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梅花》阅读答案
《春雪》阅读答案

《春雪》阅读答案春雪年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村里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各家回来的年轻人,又陆续离开了家。
村里并不太富裕,这些村中的年轻人为了自己将来的生活,需要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去打拼。
过年的那几天,倒是村里最热闹的几天,也是村里年轻人最多的时候,也是李老汉感到最孤独落寞的时候。
李老汉吃过了午饭,在自家门槛上坐着,朝着不远处的小路上张望了很久,扭过脸来,从腰间解下旱烟袋,用柴火点着后,“吧唧吧唧”地猛抽了几口,缓缓吐着烟气。
抽了一会儿,又呆呆地望着家门前的洋槐树,望得出神。
树是他年轻的时候种上的,那年春天,儿子刚出生,他心里头高兴,兴冲冲地跑到集市上,挑了棵最好的树苗种在了门前的空地上。
以前,他一有空就来给它浇水,可现在,他皱着眉,瞪着树,突然骂了一句:“瞎长这么高,有啥子用!”他火气突然上来了,把脸强扭过去,眼眶不觉湿润了。
于是站起身来,轻轻把门带上,蹒跚地沿着小路走了出去。
村子里很安静,天也晴朗得正好,阳光从那些尚且光秃秃的树枝上投了下来,奇形怪状的影子交织了一路。
最近的天气已经开始回暖了,燕子从南方回来,在李老汉头顶的天空轻快敏捷地飞过。
李老汉这才想起这几日自家房檐下也多了一个燕子窝呢,白天雏燕在窝里叽叽喳喳地叫着,以前嫌吵,现在的他,习惯了这吵闹之后,突然觉得自己的周围静得可怕,让人发慌。
路的尽头是一片碧绿的田野,绿油油的麦田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晃着,不远处几个孩子在兴高采烈地放着风筝,欢声笑语和耳畔的风声糅合在一起,像一首欢快的协奏曲。
李老汉望了望孩子们,又望了望田野的尽头,他的面容舒展开来,扭过头去,又轻叹了一句。
李老汉已经七十六岁了,老伴是前年初春走的,老伴刚走时,李老汉觉得天仿佛塌下来一般,虽然他拼命像以往那样,一天一天地过,但心头像是被活生生掏空了一般。
那一阵子,他拼命地干活,干活,心里只想着:“我这把老骨头了,累死也就算了,也好陪她一起走啊!”索性李老汉干了一辈子的农活,身体还算硬朗,硬是将那段时光撑了过去。
《春雪》阅读答案

《春雪》阅读答案这篇《春雪》春雪原本是春节的雪,作者借这篇文章警醒我们重视乡村衰败,乡村传统文化消弱这一严重社会问题。
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春雪》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春雪年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村里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各家回来的年轻人,又陆续离开了家。
村里并不太富裕,这些村中的年轻人为了自己将来的生活,需要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去打拼。
过年的那几天,倒是村里最热闹的几天,也是村里年轻人最多的时候,也是李老汉感到最孤独落寞的时候。
李老汉吃过了午饭,在自家门槛上坐着,朝着不远处的小路上张望了很久,扭过脸来,从腰间解下旱烟袋,用柴火点着后,“吧唧吧唧”地猛抽了几口,缓缓吐着烟气。
抽了一会儿,又呆呆地望着家门前的洋槐树,望得出神。
树是他年轻的时候种上的,那年春天,儿子刚出生,他心里头高兴,兴冲冲地跑到集市上,挑了棵最好的树苗种在了门前的空地上。
以前,他一有空就来给它浇水,可现在,他皱着眉,瞪着树,突然骂了一句:“瞎长这么高,有啥子用!”他火气突然上来了,把脸强扭过去,眼眶不觉湿润了。
于是站起身来,轻轻把门带上,蹒跚地沿着小路走了出去。
村子里很安静,天也晴朗得正好,阳光从那些尚且光秃秃的树枝上投了下来,奇形怪状的影子交织了一路。
最近的天气已经开始回暖了,燕子从南方回来,在李老汉头顶的天空轻快敏捷地飞过。
李老汉这才想起这几日自家房檐下也多了一个燕子窝呢,白天雏燕在窝里叽叽喳喳地叫着,以前嫌吵,现在的他,习惯了这吵闹之后,突然觉得自己的周围静得可怕,让人发慌。
路的尽头是一片碧绿的田野,绿油油的麦田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晃着,不远处几个孩子在兴高采烈地放着风筝,欢声笑语和耳畔的风声糅合在一起,像一首欢快的协奏曲。
李老汉望了望孩子们,又望了望田野的尽头,他的面容舒展开来,扭过头去,又轻叹了一句。
李老汉已经七十六岁了,老伴是前年初春走的,老伴刚走时,李老汉觉得天仿佛塌下来一般,虽然他拼命像以往那样,一天一天地过,但心头像是被活生生掏空了一般。
