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单元检测试题 全册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6章共6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6章共6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6章共6套单元测试卷汇编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2019年7月,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矿工在当地矿区发现了完整的海王龙化石,这种海洋爬行动物生活在7000万年前,它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B.新生代C.中生代D.元古代2.关于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铁矿总储量的60%形成于该地质年代B.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C.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D.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2020年6月21日下午,“日环食”天文景观现身(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日环食”发生时,所涉及的天体系统有()①可观测宇宙②河外星系③太阳系④地月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目前人类还无法在月球上居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月球上没有昼夜更替现象B.月球上没有液态水C.月球上昼夜温差较小D.月球上没有太阳辐射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为()A.地表B.软流层C.莫霍界面D.古登堡界面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C.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D.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月球)小,月亮(月球)绕着地球跑。

”重温这首童谣,完成下面小题。

7.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A.恒星、行星、小行星B.星云、恒星、行星C.恒星、行星、卫星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8.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A.1级B.2级C.3级D.4级一些小行星偶尔光临地球,并与地球大气层摩擦后燃烧,一般不会对地球造成破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小行星带位于()A.太阳系外B.地球轨道和月球轨道之间C.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D.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10.地球处在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是因为()①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大小行星的公转方向几乎相同③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④太阳辐射比较稳定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地球上的很多现象与太阳密切相关。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书各章综合测验含答案解析(每章一套,精选配套习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书各章综合测验含答案解析(每章一套,精选配套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各章综合测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 1 -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 12 -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 26 - 第四章地貌 ........................................................................................................................... - 38 -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 49 - 第六章自然灾害 ................................................................................................................... - 62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0年11月6日11时19分,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搭载长征六号遥三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质量达标检测附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质量达标检测附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质量达标检测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2020·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2019年1月,科学家发现一颗距离地球6光年,围绕巴纳德星运行的“超级地球”行星。

其公转周期为233天,地表温度约-150 ℃。

但其地热活动却比较强,可能存在简单生命。

完成1~2题。

1.“超级地球”位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巴纳德星属于()A.卫星B.行星C.恒星D.星云(2019·江苏苏州五中期中)美国航天局的帕克太阳探测器于美国当地时间8月12日成功发射,开始了为期7年的追日之旅,这是人造航天器最近距离地接触到太阳的最外层大气。

下图是帕克预定的轨道。

回答3~4题。

3.帕克太阳探测器从发射升空到第一次飞跃近日点,依次穿越了()A.水星、火星轨道B.火星、金星轨道C.水星、金星轨道D.金星、水星轨道4.帕克太阳探测器所到达的太阳大气()A.源源不断向外放射不可见光B.会有太阳黑子出现C.可导致地球出现极光现象D.在晴天时肉眼可见(2019·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

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据此完成5~7题。

5.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A.地势高,空气稀薄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C.地面裸露,比热容大D.纬度偏低,晴天多6.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A.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稳定B.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C.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D.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7.太阳能屋顶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A.X射线B.紫外线C.可见光D.红外线(2019·江苏泰州中学检测)1859年9月1日,英国的天文爱好者理查德·卡林顿正在忙于做日常的日面监测时,突然看到太阳黑子群中央两个迅速增亮的斑块,成为最早发现这种天文现象的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单元检测试题 全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单元检测试题 全册

第一章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北京时间2011年9月30日16时09分,“天官一号”顺利进入测试轨道,读“天官一号”轨道示意图,完成第1题。

1.关于“天宫一号”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维持其运行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②维持其运行的能源主要是风能③其绕地飞行所形成的天体系统与太阳系同级别④其绕地飞行所形成的天体系统与地月系同级别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011年高考上海卷)“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

21世纪人类将进入开发月球资源,探索太空的新时代,人类的美好愿望准将变为现实。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2~3题2.月球的表面形态给人类深刻印象。

下列因素中,影响月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的能量B.地球的引力C.陨石的撞击D.太阳风侵袭3.月球和地球距太阳的距离差别不大,但表面环境迥然不同。

其主要原因是二者的A.质量差异B.形态差异C.自转差异D.公转差异根据材料,回答4~5题。

材料一2009年11月3日一组由各国地质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团,观察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多年之后,在出版的美国某月刊上发表报告,认为非洲大陆将一分为二,阿法尔已经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

材料二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自2005年有两座火山喷发后,就形成了不到1千米的裂缝,但迄今裂缝全长已达60千米,最宽处8米。

