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主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知识点总结1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知识点总结1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知识点总结1
1. 化学基础概念
- 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不可分割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
- 分子:具有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2. 化学式和化合价
- 化学式:用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的组成
- 化合价: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学价值,用于确定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相对含量
3. 反应原理
-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发生的快慢程度
-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与氧化剂发生电子转移产生氧化和还原的化学反应
4. 反应和方程式
- 化学反应: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5. 离子和离子化合物
-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 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电荷平衡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6. 酸碱性质和物质
- 酸性物质:能释放出氢离子的物质
- 碱性物质:能释放出羟基离子的物质
以上是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的基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到你。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解释或其他帮助,请告诉我。

中高考化学衔接知识点

中高考化学衔接知识点

中高考化学衔接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学科,在中学阶段,化学主要分为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

对于考生来说,中考和高考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两个阶段,而化学作为必考科目,也成为了考生必须面对的一门挑战。

因此,了解中高考化学的衔接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十分重要。

一、基础知识在中学化学学习中,不同学段的基础知识有所不同,但也有很多相同的内容。

例如,中学化学都会涉及到化学元素的性质、化学键的形成与性质、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

因此,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进行巩固,并熟悉高中的基础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中高考化学中必考的一项内容。

初中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而在高中化学中,会进一步学习到复杂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平衡。

因此,对于初中学习过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复习,并重点掌握高中学习中的平衡常数、平衡条件等知识点,能够帮助考生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这一内容。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是中高考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初中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而在高中化学中,学生会深入学习速率方程、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等内容。

因此,对于初中学习中所掌握的内容进行回顾,并进一步学习高中的相关知识,能够更好地应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考查。

四、化学电量与化学计量化学电量与化学计量是中高考化学的重要知识点。

初中学习中,学生接触了一些基本的化学计量问题,如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等。

而在高中化学中,学生会学习到电量的概念、电化学反应、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等内容。

因此,对于初中学习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并学习高中学习中的电化学知识,能够更好地应对相关考查。

五、溶液的浓度与营养溶液的浓度与营养是中高考化学中的一个常考知识点。

初中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溶液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而在高中化学中,会进一步学习溶液的碳酸氢根等相关知识。

因此,对于初中学习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并学习高中学习中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更好地应对这一考查。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主要知识点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主要知识点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重要知识点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周其明本卷列出了初高中衔接比较紧密的的六个考点,并非难点,但都是重点。

这些知识点掌握如何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影响很大,建议初升高的同学们利用暑假,对照自我检查复习一下。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一:学习化学要使用的化学符号(1-5)①,元素符号:表示元素。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1-20号以及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溴、碘、锰、钡等元素的符号②,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

基本要求:熟练书写,简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含量等1.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O B.Zn C.N2D.CO2.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及元素名称、符号均正确的一组是A.钾K>钙Ca>钠Na>镁Mg B.铝Al>锌Zn>铁Fe>锡XiC.铅Pb>铜Cu>贡Hg D.金Au>银Ag>铂Pt3.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的一组物质是A.冰和干冰B.银和水银C.烧碱和纯碱D.水和双氧水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A.碳酸钠NaCO3B.硫酸H2SO3C.氧化铁Fe2O3 D.氢氧化钾K(OH)25.某含铁盐化学式为Na2FeO4,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功能,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A. +2B. +3C.+4D. +6考点二:物质分类(6-9)基本要求:理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能由此总结初中阶段重点学习过哪些单质、酸、碱和盐以及有机化合物6.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甲醛(HCHO) B.葡萄糖(C6H12O6) C.醋酸(CH3COOH) D.碳酸(H2CO3) 7. 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A.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B.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C.空气、氧化铜、五氧化二磷D.干冰、氧化镁、二氧化锰8.化学工业上人们常说的“三酸两碱”除硫酸、盐酸和纯碱(Na2CO3)外,还有一种酸和碱你认为可能是:A.碳酸、烧碱B.硝酸、Ca(OH)2C.硝酸、烧碱D.醋酸、NaOH9. 1887年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认为凡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就是酸,凡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物质就是碱并由此诞生了酸碱电离理论。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大全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12、三大化学肥料:N、P、K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考点一.金属活动顺序表口诀(初中)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初高衔接化学知识点汇总

