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报告-精选书法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精品
书法外出实训考察报告

一、前言为了提高书法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书法艺术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对书法艺术的认知和鉴赏能力,我校书法专业组织了一次外出实训考察活动。
本次实训考察活动于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在我国书法艺术发源地——河南郑州举行。
以下是本次实训考察的详细报告。
二、实训考察目的1. 深入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起源、发展及演变过程,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认知水平。
2. 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交流,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书法专业技能。
4. 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三、实训考察内容1. 参观河南博物院,了解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2. 参观河南郑州博物馆,欣赏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
3. 参观河南郑州碑林,学习碑刻书法艺术。
4. 参观郑州书法学院,了解书法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 与书法名家交流,学习书法技艺。
6. 参观书法展览,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四、实训考察过程1. XX月XX日,全体学生在河南博物院参观,了解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起源、发展及演变过程。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古代书法艺术珍品。
2. XX月XX日,学生们前往河南郑州博物馆,欣赏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
在博物馆内,学生们领略了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大家的风采。
3. XX月XX日,学生们参观了河南郑州碑林,学习碑刻书法艺术。
在碑林中,学生们领略了唐代、宋代、明代等不同朝代的碑刻艺术。
4. XX月XX日,学生们前往郑州书法学院,了解书法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学院内,学生们参观了书法展览,并与书法名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5. XX月XX日,学生们参加了书法展览,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在展览现场,学生们欣赏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作品,领略了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五、实训考察成果1. 学生们对我国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书法认知水平。
2. 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了书法技艺,提高了书法专业技能。
书法欣赏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实验名称:书法艺术欣赏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XX大学艺术学院书法教室实验对象:书法爱好者及艺术学院学生实验目的:1. 通过书法欣赏实验,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
2. 深入了解书法艺术的历史、技法及其在文化中的地位。
3. 培养学生对书法作品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实验内容:一、书法艺术概述1. 书法艺术的历史渊源2. 书法艺术的分类及特点3. 书法艺术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二、书法作品欣赏1. 作品名称:《兰亭序》2. 作者:王羲之3. 时代背景:东晋4. 欣赏要点:- 笔法:行书,笔画流畅,转折自然。
- 结构:字与字之间错落有致,布局合理。
- 意境:充满诗意,意境深远。
5. 作品评价: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的典范。
1. 作品名称:《祭侄文稿》2. 作者:颜真卿3. 时代背景:唐代4. 欣赏要点:- 笔法:草书,笔画豪放,气势磅礴。
- 结构:字与字之间紧密相连,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 意境:充满悲愤之情,令人动容。
5. 作品评价:《祭侄文稿》是颜真卿草书的代表作,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使其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1. 作品名称:《自叙帖》2. 作者:怀素3. 时代背景:唐代4. 欣赏要点:- 笔法:狂草,笔画飞扬,如龙蛇舞动。
