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胶子、《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考虑是否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文体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繁荣的宋元文化教案

繁荣的宋元文化教案第一章:宋代文化概览1.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宋代文化的发展背景,掌握宋代文化的主要特点。
1.2 教学内容:1.2.1 宋代的历史背景:五代十国、北宋、南宋等。
1.2.2 宋代文化特点:科技、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发展。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历史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
第二章:宋代的科技成就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宋代科技的主要成就,认识到科技对宋代社会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2.2.1 农业技术:水稻种植、农具改进等。
2.2.2 手工业技术:瓷器、纺织品等。
2.2.3 商业和货币:交子、会子等。
2.2.4 火药和印刷术:火药的制造和使用、活字印刷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物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
第三章:宋代的文学艺术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宋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欣赏宋代文学艺术作品。
3.2 教学内容:3.2.1 诗词:苏轼、李清照等大家的作品。
3.2.2 散文:欧阳修、曾巩等大家的作品。
3.2.3 戏曲:南戏、杂剧等。
3.2.4 绘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诗词、散文、戏曲、绘画等作品进行分析。
第四章:宋代的宗教信仰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宋代的宗教信仰,认识到宗教对宋代社会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4.2.1 儒教:理学、心学等。
4.2.2 道教:全真教、正一教等。
4.2.3 佛教:禅宗、净土宗等。
4.2.4 伊斯兰教:回族的形成和发展。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宗教建筑、经典等辅助教学。
第五章:元代的的文化发展5.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元代文化的发展,掌握元代文化的主要特点。
5.2 教学内容:5.2.1 元代的历史背景:成吉思汗、忽必烈等。
5.2.2 蒙古族文化:蒙古族的语言、文字、风俗等。
5.2.3 元代的文化特点: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发展。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历史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❶教学分析➷内容要点: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文学艺术成就,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认知提示:正确认识世俗文化与市民生活的关系,正确看待宋词与元曲,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解读:本课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分别是“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和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在“繁华的都市生活”这一部分, 教材首先描述了北宋开封大相国寺的繁华场面,然后介绍了宋代城内的娱乐兼商业场所一瓦子,接着介绍了杂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最后是对传统节日的说明。
通过这几方面的描述,我们能对宋元时期的都市面貌和市民生活有初步了解。
其中“瓦子”和杂剧可视为本课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
关于宋元时期的文化,本课主要介绍了宋词和元曲两种艺术形式。
这两部分头绪多,教学时应突出重点,繁简适度。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立足核心素养,发挥育人作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历史核心素养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的提出更加明确了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需要构建历史思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巧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本课的学习离不开学生对史料的搜集与探究,以史料为载体,以问题为突破,通过图片史料、文字史料的分析,感知历史事实,感受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与文化,从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创新学习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本课运用情景创设,学生各个社团活动的展示,厘清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立足当下所处的城市背景,理解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四)在课堂教学中厚植家国情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家国情怀的培育便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在历史教学中,要巧妙挖掘家国元素,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树立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学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历史宋元文化教案

初中历史宋元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主要成就;
2. 了解宋元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背景;
3. 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宋元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
2.了解宋元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背景;
3.理解宋元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掌握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主要成就;
2.了解宋元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背景;
3.理解宋元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流程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主要成就;
2.讲授:讲解宋元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背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
3.讨论:组织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让他们深入思考宋元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4.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宋元文化的认识;
5.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宋元文化的了解。
五、教学资源
1. 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2. 课件、教材或相关文献资料。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思考和互动等;
2. 作业评分: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评估其对宋元文化的理解程度;
3. 考试成绩: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宋元文化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资源: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趣味性;
3. 教学评价: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我国都市和文化的繁荣。
本节课通过介绍宋代都城东京(今开封)和临安,以及元代大都(今北京)的兴衰,展示了中国古代都市的繁华景象。
同时,本节课还重点介绍了宋代的科技进步、文学艺术成就,以及元代戏剧、书法、绘画等领域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宋代和元代的历史背景,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具体内容,以及科技、文学艺术成就的深入了解尚显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元时期都城东京、临安和大都的兴衰过程。
(2)掌握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3)了解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成就。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分析宋元时期都市的繁华景象。
(2)采用比较法,分析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特点。
(3)小组讨论,探讨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宋元时期都城东京、临安和大都的兴衰过程。
(2)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3)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1)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繁荣原因。
(2)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成就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繁荣。
2.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

