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艺装置劳动安全预评价浅谈(2021)

合集下载

电气安全评估结论

电气安全评估结论

电气安全评估结论
根据电气安全评估结果的分析和评估,电气系统存在以下安全问题:
1. 电路过载:部分电路负荷超过其额定电流容量,可能导致电线过热和火灾风险。

2. 电线老化:某些电线因年限过长或使用环境恶劣,可能存在绝缘老化、破损等问题,存在漏电和触电风险。

3. 接地问题:某些电气设备未正确接地,可能导致设备外壳带电,存在触电风险。

4. 设备过载:某些电气设备负荷超过其额定容量,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故障以及火灾风险。

5. 电器设施维护不及时:某些电气设备未经定期维修和检验,可能导致设备工作不稳定或故障,存在火灾和触电风险。

综上所述,为确保电气安全,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更新老化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加强电路负荷管理等,以减少电气事故的发生。

2021年安全生产培训试题(带答案)

2021年安全生产培训试题(带答案)

2021 年上半年安全考试题(A 卷)一、填空题:(共 31 分,每空 1分)1、企业要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严格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坚持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确保(足额提取)、(使用到位),严禁(违规挪作他用),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2、涉及爆炸危险性化学品的生产装置(控制室)、(交接班室)不得布置在装置区内,已建成投用的必须于(2020)年底前完成整改。

3、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建立企业安全技术和管理团队,必须做出(安全承诺)并定期报告安全生产履职及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情况。

4、企业开展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

应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安全仪表功能(SIF)及其相应的功能安全要求或安全完整性等级(SIL)。

5、化工集团 2020 年把(联锁管理)、(控制类安全设施管理)、(承包商管理)列为三大短板。

6、(主要负责人)要每月定期主持召开企业安全生产专题会议。

7、全压力式储罐应采取防止液化烃泄漏的(注水措施)。

8、液化烃、液氯、液氨管道不得采用(软管连接),可燃液体管道不得采用(非金属软管)连接。

9、大中型石油化工企业消防水泵房用电负荷应为(一级负荷)。

10、关键设备和仪表是通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11、根据化工集团检修安全管理规定:检修对外委托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开展检修施工业务。

企业必须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并指定专人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12、根据化工集团检修安全管理规定:涉及承包商作业的,施工单位要派专人进行现场监护,同时企业派专人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协调,实行(双监护)。

13、甲、乙类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设备的高大构架和设备群应设置水炮保护,其设置位置距保护对象不宜小于(15)米,水炮应具有(直流)和(水雾)两种喷射方式。

14、在安全工作中,全体干部要牢固树立“(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理念。

2021年安全预评价导则

2021年安全预评价导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导则依据《安全评价通则》制订,规定了安全预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适用于建设项目(矿山建设项目除外)安全预评价。

2 安全预评价目的和基本原则安全预评价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利于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程度。

安全预评价基本原则是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科学、公正和合法地自主开展安全预评价。

3 定义3.1 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3.2 安全预评价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3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是指找出危险、有害因素,并分析其性质和状态的过程。

3.4 危险度评价危险度评价是指评价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确定承受水平,并按照承受水平采取措施,使危险度降低到可承受水平的过程。

3.5 评价单元评价单元是为了安全评价需要,按照建设项目生产工艺或场所的特点,将生产工艺或场所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

4 安全预评价内容安全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5 安全预评价程序安全预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确定安全预评价单元;选择安全预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安全预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5.1 准备阶段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进行现场调查和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建设项目资料。

建设项目参考资料见附录A。

5.2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根据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生产工艺流程或场所的特点,识别和分析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5.3 确定安全预评价单元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基础上,根据评价的需要,将建设项目分成若干个评价单元。

划分评价单元的一般性原则:按生产工艺功能、生产设施设备相对空间位置、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及事故范围划分评价单元,使评价单元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预评价目的

预评价目的

1概述1.1预评价目的1、本次预评价的目的在于搞清楚本工程投产运行后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主要条件。

2、对本工程投产后运行过程中的固有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价,对其控制手段进行分析,同时预测其安全等级。

3、补充提出消除、预防或减弱装置危险性、提高装置安全运行等级的对策措施,为工程下一步的劳动安全卫生设计提供依据,以最终实现工程的本质安全化。

4、为本工程改造装置的生产运行及日常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提供依据。

5、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同时,预评价的结论可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审批工程初步设计文件提供依据。