- 结构: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 意境:充满自由奔放之情,给人以无限遐想。
5. 作品评价:怀素的《自叙帖》被誉为“天下第一狂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
三、书法技法讲解1. 笔法: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
2. 结构:字与字之间的布局、比例、呼应等。
3. 墨法:浓、淡、干、湿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学生通过本次实验,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
2. 学生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能够从笔法、结构、意境等方面进行评价,初步具备了鉴赏和评价书法作品的能力。
书法的调研报告

书法的调研报告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国国粹之一,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为了进一步了解书法的发展和现状,本文对书法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下述报告。
一、书法的历史与发展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起源于中国古代。
最早的书法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的甲骨文,而在商代和西周时期,则出现了金文和篆书等形式。
随着历史的进展,各个朝代都有对书法的研究和创新,形成了不同的书体,如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在唐朝时期,书法达到了巅峰。
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被推崇为经典之作。
宋代时期,宋徽宗更是提出了“雅石韵韵,骈章山水”、“真行体无细鞔,轻翠黛脂,弃意境”等理论,将笔触、线条与意境相结合,推动了书法的发展。
二、书法的风格与流派书法的发展与演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与流派。
有“颜体”、“欧楷”、“碑宗”、“行汉”等,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其中,颜真卿的“颜体”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欧阳询的“欧体”则形成了清丽秀美的楷书风范。
与此同时,碑文、帖学也日臻兴盛,形成了“碑宗”和“行汉”等不同流派。
三、书法的意义与价值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书写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它通过笔墨纸砚的结合,以线条、笔画为媒介,表现了书法家的个性与情感。
书法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展现了作者的思想、个性和情感,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书法的欣赏不仅带来了美的享受,也能给人以启迪和哲思。
此外,书法对于个人修身养性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书写书法,可以培养人的专注力和耐心,锻炼人的意志品质。
书法追求形神兼备,需要作者的内心状态和修养,因此书法实践也有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
四、书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在现代社会,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虽然受到了电子设备和现代工具的冲击,但仍然保持着极高的人气。
书法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探索,使书法形式更加多样化。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书法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学习书法。
书法艺术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考察目的:访兰亭瞻书圣神韵,踏古迹看历史遗存。
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指导教师:方老师考察时间:2015.4.24~2015.4.30 考察路线:苏州(拙政园)——绍兴(兰亭)和第五届兰亭展——杭州(西冷印社)考察研究方法:沿路线实地考察学号:2012207059 姓名:田振枫专业:书法4月24日早晨,乘坐汽车开始了我的第一次专业外出考察。
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星期的旅程,但却是美好的回忆。
那些欢乐,那些疲惫,那些美丽的风景。
第一站,苏州拙政园。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幻无穷。
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
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第二站绍兴兰亭。
书法之地——兰亭雅韵作为文化名城,绍兴有很多头衔。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书法之乡,因为中国史上赫赫有名的“兰亭”就在绍兴。
亭以书传,兰亭成了古今中外一切习书法者的朝圣之地。
