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2)纽马克翻译理论
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是由纽马克(Newmark)提出的翻译理论,它是20世纪80年代翻译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
纽马克把翻译分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以满足翻译的两个不同要求:根据语义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根据交际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调整译文,使其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相匹配。
语义翻译原则强调保持原文的语义,以实现准确的传达。
纽马克提出,翻译应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翻译应尽可能保持原文的语义,而不是简单地把原文字句翻译成等值的译文字句。
因此,翻译应是一种意义的传递,而不是字面上的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要保持原文的重点和重点,以及原文中的意义,而不能只是简单地把原文字句翻译成等值的译文字句,这样会破坏原文的意义。
交际翻译原则强调调整译文,使之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相匹配。
纽马克认为,翻译应尽可能调整译文,使其符合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地传达原文的信息。
这种调整可以通过改变原文中的文体、句式、表达方式等来实现。
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对翻译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出了翻译的两个不同要求: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即根据语义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根据交际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调整译文,使其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相匹配。
它的出现,被认为是翻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翻译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发了翻译理论发展的新思想和新活动。
综上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对翻译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提出了翻译的两个不同要求: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以满足翻译的两个不同要求:根据语义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根据交际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调整译文,使其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相匹配。
它的出现,被认为是翻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翻译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发了翻译理论发展的新思想和新活动,为翻译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参考。
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简析

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简析
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是一种从语言学、文学理论和社会学个体学的三者视角来对翻译进行检验和质疑的中心思想。
这一理论的核心原则是保留原文的内容。
如果写作者的信息没有完整地被传输到读者那里,那么,翻译就会失败,原文和译文之间就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差。
另外,应当把原文在文化-语言上的特色完整地传输出去,把一种语言重新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却仍然能够令读者得到同样的感受和经历。
在翻译时,应当结合批评性和创造性,充分考虑所有相关文化背景,做出恰当地审美选择,保障读者能够从原文中得到精神引领的体验,而不是仅仅机械的字面翻译,因此,翻译者应当根据不同语境、不同文化背景对原文进行彻底剖析,从而进行相应的翻译工作。
综上所述,纽马克翻译批评理论强调了传播者必须不加改动完整地传输原文内容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翻译中必须考虑文化背景的重要性,而非仅仅机械的字面翻译。
【VIP专享】Chapter 2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Chapter 2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一、纽马克翻译理论的类型纽马克把翻译分为四类1、交际翻译翻译交际中,目标文本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源文本;2、语义翻译语义翻译中目标文本应在目标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语境含义;3、直译在直译中原文本的基本意义被译过来目标文本虽合乎目标语的句法结构,但意思是孤立的,没有考虑源语用词的语境因素;4、死译在死译中,源文本所有词语的基本意思得到了翻译,但目标文本既不考虑源语用词的语境因素,句法也不合乎目标语要求就连词序也是按照源语文本排列的。
二、纽马克根据语言的三大功能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传信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召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分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
他认为各类作品的功能的侧重点不同, 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有一些作品, 重点放在原文的语义内容上, 应采取“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的方法, 译文要尽可能接近于原文的语言形式, 以保持其语义内容, 有一些作品, 重点放在读者的理解和反应上, 应采取“交流翻译”的方法, 译文更倾向于译入语的语言形式, 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纽马克对“交流翻译”的定义是:“交流翻译试图用这样一种方式正确地传达原作的文中意义, 使其内容与语言都可以很容易地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render the original in such a way that both content and language are readily acceptable and comprehensible to the readership)这种翻译可以摆脱原文语言形式的束缚, 更好地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 使译文流畅、自然、简洁、明了, 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这样的译文必然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用严复的话说, 就可以“言之有文,行之弥远” , 合乎“雅”的要求了。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03
有利于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感受原文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语义翻译的优缺点
语义翻译的优缺点
01
缺点
02
可能过于强调原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导致 目标语表达不够流畅自然
03
可能过于依赖直译,导致译文失去原文的语 言魅力和文化特色
04
可能过于追求准确性和忠实性,忽略译文的 读者感受和文化差异
要点三
文本类型分析
根据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译者需要对 原文的文本类型进行分析,根据不同 的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例 如,在信息型文本中,译者应注重信 息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在号召型文本 中,译者应注重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 力。
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
01
语义理解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强调语义理解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在机 器翻译中,语义理解是关键,机器需要通过对语言的分析 和理解来生成准确的译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并不是互斥的, 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两种方法结 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无论是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都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语 言基础、文化背景知识和专业素养,以确保翻译的质量和 准确性。
定义与特点
01
02
定义:语义翻译是指根 据原文的语义、句法结 构和表达方式,使用目 标语的对应词汇和结构 进行翻译,尽可能准确 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信 息。
