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2

合集下载

肥料利用率

肥料利用率

肥料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是指作物对氮肥中氮素吸收的数量占施用氮素数量的百分数。

国内外资料表明,氮肥利用率一般为30%~60%,水田为20%~50%,旱地为40%~60%。

因此,施入土壤中的氮素,除一部分为微生物所固定外,很大部分通过多种途径损失了。

提高氮肥利用率,经济合理施用氮肥,成了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减少氮素损失。

第一,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根据土壤氮养分情况和作物状况合理施肥。

目前配方施肥已逐步推广,通过各种估算氮肥施用量的方法可定产定肥,避免盲目施肥的损失。

第二,平衡施肥,氮肥配合磷、钾肥、有机肥等施用,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

第三,改变氮肥的形状,粒度大的氮肥与土壤的接触界面小,养分释放慢,肥效长,如大颗粒尿素和碳铵等,能减少氮损失,提高其利用率。

第四,制成包膜、长效性肥料施用,如硫衣尿素,长效碳铵等。

第五,施用化学保氮剂,如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等。

第六,注意施肥方法。

铵态氮肥和尿素等深施,可减少氮损失。

第七,注意施用氮肥时的土壤水分条件,水分太少,施用氮肥为当季作物利用的少,水分过多,会造成氮素损失和作物的疯长。

磷肥的利用率与氮肥、钾肥比较起来低得多。

在我国,不论是大田试验或盆栽,其中包括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试验结果都表明,磷肥的利用率大体在10~25%的范围。

根据各省849个试验结果的统计,水稻的磷肥利用率变化幅度为8~20%,平均为14%;小麦为6~26%,平均为10%;玉米10~23%,平均为18%;棉花4~32%,平均为6%;紫云英9~34%,平均为20%。

一般说,谷类和棉花的利用率较低,而豆科和绿肥的利用率较高。

磷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个原因是由于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不论水溶性、枸溶性和难溶性磷肥都存在这个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磷在土壤中的运动很弱。

这个原因实际上是第一个原因的结果。

运动性小导致利用率低的原因是因为养分必须与根系接触才能被作物真正吸收,这就涉及到生物有效性的问题。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新型肥料-阿尔比特的肥料特性阿尔比特是一种肥料,这种说法有下列几种解释:首先,阿尔比特含有均衡的各种植物营养元素(氮,磷,钾,镁,硫,铁,锰,铜,锌,钼,钠,硼,钴,镍,钙,碘,硒,硅),因此阿尔比特是一种肥料。

当然,低推荐用量(30-50毫升/吨种子或公顷)的阿尔比特无法向植物提供全面的营养,但在植物生育早期一次用肥就可以提供一切必要的营养物质具有促进生长的功效,这也是植物在后期从其他来源有效获得养分的基础。

植物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是否能够获得全面的营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尽管阿尔比特中的含有很低量的微量元素(例如,硒),但是也完全能够满足植物的需求。

否则,即便是其他元素非常丰富的情况下产量也会因为数种微量元素的缺乏而导致明显的减产。

其次,阿尔比特提高植物对矿物营养的利用率。

这是众所周知,植物仅仅能利用氮,钾和磷的矿物肥料(氮磷钾)中的一部分。

例如,磷酸肥料的利用率只有约20%。

阿尔比特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莫斯科国立大学农业化学系进行的试验(1999年)表明,阿尔比特可以提高氮,磷,钾的吸收率分别为25%,47%和18%(图24)。

此外,阿尔比特使生产籽粒所需要氮,磷,钾的量下降2-7%。

生产同样数量的农产品。

阿尔比特的处理可以降低氮的销售量为3.7-7.0毫克,钾的消耗降低11.4毫克。

不同条件下,阿尔比特使运输到春季小麦籽粒和秸秆中的氮磷钾增加10-70%和2-45%,这是因为阿尔比特生长素高活性使受阿尔比特处理过的植物能吸收更多的营养。

下面将描述的描述阿尔比特和肥料的混用效果。

图24 阿尔比特处理后土壤和肥料吸收率(莫斯科州立农化部, 2000)第三,除了对植物的直接影响,因为阿尔比特对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促进改善了可供植物吸收的营养的数量。

一般来说,土壤中都保有足够量的营养元素,但多数都是以不可被利用的形式(非溶,被吸附固定)存在。

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的细菌能够溶解一定量的非可利用形态的磷,钾并且可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化肥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肥料,但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却逐年下降。

