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犀和亚洲犀的区别
犀牛角的鉴别

犀牛角的鉴别在这里主要是跟大家提供一些犀牛角的鉴定方法,不建议大家购买新的犀牛角,因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另外犀牛真的存世量很少了,不想我们的孙子以后只能在电视上、书本上才能认识看到犀牛。
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老犀牛角,有很多收藏家在收藏一些老犀角的时候还得注意下别被药了,在这里一些简单的辨别知识大家看一看,哪里写的不好阿郎在进行修改。
有人说:网格纹、鱼子纹,天沟、地岗才是犀牛角所独有的特征。
但是注意掌握的要领是:1、犀角有鱼籽纹,牛角没有;2、犀角虽然可以一层层剥开,但没有一圈圈的角朊层;3、在正常情况下犀角有气味,而牛角没有。
牛角横截面图犀角是最珍贵的牙角材料。
犀牛角的尖部是犀牛角最好最嫩最珍贵的部位。
自古以来犀角不仅被作为辟邪稀罕的灵物而宝之,而且被认为具有解毒解热之药用(比如《本草纲目》载:入药惟犀生者为佳)。
犀牛分为亚洲犀牛和非洲犀牛,因犀牛角属性大寒,在医疗条件不是很发达的古代,是治疗热病的良药。
加之可被雕塑成玩物和因稀少而成为权贵身份的象征,大量的猎杀与截取角质,亚洲犀牛于明末清初时候就绝迹了。
现在我们还能看见的犀牛及新品的犀牛角雕制品,都是来自非洲中北部。
一、犀角的鉴定犀角的鉴定不难,但由于犀角十分珍罕,一般人能上手的机会不多,所以不少收藏者和古玩商只好凭着猜测臆断。
请看犀角的表面纹路和竹子的纹路很象,故称为“竹丝纹”;但犀角截面又有竹所没有的如同皮肤发囊般的肌理,其斜剖面摸上去有类似皮肤鸡皮疙瘩的感觉,故其纹亦可称“发丝纹”。
这纹路难伪造,牛角的仿品和合成的都没有这个特征。
鱼子纹鱼子纹鱼子纹(只能说可能是犀角的鱼籽纹)(特征之一)犀牛角犀角的鱼籽纹(但蹄子也有此纹)亚洲犀角鱼子纹鱼子纹(纹中要有一个小点)和驴蹄子料很像,注意识别真品这种中间有白点的,要用:打灯来看,再磨平鱼子纹,再打灯。
如此反复还有的。
才是真品。
标准犀角杯横纹第一:鱼子纹要明显,要凸出来的那种,而且要通体都有。
只要是横切面,要通体都有。
非洲犀和亚洲犀的区别

非洲犀和亚洲犀的区别非洲犀和亚洲犀的区别:非洲犀牛角:称广角,产自非洲,颜色:黑褐色广角纹丝较犀牛角细,而且相互粘连。
广角无蜂窝状眼,无鱼籽样纹,无天沟、地岗,这是与犀牛角的显著区别之一。
图一、清代非洲犀犀环偑图二、非洲犀的局部情况中药界称非洲的白犀角和黑犀角为广角;称印度犀角为火犀角;婆罗门犀牛角和爪哇犀牛角为水犀角。
这也许是因为婆罗门犀牛和爪哇犀喜游水、怕晒与水的接触时间比印度犀牛长的原因。
水犀角的药用价值是火犀角的2-3倍。
水犀角纹如甘蔗,横剖面(断面)有“粟纹”,香味浓,个型小。
是贵重的中成药原料配药,如“安宫牛黄丸”等。
世面上说的水犀、香犀及价格最昂贵的犀牛角就是这种水犀角。
婆罗门犀牛角底盘如西瓜籽;爪哇犀牛角底盘椭圆。
它们的区分是:(1)从表面上看纹路,纹细的是非洲犀,纹粗的是亚洲犀;(2)犀角底部的形状——椭圆的是亚洲犀,圆形的是非洲黑犀,近长方的是非洲白犀;(3)非洲犀两类——黑犀、白犀;亚洲犀三类——撒马利亚、爪哇、印度。
非洲犀尺寸大,亚洲犀尺寸小;前三类有双角,后两类是单角。
以上五类犀角的共有鉴别特征是犀角表面有“鱼籽纹”“竹丝纹”。
(4)犀角底部凹腔处旁边的“裙边”——裙边阔的是亚洲犀,裙边窄的是非洲犀;(5)用热水浸泡或放入手掌中磨擦使之发热,无腥气而清香是亚洲犀。
爪哇犀和苏门犀生活习性相同,“喜游水、怕晒。
经常独栖或雌雄同栖,不合群。
以鲜枝、嫩芽叶、竹类、芒果及无花果等为食“苏门犀之角古代制作工艺品主要取其前角。
