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知识点详细介绍

合集下载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一、古诗词从体裁上的分类:古代诗词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三类。

1.诗诗可以从音律的角度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叫古风,指唐以前的诗和唐以后不合近体声律要求的诗;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指唐以后的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二者区别:(1)在句法上,古体诗的每句话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都有,句数也不确定。

例如: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五言,十四句。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言,六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七言,十八句。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绝句规定为四句话,律诗规定为八句话,多于八句的称为排律,也叫长律。

例如:五言绝句,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言绝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在用韵上,古体诗允许换韵,近体诗每首只能用一个韵。

古体诗,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换韵:en\an。

近体诗,例如杜甫的《春望》,一个韵:en。

(3)在平仄上,古体诗不讲平仄,近体诗讲究平仄,这是最大的区别。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说,凡是不受近体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2.词词,是诗的别体,又称“诗余”、“长短句”,全盛于宋。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通过比较的手法来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从而起到烘托诗歌效果的作用。

2.夸张:通过夸张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加深诗歌的
艺术表现力。

3.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比拟为具有人的思想能力和行为特点
的形象,从而使诗歌有了别样的生命感。

4.象征:通过寓意隐喻的方式,使诗词表现得更加深邃,留给
读者的空间更大。

二、唐诗宋词必备积累
在研究古代诗词鉴赏的过程中,不能完全背诵而缺乏深入理解。

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积累如下:
1.了解唐宋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2.了解唐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能够清楚明确的区分他们的特
点和艺术风格。

3.掌握一些常用词汇和典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整首诗
歌的意思。

三、鉴赏技巧
1.语音韵律鉴赏:了解每个汉字的声调,把握诗歌句子的语音、韵律特点和节奏。

2.字词句法鉴赏:了解每个字的田字格、象形、会意、指事、
形声等特点,把握词义、造句法和句子结构。

3.意象、意境鉴赏: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并通过联想、比喻、夸张等方式理解和领会,提升鉴赏水平。

总之,古代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瑰宝,其艺术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我们需要在不断学习、积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高一古诗文常考知识点总结

高一古诗文常考知识点总结

高一古诗文常考知识点总结古诗文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高一学生们备考中的一大难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古诗文,我将在本文中总结一些高一古诗文常考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古诗文基础知识1. 古诗文体裁:古文和诗歌是古代文学的两大重要体裁。

古文包括骈文、骚体、辞章、散文等。

诗歌则包括古代各种韵文形式,如绝句、律诗、七言诗等。

2. 古代文人:古代文人是指以才华出众、文学成就高的人。

他们的作品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杜甫、白居易等。

了解古代文人的生平和作品对于理解古诗文有很大的帮助。

3. 诗歌的格律:古代诗歌的格律非常重要,包括韵脚、平仄、字数等。

掌握这些格律规则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朗读古代诗歌。

二、古诗文的阅读技巧1. 了解背景知识:古诗文常常与历史事件、文化风俗等有关。

在阅读古诗文时,了解背景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内涵和意境。

2. 词句理解:古代诗文中常用的词句有时与现代用法不同,需要我们仔细理解。

同时,古代的修辞手法也是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夸张、对比、比喻等。

3. 作品精读:对于一些重点作品,我们需要进行精读。

认真品味其内涵、把握其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古诗文的写作技巧1. 锻炼写作功底:古诗文要求有较强的写作功底。

通过多练习写作,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模仿古代文人的写作风格,能够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古代修辞手法。

2. 理解作者意图:古代文人常常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在写作时,我们要尽力理解作者的意图,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 修辞手法的运用:古代文人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夸张、拟人、对仗等。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加作品的艺术效果。

四、古诗文的鉴赏方法1. 鉴赏诗歌的音律:古代诗歌的音律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朗诵、吟诵等方式感受古代诗歌独特的音韵美。

2. 评析作品的意境:古代诗文常常通过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高二语文古诗词常考知识点

高二语文古诗词常考知识点

高二语文古诗词常考知识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了解古诗词的常考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还能提高阅读理解和作文水平。