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的社会概况和文化特点;2.认识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变化;3.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二、教学内容1.宋元时期社会概况(1)政治方面的变化:北宋时期,皇权强大,官僚制度完善;南宋时期,皇权相对减弱,士大夫集团逐渐崛起;(2)经济方面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发展,货币经济的出现,商业的繁荣;(3)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2.宋元时期文化特点(1)文学方面的特点:宋词的盛行,以李清照为代表;元曲的兴起,以关汉卿为代表;(2)美术方面的特点:绘画艺术的开创,以文同为代表;(3)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四大发明的出现,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图片和文物,引导学生讨论宋元时期的社会概况和文化特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30分钟)讲解宋元时期社会概况的变化,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相关问题。
第三步:讲解(30分钟)讲解宋元时期文化特点,包括文学、美术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了解这些变化对社会的影响。
第四步:整理归纳(2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整理归纳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特点的核心内容,以便后续学习和复习。
第五步:拓展延伸(10分钟)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和延伸,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上网查询更多关于宋元时期的社会概况和文化的信息,进一步了解这个时期的特点。
四、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讲解、学生讨论和整理归纳的方式,对学生对宋元时期的社会概况和文化特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抽认和小组问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总结宋元时期的社会概况和文化特点,思考这些变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宋元时期的社会和文化。
灿烂宋元文化七年级历史教案

灿烂宋元文化七年级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2.通过分析宋元文化的成就,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成就。
2.难点:分析宋元文化成就背后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唐代的繁荣景象,大家能想到哪些?(2)那么,继唐代之后,我国又进入了哪个时期呢?对,是宋元时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灿烂的宋元文化。
2.学习新课(1)政治特点①介绍北宋建立背景,让学生了解赵匡胤建立宋朝的经过。
②分析北宋政治特点,如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
③讲解元朝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特点,如行省制、宣慰司等。
(2)经济特点①讲述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如水稻种植技术的改进、棉纺织业的发展等。
②分析宋元时期商业的繁荣,如市井文化、海外贸易等。
③引导学生探讨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3)文化特点①介绍宋元时期的文学成就,如宋词、元曲等。
②分析宋元时期的艺术成就,如绘画、书法、建筑等。
③讲述宋元时期的科学成就,如四大发明的发展、天文学、数学等。
3.小组讨论(1)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讨论一下,宋元文化成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2)请各组代表发言,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成就。
(2)宋元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3)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营养,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5.作业(1)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堂笔记。
(2)预习下一课,了解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四、教学反思1.讲解内容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2.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
3.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
本节课在培养学生历史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改进空间。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掌握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情况;•能够对宋元时期的各种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和评价。
2. 教学重点•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和文化现象;•经济、文化、社会的互动关系。
3. 教学难点•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的影响;•宋元时期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4. 教学准备•课本及相关教学辅助材料;•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文物,让学生对宋元时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 学习内容展示1.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首先向学生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
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从这里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特点。
2.经济、文化、社会的互动关系其次,通过分析宋元时期经济、文化、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
3.宋元时期的各种文化现象最后,介绍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现象,例如科技、文学、艺术等,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和价值。
3. 教学方法•授课法•课堂讨论法•影像展示法4. 课堂实践在课堂讨论环节中,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动手实践,比如可以组织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创造一幅表现宋元时期的画作,展示各自的独特见解。
5. 教学小结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宋元时期文化的发展特点和价值,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评价通过测验、小组活动、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