1.2预评价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实施)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44号令)3、《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原劳动部第3号令)4、《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原劳动部第10号令)5、《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安监管办字〈2001〉39号)6、《安全预评价导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5月)7、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探设计研究院提供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石化分公司300×104t/a完善配套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8、“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石油分公司300×104t/a完善配套改造工程安全预评价”委托书。

1.3预评价标准及规范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2、《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3、《石油化工生产建筑设计规范》(SH3017-1999)4、《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SH/T3053-2002)5、《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3093-1999)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及1999年局部修改条文)8、《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3007-1999)9、《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12、《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版)13、《钢制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设计规范》(SY0007-1999)1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15、《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16、《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8、《石油化工企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3004-1999)19、《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2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21、《石油化工紧急停车及安全联锁系统设计导则》(SHB-Z06-1999)22、《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23、《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T20660-2000)2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2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26、《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GB935-89)27、《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93)28、《固定式钢直梯、钢斜梯、工业固定式防护栏杆、钢平台》(GB4053.1~3-93GB4053.4-83)2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1.4预评价范围根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本次预评价的评价范围为300×104t/a常减压蒸馏装置、140×104t/a蜡油催化裂化装置、100×104t/a延迟焦化装置、16×104t/a焦化石脑油加氢精制装置及其配套公用工程和生产辅助设施。

安全评价依据 类型及主要内容

安全评价依据 类型及主要内容

安全评价有关问题的梳理情况开展安全评价的依据、安全评价分类及主要内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三个方面的有关问题梳理情况如下:一、开展安全评价的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令[2010]第36号公布,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5]第77号修改)(以下简称“36号令”)、《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2012]第45号公布,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2015]第79号修改)(以下简称“45号令”)、《江西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赣应急字〔2021〕100号)(以下简称“100号文”)、《江西省安监局办公室关于冶金等工贸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有关问题的复函》(2016年4月20日)、《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8]第91号)、《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安全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8]第93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2011]第40号公布,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2015]第79号修正)、《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2012]第55号公布,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2015]第79号修正)等。

其中,“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二条明确了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需进行安全评价,“36号令”对建设项目“三同时”提出了具体要求,“45号令”对危险化学品企业“三同时”提出了具体要求。

“45号令”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建设项目以及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工建设项目(包括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建设项目);“36号令”适用于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但其第八条规定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按照“45号令”执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除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外其他建设项目采用“36号令”;“100号文”是根据“45号令”制定的,相关要求与“45号令”大体相同,另外根据江西省各企业实际情况及最近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对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监督管理进行了细化。

光电工程(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水电规安办[2021]121

光电工程(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水电规安办[2021]121

光电工程(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水电规安办[2021]121附件:光电工程(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1 范围1.1 为了规范太阳能光电工程(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和光热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确保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质量,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特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太阳能光电工程(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制。

2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制说明(包含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依据等),建设项目概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评价结论等。

2.1 编制说明1)评价目的和评价范围明确说明评价的目的和预评价范围。

预评价范围为设计文件包括的范围(主体工程、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等);当扩建工程与已有设施发生联合共用关系时,预评价范围还应包括共用工程部分。

12)评价依据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依据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资料、批准文件、安全预评价工作委托书,较详尽地列举安全预评价依据的国家法律、国家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政府部门规章、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国家标准、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光电工程技术标准、电力行业标准、行业管理规定、参考资料等。

安全评价报告引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应准确、适用、有效。

3)建设单位简介对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组成、业务范围等做简单概述。

2.2 建设项目概况介绍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水文、气象、光能资源、工程地质、项目任务和规模、站址选择及平面布置、光电系统配置及设备选择、电气、消防、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投资等概况。

2.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析列出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

根据设计文件资料,从站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应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类比工程、原有已建工程等积累的实际资料与公布的典型事故案例中,找出与GB/T13861-202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相对应的危险、有害因素,2对太阳能光电工程(项目)生产过程中在人、物、环境、管理等方面固有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确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存在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明确生产、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

2024年电力安全工器具隐患排查总结范本(2篇)

2024年电力安全工器具隐患排查总结范本(2篇)