初高衔接化学知识点汇总
合物的基本概念,烃类化合物的性质
13
燃料及其利用
燃料的燃烧反应,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4
金属和金属材料
金属的冶炼与合金的制备,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5
溶液的浓度与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计算方法
16
酸碱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17
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
化学式的书写与命名,物质的俗称与用途
初高衔接化学知识点汇总
序号
初中化学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
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2
化学方程式
化学平衡,反应速率,反应机理
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化学变化的类型
5
质量守恒定律
原子守恒、元素守恒和质量守恒的核心应用
6
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
7
酸碱盐的性质与用途
酸碱理论,溶液的酸碱性,pH值
8
氧化反应的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数与电子转移
9
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相似相溶原理
10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物质的提纯技术
11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性质
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收集与检验
18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的转化规律
19
实验基本操作与技能
实验室安全知识,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20
化学与社会生活
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利用

初三升高一化学知识点

初三升高一化学知识点

初三升高一化学知识点高中化学是初中化学的延续和深化,高一的学习内容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并且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和理论。

下面将详细介绍初三升高一后需要掌握的化学知识点。

1.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高一化学的基本概念是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物质物理混合而成的。

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而行。

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将元素分类。

3. 化学键和化学方程式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结合形成化合物的力。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键的重新排列。

4. 摩尔和化学计量摩尔是化学计量中的重要概念,用来表示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是一个元素或化合物相对于摩尔的质量。

化学计量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关系计算反应物的用量和生成物的生成量。

5. 酸碱和溶液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的物质。

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按照一定的比例反应生成水和盐。

溶液是指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6.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生成的量。

化学反应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反应速率前后相等。

7. 电化学反应和电解电化学反应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子转移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电解是通过外加电源让非自发反应发生的过程。

8. 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研究碳原子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转化。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反应等内容。

以上是初三升高一化学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高一化学学习中,需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希望你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最新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 优秀名师资料

最新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 优秀名师资料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一、元素化合价:1. 化合价记忆口诀:一价氟(F)氯溴(Br)碘(I)氢,还有金属钾钠银。

二价钙镁钡锌氧,铝三硅四都固定。

二四碳铅(Pb)二三铁,铜汞一二要记清。

二四六硫三五磷,氯(-1+1+3+5+7)氮(-3+1+2+3+4+5)变价要注意。

2. 化合价的规律:?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非金属氧化物中,非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

?在带电原子团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不为零,代数和为原子团的化合价。

注意:?同一元素,在结构相同的原子团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如:KMnO、KMnO。

424?同一元素,在同一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如:NHNO。

43二、原子结构1. 原子结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电子在原子核外做高速运动。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有的原子如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2. 电子的质量很小,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所以原子是电中性的。

4.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5.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6. 原子结构示意图:7.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规律: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8. 化合价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都为8个(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称为8电子稳定结构或2电子稳定结构。

?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电子,化合价为正价。

失去几个电子化合价就为正几价。

?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易得电子,化合价为负价,负价数为最外层电子数减8。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

根据高初中的教学视角的差异,在学生能力和方法的衔接上列举以下对接点:●内容一:溶液初中要求从已有经验出发,通过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受溶液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了解溶液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而高中要求对初中化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反思,并通过归纳、比较、分析、概括对已有知识与技能进行加工,将溶液放在分散系中进行认识。

