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之所至,心之所向

合集下载

文人气质特点

文人气质特点

文人气质特点所言是真知灼见的话,所见是高人一等之理,所写是优美动人的文,独往独来,存真保诚,有气骨,有识见,有操守,这样的文人是做得的。

——林语堂从以上就可以看出,林语堂先生是个极富文采和自己独到想法的文人,他不仅有口才,更能通过文字做到口诛笔伐的效果。

那么,作为一个文人,林先生是如何看待文人或知识分子群体的呢?一起来跟随哲学诗画了解下。

林语堂先生总结出的文人三气质:苏轼的勇气、李白的豪气、陶渊明的自然本真。

1,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文人都有一种执着精神,林先生说:“天才常会引起妻子或极其厚爱他的人为他忧心焦虑,令人不知应当因其大无畏的精神而敬爱他,还是为了使他免于旁人的加害而劝阻他、保护他”。

他举了个例子,就是中国古代的文人苏轼。

苏轼一生,无论是皇帝还是平民,都对他敬爱有加,然而依旧因为他的执着屡遭贬谛,受困几多。

这和他作为一个文人关心民生时政,遇事总要““如蝇在食,吐之方快”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

而且苏东坡一向有着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勇气,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人身上的那种素心和执着气质。

2,竹杖芒鞋轻胜马在中国的文人中,李白和杜甫是最有名的,李白因为他的飘逸和豪气,杜甫因为他的忧国忧民,家国理想,前者身上集中体现了文人的从容洒脱和精神自由,后者身上集中体现了文人的济世情怀和推己及人。

二人都堪称中国文人的杰出王者。

但在林先生看来,他似乎更欣赏李白,因为杜甫的忧国忧民总是很沉重的,这些包袱和抱负会让自己变得郁郁寡欢,甚至一生都深受其累。

从李白那里,林先生学到了一种隶属自由一派的天真、豪气和豁达。

他用“一个生活在乱世的人,却用一种盛世的心态在生活”这句话概括李白的一生。

他曾经对他的学生说:“即使我们尘世是一个地狱,我们也要把它变成美好的天堂。

“所以说,文人分两种,一种是杜甫那样的,一种是李白那样的,如果你选择李白,那就得具备洒脱豁达,竹杖芒鞋轻胜马的心胸和气质。

3,人生有为,更要“有不为”林语堂的书房叫“有不为斋”,取名的原因非常精彩,因为他是个“有所不为”的人。

心之所向,旨在远方

心之所向,旨在远方

心之所向,旨在远方时光荏苒,五年大学时光一晃而过,曾经的征途并非战绩满满,但是荣幸成为一名临床专业的研究生,我的人生之路因之增添了更美好的色彩。

虽然现在只是个平凡的普通医学生,但是我有理想,心有方向,愿通过所学所识给予必要的帮助,旨在三年后成为真正能担负起责任的医生。

自进入学校之后,深感责任又重了一份,当一个人不断升高一个台阶的时候,如若站不稳,根基不牢固,那么掉下来会摔得很惨,既然到了某个位置,就必须做好该做的事,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周围所有关注及被关注的人负责。

从入学报到至未规培的那段时期,我有迷茫徘徊过,不知研究生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了表现自己,得到肯定,除了上课就去跟师,可是陌生的程序让我心乱不已,来到一个新环境,作为外来人,首要的就是熟悉与适应,幸而性格不怪癖,新环境于我并无影响,只是程序不熟悉让人糟心,加之对于本专业的知识掌握的并不牢固,所以,退缩、悔恨等负能量爆棚。

如中医所说的整体观,正常人体的生理功能是阴阳达到平衡的结果,事实却是如此,负能量聚集,整个人都开始不好了,除了情志上的遭际,生理上的某些不好的变化也随之即来,于是在未成病态之前,调节成了首要做的事,驱除心魔,积极进取,耐心等待时机便是良药,不算根治,却显有成效。

于是不再纠结,平心静气的观察、思考,深入到课堂上,探究在跟师中,得出一个结论:目标定心中,实践付诸行,愿为中医人,功夫要做深。

中医源于哲学,哲学起源于生活,我便从生活实践中明白中医之大道,下足功夫并付诸于行动中以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三年,便是我心之所向。

