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知识
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识

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识【导读】脊髓灰质炎疫苗剂型有糖丸、液体、糖浆和胶囊4种剂型。
常见的有糖丸和液体疫苗,但以糖丸疫苗应用最为广泛。
每剂疫苗中都含有脊髓灰质炎疫苗Ⅰ型、Ⅱ型、Ⅲ型减毒活病毒抗原。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是由人工进行组织培养而制成,它作为脊髓灰质炎的自动免疫剂,服后血液中产生抗体,在肠道组织也产生局部抵抗力。
第一个成功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出现在1953年。
在小儿麻痹症全国基金会的支持下,索尔克医生(Dr. Jonas Salk)在实验室里成功地培育出了全部三种脊髓灰质炎毒株。
索尔克把病毒杀死制成疫苗,并于1952年在患脊髓灰质炎康复的儿童身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被实验者血液中脊髓灰质炎抗体增加了。
接着,索尔克在自己、妻子和孩子身上进行了接种实验,结果他们体内出现了相应的抗体,并且没有患上脊髓灰质炎。
1954年,美国有200万儿童接受了索尔克的疫苗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疫苗保护儿童免受脊髓灰质炎侵害的有效率在80%到90%左右。
随后,这种所谓的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成为了对脊髓灰质炎标准的预防手段。
索尔克的疫苗效果很好,但还不是足够好,它还不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
1950年代,辛辛那提大学的萨宾(Albert Sabin)同样也在小儿麻痹症全国基金会的支持下进行疫苗的研究。
与索尔克的疫苗不同,萨宾把脊髓灰质炎病毒在猴子的肾脏细胞中一代又一代的培养,直到筛选出不能致病的毒株。
得到的疫苗称为口服(减毒)脊髓灰质炎疫苗(OPV)。
1960年代,萨宾的疫苗得到了许可证。
这种疫苗采用口服滴剂的形式,比索尔克的疫苗的针剂注射方式简单,并且能够有效阻断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它很快取代了索尔克的疫苗,成为了预防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手段。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剂型有哪些?脊髓灰质炎疫苗剂型有糖丸、液体、糖浆和胶囊4种剂型。
常见的有糖丸和液体疫苗,但以糖丸疫苗应用最为广泛。
每剂疫苗中都含有脊髓灰质炎疫苗Ⅰ型、Ⅱ型、Ⅲ型减毒活病毒抗原。
脊灰免疫疫苗培训计划

脊灰免疫疫苗培训计划一、培训内容1. 脊髓灰质炎病毒与疾病概况a. 病毒学特点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肠道传染病毒,属于皮肤病毒科,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会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b. 疾病传播途径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或接触性传播。
病毒侵入肠道后,随粪便排出体外,而非充分卫生手段或饮食史不良而吞食了被污染的食物,饮水等孩童和婴儿远易得病。
c. 疾病的临床表现感染后的潜伏期为3-21天,一般为7-14天。
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肌无力、头痛、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患者可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如肢体麻痹、瘫痪甚至死亡。
2. 疫苗接种原则与程序a. 疫苗接种人群普通脊髓灰质炎疫苗是全本疫苗,适用于全国流行地区0~5岁的儿童,无论是否过往接种史。
成人21岁以上,因职业需要接种者,以及因疫情和实验室暴露等特殊情况需要人群;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等从事脊灰管理工作的人员及可能暴露于脊灰风险的人员。
b. 接种程序① 拉丁美洲、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全球范围内高危地区儿童接种首选时间为2~3月龄,首次接种后再接种3剂次,即于2、3、4月龄各接种一剂次。
国内有持续病例报告的地区,儿童应在3个月龄时首次接种疫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上述接种首选时间。
② 儿童应坚持全程接种4剂次,即于2、3、4月龄各接种一剂次,第4剂次应在3-7岁龄时进行。
③ 成人初次接种应接种2剂次,剂次间隔1-2个月。
成人未满21岁者,第3剂次在至少半年后接种。
④ 疫苗4剂次接种间隔应不少于1个月。
3. 疫苗接种后的常见不良反应处理a. 常见不良反应疫苗接种后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接种部位疼痛、红肿、硬结、食欲不振、嗜睡、发热等。
b. 处理原则对于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考虑采取以下处理措施:① 接种部位局部症状:通常为红肿、疼痛等,可考虑热敷或口服非类固醇抗炎药缓解症状。
② 轻度发热:一般情况下可进行冷敷或口服退热药处理,存在高热或持续发热应及时就医。
脊髓灰质炎疫苗序贯接种知情同意书

脊髓灰质炎疫苗序贯接种知情同意书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多见于儿童,故又名小儿麻痹症。
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药物,因此对该病的控制主要依赖于脊灰疫苗的使用。
接种对象:主要用于2月龄以上的婴幼儿。
接种程序:目前使用的脊灰疫苗包括脊灰减毒活疫苗(OPV,俗称“糖丸”)和脊灰灭活疫苗(IPV)两种。
OPV虽能提供良好的肠道保护力,但有引起疫苗相关病例(VAPP)的可能。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使用OPV的国家每年VAPP的发生率约为2—4例/100万出生队列。
