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哲学生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
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哲学是一门涉及人生、价值、真理等深刻问题的学科,它对人类的思考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哲学,我们可以深入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存在意义,理解人类的价值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下面是哲学生活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哲学基础知识:1. 哲学的定义和特点:哲学是对普遍存在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解释的学科。
它具有理性、普遍性、系统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2. 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哲学起源于古希腊,经过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现代哲学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自然哲学、人文哲学和社会哲学等不同学派和思潮。
3. 哲学的主要问题:哲学思考的主要问题包括存在问题、认识问题、价值问题和人类自由问题等。
4. 哲学的研究方法:哲学研究采用辩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逻辑思维方法,同时也需要运用直觉、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生活与价值观:1. 人生的意义与目的:哲学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引导人们思考人生追求幸福、实现自我价值和追寻真理的真正重要。
2. 伦理学的道德观念:伦理学讨论人类行为的好坏、正确与错误,以及道德规范和道德责任对人的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3. 心灵哲学与人的自我认知:哲学思考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过程,指导人们理解、掌握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和个性。
4. 美学的审美观念:美学研究人类对美的感知和审美经验,指导人们欣赏艺术和自然界的美,提高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真理与认识问题:1. 哲学思考真理与知识:真理是与客观事物相对应的思想表达,知识是对现实世界的正确反映。
2. 唯心主义与唯实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思维是第一位的,认识过程是由主观意识建构出来的;唯实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第一位的,认识过程是由外部世界对我们的刺激和感知。
3.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理性主义认为知识的源泉是人的理性和思维能力;经验主义认为知识的来源是通过感观经验和感知获得的。
4. 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相对主义认为真理是与人的经验和观点相关的,没有绝对真理;绝对主义认为存在着一种绝对真理,它超越了个人和观点的局限。
哲学 生活知识点总结

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一、生活中的哲学知识点总结1. 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很多选择和决策,而这些选择和决策的背后,往往是人们对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思考。
哲学认为,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它涉及到究竟什么是好的生活,怎样才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等等。
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更好地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向,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2. 价值观和道德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持的观念和信念,它们会影响到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哲学对于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讨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找到自己内心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从而更加明智地生活和行动。
3. 真理和知识真理和知识是哲学思考的核心问题,它们涉及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哲学的思考,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真理,怎样才能获得真知,从而更加明智地看待世界和对待知识。
4. 自我认知和心灵成长自我认知和心灵成长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哲学思考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哲学对自我认知和心灵成长的思考,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心灵水平,使自己更加成熟和内在丰富。
5. 社会和政治社会和政治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领域,也是哲学思考的一个重要对象。
通过哲学对社会和政治的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政治的运行规律,从而更明智地参与到社会和政治的生活中。
6. 生命的意义和结束生命的意义和结束是哲学讨论的重要话题,它涉及到人们对死亡和生命的认识。
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哲学的思考,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加积极地面对生命的结束。
以上是生活中的一些哲学知识点的总结,它们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更加明智地面对生活的选择和决策,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生活的质量。
二、生活中的哲学知识点的应用1. 价值观的培养和树立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哲学的思考,培养和树立自己的价值观。
比如,人们可以通过对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善良等问题的思考,找到自己内心的价值取向,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内心需求,做出更加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选择。
政治《哲学与生活》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哲理中所包含的哲理总结归纳

政治《哲学与生活》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哲理中所包含的哲理总结归纳第一篇:政治《哲学与生活》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哲理中所包含的哲理总结归纳诗文中的哲学归纳1.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 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与“欵乃一声山水绿” 同是一个“绿”,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
2.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3.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
” 4.意识有错误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 5.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6.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7.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 8.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9.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 “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10.事物总是有其两点而不是一点“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11.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哲学生活的知识点总结

