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实验指导书汇总Word版

合集下载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戴维宁定理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戴维宁定理的理解;2.学习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动势和等效内阻的测量方法;3.熟悉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的使用;二、实验器材1.数字万用表 一块2.直流稳压电源 两台3.电阻 若干只4.导线 若干根5.面包板 两块三、实验原理简述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0 的等效电压源代替。

如图1-1所示。

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E 就是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如图1-2(a )所示。

等效电压源的内阻R O 就是有源二端网络除源后(有源二端网络变为无源二端网络)两端之间的等效电阻,如图1-2(b )所示。

除源是指将原有源二端网络内所有电源的作用视为零,即将理想电压源视为短路、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

(a )原电路 (b )戴维宁等效电路图1-1 戴维宁等效电路(a )开路电压 (b )等效电阻图1-2 等效量的求解在电路分析中,若只需计算某一支路的电流和电压,应用戴维宁定理就十分方便。

只要将该待求支路划出,其余电路变为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根据戴维宁定理将其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如图1-1(b )所示。

只要求出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O ,则待求支路电流即为LR R EI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实验电路连接及参数选择实验电路如图1-3所示。

由R1、R2 和R3 组成的T 型网络及直流电源U S 构成线性有源二端网络。

可调电阻箱作为负载电阻R L。

图1-3 验证电路在实验台上按图1-3所示电路选择电路各参数并连接电路。

参数数值及单位填入表1-1中。

根据图1-3给出的电路及实验步骤1 所选择参数计算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短路电流I SC 及等效电阻R O 并记入表1-2中。

图1-4测开路电压U OC 图1-5 测短路电流I SC (1)开路电压U OC 可以采用电压表直接测量,如图1-4所示。

直接用万用表的电压档测量电路中有源二端网络端口(N-P)的开路电压U OC,见图1-4,结果记入表1-2中。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1 , R eq
R= -6 -8
Ω -10
4
计算电阻值 (Ω)
注 表 1-1、表 1-2 为方法一(电流表外接)的测试记录;表 1-3、表 1-4 为方法二(电压表 外接)的测试记录。
表 1-5 正向电流 (mA) 正向电压 (V) 表 1-6 反向电压 (V) 反向电流 (μA) 表 1-7 正向电流 (mA) 正向电压 (V) 表 1-8 反向电压 (V) 反向电流 (μA) 表 1-9 0 0 0 0 0 0 0 0
2)反向特性测量,改变加在电阻元件两端电压的方向,重复上述内容,结果对应记入附本 表 1-1、表 1-2、表 1-3、表 1-4。这四个表头上的 R 等于多少欧姆,可用万用表直接测出 所用电阻 R 的值后填入。 3)计算电阻值,是根据测量的电压、电流值进行计算,结果记入对应表中既可。 (2)测试非线性电阻元件 D3(二极管) 、D4(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正向特性的测试。测电流用毫安表,测电压可用万用表直流 50V 档,分别在元件 D3、 D4 左端接电流表“-“端,电流表“+”端再接直流稳压电源“+”端或高电位端(如图 2.1 -4 所示) ,元件右端接电源“-”端。测量时无论监视电压读电流,还是监视电流读电压,采 用方法一或方法二,电源电压都应从 0 起调。为使特性曲线测得准确,先从低到高给出一定电 压(电流)值(不能超过规定值) ,预测一次,由预测结果描出曲线的草图,然后再根据曲线形 状合理选取电压(电流)值进行正式测量。曲线曲率大的地方,测量点要选密些,反之疏些, 一定要测出拐点、导通电压(电流突然变大)等有特征的点,达到能完整、真实的测出元件的 特性曲线。测量结果记入附本表 1-5、表 1-7、表 1-9、表 1-11。 2) 反向特性的测试。 D3 或 D4 右端接直流电源 “+” 端 (高电位端) , 左端接直流电源 “-” 端,测电流用万用表微安档或微安表,测电压用±50V 电压表或数字万用表,其它同 1) ,测试 结果记入附本表 1-6、表 1-8、表 1-10、表 1-12。因各管特性不完全相同,所以表格只给 出 0 和最高限额值:电压 30V,电流 10mA;其他值由测试者自定。 五、测试记录表格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电工学实验(I)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学院电路分析、电工实验室2008.3目录电工实验概述(2)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6)实验二叠加原理验证(9)实验三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研究(11)实验四三相交流电路负载的连接(15)实验五单相变压器实验(18)电工实验概述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及教材中的有关部分,通过预习,充分了解本次实验的目有﹑原理﹑步骤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并将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电路﹑实验数据填写的表格写画在实验报告上。