春雪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春雪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阅读理解题不仅能正确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还直接影响学生在语文考试中的得分率。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春雪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春雪》阅读原文年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村里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各家回来的年轻人,又陆续离开了家。
村里并不太富裕,这些村中的年轻人为了自己将来的生活,需要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去打拼。
过年的那几天,倒是村里最热闹的几天,也是村里年轻人最多的时候,也是李老汉感到最孤独落寞的时候。
李老汉吃过了午饭,在自家门槛上坐着,朝着不远处的小路上张望了很久,扭过脸来,从腰间解下旱烟袋,用柴火点着后,“吧唧吧唧”地猛抽了几口,缓缓吐着烟气。
抽了一会儿,又呆呆地望着家门前的洋槐树,望得出神。
树是他年轻的时候种上的,那年春天,儿子刚出生,他心里头高兴,兴冲冲地跑到集市上,挑了棵最好的树苗种在了门前的空地上。
以前,他一有空就来给它浇水,可现在,他皱着眉,瞪着树,突然骂了一句:“瞎长这么高,有啥子用!”他火气突然上来了,把脸强扭过去,眼眶不觉湿润了。
于是站起身来,轻轻把门带上,蹒跚地沿着小路走了出去。
村子里很安静,天也晴朗得正好,阳光从那些尚且光秃秃的树枝上投了下来,奇形怪状的影子交织了一路。
最近的天气已经开始回暖了,燕子从南方回来,在李老汉头顶的天空轻快敏捷地飞过。
李老汉这才想起这几日自家房檐下也多了一个燕子窝呢,白天雏燕在窝里叽叽喳喳地叫着,以前嫌吵,现在的他,习惯了这吵闹之后,突然觉得自己的周围静得可怕,让人发慌。
路的尽头是一片碧绿的田野,绿油油的麦田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晃着,不远处几个孩子在兴高采烈地放着风筝,欢声笑语和耳畔的风声糅合在一起,像一首欢快的协奏曲。
李老汉望了望孩子们,又望了望田野的尽头,他的面容舒展开来,扭过头去,又轻叹了一句。
李老汉已经七十六岁了,老伴是前年初春走的,老伴刚走时,李老汉觉得天仿佛塌下来一般,虽然他拼命像以往那样,一天一天地过,但心头像是被活生生掏空了一般。
统编版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诗歌阅读专项练习 (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这两首词都写到了梅花的生存环境,由此表现出梅花的什么特点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请找出显示两位词人思想境界的词句,并简要分析两首词的感情基调。
3.毛泽东说他的咏梅词是“反其意而用之”(“其”指陆词),请简析“反其意”指哪些方面。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春日山居寄友人①周贺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
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
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
除忆文流②外,何人更可言。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隐居期间。
②文流:文士之流,指有才学之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标题既点明了写作的时令,又表明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写作意图,可谓“一举多得”。
B.首联描写了春居山中、远离尘嚣、时立观景、怡然自得的诗人形象,诗人高雅脱俗,飘然世外。
C.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少”与“多”相对比,鲜明的写出了山居环境远离尘嚣的清幽和静谧。
D.颈联写岩石旁松树的老色,寄寓诗人年老之意;写临水杏花的繁茂,又暗喻诗人的老当益壮。
E.尾联写诗人除了文友可忆之外,再无人可与之交流,表达了希望友人和自己一起隐居山林的愿望。