因此为减少疫苗相关病例的发生,进一步维护儿童身体健康,我市决定对201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满2月龄的常驻儿童实施IPV-OPV免费序贯接种方案,即儿童2月龄接种1剂次IPV,3月龄、4月龄、4岁各接种1剂次OPV。
每两剂次之间间隔均≥28天。
如受种者监护人要求第2、3、4剂次也接种IPV,则按照“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给予接种。
常见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中度、一过性的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哭闹等。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禁忌:①对本品种的活性物质、任何一种非活性物质或生产过程中使用物质、如新霉素、链霉素和多粘菌素B过敏者,或以前接种本品过敏者。
②发热或急性疾病期患者,应推迟接种本品。
注意事项:①接种后在接种单位停留30分钟,观察孩子的反应情况,无异常后离开。
②接种后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注意保暖,避免进行剧烈的活动。
③其它详见说明书。
X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接种登记表。
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知识(优秀范文五篇)

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知识(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知识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知识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是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
好发于婴幼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本病可防难治,一旦引起肢体麻痹易成为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一、接种禁忌症:1、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
2、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剂型疫苗。
3、凡发热、腹泻(1日大便超过4次)、急性传染病者忌服。
二、接种注意事项:1、服脊髓灰质炎疫苗(俗称糖丸)前后半小时内不要哺乳或喂食热食物。
2、糖丸疫苗要用冷开水送服,并应在现场由接种人员观察下服用。
3、如小孩吐出或部分吐出,需进行补服1粒。
4、接种后在接种单位停留30分钟,观察孩子的反应情况,无异常后离开。
三、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1、仅少数人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皮疹等轻微反应。
2、只有极少数婴幼儿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后发生一过性腹泻,可不治自愈。
3、在极少数婴幼儿中,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后,有可能发生急性迟缓性麻痹症状即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发生率约1/300万-1/500万。
四、接种效果3次服苗后,保护率可达 90%以上。
血清中3型抗体阳性率可达 95%以上。
同时抗体可阻止野病毒在肠道生存。
第二篇:脊髓灰质炎疫苗操作规程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操作规程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
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三、疫苗要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严格“一人一杯一勺”制度。
四、服苗方法:(一)用一次性小勺将脊髓灰质炎疫苗送入儿童口中(液体疫苗可直接滴入),用凉开水送服咽下。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应该怎么选择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应该怎么选择
可以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分为两类,即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目前我国共有3个产品:口服减毒活疫苗(OPV)、注射用灭活疫苗(IPV)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DTaP-IPVHib五联疫苗)。
而不同的产品免疫程序不同,效果也各有不同,口服减毒活疫苗家长不用付费。
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口服减毒活疫苗口服后可在肠道局部产生较好的免疫力,保护儿童免遭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
但是这种减毒活疫苗病毒有时也可能发生突变,毒力增加,导致儿童发生疫苗病毒感染的脊髓灰质炎,被称为“疫苗相关性麻痹病”。
注射用灭活疫苗基础免疫共接种3次,在出生后2、4、6月龄各接种1次,肌肉或皮下注射,完成3剂免疫后99%
注射用灭活疫苗是一种非常安全的疫苗,接种后一般只有轻微局部反应,不会引起疫苗相关性麻痹病,也不会引起严重异常反应。
由于该疫苗中含有微量链霉素、多粘菌素B和新霉素,对这些抗生素过敏者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脊灰疫苗接种知识

脊灰疫苗接种知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好好聊聊脊灰疫苗接种知识!你知道吗,脊灰疫苗那可太重要啦!就好比是给宝宝的健康上了一道坚固的锁。
我跟你说啊,脊灰就是那个让人闻之色变的脊髓灰质炎呀!哎呀,如果不接种脊灰疫苗,那宝宝得多容易被这个“小怪兽”找上啊!我邻居家的小孩,之前就是因为没及时接种,结果生病了,看着那可怜的小样儿,全家都心疼坏了!
