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一、古诗词从体裁上的分类:古代诗词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三类。

1.诗诗可以从音律的角度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叫古风,指唐以前的诗和唐以后不合近体声律要求的诗;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指唐以后的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二者区别:(1)在句法上,古体诗的每句话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都有,句数也不确定。

例如: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五言,十四句。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言,六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七言,十八句。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绝句规定为四句话,律诗规定为八句话,多于八句的称为排律,也叫长律。

例如:五言绝句,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言绝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在用韵上,古体诗允许换韵,近体诗每首只能用一个韵。

古体诗,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换韵:en\an。

近体诗,例如杜甫的《春望》,一个韵:en。

(3)在平仄上,古体诗不讲平仄,近体诗讲究平仄,这是最大的区别。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说,凡是不受近体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2.词词,是诗的别体,又称“诗余”、“长短句”,全盛于宋。

诗词赏析知识点

诗词赏析知识点

诗词赏析知识点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表达。

诗词赏析是一门深入研究和欣赏诗词的学科,需要对古代文学、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将介绍一些诗词赏析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作品。

1. 诗歌体裁中国古代诗词有多种不同的体裁,最常见的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五言绝句是指每句有五个字,七言绝句是指每句有七个字。

律诗则是根据平仄要求和韵律规则进行创作的诗歌形式。

2. 韵律和格律韵律是诗歌中的音韵和节奏,通过对字音的押韵和对句子的呼应,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格律则是指诗歌中的音律规则,包括平仄、押韵和句式的要求等。

通过学习韵律和格律,读者可以更好地欣赏诗歌的音韵之美。

3. 古代文化背景古代诗词作品往往融入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意象。

例如,唐代诗人常常以花草、鸟兽等自然景物来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宋代诗人则多以山水和季节变化来表达情感。

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相关典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作品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4. 感情表达和意境描绘诗词是古代文人表达情感和抒发思想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比、夸张和象征等修辞手法,诗人们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之中。

欣赏诗词时,要注意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深入理解诗人的感悟和思考。

5. 诗词欣赏方法欣赏诗词时,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可以从整体把握诗词的结构和意境,理解作者的表达目的和意义。

其次,可以注重诗词中的具体情节和形象描绘,体味其中的美好和独特之处。

最后,可以通过参考相关研究和注释,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总结起来,诗词赏析需要对古代文学、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学习诗歌体裁、韵律和格律,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欣赏作者的感情表达和意境描绘,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作品。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您的诗词赏析之旅有所帮助。

古诗鉴赏必备知识汇总

古诗鉴赏必备知识汇总

古诗鉴赏常见诗歌类别及相关知识(一)边塞诗: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到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1)常见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从地名和民族名看: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2)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3)主旨: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二)送别怀远诗,概念: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送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诗歌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

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古诗词鉴赏基本知识共71页

古诗词鉴赏基本知识共71页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古诗词鉴赏基本知识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全面汇编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全面汇编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全面汇编古代中国是诗词的发祥地之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古代诗词文化。

学习古诗词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下面将为大家全面汇编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的知识点。

一、什么是古诗词?古诗词是古代文人用汉字以特定的格律和韵律创作的文学形式,它具有简洁、形象、意境丰富等特点。

古诗词大多以五言或七言为主,形式上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等。

二、古诗词的分类1. 宫体诗:以唐代宫廷诗人杨贵妃、李白等为代表,描写宫廷生活和爱情,如《忆江南》。

2. 田园诗:以宋代诗人陆游、陶渊明等为代表,描写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如《山行》。

3. 咏物诗:以唐代诗人王之涣、杜牧等为代表,写赞美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如《登鹳雀楼》。

4. 咏史诗:描述历史典故和英雄事迹,如《白日依山尽》。

5. 抒情诗:表达真情实感,如《静夜思》。

6. 唐诗:以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等为代表,以写实主义为特色,如《登高》。

7. 宋词:以宋代词人苏轼、李清照等为代表,以抒情为主,如《如梦令》。

三、常见古诗词名句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2.《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自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自孟浩然的《春晓》,描绘了春天的美妙景象。

4.《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出自杜甫的《登高》,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5.《青青子衿》:“悠悠苍天,此何人兮。

”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写了古代贵族的生活状态。

四、古诗词的鉴赏技巧1. 理解诗意:通过仔细阅读古诗词,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2. 辨析诗词格律:鉴赏古诗词需要了解其格律,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等。

3. 注意修辞手法:古诗词常常使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写增加意境的感染力。

语文古诗词赏析知识点

语文古诗词赏析知识点

语文古诗词赏析知识点语文古诗词赏析知识点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古诗词赏析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古诗词赏析知识点1古诗词常用的赏析术语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惯用意象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

平时接触过后和常识的一定要尽可能多掌握。

如“武陵人”、“烂柯人”、“廉颇老矣”等。

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古诗词常见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