下面将介绍高二语文中常考的古诗词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1. 古代文化常识在学习古诗词之前,首先要了解古代文化的背景知识。

比如,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风俗、季节变化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诗词创作背景每篇古诗词都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和情境,了解这些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诗词的含义。

比如,了解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放浪生活和其作品《静夜思》的创作背景,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领悟到其诗中所蕴含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3. 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象征、拟人、夸张等。

了解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 韵律格律古诗词的韵律格律是其独特之处,也是阅读和欣赏古诗词的重要方面。

了解古代的平仄规律、押韵方式和句式结构等,可以有助于理解古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5. 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也是高二语文中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结合背景知识,注重理解诗词意境,多读多背,注重细节,注意体会诗词的情感和感受。

6. 古诗词鉴赏在高二语文中,通常会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词进行鉴赏。

学生需要通过分析诗词的立意、艺术表达和感染力等方面来进行鉴赏。

注意要理解诗词的内涵,并通过对诗情画意的揣摩,把握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7. 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学习古诗词不仅是为了了解古代文化,也是为了将其运用到现代生活中。

通过与现代生活的联系,诗词才能产生更强的感染力和现实意义,这也是高二语文中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总之,掌握高二语文古诗词常考的知识点,包括古代文化常识、诗词创作背景、修辞手法、韵律格律、学习方法、鉴赏以及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对于提高语文水平和备考文学类题目非常有帮助。

高三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汇总

高三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汇总

高三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汇总古诗文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部分,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熟悉古诗文的知识点不仅能够提升语文水平,还有助于文学理解和作文表达。

下面将对高三语文古诗文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并通过例子进行讲解。

一、古诗文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古诗文指的是古代的诗和文学作品,其中诗主要以五言、七言、词、曲为主,文以古文、散文为主。

根据体裁,古诗文可分为诗和文两大类。

1. 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诗是一种运用语言艺术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文学形式,具有押韵、节律和配乐等特点。

按照诗句的长度,诗可以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律诗等。

例子: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文是以记叙、议论、描写等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具有语言的生动、形象和文字的精确性。

根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文可以分为古文、散文等。

例子:鲁迅的《狂人日记》我发觉中国的文化,历来是用来中国人的,用来压制中国人的。

我们有好多的称谓,先生先生,夫人夫人,又有德行有学问的士大夫,请他便在压制之下说话,这话从古到今都一样。

人便由他在压制之下了,就谈不得平等了,就谈不得解放了。

二、古诗文的解析方法与技巧阅读古诗文需要掌握一定的解析方法与技巧,这将有助于对作者思想、文学表达和意境的理解。

1.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诗歌鉴赏是指通过对诗歌的音韵、形象、意境和人物等进行分析和解析,达到理解诗歌含义和艺术魅力的目的。

常用的基本方法包括审题、解词、辨曲、辨韵、寻主题等。

例子: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 散文鉴赏的基本技巧散文鉴赏是指通过对散文的情感、形象、修辞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学价值。

常用的基本技巧包括辨析状物描写、分析议论段落、把握故事情节和掌握行文脉络等。

例子:郭沫若的《神州之路》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炉,历史的年轧的钢车,文化的支柱的旗杆,聚集着大量的劳动,才智,智慧,成千上万的策仍,不断为付出过工作力和智力,无数次的工夫来经营经验的计日程历实现国家的钢筋水泥桥墩山川,就成美丽神州大地,在自己舍己为理想出生,融合实践创造的各个山水之间,保护表达一个政治的群众。

高中语文古诗词高频考点

高中语文古诗词高频考点

高中语文古诗词高频考点高中语文古诗词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高频考点,供学生参考:一、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古诗词的定义:古诗词是指古代诗歌和词曲的总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古诗词的特点:古诗词具有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等特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二、古诗词的分类和题材1、古诗词的分类:古诗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创作时间、体裁、主题等。

2、古诗词的题材:古诗词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如山水田园、边塞战争、送别怀远、讽喻咏史、爱情闺怨等。

