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方
中药外用配方范文

中药外用配方范文1.五味子外敷方材料:五味子(20克),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五味子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水调成糊状。
使用方法:将五味子糊涂抹在患处,稍加按摩,静置20分钟后用温水洗净。
适用症状:皮肤湿疹、瘙痒、烧伤、溃疡等。
2.苦参外敷方材料:苦参(10克),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苦参洗净,切成碎末,加入适量水煎煮10分钟。
使用方法:将苦参煎液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每日2-3次。
适用症状:湿疹、玫瑰糠疹、痈疽等。
3.马齿苋外敷方材料:马齿苋(30克),蜂蜜(适量)。
制作方法:将马齿苋捣烂,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糊状。
使用方法:将马齿苋糊涂抹在患处,每天2-3次,连续使用一周。
适用症状:痈疽、湿疹、疥疮等。
4.穿心莲外敷方材料:穿心莲(20克),纱布(适量)。
制作方法:将穿心莲煎煮15分钟,倒入纱布中包扎成药囊。
使用方法:将穿心莲药囊贴在患处上,每日更换2次。
适用症状:湿疣、黄水疮等。
5.姜黄外敷方材料:姜黄(10克),黄精酊(5毫升)。
制作方法:将姜黄研成细末,加入黄精酊调成糊状。
使用方法:将姜黄糊涂抹在患处,每日2-3次,连续使用一周。
适用症状:皮肤湿疹、癣疾等。
6.金银花外敷方材料:金银花(50克),清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金银花洗净,加入适量水煎煮15分钟后滤出煎液。
使用方法:将金银花煎液涂抹在患处,每日2次。
适用症状:水痘、麻疹、痱子等。
7.乳香膏外敷方材料:乳香(10克),桃仁油(适量)。
制作方法:将乳香研磨成末,加入适量桃仁油调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乳香膏涂抹在患处,每日2-3次。
适用症状:瘢痕、褥疮等。
8.鸡蛋壳外敷方材料:鸡蛋壳(适量),海石榴(适量)。
制作方法:将鸡蛋壳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海石榴磨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鸡蛋壳海石榴膏涂抹在患处,每日2次,坚持使用一周。
适用症状:湿疹、干燥皮肤等。
这些中药外用配方使用方便、疗效显著,但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使用。
同时,应注意个人对中药的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外敷中药发热配方有哪些

外敷中药发热配方有哪些关于《外敷中药发热配方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椎间盘位置疼痛或是关节痛的情况下,很多人会挑选一些中药材贴,其关键基本原理便是运用中药材贴之中的一些中药材成份充分发挥其功效,尤其是在病况发病疼痛的情况下,部分敷热,能够具有非常好的缓解疼痛实际效果,而下边要为大伙儿详细介绍的是外用中药材,可全自动发热的一些秘方,合理的缓解疼痛。
1.藁本、续断、苏木各30克,防风、白芍、禄特科技、川乌、草乌各20克,狗脊、独活各45克。
共研粉末,用薄纯棉布做成布兜,将药末装进在其中,昼夜配戴于腰部。
2.制马前子、地鳖虫、牛膝、乌药、僵蚕、全虫、甘草、乳香、没药、赤芍各等份。
共研粉末,筛粉,每一次服1克,每天2-3次。
3.禄特科技(先煎),桂枝、泽泻、炒白芍、猪苓、牛膝、杜仲、紅花、防己、防风各15克,乌药、甜杏仁。
党参、白术茯苓、柴胡各10克,羌活20克,甘草6克。
每天1剂,水煎2次,合在一起。
早中晚各服250ml,1月为一治疗过程。
4.地龙21克,地鳖虫、全虫、乌梢蛇、中药穿山甲各9克。
放水煎沸15分鐘,滤掉液,再放水煎20分钟,去渣。
将2次药水搅拌,每天1剂,2次分服。
5.纯铸铁末500克,食盐水60-70ml。
混和后装进布袋子,以垫布或纯棉毛巾包裹已发热的药袋敷于伤处,每一次2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6.熟地50克,白芥子20克,鹿角胶、乌药各10克,肉桂粉、炮姜炭、生甘草各5克。
水煎2次,将药汁混和,每天1剂,2次分服,另外相互配合牵引带治疗法。
7.绿皮、荆芥、紅花、枳壳、三七各6克,羌活、防风、牛膝、杜仲、独活、川芎、五加皮、乌药、元胡各9克,狗脊、紫丹参各12克。
放水共煎2次,拿药汁混和,每天1剂,2次分服。
8.熟附子20克,巴戟天、苁蓉、乌梢蛇各15克,熟地18克,桂枝12克,茯苓6克,大蜈蚣4条。
每天1剂,水煎2次服。
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中医民间秘方)