来到这里,很幸运能跟着好的老师学习。

积累知识、查阅并收集文献资料、总结心得是我领悟导师思想以及加深与其交流的必备方式,主动学习渐渐成为习惯,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轮转的三年其实蛮重要的,了解各个科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对自己未来所在专业岗位会有很大的帮助,服从每一项规定是在遵守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即使偶尔会抱怨一些不合理,既是规章制度必有其合理的一面,所以不逾越便是成功。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心之所向,行之所至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心之所向,行之所至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心之所向,行之所至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当下,从踏入小学校园,到当下的高中,你曾一次次地体验过为考试的学习、为升学的学习。

可是,即便有一天当我们不再面对考试和升学,学习似乎依然将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那么,不为考试的学习是怎样的?对于为考试的学习和不为考试的学习,你有怎样的见解和感悟?请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做到议论有针对性;②文章结构符合基本议论文要求,能使用一些常用的和学过的论证方法;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字迹工整,卷面清楚,不过度涂改。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

1.找出任务,明确指令。

(1)共性的写作任务。

①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做到议论有针对性;②文章结构符合基本议论文要求,能使用一些常用的和学过的论证方法;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字迹工整,卷面清楚,不过度涂改。

(2)个性的写作任务。

对于为考试的学习和不为考试的学习,你有怎样的见解和感悟?请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切分任务,逐个击破。

(1)“对于为考试的学习和不为考试的学习,你有怎样的见解和感悟”:考生要结合材料陈述自己对于为考试的学习和不为考试的学习的见解。

材料主体部分包括两个段落,它们讨论的核心话题是“学习”。

材料中将学习分成两种,一种“为考试的学习”,指高中学生近十年来面对升学、考试的学习,通过学习丰富知识,获得满意分数,考取理想中的学校。

“可是,即便有一天当我们不再面对考试和升学,学习似乎依然将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所以另一种“不为考试的学习”的学习凸显出来了,“那么不为考试的学习是怎样的呢?”材料中的这个问题将考生关于学习的思考引向深入,也是命题者意图重点所在。

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考试的学习,还是不为考试的学习?那么学习的第1页共4页。

心之所向的作文600字

心之所向的作文600字

心之所向的作文600字篇1:心之所向作文600字我坚守的,便是心中所向的。

――题记向日葵不同于其他植株,它始终向阳心中有光;荆棘鸟不同于其他鸟类,它为感世人临死绝唱;指南针不同于其他钟表,它一心向南恪尽职守。

曾在一个慵懒的午后,看见一只奋力织网的蜘蛛,它爬向墙沿张开双腿重吐新丝,无数的丝线交错汇织成一张椭圆的网,“嗖”一粒石子飞过,那摇摇欲坠的网仿佛也正代表了它那颓废的心情。

它呆住了,一秒、两秒,只见它舍弃旧网,重新定位,重建新家。

一张破乱不堪的网仿佛并未击溃它那固执的心。

终于,我败了,它以那胜利者的姿态俯视着我,那一瞬,它是那么高大,我这么渺小。

蜘蛛的坚守不是固执,而是不言放弃。

绿油油的嫩叶挂满整个枝头,点缀了原本平淡无奇的墙壁,爬山虎茎叶密集,它从不乱长,始终沿着枝头垂直向上攀爬。

有时遇到枝干折断的地方,它就另辟新径寻扎新枝,但一直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有时硕大的石头阻碍了它前进的路,它就漫过巨石无坚不摧。

爬山虎的生长是始终向上,心中向阳。

小小的蜘蛛,朴实无华的爬山虎尚且如此。

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些微小生物的`投影呢?雪芹先生增删十载终成经典,鲁迅义无反顾的弃医从文,徐霞客不辞辛苦的跋山涉水,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恬淡闲适,文天祥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文人墨客的执著坚守,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守住内心的恬淡,不追名逐利;执著心中的信念,不轻言放弃;摒弃心里的杂念,坚持心中所向。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小花,我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的开,愿你我能够坚守住心中所向的,不负韶华,砥砺前行!篇2:心之所向我想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这是孤旅唯一的初衷。