4.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其和火山组成物质都来自地球内部的()A.地幔B.地核C.地壳D.岩石圈5.裂缝从l千米延长到60千米,非洲大陆也将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A.岩石圈B.大气圈C.生物圈D.水圈(2012烟台一模)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空间中心发表公报说,太阳活动将逐渐增强,黑子数将于2011年或2012年达到峰值。

据此回答6~7题。

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直接影响是()A.维持地表温度B.促进大气运动和水循环C.产生潮汐现象D.可能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7.在“黑子峰年”(黑子数达到极大值的年份),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A.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的活力B.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C.清除“宇宙垃圾”,保持太空清洁D.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2011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根据紫金山天文台的计算,北京时间12月22日7时40分,我国迎来2010年的“冬至”。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1-4章共4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1-4章共4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检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50分)1.关于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空气比较洁净,尘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②青藏海拔高,空气比较稀薄,水汽含量少,云量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③青藏高原纬度较高④阴雨天多,晴天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2020年11月7日,福建省龙岩市龙翔村首次发现中生代晚白垩纪恐龙足迹群化石。

该化石群对于研究古地理环境、古生态以及该时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价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恐龙繁盛时期地球上主要的植被类型是()A.孢子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3.该地质时期()A.联合古陆形成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C.重要的成煤期D.海洋脊椎动物灭绝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A.甲包括水能B.甲包括天然气C.乙包括沼气D.丙包括水能5.下列能源类型中,属于太阳辐射能且最为清洁的是()A.核能B.地热能C.风能D.潮汐能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B.鸟类C.鱼类D.两栖类7.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B.元古代C.中生代D.新生代8.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

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A.哺乳动物时代B.爬行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9.太阳辐射能()A.是产生“磁暴”现象的源动力B.绝大部分可以直接到达地球的表面C.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主要能源D.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运动的动力太阳深刻地影响着地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太阳辐射()A.以光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B.总量的二十二分之一可到达地球C.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D.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11.太阳活动()A.发生在太阳内部B.太阳黑子变化周期约为11年C.对人类生产生活不会产生影响D.太阳风会明显影响有线通信12.下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A.太阳风到达地球会引发火山喷发B.耀斑爆发可能引发地球上的磁暴现象C.耀斑产生的强电磁辐射会导致极地地区出现美丽的极光D.太阳黑子减少会影响短波通讯,干扰电子设备13.2020年的双子座流星雨如约而至,在北京时间12月14日凌晨达到峰值。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测试题1(含答案)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测试题1(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测试题(一)(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題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答案1111 •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

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A .华盛顿时间14 : 00〜16 : 00B .北京时间14 : 00〜16 : 00C .华盛顿时间21 : 00〜23 : 00D .北京时间21 : 00〜23 : 00图1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2 一3题。

2.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昆仑站B.中山站C.长城站D.南极点3.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A.①B.②C.③D.④4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A. 0 ° B . 23 ° 26 ' C . 66 ° 34 ' D . 90 °5 .夏至日这一大,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A .哈尔滨B .北京C .上海D .广州图1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B .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C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 17年D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 某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0M 和正午的影子ON 之间夹角—Z MON 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 7〜9题。

7 .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Z MON 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C .东南亚 D .南欧 11 .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13 •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是:A .夏季B .春节C .冬季14 .地球内部的软流层分布于:A .地壳B .上地幔C .下地幔读右图判断15 —17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5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 ° , 30 ° E B . 0 ° , 60 ° E C . 30 ° N , 30 ° WD . 0 ° , 120 ° E16 .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A .日界线,本初子午线B . 0 ° , 180 °B .西亚 A .中亚 8 .我国某学校, A .滇每年有两天不存在Z B .湘MON ,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C .皖D .鄂9 .江苏某学校, A . 3月在一个月内观测到Z MON 发生了小一大一小的变化。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doc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doc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第一章章末检测(B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 5分,共50分) 图屮0为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P 为某一天体。

读图完成1〜3题。

A. P 为月球,0为太阳 B. P 为月球,0为地球C. 该天体系统由恒星、行星和卫星组成D. 该天体系统属于河外星系2.若 0 为太阳,且 R=1.5X108km,贝!j ( )A. 该天体系统为太阳系,P 为海王星B. 该天体系统为太阳系,P 为地球C. 该天体系统是银河系,0为银河系中心D. 该天体系统是总星系,0为总星系中心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0为银河系中心,P 为太阳,则R=10万光年B. 若该天体系统为总星系;P 为目前已知的最远天体,则R = 200亿光年C. 该图表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D. 该图表明总星系就是宇宙4. 下列叙述中,属于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外部条件的是()① 稳定的光照条件 ②适当的日地距离 ③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④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 地球成为太阳系中有生命存在的特殊行星,是因为() C.地球体积大小适中,使水能以液态存在D.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当的温度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回答6〜7题。

