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和非洲讲义
第一节 亚洲及非洲

1
文 明
2
发
祥
印度河-恒河流域
地
印度河-恒河文化
黄 河
长
华 夏 文 化
江 中 下 游 地
区
-
A
B
AB D
C
请你指出 图中的服 装属于亚 洲的什么 地区?
D
北亚地区
衣—毛皮
食—驯鹿等肉类
行—雪橇
住—木屋
东亚地区
丝绸
鱼生
米面制品
马
船
西亚地区
衣—白色宽袍
食—羊肉
行—骆驼
住—窗小墙厚
东南亚地区
衣—短衣,筒裙
C.热带雨林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印度河流域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D )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北回归线通过亚洲地区中没有的气候类型是 ( D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影响纬气度候的因素海陆、 地、形 。
纬度 亚库茨克 位置
乌兰巴托 孟买
哈尔滨
海陆 位置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世界人口? 亚洲人口? 亚洲人口占
70亿
43亿
世界人口?
亚洲 63%
37% 其他大洲
A 东亚 . B 南亚 . C 东南亚 .
亚
洲
人
口
A稠
密
B
区
C
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
印度
东亚
巴基斯坦
日本
南亚
孟加拉国
亚
洲
的 三 阿拉伯文化
个 两河流域
人
第24讲中古时期的亚洲和古代非洲与美洲讲义--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第24讲中古时期的亚洲和古代非洲与美洲对应学生用书第157页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理清知识结构基础全通关一、中古时期的亚洲阿拉伯帝国建立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政治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经济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陆海贸易繁荣;城市繁多文化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成就突出。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奥斯曼帝国建立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政治①是最高统治者经济15~16世纪,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南亚笈多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不够统一。
②发展为主要宗教德里苏丹国13世纪初,由突厥人在印度建立。
最高统治者称苏丹。
划分行省,以③为国教东亚日本646年开始“④”,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0世纪,逐渐形成庄园制。
武士集团日益重要。
12世纪末,进入幕府政治时期,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17世纪,德川幕府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朝鲜7世纪末,新罗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⑤王朝,仿效中国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制,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14世纪末,李成桂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
16世纪末,中朝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拓展延伸阿拉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1)数学: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2)医学: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3)文学:《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4)沟通作用: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二、古代非洲文明与美洲文明1.古代非洲文明西非西非居民⑥ 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马里:征服加纳后,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⑦ 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桑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东非4世纪,⑧ 王国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地区强国10~15世纪,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有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南非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2.古代美洲文明玛雅文明(中美洲)政治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城邦)。
专题五认识大洲(课件)

复习进阶讲义【人教版】
第一节 亚洲 第二节 欧洲 第三节 非洲 第四节 美洲
试卷讲评课件
【中考考情分析】
试卷讲评课件
【基础知识复习】
第一节 亚洲
试卷讲评课件
知识点一 位置和范围
1.雄踞东方的大洲
试卷讲评课件
(1)地理位置: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 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①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亚洲绝大部分地区在东半球;从南北半 球看,亚洲绝大部分地区在北半球。 ②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接欧洲,西 南邻非洲,东北隔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③经纬度位置:亚洲北部约达北纬 81°,南部约达南纬 11°,经度位置 约在东经26°向东至西经 170°之间。 (2)范围
试卷讲评课件
③社会经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发达,对航运的需求 量大
试卷讲评课件
知识点 三 欧洲的人口
1.欧洲人口数量居世界各大洲第3 位,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洲。 2.欧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已达70%以上。
试卷讲评课件
3.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 大洲,有的国家人口已出现负增长。欧 洲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老年人口比重 大,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
试卷讲评课件
(2)特点 ①河网密,水流平缓。 ②水量丰富,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③绝大部分为外流河,航运价值高
试卷讲评课件
