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整)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整)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整)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娴熟(xián)和言悦色翘首(qiào)一丝不苟改写:正确的注音应该是“娴熟(xián)和言悦色(qiào)翘首一丝不苟”。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家乡建设得真好,道路平坦宽阔,XXX,高楼林立。

改写:成语“XXX”应该是“道路平坦宽阔,平整如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捐赠仪式上,爱心人士向留守儿童捐赠了校服、文具、图书三百XXX。

改写:该句没有语病。

5、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老师对父母远在他乡打工的我的关怀,如润物春雨。

改写:句子中“老师如春雨”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不是主干。

6、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B.⑤②④③①改写:正确的排序应该是:⑤春雨如丝。

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7、根据课文默写。

①其间千二百里,一江绿水绕中条。

(XXX《三峡》)②树树皆秋色,远堤带暮霭。

(XXX《野望》)③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XXX《龟虽寿》)④XXX在《答谢中书书》中写道:“XXX消散,天空变得晴朗。

”⑤XXX在《黄鹤楼》中写道:“晴朗的天空下,汉阳的树木历历在目。

”⑥XXX在《渡荆门送别》中写道:“华丽的阳光照耀下,江水流向荒原。

”⑦XXX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只有浅草才能没有马蹄的声音。

”⑧XXX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写道:“水中的藻和XXX 杂乱交错,像是竹和柏树的倒影。

”⑨《使至塞上》中的名句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甲)文言文阅读:在晋太元年间,一个叫武陵的人以捕鱼为业。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附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语文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qiào)首而望、屏.(bǐng )息敛声的一刹那。

B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jiá),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yǒu)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C这三种感情就像飓.(jù)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pín )临绝望的边缘。

D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rǒng),段落清晰,结构严谨。

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

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qiú jìn),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振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B. 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脱辞检察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察的结果,发表出来。

C.哪知老境却如此秃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衷,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锁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D 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

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有用心....。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B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C.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40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翘.首(qi áo) 粗糙.(z ào) 锐不可当.(d āng) 络绎.不绝(y ì) B. 锃.亮(z èng) 禁锢.(g ù) 深恶.痛疾(è) 杳.无消息(y ǎo) C. 恹.恹(y àn) 滞.留(zh ì) 潜.滋暗长(qi ǎn) 鸢飞戾.天(l ì) D. 炽.热(ch ì) 缥.碧(pi ǎo) 殚.精竭虑(d ān) 纵横.决荡(h é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琐屑 泄气 长途跋涉 诚惶诚恐 B .俯瞰 颁发 春寒料峭 自出新裁 C .序幕 落第 重峦叠障 妙手偶得 D .妨御 斟酌 摧枯拉朽 一丝不苟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八路军出其不意的反击,使敌人有些张皇失措....。

B .看着家中日渐衰败的景象,我不禁触目伤怀....。

C .小明为人诚实,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得同学好评。

D .他生性刚直,一身傲骨,从不对权贵唯命是从....。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屠呦呦全身心投入世界性流行疾病——疟疾的防治研究。

B. 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C. 新时代教育应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D. 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5.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寻根求源,乃是一种不愿与流俗同流合污的理想。

②耐寒草木,说到底,没有超过松柏的。

③自孔老夫子以缓舒纡徐的口吻道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之后。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4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农业文化遗产承载()着重要历史人文价值,利用物种、生态和景观等优势推出特色农业及文旅产业,备受游客推chóng(),河南省深入发掘濒()临失传的优秀农耕文化,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让农业文明瑰宝重huàn()(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zài pínB.zǎi bīnC.zǎi pínD.zài bīn(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①推chóng②重huàn 生机2.(3分)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是褒义词,用在“执法部门的严厉打击有效地遏制了食品市场上不法分子锐不可当地造假势头,极大地净化了该市的食品市场。

”一句中不合语境。

B.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均是由他人记叙,比如《美丽的颜色》就是传记文学,作者是艾芙居里,表现了居里夫人从事科学工作的艰辛和独特的个性气质。

C.古代年龄有特殊的称谓,比如“襁褓”指不满周岁的婴儿,“始龀”指七八岁,“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D.《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8分)古诗默写。