6. 甲图M 点的纬度、乙图'点的月份分别约是()下图为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A.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不断变化B.宇宙时空无限大,天体运动互不影响A. 30° 1 月B. 60° 7 月 7. 当公转速度为\时() A. 漠河市民一一欢度“白夜”C.松花江河畔一一银装素裹C. 60° 1 月D. 30° 7 月B. ------------------------------ 新西兰南部海域--------------------- 冰山座座 1.若 R=38.4X104km,则(读下表,完成8〜9题。

2023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2023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模块综合素能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年首场流星雨——象限仪流星雨于2022年1月4日凌晨如约而至。

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流星体属于( B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D.绕卫星公转的天体2.进入地球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地球大气层的地理意义是( C )A.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降低B.减少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解析]第1题,流星体是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第2题,流星体受地球引力向地球坠落并与大气层摩擦,使得大部分流星体没有到达地表与地球发生碰撞,因此大气层的存在减少了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

山体效应是指山体内部比外部相同海拔气温高的现象,山体内外温差越大,山体效应越强。

下面两图分别是山体效应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回答3~5题。

3.山体内部气温T1高于山体外部气温T2,主要是因为山体内部( C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4.受山体效应影响,山体内外大气运动可能是( A )A.山体内部气流上升B.山体外部气流上升C.由山体内部向外扩散D.不存在昼夜变化5.和伊朗高原相比,青藏高原山体效应更显著的原因是( B )A.气候更干旱B.山体海拔更高C.所处纬度更低D.冰川面积更大[解析]第3题,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山体内部比外部相同海拔空气距离地面近,获得地面辐射多,即③增强,故选C项。

第4题,受山体效应影响,同海拔山体内部温度高于山体外部,内部气流上升,外部气流下沉,气流由山体外部向内部汇聚。

故选A项。

第5题,和伊朗高原相比,青藏高原海拔更高,空气更稀薄,地面升温更快,地面辐射更强,山体效应更显著,故B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北京时间2011年9月30日16时09分,“天官一号”顺利进入测试轨道,读“天官一号”轨道示意图,完成第1题。

1.关于“天宫一号”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维持其运行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②维持其运行的能源主要是风能③其绕地飞行所形成的天体系统与太阳系同级别④其绕地飞行所形成的天体系统与地月系同级别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11年高考上海卷)“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

21世纪人类将进入开发月球资源,探索太空的新时代,人类的美好愿望准将变为现实。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2~3题2.月球的表面形态给人类深刻印象。

下列因素中,影响月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的能量B.地球的引力C.陨石的撞击D.太阳风侵袭3.月球和地球距太阳的距离差别不大,但表面环境迥然不同。

其主要原因是二者的A.质量差异B.形态差异C.自转差异D.公转差异根据材料,回答4~5题。

材料一2009年11月3日一组由各国地质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团,观察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多年之后,在出版的美国某月刊上发表报告,认为非洲大陆将一分为二,阿法尔已经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

材料二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自2005年有两座火山喷发后,就形成了不到1千米的裂缝,但迄今裂缝全长已达60千米,最宽处8米。

4.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其和火山组成物质都来自地球内部的() A.地幔B.地核C.地壳D.岩石圈5.裂缝从l千米延长到60千米,非洲大陆也将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A.岩石圈B.大气圈C.生物圈D.水圈(2012烟台一模)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空间中心发表公报说,太阳活动将逐渐增强,黑子数将于2011年或2012年达到峰值。

据此回答6~7题。

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直接影响是()A.维持地表温度B.促进大气运动和水循环C.产生潮汐现象D.可能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7.在“黑子峰年”(黑子数达到极大值的年份),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A.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的活力B.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C.清除“宇宙垃圾”,保持太空清洁D.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2011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根据紫金山天文台的计算,北京时间12月22日7时40分,我国迎来2010年的“冬至”。

读下图回答第8题。

8. 2010年我国进入“冬至”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昼长等于乙地昼长B.丙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慢C.丁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N ,175°W(2012届高三天津七校调考)下面右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

