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述
植物病害防治中的生物防治策略和方法

植物病害防治中的生物防治策略和方法随着农业的发展和规模化种植的推广,植物病害日益成为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害的发展,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生物防治策略和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植物病害防治中的生物防治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农作物种植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生物防治的概念和原理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体进行控制的防治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引入具有抗病能力的有益生物或利用它们的代谢产物来抑制、杀灭病原体,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影响。
生物防治方法具有环保、高效、无毒残留等优势,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非常重要。
二、生物防治的主要策略和方法1. 天敌引入法天敌是指天然存在于一定生境中的对植物病原体有捕食、寄生或寄生生活史阶段的生物。
通过引入适量的天敌来控制病原体的扩散是一种常见的生物防治策略。
例如,在稻田中引入蜻蜓、蚂蚁等捕食昆虫来控制稻田害虫的数量和传播速度。
2. 生物防治菌剂生物防治菌剂是指利用真菌、细菌或放线菌等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一种方法。
这些菌剂通过产生种类多样的代谢产物,如抗生素、挥发性化合物等,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生物防治菌剂有镰刀菌、嗜高温链霉菌等。
生物防治菌剂在病害防治中应用广泛,成为目前最受重视的生物防治方法之一。
3. 植物抗性培育通过培育抗性品种来防治植物病害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抗性品种可以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或基因工程技术获得。
抗性品种具有自身的抗病能力,可以抵御或减轻病原菌的侵染和破坏,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这种方法对于长期种植同一农作物的区域来说尤为重要。
4. 土壤改良和微生物菌剂应用通过调节土壤环境和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改良土壤结构和营养平衡,可以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减少病原体的感染。
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施用有机肥料、生物菌剂和植物保护剂等。
这种策略和方法综合发挥了土壤和微生物的共生作用,对农作物的生长和病害防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园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美好。
因此,合理有效地控制园林植物的病虫害至关重要。
下面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1. 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核心原则,即在植物病虫害出现前通过预防措施,减少植物生长的不良因素,以保证健康生长。
预防措施包括做好日常养护,保持适宜的环境,以及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等。
2. 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是指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采取不同的治理手段,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
治理措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式。
3. 个体化施策。
个体化施策是指根据不同植物品种、生长环境等不同的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理措施,达到最优的治理效果。
个体化施策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能够为种植者带来最优的效益。
生物防治是指通过引入或增殖有益昆虫、细菌、真菌等生物制品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增加被保护植物的抵抗力,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并具有长效防治的作用。
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释放生物制品等。
化学防治是指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品来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杀灭害虫、病菌,但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使用化学药品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掌握药品种类、使用剂量和使用方式等相关知识。
物理防治是指采用机械、物理方法来控制害虫的方法,如使用巨大喷洒器、剪刀、钢筋喷枪来对害虫进行控制。
同时,还可以通过高压喷雾、高压水枪等方式来消灭病菌、清理病害植物等。
4. 防虫网、草布等防治措施。
防虫网、草布等防治措施是指针对某些害虫特别是蝴蝶和尺蠖等在成虫期飞来的害虫,或者是一些害虫在幼虫期出现的情况采用的防治措施。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害虫的侵害,是较为便捷且经济实惠的一种防治措施。
5. 环境控制。
环境控制是指通过改善植物生长的环境,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生物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技术

