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推荐的物理效应和现象
triz原理的应用

TRIZ原理的应用一、TRIZ原理简介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苏联工程师Genrich Altshuller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套解决问题和创新的方法论。
TRIZ原理通过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找到生产、科研和创新的通用规律,帮助人们解决各种技术难题。
二、TRIZ原理的基本原则TRIZ原理包含了40个发明原理,这些原理以总结了人们在技术领域中创造出的各种技术突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原则:1.分离原理:将一个物体或一个系统的某些部分完全与其余部分分离开来,以实现更好的控制或改进。
2.局部负面效应原理:通过增加或引入局部的负面效应,来改进整体系统的性能。
3.替代原理:通过替代某种物质、能量或物理过程,来达到更高效、更节约的效果。
4.多功能原理:利用一个物体或系统的多个功能来解决多个问题,实现综合利用。
三、TRIZ原理的应用案例以下是TRIZ原理在实际问题求解中的应用案例:1.分离原理的应用案例:在汽车设计中,为了减少车辆重量和提高燃油效率,可以将车身结构分离为多个模块,使得不同部位的材料和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优化和替换。
2.局部负面效应原理的应用案例:在化工工艺中,有些反应需要高温环境,但高温环境会导致一些副反应和能源浪费。
利用TRIZ原理中的局部负面效应原理,可以在关键位置引入催化剂或降低温度来抑制副反应和能源损耗。
3.替代原理的应用案例:在光伏领域,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效率不高且成本较高。
利用TRIZ原理中的替代原理,研发人员发现能够替代硅的材料,如钙钛矿材料,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4.多功能原理的应用案例:在智能手机的设计中,利用TRIZ原理中的多功能原理,一个小小的设备实现了通话、上网、拍照、音乐播放等多种功能,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四、TRIZ原理的优势和局限性TRIZ原理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提供了丰富的创新思路和方法,帮助解决各种问题和难题。
TRIZ发明的40个发明原理

No.3 局部质量
(1)将物体或环境的同类结构转化成异类结构 【例】采用温度、密度或压力的梯度,而不用恒定 的温度、密度或压力 (2)使组成物体的不同部分实现不同的功能 【例】午餐盒被分成放热食、冷食及液体的空间 (3)使组成物体的每一部分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例】带有橡皮的铅笔,带有起钉器的榔头等
TRIZ解决技术冲突问题的一般模式( TRIZ 桥)
标准冲突 形状 (12)+有害 的副作用(31)-
冲突矩阵 过桥
标准问题
上桥 试错法
标准解
下桥 40个发明原理 35,1
创新问题
解决方案
NO:1分割 无限地减小单个运动 物体的尺寸-液态化
我的冲突 滚轴+玻璃变形-
No.2 抽取
( 1)将物体中的“负面”部分或 特性抽取出来 【例】空调:将嘈杂的压缩机放 在室外 当然,要有效。 【例】有一个人手痛,就在墙上挖 一个洞,把手伸到隔壁,说:“这 下好了,是他家在痛”。
序号 No.31 No.32 No.33 No.34 No.35 No.36 No.37 No.38 No.39 No.40
原理名称 多孔材料 改变颜色 同质性 抛弃与修复 参数变化 相变 热膨胀 加速强氧化 惰性环境 复合材料
二、 40个发明原理介绍
No.1 分割
(1)将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 【例】过去的电视机所有按钮(开关、选台、音量、颜色) 都在机体上,每个动作都要到电视机跟前才能操作。 现在的电视机都是带遥控器的。
TRIZ故事7——火星车 一个科幻故事里描述了一次火星探险。宇宙飞船降落 在一个石头山谷,宇航员乘坐一辆火星车开始火星之 旅。这个特型火星车有巨大的轮胎,当行驶到陡坡时, 很容易在石头的颠簸下翻车。怎么办? 这个问题刊登在一本杂志上,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 提供解决办法: 在火星车的下面悬挂重物,降低整车的重心,增加稳 定性; 将轮胎的气放出一半,轮胎下陷,增加稳定性; 在火星车的两边分别多安装一只轮胎; 让宇航员探出身体来保持车子的平衡; ……
triz科学效应原理

triz科学效应原理