角前边较长而弯弧,后边短而稍直。
加工后呈明黄色或棕黄色。
纵剖面有‘竹丝纹’,横剖面(断面)有‘粟纹’,气味清香。
底盘如西瓜籽。
” “爪哇犀之角:雕刻工艺品主要用雄性之角。
雄性角长约25厘米,与前两种犀牛(印度犀和苏门犀)不同是其上端比较尖锐,稍往前弯。
纵剖面有‘竹丝纹’,横剖面(断面)有‘粟纹’,气味清香。
底盘椭圆。
”图三、亚洲犀的细镜下的‘竹丝纹’图四、亚洲犀的细镜下情况图五、亚洲犀的局部人物的刻画情况图六、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亚洲犀角盃。
知识点——教你怎么分辨亚洲犀和非洲犀

知识点——教你怎么分辨亚洲犀和非洲犀
犀牛角切面
犀牛角
犀牛角雕饰
犀牛角人物雕饰
犀牛角基础知识
犀牛角一共分五类,其中非洲犀包括黑犀和白犀,亚洲犀包括印度大独角犀、爪哇小独角犀以及撒玛利亚双角犀。
注:白犀的颜色会逐渐变黄,最好的颜色为金黄色。
1从气味上分辨,非洲犀焦腥,亚洲犀由于都是老角闻不出,并且亚洲犀摩擦时有淡淡的麻油味。
2从截面上来看,亚洲犀的鱼子纹是圆的,非洲犀则不是很圆。
亚洲犀的甘蔗纹要比非洲犀更粗。
3从雕工上来看,亚洲犀不易雕的太细腻,以粗工为特点,非洲犀雕工细腻,形象逼真。
从透性来看,亚洲犀透性好,非洲犀由于质地致密透性不好。
4从颜色上来看,亚洲犀分为黄、红、绿、黑;非洲犀纹理不发育,所以只有黑色和黑红色两种。
5另外非洲犀都是乾隆以后,有雕件,接件,而亚洲犀都是独个,宋元为主,明很少。
6从药物价值来讲,亚洲犀1g相当于非洲犀的20g.并且由于非洲犀有焦腥味,而且通常加过色,不适合用药,口感不好。
(注:鉴别非洲犀加色的方法,用口水浸湿餐巾纸,放在上面几秒钟,而后抹一下。
)
犀牛角可以凉血、镇惊,解百毒、治疗各种内热病,男人可以壮阳,女人可以养颜。
犀牛角佛像雕饰
家里有犀牛角的藏友可以去试试,看看自家的犀牛角是属于哪种!。
绝技!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怎么快速区分?

绝技!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怎么快速区分?亚洲犀角与非洲犀角的区别为:外形不同、角髓不同、纹路不同、色泽不同。
一、外形不同1、亚洲犀角只有一只角,角短,最大的印度犀角也仅有30厘米。
2、非洲犀角则有两只角,角长,最长的可达80厘米。
二、角髓不同1、水牛角在横剖面可见围绕中心层叠的白色圈状角髓(角朊层),亚洲犀角没有。
2、非洲犀角只在外围有一圈阔边的角髓,没有层层套叠,呈管状集合体。
图为市面上常见牛角仿品三、纹路不同1、亚洲犀角“竹丝纹”粗,表面甘蔗丝纹粗的是亚洲犀。
2、非洲犀角”竹丝纹”细,而纹丝较细密的则是非洲犀。
四、色泽不同1、亚洲犀角上部色暗,下部明朗,称“云头雨脚”角的前方有“天沟”底部有隆起的“地岗”。
因年代久远通常成暗黄色或者暗棕色,打灯几乎不透光。
2、非洲犀角制品为蜜色或栗色,色较纯,半透明度。
非洲犀与亚犀在价格上有很大差别,最近三十年,由于犀角价格高,还有不少从非洲走私进来的犀角,也被作伪者去雕制一些仿古作品,冒充亚洲犀角,对此也应警惕,凡是用非洲犀角雕成的明代风格作品,都值得认真辨别,十有八九是现代仿品,(明末清初以前也有少量非洲犀角制品,但数量极少)。
现在已经严格禁止,现代的不要买就可以免去很多风险。
判断犀角的新旧则要看雕工,看作品属于哪个时代的风格。
从故宫的藏品可见,明代犀角杯风格大气、圆浑、花纹不满,庄严高贵,而清代犀角雕刻雕工繁杂,刻意显示刻工技巧,这是两个朝代的犀角雕刻在风格上的区别。
明代朱元璋实施海禁,多数犀角都是从非洲、爪哇、印度走私来的,材料稀少珍贵,所以雕刻家采用磨工浅浮雕,而清代海运进一步发展,进口材料增多,更有达官直接从国外淘买,雕刻家得以在犀角上用高浮雕、镂雕刻意展现刻工。