哲学生活的知识点总结哲学,作为一门探索人类存在意义、价值和知识本质的学科,它不仅在学术领域内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对哲学生活知识点的简要总结:1.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选择,认为人的存在先于其本质,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 认识论:认识论关注知识的本质、起源、范围和限制。
它探讨我们如何获取知识,以及我们对知识的信任度。
3. 伦理学:伦理学研究道德行为和价值判断,它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及如何做出道德上的决定。
4. 政治哲学:政治哲学探讨政府、法律和权力的本质,以及它们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5. 美学:美学是关于美和艺术的哲学研究,它探讨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人们如何体验和评价美。
6. 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有效推理的规则和原则,它帮助我们区分好的论证和坏的论证。
7.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探讨最基本、最普遍的存在问题,如宇宙的本质、时间和空间的性质。
8. 宗教哲学:宗教哲学研究宗教信仰和实践的合理性,以及它们与哲学问题的关系。
9. 语言哲学:语言哲学关注语言的本质、功能和使用,它探讨语言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和世界观。
10. 科学哲学:科学哲学研究科学知识的性质、科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科学理论的意义和限制。
在日常生活中,哲学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身。
例如,存在主义鼓励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选择和责任;伦理学指导我们做出道德决策;政治哲学让我们思考公民的角色和政府的责任;而逻辑学则帮助我们批判性地分析论点。
哲学不仅仅是抽象的思考,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通过哲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反思个人的生活选择、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
哲学提供了一种工具,帮助我们构建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世界观。
总之,哲学生活的知识点是多维度的,它涉及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理解美和艺术、以及如何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并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第 1 页 共 8 页《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1、产生-------社会实践2、根源-------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3、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4、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5、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6、任务: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7、地位:哲学是一定和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自己所处时代精神的反映①区别:含义、形成、特点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②联系:略①区别:含义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②联系:“课本上”研究对象不同①区别: 揭示规律不同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提供指导不同:分别提供方法论指导和具体方法指导。
②联系:略 ①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②哲学反作用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产生基础:①阶级基础②自然科学基础③社会科学基础2、基本特征: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②时间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一、关于哲学 二、关于“三对关系” 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真正的哲学)四、马义主义哲学 五、哲学的作用美好哲学的向导第 2 页 共 8 页a .唯物主义①第一性b .唯心主义 1、是什么?a .可知论②同一性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b .不可知论①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为什么?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始终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①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1、唯物主义②派别 1、 对世界本原的分歧①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本原 ②派别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本原。
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1、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追问和对世界思考3)、哲学总自觉或自觉地影响着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哲学关于世界观学问;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哲学又关于方法论学问.句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统3、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区别:世界观人们对整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总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根本方法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4、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自、社会和思维某领域规律和奥秘;哲学对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抽象出整世界般本质和普遍规律联系:1).具体科学哲学基础具体科学进步推动哲学发展2).哲学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5、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关系问题)有两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何者第性问题2)思维和存否有同性问题6、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物质世界本原物质第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物质派生唯心主义认意识世界本原意识第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7、辩证法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观点看问题8、真正哲学社会变革先导1)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批判更新人观念解放人思想2)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变革社会巨大物质力量9、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第四课探索世界本质1、世界物质性原理自界物质;人类社会物质意识物质派生因此世界物质世界世界真正统性于物质性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2、物质物质依赖于人意识并能人意识所反映客观实(概括了宇宙间切事物和现象共同本质而指某具体物质形态)3、物质和运动关系:(1)物质运动物质运动物质根本属性和存方式(2)运动物质运动物质运动承担者(主体)(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错误4、运动和静止关系:1)区别:运动指宇宙间切事物、现象变化和过程绝对、无条件、永恒静止:运动种特殊形式相对、有条件、暂时(2)联系:动有静静有动世界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l 规律含义:事物运动过程固有本质、必、稳定联系l 规律客观性:规律人意志转移能被创造、也能被消灭l 规律普遍性:自界、人类社会、人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规律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规律惩罚6、规律认识和利用人们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第五课把握思维奥妙1、意识本质(意识)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产物;人脑机能;客观存主观映象2、意识作用(意识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l 意识活动具有目性和计划性(○1、○2)l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1、○2、○3)l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认识之物(2)人能够主动地改造世界l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东西变成现实东西创造出没有人参与永远也能出现东西l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1)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必要条件(2)尊重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前提和基础(3)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任何方面都错误和有害(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利条件创造新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4、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统区别: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P4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P51)联系:(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内要求和前提(2)实事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目标和归宿方法论:面对激烈国际竞争面对日新月异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了国家和民族振兴我们必须做: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6、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建设有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首要问题7、样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P41)第六课求索真理历程1、实践含义与特点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切物质性活动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2、实践认识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认识来源2)实践认识发展动力3)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唯标准4)认识目和归宿3、真理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1)真理含义:真理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哲学范畴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确反映2)人们对同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同认识其只能有种正确认识即只能有真理真理与谬误界线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4、真理具体有条件1)真理有条件: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条件和范围超出了条件和范围真理会变成谬误2)真理具体:任何真理都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都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历史统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怕怕能正确对待错误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1)认识反复性:人们对事物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认识、从认识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无限性:人类认识无限发展追求真理永无止境过程3)从实践认识、从认识实践循环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践认识和发现真理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懈追求和永恒使命。
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高三网

