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

合集下载

课文《红星照耀中国》学案(45张PPT)

课文《红星照耀中国》学案(45张PPT)

五、毛泽东的早年经历对他后来有什么影响?(背熟)
①毛泽东生于农村,农活和家务使他从小养成了勤快、吃苦耐 劳的习惯,纯朴善良的母亲的言传身教,使他同情贫弱、关心人民 疾苦,同时父亲的严厉和高压也使他从小有了反抗意识。
② 在容易接受的青少年时期读了《精忠传》、《水浒传》、 《隋唐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盛世危言》等书,同 时结交良师益友,使他养成勤奋刻苦的读书习惯和可贵的批判精神, 从小立志高远、胸怀大志,认识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也 加深了自己的反抗意识。
⑦他退学后以强烈的自律意识和求知欲,坚持到省立图书馆执 行“自修计划”,研读群书,这使他长见识,开眼界。
长征 一、“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 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 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 着这一切。这是斯诺对长征的评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 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二、出身:(了解)
我出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叫马鞍场的村子里,是穷苦的佃农。 在地主的压迫下,这个二十几口人的大家庭无法再过下去了,为了 经济上的原因分了家。我被过继给一个伯父,这个伯父却受我如同 亲生儿子一样,送我上学念了六、七年古书。我一面读书,一面又 不得不干各种活。
我在一九〇五年考过科举,一九〇九年,我到云南的省会云南 府,进了云南讲武堂,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一九一一年,我当 时是个连长,我随有名的云南都督蔡锷率领的滇军参加推翻清朝的 革命。蔡锷是南方最进步的共和派青年领袖之一,他给我很大的影 响。
▲出身最苦、秉性最直、战风最猛。
红色窑工徐海东
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 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除了他曾经在 湖北一个窑场做过工,外界对他很少了解。蒋介石把他称为文明 的一大害。可是就在这里,羞怯地长在一对宽阔的孩子气肩膀上 的,却是南京的悬赏不下于彭德怀的脑袋。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一部关于中国革命历史的著名著作,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于1937年创作。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作者在中国长达4个月的旅行,以及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的深入接触。

书中大量描绘了红军的战斗生活、政治理念、组织结构以及领导人的形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面貌。

主要内容如下:
1.中国国情:斯诺在书中介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包括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民族矛盾等问题,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中国革命背景的途径。

2.红军长征:书中详细记述了红军长征的过程,从瑞金出发,经过艰苦的长征,最终到达陕北。

斯诺通过对红军长征的描绘,展现了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3.毛泽东和其他红军领导人:斯诺在书中对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进行了详细的采访和描绘,展现了他们的个人品质、领导能力和革命理念。

4.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组织结构:书中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红军的军事制度,以及红军内部的民主生活。

5.红军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改革:斯诺在书中描述了红军
推行的土地改革、工人运动等政策,以及红军在根据地开展的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书中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以及与国民党的斗争和合作。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纪实性作品,以翔实的事实和生动的笔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形象,为中国革命争取了广泛的国际支持。

同时,该书也对后来的中国革命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文段阅读及答案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文段阅读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及答案(一)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

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

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

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

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

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

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

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

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

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

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象毛泽东那样幽默。

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

打仗时朱德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1、朱德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怎样?2、结合选段内容,谈谈朱德为何能造就铁打一般的军队。

3、为什么斯诺说实际上这书不是他一个人写的?(二)有一件事情使我感到迷惑。

共产党人是怎样给他们的军队提供吃的、穿的和装备呢?象其他许多人一样,我原以为他们一定是完全靠劫掠来维持生活。

我已经说过,我发现这种臆想是错误的,因为我看到,他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着手建设他们自己的自给经济,单单是这件事实,就能够使他们守住一个根据地而不怕敌人的封锁。

此外,对于中国无产阶级军队能够靠几乎不能相信的极少经费活下去,我也是没有认识的。

红星照耀中国 故事梗概

红星照耀中国 故事梗概

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梗概摘要:一、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与意义1.红星照耀中国的创作背景2.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二、故事梗概1.主人公的成长与觉醒2.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4.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三、主题思想1.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2.坚定的革命信念3.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寻独立正文:《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描绘中国革命历程的长篇小说,由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创作。