据图完成9题。

9.从a到b的方向是 ( )A.向东 B.先西南后西北C.向西 D.先东南后东北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昼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三地的昼长相等B.①地的昼长大于②地的昼长C.四地的昼长一定不相等D.③地的昼长大于④地的昼长11.a图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A.5时B.17时C.4时44分D.16时44分二、综合题(共2道题,总分56分)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8分)材料一:太阳系示意图材料二: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1)八颗行星中,B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

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________行星。

(6分)(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________运动。

另外,还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6分)(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4)根据材料二简述图中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5)写出图中甲、乙区域年日照时数范围,并分别分析原因。

(10分)13.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两地均处在30°N,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28分)(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4分)(2)此时地球上除了作为日界线的180°经线东西两侧日期不同外,还有一条经线的东西两侧日期也不同,这条经线是。

(2分)(3)该日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占全球( )(3分)A.一半多B.少于一半C.恰好一半D.没有任何地方(4)赤道上西半球黑夜的经度范围是。

(2分)(5)这天,赤道上日出时间是时;北极圈日落时间是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时。

(6分)(6)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6分)(7)有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最短路线是( )(3分)A.一直向正东飞B.一直向正西飞C.先向正北飞,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飞D.先向正南飞,过南极点后再向正北飞(8)若飞机沿最短路线以1 11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地飞往B地,飞机飞行了小时(取整数)。

(2分)单元检测答案1.解析:“天宫一号”顺利进入测试轨道后,维持其运行的主要能源是太阳能,在太空中是真空没有风,“天宫一号”绕地飞行形成的天体系统与地月系同级别。

答案:B2~3解析:2.月球因为无大气层的保护,月表形态多“陨石坑”,是事实信息。

答案:C 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行星,质量较大,绕恒星太阳公转。

地球由于质量大于月球,因此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有自己的大气层、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表面。

答案:A4~5解析:4.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答案:A5.材料中的裂缝直接改变的是岩石圈。

答案:A6~7解析:第6题,太阳活动增多时产生的电磁波能使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暂时中断。

第7题,“黑子峰年”也是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多发年,应加强监测和预报。

答案 6.D7.B8.解析:读图可知,甲地昼长(24-18)=6小时,等于乙地昼长6小时,丙地昼长12小时,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丁地昼长24小时,出现极昼,在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在30°附近地区,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S ,175°W。

答案:A 8.解析:由于该图为南极上空俯视图,故从a到b要逆着地球运动方向向西;前一段离南极点越来越近,向南运动,后一段离南极点越来越远,向北运动;即从a到b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答案:B10~11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a、b、c三图中的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表明是春(秋)分日,此时全球昼夜等长。

d图只能看出一部分地区是黑夜,不能确定昼夜长短情况,故选A。

第11题,①地所在45°E经线正好是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可计算出北京时间为5时。

答案10.A 11.A12.解析八颗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运动特征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地球生命存在条件)归纳总结。

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年日照时数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第(5)题,从纬度、海拔、天气状况等方面分析年日照时数的长短。

答案(1)金星火星类地(2)自西向东近圆共面 (3)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4)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5)3 600小时<甲<3 800小时。

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为山地环绕,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 400小时<乙<2 600小时。

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

13(1)(0°,60°E)(2)120°W (3)A(4)160°E~~180°~30°W(5)6,18,16(6)昼夜平分,由赤道向两极递减(7)C(8)12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主备人:吕振华审核人:谢裕城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2.当P天气系统强盛时,下列关于印度半岛的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是德干高原一年中凉爽的时候B.此时印度半岛农田干枯,土地龟裂C.此时是乞拉朋齐降水量最多的时候D.此时印度半岛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右图是我国某地清明时的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近地面气温下冷上热,为逆温。

下列现象与逆温有关的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村庄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4.右图是该地的气温和降水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是地中海气候B.该地是温带季风气候C.该地河流7、8月份开始进入汛期D.该地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5.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下图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A.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C.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D.夏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高温多雨读亚洲局部气流图,回答6~7题。

6.造成东亚高低空气流场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C.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D.洋流及“厄尔尼诺”的影响7.一架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为3.5小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返回只需3小时,其原因是()A.地球自转的影响B.两地时差的关系C.中纬度上空西风的影响D.水平气压梯度不同的影响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此完成8~10题。

8.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太阳辐射C.土壤D.降水9.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洋流C.土壤D.降水10.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洋流C.太阳辐射D.降水读甲乙两地冬夏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回答11题。

11.图中表示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日变化曲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二、综合题:12.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对气温、降水和风的影响十分显著。

下图中的甲图表示的是空气由开阔地进入山地峡谷时产生的大风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