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以石头阐明的意象世界及美学意义
论《红楼梦》中石头的隐喻意义

论《红楼梦》中石头的隐喻意义摘要:石头在《红楼梦》中有着特殊的意蕴。
作者以顽石的文化喻意构造出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底蕴,并以其身负“补天”使命而无法施展及被压抑的审美情感,表现了自己的悲剧人生观,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小说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
关键词:《红楼梦》;石头;主题;隐喻石头在《红楼梦》中有着特殊的意蕴。
书中提到的五个书名,《石头记》一名是最被脂砚斋所认可的,在他历次批注的定本中用的都是《石头记》一名;《红楼梦》叙事也是假借“通灵”的石头叙述其视野中所感知、所经历的一切来完成,由此构成独特的叙事角度,突出“石头”作为小说的一个中心意象的作用。
在中国文化中,“石头”是一个有着特殊内涵的意象,作者对“石头”意象的创造性运用,是这部伟大作品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红楼梦》中“石头”意象的分析探讨,将会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作者的审美心理与创作主旨。
一、石头的文化喻意万物有灵是原始宗教的特征,先人们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移注于万物之中,借助想象去诠释世间万物。
文艺创作也移情于物,情物交融,并按审美理想塑造审美具象物。
“石头”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寄寓了儒士们的优良品德,象征文人耿介坚贞的人格和孤高自许、不同流俗的独特情趣。
如《宋史·米芾传》载:“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
”米芾因此被称为“米癫”。
米芾所呼“石兄”,后人又称为“石丈人”。
这段记载表明米芾癫狂痴迷的特异性格,如该传记对米芾所下评语:“所为谲异,时有可传笑者。
”“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
”“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
”除此之外,“石能言”也是人们所熟知的典故,此语原出《左传·昭公八年》:“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
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冯焉。
不然,民听滥也。
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
今宫室崇侈,民力凋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
论《红楼梦》中的美学

2013.05学教育12文学评论论《红楼梦》中的美学五月(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89)[摘要]《红楼梦》是曹雪芹先生引领后世无数的红楼读者及研究学者所做的异常华美的文学梦,益感家族兴盛、岁月荣光早已不在的曹雪芹,试图将昔日的繁华景象、世间的悲欢离合借用文字的魅力,使其不断的流传不息,以其一生的追思回忆,将过去与现在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并在此过程中将一个充满着华美的世界留给了后人。
《红楼梦》中的美学,在悲剧之美,在人物性格之美,在建筑之美,在言辞之美等,如禅般的意象、绝美的悲剧意识、广富心灵解放历程的意蕴以及包含人物哲学的性格世界,都足以使《红楼梦》从具体的学问升华为理想艺术与优秀艺术完美结合的美学哲学。
[关键词]《红楼梦》;美学;红楼美学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先生所呈现给后世之人是的可以被用以养眼的优美画卷,可以被用以养耳的悠扬乐曲,可以被用以养身的美味食物,以及可以被用以养心的澄澈清明的精神世界,如此林林总总都将一个极具美学的世界展示给后来之人。
而人们也是为了不断的寻求这种更加美好的事物,凭借着自身的灵明心性、道德本性及善良美好进行着更加极有神奇色彩及其实意义的多种创造,而这种创造绝非没有意义的,人类正是在这种永不间断的创造之中,逐渐的建立起了理想及信念等,净土之美就更加的成为了红楼美学之美的所在。
一、《红楼梦》概述人们更多的时候将曹先生的《红楼梦》称之为红楼,这更多的反映着后世之人对该著作的喜爱。
就普通的国人大众而言,无论识字与否,大致从懂事之日起就会熟知《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在大观园里有个整天和女孩子厮混在一起衔玉而生的宝哥哥、有个人缘极好端庄富态的宝姐姐,还有个总是爱哭、常与宝玉闹脾气的林妹妹,这是人们对红楼梦最为基本的认识,《红楼梦》在芸芸众生的心目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就政治家而言,伟大的领域毛主席曾将《红楼梦》与我国的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相提并论,将其置于国宝级的高度上以使人们为此感到永久的骄傲,还倡议将其作为政治小说及历史小说来深入阅读,在众多的历史学家及政治学家中,喜爱《红楼梦》者并不鲜见。