(3)欧洲河流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小,河流流速平缓,有利于内河航运 的发展 ②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终年温和多雨,降水均匀,河流水 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小,没有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一单元 第31讲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

第十一单元世界古代史: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中古时期的世界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1讲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课程标准1.了解中古时期亚洲、非洲、美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社会状况。
2.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考情分析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低频考点,主要以选择题为主2.情境设计:多利用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创设新学习情境,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如(2023·湖南卷,12)日本土地制度;(2023·海南卷,10)非洲文化传统对法律的影响;(2023·6月浙江选考,11)阿兹特克文明;(2023·1月浙江选考,11)美洲印第安文化成就;(2021·福建卷,12)阿拉伯文化3.核心考向: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奥斯曼帝国对东西方贸易的影响以及美洲印第安文明成就整体感知内容导航一 梳理必备知识二 突破关键能力三 链接高考热点四 课时精练落实梳理必备知识基础性中古时期的亚洲知识点一 1.阿拉伯帝国(1)建立与扩张(2)帝国统治政治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经济①工商业: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②贸易: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③城市:帝国境内城市繁多,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3)帝国文化①成就: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诸多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②地位: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③影响: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2.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兴起与扩张(2)帝国统治政治最高统治者是苏丹,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经济①15—16世纪,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②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影响东西方之间的贸易3.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南亚国家①笈多帝国:4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几乎征服了北印度,帝国政局稳定,但政令不够统一;印度教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欧洲、非洲的复习课课件湘教版

欧洲地理概述
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欧洲位于东半球西北部,与亚 洲、非洲隔地中海相望,与北 美洲隔大西洋和北极海相望。
欧洲总面积约为1016万平方千 米,是世界第六大洲。
欧洲有4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 27个是欧盟成员国。
欧洲的地形地貌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约占 总面积的3/4,主要分布在欧 洲中部和东部地区。
亚洲的经济增长主要依 靠出口导向型经济和资 源型经济,但近年来也 在逐步向高科技和创新 型经济转型。
亚洲地区合作和经济一 体化进程正在加速,如 东盟、中日韩自贸区等。
欧洲的经济发展
A
欧洲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经济实力雄 厚,拥有强大的工业、服务业和金融业。
欧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但各国 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德国、英国等 国家的经济实力较强,而希腊、意大利等 国家的经济较为落后。
音乐与舞蹈
非洲音乐和舞蹈具有独特的节奏和韵 律,是非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挑战
非洲面临许多发展挑战,如贫困、疾 病、战乱等,但也有许多国家和人民 在努力发展与进步。
05 亚洲、欧洲、非洲的经济发展
亚洲的经济发展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 面积最大的大洲,拥有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 资源。
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 差异较大,既有发达国 家,如日本、韩国,也 有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印度。
02
亚洲总面积约4458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
03
亚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印度、日本、韩 国等是亚洲的主要国家。
亚洲的地形地貌
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 海拔较高,有“高原大陆”之称
。
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 雅山脉和最高的峰珠穆朗玛峰 (海拔8848米)。
非洲的位置、国家、地形、气候讲义

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
自主学习 非洲地理位置
参照非洲地图思考: 1、经纬度位置: a 经度范围? b 纬度范围? c 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d 主要位于哪个热量带?
2、海陆位置: a 与它相邻的海洋? b 邻近的大洲?
经纬度位置 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南北回归线
之间,大部分属热带。
3
3. 几内亚湾—非
洲最大的海湾
4. 乞力马扎罗山
2
——非洲最高峰
5.埃塞俄比亚高原 —“非洲屋脊
非洲之最 世界最大的沙漠
刚果盆地 东非裂谷带 撒哈拉沙漠
世界最 大的盆地
世界最 长的裂
谷带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阿拉伯语意为“大荒 漠”。撒哈拉沙漠北起非洲北部的阿特 拉斯山脉,南至苏丹草原带,宽1 300 ~ 2 200千米;西自大西洋边,东达红海 沿岸,长4 800千米,面积达770多万 平方千米。
东非裂谷带
•
裂谷带南起赞比西
河口,向北纵贯东非高原
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并经
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
海和约旦河谷,全长6
400米。
右图为埃塞俄比亚境内东非裂谷的 一段
三、炎热的气候
小组活动探究:
1、根据图6-21、6-22总结得出非洲气温的 特点?