作品以中国工农红军为背景,生动地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一、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与意义《红星照耀中国》的创作背景源于作者埃德加·斯诺对中国的浓厚兴趣和深入研究。

1936 年,他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苏区进行实地采访,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战斗和生活。

在毛泽东、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的帮助下,他完成了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纪实文学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还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英勇事迹,为世界了解中国革命打开了一扇窗口。

二、故事梗概《红星照耀中国》的主人公是一位来自农村的普通青年,通过参加红军,走上革命道路,最终成为一位坚定的革命者。

故事围绕这位青年的成长与觉醒,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

在作品中,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成为了核心内容。

通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红军力量,逐步实现对城市的解放。

这一道路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以及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

抗日战争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另一个重要情节。

作品生动地描绘了红军战士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顽强抗敌,保卫国家的英勇事迹。

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过程中,作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如何战胜敌人,赢得胜利,为中华民族谋求独立和尊严。

三、主题思想《红星照耀中国》的主题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寻独立。

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中的主体地位,以及革命信念对于取得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斯诺笔下的“红色中国”
人物
周恩来
受教育情况 毕业于南开大学,后来又在法国、德国等地 学习。 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的,因为他从很小的时候 起就表现出有突出的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 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移至别的方面去了。
斯诺笔下的“红色中国”
人物
周恩来
参加革命的起因 受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触动,受“开 明的”教育影响。 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 克思主义,思想发生重要转折。
再次,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最后,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斯诺笔下的“红色中国”
背景
(一)创作背景:1936年,埃德加斯诺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 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二)出版时间:1937年,在伦敦首次出版。
一种顽皮的孩子相。
性格特点 大胆无畏,英勇善战,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大概是指挥员中 惟一的“纯无产阶级”。
斯诺笔下的“红色中国”
人物
徐海东
出身与家庭 湖北黄陂人,家里世代做窑工,出身贫寒。 童年的经历 11岁辍学后到窑厂当学徒,16岁满师,在 300个工人中,工资最高。 受教育情况 上了4年学,同学几乎全是地主或商人的子 弟, 同 学 、 先 生 都讨厌少有鞋穿,衣服破烂 的 徐 海 东 。 因被同班富家子弟欺负,打破地主儿子的头,被拳打脚 踢,被老师打,后逃学不肯再去。
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他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
康。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
彭德怀
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 角的作风使我很喜欢,这是中国人不可多得的品质。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

海罢工起义。
不脱孩子气,
讲究实际经验,有
④1927年,领导八一南昌起义。
又大又深的眼
卓越的组织和领导
章节
名称
主要内容
第二篇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 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 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 去红都的道路 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 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 热爱红军的故事。
章节
名称
主要内容
第三篇
在保安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 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 西方记者。
创作背景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 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 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 公正报道。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当时国内外的局势:(1)国内:红军长征结束;西安事变;第二次国 共合作达成。(2)国外:西班牙内战爆发;德国和意大利签订《柏林协 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再次当选为 美国总统。
内容概要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 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 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 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 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这个标题是一个能够唤起人们对于中国辉煌历史的联想的词汇。

本文将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含义、来源以及其主要内容。

通过对红星照耀中国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一、红星照耀中国的含义 红星是一个象征性的图案,通常被用来表示荣耀、胜利和希望。

当红星照耀中国,意味着中国人民在某个阶段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国正在迈向辉煌的未来。

这个词汇常被用于描述中国革命时期,其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二、红星照耀中国的来源 红星照耀中国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它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及中国革命历史的总结。

这个词语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10月1日,即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

在那一天,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红星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斗争的象征之一。

三、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这个标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1. 中国革命的历程 红星照耀中国是因为中国在20世纪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和革命,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

这些革命的胜利使得中国人民走上了自己掌握命运的道路。

例如,在土地革命时期,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土地革命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农民重新获得土地,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红星也因为他们的奋斗而照耀着中国。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21年,从那时开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求最大利益的原则,并团结广大人民一起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努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越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得红星能够持续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优秀课件