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B.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春雪》阅读附答案

《春雪》阅读附答案春雪箬轩瑊玏年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村里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各家回来的年轻人,又陆续离开了家。
村里并不太富裕,这些村中的年轻人为了自己将来的生活,需要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去打拼。
过年的那几天,倒是村里最热闹的几天,也是村里年轻人最多的时候,也是李老汉感到最孤独落寞的时候。
李老汉吃过了午饭,在自家门槛上坐着,朝着不远处的小路上张望了很久,扭过脸来,从腰间解下旱烟袋,用柴火点着后,“吧唧吧唧”地猛抽了几口,缓缓吐着烟气。
抽了一会儿,又呆呆地望着家门前的洋槐树,望得出神。
树是他年轻的时候种上的,那年春天,儿子刚出生,他心里头高兴,兴冲冲地跑到集市上,挑了棵最好的树苗种在了门前的空地上。
以前,他一有空就来给它浇水,可现在,他皱着眉,瞪着树,突然骂了一句:“瞎长这么高,有啥子用!”他火气突然上来了,把脸强扭过去,眼眶不觉湿润了。
于是站起身来,轻轻把门带上,蹒跚地沿着小路走了出去。
村子里很安静,天也晴朗得正好,阳光从那些尚且光秃秃的树枝上投了下来,奇形怪状的影子交织了一路。
最近的天气已经开始回暖了,燕子从南方回来,在李老汉头顶的天空轻快敏捷地飞过。
李老汉这才想起这几日自家房檐下也多了一个燕子窝呢,白天雏燕在窝里叽叽喳喳地叫着,以前嫌吵,现在的他,习惯了这吵闹之后,突然觉得自己的周围静得可怕,让人发慌。
路的尽头是一片碧绿的田野,绿油油的麦田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晃着,不远处几个孩子在兴高采烈地放着风筝,欢声笑语和耳畔的风声糅合在一起,像一首欢快的协奏曲。
李老汉望了望孩子们,又望了望田野的尽头,他的面容舒展开来,扭过头去,又轻叹了一句。
李老汉已经七十六岁了,老伴是前年初春走的,老伴刚走时,李老汉觉得天仿佛塌下来一般,虽然他拼命像以往那样,一天一天地过,但心头像是被活生生掏空了一般。
那一阵子,他拼命地干活,干活,心里只想着:“我这把老骨头了,累死也就算了,也好陪她一起走啊!”索性李老汉干了一辈子的农活,身体还算硬朗,硬是将那段时光撑了过去。
《春雪·梅花》阅读答案

《春雪·梅花》①客居纽约,寒冬渐远,春已归来。
没想到气温骤降,我虽畏寒,却恋雪成痴。
听说大风雪将至,反而欣喜异常。
守着窗儿,热切盼望大雪降临,喃喃地念起家乡的谚语来:“雨带雪,落到明年二三月。
”此时,我格外怀念故乡与台北下雪天的情景,怀念雪中的梅。
②我的故乡虽是温带的南方,春天却常常下雪。
一下雪,院子里的那株梅花怒放的梅树上就缀满了雪。
因为冷,便没有别的娱乐,与外公一起赏梅、看庙戏,就成了我儿时最最开心的事。
外公带我去看戏,他套上高筒钉鞋,一手撑雨伞,一手提灯笼,叫我紧紧捏着他大棉袄的下摆,踩着他的钉鞋脚印,一步一步往前走。
我只要喊:“好冷啊!”外公就说:“怎么会冷?越走越暖和的。
”红灯笼的光影,晃晃荡荡得映在雪地上,真的就暖和起来了。
外公年纪虽大,却稳稳健健的,如同院中的那株老梅。
他说:“要记住,在风雪中走,就要像院中的梅树一样,风雪越大,就越精神!”我记住外公的话。
长大以后,多少次顶着风雪向前走,都挺过去了。
③“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父亲的好友刘伯伯常念这句诗。
他是个诗人,喜欢喝酒、写字、画梅花。
故乡春雪飘飞的日子,梅花开了,刘伯伯就会来我家小住。
他边喝酒边眯起眼睛,对着雪中那株绿梅凝望。
此时,雪花漫天飞舞,梅蕊幽香缕缕,看来他就要吟诗作画了。
我磨了墨,摊开纸,刘伯伯说:“慢着,慢着,画梅以前先要写字。
”他又念起他那套说了好多遍的大道理来:“要学画必须勤练书法。
梅的枝干如隶篆,于顿挫中见笔力;梅梢与花朵似行草,于曲直中见韵致。
中国画最能见真性情,画者心灵的境界高了,画的风格也会高。
”我那时哪里懂得什么韵致、风格呢。
但我记住了这些道理,并在心里暗暗思量、向往。
④刘伯伯写完一张大字,才开始画梅花。
他随画随扔。
我问他为何不留起来,他说:“要能画出梅花的神韵,真是太难了。
画梅难,写咏梅诗也难。
林和靖的‘暗香疏影’传诵千古,是因为他有‘梅妻鹤子’的韵事。
”我问他:“那刘伯伯的咏梅诗呢?”他大笑说:“我的咏梅诗还在肚子里呢。
韩愈《春雪》阅读答案及赏析

