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二编第三章笔记
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全国)目录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3)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3)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4)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4)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5)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6)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6)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7)第九章南宋后期文学 (7)第十章辽金文学 (7)第十一章元杂剧的兴盛和代表作家 (8)第十二章杰出的戏曲家关汉卿与王实甫 (9)第十三章元代散曲 (9)第十四章宋元南戏和话本 (10)第十五章元代诗文 (11)第十六章《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12)第十七章《西游记》和《金瓶梅》 (14)第十八章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14)第十九章汤显祖与明代戏剧 (15)第二十章明代散文 (16)第二十一章明代诗歌 (17)第二十二章清代诗歌 (17)第二十三章清代文章 (18)第二十四章清词 (19)第二十五章清代小说 (19)第二十六章曹雪芹与《红楼梦》 (20)第二十七章清代戏剧 (21)第二十八章清代弹词 (22)第二十九章近代诗词 (22)第三十章近代文的新生面 (23)第三十一章近代小说与戏剧 (24)全书思维导图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宋代古文运动先驱柳开,今河北大名县人,著有《河东先生集》。
原名肩愈,字绍先。
自觉地以恢复韩愈、柳宗元古文的传统为己任,反对五代浮艳文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
穆修,字伯长,今山东东平人。
其文强调教化作用,力求结构章法的变化,多用散行单句,不务雕琢堆砌。
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
王禹偁(1)王禹偁,字元之,今山东巨野县人。
宋初作家中,成就较大的一位。
(2)其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其近体诗、绝句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
如《村行》。
其散文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使中唐韩、柳切近现实的平易古风在宋初重现,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今存《小畜集》30卷。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笔记熟记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笔记熟记版
本文讲解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汉代文学
的发展。
汉代
汉代初期主要是以楚辞为代表的乐府文学为主流。
乐府是一种
流行于汉代初期的诗歌形式,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不久之后,古文运动开始兴起,以司马迁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呼吁回归古文化,强调以史为鉴,兼容并蓄,为汉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一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也进一步繁荣。
其中以庄子、韩
非子、荀子和鬼谷子为代表的诸子思想对后世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外,在汉代中期,随着的传入,文学开始逐渐发展。
其中最
具代表性的是《佛说阿弥陀经》。
此外,汉代还涌现出不少优秀的
历史书籍和地理书籍,如《史记》、《汉书》、《河图》和《洛书》等。
总结
汉代文学发展比较复杂,采用了乐府、古文、和历史等多种形式,这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是同学们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笔记熟记版,重点放在了汉代文学方面。
同学们可以结合教材和个人笔记进行复习和巩固,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与楚辞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七章两汉辞赋第八章两汉诗歌第九章建安诗歌第十章正始诗歌第十一章两晋诗歌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第十八章李白第十九章杜甫第二十章大历诗坛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得歌谣☆☆☆☆☆☆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
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知识点一神话释义神话得基本特性:(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得解释之时代得产物。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作品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和精神风格,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为自考课程,主要涉及到了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与代表作品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下面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文学史的基本概念1.文学史的定义:文学史研究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包括文学作品的产生、流派的形成、作者的传世与影响等。
2.文学史的分类方法:按时间分期、按流派分类、按地域分区等。
二、古代文学的三纵三横1.三纵:时间纵,即古代文学历史沿袭的时间轴;主题纵,即古代文学作品所追求的主题内容;情感纵,即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体验。
三、古代文学的流派与代表作品1.古文流派代表作:《左传》、《国语》、《史记》2.诗歌流派代表作:《诗经》、《楚辞》、《陆机集》3.散文流派代表作:《庄子》、《文心雕龙》、《傅雷家书》4.戏剧流派代表作:《诸子百家戏》、《汉赋》、《元杂剧》5.文言小说流派代表作:《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6.白话小说流派代表作:《红岩》、《家》、《孽子》四、古代文学史的发展阶段1.原始阶段:包括《诗经》等早期文献的创作和保存。
2.古代文学的萌芽阶段:以《楚辞》和《古文观止》为代表,出现了大量的散文和乐府诗。
3.古代文学的兴盛阶段:以唐代为代表,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4.古代文学的衰退与复兴阶段:由于社会政治的变革和文化传统的断绝,古代文学走向了衰落,但在近现代出现了一些新的文学流派,如白话小说。
五、古代文学史的评价与思考1.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古代文学作品中存在着一些与现代价值观念不符的内容,这需要我们进行审视和思考。
3.古代文学的时代特点:古代文学作品以婉约、豪放、诗性等特点为主,反映出古代人们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
4.古代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古代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参考和借鉴对象。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解析三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解析三诗经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小雅·巷伯》描述的是无端遭人谗害的人生境遇,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魏风·园有桃》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
诗人自甘淡泊,不求闻达,却被人指斥为行止骄慢、不正常。
《王风·黍离》,前人或以为东周大夫悲叹西周沦亡之作(《毛诗序》),或以为是“感伤时事”、“忧周室之将陨”(清人崔述《读风偶识》),总之是解释为悲叹家国沦亡的作品。
《桧风·隰有苌楚》从另一个侧面抒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1.重功利、主质朴的文学观,以裴子野为代表。
如:“匈奴时未灭,连年被甲兵。
明君思将帅,方听鼓鼙声。
吾生恣逸翮,抚剑起徂征。
”文风质朴。
——《答张贞成皋》2.尚自然、主风力的诗歌思想,主要代表有齐末梁初的吴均、何逊和梁陈两代的阴铿等人。
如:落叶思纷纷,蝉声犹可闻。
水中千丈月,山上万重云。
海鸿来倏去,林花合复分。
所忧别离意,白露下沾裙。
——吴均《赠鲍舂陵别》3.重娱乐、尚轻艳的文学观,是此时文学思想的主潮,其创作上的代表是宫体诗。
1.“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萧纲。
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讲究声律对偶,追求辞采华美的轻艳丽靡之风,雕饰绮艳,追求写实。
题材处理上具有娱乐性质及对写实技巧的追求,代表人物徐摛和徐陵父子、庾肩吾和庾信父子,又称为“徐庾体”。
2.宫体诗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永明体时期,在声律、对偶等写作方法上做铺垫。
第二阶段:萧纲为太子后,以徐庾体为代表,徐陵的《玉台新咏》标志着高峰的到来。
第三阶段:南朝陈后主时期,是为尾声。