生物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技术引言植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传统的化学农药虽然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却存在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生物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技术。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有效微生物及植物提供的保护,来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常见的生物防治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天敌利用:通过引入或增加天敌的数量,控制害虫的数量。
例如,引入天敌昆虫控制粉虱和蚜虫的繁殖,或者利用捕食性鸟类控制田鼠的数量。
2. 有效微生物:利用某些微生物的特性,如细菌、真菌和线虫,控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这些微生物可以作为生物农药喷洒于作物上,或者与植物共生,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3. 植物抗病: 选育抗病品种或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植物,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
这些植物不仅能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还能减少农药的使用。
生物方法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生物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 环境友好:生物方法不会产生或产生较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以减少土壤和水体中的化学残留物。
2. 安全性高:生物方法通常对人和动物的安全性较高,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明显危害。
这对于提高食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3. 可持续性:生物方法的效果可以长期保持,减少了对农作物频繁喷洒农药的需求。
这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生物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技术是现代农业研究的热点领域,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但其环境友好、安全性高和可持续性的优势使其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们应该加大对生物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生物防治概述

• 植物检疫方法的特点:特点是从宏观整体上预防一切(尤 其是本区域范围内没有的)有害生物的传入、定植与扩展。 由于它具有法律强制性, 在国际文献上常把“法规防 治”、“行政措施防治”作为它的同义词。
蚕豆象
蚕豆
美国白蛾
二、农业防治
• 农业防治(agricultural control):为防治农作物 病、虫、草害所采取的农业技术综合措施、调整 和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增强作物对病、虫、 草害的抵抗力,创造不利于病原物、害虫和杂草 生长发育或传播的条件,以控制、避免或减轻病、 虫、草的危害。
第一章
生物防治概述
第一节 生物防治概述
•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 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 • 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 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 方法。 • 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 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安全, 有利于环境保护;生物防治有对某些有害生物可以达到长 期抑制的作用,而且天敌资源丰富,使用成本低,便于利 用。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 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三.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防治
生物防治: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 制有害生物群体的增值,以达到压低甚至消 灭有害生物的目的。
生物防治的特点: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污染 极少,有时对某些有害生物可以达到长期抑 制的作用,而且天敌资源丰富,使用成本低, 便于利用。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它包括以虫治 虫微生物治虫、蛛螨治虫、鸟兽治虫、微生 物治病、以虫治草、微生物治草等,近年来 科学家还发明了用基因突变的或转外源基因 的微生物来治虫、治病的新方法。能抑制害 虫的益虫种类很多,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 两类。
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生物防治:指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有害生物种群数量进行控制的防治方法。
现代生物防治:指研究及利用自然天敌与害虫及其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控制害虫在接受的经济损失水平以下的科学与技术。
生防制剂:又称生物农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生产的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具有杀菌,杀虫或抗病的生物活性物质。
生物化学生防制剂:以生物体内活性次生代谢产物为原料制成的农药。
昆虫疾病流行学:是研究病原寄主和环境相互作用与昆虫疾病发生流行规律的科学。
症状:是指患病昆虫常表现出机体和行为上的反常,包括行为失常,对刺激反应不正常,发育受阻等病症:是指虫体构造上的病态变化,包括任何解剖系统、形态和结构的异常、体色变化等综合病症:症状和病症二者的合并,代表一种疾病的症候群昆虫疾病:昆虫和其他动植物一样,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得病微生物农药: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为原料制成的农药。
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的寄生而引起,能使昆虫得传染病的病原生物.非传染性疾病:包括不良的物理环境因素,捕食或寄主引起的创伤,化学杀虫剂的毒杀作用等不良反应败血症:细菌在虫体血液中大量繁殖引起的病态,通常全身感染。