实地所见,兰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看来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描述的并不夸张,真是个自然与雅致相结合的好地方。
王羲之爱养鹅,故兰亭第一景便是鹅池。
只见碧绿的池水中,真有几只大白鹅在水里游荡……旁边一座三角形的亭内碑石上刻有“鹅池”二字,气韵非凡。
走在兰亭曲径通幽处,在茂林修竹,曲水流觞的熏陶下我感觉我沉睡的感觉被唤醒了。
这里处处流露出一种原始的气息,远离城市的喧嚣,有着一种结庐在人境的自得,置身此地整个人都静下来了。
在那拥挤的人潮中渴望一片乐土,一片清闲。
兰亭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浅溪淙淙,幽静雅致,我感到心旷神怡,那么《兰亭集序》从何而来呢?这又不得不提曲水流觞了。
书法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本次考察是对书法艺术的一次深度了解和认识。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从古至今,无论是艺术家、历史、文化、哲学等领域,都离不开书法,可以说中国书法的深厚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
作为一名学生,深入了解并学习书法是有益无害的,因此此次参加书法考察活动后,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实践。
我们首先来到了一家书法作品展览馆,此次展览主题是“中国书法艺术家作品展”,展出了国内一些知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
虽然在书法之前,我已经是一名艺术爱好者,但这次却让我对书法的艺术带着更加深入了解。
这次展览的作品,既有传统题材,也有现代化的呈现形式,个个字迹工整、自然流畅。
作品完成时,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上进行了有意的注解。
其中,有一位书法家在自己的作品上书写了诗句:书法如诗法,若物自然,内外合一,行人自由。
这让我颇有感触,这段话很好地阐述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和精髓。
书法家们通过他们的笔触表达思想,传达情感,让作品流露出他们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家书法学校,这里是学习书法的学生进行训练的地方。
进入校园后,我们看到了许多同学正在进行书法训练,他们都非常虔诚认真地对待着每一个汉字。
其中有一位学生,正致力于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他们认真的观察着每一个筆画运用著力,希望自己的字能够更加的精致。
他告诉我们,他们的教练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书法家,每天都在加强他们的基本功,常常会给大家展示一些相关的书法文化知识。
书法的学习要从最基本的笔画练习开始,通过一点一点的积累和不断地重复训练让笔画更加娴熟流畅,最终才能达到字如其人、神韵气质的完美境界。
最后,我们参观了一家手工制造的毛笔工艺商店。
和平时所见到的毛笔略微有一些不同,它采用了比普通的毛笔更加优质的材料,并且在制作时遵循了一些传统的工艺手法。
它不但在外观上美观大方,而且在墨水笔触上的书写效果也非常优秀。
书法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

书法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第一篇:书法调研报告(共)东风镇杜阳明德中心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一、调查背景写字教学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功能;对学生意志的磨练、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养成、坚强品格的培养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字如其人”、“字正人正”,写字的过程,其实就是育人的过程。
一手好字能与人终身相伴,能使人终身受益。
开展小学生书法教育情况的研究,其根本宗旨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同时发挥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为此根据上级要求我校对开展书法教育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二、调查对象我校部分学生及教师三、调查内容 1.书法课的开设情况我校1——6年级的学生,只有3、4年级每周开设一节毛笔书法教学。
1、2、5、6年级的每周开设一节写字课,有与语文课本同步的硬笔写字书。
2.我校没有专业的书法教师,书法课均由学校的语文老师兼职。
专业水平不高,尤其是对毛笔书法的指导更是缺乏。
3.书法教师参加培训情况我校近几年来,没有教师参加过法教师培训。
四、调查结果分析首先,从教师角度来看,有以下几点问题:(一)教师对写字教学的认识存有误区,不够重视。
从课堂调研来看,我们教师对于书法教育教学钻研不够,都感到上课很困惑,不知道该怎么上。
平时,也较少开展有效的书法教育教学活动。
就是上写字课,也是认为只要多练多写,自然而然能提高写字水平。
部分教师不把课真正上起来,写字书上的内容成了课后的作业。
我们的书法教育教学还存在着一个误区,书法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欣赏,能发现字帖中的字好在哪里。
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不善于观察和欣赏。
课后的作业教师也没有针对性的批阅,多数教师并没有把书法教育当成一门课程去开设。
(二)写字课中教师的示范不到位。
写字课,最好的指导就是示范,而且,最好是用钢笔、毛笔书写示范。