到目前,氮肥当季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当季利用率仅为10~25%,钾肥的利用率为50~60%。

流失和被土壤固定的比例相当高,提高肥料当季利用率已是当务之急。

影响化肥利用率高低的因素很多,如作物种类、品种,土壤理化性状,气候状况,耕作管理水平,肥料种类、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等等。

剔除难以改变的客观因素,提高肥料利用率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单纯施用有机肥,养分全面,其速效养分远远满足不了作物需肥旺期对各种养分的需求,速效性差。

单纯施用化学肥料,提高了肥料速效性,但养分单一。

只有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才能实现速效性和养分全面的统一,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二、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作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有16种,还有益元素,它们用量不同,其作用也不同,相互间有不可替代性,只有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施肥效果,提高肥料利用率。

三、针对作物不同时期的生理需要施肥作物施肥应掌握四个最佳:1.最佳施肥量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都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各地区的主栽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基本建立,按照作物目标产量确定最佳施肥量,需要多少,施多少,既满足了作物生长的需要,又避免了肥料浪费,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2.最佳施肥时机作物一生的不同生育时期,对各种养分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如春玉米对氮的吸收:从出苗到拔节2.5%、从拔节到开花51.15%、从开花到成熟46.35%。

因此,只有掌握作物最佳施肥时机,什么时间需要,什么时间施,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最佳途径。

3.最佳施肥比例作物一生需要各种养分很多,不同作物,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需要的养分的比例各不相同,只有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调整好各个生育时期的最佳施肥比例,提高相互间的相助作用、消除相互间的拮抗作用,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

如何提高尿素利用率的措施

如何提高尿素利用率的措施

如何提高尿素利用率的措施提高尿素利用率是为了减少氮排放和提高农作物的氮利用效率。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1.合理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中含有较高的氮素含量,并且氮素成分相对成熟稳定,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

选择合适的有机肥,如畜禽粪便和厩肥等,并根据土壤性质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

2.施加矿质肥料:合理施用合适的矿质肥料可以提高尿素利用率。

适量施用减少无效淋失的氮肥,如缓释肥料、磷酸二氢铵等。

同时,在施肥时要注意合理的时机和分次施肥,避免大量氮素一次性施入土壤。

3.合理灌溉管理:过度灌溉会导致土壤中的氮素淋失,降低尿素利用率。

因此,要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土壤过湿和排水不畅。

4.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不同品种对氮的利用能力有所不同,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可以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选用具有高氮利用率和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可有效提高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5.土壤改良措施:加强土壤养分管理,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可以增加土壤的固氮能力和氮素保持能力,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使用有机质改良土壤,合理施用石灰和磷肥等,在土壤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种植作物。

6.生物技术的应用: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微生物制剂等,促进根系发育和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性,有助于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7.预测和监测氮素供应:通过合理的氮素供应预测和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施肥措施,避免过度施肥和氮素浪费。

利用土壤检测和植物叶片分析等手段,对氮素供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调整。

总之,提高尿素利用率需要从多方面综合施策,包括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品种选择和土壤改良等。

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此,具体的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选择。

如何提高尿素的利用率怎样让尿素肥效更长久

如何提高尿素的利用率怎样让尿素肥效更长久

如何提高尿素的利用率怎样让尿素肥效更长久尿素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它含有高浓度的氮,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氮元素。

然而,尿素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很容易被挥发、淋溶和负氮损失,从而降低其肥效的持久性。

为了提高尿素的利用率和延长其肥效,以下是几种可行的方法:1.尿素施肥时间选择:尿素的氮素在施肥后会以氨的形式迅速挥发,因此应该避免在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下施肥,以减少氮素的挥发损失。

最好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施肥,此时气温较低,相对湿度较高。

2.尿素的拌混处理:尿素可以与含有金属离子的化合物一起进行拌混处理。

通过添加酸性化合物如硫酸或氯化铵等,可以减少尿素的氮素损失。

这些酸性化合物会与尿素反应生成具有较低挥发性的氮化合物。

3.尿素分散剂的使用:尿素分散剂可以增加尿素的面积和接触面,有助于降低尿素的积聚,并促进尿素的快速溶解和吸收。

常见的尿素分散剂有磷酸盐、腐殖酸和蛋白质水解物等。

4.使用尿素减少挥发损失:尿素通常会在施肥后很快转化为氨,然后挥发至大气中。

使用尿素的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抑制氨挥发的物质,如磷酸盐、磺酸盐和硝酸根等。