2、根据图6-23分析非洲降水量得分布特点? 3、分析图6-24,非洲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 分布有什么特征?
3/4的面 积在回归 线之间
年平均气温 在20℃以上
气候普遍暖热,被称为“热带大陆”
• 年降水量丰富地区
——赤道附近、几内亚湾沿岸
• 年降水量很少的地区
——北回归线两侧的热带 沙漠 地区
——南回归线两侧的热带 沙漠地区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复习课件

课本:p45表格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带来大量降水 气象灾害:旱涝灾害 原因:西南季风强弱 不同,西南季风进退 不一
西亚石 油主要 分布区
1.欧洲西部乳畜业发达的条件: 自然:阴雨天多,光照不足, 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但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社会:①欧洲人以高热量食物为主的饮食习惯 ②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求量大 2.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种植业发达的条件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河网稠密、 河流短小、 水量大
欧
洲
伏 尔 加 河
莱茵河、多瑙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1.自然原因: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水量较丰富,季节变化小; 无结冰期,可全年通航 地形:流经平原地区,河流平稳
2.社会原因: 流经经济发达地区,航运需求大
尼 罗 河
刚 果 河
尼罗河定期泛滥原因? 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 候,降水分干湿两季, 湿季降水多
亚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
2.海陆位置:东、南、北分别临太平洋、 印度洋、北冰洋;西部:欧洲;西南部:非洲 3.纬度位置(大部分在赤道和北极圈之间)
土耳其 海峡
赤道
北冰洋
欧洲
苏伊士运河
亚洲
印度洋
非洲
乌拉尔山— 乌拉尔河 太
大高加索山
平 洋
欧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
2.海陆位置:西、南、北分别临大西洋、 地中海、北冰洋;东部:亚洲;南部:非洲 3.纬度位置(大部分在40°N和北极圈之间,北温带)
印度洋
美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西半球)
2.海陆位置 3.纬度位置(北美洲:大部分在北回归线和北极 圈之间,北温带。南美洲:大部分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热带)
太 平 洋
亚洲及欧洲、非洲

1)状况:人口密度大,但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2)分布:西部人口稠密,北部人口稀疏。以白色人种为主。
3)问题: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劳动力短缺,后备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
2、国家情况:多为发达国家。
第二节非洲
非洲(Africa)
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赤道穿过中部,南、北回归线分别穿过南部、北部,大部分位于20OW ~ 0O~ 50OE之间。
2、气候特点:
1)气温高,被称为“热带大陆”。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OC以上,气候普遍暖热。
2)降水分布很不平衡。赤道附近、几内亚湾沿岸降水丰富,热带沙漠区则降水很少。
3、气候与农业生产、河流:在热带草原区发展畜牧业、开垦耕地。地中海气候区适宜栽培柑橘、葡萄和油橄榄等。气候条件对尼罗河、刚果河水量影响较大。
2、半球位置:全在东半球(西部),地跨南、北半球。
3、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隔红海及苏伊士运河与亚洲为邻。
国家
1、“二战”前: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3个独立国家。
2、目前:共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地形
1、地形特征:1)海岸线平直,少半岛、岛屿、海湾
气候
1、气候分布图
2、气候特点:
1)气候复杂多样。
2)大陆性特征显著。
3)季风气候显著。
1、气候分布图
2、气候特点:
1)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
河流
1、主要大河
1)长江:长度、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亚洲和非洲[知识要点]一.东亚2、日本(1)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2)发达的经济和文化特点二、东南亚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居民和经济三、南亚4、印度(1)印度的居民和宗教(3)资源条件与工业生产四、中亚五、西亚和北非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1) 两洋、三洲、五海之地(2) 高原为主的地形2、居民和经济(1) 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2) 畜牧业和灌溉农业(3) 居民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复习指导]复习本单元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日本工业分布特点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其主要原因有二个方面:第一,日本国内发展工业所需的重要的原料、燃料严重缺乏,如煤、石油等都需大量进口;而工业产品的销售又主要依赖国际市场,需大量出口。
第二,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的港湾,建港条件优越,海上交通便利,能充分满足进出口的需要。
二、"十字路口"的东南亚 东南亚位于澳大利亚和亚洲大陆、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从古到今都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尤其是马六甲海峡,它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的"咽喉"。
