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个人总结(适用新课标)
谈谈新课标下古诗歌的阅读与鉴赏

谈谈新课标下古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作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是文学的骄子,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
它代表着一个民族最精细的感受与智慧。
在诗歌教学史上,虽然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过去语文教材对诗歌注释过多、过细、过分追求统一答案,旧大纲下的诗歌教学,存在着对“主题思想”分析的教条化、图解化的倾向。
学生习惯以“接受性”的方式学习诗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人对诗歌的独特感受,失去了在阅读中“发现意蕴的机会”,因此,新的课程标准更重视学生的阅读心理,要善于运用新教材的编排导向和新的阅读要求,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入诗,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优美意境。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话”理念的根本性前提是主体的平等,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
因此与传统的接受型阅读教学相比,学生的读者意义更大,提升至与文本、教师同等的地位,在对文本意义的把持上取得了和教师同等的话语权。
因此进入新课程的诗歌阅读教学,我认为应该在下面几方面尤其应该注意。
一、学生在诗歌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重视从文本理论来说,文本是一个自足的存在。
“作者带来文字,文字带来意义”,学生在阅读诗歌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必须重视发展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的富有创义的建构文本意义。
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能力是基础的,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
尊重文本,尊重作者。
学生要首先把自己放在“倾听者”而不是“评判者”的位置上,努力感受和理解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发现作品的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认识,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等。
初中语文诗词欣赏心得(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语文诗词欣赏心得第一篇范文:初中语文诗词欣赏心得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欣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欣赏诗词,学生可以提高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初中生如何欣赏诗词,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
二、诗词欣赏的方法与策略1.了解背景,深入挖掘诗词内涵每一首诗词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
在欣赏诗词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所处时代背景,以及诗词创作的背景。
通过深入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词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品味词句,感受诗词之美诗词的语言凝练、优美,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在欣赏诗词时,要注重品味词句,感受其音韵美、意象美和情感美。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关注字词选择:诗词中的字词独具韵味,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
学生要关注字词的选择,领会其内涵。
(2)感受意象:诗词中的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
通过分析意象,可以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3)品味炼字:炼字是诗词创作的重要技巧。
欣赏诗词时,要关注锤炼字词的艺术,体会其妙处。
3.发挥想象,体验诗词情境诗词具有很强的情境性,欣赏诗词时要发挥想象,身临其境地体验诗中的情境。
通过描绘画面、感悟情感,使自己仿佛置身于诗中,与诗人产生共鸣。
4.领悟哲理,汲取人生智慧诗词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在欣赏诗词时,要领悟其中的哲理,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三、诗词欣赏心得体会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欣赏诗词,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素养得到了很大提升。
我学会了如何鉴赏诗词,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2.培养审美情趣欣赏诗词使我更加注重生活中的美。
在平凡的日子里,我会关注大自然的美好、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人性的光辉。
这些美好的事物让我心生喜悦,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
3.锻炼思维能力欣赏诗词需要深入思考、挖掘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诗词鉴赏期末总结与反思

诗词鉴赏期末总结与反思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凝结着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和情感。
在课堂上学习诗词鉴赏已是大学阶段的必修课程,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分析,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审美风格。
课程结束后,我对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收获有了一些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觉得这门课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大量的古诗词,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传,从五言绝句到七言律诗,从近体到豪放派,从诗歌到辞章散文。
这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我逐渐明白了古人创作诗词的艰辛和创作背后的深刻思考。
他们通过形象的描写、丰富的比喻、含蓄的表达,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寄托其中,使诗词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其次,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我逐渐培养了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