这些物质可以与尿素反应生成复合物,减少氨的挥发损失。

5.尿素施肥技术:选择合适的尿素施肥技术也可以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例如,通过滴灌、喷雾或直播等方式施肥,可以使尿素直接接触到作物的根系,减少氮素的损失。

6.尿素施肥量和频率控制:合理控制尿素的施肥量和频率,避免过量施肥和频繁施肥,以减少氮元素的流失。

同时,结合作物生长期和氮素需求,科学制定施肥计划。

7.尿素与有机肥料的结合使用:有机肥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并促进土壤团结结构的形成,有助于减少氮素的流失和挥发。

通过与有机肥料的结合使用,可以提高尿素的利用效率和肥效的持久性。

总之,提高尿素的利用效率和延长其肥效需要综合考虑施肥时间、处理方法、施肥技术和施肥量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操作,可以减少尿素的损失,提高尿素的利用率,达到更长久的肥效。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几条途径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几条途径

染,长 出黑色、灰色 、 粉红色等杂色霉层,
植株前期土壤水分充足 ,但 生 长旺盛 时水 病 果 易腐 烂 。 日烧 病 发病 原 因主 要 是叶 片 分骤然缺乏 ,原来供给果实的水分被 叶片 遮 阳不 好 ,植 株 株 型 不 好 ,土 壤 缺 水 ,天
夺 取 ,致 使 果 实 突 然 大 量 失 水 , 引起 组 织 气 过 度 干 热 ,雨 后 暴 晴 , 土壤 粘 重 ,低 洼 坏 死 而 形成 脐 腐 ;也 有 认为 是植 株 不 能从 积水等均可引起 。 植株因水分蒸腾 不平衡 , 土壤 中 吸取 足 够 的钙 素 ,致脐 部 细 胞 生理 引起涝性干旱等 因素均可诱发 日烧病 。在
维普资讯
瘸 誉缫 台 防治 措旋
■ 李 永辉 申爱 民 刘冬 霞
后迅速扩 大,有 时|扩 展到近半个果 实。 j 丁
致 。症 状 只 出现 在 裸 露 果 实 的 向 阳 面 上 。
患部组织皱缩,表面 凹陷,常伴随弱寄生 发病初期病 部褪色 ,略微皱缩 ,呈灰白色
多 因素影 响 ,氮 肥 的利 用率 仪 为 4 %~ 此 其 肥 效 有 很 大 的 提 高 , 代 表 了化 学 肥 的 科 技 人 员 在 吸 收 国 外 先 进 成 果 的 基 础 0 从 6 % 磷 肥仅 为 1 % 0 , 0, 0  ̄2 % 钾肥仅 为4 % O ~ 料 发 展 的 必 然 方 向 。美 、日 、加 拿 大 已有 上 ,已开 发 出这 两 种 抑 制 剂 , 而 使 这 项
菌 侵 染 而 呈 黑褐 色或 黑色 , 内部 果 肉也变 或 淡黄色 。 病部果 肉失水变薄, 呈革质 , 半
黑 ,但 仍较 坚实。如遭软腐细菌侵染,则 透 明,组织坏死 发硬绷紧 ,易破裂。后期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若干措施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若干措施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若干措施【摘要】化肥利用率是指肥料中有效成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程度。

化肥利用率的提高,就等于增加了化肥施肥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化肥作为提高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已被广大农民所认识,但是近几年随着化肥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化肥的增产效果却越来越不明显,人们发现化肥不那么“灵”了。

因此,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化肥经济效益。

【关键词】提高化肥利用率措施1 影响肥效的主要原因(1)施肥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

目前,有些农民仍按传统的经验施肥,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和随机性。

致使肥量虽加大,产量却不增加,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2)施肥方法不科学。

农民们往往注重底肥的施入,很少进行追肥,这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率,而且会使作物生长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影响作物的产量;种肥不分,施肥深度过浅也是化肥利用率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农民在给作物追肥时仍采用人工撒施再起垅掩埋的办法,这种施肥方法虽然省工省力,但极易造成化肥的挥发和淋失,降低了化肥利用率。