古代诗词鉴赏大全知识点总结

古代诗词鉴赏大全知识点总结

古代诗词鉴赏大全知识点总结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顶峰。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们对自然、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思考与表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古代诗词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诗词的分类古代诗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别,即古代诗和古代词。

古代诗又可细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代表作品有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等。

古代词又被分为唐词和宋词,唐词以刘禹锡的《陋室铭》、李清照的《如梦令》为代表,宋词则有苏轼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二、古代诗词的特点1. 语言优美:古代诗词注重音韵和意境的表达,词句间的和谐与平衡是其重要特点。

诗人们运用富有感染力的修辞手法,使诗词充满美感。

2. 意境深远:古代诗词往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诗人们借助具象而形象的表达方式,把复杂的内心世界化繁为简,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3. 环境描写:诗词中对环境的描写常常是精准而细致的,通过描述自然景色或地方特色,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与情感。

三、古代诗词的艺术手法1. 对仗:古代诗词注重韵律和平仄的对仗关系。

通常五言诗每句有4个字,七言诗每句有6个字,而且每句的平仄平衡,相邻词句之间也要求相对应的韵律。

2. 比喻:古代诗词中善于使用比喻手法,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描绘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比喻可以增加诗词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3. 比兴:古代诗词经常使用比兴手法,将两个或多个相似或不相干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诗词中的主题和情感。

四、古代诗词的名家与名篇赏析1. 杜甫: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直击人心,多描绘社会悲惨和个人遭遇。

《月夜忆舍弟》是他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通过对兄弟之间的情感表达,让人感叹人生无常。

2. 李白:李白是唐代另一位著名的诗人,以豪放、奔放的风格闻名。

《静夜思》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通过对寂静夜晚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大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诗词被视为一种高雅艺术形式,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表达情感、描绘景色、寄托思想,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要全面了解和深入鉴赏古代诗词,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总结。

1. 古代诗词的分类古代诗词主要分为两大类:古文诗和古乐府。

古文诗指的是含有一定辞章结构的韵文,例如古代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律诗等;古乐府则是指源于民间的诗歌形式,包括乐府古辞和各地方民歌等。

2. 诗词的体裁和格式古代诗词有许多不同的体裁和格式。

五言绝句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由两句对仗的句子构成,每句五个字;七言绝句则是由两句对仗的句子构成,每句七个字。

此外,还有律诗、绝句、楚辞等不同的格式。

3. 诗词的韵律和格律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格律十分重要,给诗词赋予了独特的韵味。

例如,五言绝句每句通常有一个押韵字,七言绝句则有两个押韵字。

同时,诗词中还有平仄的区别,平指声调平缓的字,仄指声调拗口的字。

平仄的搭配也是诗词韵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诗词的修辞手法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仗、描写等。

比喻是指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的手法,能够增强诗词的形象感;夸张则是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突出效果;拟人是将非人事物人格化,以增加情感表达等。

这些修辞手法使诗词充满了艺术的张力。

5. 诗词的题材和意境古代诗词的题材广泛,有咏物诗、抒情诗、山水田园诗、豪放诗等等。

每种题材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表达方式,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表达人生哲理等,传递出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诗词的意境常以写景为主,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其中的美与思想。

6. 代表作品与名家诗人了解古代诗词中的代表作品和名家诗人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杜甫的《绝句》、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同时,了解名家诗人的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代诗词。

7. 诗词的背景和社会意义古代诗词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重要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一、诗词体裁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七律,七绝,五律,五绝)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诗歌的题材可分为: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如《硕鼠》《伐檀》、罗隐的《蜂》。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

如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四首》。

14.其他:题画诗、无题诗、悼亡诗等三、诗歌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一)、人物形象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如:《诗经•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

(偏重叙事的诗歌)2.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偏重抒情的诗歌)(二)、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情和景1.景色: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来表现主观感情,这些景和物已被人们赋予特定的含义而成为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也就是渗透诗人主观感情的形象,即“意象”。

是山川草木等整体意象2.事物:咏物诗一般借某个具体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二为一。

是某个具体意象。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手法技巧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二)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也有人称之为表达技巧),可以从抒情方式、修辞方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等四个方面入手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事抒怀、用典抒情)2.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排比、设问、反问、顶针、互文、隐语(谐音)、双关、回环(用上句的末尾作下句的开头,又用下句的末尾作上句的开头,这两个句子或词组,后者是前者的倒文;后一句或几句是按前一句或几句倒着念回来。

这种运用词序回环往复、表现两种事物或事理的相互关系的修辞方法,叫做回环,又叫回文)3.描写手法:烘托手法: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衬托:①正衬: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②反衬: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

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

白描工笔粗笔勾勒虚实结合法动静、远近、高低、上下结合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气氛渲染色彩渲染4.结构手法: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五、常见诗歌题型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四大类4.答题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4.答题步骤: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四种模式: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情感、主旨型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①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②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③抒发什么情感第六种模式:评价题型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

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①认真审题②深入阅读理解诗词③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第七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①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③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