《红楼梦》中的意象与象征解读

红楼梦中的意象与象征解读《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给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本文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意象和象征进行解读。
1. 花朵花朵在《红楼梦》中被频繁地运用,并且具有多重意义。
例如,草莓花代表着贾府中未有生活过的女性;黄菊是黛玉死后所种的花,象征着黛玉的美丽与坚强;红藕香残玉矶泪,是一个形容林黛玉身世变迁以及命运不幸的典故。
2. 水水是《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意象,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许多象征作用。
水可以代表着进取、流动与变化。
例如贾宝玉在湖边结识林黛玉时闯入水中,预示着他们两人注定有着特殊的联系。
水同时也象征着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坎坷,如林黛玉唱的那句"葬花吟"中所表达的。
3. 镜子镜子是一种重要的象征,在《红楼梦》中经常被用来反映人物内心的状况。
通过镜子可以看到一个人内心深处真实的自我。
例如,贾宝玉曾在镜子中看到了他未来命运中不可逆转的事情,这也暗示了他对命运感到无奈与悲伤。
4. 石头在《红楼梦》中,石头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和隐喻。
整个故事发生在贾府这个巨大的石头上。
这块石头既象征着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结构,也代表着家族潦倒衰败之象。
石头还寓意着一种永恒与固执,无论外部世界如何变化,它始终保持不变。
5. 女性形象《红楼梦》中塑造了许多极具代表性的女性角色。
她们各具特点,并通过不同的象征手法来展现。
林黛玉被描绘为一个卓越而悲凉的形象,象征着矛盾和纷扰的世界中艺术家欲求与命运双重束缚。
宝钗则是一个聪明、理智和善于利用家族关系的女性形象,她代表着权力与智慧。
以上只是《红楼梦》中部分意象和象征的解读,这些意象给予了小说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丰富性。
通过对这些意象的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领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美学意义上的红楼梦之美

美学意义上的红楼梦之美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明珠,其独特的美学意义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作为红学专家,我将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红楼梦中的美,并探讨其美学意义。
红楼梦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在小说中,景物描写常常与人物情感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意境。
例如,贾宝玉与林黛玉在草庙的相遇,作者通过对草庙的描绘,展现了两位主人公的心境。
庙中的草木葱茏,清新宜人,与两人纯真的感情相呼应,形成了一幅和谐美的画卷。
除了自然景物,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其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鲜活,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例如,贾宝玉是一个纯真善良、富有创造力的少年,他的形象代表了人性的美好和纯洁。
而林黛玉则是一个敏感多愁、独立自主的女子,她的形象展现了女性的独立和坚韧。
这些丰满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感受到小说中的美。
红楼梦中的语言艺术也是其美学的重要方面。
小说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作品充满了诗意和音乐感。
例如,作者通过对花草树木的描绘,以及对音乐的描述,营造了一种优美的氛围。
在描述宴会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音乐词语,使读者仿佛能够听到音乐的声音,感受到宴会的热闹和欢乐。
这种语言艺术使小说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红楼梦中的情节布局也是其美学的重要方面。
小说通过巧妙地安排情节,展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荣辱浮沉。
其中最为经典的情节之一是宝黛之死。
作者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描写,展现了两人的深情厚意。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两人最终无法在一起,林黛玉因此而病倒并最终离世。