3.宫体诗创作特点:其一,表现为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
主要是写妇女、男女之情、咏物、游宴登临、游戏。
如:“唯余一两焰,才及解罗衣。
”——纪少瑜《咏残灯》宫体诗的另一特点则是对写实技巧的追求。
诗文的写实技巧最初明显地表现于咏物与山水描写中,但在初期并不能做到细腻真切地刻画客观物象。
如: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
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自学考试 自考张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6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张悦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编 先秦第二编 秦汉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第四编 唐/五代第一章 建安诗歌第二章 正始诗歌第三章两晋诗歌第四章 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一、志人小说名(一)兴盛原因是受当时士大夫阶层讲究名士风度的影响,以及士大夫阶层崇尚谈玄理 而不谈政事, 清议品评人物的影响。
主要内容是记述人物言行片段,代表作是刘义庆《世说新语》(轶事)还保留下来的有《西京杂记》作者是 葛洪。
《笑林》开后世诽谐文学先河。
一、志人小说名(二)刘义庆《世说新语》①内容:反映士族阶层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标榜儒家名教,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标准, 崇尚老庄自然,描述魏晋风度,名士风流。
②风格: 表现人物性格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文字短小,中心事件突出。
③手法:语言精练、隽永传神,比喻精妙。
④成语:拾人牙慧、难兄难弟、一往情深、乘兴而来,兴尽而归。
⑤影响:成为后世笔记小说发展基础《世说新语》属于( )A、 公案小说B、 历史演义C、 志怪小说D 、 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属于( )A、 公案小说B、 历史演义C、 志怪小说D 、 志人小说正确答案:D《世说新语》属于志人小说,故选择D二、志怪小说(一)兴起原因是受到佛经故事和方士的影响,主要记录神仙方术、鬼魅妖怪、异域奇物和佛法灵异。
大多宣扬鬼神思想。
部分民间传说具有积极意义,如《李寄斩蛇》《三王墓》等。
代表作品是干宝的《搜神记》和张华的《博物志》。
二、志怪小说(二)《搜神记》①思想内容:积极意义的古神话、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
目的是宣扬鬼神真有,反映人民对坏人坏事进行斗争的正义精神和智慧勇敢。
②艺术风格:结构完整,描写生动,初具短篇小说规模。
故事离奇,想象浪漫,注意刻画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文笔华丽。
③思想艺术特点:鞭挞恶势力,揭露官吏罪行;反映战乱灾难事件,向往美好生活; 反映封建桎梏[gù]对自由婚姻的摧残,追求美好爱情;赞扬斗争精神;解释自然现象, 表现战胜自然灾害愿望。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38(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目录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1)第二章《诗经》 (1)第三章先秦散文 (2)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3)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4)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4)第七章两汉辞赋 (5)第八章两汉诗歌 (6)第九章建安诗歌 (6)第十章正始诗歌 (7)第十一章两晋诗歌 (7)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7)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 (8)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8)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9)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9)第十七章盛唐的诗人们 (10)第十八章李白 (10)第十九章杜甫 (10)第二十章大历诗坛 (11)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 (11)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11)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 (12)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12)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 (13)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神话释义★★(简答题)简述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神话比传说产生得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古代神话★★★(简答题)简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特征。
(1)紧紧围绕人的生存主题。
(2)神话中的英雄都充满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4)神话是集体创作的,在流传中不断丰富变化并成型。
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绪论《诗经》风、雅、颂含义★★(简答题)《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1、依据音乐的不同分类。
2、含义:(1)“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2)“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3)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4)“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诗经》★★(名词解释)《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个多世纪的诗歌,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类。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1)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1)导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示: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
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1、爱情。
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示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
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示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示更为热烈执著、更带野性色彩。
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示得较为复杂。
含蓄了、深化了、带有抱负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
视伴侣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
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1、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
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示方式。
2、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示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
在小说、戏剧中表示得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1、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色,但无论是抒情文体还是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色。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暴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因此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内心感情的抒发而不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
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牡丹亭·惊梦》:“本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二编第三章笔记
整个汉代辞赋创作的两条线索:一是“辞”或“骚”体类作品时时出现,延续不断;二是赋体文学的兴起、发达和演变。
(整个汉代辞赋,就是沿着骚体赋和汉大赋这两条线索发展。
)
第三章汉代辞赋
理解:
①汉赋发展脉络。
整个汉代辞赋创作的两条线索:一是“辞”或“骚”体类作品时时出现,延续不断;二是赋体文学的兴起、发达和演变。
(整个汉代辞赋,就是沿着骚体赋和汉大赋这两条线索发展。
)
②汉赋溯源。
赋是一种特殊文体,从形式上看,它非诗非文,而又具有诗、文的不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