那脊灰疫苗到底该啥时候接种呢?一般来说,宝宝两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打啦!你想想,两个月大的宝宝多小呀,这时候给他接种疫苗,不就是早早地为他的健康筑起防线嘛!这就像是给小树苗早早地围上栅栏,保护它茁壮成长一样。
而且呀,接种脊灰疫苗也不麻烦呢!去社区医院或者正规的医疗机构,那里的医生护士都可专业啦!他们就像守护天使一样,会细心地给宝宝接种。
“来,宝宝乖,一下就好啦。
”你听,是不是很亲切!
有人可能会问了,接种脊灰疫苗会不会有啥不良反应呀?嘿,这就跟走路可能会摔跤一样,虽然有那么一点点可能,但总体来说是安全得很呐!大多数宝宝接种后都没啥事儿,可能就有点小哭闹,那也算正常反应。
总之啊,给宝宝接种脊灰疫苗绝对是一件超级重要的事情!可别因为咱们当家长的疏忽,让宝宝面临风险呀!咱得为了宝宝的健康,积极主动地去做这件事,让他们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所以,还等啥呢,赶紧带着宝宝去接种脊灰疫苗吧!这就是我的观点,接种脊灰疫苗,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口服Ⅰ 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接种技术

bOPV接种操作视频
四、疫苗接种
接种人员左手拇指、食指张开,手心向上, 托住幼儿下颌,使其头部轻微后仰,用拇指 食指轻微按压双颊,嘴张开,右手持疫苗于 口腔正上方适当距离(滴管切勿与幼儿口腔 接触);滴管呈大致45°倾斜,切勿过于竖 直或过于水平,适当挤压滴管中段,连续滴 出2滴,液体滴至婴幼儿舌面中后部位
五、接种完成
口服Ⅰ 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 活疫苗接种技术
赵莉
一、开启西林瓶
开启前轻微摇晃疫苗,使瓶内 液体均匀,但不要产生泡沫, 打开塑料盖,完整撕开金属铝 盖;
二、安装滴管
撕开滴管包装备用,打开西林瓶胶囊, 将滴管安装在西林瓶上;
三、接种前准备
气泡,轻弹滴管 至气泡消失;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的应用
无病毒活性,可以用于免疫力低下或免疫缺陷的婴
幼儿
免疫力低下:常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人工喂养儿等 免疫缺陷: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性疾病和疾病、药物及环境因素
等刺激灭导活致疫的苗后是天唯获得一性推免荐疫用缺于陷免疫缺 陷者及家庭接触者的疫苗
CDC. Poliomyelitis preven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MMWR, 2000, 49(RR-5):10-14
哪些宝宝容易得肺炎球菌性疾病?
2岁以下的宝宝
(6-11月龄及12-23月龄儿童发病 率最高)
集体看护的儿童
(幼儿园/托儿所)
特殊体质儿童
我国约有1/4的健(康早儿产童携儿带、肺低炎出球生菌体,重儿,有慢 在幼儿园里儿童性带疾菌率病高的达儿7童2%,,有免疫功能缺
广泛存在的肺炎球菌时陷刻的威儿胁童着)宝宝的健康!
童经过适当休息,就可恢复正常。较重的可用干净的温 毛巾热敷,每日3~5次,每次15分钟,能帮助消肿,减 轻疼痛。表皮温度高者可用冷敷,但此法不适用于卡介 苗引起的局部反应。
预防接种一般副反应处理----全身反应
• 发烧:一般体温在6~24小时升高,温度在38.5℃左右
,持续不超过24h。单纯发热且体温不高,只要加强观 察,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为主。 若高烧不退请到上级医院就诊,排除其他原因。 • 腹泻:一般在接种口服疫苗后出现较多,可使用婴幼儿 止泻药物,多喝水,严重者建议到上级医院就诊。 • 情绪变化、食欲减退:可自行转好,对证处理。
7种血清型(4、6B、9V、14、18C、 19F和23F)肺炎球菌引起的侵袭性疾病
3月龄
狂犬疫苗
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知识
一、脊灰疫苗简介
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是由于小孩的脊髓、脊神经受病毒感染后而引起的疾病。
部分小孩得病后可以自行痊愈,但多数小孩患病后会出现下肢肌肉萎缩、畸形,结果引起终身残疾,多为跛行甚至根本不能站立、行走。
目前对这种疾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通过使用疫苗进行预防。
脊髓灰质炎疫苗就是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的疫苗。
目前主要使用的是3种,分别是脊灰减毒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和含IPV组份的五联疫苗。
1、脊灰减毒活疫苗(OPV)
脊灰减毒活疫苗英文缩写为OPV。
脊灰病毒有3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
过去的OPV为三价疫苗(tOPV,糖丸剂型),也就是包含了脊灰病毒的三种血清型,脊灰疫苗的使用很好的控制了疾病的流行,全球自1999年后未检测到Ⅱ型脊灰野病毒株。
所以,2016年5月,我国在常规免疫中停用tOPV,启用二价疫苗(bOPV,滴剂剂型)。
2、脊灰灭活疫苗(IPV)
脊灰灭活病毒英文缩写为IPV。
IPV有单独制剂,也有与其他疫苗抗原(如白喉、破伤风、全细胞或无细胞百日咳、乙肝或b型流感嗜血杆菌)制成的联合疫苗,比如熟知的五联疫苗(在以后的内容中我们还会再予以详细介绍)。
IPV一般经肌内注射接种,也可皮下注射。
OPV与IPV两种疫苗相比较,OPV在罕见情况下可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IPV 没有发生VAPP与VDPV的风险,但在建立肠道免疫方面OPV比IPV
