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为7 4 g 亩 , . k / 配方 区吸 收K0 为 1. 8 g 亩 , K0 量 为6 2 k / 2 09k/ 施 2 .6 g
区 )平 均 每 生产 1 0 g 谷 需P 0 . l g 算 ,无 磷 区 吸 收P 0 亩 , 方 区 的钾 肥 利 用 率 为6 . 8 ,配 方 区 的肥 料 利用 率 平 均 为 0k稻 5 0 k 计 1 25 配 16% 为4 3 g 亩 , 方 区吸 收P 0 为 5 0 k / , P 0 量 为 5 2 k / 5 . 6 。依 同样 的方 法 ,求 得 常 规 区 的 氮 肥 利 用 率 为 1 . 9 ; . k/ 配 25 . 2 g 亩 施 2 5 . 5 g 3 1% 5 4 % 亩 , 方 区 的 磷 肥 利 用 率 为 1 . 5 ; 按 3 l 试 验8 理 相 对 产 量 配 4 1% 44 处
2 1 年 第 O 期 0 1 5 ( 总第2 5 ) 5期
吉 林 农 业
J L N AGRI II CULTURE
N O . 5. 2 1 0 0 l
( u lt ey O.5 ) C muai t N 2 5 v
配方施肥提 高肥 料利用率
冯 小玲
( 重庆 忠县新 生镇 农业服 务中心 ,重 庆 4 4 0 ) 0 3 0
率 。
率 为 5 . % 8 理 的肥 料 利 用 率 为 3 . % 玉 米 6 理 平 均 每 O 1, 处 55。 处
生 产 1 0 g 米 籽 粒 分 别 需 吸 收 N . 6 g PO 1 0 k 、K0 0k 玉 2 3 k 、 z . 2 g ,
通 过 2 0 年 至 2 l 年 水 稻 3 1 试 验 ( 2 个 试 验 点 ) 相 2 4 k , 合 计 养 分5 8 k ;8 理 平 均 每 生产 l 0 g 0 6 00 44 共 0 . 4g . 2g 处 0 k 玉米 籽 粒 需 关 数 据 计 算 ,得 出 我 县 水 稻 3 l 试 验 氮 肥 利 用 率 为 3 . 4 , 44 3 1 % 吸 收N 2 1 k 、P0 . 1 g z . 2 g . l g 250 9 k 、KO 1 8 k ,合 计 养分 4 8 k ; 1 .4 g 磷 肥 利 用 率 为 1 . 4 ,钾 肥 利用 率 为 5 . 5 , 处 理 ( 2 7% 1 00 % 6 NP K )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肥料利用率的提高是农田持续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可持续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之一。
提高肥料利用率可以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肥料使用量,同时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途径来提高肥料利用率:1. 合理施肥技术: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剂的种类、用量和施肥时间,避免过量或不足施肥,减少养分的损失和浪费。
2.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养分的供应能力,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淋溶。
3. 使用控释肥料:控释肥料是指将养分储存于肥料颗粒中,通过外界环境的影响释放养分,使其与作物生长需要相适应,减少养分的损失和浪费。
控释肥料可以根据作物需求和生育期合理选择不同的释放期限,确保养分的持续供应。
4. 深层施肥:将肥料施入较深层土壤中,可以避免养分的流失和淋溶,减少地表养分的损失。
深层施肥还能够促进根系的发展和吸收养分的能力。
5. 轮作休耕制度:合理制定土地轮作和休耕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连作带来的养分循环不良问题,保持土壤肥力的平衡和稳定,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6. 壤土保肥:采取措施保护壤土,如水土保持、定期翻耕和覆盖物覆盖等,防止土壤侵蚀和养分的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
7. 使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能够通过与土壤微生物共生或微生物施肥的方式,增加土壤的活性和养分的有效供应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
8. 优化灌溉技术:合理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肥料的损失和流失,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
9. 合理农田管理:加强耕作管理,保持土壤的孔隙结构和通气性,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养分的供应能力,合理调控作物的密度和生长期,减少养分的亏缺。
10. 制定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肥料利用率管理的政策和标准制定,推动农民和种植者合理施肥,采取科学合理的肥料利用措施,保障农田持续高效农业的发展。
提高肥料的养分利用率

