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题总结

合集下载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方法·技能篇——回归教材)1.人物形象鉴赏题提问方式1)本诗刻画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2)本诗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答题步骤第一步,点明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

第二步,结合诗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生活环境和意象词等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逐条说明)答题套路本诗塑造了______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_____的描写,表现了人物_____的特点(逐条说明)。

示例:《归园田居》塑造了伏恶官场,喜爱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误落尘网中”表现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方宅十余亩”等对田园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喻快心情。

答题术语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①不慕权贵、傲岸不置的形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③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④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⑤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⑥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⑦爱恨情长的形象⑧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⑨爱民惜才的形象2.事物形象鉴赏题提问方式1)本诗描写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这首诗中的某物象具有什么品格?3)诗中的某物象是带有寓意的艺术形象,请指出它指哪类人。

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意愿?答题步骤第一步,分析事物品质,概括事物形象。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事物形象。

(逐条说明)第三步,点出塑造事物形象的意义。

(即作者要表达什么情感意愿)答题套路本诗塑造了______的事物形象,从某句诗中可以看出事物的_____特点(逐条说明),此事物形象中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意愿。

示例:《墨梅》一诗塑造了淡雅芬茅、卓尔不群的墨梅形象。

从“个个花开淡墨痕”可以看出墨梅颜色淡雅的特点,从“不要人今好颜色”可以看出墨梅不向世俗献媚的特点。

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的胸襟和不愿媚俗的高尚品格。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正衬 (1)衬托 (1)衬托 反衬 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乐衬哀
描写手法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 (2)联想和想像, 联想和想像 (3)对比 (3)对比 (4)白描 (4)白描
(1)比 兴 (1)比 (2)比 喻 (2)比 (3)拟 (3)拟 人 常用的修辞手法 (4)夸 (4)夸 张 (5)双 (5)双 关 (6)用 (6)用 典
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3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 黄莺儿”是儿化音, 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 骤一) 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 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 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 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 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 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古诗鉴赏练习题目及解答

古诗鉴赏练习题目及解答

古诗鉴赏练习题目及解答1. 请分析并解释以下句子的意义:「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牧的《登程口》。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离开故乡的情景。

意义如下:- 「寒雨连江夜入吴」:表示在夜晚,寒雨连江,从江南的吴地流入。

- 「平明送客楚山孤」:表明在早晨,作者送别客人,他们向着孤独的楚山离去。

- 「洛阳亲友如相问」:表示当洛阳的亲友询问他的消息时,他的一颗心如冰一般冷漠。

- 「一片冰心在玉壶」:意味着作者有一颗冷静、清澈的心,如同玉壶中的冰。

2. 请解释「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杜甫的《白帝城歌》。

这两句诗描绘了蜀地壮丽景色,含义如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表示在早晨,诗人告别了白帝城,穿行在美丽的彩云之间。

- 「千里江陵一日还」:表明即使是千里之行,诗人也能在一天之内返回江陵。

3. 下面这句诗是谁的作品?请简要介绍该诗的背景和主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写下了杜甫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诗中,杜甫看着明亮的月光,心中思念兄弟,把酒向天问候,表达了对家人的思恋之情。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解释该诗的意义。

这首诗出自元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色,意义如下:- 「白日依山尽」:表示白天在山上终将结束。

- 「黄河入海流」:描述黄河的水流向大海。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示作者想要进一步远眺景色,表达了人们永远向前进取的精神。

5. 请解释下面这首诗的主要含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含义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描绘了阳光照射下,烟雾氤氲的香炉。