可能牺牲原文的艺术性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交际翻译可能过于注重信息的传递而牺牲原文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文化因素难以完全传递
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交际翻译在传递原文文化因素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难以完全准确地传递文化信 息。
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简析纽马克(Nida Eugene Albert Nida)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探讨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与影响。
纽马克是西方翻译理论界的杰出代表,其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对翻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纽马克的理论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
随后,文章将详细分析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特点、优势与局限,以及两者在实际翻译操作中的平衡与选择。
本文还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纽马克理论在文学、商务、法律等领域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期对翻译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文章将总结纽马克理论对翻译学的贡献,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论述,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背景纽马克(Eugene A. Nida)是20世纪最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者之一,他以其独特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在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翻译理论主要基于两个核心概念:语义翻译(semantic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这两个概念不仅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指导,也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背景可以追溯到他对语言学、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深入研究。
他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
因此,翻译者不仅要关注语言的准确性,还要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方法。
语义翻译强调保持原文的语义内容和句法结构,尽可能传达原文的语境意义。
这种翻译方法适用于那些重视原文形式、结构和修辞的文本,如文学作品、科技论文等。
而交际翻译则更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旨在使译文读者能够像原文读者一样理解和欣赏原文。
这种翻译方法适用于那些以信息传递和沟通为主要目的的文本,如新闻报道、广告、公文等。
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网络流行语翻译及文化差异研究

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网络流行语翻译及文化差异研究一、研究背景纽马克翻译理论是当今翻译领域中较为成熟的翻译理论之一,它强调翻译的目的性和功能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和方法。
在网络流行语的翻译过程中,纽马克翻译理论的观念和方法可以很好地指导翻译工作者,从而更好地处理文化差异,确保翻译质量。
二、关键问题1. 纽马克翻译理论如何指导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工作?2. 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文化差异问题?3. 翻译如何准确传达网络流行语的内涵和表达方式?三、研究内容1. 纽马克翻译理论概述纽马克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目的性和功能性,认为翻译是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际行为,目的是为了满足翻译的功能需求,达到交际目的。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翻译的功能和效果,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确保源语言信息在目标语言中得到准确、完整地传达。
2. 网络流行语翻译的特点网络流行语具有时效性强、表达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其原汁原味,同时又要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表达方式。
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能够准确把握网络流行语的内涵和语境,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和方法,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3. 文化差异的处理在翻译网络流行语时,需要充分考虑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尤其是价值观念、习俗、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
翻译者需要对两种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能够识别并处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障碍和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手段,确保翻译的文化适应性和传达效果。
4. 准确传达网络流行语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在翻译网络流行语时,翻译者需要全面理解源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准确把握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点和隐含信息,然后结合目标语言的语境和表达习惯,进行合理的再创造和重新表达,以达到准确传达网络流行语的目的。
四、研究方法1. 文本分析法选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网络流行语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全面了解其内涵和表达方式,以及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纽马克论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

纽马克论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一、本文概述《纽马克论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方法: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
纽马克是20世纪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在其著作《翻译问题探讨》中详细阐述了这两种翻译方法的核心思想和应用。
本文旨在概述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分析它们的定义、特点、应用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背景及其在翻译领域的贡献。
然后,详细阐述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这两种翻译方法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在处理不同文本类型和语言风格时的优势和局限性。
总结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对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翻译方法的内涵和应用,提高翻译实践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也旨在为翻译研究和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翻译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二、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定义与特点纽马克(Nida)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这两种翻译方法各有其独特的定义和特点,对于理解和处理不同类型的文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交际翻译,顾名思义,强调的是翻译过程中的交际效果。
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的主要目标是使译文读者能够像原文读者一样理解和欣赏原文,即实现原文的交际功能。
因此,在交际翻译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因素,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写,以确保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这种翻译方法通常适用于那些以信息传递为主要功能的文本,如新闻报道、科技论文、广告等。
与交际翻译不同,语义翻译则更加注重原文的语义内容和形式。
纽马克认为,语义翻译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语义信息,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特点。