读诗,需要品味诗人的身世遭际和情感倾向。

读“①,②(《饮酒(其五)》),要能品出陶渊明身处闹市亦能超脱世间尘杂的生活状况,④”(《春望》),要去感受杜甫移情于物传递的感时伤世之情;读“⑤,⑥”(《渔家傲》),要从李清照的叹息哀怨中体悟她空有才华而遭受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读“⑦,⑧”(《渡荆门送别》),要随青年李白移动视角描摹的山水景物的变化体会他心胸阔达的欢畅豪情。

4.(4分)小文参加班级《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交流会,会上听到同学们对这部名著有着不同的体悟,你认同下面观点中的哪一个?请结合名著内容和自己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一.知识积累(16分)散文犹如文字的宝石,是心灵的花朵,是从灵魂的泉眼中涌出的汩.汩清泉。

在朱自清笔下,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爬上爬下,看到.那臃肿的背景、蹒.跚动作,这时“我”才觉察到,父亲悄悄变老了:在茅盾笔下,白杨精神以高尚、正义为魂魄,以伟岸、峻拔为外形,以粗犷豁达,不折不挠.的为风骨,它是西北大地生机的象征:在汪曾祺笔下,昆明的雨季明亮,丰满、浓绿,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内心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的情结,让汪老在年近时,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汩.汩(gǔ)蹒.跚(pán)不折不挠.(náo)千里迢.迢(tiáo)B.汩.汩(gū)蹒.跚(mán)不折不挠.(ráo)千里迢.迢(zhāo)C.汩.汩(gǔ)蹒.跚(mán)不折不挠.(náo)千里迢.迢(zhāo)D.汩.汩(gū)蹒.跚(pán)不折不挠.(ráo)千里迢.迢(tiáo)2.上面语段横线处填写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气概篷勃魂牵梦萦古希B.气概蓬勃魂牵梦萦古稀C.气慨蓬勃魂牵梦莹古希D.气慨篷勃魂牵梦莹古稀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秋日里,来趵突泉欣赏菊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公园外的车辆摩肩接踵....。

B.面对浩如烟海....的商品,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C.小明在图书馆翻找了半天终于发现了心仪已久的小说,可谓妙手偶得....。

D.在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殚精竭虑....,勇攀高峰,逐渐将梦想化作现实。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劳动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B.纵观古今,每一个实现梦想的人,都会经历追梦、筑梦、圆梦三个阶段。

C.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是因为油盐聂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语文版版)一、积累与运用(28分)(一)基础知识(24分)1、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请将下面格言抄写在方格内,要求正确、工整、整洁(3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惟妙惟肖.(xiào) 绮.丽(qǐ) 憎.恨(zēng) 两栖.(qī)B 销声匿.迹(nì) 愧怍.(zuò) 琐屑.(xiè) 追溯.(sù)C 风雪载.途 (zài) 蹒跚..(pán shān) 褶.皱(zhě) 震悚.(sǒng)D 日薄.西山(bó) 箱箧.(qiè) 殷.红(yān)绥.靖(súi)3、请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拼音写出汉字。

(4分)①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gān gà ( )的笑。

②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miù()的画面。

③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jìng( )天择的法则。

④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báshè( )了二三十年。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因地制宜....的发展地方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B、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C、玉雕品“翠玉白菜”因其材质上乘,惟妙惟肖....,富有创意而被誉为我国的国宝。

