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体书法要诀

合集下载

柳体小楷字帖

柳体小楷字帖

柳体小楷字帖
柳体小楷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著名书体,起源于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

柳体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后世的赞誉和推崇,成为书法爱好者们热衷于学习的对象。

柳体小楷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的笔画刚劲有力,骨韵丰满,富有力度。

其次,柳体的结构紧凑,比例协调,端庄秀美。

再次,柳体小楷的线条流畅,转笔自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学习柳体小楷,需要掌握一定的书写技巧。

首先,在用笔上,要以悬肘悬腕的方式书写,保持手腕稳定,使笔力得以充分发挥。

其次,在笔画上,要注意起笔、转笔和收笔的处理,使笔画圆润且富有变化。

此外,还要注意字的结构,尤其是笔画之间的比例和位置关系,以保证整体的协调美观。

练习柳体小楷的方法有以下几点:一是挑选合适的柳体字帖,作为临摹的范本。

二是要保持良好的书写姿势,有利于发挥笔力和掌握笔画。

三是反复临摹,熟能生巧,逐步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四是多与书法爱好者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和心得,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眼光。

柳体小楷在书法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的出现,丰富了我国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同时,柳体小楷以其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线条,成为了书法爱好者们学习和欣赏的典范。

总之,柳体小楷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书法艺术形式,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传承。

柳体基本笔画教学

柳体基本笔画教学

笔画七 啄 又称短撇,为一向左下之笔 画,如同鸟啄树般的力道和气 势。 笔画八 磔 向左下之笔画,徐徐而有劲, 收尾时下压再向右横画而慢慢 收起。
以上为永字八法,势中国 书法笔画的根基,由练熟此八 划后,即可延伸多样笔画,并 各得其精神气度。
一、横的写法
1、逆锋起笔 2、向下顿笔 3、提笔右上行 4、中锋行笔 5、稍向上提笔 6、顿笔向右下回
四、撇
4
1、竖弧撇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 3、转笔蓄势向下中锋行笔后再向左下方写 弧状的撇,力至笔端。
2、细腰撇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 3、转笔蓄势向左下方写撇出锋,力至笔端。
3、兰叶撇
1、自上方向左下顺锋起笔 2、边行笔边按笔 3、至中部后边行笔边提笔至左下出锋,力至笔端。
腕运法
腕运法就是固定肘部,将腕部提起,一般通称提腕式。而此法将腕 部提起,活动范围就较枕腕式大,可以书写较大的中字。但也不适 合书写于大字,因为肘部仍着地,活动范围仍受限制。
肘运法是连肘部一起悬空,以肘部 来运笔,一般通称悬腕式。而此法 以肩膀为中心,腕肘均不放于案上, 所以最为灵活,活动范围最大,挥 洒自如,易于表现笔力。适用于大 楷、行草等书体。总之,悬腕式是 运笔的极致用法,如欲尽善尽美, 此法非熟练不可,不然大字无法逞 其雄势,行草不得其纵逸,各不得 要领是也
2、悬针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行笔
3、右弧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转笔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行笔
4、左弧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微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呈左弧状中锋行笔

柳公权书法字帖

柳公权书法字帖

柳公权书法字帖2柳体体点,在古代叫做“侧”,因为楷书中的点不同于篆书中的圆点和隶书中的方点,关于书写点的方法,更有古人言:“作点向左,以中指斜顿向右,以大指齐顿,以中指挫锋,须按笔收锋在内,审其势而侧之。