2.进入实验室后,要熟悉电工综合实验台实验装置的结构及电源配备情况,选中本实验所用电源及接通电源时各开关动作顺序。

按指导书所列仪器清单,挑选所用实验电路板及测量仪表单元板,检查所用其他仪器设备是否齐全和符合实验要求。

二﹑根据实验电路图,联接实验电路1.导线的长短和两端接头种类的选择要合适,联接导线应尽可能少用,并力求简捷﹑清楚,尽量避免导线间的交叉。

接头要插紧,每个接线柱上最好不要多于二个播头。

图0—1画出了实验电路图及两种不同的接线方法,显然图0—1(C)接线方法较好。

2.一般应先接串联电路,后接并联回路;或先接主电路,后接辅助电路,最后接通电源电路。

3.任何负载应先经过开关和保险才能和电源联接,并根据负载电流的大小选择保险丝。

4.线路接好后,先由同组同学做好复查工作,再经经教师检查,方可接通电源。

5.实验过程中,如需改变接线,必须先切断电源,待改完线路并再次进行检查后,方可接通电源继续进行实验。

6.为避免电路过渡过程冲击电流表和功率表电流线圈而损坏仪表,一般电流表和功率表电流线圈并不接死在电路中,而是通过电流测量插口来代替它。

这样既可以保护仪表不受意外损坏,并且可以提高仪表的得用率。

电流测量插口是专门为电流表方便地串入电路而设计的。

插口两极是用插头制成。

当将电流插头插入插口时,插头的绝缘层将电路切断,又通过电流表将电路接通,从而达到测量电路电流的目的。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戴维宁定理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戴维宁定理的理解;2.学习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动势和等效内阻的测量方法;3.熟悉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的使用;二、实验器材1.数字万用表 一块2.直流稳压电源 两台3.电阻 若干只4.导线 若干根5.面包板 两块三、实验原理简述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0 的等效电压源代替。

如图1-1所示。

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E 就是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如图1-2(a )所示。

等效电压源的内阻R O 就是有源二端网络除源后(有源二端网络变为无源二端网络)两端之间的等效电阻,如图1-2(b )所示。

除源是指将原有源二端网络内所有电源的作用视为零,即将理想电压源视为短路、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

(a )原电路 (b )戴维宁等效电路图1-1 戴维宁等效电路(a )开路电压 (b )等效电阻图1-2 等效量的求解在电路分析中,若只需计算某一支路的电流和电压,应用戴维宁定理就十分方便。

只要将该待求支路划出,其余电路变为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根据戴维宁定理将其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如图1-1(b )所示。

只要求出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O ,则待求支路电流即为LR R EI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实验电路连接及参数选择实验电路如图1-3所示。

由R1、R2 和R3 组成的T 型网络及直流电源U S 构成线性有源二端网络。

可调电阻箱作为负载电阻R L。

图1-3 验证电路在实验台上按图1-3所示电路选择电路各参数并连接电路。

参数数值及单位填入表1-1中。

根据图1-3给出的电路及实验步骤1 所选择参数计算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短路电流I SC 及等效电阻R O 并记入表1-2中。

图1-4测开路电压U OC 图1-5 测短路电流I SC (1)开路电压U OC 可以采用电压表直接测量,如图1-4所示。

直接用万用表的电压档测量电路中有源二端网络端口(N-P)的开路电压U OC,见图1-4,结果记入表1-2中。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三相负载作星形联接、三角形联接的方法, 验证这两种接法下线、相电压及线、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2. 充分理解三相四线供电系统中中线的作用。