D、看着他瘦骨嶙峋....的样子,母亲的眼角湿润了。

5、下列句子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也经常运用。

B、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C、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总——分式和总——分——总式。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分)1. 下列成语中,不属于“形容坚定不移”的是:A. 坚如磐石B. 坚不可摧C. 坚贞不屈D. 坚定不移2. 下列哪个不是《道德经》的思想?A. 大道废,有仁义B. 论语说得好,不如实践好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D. 为道日损,为物日益3. “彼”指代的是什么?A. 武松B. 花和尚C. 杨志D. 小宝4. “半江瑟瑟半江红”的上半句是?A. 半江瑟瑟B. 半江红C. 半江瑟瑟半江雨D. 半江瑟瑟半江月5. “俯仰之间,已发千言”一句的俯仰是指什么?A. 低头B. 抬头C. 转头D. 点头6. “床前明月光”下一句是?A. 疑是地上霜B. 疑是天上花C. 问君能有几多愁D. 举头望明月7.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下一句是?A. 庄稼满仓禾稻香B. 梧桐更兼细雨C. 今年无恙,明年更难D. 看取眼底无人心8. “破釜沉舟”出自哪个故事?A. 《神雕侠侣》B.《红楼梦》C. 《三国演义》D. 《吕洞宾》9. 下列哪项不是状元及第的标志?A. 宴请文人墨客B. 分发赏赐C. 庆祝酒宴D. 论及元戎无不齐10. 下列哪一个不是《孙子兵法》所注重的原则?A. 内外勾结B. 知己知彼C. 以战止战D. 远交近攻二、问答题(本题共 30 分)1. 著名的《阿Q正传》是由谁所写?2.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 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的短文(不少于 100 字)。

三、阅读理解题(本题共 25 分)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并回答问题:北京西城区新街口北邻近的“兰馨苑”,是年代比较久远的一处老小区,虽然是政府保障房,小区环境及设施却一直没有得到改善,走进来让人很失望。

居住在这里老年人们一直很渴望小区的环境能够变得更优美。

“环境太差了,改改肯定好。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说,“我们一年四季都是绿泥巴,月台上还常年停着死车,连车都不让我们停。

”据悉,这栋楼的厕所一直使用灶油炉取暖,对于安全隐患,老人们深感担忧。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八年级语文一(2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5分)万里长江入海口,中国近代第一城。

长江最宽处,在南通。

长江yùnyù了南通这片土地,sùzào了南通的城市品格和人文特质,成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和重要支撑,让南通成为长江沿线一颗 A (熠熠生辉/蓬荜生辉)的明珠。

从青墩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 B 到沙洲并陆过程中的早期开发,从近代民族企业家楷模张謇不忘chūzhōng、鼎革创新,再到乘着改革开放春风迎来桥港新时代,南通的每一个历史发展进程,都与奔腾不息的长江相融共生,同向奔赴。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书写相应的汉字。

(3分)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

(1分)A处的词语是_________。

3.在B处填写标点符号。

(1分)B处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_。

4.静海中学举办“探寻南通长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5分)(1)南通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请结合下面两幅图表的内容,说说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

(2分)(2)南通板鹞风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郭老师利用网络传播载体,进行风筝艺术交流,吸引了大批粉丝围观。

郭老师将于1月28日晚18点开展“云上e课”非遗研学网络文化活动,请向你的好朋友南南转述此信息。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整本书阅读。

(6分)(1)“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这是毛泽东1956年6月畅游长江后创作的词作节选,体现了其伟人气概。

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谈谈毛泽东该词中具有怎样的伟人气概。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昆虫记》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奇妙又有趣的昆虫世界,让我们认识了那些充满智慧的小家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淀区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2017.01一、基础·运用(共16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狼山才一百多米高,它【甲】在长江边上。

但人们一旦登上山顶,看到南边脚下是浩荡江流,北边眼底是无垠平川,东边远处是迷朦大海,立即会觉得自己是在俯视着大半个世界。

狼山没有重峦(dié)嶂的气势,没有云遮雾迷的仙气,没有松石笔立的风骨,只有开阔和实在。

造物主在这里不再别具匠心....,而是让你明明净净地鸟瞰一个现实世界的寻常模.样。

狼山的一些文化遗迹加重了它的分量,使万里长江入海前再发一声浩叹。

千年前在这里的骆宾王随口【乙】出过“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诗句,器宇不凡,令人(zhǔ)目;山顶上,有一副.石刻对联:“________________”。

这些都可以证明中国古代文人对大海以外的世界的依稀企盼。

而这份企盼由清代状元张謇实现了。

他看到了世纪的暖风在远处吹拂,新时代的文明五光十色,强胜弱灭,于是,他从狼山下来,办纱厂、油厂、轮埠.公司,还办学校、博物馆、医院、气象台……把狼山脚下搞成一块近代气息甚浓的绿洲。