在启程前夜心神不宁了很久,人在应对未知的旅途时总会感到不安。

之后明白只要内心安定,尽管笃定的前行,上天自有安排。

回顾这一周,云游四方。

前半程看遍风景,后半程审视内心。

还未扪心自问,自我总结,嘴角却已经不自觉的上扬了。

你去了多少地方,看了多少景色根本不重要。

我很为自己高兴,在旅行中独立思考了很多。

高三优秀作文精选:心之所向(通用41篇)

高三优秀作文精选:心之所向(通用41篇)

高三优秀作文:心之所向高三优秀作文精选:心之所向(通用41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三优秀作文精选:心之所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优秀作文:心之所向篇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题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顾,两者皆可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就开始着对自由的憧憬。

老庄迷梦于自由自在的蝴蝶,讨钱亦留恋于采菊东篱的悠闲恬淡。

心之所向,唯独自由。

青春期的我们让身边的人头疼。

总想着跨越年龄的鸿沟无拘无束的过自己梦想般的生活。

哪怕这个世界有多残酷。

我们年轻,拿着青春做筹码去追寻飞蛾扑火的最后一丝光和热,哪怕遍体鳞伤,满目疮痍,甚至烟灭灰飞也抵挡不了我们追求光和热、向往自由的热切与躁动的心。

抬起头看到同一片星空,甚至同一颗星辰。

彼此相距的也许是海角与天涯的距离。

在那一天看到的星星会不会更美?山那边到底是什么?我渴望的是日后每个黄昏的我能悠闲的坐于阳台,看太阳洒下最后一抹光辉,看天边第一颗星辰开始闪烁。

我会品一口香茗,细细体味这生活的平淡与自由。

但,这世界上又哪有白来的午餐。

要得到回报就得付出。

我知道追求自由的这条路上有遍地荆棘,也有无尽空虚,毕竟向往的东西总不是那么唾手可得。

在这段旅程中,我将荆棘当做横越鸿沟的桥梁,把空虚当做沿途伤口上的良药,奔向辽阔的天际。

让梦去放逐,让心去流浪。

当我像一匹骏马奔跑于辽阔的草原,当我像一只雄鹰展翅在无尽的苍穹,当我像一尾鱼儿遨游在幽深的大海。

我会感受到心之所向的自由,并开始不在沿线古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高三优秀作文:心之所向篇2我坚守的,便是心中所向的。

——题记向日葵不同于其他植株,它始终向阳心中有光;荆棘鸟不同于其他鸟类,它为感世人临死绝唱;指南针不同于其他钟表,它一心向南恪尽职守。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何志波先生香港汽车(机械·零件)商会会长,他锺爱汽车,扎根汽车业,在汽车行业的历练和经验尤为丰富。

他对市场风向具有前瞻性眼光,在营销方面具有果敢的开拓力。

他在担任会长的任期内使商会稳健发展,推动商会平台及行业领域的发展进步。

理想照进现实何志波先生15岁时从澳门移民到香港,由於当时澳门社会处於前发展时期,对大多数的人来说择业路径狭小,所以他在小学毕业之後,来到了香港谋生,寻求个人的发展。

自小在他的内心中就牢固树立有一种人生要靠拼搏的理想信念,因此在电子工厂和五金厂都打过工之後,随着时间推移,他醒悟过来,认识到要树立志向,转变自己的人生轨跡,勿负青春少年时。

自此,他珍视年华,著手计划人生,並依照计划找到了目标。

於是循着计划,他进入了修车厂做学徒,这次入行,预示着他迈入了汽车行业,从那以後,直到现在,他都在从事与汽车有关的行业,不仅在为个人事业而不懈努力,也在积极谋求推动行业的突破与进展。