二、原理说明1. 三相负载可接成星形(又称“Y”接)或三角形(又称"△"接)。

当三相对称负载作Y 形联接时,线电压U L 是相电压U p 的3倍。

线电流I L 等于相电流I p ,即 U L =P U 3, I L =I p在这种情况下,流过中线的电流I 0=0, 所以可以省去中线。

当对称三相负载作△形联接时,有I L =3I p , U L =U p 。

2. 不对称三相负载作Y 联接时,必须采用三相四线制接法,即Y o 接法。

而且中线必须牢固联接,以保证三相不对称负载的每相电压维持对称不变。

倘若中线断开,会导致三相负载电压的不对称,致使负载轻的那一相的相电压过高,使负载遭受损坏;负载重的一相相电压又过低,使负载不能正常工作。

尤其是对于三相照明负载,无条件地一律采用Y 0接法。

3. 当不对称负载作△接时,I L ≠3I p ,但只要电源的线电压U L 对称,加在三相负载上的电压仍是对称的,对各相负载工作没有影响。

四、实验内容1. 三相负载星形联接(三相四线制供电)按图24-1线路组接实验电路。

即三相灯组负载经三相自耦调压器接通三相对称电源。

将三相调压器的旋柄置于输出为0V 的位置(即逆时针旋到底)。

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启实验台电源,然后调节调压器的输出,使输出的三相线电压为220V ,并按下述内容完成各项实验,分别测量三相负载的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中线电流、电源与负载中点间的电压。

将所测得的数据记入表24-1中,并观察各相灯组亮暗的变化程度,特别要注意观察中线的作用。

图24-12. 负载三角形联接(三相三线制供电)按图24-2改接线路,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接通三相电源,并调节调压器,使其输出线电压为220V表五、实验注意事项1. 本实验采用三相交流市电,线电压为380V,应穿绝缘鞋进实验室。

运专131-2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运专131-2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目录实验一线性与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实验二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实验三常用电子仪器使用练习实验四单管交流放大电路实验五门电路附录常用电子仪器介绍…………………………………………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单相功率表……………………………………………………单相功率因数表………………………………………………EM系列函数信号发生器……………………………………YB1643函数发生器…………………………………………双踪示波器……………………………………………………DA-16型晶体管毫伏表………………………………………集成电路管脚排列图…………………………………………图 1-2实验一 线性与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一.实验目的1.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

2.学习恒电源、直流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说明任一二端电阻元件的特性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 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 之间的函数关系U =f(I )来表示,即用U -I 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征,这条曲线称为该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根据伏安特性的不同,电阻元件分两大类: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

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1-1中(a )所示,该直线的斜率只由电阻元件的电阻值R 决定,其阻值为常数,与元件两端的电压U 和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 无关;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是一条经过坐标原点的曲线,其阻值R 不是常数,即在不同的电压作用下,电阻值是不同的,常见的非线性电阻如白炽灯丝、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等,它们的伏安特性如图1-1中(b )、(c )、(d )。

在图1-1中,U >0的部分为正向特性,U <0的部分为反向特性。

绘制伏安特性曲线通常采用逐点测试法,即在不同的端电压作用下,测量出相应的电流,然后逐点绘制出伏安特性曲线,根据伏安特性曲线便可计算其电阻值。

电气实验原理指导书 全

电气实验原理指导书 全

(1) 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和自锁控制线路(3按钮,1常闭按钮,1KM,1KA)(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5按钮, 2KM,2KA)(3) 三相异步电动机Y—Δ降压起动控制线路(3按钮,3KM)(4) 三相异步电动机串电阻降压起动控制线路(2按钮,2KM)(5) 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控制(2按钮,2KM,1KT)(6) 两台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顺序控制(4按钮,2KM,)(7) 双速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3按钮,3KM,4KA)(8) 工作台自动往返循环控制(3按钮,3KM,1KA)(9) 两地控制线路(3按钮,2KM,2行程,)(10) 双向起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11) C620车床电气控制(2按钮,1带自锁开关,1KM,1变压,1红灯,)(12) 电动葫芦电气控制电路实验(4按钮,3行程,4KM)(13) X62w铣床模拟控制线路的调试分析(3按钮,3个3钮子开关,6行程,6KM,1整流桥,1变压)(14) M7130平面磨床的电气控制线路(4按钮,3KM,1KA,3行程)(箱子上有4个按钮,7个钮子开关,5个KM,1个KT,2个FR,1个灯,2个变压,1个整流桥,)(1个按钮(电葫芦),2KM(双向反接制动),2个2钮子开关(铣床行程开关),2个灯或KM(铣床))7-1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和自锁控制线路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和自锁控制线路的实际安装接线,掌握由电气原理图变换成安装接线图的知识;2.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理解点动控制和自锁控制的特点。