在语义翻译中,译者需要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语义内涵,而不是追求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Chapter 2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Chapter 2纽马克的翻译理论Chapter 2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一、纽马克翻译理论的类型纽马克把翻译分为四类1、交际翻译翻译交际中,目标文本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源文本; 2、语义翻译语义翻译中目标文本应在目标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语境含义;3、直译在直译中原文本的基本意义被译过来目标文本虽合乎目标语的句法结构,但意思是孤立的,没有考虑源语用词的语境因素; 4、死译在死译中,源文本所有词语的基本意思得到了翻译,但目标文本既不考虑源语用词的语境因素,句法也不合乎目标语要求就连词序也是按照源语文本排列的。
二、纽马克根据语言的三大功能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传信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召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分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
他认为各类作品的功能的侧重点不同, 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有一些作品, 重点放在原文的语义内容上, 应采取“ 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的方法, 译文要尽可能接近于原文的语言形式, 以保持其语义内容, 有一些作品, 重点放在读者的理解和反应上, 应采取“交流翻译”的方法, 译文更倾向于译入语的语言形式, 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纽马克对“ 交流翻译”的定义是:“交流翻译试图用这样一种方式正确地传达原作的文中意义, 使其内容与语言都可以很容易地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render the original in such a way that both content and language are readily acceptable and comprehensible to the readership) 这种翻译可以摆脱原文语言形式的束缚, 更好地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 使译文流畅、自然、简洁、明了, 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这样的译文必然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用严复的话说, 就可以“ 言之有文,行之弥远” , 合乎“ 雅”的要求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 • 从事过多种欧洲语言的翻译工作,是一位出色的 译者和编辑 • 同时是一位语言学家,并担任英国语言学家协会 会长 • 英国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的教授
• 他的主要兴趣就是把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翻 译实践之中,把翻译研究和英语语言研究相结合
• Faithful translation • A faithful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reproduce the precise contextual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within the constraints of the TL grammatical structures.
• 语义翻译中 ,译者应在译语语义和句法结 构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作上 下文的意义。 • 交际翻译中,译作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 原作,力图传译出原文确切的上下文意义,使 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 能为读者所接受。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
1、从理论上讲,两者有很大的差异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交际翻译) attempts to produce on its readers an effec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at obtained on the readers of the original. (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 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 交际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 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译者在交际 翻译中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解释原文,调整文体、排除歧义 ,甚至是修正原作者的错误。由于译者要达到某一交际目 的,有了特定的目的读者群,因此他所生产的译文必然会 打破原文的局限。 通常采用交际翻译的文体类型包括新闻报导、教科书、公 共告示和其他很多非文学作品。
• 语义翻译与直译的区别是:前者尊重语言的 使用场合,后者却不考虑使用场合。与忠实 翻译的区别是:语义翻译必须更多地考虑原 文的审美价值,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折衷的手 段,只译出部分意义。
• 忠实翻译不采取折衷办法,比较呆板,而语义 翻译则比较灵活,允许一定的创造性,较多地 为译文读者考虑。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Semantic translation(语义翻译)attempts to render, as closely as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structure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llow, the exact contextual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在目的语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 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地再现出来。) 语义翻译重视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 而不是目的语语境及其表达方式,更不是要把译 文变为目的语文化情境中之物。由于语义翻译把 原文的一词一句视为神圣,因此有时会产生前后 矛盾、语义含糊甚至是错误的译文。 语义翻译通常适用于文学、科技文献和其他视原 文语言与内容同等重要的语篇体裁。
翻译标准
• 古今中外提法颇多 • 直译和意译 • 泰特勒的三原则 • 严复的信达雅
• 事实是,上述标准都只能适应某一种或几种文本。
• 纽马克认为翻译标准必须能够衡量某种翻译方法是否准确,是否最大 限度地重现原文的意义。 • 他提出的翻译标准比较笼统:准确(accurate,内容准确,事实准确,风格准 确)和简洁(economical) • 认为只有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能达到这个目的。译文是否准确可 通过回译(back translation)来检验。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一
• 语义翻译为了表现原作的思维过程,力求 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发挥了语言的表达功能。 • 交际翻译关键在于传递信息,让读者去思 考、去感受、去行动,发挥了语言传达信 息、产生效果的功能。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共同点
•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运用不是绝对的,二者可 以交换使用。 • 如果原文信息带有普遍性,不带文化特性,信息 内容的重要性与表达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同等重要 ,而译文读者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又与原文读者相 当,就可以同时采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应该 说这是最"理想"的翻译,因为可以同时照顾到原 文作者和译文作者。 • 比如翻译重要的宗教、哲学、艺术、科学文献, 语义翻译或交际翻译都会产生彼此相似的效果。
翻译规则
• 纽马克认为翻译是有规则可循的。要使原 作内容和译文内容等同,译文中所采用的 比喻、谚语、成语、俗语、词项、司法结 构、语序在语言的使用频率上应与原文等 同。
意义的走失
• 纽马克认为,翻译主要涉及意义问题。在 两种语言的翻译中,要把人们所表达的语 言译成另一种语言时,意思就会走失。甲 语言中某些意义表达方式是不可能译成完 全对等的乙种语言。因此,意义的走失是 必然的。
5.翻译是学习外语的一种技巧(a technic): 翻译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帮助外语学习,是学习 者展示自己外语能力的方法之一;也能使学习者 时刻意识到母语的存在而干扰外语学习,影响学 习效果。
译者在翻译中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 • • •
翻译是一门科学(a science) 翻译是一门技巧(a skill/craft) 翻译是一门艺术(an art) 翻译是一种情趣(a tlation: • It differs from “faithful translation” only in as far as it must take more account of the aesthetic value of the SL text.