从课堂调研来看,有的老师采用课件上课,有的老师只是在黑板上示范了一遍。
书法调查报告

书法调查报告书法调查报告(3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书法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书法调查报告1一、专业调查目标、任务和目的。
(写明本次调查的目标、调查目的、需要调查的项目和任务)当岁月的脚步跨进21世纪的门槛,信息技术所催生的新事物及一些新的观念,在不断横扫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甚至是思想意识。
在这个信息时代,是否还需要像过去那样强调写字教学,我们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各自的主张,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看到了拥抱现在的热情,也看出立足传统的坚定,同时更看到了大家因书法这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现代文明所蚕食而产生的忧虑。
目标:社会大部分职业人群目的:了解当代人对书法学习的兴趣项目:通过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任务:调查社会大部分职业人群学习书法的兴趣二、专业调查提纲。
(列出本次专业调查的步骤、每一步需要分析的项目)尽可能调查较多的职业人群,了解各个阶层对书法学习的兴趣与需求,进而确定目标,制定相关计划,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一定的针对性,更好的发展自己,回报社会。
那么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一是正确的引导,书法是什么,学习书法的意义又是什么,学习书法有什么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这是理论方面。
在实践方面,我们要去感受,直观的看前人的书法作品,不管大人小孩都有一种对美的天然感悟力,相信都能有自己的喜好。
二,到相关的教育机构现场观摩,听老师的讲座,看他们的挥毫泼墨,激发潜在的欲望。
三,实际体验,学习跟着书法兴趣班,试行一段时间,从实践中加深兴趣。
三、专业调查调查记录及调查资料。
(含调查记录和照片等,可以将资料粘贴在此处)采用调查问卷形式1.是否接受过书法培训;2.是否了解书法的分类;3.是否了解历代经典书家及其经典碑帖、艺术成就、历史地位;4.是否能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5.是否能通过书法的熏陶,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6.是否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对学习、生活及社会交际产生深远的影响;7.是否能通过学习书法爱上书法。
书法调研情况报告

书法调研情况报告书法调研情况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之一,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人对书法的认知、喜好和需求,以及书法艺术的发展现状,我单位决定进行书法调研。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设计了20个问题,涵盖了对书法的基本认知、喜好程度、学习意愿、对书法展览和比赛的参与程度等方面。
我们选取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访者,共计100人,进行了面对面的问卷调查。
调研结果分析:1. 对书法的基本认知: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于书法的基本认知存在一定的了解,可以正确区分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书法体裁。
2. 对书法的喜好程度: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对书法有一定的喜好,认为书法是一种优雅的艺术形式,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3. 学习意愿:调研结果显示,近半数受访者表示有意愿学习书法,其中,年轻人和文化程度较高的受访者对学习书法的意愿更为强烈。
4. 对书法展览和比赛的参与程度:调研结果显示,尽管大多数受访者对书法展览和比赛表示了一定的兴趣,但仅有少数人实际参与过相关活动。
三、调研结果反馈1. 针对书法基本认知的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部分人对书法有一定的了解,但仍然存在认知不准确的情况,需要加强宣传和普及工作。
2. 针对书法喜好程度和学习意愿的调研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书法艺术在当代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应该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3. 针对书法展览和比赛的参与程度的调研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尽管大多数人对书法展览和比赛表示了兴趣,但参与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四、改进措施1. 增加书法基本知识的普及宣传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提高公众对书法的认知和了解。