二、实验设备1.RTDJ35 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2.RTDJ13 继电器,接触控制箱3.RTDJ13-1 继电器,接触控制箱4.RTDJ47-1 电机导轨,测速编码器三、实验方法1.实验前要检查控制屏左侧端面上的调压器旋钮须在零位,即将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底。

各个电源输出端没有连接负载。

开启控制屏上的“电源总开关”,按下“开”按钮,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按下控制屏上的“3.M的三个线端A、B、C的电路,用导线按顺序串联起来,有三路。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矿山电工学实验(第二部分)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测试一、 目的学习掌握使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方法、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 实验设备ZC11D-4兆欧表,PC58兆欧表。

秒表。

电缆(电机)等。

三、 实验原理1、 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电气设备绝缘的等值电路如图示C1代表绝缘结构的几何电容,当直流电压开始作用时,该支路流过的是由电子式和离子式极化所形成的充电电流Ic 1,串联的电容C和电阻R代表绝缘材料因不均匀、分层和脏污等因素作用下的等值参数。

当直流电压开始作用时,该支路流过的是由夹层式极化和偶极化形成的吸收电流I 2;R1代表绝缘材料的电导作用,在直流电压作用下,流过的电流I 1称为泄漏电流。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直流电压作用时,流过绝缘体的电流I 是上述三部分之和,即I=Ic 1+I 2+I 1,如图示但各部分电流存在的时间长短不等,当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绝缘 体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其中I c1时间很短,往往只有微秒 ,吸收电流I 2随绝缘结构和设备尺寸的不 同,大概有几秒至几分钟(一般不越过60s )泄漏电流I 1随电压的作用始终存在。

且只要外加电压不变,一般为恒定值。

把绝缘体在加电压60s 时电压与对应电流I 60之比值R60=V/I 60称为绝缘电阻(即R60)。

而把绝缘电阻与加电压15s 时视在绝缘电阻R15=V/I 15的比值称为绝缘体的吸收比,用k 表示,即k=R 60/R 15=I 15/I 60=1+I 2/I 1当被试的绝缘体受潮、脏污或有贯穿性缺陷时,介质内的离子坛加,因而加压后泄漏电流大坛。

绝缘电阻显著下降。

测量绝缘电阻值可灵敏地反应出这些绝缘缺陷。

K 是一个大于1的系数,由几种绝缘材料构成的电气设备的复合绝缘,存在较大的夹层式极化和偶极式极化,其吸收电流I 2较大,且存在的时间较长。

因此,该类设备的绝缘在良好的状态时,其吸收比K 一般都大于1.3。

四、 兆欧表工作原理 ⑴ZC11D-4兆欧表原理图⑵ZC11-4兆欧表使用接线图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选择兆欧表;额定电压在1KV以下的被试品,应选择1000V兆欧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武汉纺织大学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1)实验二正弦交流电路的串联谐振 (4)实验三功率因数的提高 (6)实验四三相电路实验 (9)实验五微分积分电路实验 (12)实验六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旋转控制 (14)实验七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6)实验八单相桥式整流和稳压电路 (18)实验九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19)实验十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24)实验十二组合逻辑电路 (26)实验十三移位寄存器 (29)实验十四十进制计数器 (33)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3.等效电源参数的测定二、实验原理:1.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理论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阐明了电路整体结构必须遵守的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有两条即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电流定律:在任一时刻,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换句话来说就是在任一时刻,流入到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即∑I=0。

电压定律:在任一时刻,沿任一闭合回路的循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零,即∑U=0。

2.叠加原理:n个电源在某线性电路共同作用时,它们在电路中任一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在任意两点间所产生的电压降等于这些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部分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降的代数和。

三、仪器设备及选用组件箱:1.直流稳压电源 GDS----02 GDS----032.常规负载 GDS----063.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 GDS----10四、实验步骤: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按图1—1接线,(U S1、U S2分别由GDS---02,GDS---03提供)调节U SI=3V,U S2=10V,然后分别用电流表测取表1—1中各待测参数,并填入表格中。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⑴将U S2从上述电路中退出,并用导线将c、d间短接,接入U S1,仍保持3V,测得各项电流,电压,把所测数据填入表1—2中;⑵ 关断U S1,并退出电路,用导线将a 、f 短接,拆除cd 间短接线并将U S2重新接入原电路,使U S2保持10V ,测得各项电流、电压,填入表1—2中。