毒血症:细菌等微生物的毒素散布在血液里而产生的症状,在未待血腔中有细菌等大量繁殖之前即中毒死亡。
抑病土:所有不利于病害发展的土壤根际:也叫根围,指根周围受根生长影响的土地。
根际微生物:生活在根际附近土壤中,依赖根系分泌物、外渗物和脱落细胞而生长得微生物。
根际促生菌:定殖于植物根际,兼有植物病原菌,根际有害微生物,直接或间接促进植物生长。
植物内生菌:指其生活的某一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组织和器官中的真菌和细菌,有真菌、细菌放线菌,80%有益。
竞争作用:指处于同一生境中两种或多种微生物群体间对生活空间和营养物质的同时需求的竞争现象,拮抗菌与病菌的小生境越接近,竞争越激烈。
捕食作用:指一种微生物直接吞食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
主要有:真菌捕食线虫、原生动物捕食细菌、藻类捕食细菌及其他藻类。
我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综述

究 开发成 为 了世 界范 围 内热 点 。
1 生物 防治 种类
11 生 物防治 真菌 . 木霉 菌是 土壤 中资源 较 为丰 富 的一
种生防真菌, 具有重要的生防价值, 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是
目前研究 利用较 多 的一 种 生 防真 菌。 防治 植 物病 害 的 木
霉 菌主要 有哈 茨木霉 ( h ra u 、 色木霉 ( v ie 、 az n m) 绿 i id ) r
植 物病 害 的生 物 防治 (i oi l ot 1是 指 利 用 有 b l c n o) o ga c r 益生物 和生 物代谢 产物 对植 物 病 害 进行 有 效 防 治 的技 术 与方法 。其实 质就是 利 用 生 物种 间 关 系 、 内关 系 , 节 种 调 有 害生物 种 群 密 度 , 生 物 群 防 治 生物 群 。生 物 防 治 无 即
sau , eiw dteboo ia f cie eso rv nina d dsaepe e t nmeh ns p cf al nteap ia tts werve e h ilgc l e t n s fpe e t n ie s rv ni c a imsse ic l o p l — e v o o i y h c
毒、 无害、 无污染、 高效 , 不仅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
Ke r s P a tds a e ; il gc o to ; ic n r l r cp e B oo ia o t lfco s y wo d : l n ie s s B o o i a c n rl a tr l P n l o
c o ilmea oi sa a n tco i a e h sa t l e c b st ed f r n e f h n s ilgc l o to n h mia o — r ba tb l e g i s r p d s s .T i r ce d s r e i e e c so ie eb oo ia n rla d c e c l n t e i i h f C c c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述

害、 病毒 ( 准菌体 ) 防治细 菌病 害 、 菌防 治线 虫病 真
害、 细菌 防治线 虫病 害 、 毒 ( 毒株 ) 治病 毒病 病 弱 防
害等 。
2 植 物 病害 生物 防治 的作 用机 理
自然界有益 生 物对植 物病原 物 可 以发 生 各种
的出现 引起人 们 的广 泛关 注 , 于是 生 物 防 治 的研 究开 发 应用 被提 到 了议 事 日程 上 来 , 得 到各 国 并 政府 的重视 。从 植 物 病 害 防治 的角 度 来讲 , 生物
种 不 同生物所 产生 的酶 的作 用而 引起 的溶 菌 。
生物 防治包 含 3个 方 面 的策 略或 方 法 : 调 ① 节 病 原物 种群 , 生 物 控 制 因子 将 病 原物 种 群 数 用 量控 制在 一个 允许 的 阈值 水 平 以 下 ; ②保 护 性 排 除方 法 , 以有 益微 生物 通过 位点 营养竞争 作 障碍 , 排 除病原 物 侵染 ; 自身 防御 , ③ 以寄主植 物抗 性预
防治 就 是利 用生 物 及 其 代谢 产 物 防治 植物 病 害 ,
作 用 , 响病 原物 的生存 和繁殖 , 而控 制植 物病 影 从
害的发 生和 发展 。对病 原 物 有 害 的这 些 生 物 , 一
般 统称 为颉抗 生物 。颉抗 生物 的 主要作 用有 抗菌 作 用 , 菌作 用 , 寄生作 用 , 争作 用 , 溶 重 竞 交互 保护 作 用 , 食作 用 。 捕
收 稿 日期 :0 10-8 2 1-32
重寄 生 作 用 ( y ep rs i , 指 一 种 病 h p raai s t m) 是
原物 被另一 种非 病原物 寄生 。一些 寄生 性种 子植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植物病害是指植物由于病原微生物、病虫害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植物病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病害防治方法。
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生物控制因子来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是利用昆虫来控制病虫害。
例如,可以引入天敌昆虫,如瓢虫、寄生蜂等,来捕食害虫,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来控制植物病害,如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
化学农药可以有效地杀灭病原菌或害虫,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过量使用造成农药残留或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应选择对目标病害有效、对非目标生物安全性高的农药,并按照正确的方法和剂量进行喷洒。
三、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是利用高温、低温、光照等物理因素来消灭病原菌或害虫。
例如,在温室中可以利用高温熏蒸的方法来消灭病原菌,或使用冷冻处理来杀灭害虫。
此外,还可以利用光照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例如,在温室中使用紫外线灯来消毒。
四、栽培管理栽培管理是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来预防和减轻植物病害的发生。
首先,选择抗病品种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措施。
其次,合理的施肥和浇水可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降低病害的发生。
此外,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株,以防止病害的传播。
还应注意合理的间作和轮作,以防止病害的累积。
五、环境调控环境调控是通过改变生长环境来控制植物病害的发生。