2. 组织书法培训班,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书法学习,提高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3. 加强书法展览和比赛的策划与组织,提高其艺术性和吸引力,鼓励更多的人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书法艺术考察报告范文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艺术考察是实地观察、考证艺术形式、存在及其动态,从而获取关于艺术各方面的资料,并对它进行总结和辩证的一种研究艺术文化的方法。
(纯属个人言论,有待共议)通过实地考察中国的书法遗迹和人文景观,将课堂和课外、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达到拓宽视野、提高识见、提升素养的目的。
今秋九月,六日至二十一日,书法班师生近三十人,游东岳泰山、焦山碑廊、龙门石窟、石门栈道,观三孔庙宇石碑、焦山摩崖石刻、西安碑林、千唐志斋等等,博览中国书法文化艺术之经典。
这次考察的范围除历史名家名帖、名碑外还涉及与书法相关的古代石器、陶器、铜器,及其人文环境、地域环境、历史背景,让人领略和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无上妙谛。
收集素材,体验创作,提高了文化艺术素养。
下面从摩崖、碑刻、墨迹三个方面介绍这次考察:一摩崖石刻泰山《纪泰山铭》大唐开元十四年岁在景寅九月乙亥朔十二日景戍建。
刻石,又称唐摩崖,刻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在岱顶大观峰崖壁上。
摩崖高12.3米,宽5.3米,碑文书24行,满行51字,现存1008字,字大16×25厘米,除“御制御书”4字和末行年、月、日为正书外,其他均为隶书。
额高3.95米,隶书“纪泰山铭”2行4字,字大45×56厘米,书法遒劲婉润,端严雄浑,明代王世贞评说:“穹崖造天铭书,若鸾飞凤舞于烟云之表,为之色飞”。
碑文为唐玄宗李隆基东封泰山时亲手撰书,相传由燕许修其辞,韩史润其笔,文词典雅,对研究唐代历史、书法、镌刻艺术均有重要价值。
《纪泰山铭》刻石形制端庄,气势雄奇。
据史书载,“旧填金泥,元时错落。
每当晴朗时,自南数十步望之,字里行间光彩照灼”,说明唐摩崖早在元代以前就已贴金。
刻石下部由于捶拓者冬季在其下篝火,剥蚀严重,明人叶彬补刻108字。
因长期遭受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铭文现已残26字,不可辨认的6字。
建国后,碑下设置护拦,每当风和日丽时,贴金大字在阳光下金光闪烁,蔚为壮观。
焦山《瘗鹤铭》焦山碑林在书法史上从六朝至今一直延续,存有南朝,唐,宋,元明清碑刻,共500余方,有楷,草,隶,篆各种书体,琳琅满目,为书法珍品,被誉为\\江南第一碑林\\.按碑刻的内容可分为三类,即艺术类,文苑类和叙事类, 其中书法艺术类《瘗鹤铭》最为著称,她为摩崖,正书刻石,原刻在焦山之阴崖石上,其书者前人众说纷纭,晋王羲之,梁朝陶弘景等等.据《瘗鹤铭》记载此石高8尺,宽7尺4寸,文共12行,行约23至25字不等.原文就崖书石,故其行之疏密,字之多寡,大小俱不整齐,现在我们只能看见5石,一石存2行,不足10字;二石存3行,计20余字;三石存3行 ,计10余字;四石存6行,计20余字;五石存3行,计10余字;总计88字.其结字错落有致,笔画雄健灵动,变化丰富,故学者给于好评.这是对《瘗鹤铭》的一些了解.汉中《石门颂》清张祖翼跋此碑云,“然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沈府君》、《杨孟文》,隶中之草也”。
这里的《杨孟文》就是《石门颂》,所谓“隶中之草”就是评价《石门颂》豪放率真,乃为汉隶中奇纵恣肆一路的代表。
《石门颂》立于东汉建和二年(148),原刻在陕西褒城斜道的摩崖上,此处是横穿秦岭、连接八百里秦川和汉中盆地的交通要道,古称褒斜栈道。
此处由于形势险峻、开凿困难,故历代文人歌咏、题刻者甚多。
有人整理出其书法尤著者十三品,此刻石及《石门铭》即其中影响最大的作品。
七十年代初期.因修水库,此刻石和其他刻石一起被凿刻下来,保存于汉中市博物馆。
《石门颂》 s纵261厘米,横205厘米,全计六百余字,是汉中太守为司隶校尉杨孟文数次奏请朝廷修复褒斜栈道有功而撰写的一篇颂词。
通篇看来,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可以想象当时的书写者持着一种豪放不羁、无拘无束的书写态度。
《石门颂》是著名的汉代“三颂”之一,其时代已经是隶书的成熟时期。
《郙阁颂》和《西狭颂》属于方笔隶书,在用笔上大胆使用方笔和大捺脚,然而《石门颂》却把方笔与圆笔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综合成一种特殊的篆隶笔法,通篇多用圆笔,起笔时以毫端逆锋,含蓄精蕴,中间运笔遒劲沉着,肃穆敦厚,收笔时复以回峰,圆润流畅,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
正是由于书写者追求的是一种淳古的艺术风格,而使隶书方圆兼备,在处理汉分的雁尾波法时运用一些虽称不上肥大但已稍粗的波笔,形成一道道稍向上弯的圆浑的笔顺,而且点画的转折之处多以方折来表现,正是有了这种“巧中寓拙”、“巧多于拙”的书法特点,才被后人视为不朽的艺术珍品。
杨守敬《平碑记》称《石门颂》云“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派,皆从此出”。
二碑刻曲阜汉魏碑刻馆碑刻是历史留给曲阜的珍贵文化遗产,这些碑刻,充分展现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书法艺术精湛卓越的成就和绚丽多姿的风采,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研究古代政治史、思想史、经济史、孔庙建筑史难得的实物资料,在中国碑刻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998年恢复孔庙西仓,特辟建当汉魏碑刻陈列馆,集中存放,以时代为顺序排列,永久陈列展出。
并将隋唐以来部分代表的碑刻一并附列于馆内,以展现历代书法之全貌,兼呈真、草、隶、篆之多采,满足人们对各种书法艺术的审美要求。