”方点,行笔中锋,有顿有挫,求劲。

圆点,圆而转之,显柔,稍呈长条形,忌如篆点。

点是“字之眉目”,故须点与点,点与其它笔划相呼应。

单点通常不露锋,几点组合时,互相呼应,至少有一点要露锋。

零壹3单独一点,通常左高右低斜置。

两点及以上组合,通常各点同指一心,这个心常为字心。

三点四点排列时,呈弧,各异。

两点三点相重,各具形态,笔断意连,非直中线上的重点亦应指字心。

竖两边各有一点时,右点距竖近,高于左点,且右点较左点稍趋平。

“火点底”四点偃仰向背,各有变化,中点似竖非竖,边点外展,弧度小。

“三合点”弧上凸,势右斜上,末点变为撇点。

点千变万化,但须因字而变,不可千篇一律,牵强而变。

点变方与零贰4横,古人称“勒”,是说写横必勒其笔,逆锋起笔,铺毫右行,缓去急回。

柳楷的横多用方笔,即头方似刀切。

长横稍上拱,长而细,腰甚至欲断,但有劲,收笔处作顿,显质。

短横微下凹,短而粗,可圆转收笔。

每一横取势右斜上,但整体协调平稳,不失仪态。

单横通常写成长横,横竖交,常把横竖分成左长右短、上短下长各两部分。

几横相重,因字而定主横,主横应长有力,或盖下、或中挑、或托上,其余各横略短,不等长,不平行。

竖插重横,横宜紧,首横与主横、末横相背。

如“聿”字头,第二横为主横,以下几横逐渐伸长。

单双多各5竖,古人称“努”,即直划必须逆锋落笔,欲下先上,欲竖先横,中锋着纸,尽力下行,有引努两端之势。

竖之笔法是“弩弯环而势曲”。

柳竖多强调方笔,起笔常两次转锋折笔,要比一般字体的竖多一个棱角。

竖分为悬针竖、垂露竖和短竖。

悬针竖上段等力同粗,收笔处稳重,力达笔尖。

垂露竖又分左向垂露(在字之左时)和右向垂露,应圆收,露珠欲滴,忌如骨头。

短竖分断竖与斜竖,断竖有上仰之势;斜竖短而斜。

柳体书法基本笔法与结构

柳体书法基本笔法与结构

柳体书法基本笔法与结构编辑鳏居斋老叟加里顿出版发行2010年7月10日柳体书法基本笔画要则1.点变方与圆,呼应有藏露点,在古代叫做“侧”,因为楷书中的点不同于篆书中的圆点和隶书中的方点,关于书写点的方法,更有古人言:“作点向左,以中指斜顿向右,以大指齐顿,以中指挫锋,须按笔收锋在,审其势而侧之。

”方点,行笔中锋,有顿有挫,求劲。

圆点,圆而转之,显柔,稍呈长条形,忌如篆点。

点是“字之眉目”,故须点与点,点与其它笔划相呼应。

单点通常不露锋,几点组合时,互相呼应,至少有一点要露锋。

2.单双多各异,变形须随字单独一点,通常左高右低斜置。

两点及以上组合,通常各点同指一心,这个心常为字心。

三点四点排列时,呈弧,各异。

两点三点相重,各具形态,笔断意连,非直中线上的重点亦应指字心。

竖两边各有一点时,右点距竖近,高于左点,且右点较左点稍趋平。

“火点底”四点偃仰向背,各有变化,中点似竖非竖,边点外展,弧度小。

“三合点”弧上凸,势右斜上,末点变为撇点。

点千变万化,但须因字而变,不可千篇一律,牵强而变。

3.头方腰细横,单重主为长横,古人称“勒”,是说写横必勒其笔,逆锋起笔,铺毫右行,缓去急回。

柳楷的横多用方笔,即头方刀切。

长横稍上拱,长而细,腰甚至欲断,但有劲,收笔处作顿,显质。

短横微下凹,短而粗,可圆转收笔。

每一横取势右斜上,但整体协调平稳,不失仪态。

单横通常写成长横,横竖交,常把横竖分成左长右短、上短下长各两部分。

几横相重,因字而定主横,主横应长有力,或盖下、或中挑、或托上,其余各横略短,不等长,不平行。

竖插重横,横宜紧,首横与主横、末横相背。

如“聿”字头,第二横为主横,以下几横逐渐伸长。

4.柳竖多棱角,类别悬垂短竖,古人称“努”,即直划必须逆锋落笔,欲下先上,欲竖先横,中锋着纸,尽力下行,有引努两端之势。

竖之笔法是“弩弯环而势曲”。

柳竖多强调方笔,起笔常两次转锋折笔,要比一般字体的竖多一个棱角。

竖分为悬针竖、垂露竖和短竖。

柳公权书法之基本笔法图解!学柳人必备的经典教程!

