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常考知识点及常见鉴赏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中考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中考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⑴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⑵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解答提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意境是指诗人情感的物象综合起来构建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要求:⑴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⑵概括氛围特点(准确);⑶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4.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套路(三步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如:凉州词XXX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XXX羌笛何须怨XXX,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二、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⑴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⑵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2.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技巧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⑴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XXX云影共徘徊。

中考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中考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中考古诗文鉴赏题目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难点,那么相关的答题技巧又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中考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一、理解内容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答题技巧】此类题考察理解概括能力,概括主要内容,注意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抓住诗中出现的重要意象。

若重在画面刻画,就概括画面主要内容;若重在叙事,就概括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对句中词义的理解,有赖于平时的学习积累。

二、领悟思想感情题“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技巧】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注意整首诗的基调,若是愉悦的,通常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等;若是愁苦的、悲凉的、孤单寂寞的,通常表现作者对现状的不满。

要联系诗的背景,注意用典故的句子,及诗中抒情的句子。

三、描绘画面题“半夜鲤色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涛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话面加以描写。

【答题技巧】此类题考察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时注意抓住诗中的刻画对象,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用自己的想象补充丰富诗句内容,注意语言优美。

如兰州题答案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四、品味语言题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题技巧】此类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悟能力。

解答此类题通常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等。

首先要理解这些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然后分析作者通过它们想要表达的意思或者心情。

如河南题,“悠然”指悠闲的样子,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则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中考古典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中考古典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中考古典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一、古诗词的分类按取材范围、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来看,诗词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基本类型。

1、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歌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2、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通过写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所感,揭露了晚唐统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抨击了他们只知贪图享乐,不问国家前途的行为。

3、咏物诗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4、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中考古诗答题技巧分析_古诗答题窍门

中考古诗答题技巧分析_古诗答题窍门

中考古诗答题技巧分析_古诗答题窍门中考古诗答题技巧一、形象意境类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知识联系】1、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或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所谓意境是指思想感情与诗中生活图景有机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

概括意境特点的术语有:雄浑壮阔、高阔远深、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繁华热闹、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意境描述+特点概括二、情感主旨类情感蕴含: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

【知识联系】5种情感类型: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

主旨:诗歌具体内容+诗歌主题三、表达技巧类【设问方式】手法类:1、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就某一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分析。

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

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知识联系】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记叙、描写顺序:远——近大——小高——低俯——仰虚——实动——静)描写(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写、虚写、正面、侧面、反面,描写还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

诗词鉴赏考点及解读

诗词鉴赏考点及解读

诗词鉴赏考点及解读O1知识链接(一)总结常见考点:1、理解诗意。

包括诗字、词、句的理解;内容概括;哲理分析;思感情想2、感知形象。

要求考生借助联想、想象以及背景,感知诗的景物、形象、意境3、品味语言。

字、词、句的推敲;名句的感悟4、分析技巧。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运用;巧妙构思(二)答题技巧1、原则:①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结构:①景+情②事+情③场面+情④情形+情3、方法:①研读题目。

②了解作者和时代。

③借助注释。

④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⑤细审题干。

(三)常见题型、答题格式1、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例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答案:描写开战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的分食烤熟的牛肉,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的场面;全词抒发了满怀家国之愁,却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2、赏析语言型(1)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答案:这首词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巩。

你认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用得好,请说出理由。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答案:绿:春风吹绿,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T)(3)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格式: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例题: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答案: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突出词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中考古诗词常考知识点及常见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常考知识点及常见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常考知识点及常见鉴赏答题技巧一、古诗词基本知识1. 古诗词的题材古诗词的题材非常丰富,包括山水田园、送别离别、羁旅思乡、怀古咏史、边塞征战等。

在中考中,常见的题材有山水田园、送别离别和羁旅思乡等。

2. 古诗词的意象意象是古诗词的灵魂,它是由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意交融而成的。

在中考中,常见的意象有明月、杨柳、杜鹃、酒等。

3. 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古诗词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豪放、婉约、雄浑、含蓄等。

