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知识点总结
关于诗歌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诗歌的知识点总结关于诗歌的知识点总结有10个,这10个总结如下:1.定义和起源:诗歌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起源于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
它不仅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形式和体裁:诗歌可以有多种形式和体裁,如抒情诗、叙事诗、格律诗、自由诗等。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规则和特点。
3.意象和象征:诗歌常常使用意象和象征来表达深层的含义和情感。
这些形象化的语言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4.韵律和节奏: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这是它与其他文学形式的重要区别。
韵律是诗歌中语言的和谐与美感,而节奏则是诗歌中语言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
5.语言和风格:诗歌的语言常常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诗人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不同的诗人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语言特点。
6.情感和主题:诗歌可以表达人类的各种情感和主题,如爱情、友情、亲情、离别、生死、自然、历史等。
这些主题可以激发读者的共鸣,触动读者的内心。
7.鉴赏和批评:鉴赏诗歌需要读者对诗歌的技巧、意义、背景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批评则是对诗歌的鉴赏和评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8.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9.现代发展:现代诗歌在形式、主题、技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如现代派、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出现,使诗歌更加多元化和自由化。
10.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诗歌与其他文学形式如小说、散文等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了解这些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诗歌内容总结知识点

诗歌内容总结知识点知识如同无尽的海洋
涌动着无尽的智慧
让人们从中受益匪浅
知识点一:历史的长河
在历史的长河中
古代文明如同闪耀的星辰
希腊罗马、中国古代
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知识点二:科学的探索
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
牛顿的苹果、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
让人类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
知识点三:文学的魅力
文学如同一座座永不倒塌的城堡
荷马的史诗、莎士比亚的戏剧
让人们感悟人生的深刻意义
感受到人类情感的激荡
知识点四:艺术的魔力
艺术如同一片片绚烂的彩虹
达芬奇的画作、莫扎特的音乐
让人们陶醉于艺术的魅力
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多彩
知识点五:社会的变迁
社会的变迁如同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工业革命、信息时代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社会
知识点六:人类的进步
人类的进步如同一次次飞跃
科技创新、文明传承
让人类不断超越自我
实现了一个个伟大的梦想
知识点七:文化的交融
文化的交融如同一缕缕清风
东西方文化、古今传统
让人们跨越时空的界限
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在知识的海洋中
人们不断探索
不断学习
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境界
让我们珍惜知识的宝库
用心去感悟
用力去拥抱
让知识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愿知识的光芒
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让我们与知识同行
成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诗歌最全知识点总结

诗歌最全知识点总结一、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是一种抒发情感、情怀和思想的文学形式,它具有鲜明的节奏感、音韵美和形象感。
诗歌的创作方式包括押韵、对仗、节奏和形象的运用,这些都是诗歌与其他文学形式的根本区别。
二、诗歌的韵律1. 音节和音韵音节是诗歌中最基本的音韵单位,它是由一个或多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的。
音韵是诗歌中的韵脚,它是由几个音节组成的,可以是单音节韵、双音节韵或多音节韵。
2. 诗歌的格律诗歌的格律是指诗歌中每行的音节和音韵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诗歌的格律包括五言、七言、律诗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格律有不同的要求和规范。
3. 诗歌的韵部韵部是诗歌中每句的韵脚,它可以是平仄、押韵、对仗等。
4. 诗歌的节奏诗歌的节奏是指诗歌中每句的声律和韵律的变化。
它可以是平仄轻重、疾徐快慢等。
三、诗歌的创作技巧1. 比喻比喻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事物和情感进行隐喻和象征的表达,从而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2. 比拟比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对事物的外在形象或内在品质进行类比和对比,从而加深了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3. 拟人拟人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给予事物人的特征和行为,从而使诗歌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感。
4. 借指借指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事物和情感进行隐喻和象征的表达,从而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5. 比兴比兴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对事物的外在形象或内在品质进行类比和对比,从而加深了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6. 抒情抒情是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它通过对自我情感和内心真实感情的抒发,表达诗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的向往。
四、诗歌的体裁1. 古体诗古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采用五言、七言等格律,多以抒情、描写、赞美和抒怀为主要内容。
2. 词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采用较为自由和活泼的格律,多以表达情感和抒发思想为主要内容。
3. 现代诗现代诗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采用丰富多样的格律和表现手法,多以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和思想为主要内容。
诗歌鉴赏总结知识点汇总