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宏伟实验的种种遗址。

(取材于余秋雨《狼山脚下》)(1)下列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模.样(mó)一副.(fù)迭瞩B.模.样(mú)一副.(fù)叠瞩C.模.样(mú)一副.(fú)叠嘱D.模.样(mó)一副.(fú)迭嘱(2)文中加点字“埠”的第五笔是()A.|B.丿C.?D.(3)根据语境,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蹲【乙】绣B.【甲】蹲【乙】吐C.【甲】站【乙】吐D.【甲】站【乙】绣(4)根据语境,下列词语不能替换文中加点词语“别具匠心”的一项是()A.独辟蹊径B.标新立异C.别有用心D.别出心裁(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A.登高而呼,山回谷响;举目四顾,海纳百川B.登高一呼,山鸣谷应;举目四顾,海阔天空C.登高一呼,海阔天空;举目四顾,山鸣谷应D.登高而呼,海纳百川;举目四顾,山回谷响2.对《雁门太守行》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推,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来喻指敌军的嚣张气焰,开篇就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气氛。

B.“蒸脂凝夜紫”以凝重的色彩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渲染了战斗的惨烈悲壮。

C.“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侧面表现了边塞风光的奇异。

D.结尾引用“黄金台”的典故,表现将士们誓死保家卫国、报效朝廷的决心。

3.默写走进古典诗词,品读那一行行诗句,你便走进了古人的情怀。

它是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①_____”的欢欣喜悦:它是杜甫“②_____,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它还是文天祥“③_____,④_____”的舍生取义……阅读它们,不仅帮助你了解古人的情志思想,还让你感受崇高,获得心灵的洗礼。

二、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选自《核舟记》)【乙】唐有韩志和,善雕木,作鸟雀之状,饮啄悲鸣,与真无异。

以关捩①置于腹内,发之则凌空奋翼,可高百尺,至一二百步外,方始却下。

奏之,上睹而悦之。

志和又于怀中将出一物,名蝇虎子,数不啻②一二百焉。

其形皆赤,云以丹啗③之故也。

乃分为五队,令舞《梁州》。

上召国乐,以举其曲。

而虎子盘回宛转,无不中.节。

及.曲终,累累而退,若有尊卑等级。

志和臂虎子于指上,猎蝇于数步之内,如鹞④擒雀,罕有不获者。

(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注释:①[关捩(liè)】能转动的机械装置。

②[啻(chì)]仅仅,只有。

③[啗(dàn)】同“啖”,吃,这里是“给……吃”的意思。

④[鹞(yào)]猛禽名,似鹰而小,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2)其两膝相比.者()(3)无不中.节()(4)及.曲终()5.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A.云以.丹砂陷之故也B.跪而抬之以.归C.何以.战?D.卷石底以.出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饮啄悲鸣,与真无异。

7.【甲】【乙】选段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可谓各具特色。

【甲】中王叔远的雕刻注重人物的①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例如,“佛印绝类弥勒,祖胸露乳,矫首昂视”;【乙】中韩志和的制作注重器物的机巧,例如,“②______”。

(用文中语句回答)三、名著阅读(共7分)8.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完成各题。

文段一:脚好了之后,他敢跑了。

这使他非常的痛快,因为别的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

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

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

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

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儿”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

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的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

即使人们疑心,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老儿,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

及至人们问到,“认识呀?”他就又像装傻,又像耍俏的那么一笑,使人们不知怎样才好。

文段二: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

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

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

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

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

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

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操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

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

现在,他故意的要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1)上面两个文段都描述了祥子拉车时的情形。

文段一中的祥子实在肯干,而文段二中则变得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说说是哪些事情使祥子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导致他走向毁灭。

9.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连环画,完成各题(1)这一组连环画展现了鲁滨逊初到荒岛时,面对的种种困难以及应对的办法。

请你结合画面和小说内容,补全下面的表格。

面对的困难应对的办法缺少必需物资①②搭起简易帐篷③大方柱上刻记日期解决火药会用完的危机④(2)18世纪欧洲杰出的思想家卢梭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一读《鲁滨逊漂流记》。