提高肥料的养分利用率T. L. 罗伯茨美国磷钾研究院前言目前,业界对提高化肥养份利用率的认识度和关注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公众越来越认为环境中残留了过多的提供给作物生长的养份,而农场主在担忧不断上涨的化肥价格及滞涨不前的农作物价格。
来自于上述这两方面的压力要求化肥工业努力去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
然而,效率的定义可以有多种方式,因而很容易产生误解,并被故意曲解。
由于侧重点不同,对效率所给出的定义也不同。
站在环保角度强调的养份利用率与从农学角度或从经济角度的所强调的养份利用率差异很大。
养份利用率的最大化并不总是可取的或有实际意义的。
从农学角度谈的养份利用率可以被定义为积聚在作物的农田表面以上部分的养份,或定义为整个土壤作物根系所回收的养份。
从经济学角度谈的利用率是探讨通过合理的养份投入使农场收入最大化,但这不容易预测也不是总能实现,因为未来产量的增长,养份的成本,农产品的价格这些因素,在种植季节之前是未知的。
从环保角度谈的养份利用率,因地而异,只能从研究当地的环保目标(指与因残留养份而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来判断。
未被农作物吸收的养份存在因养份流失于环境中产生的影响,而流失程度因养份种类、土壤特性、气候及地貌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只有在向农田施用了超出作物生长所需养份(农学需求量)时,才会发生养份流失于环境的情况。
尽管侧重点不同,但农学上的养份利用率是经济上的和环保方面要求的养份利用率的基础。
当农学养份利用率提高时,经济角度及环境角度的养份利用率亦会随之改善。
养份利用率术语养份利用率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
Mosier(于2004年)描述了四种常用来描述养份利用率的农学指数:产率参数(PFP,施用每公斤养份带来的作物产量,单位:公斤);农学养份利用率(AE,施用每公斤养份带来的作物产量增加值,单位:公斤);表观回收率(RE,施用每公斤养份中被作物吸收的量,单位:公斤);生理利用率(PE,每公斤被作物吸收的养份所带来作物产量增长值,单位:公斤)。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
1. 采用准确施肥技术: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营养状况,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机,减少肥料的过量施用。
2. 使用控释肥料:控释肥料能够缓慢释放养分,使其在作物生长期内供应养分,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3. 使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强土壤肥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4. 采用覆盖种植或保墒措施:覆盖种植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养分的流失,保墒措施可以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5. 引入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肥料能够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促进养分的转化和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
6. 实施轮作和间作:轮作和间作可以改善土壤的养分循环和供应,减少连续种植造成的养分积累和损失。
7. 加强灌溉管理: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淋失,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8. 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等可增加土壤的肥力和养分保持能力。
9. 加强肥料的质量监控:加强肥料生产和质量监管,确保肥料的养分含量和质量,减少以次充好和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
10. 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强对农民的政策宣传、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施肥技术和肥料利用率的意识和能力。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10项技术措施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10项技术措施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3期刚静陈秋杰刚强李娟提高肥料利用率是降低肥料成本,提高施肥效益,实现节本增效目的主要途径。
提高肥料利用率有以下10项措施。
1、增施农肥、有机无机相结合农技部门曾做过试验:在同一地块的同一作物设单施化肥区和农肥化肥混施区,所投入的养分N、P、K含量基本相等,但产量结果却不一样,农化结合的处理比单施化肥的处理每公顷增产1.181公斤;N的利用率增加了13.6%,P205的利用系数高2.1。