韩愈《春雪》阅读答案及赏析韩愈《春雪》阅读答案及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韩愈《春雪》阅读答案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韩愈《春雪》阅读答案及赏析1春雪韩愈新年都末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相关试题(1)简要分析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2)唐代诗人东方虬也有一首同题诗:“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不知园里树,若个(哪个)是真梅。
”试着比较分析韩诗的妙处。
(4分) 【参考答案】(1)“新年未有”的感叹含有对春天的期盼;“未有”与下文“惊见”呼应,欲扬先抑,是铺垫。
(每点2分,共4分。
大意正确即可。
)(2)东方诗使用比喻,侧重在“梅”“雪”形态的相似;韩愈诗使用拟人,写出“雪”的情态,更能突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
二:(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分)(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1)(1分)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2)(3分)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
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
(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1分,简要赏析计1分;语意相近即。
(3)“白雪却嫌春色晚”其实是诗人的感受,(具体诗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白雪,不直接写自己嫌春晚,让白雪有急切的心情,并且让白雪化作飞花,这是拟人手法,(手法)表达自己的盼春之情。
(情感)或:融情于景的手法,不直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白雪来写,将诗人自己的情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赏析这首《春雪》,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北京第三十九中学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北京第三十九中学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①[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②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①本诗写于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县令时。
元珍曾写《花时久雨》一诗给欧阳修,欧阳修为此诗作答。
②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至景佑元年,欧阳修曾任洛阳推官。
(1)诗中“ ”和“”两种景物让作者在尾联生发出“不须嗟”的感慨。
(2)本诗后四句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请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诗中描绘了白梅的形象,突出了白梅的哪些特征?(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小题。
【中吕】阳春曲·春景①(节选)【元】胡祗遹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②迟。
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注释】①中吕:宫调名。
阳春曲:曲牌名。
春景:曲题。
②觉来:醒来。
(1)残花一般给人以哀伤之感,但诗人却用________、________等极富生活情趣的细节,从小小的虫鸟活动中将春意写得十分浓丽,使人得到暖融融、醉醺醺的感受。
(2)“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两句的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雪梅花》阅读答案
①客居纽约,寒冬渐远,春已归来。
没想到气温骤降,我虽畏寒,却恋雪成痴。
听说大风雪将至,反而欣喜异常。
守着窗儿,热切盼望大雪降临,喃喃地念起家乡的谚语来:“雨带雪,落到明年二三月。
”此时,我格外怀念故乡与台北下雪天的情景,怀念雪中的梅。
② 我的故乡虽是温带的南方,春天却常常下雪。