在中考中,需要了解不同风格的特点及代表诗人。

二、中考古诗词常考知识点1. 古诗词鉴赏的“三要素”古诗词鉴赏的“三要素”包括:语言、意象和情感。

在中考中,常涉及到对这“三要素”的考查。

2. 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等。

在中考中,常涉及到对这几种表达技巧的考查。

3. 古诗词的主题思想古诗词的主题思想包括:爱情、友情、亲情、爱国、忧民等。

在中考中,常涉及到对主题思想的考查。

三、常见鉴赏答题技巧1. 读题目在鉴赏古诗词时,首先要读题目。

题目往往能够提供重要的信息,如题材、情感和时间等。

通过读题目,可以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背景。

2. 抓意象意象是古诗词的灵魂,因此在鉴赏时需要抓住意象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意象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可以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和主题思想。

3. 看注释注释往往能够提供重要的背景信息和文化常识,因此在鉴赏时需要认真阅读注释。

通过看注释,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主题思想。

4. 析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古诗词的重要表达技巧之一,因此在鉴赏时需要认真分析表现手法。

通过分析表现手法,可以深入了解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和艺术效果。

5. 悟情感情感是古诗词的灵魂,因此在鉴赏时需要认真感悟情感。

通过感悟情感,可以深入了解古诗词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内心世界。

6. 品语言语言是古诗词的基础,因此在鉴赏时需要认真品味语言。

通过品味语言,可以深入了解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其表达效果。

古诗词鉴赏主要题型及其答题方法

古诗词鉴赏主要题型及其答题方法

即时训练(新考案P171)
●咏山泉 ●储光羲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 了怎样的情怀?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答:诗人借咏山泉 表现了自己淡泊清 高、任性自然的情 怀。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
●答:这首诗表现了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词导引: ●春 怨 (盖嘉运)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题示例:①该诗语言清新自然,口语化很强。②“黄莺儿”儿化音,
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质朴的语言表明 了打黄莺儿是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③通过这种语言风格,非 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考点二、分析情感意境:
●推荐模板: ●①这首诗词(诗句)描绘了……的画面(图 景); ●②营造(渲染)出一种……的意境(氛围), 表达了(表现了)诗人因……(而产生 的)……的感情。
●诗词导引: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杜甫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
古诗词鉴赏主要题型及其答题方法
古典诗词考点总结
●考点一、景物(人物、事物)概括 ●考点二、分析情感意境 ●考点三、分析艺术手法 ●考点四、分析语言特色 ●考点五、析词炼句 ●考点六、品析诗眼 ●考点七、谈观点说理由 ●考点八、比较作者情感心境
考点一、景物(人物、事物)概括
●典型考题:这首诗词(诗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或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答题示例:①“看”字在诗中指回头望。 离人孤独地走了,泪眼朦胧,还频频回 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②全诗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 现了抒情主人公离别的酸楚。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及答题技巧都在这里了,收藏了!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及答题技巧都在这里了,收藏了!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及答题技巧都在这里了,收藏了!【答题指导】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赏析名句【答题指导】1.诗歌的语言准确、凝练、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

一般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以下特点:2.赏析名句,还可以从名句的类型(写景、抒情、说理)分析。

(1)写景类:如果是写景,则从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致等角度进行赏析。

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2)抒情类:如果是抒情,则从抒情方式、情感的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3)说理类:如果是言理,则从理趣的融合性、哲理的启发性等角度赏析。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题步骤】品味句子一般可以从两方面回答: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该句有什么表达技巧,指出其表达技巧及效果,或者分析句中的语言特点。

【答题格式】析诗义+找特点+绘画面+表感情例2(2017年毕节12题5分)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古诗词常考知识点及常见鉴赏答题技巧【课程标准】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要求】1.了解诗歌感情强烈、语言凝练、富有乐感等基本特征;理解现代白话诗的体裁特点;理解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比喻、夸张等。

2.诗歌阅读,要经历“疏通字词典故—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的学习过程,通过反复朗读诵读,能够想象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感受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以及所负载的思想意蕴。

3.了解教材古诗文中涉及到的基本的文学文化常识,掌握重要的作家作品,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

4.理解课内古诗文的内容及蕴含的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古代诗词,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技巧。