“以前家里比较穷,不会去想太远大的理想,开始建立自己的事业是在我23岁的时候。

”何志波先生介绍,虽然出身贫寒,社会环境也不是很理想,但是他确立了理想之後就循着内心的声音,一步一个脚印地接近理想中的目标。

他从儿时起就对汽车有特别的感触,10岁的时候他就能夠识别几乎所有车辆的类别和型号,对於车他具有与生俱来的喜好和熟识感。

这种与车的至深的缘分使他关注有关车的一切,也使他的这一生注定属於汽车行业。

即是在他20岁出头的时候,他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志向,为了实现自己的汽车理想,他介绍道,那时候他一天打两份工,以筹得买到一部的士的资金。

他从第一部车开始,开启了自己的汽车新里程。

何志波先生坦言,一旦明确了目标之後,爱好遂逐渐真正变为了职业,让他拥有无限的动力。

以他的经历而论,他认为只有肯付出,努力了之後才能看到前景。

在经商上,他的足跡遍及海内外多地,他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做过生意,拓展业务范围。

90年代初,他曾到日本3个月之久,在那里将买到的车拆散成零部件之後,再回到香港售卖这些零部件;他曾到美国和德国买车再到香港出售;他还到过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卖车,这些经历构成他经商生涯上难忘的回忆,他认为追逐梦想的过程很精彩。

责之所至,心之所向

责之所至,心之所向

责之所至,心之所向作者:贾乐妍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8年第28期世上的事,人们做了,大多求一个结果。

荣誉也好,转变也好,终归是有所求的。

但还有两种情况是例外,一种是不问结果,一种是不论结果。

人生下来就在社会上扮演着某种角色,承担着某些责任。

有些事是我们的责任,不管有用与否,难易与否,属于你的事,就应该尽全力去做,而不是因困难或没有结果而放弃,此之谓不问结果。

不论结果的事,做与不做,看似一样,其实完全不同。

鲁迅曾将腐朽的中华民族比作沉睡在没有出口的铁屋子里的人,大火已经烧过来,将他们唤醒也毫无意义,所以他曾一度消沉。

但呐喊真的只是徒劳吗?多少有识之士在他的呐喊下奋起,即便反抗只留下了一抹“淡红的血色”。

但抗争的精神、不屈的意志终将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锋利的长剑。

《四世同堂》中,瑞宣在日本人庆祝中国领土沦陷的游行上,既担心有人反抗,却又希望有人反抗。

尽管他清楚反抗只会有血淋淋的下场而并不能改变什么,但当庆典上所有人都缄默时,他还是忍不住痛心叹息道:“北平已经死了”。

一些事,做与不做,更多地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的体现。

可能影响微乎其微,但它至少证明了这件事还有人做,还有人在做。

还有一类人,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行“明知不可”之事。

孔子怀一颗济世之心,游天下传道,也曾被隐士不理解和嘲笑,认為他不可能改变这个黑暗的社会。

孔子自然知晓自己“道之不行”,但,那是“下学人事,上达天理”的豁达和问心无愧。

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儒家思想,正是有着“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入世精神。

明朝魏忠贤结党营私,谋杀异己,把持朝纲,但仍有无数正义之士纵死不妥协,不过是为了坚守心中的道义。

心怀天下,顺心而为,问心无愧。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古人早已用行动证明了这句话。

当今社会,“敢为天下先”的人已不多见,就连属于自己的责任都不是人人可以尽到。

社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心变得浮躁而功利,似乎做的每一件事都怀着一定的目的。

爱与自由,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意思

爱与自由,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意思

爱与自由,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意思《爱与自由》在我们的生活中,爱与自由就像那明亮的星辰和广阔的天空,缺一不可。

想想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爱,那是无微不至的关怀。

他们为我们准备温暖的饭菜,在我们生病时守在床边。

这是爱,纯粹而深厚。

但他们也会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我们去尝试,去探索,给我们自由成长的空间。

再比如恋爱中的情侣。

真正的爱,不是时刻的束缚和占有,而是给予对方足够的自由,让其能追逐梦想,能做真实的自己。

因为爱,所以相信;因为相信,所以给予自由。

我有个朋友,她的父母对她管教特别严格,几乎不给她任何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她喜欢画画,可父母觉得这会影响学习,不让她画。