诗歌鉴赏总结知识点汇总一、诗歌的形式1. 诗歌的格律诗歌的格律包括韵律和节奏两个方面。
韵律是诗歌中音节的排列规律,包括押韵、偶句、单句等形式;而节奏是指诗歌中音节的重音与轻音的分布规律,包括句子的断句、韵律的变化等。
2. 诗歌的体裁诗歌的体裁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古代诗歌的形式体裁,如词、曲、赋、律等;近体诗则是指近现代诗歌的形式体裁,如诗、词、曲、律等。
二、诗歌的语言特点1. 比喻与象征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意义不同但相关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思想情感;而象征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具象事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抽象思想情感。
2. 意象与意境意象是指诗歌中具体形象的描绘,是通过对物象的感性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而意境则是指诗歌中所营造的氛围、情感、意义,是在意象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一种心理感受。
三、诗歌的艺术特征1. 诗歌的美感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它可以通过音韵、形象、意境等方面来激发读者的审美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2. 诗歌的意义诗歌是一种具有思想和情感表达功能的文学形式,它通过对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的表达来传达诗人的情感、思想和人生观念。
四、诗歌鉴赏的方法1. 整体鉴赏整体鉴赏是指从诗歌的整体结构、意义、语言、节奏等方面来把握诗歌的艺术美感和思想情感。
它要求我们对诗歌的整体结构有全面的理解,从而领会诗歌的主题和内涵。
2. 细节鉴赏细节鉴赏是指从诗歌的语言、意境、形象等细节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诗歌中具体细节的描绘和运用来挖掘诗歌的深层意义,从而丰富我们对诗歌的理解。
五、诗歌鉴赏的实践1. 阅读与品味阅读是进行诗歌鉴赏的基本前提,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够增加我们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升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2. 体验与表达通过对诗歌的品味与体验,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从而更好地进行诗歌鉴赏。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表达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领悟。
诗歌知识点归纳总结

诗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什么是诗歌诗歌是一种使用韵律、节奏和语言的文学形式,通常用于表达情感、思想或观点。
诗歌可以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段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图,是一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学形式。
诗歌可以具有多种形式,如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风格。
另外,诗歌还可以根据韵律和节奏来划分,例如韵律诗、自由诗等。
二、诗歌的特点1. 内容抽象丰富:诗歌常常通过意象和隐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抽象性。
2. 语言生动优美:诗歌的语言常常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和形象化的表现手段。
3. 结构形式多样:诗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结构,如韵律诗的格律要求、自由诗的自由形式等。
4. 表现力和感染力强:诗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深深触动人们的内心。
三、诗歌的创作技巧1. 选题:选取一个适合的主题或题材,这个主题可以是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可以是对社会、自然或历史的观察和思考。
2. 表现手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段,如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丰富语言的表现力。
3. 结构安排:诗歌的结构和节奏是其独特之处,要注重韵律的处理和节奏的掌握。
不同形式的诗歌有不同的结构要求,如抒情诗的情感表达,叙事诗的故事叙述等。
4. 含蓄和深刻:诗歌常常运用含蓄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来表现情感和思想,要注重语言的精准和意境的构建。
四、诗歌的欣赏方法1. 词语品味:留心诗中每一个词语的选择和运用,体味作者的语言功底和表达手法。
2. 感情领略:诗歌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要细细品味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变化。
3. 意象欣赏:诗歌具有丰富的意象和隐喻,通过意象的交织和联想,可以深入领会诗歌的内涵。
4. 节奏品味:留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五、著名诗歌作品欣赏1. 《将进酒》(唐代):作者李白,以豪迈激昂的词语表达了放浪生活和豪情壮志。
2. 《静夜思》(唐代):作者李白,以简洁清新的词语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孤寂。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文学体裁诗歌知识点总结

文学体裁诗歌知识点总结一、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语言产生之初,起初诗歌是口头传承的,没有文字记录,它是人们生活、劳作和宗教活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直到后来,随着文字的出现和书写技术的发展,诗歌逐渐被记录下来,才得以流传至今。
在中国古代,诗歌最初是用来祭祀神祇的礼赞,后来逐渐演变为赞美英雄、抒发感情、歌颂自然等内容,形成了独特的韵律和格律。
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诗歌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希腊有赫西俄德的《《神谱》和《人谱》,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著名的史诗作品,而罗马有维吉尔的《农歌》和奥维德的《变形记》等作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风俗习惯的变化,各种不同风格的诗歌也应运而生,如古典诗歌、民间诗歌、现代诗歌、现代主义诗歌等,各具特色,为世界各地的文学创作增添了不同的色彩。
二、诗歌的形式结构诗歌的形式结构主要包括韵律、格律、节奏和韵脚等方面。
韵律是指诗歌在音韵上的美感,通过字音的相同或类似来产生和谐的效果。
格律是指诗歌在字数、音节、声调等方面的规范,如五言律诗、七言绝句、对仗等。
节奏是指诗歌在语言运用和排比上的节奏感,通过长短句的交替、重音位置的变化等方式来表现。
韵脚是指诗歌中每行的韵尾部分,通过韵脚的变化来增加诗歌的音韵美感。
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的诗歌形式结构都有所不同,如中国古代的律诗和绝句,西方的抒情诗和史诗等。
这些不同的形式结构为诗歌赋予了多样性和丰富性,使诗歌具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三、诗歌的艺术特点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它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
首先,诗歌注重语言的锤炼和精炼,通过精炼的语言、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够品味到其中的美感和内涵。
其次,诗歌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语言形式,它要求作者对语言的运用和表达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准,使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能够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
再次,诗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感情性,它可以表现作者的情感、思想、态度和价值观,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也能够思考其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意义。
诗歌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