这项试验说明,增施农肥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2、营养配餐N、P、K微肥配合施用作物除需要N、P、K三要素外,还需要铜、镁、硫、锌、铁、钼、硼、硅等微量元素。
如果单一施用受最小养分律的限制,影响对其它元素的吸收,只有合理搭配,互补互促才能提高利用率。
据试验:在同等施肥量的前题下,N肥单施,利用率26%;N、P混施,N的利用率达到30%;N、P、K混施,N的利用率也提高了6%。
3、底、口、追肥相结合农技部门连续多年做了玉米不同施肥方法的试验。
前题是同一地块,同一品种,施用相同数量和品种化肥。
结果表明:底、口、追相结合施肥方法比一次性施肥(一炮轰)增产10.6%;比不施口肥增产4.6%。
说明底、口、追相结合施肥方法化肥利用率最高,比“一炮轰”施肥方法能提高化肥利用率5-7%。
4、掌握正确的施肥方法(1)深施深施可以减少化肥的挥发和流失。
旱田氮肥要深施16cm以下,老沟深川一犁后施用。
底肥深施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性。
生产实践证明:化肥施的深,玉米活杆成熟度高,而且倒伏率降低。
水田底肥应在耙地前施用;玉米追肥提倡用追肥器进行深施肥,人工追肥应刨坑8cm以上,并盖土踩实。
(2)按土种选择化肥品种不同土种的理化性状,保肥保水能力不同。
对化肥的利用率不同。
例如:尿素需要在尿酶的作用下才能将酰胺态氮转化为作物可利用的氮态氮,而尿酶数量与土壤呈正相关。
告诉您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

告诉您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优化施肥方法、合理调配肥料种类和施用时机以及增加土壤肥力等方面进行改善。
以下是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一、优化施肥方法1.合理选择施肥方式: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恰当的施肥方式,如均衡施肥、分期施肥、穴施等,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同时要注意避免肥料的损失,比如选择合适的施肥器具和方法,减少氮肥的插秧漏施、秧田追墒等。
2.错峰施肥:尽量选择在植物活动较弱的时间段进行施肥,避免高温、旱季等条件下施肥,以减少肥料的挥发和淋失。
3.冠水施肥:对于稻田和蔬菜等作物,可以采用冠水施肥的方法,将肥料置于水中,利用水流带动肥料与根系接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二、合理调配肥料种类和施用时机1.了解作物对肥料的需求:不同作物对肥料需求的差异较大,要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特点,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施用时机。
比如,对于磷肥的需求较大的作物,应在栽植前适时施用磷肥,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2.合理搭配肥料:肥料的配方应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搭配,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将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等进行有机组合,使其养分的供给更加平衡。
3.适时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及时进行追肥,以补充作物所需的养分,增加产量和品质。
三、增加土壤肥力1.有机肥的应用:增施有机肥,可提供养分和改良土壤性状,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作物吸收养分和顺利生长。
2.绿肥种植:采用绿肥种植轮作系统,在休耕期间种植一些能够快速生长的绿色植物,如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等,来提供养分和抑制病虫害,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3.合理土壤管理:加强耕作措施,如合理耕深、适时平整土壤、增施有机质等,保持土壤结构稳定和肥力的持久。
四、其他措施1.合理灌溉:合理调控灌溉水量和灌溉时机,避免因水分过多或过少导致肥料的损失或浪费,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分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1. 优化肥料种类和配比: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合理的配比,合理利用有机肥和化肥的优势,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通过科学配比,确保作物能够充分吸收肥料中的营养成分,减少农药和农药残留。
2. 修改施肥方式:合理的施肥方式也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常见的施肥方式包括全量施肥、分次施肥、底肥追肥等。
全量施肥是在一次性施入作物所需的全部养分;分次施肥是将养分分几次施入,根据作物的需求进行,可以减少养分损失;底肥追肥是在播种前施入部分量肥料,作物生长后再追加肥料。