•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Defined by Newmark as one of two modes of translation (see also SEMANTIC TRANSLATION),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attempts to produce the same effect on the TL readers as was produced by the original on the SL readers” (1981/1988:22).
3.翻译是交际的一种手段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翻译作为一种交际手段,最明显的例证莫过于公 共场所的多语种指示牌了。另外,出口公司的说 明书,游客指南、官方文件、各类报告,教材, 论文,信函等也都需要翻译。 4.翻译是文化的使者 (a transmitter of culture): 在人类历史上,翻译一直扮演着文化使者的角色 ,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如:翻译帮助古罗马人“ 掠夺”了古希腊的文化;十九世纪的欧洲文化从 翻译拉丁文和希腊文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
关于翻译类别
• 纽马克把翻译主要分成四类: • 交际性翻译,语义性翻译,直译,死译(逐 行逐字对照翻译)。 他提出的交际性翻译和语义性翻译以及这 两种翻译间的共性和区别开拓了翻译理论 研究新途径,在西方语言学界和翻译理论 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关于翻译性质
• 纽马克提出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 称翻译是科学,是因为语言中有些东西已经标 准化,只允许二种译法,两种语言彼此互译时, 译法基本固定。 • 称翻译是艺术,是因为语言中有些东西允许有 各种选择,各种译法,并非标准化。求助于其 它理论以完善其理论基础,并以艺术感染力和 修辞上的特点作为一个艺术整体而存在。
从现代语言学和翻译的功能出发,阐述了翻 译的本质: 1.翻译是一种职业(a profession):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诞生了职业翻译机构和职业 的翻译人员。 2.翻译是一种教育手段 (an instrument of education): 翻译作为教育手段,其原因在于它能把一部作品 转化成另一种语言,使其拥有文化水平和所受教 育程度和原读者群(readership)不一样的新的 读者群,感化影响他们,使其受到教益。
• 1981年,纽马克的第一部著作《翻译问题探讨》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出版,在这本书 中,他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 念。 • 1988年,出版《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该书后1988年英国应用语言学协 会奖。 • 1991年,出版《论翻译》(About Translasion )一书,提出全新概念“翻译关联法”。 • 1993年和1995年,又出版了《翻译短评》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和《翻译短评( 第二集)》(More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
• 二者的区别显而易见,语义翻译较客观, 力求保留原文的文化、词汇和句法特色, 忠实于原文作者; • 而交际翻译较主观,以译文的可读性为主 ,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向读者群准确地 传递原文的交际信息。
• 语义翻译较客观,讲究准确性,屈从原语文化和原作 者,翻译原文的语义,只在原文的内涵意义构成理解 的最大障碍时才加以解释。但语义翻译也不能忽 视向读者传达信息,因此,原文如果不是现代作品, 也要用现代语言来翻译,以使译文更接近读者。 • 交际翻译较主观,只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原语屈 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 难懂之处。为此,译者可对原作进行修正,但这并不 等于说译者可以不尊重原语文本,毕竟原文本是翻 译的唯一源泉。
• 在翻译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同一篇作 品中,有的部分须采取语义翻译,有的部分须 采用交际翻译,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因 此,没有绝对的语义翻译,或绝对的交际翻译 。
分析
• • • •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译文 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A译为语义翻译, B译为交际翻译 “天”是中国古代文化中自然界的主宰,God(上帝 )则是西方基督教徒心目中自然界的主宰。 • 语义翻译Heaven忠实地保留了原文的道教概念, 交际翻译将道教概念转化为基督教概念,适合西方 读者的宗教背景和接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