现存西汉碑刻6块,东汉18块,魏及北朝5块,为全国之冠,代表着那个时期汉字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
北陛石是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乙瑛碑、礼器碑、孔宙碑、史晨碑是汉代隶书的楷模,张猛龙碑是魏体的杰作。
龙门造像题记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中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庸、五代、宋诸朝,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雕造累计长达150年,石窟中北魏造像占三分之一,全部在西山,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石窟寺、魏字洞、药方洞、火烧洞等。
唐代造像几乎占三分之二,大部分在西山,武则天时移至东山。
最有代表性窟龛有潜溪寺、奉先寺、万佛洞、极南洞和东山看经寺及大万佛洞等。
古阳洞位于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洞窟。
窟内造像题记称该窟为“石窟寺”,现在名字由洞内西北角明清刻字所定。
洞进深13.5米,宽6.9米高11米。
窟内造像题记最有代表性的是二十方,被称为龙门二十品,即《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记》,《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造像记》,《步轝郎张元祖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司马解伯达造像记》,《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父等造像记》,《新城县功曹孙秋生二百人等造像记》,《邑主高树和维那解伯都三十二人等造像记》,《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像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邑主马振拜和维那张子成三十四人为皇帝造像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幼孙造像记》,《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记》,《北海王国太妃高为亡孙保造像记》,《比丘道匠为师僧父母造像记》,《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陆浑县功曹魏灵藏造像记》,《安定王元燮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记》,《齐郡王元祜造像记》,《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记》。
二十品的名目最早见于清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的《校碑随笔》,此后被社会所公认,、被视作魏碑书体的法帖范本,不仅国内珍视,而且享誉海外。
龙门二十晶的书法艺术,端正大方,质朴厚重,刚健有力,峻荡奇伟。
其行次规整,排列整齐,大小匀称;结体和用笔则在隶、楷之间,表现出其成熟性,也显现出其过渡性的承隶启楷风格,除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外,洛阳出土大量的北魏墓志,其中们匕魏元怀墓志》、《北魏元怿墓志》、《北魏高猛墓志》、《北魏元肥墓志》等都是魏碑书法精晶。
此外,洛阳出土的北齐时代的《北齐姜纂造像题记》等也是魏碑书法的代表作品。
千唐志斋千唐志斋位于新安县城西的铁门镇,距洛阳市区约45公里,是我国收藏墓志最多的博物馆,也是唐代墓志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内存墓志石刻一千四百一十三件,其中唐志一千一百八十五件,所存墓志从唐代第一个年号武德到最后一个年号天佑,几乎每个年号都有,这些志石记载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武则天改元,安史之乱等。
另有西晋、北魏、隋、五代、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代墓志二百二十八件;还有墓志盖以及书法、绘画、造像、经幢等石刻艺术品。
该馆为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将军(新安铁门人)收集民间散落的志石,在其营建的园林\\蛰庐\\内,修建十五孔拱式建筑,将志石镶嵌于壁而成,保存至今。
千唐志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从唐代的第一个年号武德到最后一个年号天佑,几乎每个年号的墓志都有,这些志石记载许多重大事件,如武则天改元,安史之乱等,具有证史、纠史、补史作用;千唐志斋集书法名家的作品于一室,象唐代的颜、柳、欧、褚,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赵孟俯,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王铎,还有世人鲜见的唐代诗人王昌龄,政治家狄仁杰的书迹和郑板桥诗竹等。
西安碑林位于西安城内三学街15号的西安碑林博物馆院内。
它是我国历史上保存文物较早的地方,以碑石精华荟萃而闻名中外。
其建置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乃至唐末五代,是从保存唐代所刻《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开始的。
这两种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
唐昭宗天祐元年(904),佑国军节度使韩建缩建长安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