150Ω510Ω--U S2++U S1--图1--1表1--1表1--23.测定等效电源的参数根据戴维南定理可以将图1—2方框中的元件组合视为一个等效电源,其等效电动势E O 和电阻 R O 可按下面方法确定: ⑴ 测等效电动势E O将图1—2中的 U S2从电路中退出,让cd 间开路,U S1调至3V ,测cd 的开路电压,这就是等效电动势EO,填入表1—3中。

⑵测等效内阻R O将U S1退出,用导线将af短接,将U S2接入并调至10V,测取I bc填入表1—3中,此时R O=U S2/I bc。

--U S2+图1--2表1—3五、分析与讨论:1.实验结果是否完全符合基尔霍夫定理和叠加与原理?若有误差试说明原因?2.还有什么方法能测量等效电源的内阻?实验二正弦交流电路的串联谐振一、实验目的:1.了解R、L、C元件的频率与阻抗的关系;2.加深理解R、L、C元件端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关系;3.熟悉低频信号发生器及常用电子仪器。

二、仪器设备及选用组建箱:1.信号发生器 GDS----042.常规负载 GDS----09 GDS----063.可变电阻4.示波器5.晶体管毫伏表三、实验步骤:1.观察R、L、C各元件电压与电流的相位。

⑴将GDS----06的采样电阻1KΩ、56Ω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和双踪示波器的Y A、Y B相连组成电路。

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为1V,频率为200Hz,绘出电阻两端的电压波形图。

⑵将电感元件置换成1KΩ电阻后,仍保持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为2V,频率为200Hz,绘出电感元件的电压波形图。

⑶将一个2微法或2.5微法电容置换电感元件L,重复上述步骤。

2.观察串联谐振将R、L、C三元件组成串联电路如图2—1所示,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为1V,逐步改变频率(电压保持不变),将对应的频率、电压,记入表2-1中。

L图2—1表2-1 单位:HZ、 mA、 V四、分析与讨论:1.绘出R、L、C各元件电压与电流的波形图。

2.绘出串联电路的阻抗、电流随频率变化的特性曲线,并作出谐振时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的相量图。

3.计算空心线圈的电感量L及品质因数Q。

实验三功率因数的提高一、实验目的:1.研究感性负载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进一步领会提高功率因数的实际意义; 2.学会联接日光灯电路,并了解日光灯电路各部件的作用;3.学会使用功率表。

二、仪器与设备:1.电源控制屏 GDS----012.GDS---093.GDS---114.GDS---125.功率因数表三、实验步骤:1.按图3—1接好线路,K1、K2、K3先断开;2.经检查无误后,送电待日光灯启动完毕,正常运行后读取功率P和支路电流I,记表3—1;3.合上K1,重复2,合上K2重复2,合上K3重复2。

镇流器图3—1表3—1四、分析与讨论:1.从表3—1中的数据中,你发现P、I、I C、I L中那些是电容量的变量,那些是常量?2.并联电容器后,功率因数是否提高?是否并入电容越大越好?3.串联电容也能使功率因数提高,但为什么不采用此法?附注:日光灯和它的工作工作原理日光灯由灯管、镇流器和起辉器三部分组成。

灯管:是一根玻璃管,内壁均匀涂有薄薄一层萤光物质,管的两端是灯丝,管内抽成真空有水银蒸气和氩气,接上电源后,灯丝通过起辉器和镇流器构成闭合电路,这时电流使灯丝预热。