七⼗六种中药外敷配⽅(中医民间秘⽅)肚脐没有⽪下脂肪,⾎管⾮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扰破坏,因此⽤药量少、见效快。
肚脐作为⼈体⼀个独特的给药途径,⽤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之功能。
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1:疗⼩叶增⽣的外敷⽅法 ⼩叶增⽣⼤概是⼥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
很多⼥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很有韧性,有点⼉像摸橡⽪块的感觉,⽤⼿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叶增⽣。
其实⼩叶增⽣不是什么⼤不了的疾病,⼤多数患上此症的⼥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或⼀两年后⾃⾏缓解,⽆需治疗。
不过,也有⼀⼩部分⼈是⼀直有着⼩叶增⽣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件让⼈⼼⾥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性还总担⼼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给⼤家提供⼀则可以帮助消除⼩叶增⽣的外治⽅法:把天⿇打成粉填⼊肚脐内。
天⿇或天⿇⽚ ⽳位:神阙⽳(肚脐) ⽅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或中成药天⿇⽚,打粉后填⼊肚脐内,外⾯⽤医⽤纱布和医⽤胶布固定。
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友情提⽰: 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 2;胃⽓不⾜。
⽅法:取⼀粒健胃消⾷⽚或补中益⽓丸捣碎,填⼊肚脐,⽤医⽤纱布和医⽤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时,然后休息12个⼩时。
3;肚脐敷药治疗⿐炎 处⽅:党参10g,⽩术7g,⼲姜5g,炙⽢草3g,扑尔敏2粒。
粉碎成细粉,填神阙⽳ 4;⾃汗,盗汗,遗尿-----⽤五倍⼦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五倍⼦15克(或五倍⼦30克、朱砂3克),焙⼲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上治疗盗汗。
5;失眠 桑葚⼦煮汤。
还可⽤归脾丸,贴在肚脐上。
⽤医⽤纱布和医⽤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 把⼗滴⽔滴在肚脐⾥,外⾯⽤医⽤纱布和医⽤胶布封盖,12个⼩时以后取下。
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中医民间秘方)

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中医民间秘方)中药外敷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特点。
在中医民间,积累了大量的中药外敷配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健康保养。
本文将介绍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供读者参考。
配方一:麻黄杏仁越婢停汤【用药】麻黄15克,杏仁15克,越婢停15克,生姜6片,红枣5枚。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两次外敷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风寒感冒、支气管炎等病症外治。
配方二:白藓皮浸腐皮散【用药】白藓皮30克,浸腐皮15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加适量清水搅拌成糊状,涂抹于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皮肤疥癣等病症的外治。
配方三:连翘败酱散【用药】连翘30克,败酱草30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加适量开水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痈肿疮疡等病症外治。
配方四:苦参汤【用药】苦参30克。
【制作方法】将苦参煎煮,去渣取汁,用于外敷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湿疹、疥癣等病症外治。