2024年电力安全工器具隐患排查总结范本一、引言电力安全工是指在电力生产、输送、使用过程中,用于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各种工器具和设备。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升级,电力安全工器具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对2024年电力安全工器具的隐患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力安全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隐患排查总结1. 电力安全帽(1)存在尺寸不合适的情况,无法提供良好的头部保护。

(2)垂直度不足,导致头部受到碰撞时,保护效果不佳。

解决措施:加强对电力安全帽尺寸的管理,确保尺寸符合标准要求。

研发具有更好垂直度的电力安全帽,提升头部保护效果。

2. 电力绝缘手套(1)绝缘性能不稳定,容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漏电现象。

(2)手套表面摩擦系数较大,使得使用者不便于进行操作。

解决措施:加强对电力绝缘手套材质和工艺的质量控制,确保其绝缘性能稳定可靠。

研发表面摩擦系数较小的电力绝缘手套,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3. 电力安全鞋(1)存在鞋底硬度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无法有效抵抗电击。

(2)透气性较差,使用者易产生脚部不适。

解决措施:加强对电力安全鞋鞋底硬度的检测和控制,确保能够有效抵抗电击。

研发透气性良好的电力安全鞋,改善使用者的舒适度。

4. 电力安全眼镜(1)存在镜架和镜片材质不合适,易造成镜架破裂和镜片破碎。

(2)透明度不高,操作时视线不清晰。

解决措施:加强对电力安全眼镜材质的筛选和检测,确保其能够抵抗碎裂和破碎。

研发透明度更高的电力安全眼镜,提高操作时的视线清晰度。

5. 电力安全耳塞(1)存在防噪效果不佳的情况,无法有效保护听力。

(2)佩戴不舒适,使用者难以长时间佩戴。

解决措施:加强对电力安全耳塞防噪效果的测试和评估,确保其能够有效保护听力。

研发佩戴舒适的电力安全耳塞,提高使用者的工作舒适度。

三、解决措施1. 加强质量管理组织力量加强对电力安全工器具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2024年化工企业电气安全评价(2篇)

2024年化工企业电气安全评价(2篇)

2024年化工企业电气安全评价一、电气设备固有安全性化工企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电气设备,它是带来电气危险的根源,且人们与之接触的机会很多。

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能直接影响了化工企业的电气安全状况。

因此,在评价化工企业电气安全现状时,把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放在重要的地位,在权重的分配中需给予重点考虑。

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应从以下七个方面衡量:1、(加强、双重)绝缘绝缘是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长久以来,绝缘一直是作为防止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良好的绝缘也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双重绝缘兼有工作绝缘和附加绝缘。

加强绝缘是基本绝缘经改进后,在绝缘强度和机械性能上具备了与双重绝缘同等防触电能力的绝缘。

绝缘检查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a.电气设备所用绝缘材料的选择是否符合要求,绝缘性能是否良好;b.线路绝缘等级与线路电压是否相符;c.电气设备或线路有无绝缘老化,导线、引线及接头部位有无过热变色现象;d.临时线路是否绝缘良好,线径是否与负荷匹配;e.是否定期进行绝缘检侧和绝缘实验,并保存完整的检侧记录。

2、屏护屏护是一种对电击危险因素进行隔离的手段,即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把危险的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以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所引起的触电事故。

屏护还起到防止电弧伤人,防止弧光短路和便利检修工作的作用。

现场检查时,可以从以下几点检验:a.电气设备是否有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将带电部件布置到不易触及的位置或加防护罩);b.各种开关接触是否良好,空气开关的灭弧罩是否完整;c.手持电动工具的防护罩、盖或手柄有无破损、变形或松动;d.配电室内防触电的设施(绝缘胶皮、遮栏等)是否完好;e.所有屏护装置是否有效:屏护装置所用的材料是否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耐火性能;金属屏护装置是否接地;屏护装置是否有足够的尺寸且与带电体保持必要的距离;遮栏、栅栏等屏护装置是否有危险警示标志;是否有必要的声光报普信号和联锁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工艺装置劳动安全预评价
浅谈(2021)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47
电气工艺装置劳动安全预评价浅谈(2021)
预评价一般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的,而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因工艺装置、工艺流程还处在方案阶段,有关工艺装置电气设计资料就更为有限,评价起来缺乏具体内容,因此当前各评价单位对工艺装置电气的评价方法、程度也不一样。