诗歌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一、诗歌的定义和特征诗歌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语言艺术性:诗歌以语言为媒介,追求语言的美感和艺术性,通过精练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2. 篇幅短小:诗歌通常篇幅较短,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
3. 韵律和节奏:诗歌具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通过音韵的运用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4. 意象和隐喻:诗歌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意象和隐喻,通过形象的表达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二、诗歌的发展历程诗歌作为文学艺术形式,已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在古代,诗歌是口头文学的重要形式,以歌颂君主、赞美英雄、抒发爱情为主要内容。
古代中国的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如《诗经》、《楚辞》等都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
在西方,古希腊的史诗以及罗马的史诗也是诗歌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学的进步,诗歌形式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从古典诗歌到现代诗歌,都有着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
三、诗歌的种类和体裁诗歌是一种多样性的文学艺术形式,有着丰富多彩的种类和体裁。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诗歌可以分为史诗、抒情诗、叙事诗、哲思诗、民歌等不同的种类和体裁。
在古典诗歌中,史诗是以英雄和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叙事诗,具有宏伟壮丽的叙事风格;抒情诗是表达个人情感和情绪的一种诗歌形式,具有细腻和感性的特点;叙事诗则是以叙述事件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诗歌形式,具有故事性和叙述性的特点。
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和演变,现代诗歌也有了更为丰富和多样的体裁和形式,如自由诗、散文诗、象征诗等等。
四、诗歌的艺术特点与技巧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技巧,通过精妙的语言运用和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
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运用到一些艺术技巧和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比喻、拟人、夸张等等,来丰富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此外,诗歌的音韵和韵律也是其独特的艺术特点,通过韵律和节奏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诗歌的创作中,艺术特点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功力,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续考很多年了,而且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开放、灵活,它已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我们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高中生必须面临的挑战。
高考古诗词鉴赏的规律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续考很多年了,而且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开放、灵活,它已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我们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高中生刻不容缓要面临的挑战。
能阅读浅显的古诗词是考试大纲的要求。
所谓浅显即只要求能正确理解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并对常用表达技巧作一定赏析。
古诗词的每一位作者,都是要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意趣情感、主张、观点、看法。
无论是含蓄还是直白,无论是隐晦还是张扬,都只能从诗作的文本义(字面意思)去理解去思考。
从近几年古典诗词鉴赏题目来看,题目难度不大,充分体现了“浅显”这一特点。
但考生得分却不太理想,这除了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缺失之外,也与平时复习训练中对学生扣题作答指导不力有关。
虽然我们现在才是刚刚上高二,但是仅凭高三一年的总复习以致想实现高考语文的好成绩是不稳妥的,我们凡事要学会未雨绸缪,要提前为高考总复习做好准备,并且高二的学习中我们也将陆续学习相关的古诗词单元,今天我们提前学习一些有关古诗词鉴赏的规律和知识,将更有利于同学们高二语文的学习。
纵观近几年古典诗词鉴赏的命题,其设问角度无非从下几个方面入手,即“表现了什么?”“怎样表现的?”“抒发什么感情?”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三个问题,一起来探讨一下高考古诗词鉴赏的规律。
课前练习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6分)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
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
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闲适孤傲的形象。
全诗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但又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能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参考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
解题格式:塑造、描写了一个什么形象 + 这个形象有何特点+ 抒发什么感情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思考: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要点: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该作品情景交融的意境。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解题格式:描绘了什么图画 + 景物有何特点+ 抒发了什么感情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07年湖北卷)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分)【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1分)常见题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方法探究: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题格式: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 + 哪里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抒发什么(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2分)(意思答对即可。
)题目类型: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诗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③本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④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⑤结合意境提问,如本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⑥就某字某联发问,如:×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词在诗中是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思路: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什么主旨,抒发何种情感?注: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答题步骤: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解题格式:通过什么 + 抒发什么(描写什么)+ (表达/寄寓/揭露什么)小结本课内容:一、总结高一第一册的内容二、古诗词的一般知识二、高考古诗词鉴赏规律1、表现了什么?意象(人、物、景、事)2、怎样表现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今昔对比、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等)3、抒发什么感情?(离愁别绪,建立功业,怀才不遇,厌倦战争,渴望安宁,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忧愁哀思、思乡思人等)四、古诗词鉴赏知识储备(课后自学)古诗词鉴赏知识储备明确了高考的要求之后,我们的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田园(山水)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咏史咏怀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物(言志)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二、分清各种风格流派“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三、把握意象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美国文艺理论家苏珊•朗格说:“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