...配方七十五:桃仁花椒橘皮洗头水【用药】桃仁10克,花椒10克,橘皮10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用于洗头。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油性头皮、头屑过多等问题。
配方七十六:防风乌头外搽【用药】防风15克,乌头15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植物油搅拌均匀,外敷于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风湿痹痛、筋骨创伤等病症外治。
以上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是中医民间秘方的一部分,适用于不同的疾病症状和健康问题的外治。
中药外敷的疗效已经被广泛证实,但仍需在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
如果您遇到相关问题,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使用药物。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中药外敷方-中药外敷秘方【范本模板】

外敷:治疗风湿疼痛方剂,姜黄10g、伸筋草10g、透骨草10g、川芎10g、秦艽15g、桂枝15g、细辛5g、防风15g、羌活15g、独活15g、川乌30g、草乌30g、樟脑10g、小苏打50g、冰片5g把上药研细末,装瓶,用时根据疼痛部位大小取适量药末50-200g,醋调,敷于患处,布包,同时热敷30-60分钟,每天1一2次,6—15天不愈,放弃此方,此药有毒,禁止内服,同时放于高处,避免儿童玩耍.1)颈康热敷方药物组成: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海风藤,乳香,没药,木香各15克,桑枝30克.用法:炒热布包敷患部,每次半小时,每日2~3次.功效:疏风通络,活血化瘀.适用于颈椎病经络痹阻型。
2)透骨托敷剂药物组成:透骨草12克,五加皮15克,五味子15克,山楂15克,当归12克,红花10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炮附子6克,花椒30克.用法:将上述各药装入布袋内,扎紧,放在盆中,加水煎煮15分钟,稍晾凉,托敷于颈背部,每次30分钟,每日托敷2次,每剂药连用4次,一般10日左右即可有明显好转。
功效:治疗颈椎骨质增生,舒筋展筋,缓解肌肉痉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该方能一定程度地改善骨质增生所致的肌肉韧带牵张,周围神经、血管的牵拉、刺激、压迫等病理变化,因此,该药止痛效果明显,关节运动功能也能恢复。
3)增生热敷粉药物组成:红花,桃仁,松香各6克,当归,生南星,生半夏各12克,生川乌,羌活,独活各9克,白芥子,冰片各3克,细辛,牙皂各45克,樟脑15克。
功效: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散寒止痛。
适用于颈椎骨质增生。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酒炒,热熨患处,凉后继续加热,每次7~8小时,每天1次。
4)伸筋透骨粉药物组成:伸筋草,透骨草,荆芥,防风,附子,海桐皮,千年健,威灵仙,桂枝,羌活,路路通,独活,麻黄,红花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装入布袋内,每袋150克。
最新整理各种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教学文稿

最新整理各种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教学文稿外敷疗法是一种常见且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直接施用在患者的皮肤上,起到镇痛、消炎、止血等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最新整理的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些治疗措施。
一、中药特效外敷方药1. 风湿骨痛方:由红花、川芎、桑叶、白芷等中药组成,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病症。
用法是将中药煎煮后,待药汁凉透后,用纱布蘸取药汁,敷于患处,每天二次。
2. 消肿止痛方:由薏苡仁、白芷、菊花、地榆、冰片等中药组成,可用于治疗扭伤、肿胀等病症。
用法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天三次。
3. 刺激美白方:由苦参、白芷、白鲜皮、冰片等中药组成,可用于治疗色斑、雀斑等病症。
用法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拌匀,敷于脸部,每天一次。
4. 止血生肌方:由槐角、穿山甲片、黄连、冰片等中药组成,可用于治疗刀伤、擦伤等病症。