慢慢地,她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快乐。

这让我明白,没有自由的爱,是一种压抑。

爱与自由,是相辅相成的。

有爱的自由,才是温暖的;有自由的爱,才是长久的。

愿我们都能在爱中享受自由,在自由中感受爱。

《心之所向》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向往的地方,或许是远方的一座山,或许是海边的一间小屋。

我一直梦想着能去一次西藏,看看那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还有那神秘的布达拉宫。

每当我在图片上看到那壮丽的景色,心中就充满了向往。

我邻居家的叔叔,从小就喜欢音乐。

尽管家里条件不好,也没人支持他,但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白天打工赚钱,晚上就自学音乐知识,练习乐器。

终于,他现在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音乐人。

他的心之所向,就是那充满音符的舞台。

心之所向,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它可能很遥远,可能充满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有那个方向,就有了努力的目标。

就像那飞翔的鸟儿,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只要认准了南方,就会奋力飞去。

我们也要勇敢地朝着心之所向前进,哪怕会跌倒,哪怕会受伤。

《素履以往》“素履以往”这四个字,听起来就有一种坚定的力量。

它让我想起了一位学姐,她一直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大学期间,别人在玩的时候,她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到处找实习机会。

毕业后,她去了一家小报社,工作很辛苦,工资也不高,但她从未抱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之所至,心之所向
作者:贾乐妍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第28期
世上的事,人们做了,大多求一个结果。

荣誉也好,转变也好,终归是有所求的。

但还有
两种情况是例外,一种是不问结果,一种是不论结果。

人生下来就在社会上扮演着某种角色,承担着某些责任。

有些事是我们的责任,不管有用
与否,难易与否,属于你的事,就应该尽全力去做,而不是因困难或没有结果而放弃,此之谓
不问结果。

不论结果的事,做与不做,看似一样,其实完全不同。

鲁迅曾将腐朽的中华民族比作沉睡
在没有出口的铁屋子里的人,大火已经烧过来,将他们唤醒也毫无意义,所以他曾一度消沉。

但呐喊真的只是徒劳吗?多少有识之士在他的呐喊下奋起,即便反抗只留下了一抹“淡红的血色”。

但抗争的精神、不屈的意志终将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锋利的长剑。

《四世同堂》中,瑞宣在日本人庆祝中国领土沦陷的游行上,既担心有人反抗,却又希望有人反抗。

尽管他清楚
反抗只会有血淋淋的下场而并不能改变什么,但当庆典上所有人都缄默时,他还是忍不住痛心
叹息道:“北平已经死了”。

一些事,做与不做,更多地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的体现。

可能
影响微乎其微,但它至少证明了这件事还有人做,还有人在做。

还有一类人,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行“明知不可”之事。

孔子怀一颗济世之心,游天
下传道,也曾被隐士不理解和嘲笑,认为他不可能改变这个黑暗的社会。

孔子自然知晓自己
“道之不行”,但,那是“下学人事,上达天理”的豁达和问心无愧。

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儒家
思想,正是有着“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入世精神。

明朝魏忠贤结党营私,谋杀异己,把持朝纲,但仍有无数正义之士纵死不妥协,不过是为了坚守心中的道义。

心怀天下,顺心而为,问心无愧。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古人早已用行动证明了这句话。

当今社会,“敢为天下先”的人已不多见,就连属于自己的责任都不是人人可以尽到。


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心变得浮躁而功利,似乎做的每一件事都怀着一定的目的。

“我不做的事,有的是人做”,这其实是逃避责任的借口,为自己的怠惰找理由。

“我不做的事,没人会做”,但只要你做了,其中的意义,自然大不相同——做了不一定有用,但至少能证明我曾努
力过,心中坦荡,不留遗憾。

该做的事,不问结果去做。

想做的事,不论结果去做。

不必太在意结果,不过是责之所至,心之所向。

(编辑:关晓星)
评点:孟邻
写责任的文章很多,如何避免空洞和流于口号式的呐喊,这篇文章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亮点在于有逻辑的推论和有力的证据:有的事不问结果,因为是该做的;有的事不论结果,也
要去做,因为是想做的,因为涉及到如何使社会变得更好。

责任所至,就是心的方向,至少可
以使人生无悔。

文章语言并不华丽,但句句在理,有很强的思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