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与模式

合集下载

高考古诗词鉴赏满分答题万能模版(附意象大全)

高考古诗词鉴赏满分答题万能模版(附意象大全)

高考古诗词鉴赏满分答题万能模版(附意象大全)“”01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02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完整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做题技巧总结

(完整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做题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做题技巧一、内容情感型一般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例2】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分析技巧型一般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精细版表达技巧

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精细版表达技巧

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精细版表达技巧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

(什么形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

(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问: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步骤一)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

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

(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步骤三)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与模式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与模式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与模式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一、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1)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 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1) 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2) 形象蕴涵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 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1) 概括塑造了什么形象。

2) 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 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XXX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XXX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XXX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XXX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1)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 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已整理)

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已整理)
7
炼字型
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
8
炼句型:
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②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古诗词鉴赏 答题模式及例析
1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 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 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 而“感伤”。
25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 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很疲倦了,渔翁垂钓回来懒 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随风飘荡。且不说夜里不一定 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 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步骤一) ? 意境真 切而甜美(步骤二)诗人通过心理活动及细小动作的 描写,使得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 色跃然纸上(步骤三)。 26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 成全诗的线索、感情基调及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 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完整版)古诗集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完整版)古诗集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完整版)古诗集鉴赏万能答题模板一、题目简析在开始鉴赏古诗之前,我们需要对题目进行简单分析,了解古诗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方式。

通过分析题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答古诗。

二、背景介绍在此部分,我们将为读者提供有关古诗的背景信息。

这包括诗人、诗词创作背景,以及与古诗相关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创作动机和意义。

三、鉴赏要点1. 诗歌结构与体裁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古诗的结构特点以及所属的诗体。

这包括诗的格律、词数、用字等方面的特点。

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体裁对于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表达手法非常重要。

2. 感情表达与意象描绘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关注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意象来描绘情感。

我们可以分析诗中的具体描述、修辞手法、象征意义等来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

3. 文化内涵与寓意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深层寓意。

古诗常常充满着丰富的文化象征和隐喻,通过解读这些象征和隐喻,我们能更好地领悟古诗的深层意义。

4. 语言运用与修辞手法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分析古诗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

这包括对诗中句式、用词、句法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对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解读。

理解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义和美感。

5. 主题词与意境解读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古诗中的主题词和意境,通过解读主题词和意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主题、意义和艺术形象。

四、个人感悟与评价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根据我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对古诗进行个人的感悟和评价。

我们可以谈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赏析以及与其他古诗的比较等方面的内容。

五、参考答案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鉴赏古诗的方法,我们在此提供了一个参考答案。

这个答案将综合前面的鉴赏要点,并以逻辑清晰的方式展示出古诗的鉴赏思路和重点。

六、总结通过本文档的指导,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答古诗,提高古诗鉴赏的能力和水平。

语文必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语文必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语文必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示例1:XXX的《春行即兴》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示例2:XXX的《游月陂》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营造了宁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3解答分析:语言特色是指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独特性,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

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见的语言特色。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诗歌的语言特色。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这种语言特色。

3)此语言特色有效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答题示例1:赋得古原草送别XXX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XXX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分析其效果。

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

(什么形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

(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步骤一)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

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

(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步骤三)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一、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1)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2)形象蕴涵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1)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2)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三、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2、解答分析: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2)表现手法:A、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

B、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触景生情、乐景写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C、其他方法: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③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④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⑤远近结合;⑥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⑦褒贬结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话21联想想象;○22以小见大;○23侧面描写;○24对写法(即作者不先写自己对对方如何,而是通过写对反衬);⑰烘托;⑱渲染;⑲用典;⑳铺陈;○方对作者如何来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此法多用于思乡怀人诗中。

如高适的《除夜》中的“故乡今夜思千里”句)。

3、答题步骤:(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要注意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3、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五、炼字型1、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5)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6)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7)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8)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9)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3、答题步骤:(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六、分析题眼型(1)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统摄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2)诗题为“某某字”,通篇虽无“某某字”,但句句进扣“某某字”。

请作简要分析。

2、答题步骤:第一种提问:逐句式,即依原句的顺序一句一句地简析之。

第二种提问:析点式。

这个点就是回答问题的“方面”或“角度”,多指表现手法的方方面面。

具体步骤:(1)先指出“方面”或“角度”。

(2)结合诗句简析。

3、答题示例:(1)第一种提问:夜归周密夜深归客倚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问: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

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

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第二种提问: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是笋。

②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问: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试作简要分析。

答:(1)(步骤一)以景写幽。

(步骤二)用“湖山胜处”“野径斜”“水满”“草深”写出初夏景色之幽美。

(2)(步骤一)以动衬静。

(步骤二)用“下鹭”衬托“水满”的幽静。

(3)(步骤一)以声衬静。

(步骤二)用“蛙鸣”衬托“草深”的幽静。

七、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1)这句诗好在哪里?(2)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对某某诗句进行简要赏析。

(4)某某句中蕴涵了哪些感情?2、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答题思路:(1)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2)分析诗句的语言特点或艺术特点。

(3)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4)简要说明艺术效果(营造的意境,抒发的情感)。

4、答题步骤:(1)释表义:说明诗句的表层意思或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2)明特点: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语言特点或艺术特点)简析。

(3)析作用:营造的意境、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情感。

5、答题示例: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圭阝弟妹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问: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

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

答:(步骤一)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

(步骤二)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离散的手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