三、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1、意象:意象是指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主观感受和想象,是诗人的情感和客观物象的融合。

2、意境:意境是指通过意象所营造出来的情感氛围和艺术境界,是诗人的情感和客观物象的融合所产生的审美感受。

四、古诗词的语言和表现手法1、语言:古诗词的语言简练、含蓄、生动,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手法: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包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这些手法可以有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五、古诗词的主题和思想1、主题:古诗词的主题广泛,包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兴衰的痛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2、思想:古诗词的思想深刻,常常表达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人类命运和前途的关注。

六、古诗词的鉴赏和评价1、鉴赏:鉴赏是指对古诗词进行审美欣赏和评价的过程,包括对语言、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欣赏和评价。

2、评价:评价是指对古诗词的价值和意义进行评估的过程,包括对主题、思想、艺术等方面的评价。

以上是高中语文古诗词的一些高频考点,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同时,学生还需要多读多写,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高三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总结古代的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能够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

在高三阶段,了解古诗文的知识点对于应对语文考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高三语文古诗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诗文的鉴赏方法。

1.形象鉴赏法:通过观察古诗文中的形象描写,了解古人对自然、人物、风景等的感悟和表达方式。

要注意抓住关键形象词语,分析其含义与象征意义。

2.音韵鉴赏法:古诗文是以平仄、押韵为主的,通过分析句子的平仄、韵脚,可以把握古诗文的音韵美感。

要注意韵律的规律性和变化性。

3.修辞鉴赏法:古诗文中广泛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借代等。

通过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4.节奏鉴赏法:古诗文的韵律特点体现了诗文的节奏感。

通过读诗文时的停顿与抑扬顿挫,可以感受到诗文的情感表达。

二、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

1.古代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初唐文学、盛唐文学和晚唐文学。

初唐文学以王勃、杨炯为代表,主要表现为雄浑豪放的文风;盛唐文学以杜甫、李白为代表,主要表现为浪漫豪放的文风;晚唐文学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主要表现为婉约细腻的文风。

2.唐代诗人的代表作品: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将进酒》、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这些作品词句优美,意境深远,代表了唐代诗歌的高峰。

三、古代文人的思想观念。

1.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其代表性文人有庄子和老子。

2.儒家思想:主张分工、仁爱、中庸的理念。

其代表性文人有孔子和孟子。

3.佛家思想:主张超脱尘世,追求内心的宁静。

其代表性文人有慧能和玄奘。

四、名句的背诵与鉴赏。

1.名句的背诵:通过背诵古诗文中的经典名句,可以提升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2.名句的鉴赏:通过分析名句中的词语、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可以深入理解名句的内涵与意义。

五、古代诗文与现代诗文的对比。

1.现代诗歌以自由诗为主,自由发挥,表达个人情感;古代诗歌注重形式,追求韵律和平仄。

高三语文古诗必背知识点

高三语文古诗必背知识点

高三语文古诗必背知识点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部分。

高三学生在备战高考时,理解古诗的含义、领悟其艺术之美尤为重要。

以下是高三语文古诗必背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诗的分类1. 根据体裁,古诗可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是每句五个字,十字为一首;七言诗是每句七个字,十四字为一首。

常见的五言诗有《登鹳雀楼》、《春晓》等;七言诗有《长恨歌》、《关雎》等。

2. 根据内容,古诗可分为抒情诗、咏物诗、山水诗、边塞诗等。

抒情诗表达诗人真情实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咏物诗描绘自然界事物,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山水诗描写山水景色,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边塞诗反映边疆风情,如王昌龄的《登鹳雀楼》。

二、古诗的背景和作者1. 对于每首古诗,要了解其创作背景。

有些古诗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比如《登鹳雀楼》和王之涣的《早发白帝城》;有的古诗是抒发诗人个人情感和观点的,如《静夜思》和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

2. 阅读古诗时,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文化底蕴。

比如,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大多关注社会悲欢离合,如《登高》和《春望》;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的代表,他的作品充满奇思妙想和豪情壮志,如《静夜思》和《早发白帝城》。