这一情节的发展既展现了爱情的美好和伤感,又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无情。
这种情节布局使小说更加丰富多样,引人入胜。
红楼梦中的意象和象征也是其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使作品具有深层次的内涵。
例如,贾宝玉的石头,象征着他的纯真和善良;贾母的脸上的胭脂,象征着她的虚荣和世俗;黛玉的泪水,象征着她的忧伤和痛苦。
红楼梦中顽石的作用

红楼梦中顽石的作用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通过描绘贾府的兴衰,展现
了封建社会的丑恶和虚伪。
其中,顽石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其作用与小说
的主题息息相关。
在小说中,顽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顽石象征陈腐保守的观念和制度。
贾府是一个固守旧礼教、墨
守成规的大家族,许多人对这种传统观念深信不疑,甚至以之自豪。
顽石
作为大自然中的一部分,既固定又难以移除,正像封建社会中的层层等级
和既定规则一样。
在小说中,林黛玉被贾母拿顽石比喻,寓意她性格叛逆,不合时宜,因此被视为“顽石难移”,与传统价值观相冲突。
林黛玉悲愤
之余,也渐渐意识到自己在封建社会中无法摆脱这个“顽石”的身份,最
终走向了悲剧。
最后,顽石暗示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
小说中,顽石集中在底
层人民居住的地方,如园林中的假山、乡村间的异石等。
这些底层角色几
乎没有翻身的机会,一生都被安排在那些被祖辈们摆弄的石上。
他们的命
运就像那些被摆弄的顽石,再也无法改变。
这为人物塑造提供了深刻的背景,揭示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所处的困境和无奈。
例如,小说中的贾母、
贾赦等人都是负责管理贾府的重要人物,但他们对底层人民的艰辛无动于衷,让底层人民成了这个家族中的“顽石”。
浓缩的《石头记》——《红楼梦》前五回赏析

浓缩的《石头记》——《红楼梦》前五回赏析曹雪芹的《石头记》产生于清乾隆年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腐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
曹雪芹在“太平盛世”的表象背后,嗅到了封建制度垂死的气息。
《石头记》以贾府的衰亡史为主线,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为副线,全书故事情节根据这两条线索展开(高鄂续写部分将主、副线进行了置换)。
由于清朝统治者对汉人大兴“文字狱”,作者为避其祸,不得不釆用十分隐晦的创作手法。
小说前五回,作者用暗示的方法,对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的结局作了精心的安排,是对全篇小说的高度浓缩。
【第一回】作者开卷便说,“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
”告诉读者,他经过构思之后,决定釆用隐晦的方式来创作。
假借“通灵(宝玉)”来叙说作者的家世,以及亲历亲闻的真人和真事。
甄士隐(谐音“真事隐”)这个人物,就是作者自家(曹家)的总代表。
作者接着说明,《石头记》中所要讲的是“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的闺阁中人,他将女子的地位抬得比自己高,其用意是,要假借赞美女子来抨击“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
“用假语村言敷衍出来”,“于篇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
这是要读者注意,他在本书中将以假说真,以虚幻写实情。
交待完这些,才开始切入本回主题。
作者假托神话,表明《石头记》的创作原由,“女娲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
”这段话的寓意是:一、作者借“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颂扬中国历史上的优秀妇女,同时也暗示封建社会这个“天”已破损;二、女娲所炼之石,非同寻常,它原本具有补天的功能;三、数字“十二”暗指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十二个朝代;“二十四”暗指二十四史,“三万六千五百”是一百年的天数,暗指过去一百年的历史(即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一百年),作者借此暗示读者,本小说立足于过去一百年的历史,笔锋触及整个中国朝代史;四、“大荒”指荒唐,无边无际。
红楼梦三生石畔的故事

红楼梦三生石畔的故事
《红楼梦》中的“三生石畔”是一个重要的情节,也是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爱情故事的关键之一。
故事发生在贾宝玉梦游至三生石畔的情节中。
在梦中,贾宝玉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湖畔,湖水清澈见底,湖畔有一块巨石,名为“三生石”。