三、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该区地理位置重要性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第一,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即红海和地中海);第二,土耳其海峡(由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组成)是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第三,处在亚洲、非洲、欧洲之间的地带,连接了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黑海。
四、非洲干燥地区广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非洲大陆北宽南狭,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特别广阔,非洲北部大部分地区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受干热的热带大陆气团影响;东北部紧邻西亚,来自亚洲大陆干燥的东北风,又加剧了非洲北部气候的干热程度。
南非高原的广大地区被回归高气压所控制,虽然在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东南风的影响,在高原的东南边缘降水较多,但在高原内部的雨阴处降水却较少,形成了卡拉哈里沙漠。
在同纬度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又受到本格拉寒流的影响,降水稀少而多雾。
非洲海岸线平直,缺少深入内陆的海湾,受海洋的影响较少,这也是非洲干燥地区广的原因。
五、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在埃及境内,尼罗河有定期泛滥的特点,河水给两岸和三角洲淤积了肥沃的土壤。
尼罗河上源有两条;一是青尼罗河,一是白尼罗河,它们流经了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造成在,丰沛的降水,给尼罗河带来充足的水源,水量丰富。
定期泛滥主要是由于天文造成的,两次泛滥大约间隔365天,因此古埃及把一年定为365天,每次潮头到来之日就是一年的开始。
自从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尼罗河下游的水文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定期泛滥现象也因此受到影响,但尼罗河携带下游和入海的泥沙也大大减少。
六、单一商品经济 长期以来,非洲作为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许多国家和地区只开采一种或几种矿产,种植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形成了畸形发展的单一性商品经济。
七、刚果河的水力资源 刚果河也叫扎伊尔河,是非洲第二长河。
它的长度虽不及尼罗河,但流量却比尼罗河大16倍,水量极其丰富,主要原因是流域范围内大部分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
刚果河上游流经高原区,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多急流瀑布;下游段河道切入结晶岩高地,多峡谷、瀑布。
丰富的水量,湍急的水流。
众多的峡谷瀑布,使得刚果河成为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大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2.位于两个大洲之间的海峡有:()A.麦哲伦海峡B.土耳其海峡C.英吉利海峡D.马六甲海峡3. 下列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A.青藏高原B. 亚马孙平原C. 南极洲D. 我国东部平原4.下列地区与主要人种的连线正确的是()A.日本人----白种人B.印度北部----黑种人C.亚洲西部----黄种人D.印第安人----黄种人5.以下不属于东亚的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6.日本的气候与同纬度的大陆相比更具有()A.大陆性B.季风性C.海洋性D.季节性7.日本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A.海岸线曲折,多良港B.岛国,多良港,海上运输便利C.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D.矿产资源匮乏8. 读日本经济结构图,关于日本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水平比较低B.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C.农业发达且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D.商业、建筑业在经济中占绝对优势9. 中南半岛的地形分布特点是()A.大山众多、平原少B.多高原、山地和盆地C.多平原,少山地D.山河相间分布、南北延伸10.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A.湄公河B.红河C.萨尔温江D.伊洛瓦底江11.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的最大产地是()A.非洲B.南美洲C.印度D.东南亚12.某种气候6月至9月为雨季,10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该气候为()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13.下列河流中流入太平洋的是()A.叶尼塞河B.恒河C.湄公河D.印度河14.一艘从中东波斯湾开往我国运送石油的船只,最有可能经过的海峡是()A.直布罗陀海峡B.白令海峡C.马六甲海峡D.莫桑比克海峡15.下列关于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A.巴基斯坦以印度教为国教,97%以上的人口为穆斯林B.南亚是印度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C.恒河源出我国西藏,注人孟加拉湾,下游地区小麦的种植面积广大D.南亚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3个,其中印度人口最多16.不属于南亚西北部印度(或塔尔)沙漠形成的原因是()A.离海较远B.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内C.西南季风不易吹到D.古代原始森林遭到破坏17.印度经常发生水旱灾害,主要原因是()A.