用法是将中药煎煮后,待药汁凉透后,用纱布蘸取药汁,敷于伤口上,每天三次。
二、西药特效外敷方药1. 镇痛消炎方:由酒精、盐酸苯佐卡因、红霉素等西药组成,可用于治疗烫伤、割伤等病症。
用法是将药物混合后,涂于患处,每天二次。
2. 抗病毒方:由酒精、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西药组成,可用于治疗疱疹、带状疱疹等病症。
用法是将药物涂于患处,每天三次。
3. 抗菌消炎方:由酒精、抗菌药物如红霉素、链霉素等西药组成,可用于治疗创伤感染、烧伤等病症。
用法是将药物涂于患处,每天三次。
4. 祛痘美白方:由水杨酸、维A酸等西药组成,可用于治疗痤疮、粉刺等病症。
用法是将药物涂于患处,每天一次。
在使用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合适的药物。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对症的药物应用,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敏或副作用等不良反应。
其次,外敷药物的使用要遵循正确的方法。
将药物敷在患处时,需要注意清洁和消毒患处,避免感染。
敷药后,可以用纱布或绷带固定,确保药物能够长时间接触皮肤。
各种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

各种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中药作为中医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西药则以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在医学界取得了重要地位。
在医治各种疾病过程中,中西药物的内服疗效众所周知。
然而,除了内服药物,外敷药物在治疗外部疾病方面同样具有突出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的相关知识。
一、中药特效外敷方药1. 辣椒贴敷:辣椒贴敷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外敷方法。
辣椒贴敷使用辣椒制成的药贴敷于患处,通过辣椒的刺激作用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加速伤口愈合。
这种方法常用于治疗风湿病、软组织损伤等。
2. 三黄石洗:三黄石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渗湿止痒等功能。
将三黄石制成石粉,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用来进行患处的局部冲洗。
这种方法常用于治疗湿疹、痤疮等皮肤病。
3. 点痣疗法:点痣疗法是中医美容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药物,将其施于痣上进行点痣,借助药物的特殊成分和刺激作用,可以达到祛斑美容的效果。
二、西药特效外敷方药1. 碘伏:碘伏是一种外用消毒药,主要成分为碘酊。
碘伏具有广谱杀菌作用,适用于各种皮肤创伤、烧烫伤等的消毒处理。
2. 美津激素药膏:美津激素是一种外用药膏,主要成分为激素类物质。
美津激素药膏可以有效缓解局部皮肤炎症、瘙痒等症状,并促进伤口愈合。
3. 吲哚美辛凝胶:吲哚美辛凝胶是一种局部用药,主要成分为吲哚美辛。
吲哚美辛凝胶具有镇痛、抗炎、消肿作用,适用于关节痛、扭伤等情况。
三、中西药结合的特效外敷方药融合中西医疗理念,将中药与西药结合,可以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外敷药物的疗效。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中西药结合特效外敷方药。
1. 伤湿膏:伤湿膏是一种将中药与西药复方制成的外用药膏。
该药膏中融合了中药的渗湿祛湿作用和西药的消炎镇痛作用,适用于风湿性疾病和湿疹等症状。
2. 癣洁灵:癣洁灵是一种中西药结合的外敷药物,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
该药物利用中药的渗湿止痒作用及西药的抗菌效果,能够有效地减轻病症。
中药外敷配方大全

中药外敷配方大全中药外敷是指将中药煎剂、浸膏、敷料等直接敷于患处,通过局部渗透、吸收和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外敷在中医临床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受到患者的喜爱。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外敷配方,供大家参考。
1. 白芷敷剂。
配方,白芷30克,黄柏15克,生地15克,水煎浓缩后加入适量面粉制成糊状。
适用于,湿疹、疮疡肿痛、疖疮等。
2. 三黄散外敷。
配方,黄芩30克,黄连15克,黄柏15克,水煎浓缩后加入适量面粉制成糊状。
适用于,湿疹、疮疡肿痛、疖疮等。
3. 当归敷料。