TRIZ 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俄国的一位发明家Altshuller 发明的。
其中 TRIZ 科学效应原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理论。
这个原理主要是讲当一个系统产生改变时,它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
TRIZ 科学效应原理包含 40 条定律,其中每一条都是从实践中总结而来的。
其中比较著名的几条效应原理,如“分离原则”,它强调组件间的独立性,即通过将系统的不同部分分离来解决问题。
另外还有“统一原理”,即通过将系统中的各个部分进行统一来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还有“异质合金原理”,它强调将完全不同材料或组件组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特点来解决问题。
在实际问题解决中,我们可以运用 TRIZ 科学效应原理来寻找解决方案。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然后选取合适的效应原理,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通过使用 TRIZ 科学效应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解决问题,并且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准确性。
总之,TRIZ 科学效应原理是一种实用性强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创造力与创新能力。
triz40项原理

triz40项原理TRIZ40项原理是一套创新工具,旨在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并找到创新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TRIZ40项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以及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些原理的实际应用情况。
一、分离原理分离原理是TRIZ40项原理中的第一项原理,其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对象或者系统的某些部分分离出来,以实现目标的更好满足。
例如,在设计一台洗衣机时,可以将洗衣机的洗涤和烘干功能分离,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功能。
二、抛弃与取代原理抛弃与取代原理是指将一个对象或者系统中不必要的部分或者功能抛弃掉,并用更好的替代品来取代。
例如,由于传统的钥匙容易丢失或者被盗,可以使用指纹识别技术来取代传统的钥匙。
三、局部品质原理局部品质原理是指在一个对象或者系统中,将某些局部部分的性能或品质进行改善,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或品质。
例如,在设计一台汽车时,可以通过改善发动机的燃烧效率来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
四、增量原理增量原理是指在一个对象或者系统中,通过增加某种物质、能量或者信息来改善系统的性能或者功能。
例如,当设计一台电脑时,可以通过增加内存的容量来提升电脑的运行速度和性能。
五、合并原理合并原理是指将两个或者多个对象或者系统合并在一起,从而实现新的功能或者性能。
例如,在设计一台手机时,可以将手机和相机合并在一起,使得用户可以拍照和通话的功能都可以在一个设备上实现。
六、通用原理通用原理是指将一个对象或者系统中的某个部分或者功能应用于其他相似的对象或者系统中,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例如,当设计一台电视机时,可以借鉴音响系统的设计思路,从而提升电视机的音响效果。
七、反向原理反向原理是指将一个对象或者系统中的某些部分或者功能的作用方向或者方式进行反转,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设计一台吸尘器时,可以将原本吸尘的功能改为吹风的功能,从而实现更加方便的清洁。
八、动力原理动力原理是指利用外部的能量或者力量来推动一个对象或者系统的运行或者实现某个功能。
TRIZ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TRIZ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TRIZ理论包含着许多系统、科学而又富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发明问题的分析方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TRIZ解决问题过程中,将问题的通解具体化是一个难点,这需要有深厚的领域背景知识。