下面欣赏一些作者漠草工艺自己收藏漂亮的合法老料角制品。
本文由漠草工艺原创,关于老角雕更多秘密,欢迎到评论区参与讨论!。
象牙,犀角的种类与鉴别

象牙,犀角的种类与鉴别象牙:象牙有四种:非洲象牙、亚洲象牙、古代猛犸象牙、人造象牙。
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牙雕老艺人李定宁介绍,现代象牙主要产于非洲和亚洲。
非洲象雄壮高大,象牙每支可达1到2米,表皮呈淡黄色,色泽柔和润泽。
亚洲象比较少,幼嫩晰白。
猛犸象牙,是二万年史前动物,牙色洁白无瑕。
象牙颜色原色主要有两种,非洲象以黄牙为主,亚洲象以白牙为主。
极其稀少的优质黄牙,由于基因变异,呈现乳白色中透出微红,行内人称之为血牙,其价高于一般象牙。
牙角的种类与辨识:象牙的种类及辨识大象主要产于非洲以及亚洲的印度、泰国、缅甸等地。
非洲公象、母象都有牙,也较长。
普通的每枝重约30公斤,大的有80公斤左右。
非洲东部赤道一带所产牡象之牙,长3米,为象牙之最长者。
非洲象牙多呈淡黄色,质地细密,光泽好,硬度高,但在气温悬殊变化的情况下易产生裂纹。
亚洲的母象不生牙,在锡兰公象也不生牙,亚洲各地所产象牙的颜色比较白,但过段时间后会逐渐老化,色泽泛黄,光泽亦差,其牙质的硬度低于非洲象牙。
象牙与其他兽牙不同,其表面没有珐琅质覆盖。
非常怕酸。
强酸可以将它腐蚀,弱酸亦可使其软化。
如将象牙放在醋酸中浸泡,就可使之变软,再用刀或其它工具,旋以雕刻加工,往往就事半功倍了。
象牙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光泽柔和,牙纹细洁,是制作高档工艺品的天然好材料。
象牙自牙头开始,有一小黑点,一直延伸到空心的管口部心,称之为心。
如果把象牙尖横断切开,就可以发现象牙的心,大致分三种:太阳心、芝麻心和糟心。
象牙的牙心以太阳心最好,芝麻心次之,糟心最差。
象牙有其自然的纹路,以牙心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牙纹也变得越来越粗,象牙纹为有“人”字形纹和网状形纹两种。
象牙雕刻材料昂贵,工艺精湛价值较高,必然会出现一些伪制品鱼目混珠,不可不辨。
象牙的伪制品只有一种——人造牙,它是采用化学工艺合成,比较容易辨认。
人造牙的质量轻,光泽差,无牙纹。
有的人造牙故意作出牙纹,但死板呆滞,呈规则的平行线条,与象牙的自然人字纹、网状纹不能比拟。
犀牛角作品如何鉴别断代

犀牛角作品如何鉴别断代同是犀角,亚洲犀与非洲犀在价格上有很大差别,亚洲犀早已绝迹,所以凡是亚洲犀角制品,年代不会晚于清早期,而非洲犀与亚犀在价格上有很大差别,最近三十年,由于犀角价格高,还有不少从非洲走私进来的犀角,也被作伪者购去雕制一些仿古作品,冒充亚洲犀角,对此也应警惕,凡是用非洲犀角雕成的明代风格作品,都值得认真辨别,十有八九是现代仿品,(明末清初以前也有少量非洲犀角制品,但数量极少)。
亚洲犀角与非洲犀角辨别也较复杂,不同专家说法也不尽相同。
但一般只要察看几个要领就可以大致分别出来。
第一,亚洲犀角都比较短,原材料最多30cm,雕成的制品超过20cm已属大件,而非洲犀角则较长,最长的可达80cm,所以如果某件雕件已认定是犀角,其长度超过25cm的,可以肯定不是亚洲犀,近几年拍卖市场上出现过60cm的大件犀雕,绝对是非洲犀角无疑。
第二,看截面形状,亚洲犀角截面是椭圆形的,一般被制成酒杯,以尽量保持其原状,有些佛像,底座若接近椭圆形,基本可以认定是亚洲犀。
非洲犀角的截面是圆形的,一般用做碗,瓶类雕件,还有一种截面接近长方形的是非洲白犀角。
常常被削割成椭圆形,冒充亚洲犀角,但白犀的粟米纹在放大镜下蜂窝状不如亚犀明显。
何况多半是电脑制版、机器雕刻,只要认真分辨,是不难区分出真伪的。