配方,当归30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水煎浓缩后加入适量面粉制成糊状。
适用于,瘀血瘀结、疼痛肿胀等。
4. 桃仁敷剂。
配方,桃仁30克,红花15克,川芎15克,水煎浓缩后加入适量面粉制成糊状。
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胀等。
5. 茯苓敷料。
配方,茯苓30克,白芷15克,黄芩15克,水煎浓缩后加入适量面粉制成糊状。
适用于,湿疹、疮疡肿痛、疖疮等。
6. 三七敷剂。
配方,三七30克,红花15克,黄芩15克,水煎浓缩后加入适量面粉制成糊状。
适用于,瘀血瘀结、疼痛肿胀等。
中药外敷的使用方法:1. 将中药煎剂煎煮后,浓缩至一定浓度。
2. 加入适量面粉,搅拌均匀成糊状。
3. 将糊状中药外敷料均匀涂敷于患处,再用纱布或纱布包扎固定。
中药外敷的注意事项:1. 用药前应先将患处清洗干净,保持患处干燥。
2. 敷药后应避免碰水或受潮。
3. 严禁用于破溃性皮肤病变。
4. 用药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总之,中药外敷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等优点,对于一些皮肤疾病、跌打损伤、瘀血瘀结等有着显著的疗效。
但在使用中药外敷时,应注意选用合适的中药配方,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以上介绍的中药外敷配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外敷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外敷:治疗风湿疼痛方剂,姜黄10g、伸筋草10g、透骨草10g、川芎10g、秦艽15g、桂枝15g、细辛5g、防风15g、羌活15g、独活15g、川乌30g、草乌30g、樟脑
10g、小苏打50g、冰片5g把上药研细末,装瓶,用时根据疼痛部位大小取适量药末50-200g,醋调,敷于患处,布包,同时热敷30-60分钟,每天1一2次,6-15天不愈,放弃此方,此药有毒,禁止内服,同时放于高处,避免儿童玩耍。
1)颈康热敷方
药物组成: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海风藤,乳香,没药,木香各15克,桑枝30克。
用法:炒热布包敷患部,每次半小时,每日2~3次。
功效:疏风通络,活血化瘀。
适用于颈椎病经络痹阻型。
2)透骨托敷剂
药物组成:透骨草 12克,五加皮 15克,五味子 15克,山楂15克,当归12克,红花10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炮附子6克,花椒30克。
用法:将上述各药装入布袋内,扎紧,放在盆中,加水煎煮15分钟,稍晾凉,托敷于颈背部,每次30分钟,每日托敷2次,每剂药连用4次,一般10日左右即可有明显好转。
功效:治疗颈椎骨质增生,舒筋展筋,缓解肌肉痉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该方能一定程度地改善骨质增生所致的肌肉韧带牵张,周围神经、血管的牵拉、刺激、压迫等病理变化,因此,该药止痛效果明显,关节运动功能也能恢复。
3)增生热敷粉
药物组成:红花,桃仁,松香各6克,当归,生南星,生半夏各12克,生川乌,羌活,独活各9克,白芥子,冰片各3克,细辛,牙皂各45克,樟脑15克。
功效: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散寒止痛。
适用于颈椎骨质增生。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酒炒,热熨患处,凉后继续加热,每次7~8小时,每天1次。
4)伸筋透骨粉
药物组成:伸筋草,透骨草,荆芥,防风,附子,海桐皮,千年健,威灵仙,桂枝,羌活,路路通,独活,麻黄,红花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装入布袋内,每袋150克。
用时将布袋加入水中煎煮30分钟,稍凉后,热敷于颈部,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功效: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5)吴茱萸粉
药物组成:吴茱萸300克黄酒50毫升。
用法:将药末加黄酒拌匀,人锅中炒热,装入布袋中。
布袋稍凉后热敷颈部,冷后再炒再敷,每次30-60分钟,每日1-3次。
功效:适用于各型颈椎病,尤其头痛、颈部疼痛剧烈者。
6)防风川芎散
药物组成:防风,川芎,当归,红花,赤芍,乳香,没药,牛膝,羌活及威灵仙等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放入纱布包中,缝好包口。
将药包放入水中煮沸10分钟,取中药包,用毛巾包好放于患者颈部热敷20~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功效:风寒型颈痛效果非常好。
7)葛根丹参散