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高三网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类存在意义、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学科,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高三学生作为成年人的起始阶段,了解和运用哲学思想对于他们的成长和人生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高三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哲学生活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人生哲学:1. 存在与存在意义:哲学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人类存在的意义。
高三学生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存在方式和价值。
通过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他们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人生追求。
2. 价值观与伦理道德:哲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提供了指导和思考框架。
高三学生应该研究和思考道德行为的原则和规范,并坚持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3. 自我认知与意识觉醒:高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通过深入思考和反思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通过提高自我认知水平,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难。
二、思辨能力与逻辑思维:1. 思辨能力的培养:哲学通过让学生掌握思辨技巧和思考模式,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高三学生应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2. 逻辑思维的重要性:逻辑思维是哲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高三学生应该通过学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人际关系与社会问题:1. 理解他人与沟通技巧:哲学思考可以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人,并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
通过思考他人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学生可以建立更良好的人际关系。
2. 社会问题的思考:哲学是社会问题思考的重要工具。
高三学生应该通过哲学的思维方式,来审视和思考社会问题,并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观点。
四、生活与幸福:1. 心态和幸福:哲学思想是人们追求幸福的指导。
高三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和运用哲学思考,培养积极的心态,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2. 时间与空间的思考:哲学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思考可以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合理规划时间,并思考人类存在的空间和地位。
总之,哲学是一门富有智慧和启迪的学科,对于高三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哲学知识点对于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人生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生活与哲学所有的原理对应关键词

第一次提出某种正确的观点或认识╱对某一具 体事物的认识经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同时 每一次认识都在向前发展、推进╱山外有山, 学无止境╱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要求我 们在实践中不断追寻真理
第一次提出某种正确的观点或认识╱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经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同时每一次认识都在向前发展、推进╱山外有山,学无止境╱ 标志性词语 第一次提出某种正确的观点或认识╱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经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同时每一次认识都在向前发展、推进╱山外有山,学无止境╱ 标志性词语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哲 学 观 点 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是不是金子,一炼就知╱路不险,则无 以知马之良╱ 第一次提出某种正确的观点或认识╱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经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同时每一次认识都在向前发展、推进╱山外有山,学无止境╱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是不是金子,一炼就知╱路不险,则无 以知马之良╱ 标志性词语 标志性词语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是不是金子,一炼就知╱路不险,则无 以知马之良╱ 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标志性词语
精琢细磨奋斗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知识归纳一、“地位”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应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3、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
8、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9、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0、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1、“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3、“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15、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6、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7、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18、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19、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20、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2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2、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标准、目的)2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24、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5、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26、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27、联系、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8、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30、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3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3、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4、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3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7、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8、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39、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4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4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42、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的“斯芬克斯”之谜,使人类善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43、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5、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46、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47、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48、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49、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50、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二、“属性(本质、实质)和特征”类1、世界的本原(本质、源泉)是物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3、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4、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5、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6、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7、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8、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9、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10、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矛盾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13、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1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5、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
三、“统一”类1、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4、事物的发展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5、事物的发展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6、人生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7、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关系”类1、哲学与生活P4-62、哲学与世界观P73、世界观与方法论P84、哲学与具体科学P8-95、哲学与时代P16-176、物质与运动P317、运动与静止P328、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P33-349、物质与意识P37-4010、实践与认识P42-461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P5112、整体与部分P57-5813、系统与要素P5814、变化与发展P6315、量变与质变P6516、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P681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P7118、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P7219、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P7320、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P882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P892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P89-9023、个人利益也他人利益、社会利益P10224、个人与社会P10525、质变与发展26、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7、联系、发展、矛盾之间的关系五、“观点”类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4、近代形而上学的观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5、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6、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8、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9、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10、形而上学的观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1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六、“作用”类1、哲学对生活的作用2、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3、哲学对时代的作用4、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5、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6、创新的作用7、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8、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9、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10、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11、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1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13、人民群众的作用1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6、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