TRIZ理论认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可由如下公式描述:S=Pc×Pkn×(1+M)×(1+T)其中:S——成功的设计;Pc——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Pkn——领域知识的水平与经验;M——TRIZ方法论与哲学思想的运用;T——TRIZ工具的运用。
在公式中,Pc和Pkn 都与领域知识有关。
因此,尽管TRIZ理论的创始人阿奇舒勒否认了经验知识在TRIZ 理论中的重要性,但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经验知识依然对TRIZ理论的应用构成了重要的支持。
所以,在TRIZ 理论中融入经验思维模式,应是TRIZ理论在应用中的一个发展方向。
(一)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
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可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齐肩,称为三大进化论。
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2、提高理想度法则;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8、减少人工进入的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的这八大进化法则可应用于产生市场需求、定性技术预测、产生新技术、专利布局和选择企业战略制定的时机等。
它可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
(二)最终理想解(IFR)。
TRIZ理论在解决问题之初,首先抛开各种客观限制条件,通过理想化来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ideal final result,IFR),以明确理想解所在的方向和位置,保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沿着此目标前进并获得最终理想解,从而避免了传统创新涉及方法中缺乏目标的弊端,提升了创新设计的效率。
TRIZ理论四十个创新原理及其实例

四十个创新原理及其实例一、分割原理实例:组合家具、企业大型项目分设子项目二、抽取原理实例:空调压缩机装在室外三、局部改变原理实例:楼房内分成不同功能的房间、饭盒分成几个小隔间四、增加不对称性实例:新兴的不对称家具五、组合合并原理实例:做饭时煲汤的同时可以洗菜、计算机的微处理器六、多用性原理实例:复合型人才、多功能榨汁机七、嵌套原理实例:千斤顶、伸缩吸管八、重量补偿原理实例:舰载飞机的弹射器、导弹发射器九、预先反作用原理实例:拉弓射箭十、预先作用原理实例:农作物施肥、标示牌等十一、事先防范原理实例:楼道应急照明灯、预防接种疫苗十二、等势原理例:工厂车间辊式传送带十三、反向作用原理例:火箭发射十四、曲面化原理例:台灯灯罩十五、动态特性例:火车各车厢的连接处可以转动十六、未达到或过度作用原理例:种玉米时放三个种子保证出苗率十七、空间维数变化原理例:双层巴士、多层楼房十八、机械振动原理例: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振动上料机十九、周期性动作原理例:时钟的指针二十、有效作用的连续性例:病人按时吃药二十一、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例:医院设立急诊室二十二、变害为利原理例:淘米水冲洗厕所、废水利用等二十三、反馈原理例:电脑的数据处理器二十四、借助中介物原理例:帆船的航行借助风力二十五、自服务例:太阳能路灯二十六、复制原理例:身份证等各种证件的复印件二十七、廉价替代品原理例:一次性水杯、一次性鞋托二十八、机械系统替代原理例:电视遥控器、指纹识别系统二十九、气压或液压结构例:食品包装袋内充满稀有气体三十、柔性壳体或薄膜例:蔬菜薄膜、手机贴膜三十一、多孔材料例:音响喇叭处的膜三十二、改变颜色例:士兵穿的迷彩服三十三、均质性例:挑担子的时候均匀分配两头的重量三十四、抛弃或再生原理例:手枪打出子弹后弹壳脱落三十五、改变物理或化学参数例:混凝土中加钢筋增强其强度三十六、相变原理例:夏天室内散水降温三十七、热膨胀原理例:爆米花三十八、强氧化剂原理例:医院里使用的氧气瓶氧气浓度比较高三十九、惰性环境例:食品包装袋里充满惰性气体延长保质期四十、复合材料例:制造飞机等部件需要高强度的复合材料(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TRIZ发明的40个发明原理