- 「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看着瀑布像挂在前面的山川上。

古诗文鉴赏总结范文3篇

古诗文鉴赏总结范文3篇

古诗文鉴赏总结篇一:古诗词鉴赏个人总结(适用新课标)古诗词鉴赏一.鉴赏形象1.人物形象(1)一句概括,形象特点+社会属性(…的隐士;…的底层劳动妇女;…的书生)(2)结合全诗的句子进行分析,有描写手法的要鉴赏所用的描写手法(侧面,正面)(3)概括出形象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2.事物形象(咏物诗中)(1)一句概括,所描写事物的形象特点(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哪句怎样表现了哪个特点)(3)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写出所咏之物中的所托之情(托物言志)3.景物形象(1)一句概括,诗句描写了一幅+(季节、地点、事件)+(什么样氛围特点的,孤寂冷清,雄浑壮阔,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等)的图景(2)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所写之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鉴赏语言1.炼字、词、句(1)释义,“…”字在句中的含义是…;或“…”字的特殊语法现象(名词动用之类的)、修辞手法(拟人,通感,化无情为有情,化静为动等)(2)把该字放回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所烘托出的意境(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2.鉴赏语言风格(1)点明语言特色(沉郁顿挫[常见杜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浑奔放、悲慨凄凉)(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3)表达了人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鉴赏表达技巧1.抒情方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前人语句]、借事抒情)2.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实写和虚写(虚写:神仙鬼怪世界、梦境、已逝之情景、设想想象未来之情景)(3)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4)色彩变换描写(异色相衬,在答描写的景象时要注意)(5)视角变换描写(可设题如:全诗怎样体现“望”字的;描写景物很有层次,请分析)(6)白描(一般不着抒情和议论,常和简练、质朴的语言风格相联系)(7)细节描写(常是动作描写,小的场景化描写)(8)通过不同感官描写(嗅、视[注意颜色词]、声[注意拟声词]、触[注意动作词]、味)3.修辞方法(1)比喻(要注意暗喻,说清本体和喻体,注意它能化具体为抽象,化无形为有形,突出事物特点)(2)比拟(注意拟人,拟物[人拟物,A物拟B物])(3)对比(把…和…作对比,更加突出了…,表达了作者…)(4)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永恒衬无常[常见咏史诗],以无情衬有情[注意托物言志诗],虚实相衬,异色相衬)(5)象征(咏物诗中)(6)借代(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人)(7)设问(片头设问,引起全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8)反问(加强语气,表达更加强烈的感情)4.构思方法(1)欲扬先抑,铺垫,照应,以小见大,以景结情,卒章显志。

古诗鉴赏考题分析

古诗鉴赏考题分析

古诗词鉴赏模板一、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描写氛围特点的词】1.感伤基调:孤寂冷清、萧瑟凄凉、幽深寂静、荒凉清冷、凄清萧瑟2.平和基调:恬静优美、和谐静谧、淡雅闲适、宁静淡雅、朦胧飘渺3.豁达基调:雄浑壮阔、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4.欢愉基调:秀丽艳美、生机勃勃、清新明丽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类属】1.送别诗:离愁别绪;孤独寂寞;表明心志;勉励好友;感叹世事2.思乡诗: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游子异乡生活的孤单凄苦辛酸3.田园诗:追求闲适,对山水自然的喜欢;对官场的厌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淡漠名利不同流合污3.边塞诗: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卫国家的决心;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苦:对战争的厌恶: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4.怀古诗:物是人非的惆怅;怀才不遇的感叹;忧国伤时;借古讽今:建功立业的渴望5.闺怨诗:怀才不遇;官场受到排挤打击;壮志未酬、功业未立6.咏物诗:感慨时代兴衰;寄托诗人哀思;托古讽今;借古伤今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人②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幺用这种手法【表现手法】1.象征:通过特定的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思想2.烘托:从侧面描写,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3.渲染:指对环境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4.对比:把两个事物作为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5.反衬: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6.联想:一定要牵涉到两件事,即从甲事想到乙事7.想象:指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来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三、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①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语言特点常用表达】1.语言精练: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不浪费一个字2.形象生动:状物描形,读后富有实感,如临其境表达含蓄:把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3.文风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描写手法独特4.文风绚丽:华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5.表达明快: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四、炼字型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幺字?为什幺?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幺?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④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幺?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五、一词领会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幺?提问变体: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请问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诗眼特点】1.能表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这类词通常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2.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3.能够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甚至全篇六、炼句型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提问变体:①这句诗有什幺含义和作用?②表达上有什幺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答题步骤: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有时还可简要说明艺术效果七、分析构思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答题步骤:①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②概括诗句描绘的内容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幺思想感情八、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幺?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②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古诗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知识点+答题注意+真题解析+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