柳公权书法之基本笔法图解!学柳人必备的经典教程!

柳公权书法之基本笔法图解!学柳人必备的经典教程!有人说,书法这东西没有固定的章法,只要写的好看,能写出美观的字体,就算成功,不必要循规蹈矩。

的确,每个人有不同的笔法,只要写的成熟流畅,也未尝不可。

但对于很多初学柳体的朋友来说,以及对柳体笔法还不十分精通的朋友,下面的这个教程,将会使你受益匪浅!在此分享给大家,供大家长期随身研读!柳体基本笔画笔法图解第一部分:点1、上竖点——适用汉字(守、宗)笔法拆分:①逆锋向左上角起笔;②折笔向右稍顿;③转笔向右下顿笔;④提笔回锋收笔。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以下不再提示。

2、下竖点——适用汉字(兼然)笔法拆分:①自左上角逆锋起笔;②折笔向右下角顿笔;③力量逐渐增大向右下方中锋行笔;④转笔向左下顿笔稍驻;⑤提笔回锋收笔。

3、左点——适用汉字【恩悲】笔法拆分:①自左上角顺锋起笔;②力量逐渐增大向左下中锋行笔;③末端处向右下顿笔;④提笔向右回锋收笔。

4、右点——适用汉字【必慈】笔法拆分:①逆锋向左上角起笔;②折笔向右上角作顿,转笔向右下行笔;③微微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

5、撇点——适用汉字【掌常】笔法拆分:①自左上角逆锋起笔;②折笔向右下顿笔;③转锋蓄势向左下方写撇出锋,力至笔端。

6、挑点——适用汉字【滔深】笔法拆分:①逆锋向左上角起笔;②折笔向右作顿,转笔向右下行稍驻;③微微提笔向右上回锋;④回锋至中部后稍驻;⑤向右上出锋。

7、左下点——适用汉字【禀茶】笔法拆分:①逆锋起笔;②折锋向左下顿笔;③提笔折向右下作顿;④微微提笔回锋收笔。

8、右下点——适用汉字【契矣】笔法拆分:①顺锋起笔;②向右下顿笔;③提笔折锋向下顿;④微微提笔向左上回锋收笔。

第二部分:横1、长平横——适用汉字【三五】笔法拆分:①逆锋向左起笔;②折笔向右下作顿;③提笔调整笔毫,中锋向右行笔;④末端处转笔向右下顿笔;⑤提笔向左回锋收笔。

2、上短横——适用汉字【元充】笔法拆分:①向左逆锋起笔;②向右下顿笔;③提笔折锋挫笔向右;④蓄势后向右行笔;⑤末端处提笔向右下顿笔;⑥提笔回锋收笔。

干货!学柳公权楷书,这69个总结教你快速掌握核心技术!

干货!学柳公权楷书,这69个总结教你快速掌握核心技术!

干货!学柳公权楷书,这69个总结教你快速掌握核心技术!
柳公权楷书是很多人学习书法的入门书体,由于多种原因有很多人在柳体的临习上花了很长时间而不得法,甚至有的学书者柳体写不好就不轻易尝试其他书体,导致自己的书法学习长期难以提升。

为了让更多的人快速了解掌握柳公权楷书技法特点,然后转而进入其他书家书体的学习,真正打开视野。

现在尝试将我在柳体学习上的经验通过这种归纳整理的方式毫无保留的展示出来,期望能对刚刚入门的书法爱好者有所帮助,或者对正在进行书法教学的同道有所启发。

难免讹误,同道一哂。

您的关注支持点评都是我的动力,我将更加努力!多图,一共分为4篇,此为第2篇。

柳体书法字体结构的普遍规律

柳体书法字体结构的普遍规律

柳体书法字体结构的普遍规律1、1、2、3、5、8、13……以上是著名的黄金数列,在自然、科学、艺术界广泛存在和体现,书法作为和艺术密切相关的表现形式和此数列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在法度森严、结构严谨的柳体书法中尤为显著。