效果好。
此外,IPV生产成本更高,价格较昂贵。
3、含IPV组份的五联疫苗
五联疫苗同时包含了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也就是常说的“一苗防五病” 。
二、脊灰疫苗接种接种方法
1、接种方法
IPV: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
OPV:口服接种。
五联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
2、接种剂量:
IPV:0.5ml。
OPV:糖丸剂型每次1粒;液体剂型每次2滴,约0.1ml。
五联疫苗:0.5ml。
三、脊灰疫苗接种程序
共接种4剂次,2月龄、3月龄分别接种1剂次三价脊灰灭活疫苗(IPV),4月龄和4周岁时分别接种1剂次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
如果受种者监护人主动要求接种含有IPV成分的非免疫规划疫苗,应当按照“自愿、自费”的原则给予接种。
适龄儿童完成含IPV成分联合疫苗全程接种后,无需于4岁时再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四、脊灰疫苗接种禁忌症
1、bOPV禁忌症: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
2)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发热者。
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4)妊娠期妇女。
5)未控制的癫痫和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2、IPV禁忌症: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
2)发热或急性疾病期患者应推迟接种。
五、脊灰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
1、bOPV疫苗不良反应:
(1)常见的不良反应:
轻度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和皮疹,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2)罕见的不良反应: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
口服的脊髓灰质炎疫苗(OPV)是减毒的活疫苗,正常情况下疫苗感染人体但是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活疫苗株病毒恢复了毒力,引起疫苗相关麻痹病例(VAPP)。
VAPP 通常发生在第一剂脊灰疫苗为口服减毒活疫苗(OPV)的情况下,发生概率为1/50 -1/100万左右。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第一、二剂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灭活疫苗(IPV)。
2、IPV疫苗不良反应:
(1)常见的不良反应:
注射部位局部反应- 疼痛、红斑(皮肤发红)、硬结;中度、一过性的发热。
红肿直径和硬结<15mm者一般不需处理,
15mm-30mm者可用干净的毛巾裹上热水袋热敷,>30mm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罕见的不良反应:
1.注射部位局部反应- 肿胀(接种后可能48小时内出现,持续1-2天);
2.淋巴结肿大;
3.疫苗任一组份引起的过敏反应(风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4.可能出现中度、一过性关节痛和肌痛;可能出现惊厥(伴或不伴发热)。
5.接种后2周内可能出现头痛、中度和一过性的感觉异常(主要位于下肢);
6.接种后最初几小时或几天可能出现兴奋、嗜睡和易激惹,但很快会自然消失;
7.广泛分布的皮疹。
六、这些孩子可以全程免费接种4剂次IPV
免疫缺陷和免疫功能受损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4剂次IPV,即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分别接种1剂IPV。
需要提供在医院就诊时的相关诊疗记录或医院开具的免疫缺陷等相关证明。
具体范围为:原发性免疫缺陷、胸腺疾病、HIV感染、正在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近期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正在使用具有免疫抑制或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例如大剂量全身皮质类固醇激素、烷化剂、抗代谢药物、TNF-α抑制剂、IL-1阻滞剂或其他免疫细胞靶向单克隆抗体治疗)、目前或近期曾接受免疫细胞靶向放射治疗。
鹅口疮和肛周脓肿大多是由于全身抵抗力下降感染引起。
婴
幼儿建议全程接种IPV。
七、脊灰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1.若有发热、体质异常虚弱、严重佝偻病、活动性结核及其他严重病疾以及1周内每日腹泻4次者均应暂缓服用bOPV疫苗。
2.最好在服苗后半小时内停止吸吮母乳(可用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否则母乳中抗体会中和(杀死)疫苗,影响效果。
3.如果在服用时出现呕吐应重服。
4.服用后一般无不良反应,仅见少数轻微胃肠道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