例如,调节温湿度、光照等因素可以影响病原菌或害虫的生长繁殖。
此外,合理的排水和通风也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另外,还可以利用覆盖材料来遮荫或保温,减少病害的侵染。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栽培管理和环境调控等多种手段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
化学防治是控制植物病害的有效方法,具有见效快、杀菌谱广、成本低、使用简便等优点[1],但化学杀菌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大气等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一些化学杀菌剂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被严格限制使用[2]。
人们开始寻找一种对人类和环境无害并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新的植物病害防治策略。
生物防治高效且无毒、无害、无污染、不产生抗药性,不仅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而且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1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念及作用机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技术与方法[3],其实质就是利用微生物种间或种内的抗生、竞争、重寄生、溶菌作用,或者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物诱导植物抗病性等,来抑制某些病原物的存活和活动。
我国植物病理学家陈延熙根据多年实践和国际上生物防治的方向,提出了比较符合自然情况的生防概念[4]。
他指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调节寄主植物的微生物环境,使其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或者使其对寄主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发生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的影响,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
这些生防微生物控制植物病害的机制主要有:(1)通过占领病原菌在植物上的侵染位点,与病原物竞争水分、营养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2)通过产生代谢产物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和代谢;(3)通过寄生在病原菌上,利用病原菌获得营养,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4)诱导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述李凯,袁鹤(山西舜天农业微生物科学技术研究院,山西阳泉045000)摘要:使用化学杀菌剂是控制植物病害的有效方法,但化学杀菌剂存在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药物残留等问题,因此,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
简要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念、作用机制,概述了生防细菌、生防真菌、生防放线菌的种类以及开发利用情况,并且介绍了植物内生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开发应用;探讨了利用生防微生物进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细菌;真菌;放线菌;植物内生菌中图分类号:S4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81(2012)07-0807-04Review on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LI Kai ,YUAN He(Shanxi Shunt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M icrobiology ,Yangquan 045000,China )Abstract :Though chemical bactericide/fungicid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plant disease,in chemical bacterial and fungicidal agent application there exist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pollution,ecological balance deseruction and chemical residues,and biology control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n the paper,it introduced principles of plant disease biological control,func-tion mechanism,varieties of biocontrol bacterial,fungus,and actinomyces,and biocontrol application of plant endophytes.Besides,existing problems of biocontrol microbe in plant disease control were discussed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proposed.Key words :plant disease;biological control;bacteria;fungus;actinomyces;endophyte收稿日期:2012-03-16作者简介:李凯(1983-),男,内蒙古包头人,硕士,主要从事微生物资源利用研究工作。
袁鹤为通讯作者。
doi:10.3969/j.issn.1002-2481.2012.07.30山西农业科学2012,40(7):807-810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807··植物病毒检测仪/product/954.html山西农业科学2012年第40卷第7期植物对病原菌产生系统获得性抗性,增强植物的抗病性;(5)对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微生态调控,促进植物生长,增强其对病害的抵御能力;(6)通过多种生防机制对病原菌起协同拮抗作用。