以前,我对古诗词只是停留在朗读和理解文字表面的阶段,很多时候也只是抓住其中的词句来背诵,没有真正深入思考其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而在课程中,我学会了通过韵律、押韵、修辞等手法来分析和解读诗词作品。
在学习中,我开始重视每个字句的把握和表达,注意字句之间的联系和意境的构建。
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意象以及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但是,总结之后,我也发现了自己在诗词鉴赏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对古诗词的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一些古代文人的生活和背景,但在面对新的诗词作品时,我往往还是不能准确地把握其意境和内涵。
这与我平时阅读的范围和水平有关,需要我通过更广泛的阅读和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修养。
其次,我在对作品表达方式的理解上还不够深入。
有时候,我会过于局限于作者的字句和表达,忽略了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意义所在。
这需要我通过更多的思考和分析来提升我在诗词鉴赏方面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
古诗文鉴赏总结范文3篇

古诗文鉴赏总结篇一:古诗词鉴赏个人总结(适用新课标)古诗词鉴赏一.鉴赏形象1.人物形象(1)一句概括,形象特点+社会属性(…的隐士;…的底层劳动妇女;…的书生)(2)结合全诗的句子进行分析,有描写手法的要鉴赏所用的描写手法(侧面,正面)(3)概括出形象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2.事物形象(咏物诗中)(1)一句概括,所描写事物的形象特点(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哪句怎样表现了哪个特点)(3)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写出所咏之物中的所托之情(托物言志)3.景物形象(1)一句概括,诗句描写了一幅+(季节、地点、事件)+(什么样氛围特点的,孤寂冷清,雄浑壮阔,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等)的图景(2)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所写之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鉴赏语言1.炼字、词、句(1)释义,“…”字在句中的含义是…;或“…”字的特殊语法现象(名词动用之类的)、修辞手法(拟人,通感,化无情为有情,化静为动等)(2)把该字放回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所烘托出的意境(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2.鉴赏语言风格(1)点明语言特色(沉郁顿挫[常见杜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浑奔放、悲慨凄凉)(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3)表达了人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鉴赏表达技巧1.抒情方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前人语句]、借事抒情)2.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实写和虚写(虚写:神仙鬼怪世界、梦境、已逝之情景、设想想象未来之情景)(3)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4)色彩变换描写(异色相衬,在答描写的景象时要注意)(5)视角变换描写(可设题如:全诗怎样体现“望”字的;描写景物很有层次,请分析)(6)白描(一般不着抒情和议论,常和简练、质朴的语言风格相联系)(7)细节描写(常是动作描写,小的场景化描写)(8)通过不同感官描写(嗅、视[注意颜色词]、声[注意拟声词]、触[注意动作词]、味)3.修辞方法(1)比喻(要注意暗喻,说清本体和喻体,注意它能化具体为抽象,化无形为有形,突出事物特点)(2)比拟(注意拟人,拟物[人拟物,A物拟B物])(3)对比(把…和…作对比,更加突出了…,表达了作者…)(4)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永恒衬无常[常见咏史诗],以无情衬有情[注意托物言志诗],虚实相衬,异色相衬)(5)象征(咏物诗中)(6)借代(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人)(7)设问(片头设问,引起全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8)反问(加强语气,表达更加强烈的感情)4.构思方法(1)欲扬先抑,铺垫,照应,以小见大,以景结情,卒章显志。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通用20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将所学所得化为文字的过程,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历程。
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以下这些优秀的范文,或许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幼儿园教学古诗词心得体会幼儿是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承者,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通过幼儿园教学古诗词,可以使孩子在感性体验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对祖国的认知和热爱。
第二段: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幼儿是情感的主宰,其学习古诗词的过程更多的是在感性体验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情感体验,让孩子通过声调、音色等方式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感受,增强孩子的创造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第三段:古诗词的教学重在启发孩子的思维能力。
古诗词本身就是以句为单位的完整的思想形态,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孩子的思维参与,让孩子从中获取创造性思维的锻炼。
例如引导孩子思考诗句中的隐喻和比喻,让孩子自己去揣摩诗句中的意思,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考。
第四段:古诗词教学的开展应融入生活和情境。
古诗词教学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和情境,在生活中融入课程,可以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花草、鸟兽的生活习性,以及不同季节的变化,引导幼儿体验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增强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第五段:结合实际案例,体现古诗词教学的作用。
通过现实案例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古诗词教学的作用。
例如,某个幼儿园学习《静夜思》一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体验和生活融入,激发孩子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在学习之后,孩子们的诗歌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还可以独自跟随音乐节奏唱出并表达出《静夜思》的诗句,展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这充分说明古诗词教学对幼儿素养的提升作用。