现就此做概述性的表述。

柳体书法的字体结构,处处体现按黄金数列撘配的规律。

由于汉字数量庞大,构字的笔画由少到多,字体结构由简到繁。

字体结构的整体及其局部内部的分解和外部间的组合使得标准黄金数列的数字彼此间相互加减,这样也会出现其他的数字。

就是这样的数列1、1、3、4、5、6、7、8、9、10、11、12、13、14、15……可以将第一个数列称为典型黄金数列,由此衍生的其他数字有得到易难之分。

黄金数列在柳体书法字体结构中的体现,是在字体由简到繁的过程中,数字由标准数列中的数字逐步向外扩展的过程。

根据字体各部分的收放对比,适当安排。

在此中,基本呈现出以下几个规律:一、笔画处在字体空间的黄金分割点上例字:水正方形中,A点为上下2比3与左右2比3的分割点,是“竖”的左右中间,“捺”的左端和上端。

B点为左右1比2,上下1比2的分割点,是左侧撇的上端和右端。

各笔画的空间为,右侧,“捺”为正方的右5分之3,高宽比为3比2。

“撇”与“捺”为正方,“撇”宽为“捺”宽的3分之2,二者左端对齐,“撇”的高宽比为2比3,二者上下重叠。

左侧,“撇”的高宽为3比2,“提”的高宽为2比3,二者在撇的空间内,宽度相同。

“竖钩”的高为正方形的高。

可以看出,本字中,笔画及其空白的空间在横向和纵向的空间对比中都符合1、2、3、5…黄金数列的组合规律。

有时,不是一个笔画的所有四个端点都在典型黄金分割点上。

二、偏中心现象即,在字体空间中一侧的10分之9的中心为偏重心,此中心为字体均衡的参照点。

由此得出的分割比例,对于汉字的比例协调十分重要。

例字:常秃宝盖宽高5比2,小字头与秃宝盖宽高5比3。

小字头宽为宝盖宽一半,几何中心对宝盖左偏中心(左10分之9的右右中心)。

柳体书法要诀

柳体书法要诀

柳体书法要诀
柳体书法要诀包括以下几点:
1. 中宫收紧,横竖舒长。

柳体字的中宫部分比较紧,而把横、竖(也包括一些撇捺)伸展得很长。

这样,字的结构既紧密又宽舒。

2. 笔笔顿挫,筋骨开张。

柳字每一笔画都注意顿挫。

顿挫的表现就在每一笔画的下笔、驻笔时要用力提按,意到、笔到,笔笔送到,这样才能够写出笔意,笔画才能有筋有骨、顿挫有力。

3. 撇轻捺重,并运圆方。

柳字的撇是比较轻的,捺比较重。

柳体虽然方笔居多,圆笔有时也有,多用在点、竖、撇等笔画上。

有的字撇捺用的都是圆笔。

4. 点圆波短,横弱竖强。

柳字的点总是比较圆的,有时一面是圆的一面是平直的,平捺往往写得比较短,刚刚超出上面部分就停了。

比其它各家的平捺都短。

柳字的横较细,竖比较粗。

5. 短撇粗壮,短横上扬。

柳体的长撇、长横都比较瘦,而短横、短撇比较粗。

短横多作仰势,即向上弯曲。

长横则多做俯势。

6. 回锋起口,挫口相当。

柳字一竖写到底再向上引笔叫做“挫”,回锋向上叫做“口”,然后再挑出。

这个动作与颜字的钩挑相仿,但要注意不能过分,如果太夸张那就成为一种习气了。

7. 折须提笔,颜柳同行。

字右上方拐弯处叫做“折笔”。

柳字和颜字一样经常是写完一横之后提笔另起,写成一折,表现了刚劲方折的笔法。

以上要诀基本上把柳体字的特点说明白了。

初学者如果能把这个
歌诀背下来,那么,柳体的特点就基本掌握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