TRIZ发明的40个发明原理TRIZ是一个由苏联工程师瓦列里·言寿维奇·阿尔图苏诺维奇(Genrich Saulovich Altshuller)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研究和发展的创新理论。
TRIZ的目标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改进技术,为创新提供指导和方法。
在TRIZ中,阿尔图苏诺维奇提出了40个发明原理。
这些原理是通过对上过100万个专利和创新案例的分析,总结出来的。
下面将对这40个发明原理进行介绍:1.分离原理:将一个物体分离成独立的部分,以便更好地进行操作和控制。
2.连接原理:将两个或多个物体连接在一起,以提高效率和性能。
3.折叠原理:将物体折叠起来以节约空间或方便携带。
4.轮换原理:使用不同的替代物体来完成同样的功能。
5.液化原理:将物体转化成液体状态以便更好地控制和加工。
6.松散原理:使物体变得松散以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可变性。
7.偏离原理:将物体从原本的方向或路径上偏离,以防止问题的发生。
8.弹性原理:使用弹性材料或结构来减轻冲击和振动。
9.毛细管原理:利用毛细管效应来实现物质的运输和控制。
10.磁性原理:利用磁性材料或效应来实现物体的吸附和操控。
11.空荡原理:利用空间、孔洞或空荡的部分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12.逆反原理:用相反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找到不同的角度。
13.强迫原理:通过施加外力或作用力来改变物体的性质和形态。
14.层次原理:将物体分成逐层结构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效率。
15.连纵变化原理:将物体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变化和调整。
16.动态变化原理:通过改变物体的外形和结构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环境。
17.转化原理:将物体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以实现不同的功能。
18.综合原理:将不同的物体、功能和特点组合在一起以实现复合功能。
19.惯性原理:利用物体的惯性特性来实现一些功能和目标。
20.预处理原理:在进行操作之前对物体进行处理,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21.存储原理:将物体分成储存和非储存部分以实现更高的灵活性和效率。
triz理论的40个原理

triz理论的40个原理TRIZ理论的40个原理。
TRIZ理论是由俄国发明家阿尔波罗诺夫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性的创新方法论,它包含了40个原理,这些原理被用来指导创新设计和解决技术问题。
TRIZ理论的40个原理是指导创新与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原理。
1. 精简与提高效率。
这个原理强调在设计和创新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提高效率。
通过简化产品结构和流程,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 采用惯性。
这个原理指出,在设计中可以利用物体的惯性来实现某些功能,比如利用物体的惯性来实现自动化操作。
3. 逆思维。
逆思维是指反向思考问题,通过逆向思考可以找到非常规的解决方案,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
4. 惰性。
惰性原理指出,可以利用物体的惰性来实现某些功能,比如利用惰性来减少能量消耗。
5. 统一。
这个原理强调在设计中要尽量统一各个部分的功能和形式,使产品更加简洁美观。
6. 通用。
通用原理指出,在设计中可以利用通用的部件和方法来实现多种功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7. 负面效应消除。
负面效应消除原理指出,要尽量消除产品和过程中的负面效应,使产品更加可靠、安全。
8. 动态。
动态原理强调在设计中要考虑产品和过程的动态特性,使产品更加灵活、适应性更强。
9. 递增。
递增原理指出,可以通过递增的方式来实现产品和过程的改进,使产品更加完善。
10. 预防。
预防原理强调在设计中要预防问题的发生,通过设计和改进来避免问题的出现。
11. 剥离。
剥离原理指出,可以通过剥离不必要的部分来简化产品结构,降低成本。
12. 复制。