其次,对溶液中宏观及微观分析、定量研究等方面,通过情景着力培养问题意识,形成独立思考、善于合作的能力。

而对于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问题,也是高初中的方法衔接的基点之一。

★认识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动态平衡要建立用动态的和辩证的思想方法理解初中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的建立和表述方法,如溶液饱和与不饱和的问题、溶解度的概念等,为什么要强调“一定的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对溶液中某种溶质的饱和与不饱和的影响,初中有的教辅用书中描述“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量的容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是不准确的,忽视了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动态平衡,这时溶解和结晶建立了动态平衡,所以有的教科书上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某种溶质溶解的量不再变化”、“这种溶质”、“饱和溶液”;对饱和溶液,要强调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溶质,还可继续溶解,则不是饱和溶液。

将宏观的物质溶解的量和微观的溶解平衡联系起来,用动态的和辩证的思想方法观察事物,为深入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基础。

★通过溶解度对定量分析有进一步认识在条件的动态的饱和溶液概念的基础上,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认识定量分析物质变化时往往需要综合分析多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理解并初步学会有关固体溶解度的基本计算,特别是对条件改变后的变量运算有初步的认识。

★完善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通过固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影响因素的对比及应用,对溶解度的概念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重要知识点本卷列出了初高中衔接比较紧密的的六个考点,并非难点,但都是重点。

这些知识点掌握如何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影响很大,建议初升高的同学们利用暑假,对照自我检查复习一下。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一:学习化学要使用的化学符号(1-5)①元素符号:表示元素。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1-20号以及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溴、碘、锰、钡等元素的符号。

②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

基本要求:熟练书写,简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含量等。

1.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O B.Zn C.N2 D.CO2.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及元素名称、符号均正确的一组是A.钾K>钙Ca>钠Na>镁Mg B.铝Al>锌Zn>铁Fe>锡XiC.铅Pb>铜Cu>贡Hg D.金Au>银Ag>铂Pt3.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的一组物质是A.冰和干冰 B.银和水银 C.烧碱和纯碱 D.水和双氧水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A.碳酸钠NaCO3 B.硫酸H2SO3 C.氧化铁Fe2O3 D.氢氧化钾K(OH)25.某含铁盐化学式为Na2FeO4,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功能,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A. +2B. +3C.+4D. +6考点二:物质分类(6-9)基本要求:理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能由此总结初中阶段重点学习过哪些单质、酸、碱和盐以及有机化合物6.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甲醛(HCHO) B.葡萄糖(C6H12O6) C.醋酸(CH3COOH) D.碳酸(H2CO3)7. 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A.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 B.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C.空气、氧化铜、五氧化二磷 D.干冰、氧化镁、二氧化锰8.化学工业上人们常说的“三酸两碱”除硫酸、盐酸和纯碱(Na2CO3)外,还有一种酸和碱你认为可能是A.碳酸、烧碱 B.硝酸、Ca(OH)2 C.硝酸、烧碱 D.醋酸、NaOH 9. 1887年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认为凡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就是酸,凡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物质就是碱并由此诞生了酸碱电离理论。

按照酸碱电离理论,下面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证明水分子也可以部分电离为H+和OH-,因为其中的阳离子全部是H+,所以水也是一种酸。

B.NH3▪H2O电离出的阴离子只有OH-,它是一种碱C.纯碱溶液显碱性,所以纯碱也是一种碱D.NaHSO4在水溶液中也可以电离出H+,所以它是一种酸,它的水溶液显酸性。

考点三:物质结构的基本知识(10-13)基本要求:掌握1-20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会用“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简单阴阳离子的结构10. 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写出它们的化学符号依次为11.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A.铜 B.干冰 C.氯化钠 D.金刚石12.下列微粒结构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A.B.C. D.13. 下面的微粒中和Na+质子和电子都相等是:A.H2O B. OH- C.NH4+ D.K+考点四: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含义和应用、化学反应分类(14-19)基本要求:①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循三原则a.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变化,必须符合实验事实;b.反映反应物、生成物状态和规格,反映化学变化发生的基本条件;c.遵循质量守恒。