贾宝玉在梦中遇到了一个名叫黛玉的女子,两人相见恨晚,情投意合。
贾宝玉为了能与黛玉永远在一起,便在三生石上刻下“三生三世,缘定今生”的誓言。
这个场景象征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命运安排。
从文学角度来看,三生石畔的故事突出了爱情主题,表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跨越生死、三世情缘的深厚感情。
这也体现了作者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思考。
从文化角度来看,三生石畔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三生三世”的爱情观念,强调了命运安排和情感纠葛。
这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典爱情故事的一部分,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从人物角度来看,三生石畔的故事展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
情悲欢离合,以及两人对于命运的无奈和追求真爱的执着。
这也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情感纠葛的一个缩影。
总的来说,三生石畔的故事在《红楼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故事的关键情节,也是对爱情、命运和
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红楼梦中顽石的作用

红楼梦中顽石的作用《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小说中,顽石是一个重要的象征物,它代表了各种命运和人生的境遇。
顽石通过其各自独特的形象和寓意,深刻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命运和内心世界。
在小说中,顽石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下面将从性格塑造、情感表达、艺术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顽石在小说中用于性格塑造。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而顽石作为一种象征物,被赋予了不同的性格特点。
比如贾母所喜爱的锦瑟,代表了温柔优雅的贤惠妇女形象;而黛玉喜欢的碧玉,则代表了才华出众、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贾宝玉喜欢的金玉,则象征了美丽高贵的公主形象。
这些顽石的性格特点通过与人物的对应和互动,进一步塑造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为小说的情节和内涵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力。
其次,顽石在小说中也被用于情感表达。
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顽石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一种情感纽带。
比如黛玉对碧玉的钟爱,表达了她对独立自主女性形象的喜爱和尊重;宝玉对金玉的钟情,则表达了他对美丽高贵的女性的追求和向往。
这些情感通过顽石的存在和象征意义的体现,使得人物之间的感情更加鲜明和深入人心,为小说的情节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情感的张力。
此外,顽石也被运用在小说的艺术表现上。
在曹雪芹的笔下,顽石不仅仅是一种象征物,更是一种意象的表现,通过对顽石的描写和隐喻,使得小说的艺术形象更加生动和丰富。
例如《红楼梦》中的“心湖”和“葬花”等场景,常常利用顽石的形象来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比如在“心湖”一章中,黛玉的心情变化与蓉、宁、荣、史四位女子的命运变化通过顽石的形象展开,使得小说在表现人物心理世界和故事情节上更加丰富和深入。
总结起来,《红楼梦》中的顽石通过其象征意义和形象特点,对于性格塑造、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和内涵,也使得人物角色和情感关系更加鲜明和丰富。
顽石的存在和应用,使得小说更加具有象征意义和艺术感染力,成为《红楼梦》这部小说的独特魅力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中以石头阐明的意象世界及美学意义《红楼梦》里意象纷呈,举不胜举。
每个意象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而“石头”这个意象作为《红楼梦》的中心意象,具有整体象征意义,既是石又是人的双重含义,造成小说双重层次的艺术世界:一个是以人间故事为代表的写实的具象世界,一个是以石头阐明的意象世界,二者复合交织,二者呈现形与神的内在关系。
同时石头意象的生成及阐明的意象世界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和美学价值,表达了作家的美学理想。
一、石头阐明的意象世界