当起辉器跳开,通过镇流器的电流突然中断,于是它产生一个很高的感应电压(500伏左右,甚至更高),加在管子两端,使管子产生辉光发电,激出萤光。

起辉后,管子两端的电压只有80左右,其余电压降在镇流器上,因此,日光灯管不能直接接在220伏电源上,必须与相应的镇流器配套使用。

起辉器:是一个自动开关‘它有两个电极’一个是固定片,另一个是用双金属片做成的动片,一起封装在一个玻璃泡内,并充以惰气。

玻璃泡外面还有一个小电容器,和泡内两电极并联着,为的是防止电极由通到断开时产生的电火花烧坏电极和对无线电设备的干扰。

两电极间未加电压时是断开的,当电源电压加上后,产生辉光放电,双金属片受热膨胀两极接通起到预热灯丝的作用。

电极接通后,辉光消失,双金属片冷却,恢复原状,电极断开,使镇流器产生脉冲高压,使日光灯管产生辉光放电而发光。

镇流器:是一个带铁芯的电感线圈,在起辉器触头断开时,通过它的电流突然变化到零。

由电磁感应定律 e L dt di=可知,将产生一个高电压加在灯管两端,使灯管起辉。

这时电流通过-L灯管内部和镇流器联成通路,电路进入稳定工作状态后,镇流器起降压和限流的作用。

由于镇流器是一个大电感负载,因而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很低,只有0.5左右。

实验四三相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三相平衡负载作星形联接时线电压和相电压的数量关系;2.了解三相不平衡负载作星形联接时中线的作用;3.了解三相平衡与不平衡负载作三角形联接时,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说明:将三相对称灯泡负载(每相三个灯泡)各相的一端U2、V2、W2联结在一起,形成中点。

各相的另一端(U1、V1、W1)则分别接至三相电源即为星形联结,这时相电流等于线电流,线电压是相电压的3倍。

由于三相电源电压对称,因此三相电流也对称,电源中点与负载中点之间的电压为零。

如用中线将两中点联结起来,中线电流也等于零。

当负载不对称时,则中线就有电流流过,这时如将中线断开,三相负载的各相电压的大小不相等,此状况应避免出现。

三、仪器与设备:1.电流控制屏 GDS-01 1块2.三相负载 GDS-08 1块3.交流电压表1个4.交流电流表1个四、实验步骤:先将GDS—01上的单调、联调开关置于三相联调状态,调节三相电压为120V;1.星形联接(1)将GDS—08实验箱上的三相负载按星形接法联接,并接至GDS—01上三相电压输出端子U、V、W、N;(2)测三相负载对称时,有中线情况下各线电压,U AB、U BC、U CA相电压U A、U B、U C各线电流I a、I b、I c、I N;(3)三相负载对称,将中线拆除,测各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及负载中点与电源中点之间的电压;(4)测量有中线时,三相负载不对称(如A相一盏灯,B相两盏灯,C相三盏灯)的情况下,各线电压,相电压,相电流及中线电流;(5)测量中线拆除时,三相不对称情况下各线电压,相电压,相电流,负载中点与电源中 点之间电压。

图4-1将以上各次测量的结果分别记入表4—1中。

表4—1UV369U R VR WR2.三角形连接(1)将三相负载接成三角形,测量三相负载对称时,各线电压,线电流;(2)当三相负载不对称时,测各线电压,线电流,相电流。

将以上各次测量的结果分别记入表4—2中。

图4—2表4—2五、分析与讨论:1.作相量图说明三相平衡负载作星形连接时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2.作相量图说明三相平衡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时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

实验五 微分积分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条件以及电路参数对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波形的影响; 2.学会使用脉冲信号发生器。

二、实验原理说明:在RC 组成的串联电路中,当满足p t τ<<并且从电阻R 上输出o u 时,该电路的o u 与i u 近于成微分关系,因此被称作微分电路;而当满足p t τ>>并且从电容C 上输出o u 时,该电路的o u 与i u 近于成积分关系,因此被称作积分电路。

三、仪器及设备:1.脉冲信号发生器 JXD-11 1台 2.双踪示波器 1台3.RC 元件板 1块四、实验步骤:1.按图6—1接线,将RC 接成微分电路,脉冲信号取ms 1t p =。

用双踪示波器同时测试RC 电路的输入电压i u 和输出电压o u 的波形。

并观察改变时间常数τ对微分波形的影响,绘出p t 02.0τ=、p t 01.0τ=、p t τ=及p t 10τ=四种情况下i u 和o u 的波形图。

2.按图6-2接线,其中RC 电路接成积分电路,脉冲信号仍取ms 1t p =,用示波器测试RC 电路的输入电压i u 和输出电压o u 的波形,观察改变τ对积分电路波形的影响,并绘出p t 5τ=、p t 1.0τ=两种情况下的i u 和o u 的波形。

图、5-1 图5-2五、分析与讨论:1.说明微分、积分电路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如果不满足必要条件将出现什么现象?2.自选RL 元件,设计微分与积分电路,标出参数。

实验六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旋转控制一、实验目的:1.了解交流器接触器的基本结构,学习交流接触器的使用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