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要么有沉淀、要么有气体、要么有水生成。

③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14.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 原子的种类B. 原子的数目C. 分子的种类D. 分子的数目15.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 2H 2+O22H2OB. 2Fe+6HCl2FeCl3+3H2↑C. KClO 3KCl+O2↑D. 2KOH+H2SO4K2SO4+2H2O16.已知Q与R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比为A.23︰9 B.32︰9 C.46︰9 D.16︰917.有某物质R完全燃烧生成,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R+3O2点燃2CO2+4H2O,则由此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R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②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③燃烧还生成了④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64A.① ②B. ③④C.①④D. ②③18.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C12+2NaBr=2NaCl+Br2 I2+Na2S=2NaI+S↓ Br2+2KI=2KBr+I2;由此可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C12+2NaI = 2NaCl+I2 B.C12+K2S = 2KCl+S↓C.Br2+Na2S = 2NaBr+S↓ D.I2+2KBr = 2KI+Br219.下列各组内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NaCl、AgNO3、K2SO4B. KOH、NaNO3、H2SO4C. Ba(OH)2、NH4Cl、CuSO4 D.KNO3、MgCl2、ZnSO4考点五:物质的溶解、溶液(20-26)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常见酸碱盐溶解性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溶解度的计算、溶液配制20.在一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Ba2+、SO42-、K+ B.NH4+、Na+、OH-C.Cu2+、C1-、NO3- D.Na+、C1-、NO3-2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B.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22.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在该温度下将2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A.% B. % C.% D.%23. 现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是·cm-3)配制560g质量分数为14%的稀硫酸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用到的玻璃仪器只需量筒和烧杯B.配制稀硫酸时,一定不能用天平称量所需浓硫酸的质量C.将480 mL水倾倒入盛有80 mL98%浓硫酸的500 mL量筒中D.将80g 98%的浓硫酸沿1000mL烧杯内壁缓缓倒入480 mL水中,并不断搅拌24.室温下,将下列物质各5g分别放入50g水中,现象最相似的是A.CaO、CaCl2 B.CuSO4、NaCl C.CaCO3、BaSO4 D.NaOH、NH4NO325. 经实验测得某一中性溶液由Mg2+、Al3+、NO3-、SO42-四种离子组成,其中Mg2+、Al3+、SO42-离子的个数比可能的是()A. 3:2:10B. 3:5:1C. 3:10:18D. 3:1:5,26.某同学将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钾溶液蒸发掉10g水,析出4g不含结晶水的氯化钾固体,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肯定原氯化钾溶液是饱和溶液 B.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C.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一定小于40g D.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一定不小于40g考点六:基本实验(27-30)基本要求:熟悉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掌握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包括药品及规格、反应原理(主要是方程式)、装置(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的选用、注意事项等。

2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把碘酒滴入米汤,米汤呈现蓝色C.把银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出,银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D.棉纱线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28.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判断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指定仪器①是试管,②是集气瓶,A中另一仪器是锥形瓶B.实验室里常用氯化铵固体和消石灰加热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可以用C,收集装置可以用FC.如果D装置中盛放的是水,可以用它收集HCl气体D.装置B可以制取少量的二氧化碳,收集二氧化碳可以选用E29.现有4℃一杯水,老师安排三位同学测水的多少。

甲同学量得该杯水的体积是18mL;乙同学称得其质量为18g,通过水的密度换算他觉得和甲同学的结论也是一致的;丙同学自学了高中化学部分内容,不仅测出了水的质量、体积,还计算出该杯水中含有×1023个水分子并得到老师的肯定,但老师说×1023是个近似值。

据此你觉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我们可以用质量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B.一定温度下我们也可以用体积表示水的多少C.一定量的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子。

18g水中水分子多少一定是无数个科学家像我们数乒乓球一样夜以继日地数出来的D.我相信科学家肯定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很容易地由物质的质量或体积计算出其中含有的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数。

在高中我一定很快学会它。

30.下列四个坐标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A.B.C.D.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C.双氧水分解D.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参考答案12345678910B A DCD D D C B D 111213141516171819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