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

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范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回顾过去这段教学工作,我们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写一份教学总结,好好地把它记录下来吧。
那么T分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总结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篇1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陶冶高尚的情操,也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丰富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校在五六年级学生中开设了以《古诗词鉴赏》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一学期结束了,特将本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一、考点聚焦古诗词赏析题近年来逐步增加。
究其原因,一是高考试题的影响,二是新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要求。
但考题的难度不大,从选材来看,考题主要出自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词;从题目设计来看,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类是主观题,如填空、简述、诗句欣赏等;一类是客观题,如选择、判断等,其中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从考点来看,常考查的知识点有:Q)对诗句的理解、鉴赏;(2)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3)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4)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等。
考生只要能弄懂诗词的内容,答题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二、经典试题例1:下面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官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A、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
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像,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古诗总结(推荐5篇)

古诗总结(推荐5篇)第一篇:古诗总结一、春景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二、夏景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梅五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曾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三、秋景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张继《枫桥夜泊》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四、冬景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袁枚)五、爱国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宋陆游《示儿》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杜甫《春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六、山水田园诗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诗词鉴赏个人总结

古诗词鉴赏个人总结一.鉴赏形象1.人物形象(1)一句概括,形象特点+社会属性(?的隐士;?的底层劳动妇女;?的书生)(2)结合全诗的句子进行分析,有描写手法的要鉴赏所用的描写手法(侧面,正面)(3)概括出形象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2.事物形象(咏物诗中)(1)一句概括,所描写事物的形象特点(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哪句怎样表现了哪个特点)(3)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写出所咏之物中的所托之情(托物言志)3.景物形象(1)一句概括,诗句描写了一幅+(季节、地点、事件)+(什么样氛围特点的,孤寂冷清,雄浑壮阔,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等)的图景(2)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所写之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鉴赏语言1.炼字、词、句(1)释义,“?”字在句中的含义是?;或“?”字的特殊语法现象(名词动用之类的)、修辞手法(拟人,通感,化无情为有情,化静为动等)(2)把该字放回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所烘托出的意境(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2.鉴赏语言风格(1)点明语言特色(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浑奔放、悲慨凄凉)(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3)表达了人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鉴赏表达技巧1.抒情方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事抒情)2.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实写和虚写(虚写:神仙鬼怪世界、梦境、已逝之情景、设想想象未来之情景)(3)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4)色彩变换描写(异色相衬,在答描写的景象时要注意)(5)视角变换描写(可设题如:全诗怎样体现“望”字的;描写景物很有层次,请分析)(6)白描(一般不着抒情和议论,常和简练、质朴的语言风格相联系)(7)细节描写(常是动作描写,小的场景化描写)(8)通过不同感官描写(嗅、视、声、触、味)3.修辞方法(1)比喻(要注意暗喻,说清本体和喻体,注意它能化具体为抽象,化无形为有形,突出事物特点)(2)比拟(注意拟人,拟物)(3)对比(把?和?作对比,更加突出了?,表达了作者?)(4)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永恒衬无常,以无情衬有情,虚实相衬,异色相衬)(5)象征(咏物诗中)(6)借代(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人)(7)设问(片头设问,引起全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8)反问(加强语气,表达更加强烈的感情)4.构思方法(1)欲扬先抑,铺垫,照应,以小见大,以景结情,卒章显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