西南季风的影响B.东北季风的影响C.原始森林的遭到破坏D.地形的影响18. 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印度的矿产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B.印度的粮食作物有棉花、黄麻等C.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D.印度已成为发达国家19.中亚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B.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C.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D.地形封闭,外来水汽难以到达20.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是()A.蒙古B.苏丹C.哈萨克斯坦D.乌兹别克斯坦21.西亚和北非地区的气候主要是()A.热带雨林B.热带季风C.亚热带地中海D.热带沙漠22.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二、综合题23.读右图,完成:(1)写出各地理事物的名称:①:海,②:海,③:海峡, C:海。
(2)从A经过B到D降水量的变化是。
其主要原因是。
A国与D国相比,气候差异是:A国以性为主、D国以性为主。
(3) B国以我国东北的辽宁和省相邻分界线是江和图门江。
(4)日本的工业高度发达,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沿岸和海沿岸。
答案:(1)日本海东海朝鲜黄海(2)逐渐减少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海洋大陆(3)吉林鸭绿江(4)太平洋濑户内海24.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名称:①:②:③:⑵.写出字母代表海域:B 海 D 湾A:河发源于中国,主要流经国。
⑶.此时为南亚地区热、雨、凉三季中的季。
⑷.图中地形分三部分,北部为高大的山,、中部是河和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南部是高原。
(5)地区C在气候上难以受北方冷空气侵入的原因是。
答案:(1)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2)阿拉伯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3)雨(4)喜马拉雅山恒河印度河德干(5)受北部高大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阻挡25.读“非洲地形、河流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⑴写出图中字母代表地理事物的名称:A 山脉,B 山脉,F 河,G 湾 ,H 岛, I 海, L 湖。
⑵D处的气候类型是气候,特点是 ,原因是: 。
⑶C、D两河中,哪一条河的水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填字母和名称),原因是什么?。
两河中水力资源丰富的是(字母和名称),原因是。
答案:(1)阿特拉斯山脉德拉肯斯赞比西河几内亚马达加斯加地中维多利亚(2)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3)C 尼罗河其大部分河段(尤其是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D刚果河地处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径流量大;流经刚果盆地,河流落差大。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58分55.2秒,在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北纬3.9°,东经95.9°)发生8.7级地震。
地震发生数分钟后,地震引发的大海啸迅速袭击了距离震中最近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两小时以后,海啸袭击了斯里兰卡,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
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此次印度洋大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大约有15万人。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材料二:印度洋地震、海啸示意图材料三: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图。
此后中国的石油消费、生产、进口和进口依存度(年进口量占年消费量的。
比例)逐年增大,2002年进口石油7000万吨,占当年我国石油生产量的43%,2004年石油净进口重达1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并且将维持20年左右。
(1)印度尼西亚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2)这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重大伤亡的主要原因有那些?(3)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风景秀丽的群岛国家,这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首都马累半数以上的地区沦为泽国。
该群岛按成因分类属于什么岛?其特点是什么?马尔代夫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危害是什么?(4)位于苏门答腊岛以北的海峡是什么海峡?为什么我国也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答案】(1).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 (2)震级大,震源浅,海啸强度大;受灾的地区大多是人口稠密或者旅游者聚集的地区;受灾的地区普遍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预警机制。
(2分)(3)珊瑚岛面积小,地势低平(1分)全球变暖马尔代夫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国家,由冰山融化而造成的海平面升高,将直接导致该国面积缩小,危及国家生存。
(1分)(4)马六甲我国进口石油的大部分来自中东,非洲和东南亚,都必须即一旦发生意外事件,马六甲海峡被外国封锁,我国将直面巨大的能源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