组成:葛根40克,丹参,威灵仙,防风,荆芥,桑枝,桂枝,五加皮,当归各30克。
用法:煎药沸后,用毛巾蘸药水趁热冼敷颈肩部每次30~40分钟,每日2~3次。
功效:通络活血止痛。
适用于颈椎病颈肩麻木疼痛。
8)透骨五加散
组成:透骨草12克,五加皮,五味子,山楂各15克,当归12克,红花10克,赤芍,生地黄各12克,羌活,独活各10克,防风10克,炮附子6克,花椒30克。
用法:上药装布袋内,扎紧袋口,水煎15分钟,托敷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1剂可用2日。
功效:活血通络,散寒止痛。
适用于颈椎骨质增生引起的颈、背、腰部疼痛不舒、活动障碍等。
9)葛根蒲公散
组成:葛根20克,蒲公英20克,老鹳草20克,生姜12克。
用法:捣烂敷贴患处。
功效:清热祛湿通络。
10)威灵仙散
组成:威灵仙,五加皮,苍术,乳香,没药,白芷,三棱,莪术,木瓜,细辛,黄柏,大黄,赤芍,红花,冰片各20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调匀,加食盐和黄酒适量,炒成糊状,装入2个棉布袋中,置锅中蒸热,敷患处,热度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
两袋交替使用。
每次30分钟左右,早晚各1次,药袋可使用数次。
功效:适用于寒湿痹阻型颈椎病。
每天早上起床前做中药热疗30-60分钟, 补充身体热能以温度培养体内元气。
方剂:丹参10克,枳实10克,当归10克,黄芪30克,川芎20克,附子10克, 肉桂10克,杜仲20克, 续断20克,干姜20克, 甘草10克。
中医有一个观点: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这是说,如果体内的元气充足,就不怕周围环境的致病菌及寒气。
要以中药热疗的温度培养元气,才能“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每天早上起床前做中药热疗30-60分钟, 以培养体内元气补充身体热能, 才能保你一天不致病菌及寒气侵害。
每天晚上睡前做中药热疗30-60分钟, 补充身体热能祛出体内寒气。
方剂:附子10克,干姜20克,肉桂10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10克,威灵仙10克,葛根克10克,羌活10克,防风20克,甘草10。
方一:葛根500克,藁本、川芎各200克,血竭、乳香、没药各15克,共研粗末,用白酒炒热,装入布袋,睡时枕于颈部。
方二:食盐炒热,装入布袋,趁热熨颈部、肩背部或疼痛沉麻处。
1日1-3次,每次30-60分钟。
方三:乳香、没药、吴萸各50克。
共研碎,装于布袋中,用酒湿润放于患处,外放热水袋。
每日两次,每次治疗30-60分钟。
方四:伸筋草、五加皮、乳香、没药各12克,秦艽、当归、红花、土鳖虫、路路通、桑枝、桂枝、骨碎补、川乌、草乌各10克。
水煎熏洗患处,1日两次,每剂药可用3日,连续使用。
方五:葛根30克、丹参15克、川芎30克,白芷15克,乌蛇10克,黄芪30克,威灵仙15克,洋芋适量。
上述除洋芋外,共研为细末。
每取20-60克,与适量洋芋(连皮)共捣为泥状,外敷于颈部,以纱布包扎,在加热, 1日1次,7天为1疗程。
方六:中药热敷方剂, 羌活10g,白芷10g,香附10g,白芥子5g, 灵仙30g, 细辛5克,附子10克,樟脑3g, 大茴香10g,姜黄10g, 麻黄5g, 甘草10g 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用黄酒将药末调成糊状敷患部, 厚度约五分硬币厚,用塑料薄膜包扎,外用纱布固定,一天敷3次,每天调换用料,连用6天, 休3天在做。
忌冷湿。
优点】它集针灸与药物之所长,同时发挥针灸药物双重作用,中药有效成份通过透皮吸收,刺激皮肤改善微循环,激发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祛除疾病,本药贴我们临床应用多年,疗效肯定,为疼痛科必备良方。
【主要作用】
1.局部组织的刺激作用:本药中的主药,具有强大的刺激作用,它直接作用于皮肤感受器,促进局部微循环,使无菌性炎症快速消退。
2.经络穴位作用:刺激于局部穴位或病灶,产生类似针灸的整体调节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整经络气血的运行,而达到祛病的目的,这种作用可持续数天,敷贴一次相当于做了一个疗程的针灸。
3.中药透皮吸收作用:祛湿散寒,消炎镇痛,活血化瘀中药成份通过透皮吸收,直达病灶,而产生药物本身的作用。
4.调节神经功能: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感觉传入神经中枢,再通过中枢反馈到局部,带动局部新陈代谢,使局部病灶快速自我修复。
【主治病症】颈椎病,颈部肌肉风湿痛,肩周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腰部风湿痛,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病等多种颈肩腰腿痛类病都有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