工艺装置是人员接触最多、最容易被忽视、也最容易存在不安全隐患的危险源点。

如何评价工艺装置电气安全,使之能为其后工程设计和监理提供依据,我们就评价工作中的体会谈以下两点:1)工艺对电气的要求能否满足;
2)电气危险因素的控制、防范措施有无,是否规范。

1生产工艺对电气的要求
1.1用电负荷对电源的要求
主要对照标准为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主要评价项目:
1)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受到破坏。

2)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防火、报警、通信、疏散等),除由两个电源供电外,尚应增设应急电源。

3)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宜由两回路供电(视企业规模、生产连续性)。

1.2用电设备对电压的要求
主要对照标准为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主要评价项目:
1)电压种类:交流/直流。

2)电压等级。

3)电能质量(电压偏差、无功补偿、谐波抑制、连续性等)。

1.3工艺对电气设备要求
主要评价项目:
1)应满足正常运行、检修、短路和过电压情况下的要求
(GB50054-95)。

2)电气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并应具有经国家规定的单位鉴定签发的“产品合格证书”(津电安管规定)。

3)按环境条件选择电气设备型号。

主要对照标准为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1.4工艺对线路敷设方式和导线型号要求
主要评价项目:
按环境条件选择导线及敷设方式。

主要对照标准为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1.5工艺对电气控制和保护要求
主要评价项目:
对照工艺设计、标准规范要求,如联锁、集中控制、分散控制等要求。

2电气危险因素的控制和防范措施
2.1防触电
1)电气设备本身应有外护物,如箱、屏、盖、遮栏等。

①外壳防护等级应满足要求(GB4208-93)。

②露天使用的电气设备、配电装置应采取合适的防雨、雪、雾、尘的措施(GB13869-92)。

2)有规定的安全距离。

用电设备和电气线路的周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和工作空间(GB13869-92)。

3)采用安全电压
移动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潮湿及金属容器内从事电气工作应采用相应等级安全电压(GB13869-92)。

4)接地与接零。

主要对照标准为GB50169-92。

5)安装漏电保护器。

①防触电、防火要求较高的场所和新、改、扩建工程使用低压用电设备、插座,均应安装漏电保护器(GB13955-92)。

②手持电动工具(Ⅲ类除外)、移动式机电设备(吊车、电焊机
等)以及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用电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③潮湿、高温、金属占有系数大的场所及其它导电良好的场所如冶金、造船、港口等作业场所,以及锅炉、水泵房等应安装漏电保护器。

2.2电气防火防爆
1)消除电气引燃源。

①按标准规定设置过载、过电流、短路等电气保护装置,有的还要加装漏电超限报警或自动切断电源的保护装置(GB50062-92)。

②根据燃爆介质的类、级、组别和火灾爆炸场所的级别、范围配置相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防爆等级电气设备(包括线路导线、接地装置)(GB50058-92)。

③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使用非防火防爆电器,应将这些设备分室安装在非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如若贴邻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时,还应采取密封措施进行隔离。

④设置检测报警装置:设有危险气体的浓度检测、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并与事故通风装置连动(SHT18-90、SH3038-2000、
SH3036-1999)。

⑤防静电、防雷击措施(见防静电、防雷部分)。

2)安全距离。

主要对照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或行业防火规定。

2.3防静电(工艺控制除外)
主要对照标准为SH3097-2000。

1)所有存在静电引起火灾爆炸和静电影响的生产场所,其生产装置(设备和装置外壳、管道、支架、构件、部件等)都必须接地。

专用接地电阻值一般不大于100Ω(SH3097-2000)。

2)爆炸危险场所的地面均应用导除静电地面。

3)管道的始端、末端、分支、拐弯处均应接地,平行管道间距<100mm、交叉间距<100mm时,每间隔200~300m处再拉地并应跨接。

4)某些爆炸危险区要设人身消除静电装置。

2.4建筑物防雷
主要对照标准GB50057-94《建筑物的防雷设计规范》。

1)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及
后果划分防雷类别。

2)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包括第一、二、三类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3)特殊建筑物的防雷、如水塔、烟囱、高>45m的建筑物以及高>60m的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2.5照明
主要对照标准GB50053-92《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1)照度标准值。

2)灯具选择:按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

3)照明供电:电压波动幅度。

4)安全电压(按工作场所)。

5)应急灯(按工艺需要)。

6)特殊场所照明(路灯、高杆灯按相应规程)。

刘佩珩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