一下雪,院子里的那株梅花怒放的梅树上就缀满了雪。
因为冷,便没有别的娱乐,与外公一起赏梅、看庙戏,就成了我儿时最最开心的事。
外公带我去看戏,他套上高筒钉鞋,一手撑雨伞,一手提灯笼,叫我紧紧捏着他大棉袄的下摆,踩着他的钉鞋脚印,一步一步往前走。
我只要喊:“好冷啊!”外公就说:“怎么会冷?越走越暖和的。
”红灯笼的光影,晃晃荡荡得映在雪地上,真的就暖和起来了。
外公年纪虽大,却稳稳健健的,如同院中的那株老梅。
他说:“要记住,在风雪中走,就要像院中的梅树一样,风雪越大,就越精神!”我记住外公的话。
长大以后,多少次顶着风雪向前走,都挺过去了。
③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父亲的好友刘伯伯常念这句诗。
他是个诗人,喜欢喝酒、写字、画梅花。
故乡春雪飘飞的日子,梅花开了,刘伯伯就会来我家小住。
他边喝酒边眯起眼睛,对着雪中那株绿梅凝望。
此时,雪花漫天飞舞,梅蕊幽香缕缕,看来他就要吟诗作画了。
我磨了墨,摊开纸,刘伯伯说:“慢着,慢着,画梅以前先要写字。
”他又念起他那套说了好多遍的大道理来:“要学画必须勤练书法。
梅的枝干如隶,于顿挫中见笔力;梅与花朵似行草,于曲直中见韵致。
中国画最能见真性情,画者心灵的境界高了,画的风格也会高。
”我那时哪里懂得什么韵致、风格呢。
但我记住了这些道理,并在心里暗暗思量、向往。
④ 刘伯伯写完一张大字,才开始画梅花。
他随画随扔。
我问他为何不留起来,他说:“要能画出梅花的'神韵,真是太难了。
画梅难,写咏梅诗也难。
林和靖的‘暗香疏影’传诵千古,是因为他有‘梅妻鹤子’的韵事。
”我问他:“那刘伯伯的咏梅诗呢?”他大笑说:“我的咏梅诗还在肚子里呢。
”父亲随口笑吟道:“雪梅已是十分春,却笑晨翁诗未成。
”刘伯伯马上接口道:“高格孤芳难着墨,无如诗酒两忘情。
”话音刚落,他们笑声飞起,再次举杯畅饮。
刘伯伯所说的“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是在杭州孤山隐居的。
那是个清净的地方,依山傍水,绕屋倚栏,尽是梅花……受长辈影响,长大后,我也偏爱梅花。
读着梅诗,感悟梅品,即使在阴霾的日子里,我也觉得心清志明。
⑤抗战中,杭州沦陷。
抗战胜利后,重回旧地。
在断壁残垣中,在飘飞的雪花中,喜见旧宅庭院中的那株绿梅依然兀立。
那屈曲峋的枝干如同虬龙,星星点点的淡绿色的花苞,静静待放,仿佛在冷风中孕育着一个不屈的重生之梦。
春雪初霁,好友来舍间小坐。
她看见窗外绿梅,一时兴起,就展纸濡墨,画出那株劫后梅花。
我写词应和:“相逢互诉相思,年年常伴开时。
惜取婷标格,好春却在高枝。
”历经家国忧患,再见此景,心中感慨,难以言说。
⑥后来我从大陆到了台北,匆匆又近三十年。
春雪飘飞的闲暇之日,我静坐家中,细细品读壁上挂着的那几幅梅花图。
其中有我的老师任心叔先生画的墨梅图,上面题着:“画梅如画松,貌同势不同。
爱此岁寒骨,不受秦王封。
”这是他一身傲骨的写照。
一遍遍凝望这宝贵的纪念品,梅事,人事,国事就一点一点地从记忆深处浮现出来。
⑦台湾气候,不易多植梅花,不能到处赏梅,但因梅花是中华民族坚贞不移的精神象征,所以民众依然爱梅花,也能体认“梅花霜雪更精神”的意义。
⑧客居纽约,我发现美国人爱的是春的姹紫嫣红,这个没有经历太多苦难的年轻国家,怎么也不懂得中国人爱梅的情怀。
所以这里虽然有雪,却没有把酒品梅的知己。
⑨雪后初晴,春寒料峭,我又神驰于杭州的梅花。
数十年过去了,它们定当傲岸如故吧。
(取材于琦君的同名)
14. 文章第②—⑥段围绕梅花,回忆了四个令人难忘的情景。
请参照所给示例,括另外两个情景。
(4分)
情景一:在故乡外公教导我要学寒梅傲雪
情景二:
情景三:断壁残垣中我与友人赏劫后梅花
情景四:
15. 文中多次出现对春雪的叙写,简要分这样写的作用。
(3分)
16. 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所说的“中国人爱梅的情怀”的理解。
(不超过150字)(7分)
14.答案示例:
情景二:在杭州刘伯伯赏梅吟诗作画情景四:在台北我品读梅花图
(共4分。
共4小题,每空2分)
15.答案示例:
交代写梅记事的时令背景,衬托梅花凌寒傲雪精神,并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共3分)
16.答案示例:
外公的教导、抗战后犹见绿梅兀立绽放的画面,以及任老师所画梅花图,写出了中国人心中梅花的象征意义:小而言之,她是不畏艰难的奋斗勇气;大而言之,她是历经忧患而傲然独立、坚贞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
刘伯伯、父亲与任老师等父辈对梅花欣赏与推崇,表明了中国人对高洁、雅致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共7分。
象征意义,4分;结合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