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肥料的作用时间,调整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3. 种植合适的作物品种:根据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种植适应性强、耐逆性好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能力。
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品种,可以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作物的影响,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4. 合理的灌溉管理:灌溉对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减少冲刷肥料的情况发生,保证肥料的有效利用。
采用精细化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方式,可以减少水肥流失。
5. 加强土壤管理:土壤是肥料的承载体,土壤肥力的改善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调节土壤酸碱性等措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肥料的利用效果。
合理轮作和休闲耕作是提高土壤质量和养分利用的重要手段。
6. 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和生物有机肥:农业废弃物和生物有机肥是一种天然的肥料,可以提供作物所需要的多种养分。
通过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减少化学合成肥料的使用,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也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7.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肥料利用率还需要农民有一定的科学施肥知识和技术指导。
影响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

影响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吸收利用施入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的数量占施入的营养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其因肥料品种、施肥量、施肥方法、土壤类型、地力水平、作物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洛南县多年多点试验表明,玉米平均氮素利用率为20.6%、磷肥为14.2%、钾肥为34.5%;小麦平均氮素利用率为26.5%、磷肥为7.97%、钾肥为28.8%。
化肥利用率普遍较低,不仅浪费了化肥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制约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提高肥料利用率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肥料利用率表现特点:1.1 作物品种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一般禾谷类对磷肥的利用率较低,而豆科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较高。
1.2 肥料类型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有机肥中氮素利用率一般为10-30%,磷素为30-50%,钾素为60-90%;化肥中氮肥利用率为25%-40%,磷肥为20%左右,钾肥可达30%以上,磷肥的利用利率最低,但其残效长,其累加利用率可达40%左右。
1.3 同类元素肥料品种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碳酸氢铵利用率为27%,尿素为35%,硫胺为45%。
1.4 施用方法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碳铵深施覆土肥料利用率为40%左右,表施为25%左右;尿素深施为40-60%,表施为30%左右。
磷钾肥集中施肥肥料利用率高于撒施。
1.5土壤含水量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对于我县旱作土壤来说,土壤含水量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极大,在一定的田间持水量范围内,肥料利用率随土壤水分减少而降低。
但水份过多时会造成肥料的淋溶,肥效也会降低。
其中一部分由于淋失、挥发或被土壤固定而成为作物不可利用的形态。
1.6施肥形式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肥料利用率高;化肥中各元素配施,肥料利用率明显高于化肥单一施肥。
1.7肥力水平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一般来说,肥力水平越低,肥料利用率越高。