一.鉴赏形象
1.人物形象
(1)一句概括,形象特点+社会属性(…的隐士;…的底层劳动妇女;…的书生)
(2)结合全诗的句子进行分析,有描写手法的要鉴赏所用的描写手法(侧面,正面)
(3)概括出形象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
2.事物形象(咏物诗中)
(1)一句概括,所描写事物的形象特点
(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哪句怎样表现了哪个特点)
(3)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写出所咏之物中的所托之情(托物言志)
3.景物形象
(1)一句概括,诗句描写了一幅+(季节、地点、事件)+(什么样氛围特点的,孤寂冷清,雄
浑壮阔,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等)的图景(2)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所写之景用生动形象
的语言描述出来
(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鉴赏语言
1.炼字、词、句
(1)释义,“…”字在句中的含义是…;或“…”字的特殊语法现象(名词动用之类的)、修辞手法
(拟人,通感,化无情为有情,化静为动等)(2)把该字放回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所烘托出的意境
(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2.鉴赏语言风格
(1)点明语言特色(沉郁顿挫[常见杜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浑奔放、悲慨
凄凉)
(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3)表达了人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鉴赏表达技巧
1.抒情方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前人语句]、
借事抒情)
2.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实写和虚写(虚写:神仙鬼怪世界、梦境、已逝之情景、设想想象未来之情景)
(3)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4)色彩变换描写(异色相衬,在答描写的景象时要注意)
(5)视角变换描写(可设题如:全诗怎样体现“望”字的;描写景物很有层次,请分析)(6)白描(一般不着抒情和议论,常和简练、质朴的语言风格相联系)
(7)细节描写(常是动作描写,小的场景化描写)(8)通过不同感官描写(嗅、视[注意颜色词]、声[注意拟声词]、触[注意动作词]、味)
3.修辞方法
(1)比喻(要注意暗喻,说清本体和喻体,注意它能化具体为抽象,化无形为有形,突出事物
特点)
(2)比拟(注意拟人,拟物[人拟物,A物拟B 物])
(3)对比(把…和…作对比,更加突出了…,表达了作者…)
(4)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永恒衬无常[常见咏史诗],以无情衬
有情[注意托物言志诗],虚实相衬,异色相衬)(5)象征(咏物诗中)
(6)借代(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人)
(7)设问(片头设问,引起全文;中间设问,承
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8)反问(加强语气,表达更加强烈的感情)4.构思方法
(1)欲扬先抑,铺垫,照应,以小见大,以景结
情,卒章显志。
四.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1.咏史怀古诗(多写古人往事,游览古迹,古今对比)
主要思想感情:
(1)对历史冷静的思考(多用用典抒情)
(2)抒发昔盛今衰之慨(多用反衬,对比)
(3)抒发沧桑之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多用大自然的有常衬人事的无常[多在对古迹的景
物描写中])
(4)借古讽今[或劝诫],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抨击,或感慨个人遭遇
2.山水田园(隐逸)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多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渲染气氛;多有描述画面的题)主要思想感情:
(1)表达了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
(2)厌恶和鄙视黑暗的社会现实,想要远离尘世的思想感情
(3)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4)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心态3.送别诗(多临山傍水,也称山水送别诗;常寓情于景,渲染烘托,以乐景衬哀情)
主要思想感情:
(1)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表现出内心的愁苦、迷恋和伤感
(2)表达了与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人的赞
美、美好期望或激励劝勉
(3)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美好理想,表达诗人自己的豁达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4)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担忧,或对友人路途遥远的无限关心(多用虚写)
4.思乡怀人(羁旅行意)诗(写在外漂泊的游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常在特殊节日[除夕、元宵、中秋、重阳等];常触景生情,感时生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
主要思想感情:
(1)抒发了作者的羁旅愁思,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情
(2)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乡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3)抒发了独居他乡,不得重用,在外漂泊多年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
之情
5.闺怨诗(常会让分析人物形象)
主要思想感情: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感情,歌颂爱情的真挚
(多见于诗经)
(2)表达了闺中生活的孤独与寂寞,或宫中生活的悲凉
(3)表达了对丈夫、家人的思念(丈夫多在外征战,或他乡为官;会和边塞诗的一些内容联系)(4)表达了对虚度时光、青春易逝的哀怨与慨叹(5)借闺怨诗表达作者不被朝廷重用的幽怨
6.边塞诗(多写边塞苍茫雄奇的景象,或边疆战事的惨烈,或军营生活)
主要思想感情:
(1)体现了塞外大漠雄奇的自然风光,抒发豪迈之情
(2)表现了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3)写战事渐衰,表现了报国无门的悲壮,和壮志难酬却又无可奈何的慨叹
(4)揭露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战士思念家乡、厌恶战争、
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穷兵黩
武的愤懑与不满
7.咏物抒怀诗(多用托物言志,象征)
主要思想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
(2)由于受生活中某种事物的触动,进而引发出自己的某种生活感悟、生活哲理
——若让答:“本诗抒发感情很有层次,请简要分析。
”——则将诗分层,找到体现感情细微变化的细节描写、意象描写,逐层分析具体表现了什么情感,每层之间用一定的表变化的词语过渡,最后可能是情感升华,或是将前面得多方面情感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