第三,看雕件腔口的深浅,亚洲犀角杯的杯槽(就是能盛水的部位)都比较浅,而非洲犀角的腔口则较深,原因是非洲犀角长度大,因而底部的凹腔就比较大。
第四,看纹路,表面甘蔗丝纹粗的是亚洲犀,而纹丝较细密的则是非洲犀,掌握了以上规律,在现实中分辨亚洲、非洲犀角就有一定的底数了。
掌握材质的鉴别,是犀角制品收藏的第一步,但如只会辨别材质而不会辨别年代和艺术水平,仍然无法得到真正具有文物价值的犀角珍品。
我们曾收到不少收藏家的来信,反映最近犀角市场上出现了一批以新近走私进口的非洲犀角为原料雕成的仿古作品,有些雕得很精致,藏家以明、清制品的价格买来后,请专家鉴定则是当代新活,弄得十分狼狈,他们希望能知道一些识别仿品的经验。
犀角鉴别

南非犀牛犀牛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森林里,其种类较多,亚洲有3种:苏门答腊犀、印度犀、爪哇犀;非洲有2种:黑犀、白犀。
犀牛的形体像牛,头略呈三角形。
亚洲的犀牛多为一角,长在鼻子上,非洲的犀牛为两角,一只在前,一只在后。
犀牛头脑比较迟钝,视觉很差,但嗅觉和听觉敏锐。
印度犀:印度尼泊尔。
(独角,打灯有蜂窝孔,磨之,乞味微麻油香,没有香犀香,古书叫:通天犀。
毛犀,火犀,,几百只)瓜哇犀:马来西亚、缅甸。
(属于水犀,据说乞味清香,是世上最珍贵的香犀也叫文犀水犀。
世上仅存:几十只,是世上最少的)苏门犀:苏门荃腊,泰国。
(婆罗门犀,有双角,属于水犀,据说乞味是清香味,世上仅存:40只左右或有说几百只)非洲犀;白犀与黑犀:非洲东部,东南部。
(广角,乞味微浊,微腥。
世上应有几千只。
据说是:三千只左右。
)印度犀:独角犀,雌雄兽鼻端均长一角。
瓜哇犀:独角犀,雄性长角,雌性无角,身一有三角皱褶。
苏门犀:双角犀,雌雄皆长角,雄角长大,雌角较短。
非洲黑犀:双角犀,皮肤无褶,前角长大,后角短小。
非洲白犀:双角犀,犀中最大者。
前角长大,后角短小。
南非的犀牛,有一个角和两个角的。
幼犀牛为一个角犀牛是哺乳类犀科的总称,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东南亚。
是最大的奇蹄目动物,也是仅次于大象体型大的陆地动物。
所有的犀类基本上是腿短、体粗壮。
体肥笨拙,体长2.2~4.5米,肩高1.2~2米;体重2800~3000千克,皮厚粗糙,并于肩腰等处成褶皱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无毛;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头部有实心的独角或双角(有的雌性无角),起源于真皮,角脱落仍能复生;无犬齿;尾细短,身体呈黄褐、褐、黑或灰色. 生活习性犀牛都是草食动物。
尽管白犀牛和黑犀牛都以非洲大草原的牧草为食,但它们的饮食方法却大相径庭。
白犀牛的上唇很宽,可以吃矮小的草;而黑犀牛的唇比较突出,能采集嫩枝再用前臼齿咬断。
正是由于这两种犀牛的饮食方法有区别,它们才可以共同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
犀牛角鉴定——精选推荐

犀牛角鉴定篇一:犀牛角鉴别犀牛角高仿品的主要鉴别方法:犀牛角高仿品出现在中国大陆的:上海、南京、北京、深圳与香港、广州等地,别的城市见到的少。
而且网上90%以上的犀牛角产品皆是假的,高仿品都少。
多为蹄子料、蚝牛角料、蹄子与蚝牛角是很易识别的。
我们重点是要放在犀牛角的高仿品上。
千万不要以为很象了,就一定是真品,须知:高仿高仿,如果仿得不象,哪叫高仿品呀。
依据什么认为一件犀牛角产品是高仿品呢?下面就来跟大家探讨一下犀牛角高仿品的主要鉴别方法,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如果犀牛角特有的竹丝纹已明显,磨平鱼子纹印明显,真品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犀牛角高仿品的鉴别方法1、鱼子纹。
