的一束弧形的短毛。

4、眉心:两眉之间的部位。

5、眼睑:环绕眼睛周围的皮肤组织,其边缘长有睫毛,俗称“眼皮”眼睑分为上眼睑和下眼睑。

6、眼角:亦称眼眦。

眼角分为内眼角和外眼角。

7、眼眶:眼皮的外缘所构成的眶。

8、鼻梁:鼻子隆起的部位,最上部称鼻根,最下部称鼻尖。

9、鼻翼:鼻尖两旁的部位。

10、鼻唇沟:鼻翼两旁凹陷下去的部位。

11、鼻孔:鼻腔的通道。

12、面颊:位于脸的两侧,从眼到下颌的部位。

13、唇:口周围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

14、颌:构成口腔上部和下部的骨头和肌肉组织,上部称上颌,下部称下颌。

15颏:位于唇下,脸的最下部分,俗称“下巴颏儿”。

(二)面部五官比例
在化妆造型中,观察能力是化妆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观察什么?首先要观察面部五官比例。

自古以来,椭圆脸形和比例匀称的五官被公认为最理想“美人”的标准。

脸形的长度和宽度是由五官的比例结构所决定的,五官比例的测量一般以面部的“三庭五眼”为依据。

“三庭五眼”是对面部五官比例精辟的概括,对面部化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所谓“三庭”,是指脸的长度,即由前额发际线到下颏分为三等份,故称“三庭”。

“上庭”是指前额发际线至眉线;“中庭”是指眉线到鼻底线;“下庭”是指从鼻底线至颏底线,它们各占脸部长度的1/3。

所谓“五眼”是指在眼水平线上面部的宽度。

以一眼睛长度为标准,把面部的宽度。

以一眼睛长度为标准,把面部的宽度五等分,两眼的外侧至同侧发际各为一只眼的长度。

事实证明,“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完全适合我国人体面部五官外形的比例。

四、头部的“型”与面部的“型”
化妆的目的之一就是利用化妆手段,调整头面部形体特征,从而加强立体感。

因此化妆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头部及面部的基本形态特征。

(一)头部的“型”
由于人的种族的不同,头颅大致可分为两大类:长头颅型和圆头颅型。

白色人种、红色人种及黑色人种属于长头颅型,长头颅型的人种面部比较鼓突、立体。

黄色人种属于圆头颅型,圆头颅型的人种面部较圆润、扁平。

在化妆造型中,可以发挥不同头颅型的优势,以弥补弱势。

(二)面部的“型”
我们可将头部视为一个存在于空间的长方体,面部则是其中的三个面。

由此可知,面部是有转折变化的。

由两眉峰分别向下做一垂线,这两条线称之为轮廓线。

两条轮廓线之间的面为内轮廓,内轮廓以外的面称为外轮廓。

通过认识面部的转折关系,就可以利用色彩的色性,将圆润、扁平的面型塑造成圆润与立体相合的面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