《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优秀课件

主题思想
《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 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 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在本书中,斯 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 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
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 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 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 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 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中考真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
汉史学家司马光。 B.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纪实报道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断言,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 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C.英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贝 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
示例:D
【示例】在师范毕业之后,毛泽东面临选择,当时 许多同学都计划要到法国工读,新民学会当时对这 些同学给予帮助,但毛泽东选择留在国内,“他认 为我对于本国还未能充分了解,而且我以为在中国 可以更有益地花去我的时间……”在北平他找到原 来在师范学校的教员杨怀中,他正在北大做教授,
杨怀中把毛泽东介绍到了北大图书馆,当时的馆长 是李大钊。毛泽东做图书佐理员,月薪8块大洋, 而李大钊则是120块大洋。当时的北大是自由思想 的桥头堡,新文化运动的摇篮,毛泽东在这里积极 地参与哲学研究会和新闻研究会,还听大学的课程, 在北大非常活跃地参加各种政7年4月开始,国共的合作彻底 的决裂。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8月7日,中共中 央召开著名的“八七会议”,开除陈独秀出中央政 治局。之后,毛泽东被派往湖南组织“秋收起义”。 在组织秋收起义过程中,毛泽东经常要行走在安源 矿工和农民自卫队之间,有一次毛泽东被地方的民 团所捕获,“他们命令将我押解到民团总部,要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1、兵变前奏 2、总司令被逮——东北军和西北军控制了西安, 在临潼一个宾馆后山逮捕了穿着睡衣睡裤,身子 索索地在寒冷中哆嗦着的蒋介石。 3、蒋、张和共产党?(略读) 4、针锋相对?(略读) 5、友谊地久天长?(略读) 6、红色的天际p463——中国社会革命运动最后 终于会获得胜利
本章还介绍了苏区壮大的原因p212、苏维 埃的政策p220、货币政策(林伯渠)p233、 教育政策(——人生五十始:徐特立) p237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保安以 西的甘肃边境)
1、同红色农民谈话p245 2、苏区工业p250 3、“他们唱的太多了”——介绍 工人的工作和精神状态p259
预旺堡: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1、真正的红军p262 2、彭德怀p269 3、为什么当红军(彭德怀的童年到参加 共产党的经历) 4、游击战术(彭德怀介绍)
一个特殊的年代
铜墙铁壁 新闻封锁
未解之谜
红军?
苏维埃? 共产党的政策?
有这样一个人
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
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 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
30卷胶卷
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
有这样一本书
中国 万千青年 走上革命之路 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加拿大 白求恩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5、红军战士的生活(健康、有规律、有 组织的生活)p293
6、政治课(列宁室参观上政治课p295)
预旺堡: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1、红色窑工徐海东(p307)——家庭世世 代代做窑工、骑马失事碰掉了两颗门牙 2、中国的阶级斗争——国民党军队在鄂豫 皖苏区对老百姓所犯的罪行(p316—318)
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他毫不犹豫地背弃了大
官僚家庭,投身火热的学生运动,身陷牢狱;他怀着坚 定的革命决心,走到素无接触的工人阶级当中,成功组 织了大罢工!他在南方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用步枪、机枪、铁锹对抗国民党的轰炸机、坦克装甲车! 他身患重病,九死一生,却从不承认失败,始终不屈不 挠!始终满怀信心!始终冷静谨慎!始终亲切温和!始
采访路线:
北平-西安-保安-预旺堡-保安-西安
走马观花赏析章节及内容: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1、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红军存在?共产党是什 么样的人?领导人是谁?苏维埃?农民支持吗? 兵力?P6 2、去西安的慢车——去西安之前,注射了很多疫苗。 3、汉代青铜——介绍张学良
4、通过红色大门——从西安坐卡车往北,到达延安。 步行进步往苏区的山道,遇到贫民会主席刘龙火。 p34
终愉快乐观!
他,既是共产党的主要领导,又是红军普通的一员!
他的身上,闪烁着红军特有的精神!
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
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
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
.
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
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
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
彭德怀印象(269) 为什么当红军(274):彭德怀
乐观、豁达、勇敢、率真、大公无私
关于朱德(355):朱德
个性谦逊,极端温和,对大小事情都 十分负责,喜欢跟战士们打成一片。
本书的意义:
1、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 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第一次 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p64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 还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 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p65
分享交流
我喜欢的人物:
主要经历: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作者评论:
我的感受:
人物:周恩来
示例
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
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 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第52页第2自然段 作者评论: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我的感受:周恩来,带给我太多的震撼与感动。
艺术特色:
1、难能可贵是实录精神。本书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 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特别是很多采访,都采用 了“口述实录”的新闻叙事方法。
2、高超的人物描写艺术:善于表现人物的方方面面, 将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语言朴素生动、风趣幽默。
作 业
阅读全文,继续解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红星照耀中国
红军?
造反者(45):周恩来 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 讲究实际经验,对人态度 温和。
贺龙二三事(54):贺龙 一个大个子,像老虎一样强壮 有力。已年过百半,但仍很健 康,不知疲倦。对有钱人和地 主仇视。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苏维埃掌权人物(68)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115):毛泽东
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军事家 和政治战略家,自尊心极强,有当机立断 的魄力。
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
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
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 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
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 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 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 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一九三八年年中译本作者序》
3、四大马——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 马步青p319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1、再谈马——红军前线骑兵p335 2、红小鬼——少年先锋队员p339。最喜欢 的是交通处处长李克农的通讯员小鬼 ——向季邦(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 外国人误以为“鸡巴”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 军小鬼p345) 3、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4、关于朱德——朱德亲口对韦尔斯女士 叙述自己一生的经历p358