1.石头意象的象征意义
《红楼梦》作为一部成功而伟大的文学作品,其成功之处之一在于审美意象的选择与运用,并赋予它们特定的象征意义。
象征手法的运用,引领读者伴随弦外之音,去参透人生的奥秘,也使作品像诗一样具有含蓄、朦胧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红楼梦》中意象很多代表的象征类型也很多,如观念象征用翠竹象征黛玉孤标傲世的性格,用花谢花飞、红绡香断象征少女离情伤怀和红颜薄命美质不常。
还有其他的如情绪象征整体象征。
而“石头”作为《红楼梦》的一个中心意象具有整体的象征它和宝玉是一而二、二而一的紧密结合体,既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上的一块补天遗石,在警幻仙界幻化成的神瑛侍者,又是出入红尘,造历幻缘,历尽离合悲欢、兴衰际遇的主角贾宝玉。
代表着一双慧眼,一颗悲悯的心。
它成为《红楼梦》叙事结构的一个中心支点,一个全书灵光神魂所系的聚焦视角。
作者将承载着丰厚历史积淀和审美蕴涵的石头作为中心意象,由此映现和折射出人和人的生活。
在《红楼梦》里石也是人神之间的媒介,它是指示神秘宇宙的象征物,尤如雅各梦中的石头指示了上帝的住处一样,《红楼梦》的石头,也把读者带到了混茫宁静的本真境界,作者即谓要“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空是冷静而本真的存在
2.石头的意象世界
《红楼梦》中“石头”这个中心意象在作者所构造的世界中因为丰富的象征意义而成为具有特殊意味的审美意象和符号,而这些这样一个审美意象构成的世界既是现实人生的折射也是现实人生的艺术化、符号化了。
小说的第一回就以石头这一线索和焦点贯穿,构造了一个虚拟情镜,以神话传说交代了石头的来历,一僧一道和石头的关系,石头自叙经历凡尘的故事,以及甄士隐梦中听到的神瑛
侍者与绛珠仙草的前尘因果轮回。
这样便将“女娲补天之时”,“大荒山无稽崖”,“太虚幻境”几个神话通过石头构成具有象征意义的虚幻的神话世界,在这样的叙事空间内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蕴含及作者对人生意义与理想的理解。
而这个虚幻世界又是折射在石头幻化成贾宝玉在凡尘历经一番,经历悲欢盛衰的现实故事中,通过这样的艺术处理,石头与作者、读者之间形成奇妙的审美关系,贾府大观园中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也便有了普遍的意义。
《红楼梦》毕竟不是一曲哀婉缠绵的爱情悲歌,而是对人之在世的关注。
在现实世界的描绘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意义和美学价值正是石头这一意象所呈现的象征意义,也是形与神的结合。
正因为它的丰富性与深刻性才使它阐述的世界具有多义性,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
二、美学意义的呈现
1.浓郁的诗意美与含蓄美
首先开篇中以具有象征意义的石头这个意象为中心构成的神话故事,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充满幻想的世界中呈现体现人生意义,而这种审美内涵是通过石头幻人在演绎人世间繁华落尽,悲欢离合的故事中曲折含蓄的表达出来的。
小说的一开篇便说到石头的来历,是女娲补天多下来的一块顽石,弃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由一僧一道携入凡尘历经一番,后自叙其经历,以及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神话,就其以神话的方式叙述,就充满着瑰丽传奇的色彩,尤其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神话内容本身就有着诗意美,这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前缘,在未入人世时便有着木石前盟之约,这是一个美丽而又浪漫的爱情故事,其故事本身就充满着诗意。
而对于警幻仙境的描写更是美轮美奂,其语言瑰丽多彩,充满着诗情画意。
在这一切诗意美的描写中都含蓄委婉的深意,这便是它的含蓄美。
2.哲理性层面的体现
《红楼梦》中处处渗透着作家对整个人生的很深感悟,作者在开篇便有提点。
石头作为核心的象征意象,在构成的具象与意象的世界中都承载着生命人生的不同意义。
尤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对生命命运最敏感,也体会最深刻。
石头象征的贾宝玉,它是女娲补天剩下来的石头,遗弃的石头,意味着被抛弃,摆脱了永恒和无限而换形入世,这是小说一开始给贾宝玉这个形而上的起点,在虚幻的意象世界里他是在仙界,生命是永恒无限的,当一僧一道说要带它去温柔乡富贵地时,它大喜,表明他想积极入世。
但一旦入世他又和所处世界格格不入,即使在和姐姐妹妹处于温情中也不能消除他对生命,对命运的忧虑,对未来也充满着恐惧。
他害怕死亡也渴望死亡,因为死亡表示他和这些姐姐妹妹分离有情世界的毁灭,同时也可以摆脱这短暂,有限,痛苦的人生。
石头的形和神即投入在人间贾宝玉身上,渗透着对无限和有限生命的最深层次感伤。
这便是石头体现出的人生生命哲理。
《红楼梦》中石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以它的审美内涵或结构艺术所构成的红楼梦中的两个世界里,都有着重要意义,这也是它深层次的美学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