复制原理强调在设计中可以利用已有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来复制和改进产品,降低风险。
13. 逆向。
逆向原理指出,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找到非常规的解决方案。
14. 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原理强调在设计中要考虑机械振动对产品的影响,使产品更加稳定可靠。
15. 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原理指出,在设计中要考虑产品的动态平衡,使产品更加稳定、运行更加平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物体空间性质
磁性液体;磁性材料;永久磁铁;冷却;加热;一级相变;二级相变;电离;光谱;放射现象;X射线;形变;扩散;电场;磁场;珀耳帖效应;热电现象;包辛格效应;汤姆逊效应;热电子发射;热磁效应(居里点);固体的(场致、电致)发光;电—光和磁—光现象;气穴现象;光电效应
24
形成要求的结构,稳定物体结构
6
控制物体位移
磁力;安培力;洛伦兹力;液体或气体的压力;液体或气体的压强;浮力;液体动力;振动;惯性力;热膨胀;热双金属片
7
控制液体及气体的运动
毛细管现象;渗透;电泳现象;汤姆斯效应;伯努利定律;惯性力;韦森堡效应
8
控制浮质(灰尘、烟、雾)的流动
起电;电场;磁场
9
搅拌混合物,形成溶液
弹性波;共振;驻波;振动;气穴现象;扩散;电场;磁场;电泳现象
摩擦力;吸附作用;扩散;包辛格效应;电晕放电;电弧;火花放电;弹性波;共振;驻波;振动;光谱
22
检查物体内的状态和性质
标记物;发光;发光体;磁性材料;永久磁铁;电阻;反射;折射;感光材料;光谱;发光体;放射现象;X射线;电—光和磁—光现象;固体的(场致、电致)发光;热磁效应(居里点);霍普金斯效应;巴克豪森效应;共振;霍尔效应
27
产生电磁辐射
电晕放电;电弧;火花放电;发光;发光体;固体的(场致、电致)发光;电—光和磁—光现象;耿氏效应
28
控制电磁场
电阻;磁性材料;反射;形状;表面;表面粗糙度
29
控制光
折射;反射;吸收;发射聚焦;电—光和磁—光现象;克尔现象;法拉第效应;耿氏效应
30
产生及加强化学变化
弹性波;共振;驻波;振动;气穴现象;光谱;放电现象;X射线;放电;电晕放电;电弧;火花放电;爆炸;电液压冲压,电水压震扰
;吸附作用;扩散;渗透;电泳现象
11
稳定物体位置
电场;磁场;磁性液体
12
产生/控制力;形成很大压力
磁力;一级相变;二级相变;热膨胀;离心力;惯性力;磁性液体;爆炸;电液压冲压,电水压震扰;渗透
13
控制摩擦力
约翰逊—拉别克效应;振动;低摩阻;金属覆层滑润剂
14
弹性波;共振;驻波;振动;一级相变;二级相变;气穴现象
25
指示出电场和磁场
渗透;电晕放电;电弧;火花放电;压电效应;磁弹性;压磁效应;驻极体;电介体;固体的(场致、电致)发光;电—光和磁—光现象;霍普金斯效应;巴克豪森效应;霍尔效应
26
指示出辐射
热膨胀;热双金属片;感光材料;光谱;发光体;放电现象;反射;光生伏打效应
2
降低温度
一级相变;二级相变;焦耳—汤姆逊效应;珀耳帖效应;汤姆逊效应;热电现象;热电子发射
3
提高温度
电磁感应;电介质;焦耳—楞次定律;放电;电弧;吸收;发射聚焦;热辐射;珀耳帖效应;热电子发射;汤姆逊效应;热电现象
4
稳定温度
一级相变;二级相变;居里效应
5
指示物体的位置和位移
标记物;发光;发光体;磁性材料;永久磁铁;反射;发光体;感光材料;光谱;放射现象;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电场;磁场;电晕放电;电弧;火花放电
科学效应
物理效应和现象
物理效应和现象应用表(见书后附录A):列举了可以实现技术创新中的30种功能的100个物理效应和现象,我们可以利用此表解决技术创新中遇到的问题。
序号
实现的功能
TRIZ推荐的物理效应和现象
1
测量温度
热膨胀;热双金属片;珀耳帖效应;汤姆逊效应;热电现象;热电子发射;热辐射;电阻;热敏性物质;居里效应(居里点);霍普金斯效应;巴克豪森效应
破坏物体
电晕放电;电弧;火花放电;电液压冲压,电水压震扰;共振;弹性波;气穴现象;驻波;振动
15
积蓄机械能与热能
弹性变形;惯性力;一级相变;二级相变
16
传递能量(机械能、热能、辐射能、电能)
形变;弹性波;共振;驻波;爆炸;振动;
电液压冲压,电水压震扰;热电子发射;热传导;对流;反射;电磁感应;超导性
17
确定活动(变化)物体与固定(不变化)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电磁场;电磁感应
18
测量物体的尺寸
起电;发光;发光体;磁性材料;永久磁铁;共振
19
改变物体尺寸
热膨胀;形变记忆合金;形变;压电效应;磁弹性;压磁效应
20
检查表面状态和性质
电晕放电;电弧;火花放电;反射;感光材料;光谱;发光体;放射现象
21
改变表面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