2生防微生物的种类2.1生防细菌细菌具有种类多、繁殖力高、代谢活动复杂且产物多、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多样[5]、生活周期短、易于人工培养等特点,在自然发生的生物防治和人类应用生物防治的活动中,拮抗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都起到了重要作用[6]。
目前,应用较多的生防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Bacillus)、假单胞杆菌(Pseudan onas)、土壤放射杆菌(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和巴氏杆菌(Pasteurella)等[7]。
2.1.1芽孢杆菌芽孢杆菌能够产生耐热、耐旱、抗紫外线和有机溶剂的内生孢子,并且对许多病原物及它们引起的病害具有抑制作用或防治效果,因此,它是理想的生防菌筛选对象[8]。
目前,广泛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芽孢杆菌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蜡状芽孢杆菌(B. cereus)、多粘芽孢杆菌(B.polymyxa)、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以及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is)等[9]。
芽孢杆菌通过成功定殖于植物根际、体表或体内,同病原菌竞争植物周围的营养,分泌抗菌物质抑制病原菌生长,同时诱导植物防御系统抵御病原菌入侵,从而达到生防的目的[10]。
2.1.2假单胞杆菌假单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植物根周围,具有突出的防病增产作用,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类群,尤其是防治植物根部病害。
假单胞杆菌属细菌,其具有生长速度快、易培养、易遗传改良、容易产生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的优点,这使其有利于生防应用[11]。
目前,研究较多的有荧光假单胞杆菌、丁香假单胞杆菌、洋葱假单胞杆菌、恶臭假单胞菌等。
2.1.3巴氏杆菌巴氏杆菌因其具有抗性内生孢子,易于附着在线虫体壁和侵染线虫,寄生后又可产生大量的孢子,再次实现侵染并且性能稳定而受到植物病害学家的青睐,成为线虫防治的又一生防菌[12]。
2.2生防真菌目前,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生防真菌主要有木霉菌、毛壳菌、淡紫拟青霉菌、粘帚霉、头状茎点霉等。
2.2.1木霉菌1932年,Weindling[13]发现木素木霉(T.lignorum)能够寄生于多种植物病原真菌中,并且在土壤中增加木霉菌数量能够防治某些植物病害,由此人们才开始关注木霉菌的生防功能。
木霉菌是应用非常普遍的生防真菌,应用较多的木霉菌有哈茨木霉、康宁木霉、木素木霉、具钩木霉、长柄木霉、多孢木霉等,至少对18个属20余种病原真菌和多种病原细菌有拮抗作用[9]。
目前,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使用100多种含有木霉菌成分的生物制剂产品。
木霉菌不仅能防病,还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营养利用效率、增强植物抗逆性和修复农化污染环境等功能[14]。
2.2.2毛壳属真菌毛壳菌有300多个种,可以预防谷物秧苗的枯萎病、甘蔗猝倒病,能够降低番茄枯萎病、苹果斑点病的发病率,对立枯丝核菌、甘蓝格链孢属、毛盘孢属、葡糖孢属以及交链孢属的病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5]。
2.2.3淡紫拟青霉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acnus)是土壤中植物线虫的一种兼性寄生真菌[16]。
淡紫拟青霉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孢囊线虫(Heteridera)、白色球胞囊线虫(Globoder pallida)、穿刺线虫(Tylenchulus)、金色线虫、异皮线虫和珍珠线虫(Nacobbus)有很强的寄生能力[17]。
淡紫拟青霉可用于小麦、玉米、大豆、甘蔗、高粱、马铃薯、甘薯、烟草、甜菜、花生、香蕉、葡萄、菠萝、杨梅、草莓、甜瓜、西瓜、黄瓜、南瓜、辣椒、番茄、茄子、菊花、茶苗等多种作物线虫的防治[18]。
2.3生防放线菌放线菌是土壤中一类重要的微生物,也是人们研究最早并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生防微生物。
目前,用于病虫害生物防治的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属(Stretonyces)及其相关类群[19]。
放线菌在生长过程中可以产生多种次生代谢物,在已经发现的近10000种微生物来源的生物活性物质中,大约有2/3是由放线菌的各种次生代谢过程产生。
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目前已筛选出10多种最具有生防价值的链霉菌,这些种类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我国现登记注册的抗生素品种有23种,产品170个,生产厂家达253家,年制剂产量超过8万t,其中,正式登记的杀菌剂品种有井冈霉素、农抗120和多种808··李凯等: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述抗霉素等9种,临时登记的杀菌剂品种有生菌素、宁南霉素等4种,这些杀菌剂的使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0]。
井冈霉素是我国开发的一种最成功的生物农药,它是由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产生的,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高、持效期长,能够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现已广泛用于水稻纹枯病的防治[21]。
2.4植物内生菌植物内生菌是指能定殖在植物细胞内或细胞间隙,与寄主植物共生的一类微生物[22]。
植物体内普遍存在有内生菌,其具有种类多、分布广、活性强的特点,一般在一种植物上就可以分离到数种至数10种内生菌[23]。
作为植物微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内生菌长期生活于植物体内,对植物自身的防卫反应具有适应性,在植物体内能够正常存活[24],并与寄主植物协同进化,二者间形成了互相作用的生活关系。
2.4.1植物内生菌的种类植物内生菌主要包括内生细菌、内生真菌、内生放线菌3大类。
目前已报道的植物内生细菌已超过129种,分布在54个属,主要有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m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克雷伯氏菌属(K lebsiella)、泛菌属(Pantoea)、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