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探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

——《三步计算题》案例分析

张江中心小学张溢穗案例背景: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较大的误区:教师一直把作业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布置作业时常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及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全班所有学生做得是同样的作业,使得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吃不了。长期的这种作业方式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比如马马虎虎地做,早上到校抄同学的答案,字迹潦草,错误率高,不认真思考等;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那么怎样使得课内外作业也能与人的个性发展相协调,实现从原先的一种“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转变呢?也就是如何让学生把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呢?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尝试改变了以往作业的形式,实行分层作业的探索。

案例片段:例如在学习了四年级《三步计算题运算》这一单元后,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50+(410×8-252) 50×[480÷(80-20)]

4200-(700+24×5) 250+60×20-70

【设计此题,目的在于让学困生通过说一说,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桌可以先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而且在做时可先划出第一步,把思维呈现在步骤上。】

★★(1)将下列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4400-2700=2700 2700÷90=30 2×30=60 综合算式:

36÷9=4 280÷4=70 24+56=80 80×70=5600 综合算式:

【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学生在综合列式过程中发现括号添加的重要性,从而对运算顺序更加清晰明确。】

(2)按指定的运算顺序给下面的算式加上括号,并计算。

360÷2+2×5

①先加,再除,最后乘②先乘,再加,最后除③先除,再加,左后乘④先加,再乘,最后除。

【此题面向中等生,旨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混合运算的顺序,逆向进行思考。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解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巧填运算符号与括号,使等式成立。

4 4 4 4=1 4 4 4 4=2 4 4 4 4=3 4 4 4 4=4

4 4 4 4=

5 4 4 4 4=

6 4 4 4 4=

7 4 4 4 4=8

(2)在15+15×15-15中,怎样加括号所得的结果最大?怎样加括号所得的结果最小?写出不同的算式并计算。

【设计此题,目的面向优等生,非常富有挑战性。旨在让学生在熟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灵活解题的能力,激发优等生的求知欲望】案例分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的育人理论,要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将使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发生相应的变

化,特别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做出相应的变化即——分层作业。

那么分层作业的理论依据什么呢?

理论依据之一是因材施教原则。学习差异是一种普遍在存在的现象,美国心理学家琼斯曾做一项实验研究,被试者为两个程度相同的班级(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实验班按照个性,因材施教,对照班采取共同目标,统一教学。在实验班,教师注意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个别问题个别对待。在对照班,教师则对全班学生共同要求,而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则不给予特殊处理。一学期后,两班接受同样的测验,其结果显示实验班成绩远优于对照班。因此实施分层作业有利于因材施教。

理论依据之二是“最近发展区”原理。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内驱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因素)。

通过一学期的探索,对分层作业的设计得到了不少的收获也存在不少的疑惑。

在探索中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领域中的差异,主要是优势智力类型的差异、原由知识水平的差异和认知方式的差异。尤其在我们学校外来农民工子女占三分之二的比例,学生中有相当多的“落后”群体。这些学生虽然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听课、一样每天做着练习,表面上接受着平等的教育,但实际上由于所谓的差异,他们并没有得到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的特点的。”这些学生可能是由于家庭教育的落后或原有的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没有兴趣和信心等各方面原因造成的,他们并不是差生,而是暂时落后的学生。如果作业过难,学困生则会经常拖欠交老师的作业,应该说他们不是不想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他们没有能力完成,久而久之可能会害怕数学,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与兴趣以及自信心。所以让他们完成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还有一些优秀学生从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来看,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作业,并觉得是一件极为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如果作业比较基础没有挑战性,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

数学的探究进取的精神。所以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探索设计实施有层次性的作业,本质上是实行教育的平等,对每位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个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增强自信心,是很好的一种探索与尝试。实施分层作业也有利于学生在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照顾到了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所以既使学困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

在分层作业探索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疑惑:如1、在实施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前,要将学生按不同学习水平进行分类?也就是教师如何做到:对学生的分组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如何保护后进生学生的自尊心,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2、由于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都会有相应的提高或降低,呈动态发展,因此,如何根据每个学生提高后所达到的新水平,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组学生进行重新调整?把这项探索做的更细致、合理,这也正是我们下一个需要去探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