你认为卢梭为什么要这样建议呢?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阅读《年夜春歌》,完成下面小题。

年夜春歌——居京琐记从维熙我真不知道它有多么充沛的精力,在午夜三更时刻,冬天的蝈蝈在我的书房里,一口气吟唱了几百声。

那是春节午夜守岁时发生的事情:当北京的大钟报告狗年来临、鞭炮响成一片的时候,书斋里传出它吟唱新春昂扬而欢快的春歌。

说来像是一个童话:初夏时我曾养过两只蝈蝈,到了冬至后的11月中旬,两只蝈蝈像是有“虽非同时生,但愿同时死”的情约那般,一块静卧于蝈蝈笼子中,结束了它们的歌唱生涯。

死前它们还有一个相同的生命特征,像人走进天国之前身体都要衰老一样,先是哑然失声,后又掉了双腿,最后才蜷曲着身子在蝈蝈笼子中安息了。

不知为了什么,在那几天我曾有失去两个小小稚友....的感觉。

之所以如此,我觉得这两个来自乡野的小小歌手......,不仅激发我返老还童股的乡恋之思,还给了我写作的灵感。

俄罗斯文体学家巴乌斯托夫基斯曾说,童年是作家的精神摇篮,它将像影子一样追随作家的一生。

因而我写作时,心里常有回到故乡田园之感。

特别有意思的是,两只蝈蝈鸣秋之时,正逢我的孩子一家从美国回来探亲,这两只小小歌手,给孩子们带来过无限的新奇和惊喜。

我的两个孙儿围着蝈蝈笼子观望了很久,然后好奇地询问:“爷爷,这是什么东西,怎么会叫得这么清脆?”我反问他俩:“难道美国没有这种虫儿?它叫蝈蝈。

”他俩回答不知道,他俩在美国十多年了,没有在田野里看见过这种会唱歌的蝈蝈。

我看他俩爱不释手,便把两个蝈蝈笼子,搬到了他俩睡觉的房间,在一片秋歌声中,我对两个孙儿讲述我经历过的童年:无边无际的青纱帐,醉红了脸的高粱,杂草丛生的绿河滩……两个孙儿还是娃儿时便跟随父母去了美国的,他们对中国的黑土地知之甚少,因而那两只蝈蝈的歌声,不仅是我们老少两代人的享受,还成了我们祖孙之间沟通文人历史的媒介。

那段时间,两个娃儿成了蝈蝈的饲养员,把胡萝卜、南瓜、黄瓜、菜心……塞进蝈蝈笼子。

记得在临别北京之前,还特意向两只蝈蝈告别,说要不是美国海关不让昆虫入境,一定把它们带到美利坚。

两只蝈蝈对我们家庭影响如此之大,以至在它们死后,为安葬它们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我将它们用花纸包好,埋在了书斋的橡皮树下,算是对两个乡野歌手的厚葬吧!第二个童话,是由第一个童话引发出来的。

我们居民楼上有一个喜欢饲养花鸟鱼虫的老者,他说他曾听到过我家里传出蝈蝈呜叫之声,在寒冬降临之际,给我送来两只穿越冬季的名贵蝈蝈。

与夏秋蝈蝈相比,它们的体态虽然娇小些,但呜叫之声却不比夏秋的蝈蝈逊色。

特别让我感到惊喜的,它们都有躲避严寒的温暖之巢——那是用葫芦精制而成的,让我十分感动的是,老者不仅送来冬日的蝈蝈,连同两个蝈蝈葫芦,也要一同送给我。

我还拿出几十元钱,塞给这位芳邻。

哪知他反而对我瞪起了眼睛:“你认为这点钱就够了?你有空到潘家园虫鸟市场去看看……”我知道冬天的虫鸟,价格十分昂贵,便又掏出一张五十元现钞,强塞进他的手里说:“真是谢谢您老了,有空我一定去那里转转。

”他有点急了,把钱拍回到我的手心说:“你太小瞧你的邻里了,我只是想增加一点你的书斋雅趣,好能多给我们写出点讲真话的文章来!”我还想说什么,老者扭过身去,走进了电梯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