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使至塞上》历年中考题(附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使至塞上》附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6分,每小题2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8.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的景象。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一壮景写情的手法。
C.该联景物既为下联景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答案】C【解析】颈联描写塞外奇特壮美的景色,抒发豪迈雄壮之感。
19.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
B.颔联运用了对偶手法,以实景写作者行踪。
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
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案】B【解析】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对偶手法分析正确;但诗人写的不是实景,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振翮北飞的“归雁”、随风而去的飞蓬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并不是实写大雁和蓬草。
20.下面诗句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2分)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答案】D【解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出自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秦岭”和“蓝关”不是指的边塞,而是诗人被前往潮州途经的地方。
使至塞上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使至塞上中考复习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题1. 请简述王之涣的《使至塞上》一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光。
2. 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王之涣在《使至塞上》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文学常识题4. 王之涣是哪个朝代的诗人?5. 《使至塞上》这首诗收录于哪部诗集?6. 王之涣的诗作有哪些特点?三、阅读理解题7. 请分析《使至塞上》一诗的意境。
8. 诗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 王之涣在这首诗中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四、默写题10. 请默写王之涣的《使至塞上》全诗。
五、开放性问题11. 你认为《使至塞上》一诗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体现王之涣的边塞诗风格?12. 王之涣的《使至塞上》与其它边塞诗相比,有何独特之处?答案:一、诗歌鉴赏题1. 《使至塞上》一诗描绘了边塞辽阔的自然风光,黄河远上,白云缭绕,孤城高耸,山势险峻,展现了边塞的壮美与荒凉。
2. 运用了夸张和对仗的修辞手法,通过“远上”和“万仞”的夸张,以及“黄河”与“白云”、“孤城”与“万山”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音韵美和画面感。
3. 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以及对边塞将士艰苦生活的同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二、文学常识题4. 王之涣是唐朝的诗人。
5. 《使至塞上》收录于《全唐诗》。
6. 王之涣的诗作以边塞诗著称,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
三、阅读理解题7. 《使至塞上》的意境辽阔而深远,诗人通过黄河、白云、孤城、万山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边塞特有的苍凉与壮美。
8. 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他们远离家乡,戍守边关,却无法享受到春天的温暖,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
9. 王之涣通过黄河、白云、孤城、万山等景物的描写,以及羌笛、春风等细节的点缀,抒发了自己对边塞风光的赞美和对将士们的同情。
四、默写题10. 使至塞上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八年级语文: 《使至塞上》中考试题集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1.【2012年江苏省徐州市】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B【解析】“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2012年广西南宁市】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D【解析】“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使至寨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走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012年湖南省长沙市】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使至寨上》1.使:出使;征蓬:飘飞的蓬草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2012年广西柳州市】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B【解析】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D【解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豪放的艺术特色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使至塞上》阅读理解及答案

《使至塞上》阅读理解及答案
《使至塞上》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3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1分)
10.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
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2分)
答案:
9诗人(自己)(1分)
10.示例-:“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慼。
这两字写出了沙漠景象的平旷雄奇。
示例二:“孤烟” 显示在无边的荒莫里,天气晴好,只有一柱烽烟(炊烟)直上云天,景象奇特壮观。
(2分)。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使至塞上》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使至塞上》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___,"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___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使:出使;征蓬:飘飞的蓬草(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试题2: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2)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2分)答案:1)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分)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2分,意思对即可)试题3: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使至塞上

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使至塞上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知识点归纳:
1、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景象,画面开阔、气势雄浑的诗句;《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的两句描写塞上风光的是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激愤和抑郁的内心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练习题: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
3、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用典。
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3: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苦闷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4:答: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结尾的两句,表明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对前途充满信心。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0.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本诗的开头叙述诗人①,接着记录沿途的自然风光,结尾用人物问答的方式叙写了②。
81.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答案】80.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81.“征蓬”对“归燕”,“出”对“入”,“汉塞”对“胡天”。
诗人选择“征蓬”“归雁”的意象,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句式工整,音韵和谐,营造出孤独飘零的意境,暗示诗人因为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解析】80.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意思是: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这一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从简、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暗示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81.本题赏析考查诗句。
第二联对仗,构成对偶的词语分别为“征蓬”对“归燕”、“出”对“入”、“汉塞”对“胡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
诗人选择“征蓬”“归雁”的意象,并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征蓬”“归雁”这两个意象营造出孤独飘零的意境,暗示诗人因为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使至塞上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使至塞上中考复习题及答案在中考复习中,诗歌鉴赏是语文科目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著名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边塞风光的描绘以及对戍边将士的敬仰。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中考复习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复习参考:题目一:请解释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使”字的含义。
答案:在《使至塞上》中,“使”字指的是出使,即奉命前往边塞。
题目二:《使至塞上》中,诗人是如何描绘边塞风光的?答案:王维在《使至塞上》中通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等诗句,描绘了辽阔的边塞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的向往和对戍边将士的敬仰之情。
题目三:《使至塞上》中,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答案:在《使至塞上》中,诗人表达了对边塞风光的赞美、对戍边将士的敬意以及对国家边疆的忧虑。
题目四:请简述《使至塞上》中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意象。
答案:这两句诗通过“征蓬”和“归雁”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辽阔,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归途的渴望。
题目五:《使至塞上》中,诗人是如何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情感的?答案:王维在《使至塞上》中运用了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自然景物,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自己对边塞的感慨以及对戍边将士的敬意。
题目六:《使至塞上》中,诗人对于边塞生活有何感受?答案:在《使至塞上》中,诗人通过“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等诗句,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艰苦和对将士们的敬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边疆的忧虑。
题目七:请分析《使至塞上》一诗中诗人的使命感。
答案:在《使至塞上》中,王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作为使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体现了对国家边疆的关注和对戍边将士的敬意。
题目八:《使至塞上》一诗中,诗人的视角有何特点?答案:王维在《使至塞上》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我”的直接体验,使读者能够更加贴近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题目九:《使至塞上》中,诗人对于战争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在《使至塞上》中,王维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但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和对戍边将士的敬仰,间接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使至塞上》历年中考题(附答案)
24.(2011·江苏省连云港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5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分)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案】(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01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14.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2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答:
14.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