苏维埃?
共产党?
选读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
要求:速读,疏理人物的主要经历,标注
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摘录作者评 论人物的关键词,写下你的感受。
(写在便利贴上)
示例
人物:周恩来
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组织大罢工……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第()页第( )自然段 作者评论:造反者…… 我的感受:周恩来,带给我太多的震撼和感动……
红色 中国 解

之旅
《红星》诞生:1936年6月,一位风华正茂富有正义感和冒险精
神、并在旧中国工作生活了八年的外国记者,数次去医院注射了天花、 伤寒、鼠疫等一连串预防针后,带上一封用隐色墨水所写给毛泽东的 介绍信,外加“两架照相机、24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经宋 庆龄和华北地下党的帮助与安排,由北平秘密出发,开始了充满风险 与传奇的陕北保安之行。 在红区安塞他惊喜地遇到“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却是第一个用温文 尔雅的英语和他对话交流的周恩来。他听从周为其细致设计的92天旅 程安排,在陕甘宁红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采访;特别是他用“激将法” 成功记录了毛主席亲自口述自己的历史,又采访了彭德怀、徐海东等 红军高级将领,详细记录了长征中许许多多艰苦卓绝感人至深的英雄 故事。四个月后,他依依不舍地惜别红都保安,满载生动鲜活的第一 手素材——十几个记录本和大量摄影图片,凯旋而归。 这位英俊潇洒、第一个冒险访问陕北,并向世界全景式客观报道“红 色中国”真相与可歌可泣的长征故事的年轻人,就是中国人民最真挚 的朋友、著名记者和作家埃德加· 斯诺;他的这部魅力四射的经典之作 就是《红星照耀中国》
阅读规划
阶段
第三阶段 ( 10 月 10 日 -10 月 29日)
任务
要求
1.选择一个主题发言:①我最 喜欢(敬佩)的红军;②我心 举行读书 中的长征;③我所了解的苏维 汇报会 埃;④难忘的西北之旅;⑤探 究报告文学的艺术魅力。 2.写一篇读后感。
主要内容
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 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 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 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 地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向全世界客观公 正地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 况。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清单
作者 采访时 间
【美】埃德加·斯诺,新闻记者 1936年 西安事变前夕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百家坪: 2、造反者:周恩来(p45)
3、贺龙二三事 ——李长林介绍贺龙(p56)
第三篇:在保安 毛泽东(第三篇、第四篇:一个共产 党员的由来)p115 林彪(第三篇:悬赏两百万元 的首级)p99
单独记叙:第五篇:长征(P177)
第六篇:红星在西北——刘志丹(陕北苏 区:开创时期)。p207
解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 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 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 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 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红星照耀中国: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 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 中国。
采访路 线 采访对 象
采访内 容 采访感 想
北平-西安-保安-预旺堡-保安-西安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 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
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不可征服的力量
再读目录
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主
要写了哪些人?
关于红军重要人物
造反者(45) 贺龙二三事(54) 红军旅伴(61) 苏维埃掌权人物(68)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115) 彭德怀印象(269) 为什么当红军(274) 红色窑工徐海东(304) “红小鬼”(339) 关于朱德(355)
读目录
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 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
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