在灯光下犀牛角特有的鱼子纹要明显,要凸出来的那种,而且要通体都有。
只要是横切面,要通体都有。
纵被磨平处,打灯里面也有。
犀牛角高仿品的鉴别方法2、竹丝纹。
犀牛角真品的竹丝纹必须明显,也是通体都有。
犀牛角高仿品的鉴别方法3、斜面变化鱼子纹要明显。
也是凸出来的拉长的那种。
(这种市面上目前没有见到过高仿品作这个纹的)犀牛角高仿品的鉴别方法4、沟壑感。
犀牛角制品的通体要有沟壑感。
如果不俱备这个,就很难说了,可能是新作的,或是高仿品。
犀牛角高仿品的鉴别方法5、辨气味。
从气味上鉴别犀牛角的真假,其实犀牛角的成品是没有什么气味的。
要磨一下才有,是淡淡的清香味。
没有腥嗅味,如果一闻就有气味的,多为仿品,有中药味,有腥臭味等,有麻油香味的。
都是假的……只有没有味的犀牛角制品,才有可能是真品。
如果放在盒内,再拿出来的,就一闻才有味……但是世人没见过,不知其味如何。
所以此点,要专业人员才可以凭气味鉴别犀牛角制品。
否则很难,或者要有标准样本进行气味比较才行……犀牛角高仿品的鉴别方法6、质地轻。
犀牛角的制品是很轻的,可能一立方厘米才一克左右。
拿到一件犀牛角制品时要好好想想,算算他的体积是多少,与他的重量相符吗?动不动就上千克,上几百克,岂不可笑!上千克的都快整支犀牛角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洲犀和亚洲犀的区别:
非洲犀牛角:称广角,产自非洲,颜色:黑褐色
广角纹丝较犀牛角细,而且相互粘连。
广角无蜂窝状眼,无鱼籽样纹,无天沟、地岗,这是与犀牛角的显著区别之一。
图一、清代非洲犀犀环偑
图二、非洲犀的局部情况
中药界称非洲的白犀角和黑犀角为广角;称印度犀角为火犀角;婆罗门犀牛角和爪哇犀牛角为水犀角。
这也许是因为婆罗门犀牛和爪哇犀喜游水、怕晒与水的接触时间比印度犀牛长的原因。
水犀角的药用价值是火犀角的2-3倍。
水犀角纹如甘蔗,横剖面(断面)有“粟纹”,香味浓,个型小。
是贵重的中成药原料配药,如“安宫牛黄丸”等。
世面上说的水犀、香犀及价格最昂贵的犀牛角就是这种水犀角。
婆罗门犀牛角底盘如西瓜籽;爪哇犀牛角底盘椭圆。
它们的区分是:
(1)从表面上看纹路,纹细的是非洲犀,纹粗的是亚洲犀;
(2)犀角底部的形状——椭圆的是亚洲犀,圆形的是非洲黑犀,近长方的是非洲白犀;
(3)非洲犀两类——黑犀、白犀;
亚洲犀三类——撒马利亚、爪哇、印度。
非洲犀尺寸大,亚洲犀尺寸小;
前三类有双角,后两类是单角。
以上五类犀角的共有鉴别特征是犀角表面有“鱼籽纹”“竹丝纹”。
(4)犀角底部凹腔处旁边的“裙边”——裙边阔的是亚洲犀,裙边窄的是非洲犀;
(5)用热水浸泡或放入手掌中磨擦使之发热,无腥气而清香是亚洲犀。
爪哇犀和苏门犀生活习性相同,“喜游水、怕晒。
经常独栖或雌雄同栖,不合群。
以鲜枝、嫩芽叶、竹类、芒果及无花果等为食
“苏门犀之角古代制作工艺品主要取其前角。
角前边较长而弯弧,后边短而稍直。
加工后呈明黄色或棕黄色。
纵剖面有‘竹丝纹’,横剖面(断面)有‘粟纹’,气味清香。
底盘如西瓜籽。
”“爪哇犀之角:雕刻工艺品主要用雄性之角。
雄性角长约25厘米,与前两种犀牛(印度犀和苏门犀)不同是其上端比较尖锐,稍往前弯。
纵剖面有‘竹丝纹’,横剖面(断面)有‘粟纹’,气味清香。
底盘椭圆。
”
图三、亚洲犀的细镜下的‘竹丝纹’
图四、亚洲犀的细镜下情况
图五、亚洲犀的局部人物的刻画情况
图六、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亚洲犀角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