2 影响肥效的主要原因:2.1 施肥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肥料-阿尔比特的肥料特性
阿尔比特是一种肥料,这种说法有下列几种解释:
首先,阿尔比特含有均衡的各种植物营养元素(氮,磷,钾,镁,硫,铁,锰,铜,锌,钼,钠,硼,钴,镍,钙,碘,硒,硅),因此阿尔比特是一种肥料。
当然,低推荐用量(30-50毫升/吨种子或公顷)的阿尔比特无法向植物提供全面的营养,但在植物生育早期一次用肥就可以提供一切必要的营养物质具有促进生长的功效,这也是植物在后期从其他来源有效获得养分的基础。
植物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是否能够获得全面的营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尽管阿尔比特中的含有很低量的微量元素(例如,硒),但是也完全能够满足植物的需求。
否则,即便是其他元素非常丰富的情况下产量也会因为数种微量元素的缺乏而导致明显的减产。
其次,阿尔比特提高植物对矿物营养的利用率。
这是众所周知,植物仅仅能利用氮,钾和磷的矿物肥料(氮磷钾)中的一部分。
例如,磷酸肥料的利用率只有约20%。
阿尔比特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莫斯科国立大学农业化学系进行的试验(1999年)表明,阿尔比特可以提高氮,磷,钾的吸收率分别为25%,47%和18%(图24)。
此外,阿尔比特使生产籽粒所需要氮,磷,钾的量下降2-7%。
生产同样数量的农产品。
阿尔比特的处理可以降低氮的销售量为3.7-7.0毫克,钾的消耗降低11.4毫克。
不同条件下,阿尔比特使运输到春季小麦籽粒和秸秆中的氮磷钾增加10-70%和2-45%,这是因为阿尔比特生长素高活性使受阿尔比特处理过的植物能吸收更多的营养。
下面将描述的描述阿尔比特和肥料的混用效果。
图24 阿尔比特处理后土壤和肥料吸收率(莫斯科州立农化部, 2000)
第三,除了对植物的直接影响,因为阿尔比特对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促进改善了可供植物吸收的营养的数量。
一般来说,土壤中都保有足够量的营养元素,但多数都是以不可被利用的形式(非溶,被吸附固定)存在。
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的细菌能够溶解一定量的非可利用形态的磷,钾并且可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阿尔比特支持这样的细菌(如固氮菌,植物生长刺激菌等)的扩增。
"
据莫斯科州立大学农业化学系的数据,阿尔比特可以使植物对土壤氮的吸收增加43%,磷的吸收增加33%,钾的吸收增加38%(图24)。
由于改善自然固氮,阿尔比特中的尿素9.43克(40毫升/公顷)具有替代40多公斤尿素的作用(约4200倍)。
植物增加磷的供应量也增加麦类作物更加耐根腐病,因为磷改善根系发展从而抑制这类疾病的发展。
由于阿尔伯特的双重功效:土壤养分吸收效率提高和土壤中可利用营养物质的数量增加,所以减少化肥消耗量就是可能的。
据莫斯科州立大学农业化学系的数据,阿尔比特的常用推荐量能够取代约18.7公斤/公顷的氮(N2 O5)和14.2公斤/公顷的磷(P2 O5),即标准用量的20-5(这些数据来自于实验室,在田间可能会低一点,大约10-30%)"
莫斯科州立大学农业化学系(1999)利用植被试验全面地研究了阿尔比特的农化特性。
阿尔比特的使用减少营养元素的消耗到原先的88-93%。
由于阿尔比特,氮的吸收率增加了43%,磷的吸收率增加了33%,钾的吸收率增加了38%;在在一组最佳用量的试验组中间这三个吸收率分别是25%,47%和18%。
阿尔比特对大麦吸收营养的效率和检查(根据博尔德列夫的复合叶面识别法检定预期产量测算化肥推荐剂量的计算方法)证明其在种植大麦时,能够在最初的营养管理水平上取代N2 O5 14.1-21.3公斤/公顷,和P2 O5 /公顷9.2-15.1公斤
换一种说法:
∙49 公斤/公顷硝酸铵
∙40 公斤/公顷尿素,
∙65 公斤/公顷过磷酸钙
∙39 公斤/公斤重过磷酸钙.
阿尔比特也提高钾肥的利用率,能够将钾输送到籽粒和秸秆中的效率分别增加19-30%和26-32%。
把磷和氮输送到籽粒内的效率增加了24%和40%,到秸秆中的效率提高分别是24和29%。
有结果表明,阿尔比特在氮,钾和磷的减半的情况下–增产幅度最高可达44.7%,36.1%和26.2%。
在最好的生产条件下。
产量提高率较低,仅有23.7%。
从农用化学品点来看,阿尔比特的使用剂量为30毫升/吨或30至60毫升/公顷时是最有效的。
在此条件下,产量增加相对比秸秆产量增幅高出约两倍,即阿尔比特的积极影响主要是针对植物的繁殖器官的。
高剂量(150毫升)的效果也不定如此高。
一般来说,阿尔比特大约是作物籽粒增产13.2%到44.5%,秸秆产量提高率为20.5%至49.0%不等。
因此,阿尔比特和矿物肥料的混用时非常有前途的。
"
实验结果表明,阿尔比特可以增加谷粒中氮的含量(0.06-0.19%)和磷(0.06%)粮食增加,但没有改变钾的含量。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显然是因为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刺激)可以得到最好的结果(NPK含量的提高)。
阿尔比特叶面喷雾增加谷粒中钙的含量(0.07%),但秸秆中氮磷钾含量却有下降(0.03-0.09%),这表明阿尔比特诱导植物把营养成分二次输送到谷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