能熟练背诵教材规定的背诵篇目。

5.学会揣摩诗词的意思,理解诗词的大意,感受诗词的审美情趣。

要重点品味古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字词,鉴赏经典的名句。

【考点解读】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至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古诗阅读知识储备】1.了解古代诗歌分类。

(1)从体裁分:古典诗歌首先分为诗、词、曲。

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包含有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乐府诗(题目上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

近体诗包括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和绝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律诗:共八句,1、2句为首联,3、4句为颔联,5、6句为颈联,7、8句为尾联或末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偶句都押韵。

绝句:一共四句,又叫“截句”,是律诗的一半。

词:句子长短不一,词牌限定了词的字数、音韵、文字的形式,词中用典较多。

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分为豪放派(苏轼和辛弃疾)和婉约派(柳永、秦观和李清照)。

(2)从题材分: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咏史诗、送别诗、边塞诗。

此外还有爱情诗、说理诗、感怀诗等。

送别诗: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怀古诗: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思乡诗: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战争诗: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田园诗: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写景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咏物诗: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

(1)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等。

(2)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3)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

(4)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

(5)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

(6)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

3.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

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

(1)从诗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

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夸参、王昌龄的边塞诗;曹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的爱国诗等。

(2)从诗歌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

如: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陈亮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李煜、姜夔的婉约词等;李白、杜牧、李贺的浪漫诗,杜甫、白居易、陆游的写实诗等。

4. 理解和把握一些常用的诗歌意象内涵,对精练、深刻地回答诗歌鉴赏题也非常重要和必要。

(1)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离别、游子;白雪、玉壶、冰心——高洁梅花、翠竹、松柏、幽兰、菊花——高洁隐逸杜鹃、磁针——坚贞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凄凉悲愁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思乡青鸟、鸿雁、雁足、尺素——音信、书信(2)常见的人物意象特点: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见题型解题技巧】1.品味炼字类(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可以从词性、色彩、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词的丰富内容和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

解答修辞的效果时,(炼字和赏析句子时都)先指出用了xx修辞方法。

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1)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2)找修辞写其表达效果;(3)绘画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4)写感情:表达了xx感情、传达了xxx的思想。

这个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是……,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准确、形象地写出了……的景象或情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1.(2017·岳阳)阅读徐俯的《春游湖》,完成下列题目。

(2分)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①水开。

春风断桥②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蘸] zhàn②[断桥]指湖水浸过桥面问题:“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好。

请做简要分析。

答:“蘸”字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的景象,也写出了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所以在“夹岸桃花蘸水开”这句诗中,“蘸”字用得很好。

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答题格式:某词(或某字)好,有......之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请赏析“割”字的好处。

(2分)答:“割”字描绘出了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的两种不同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2.名句赏析类:(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应对策略答题前先判断出诗句的类型,从景、情、理三方面分析。

一般来说,诗句具有这三种类型,分别如下:(1)写景:景重,情浓,意淡。

如果是写景,用了xxx的写景方法,描绘了xx的优美景致等;景致优美,让人心怡。

(2)抒情:情重,景散,意明。

如果是抒情,思考抒情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色彩与思想感情等;情真意浓,格调高亢。

(3)言理:意重、情浓、景淡。

如果是哲理,思考理-趣的融合、哲理给人的启示和思描写类答题格式:A、本诗在描写上成功的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即字面含义),烘托了诗人……感情。

B、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抒情方法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抒情手法,全诗主要写出了……(诗句内容解说),抒发了……情感,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抒发得……(用术语)。

修辞类答题格式:本句或本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作用)地写出了……(诗句解说即字面含义),表达了诗人……情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问题:“家书抵万金”传送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2分)“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解析: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烽火连三月”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

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

“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3.主旨情感类(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题思路:借助题目、词前小序、关键词、注释、作者的生平、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找诗歌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主旨类答题格式:这首诗描写了……的(景象、风光、画面等),抒发(表达、表现)……的感情(情怀、抱负等)例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问题: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解析: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三句,作者描绘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滴水声、月亮时而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通宵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形象,再结合诗人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测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