古诗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知识点+答题注意+真题解析+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知识点+答题注意+真题解析+专项练习古诗鉴赏(原卷版)诗词鉴赏做题技巧总结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可大致归纳如下: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2)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4.诗歌语言的以下特点:(1)清新自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生动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含蓄隽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言简义丰,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平实质朴,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6)简洁明快,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诗歌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

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寓情于景,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词鉴赏考点及解读

诗词鉴赏考点及解读

诗词鉴赏考点及解读O1知识链接(一)总结常见考点:1、理解诗意。

包括诗字、词、句的理解;内容概括;哲理分析;思感情想2、感知形象。

要求考生借助联想、想象以及背景,感知诗的景物、形象、意境3、品味语言。

字、词、句的推敲;名句的感悟4、分析技巧。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运用;巧妙构思(二)答题技巧1、原则:①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结构:①景+情②事+情③场面+情④情形+情3、方法:①研读题目。

②了解作者和时代。

③借助注释。

④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⑤细审题干。

(三)常见题型、答题格式1、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例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答案:描写开战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的分食烤熟的牛肉,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的场面;全词抒发了满怀家国之愁,却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2、赏析语言型(1)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答案:这首词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巩。

你认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用得好,请说出理由。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答案:绿:春风吹绿,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T)(3)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格式: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例题: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答案: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突出词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行
1.杜牧,字,号,朝杰出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因晚年居住在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其为。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山行:寒山:
坐:于:
3.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鼓励学生以诗译诗)
4.这首诗描写远景的意象有,描写近景的意象有
5. 有的版本上写的是“白云深处有人家”,而课本上是“白云生处有人家”,你认为哪一
个句子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6.“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受到人们的喜爱?
7. 解释划线字词的意思。

(1)山行:(2)远上寒山石径斜:
(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
8 诗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9 这首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天净沙秋思
1.马致远,字,号,元大都人。

“元曲四大家”之一,其余三大家分别是
、、。

代表作是。

2.元曲分为散曲和剧曲。

散曲因为与宋词的发展有关,所以又叫“词余”。

散曲的主要形式有小令和套曲两种。

小令,又叫叶儿,是独立的一支小曲。

每首曲都有一个曲牌名,根据曲牌不同,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也不一样。

3.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枯藤秋思天涯
4.解释下列词语。

秋思:昏鸦:
断肠:天涯:
5. 说说这首小令的大意。

6. 这首曲前三句都是名词并列,一个名词是一个景物,九个不同景物各自独立,在你的脑
海中能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吗?用相关的词语把它们连成句子,例如“枯藤老树相缠,枝头立定昏鸦”,“西风劲吹,古道上人骑瘦马”等等,是否更好?请具体说说你的想法。

7.这首曲的主旨句是。

8.这首曲在写法上主要运用的是。

9.有人说“小桥流水人家”与整首曲的色调不相搭配,应该改一改。

你认为如何?
10. 根据原文填空。

(1)这首小令描写萧条、冷清、凄凉的景物氛围的句子是
和。

(2)表明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心情的句子是。

(3)贯穿整首小令情思的一个词是。

11.《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代的,号是,著名的。

12“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等词语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景象?
13.下列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用各具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副绝妙的秋景图。

B.“夕阳”“天涯“交代时间地点。

”断肠人“今夜宿在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C.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闷。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天涯沦落人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14.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