三、古诗的艺术特点1. 古诗追求意境的美感,通过精确的描写和象征意象的运用来创造美的艺术效果。

2. 古诗语言简练,用字通顺,意象鲜明,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3. 古诗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个人抒发或客观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和理想。

四、古诗的背诵技巧1. 听课诵读:在语文课堂上,认真听老师朗读古诗,感受其语言之美,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涵。

2. 分段、反复朗读:将古诗分段朗读,特别是注重分开诗句的停顿和语调,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3. 背述默写:背诵古诗时,要注意每句的韵律和意境,默写时必须准确无误。

4. 理解诗歌:背诵古诗之后,要理解其意境和诗人的用意,在写作文时可以灵活运用其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知识点详细介绍解答古诗歌鉴赏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感知,即阅读诗歌时不忘题目、作者、注解,注意辨析诗歌类别。

二是意象情感,即把握意象意境,并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

三是答题要求,即审读题干,弄清要求,有针对性作答。

有时还要根据赋分确定答题详略。

答题时一般遵循先观点后分析的套路,结构上采取总分式、并列式(分点作答)。

下面就常见的六类题型的答题模式做详细解说。

一、形象意境类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设问方式】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

2.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形象画面分析:特征+形象画面定位意象意境解说:意境描摹+特点概括(或效果简析)。

即先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境描摹出来,再概括情境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或者对意境的作用效果加以简单解说。

【真题印证】例1(20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①书扇韵姜夔[宋]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江南水乡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这道题属形象画面分析类题型。

第一问,形象画面定位为“江南水乡画面”,特征是“清幽恬静”,简单整合即可得到答案。

第二问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即可。

例2(20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宋]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问题: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解析:这道题要求直接就“月”这一意象进行赏析,属意象意境解说类。

答案对涉及“月”这一意象的三个诗句,先描摹解说,后说明作用效果。

二、情感主旨类情感主旨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设问方式】情感——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要求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要求解析情感主旨。

【背景知识】对古典诗歌常见的5种情感类型应该熟知: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宦海沉浮或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

主旨:诗歌具体内容+情感特征或诗歌主题【真题印证】【编者按】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

十年来,古诗词测试的基本情况是:全国卷从1996年起,基本是考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理解,一道分析鉴赏。

2002年起,全国卷调整了试题比例,加大了主观题,这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

上海卷自1993年以来,有客观题、主观题,但主观题比例大。

2004年上海市考试手册作出这样要求:“能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

”可见,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

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尽管上海卷的题型量还未固定,难度上有加大趋势,但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是能游刃有余的。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例1(20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唐]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问题: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鉴赏点为“情感”,答题思路为总分式,分述抓住诗句内容和情感特征。

例2(2008年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宋]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问题: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鉴赏点为“主旨”,答题思路先总后分,分述时注意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围绕观点解说。

三、表达技巧类表达技巧类题型特别要注意审题。

首先揣摩命题意图,区分鉴赏要求。

表达技巧有四个层面: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思路结构。

题干要求从什么角度鉴赏,这一点首先必须了然于心。

一般说来,修辞手法着眼于诗歌小处(某个词句)设题,表现手法着眼诗歌大处(上下联甚至全诗)设题,思路结构着眼于整体设题。

答题时术语必须准确,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诗句解说内容,分析情感或表达效果。

【设问方式】手法类: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直接就某一诗句提出具体的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要求作分析。

变体——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

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背景知识】要准确答题,必须掌握以下常见术语: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表达方式指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等,主要指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其中描写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

抒情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

4.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答题模式】准确术语+诗句内容+情感效果【真题印证】例1(2009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张先[宋]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问题: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解析:文中问怎样写景,应该从写景(描写)的角度和结构思路方面回答,联系描写的相关术语(动静、声色)回答即可。

注意一定要结合诗句具体解说。

例2(2007年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王安石[宋]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解析:从全诗整体来说,术语是“情景交融”,在结合诗句具体解说时还涉及一些术语,如“衬托”“渲染”,也要准确。

诗句内容解说和情感效果分析也是重要得分点。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