(3)微量元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长期得不到补充,其含量已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根据土肥的“同等重要律和最小养分律”学说,即使氮、磷、钾的施入比例合理也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2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化肥的投入量和利用率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的化肥利用率只有35%,与发达国家相比低一倍。

那么怎么才能提高化肥利用率呢?(1)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测试结果以及肥料的利用率,调整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合理用量和比例,使作物得到全面合理的养分供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2)全面改进施肥方法。

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在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合理分期施肥,以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的养分供应,以达到经济施肥的目的;另外,要大力提倡深施肥,通过深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肥料的损失。

(3)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

有机肥中除含有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以外还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和有机胶体。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10项技术措施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10项技术措施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10项技术措施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3期刚静陈秋杰刚强李娟提高肥料利用率是降低肥料成本,提高施肥效益,实现节本增效目的主要途径。

提高肥料利用率有以下10项措施。

1、增施农肥、有机无机相结合农技部门曾做过试验:在同一地块的同一作物设单施化肥区和农肥化肥混施区,所投入的养分N、P、K含量基本相等,但产量结果却不一样,农化结合的处理比单施化肥的处理每公顷增产1.181公斤;N的利用率增加了13.6%,P205的利用系数高2.1。

这项试验说明,增施农肥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2、营养配餐N、P、K微肥配合施用作物除需要N、P、K三要素外,还需要铜、镁、硫、锌、铁、钼、硼、硅等微量元素。

如果单一施用受最小养分律的限制,影响对其它元素的吸收,只有合理搭配,互补互促才能提高利用率。

据试验:在同等施肥量的前题下,N肥单施,利用率26%;N、P混施,N的利用率达到30%;N、P、K混施,N的利用率也提高了6%。

3、底、口、追肥相结合农技部门连续多年做了玉米不同施肥方法的试验。

前题是同一地块,同一品种,施用相同数量和品种化肥。

结果表明:底、口、追相结合施肥方法比一次性施肥(一炮轰)增产10.6%;比不施口肥增产4.6%。

说明底、口、追相结合施肥方法化肥利用率最高,比“一炮轰”施肥方法能提高化肥利用率5-7%。

4、掌握正确的施肥方法(1)深施深施可以减少化肥的挥发和流失。

旱田氮肥要深施16cm以下,老沟深川一犁后施用。

底肥深施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性。

生产实践证明:化肥施的深,玉米活杆成熟度高,而且倒伏率降低。

水田底肥应在耙地前施用;玉米追肥提倡用追肥器进行深施肥,人工追肥应刨坑8cm以上,并盖土踩实。

(2)按土种选择化肥品种不同土种的理化性状,保肥保水能力不同。

对化肥的利用率不同。

例如:尿素需要在尿酶的作用下才能将酰胺态氮转化为作物可利用的氮态氮,而尿酶数量与土壤呈正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
一、化肥的利用率我国目前肥料利用率比农业发达国家低。

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只有30%~40%,氮肥施入土壤后有3个去向,一是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一般为30~40%);二是残留在土壤中(25~35%);三是离开土壤——作物而损失(20~60%)。

磷肥的当季利用率为10~25%,K肥的利用率为50~60%。

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呢?
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
1、因地、因作物施肥根据土壤的供肥能力、PH值和作物的需肥特点,合理地确定肥料的施肥量和品种。

如豆科作物、油菜、棉花、瓜类及果树等属于喜磷作物,施用磷肥有较好的肥效。

2、氮、磷、钾、有机肥混合使用据在小麦上试验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比单施磷增产16.5%,比单施氮增产10.5%,比氮磷配合施用增产6.4%。

而且与有机肥混合使用还可减少土壤对磷素的吸附和固定,提高磷肥利用率。

3、深施和集中施、分层施深施是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损失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减少氨的挥发,还可以减少反硝化损失;磷肥的集中施用一方面可以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面,降低化学固定,另一方面还能加大与作物根系之间的浓度差,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另外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差,分层施用可以满足不同生育时期对磷的需求。

4、适期使用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是作物吸收养分的两个关键时期,应把握好这两个时期,确保肥料的最大效率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一般磷素的营养临界期都在生育前期,氮素在营养临界期比磷稍晚。

最大效率期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期。

5、加强水的管理水分的供应与作物营养的吸收有密切的关系,水分使用不当不仅造成养分的损失,而且影响作物的生长。

适量灌溉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但过多或过少将使利用率下降。

6、叶面喷肥植物叶面喷肥,具有用量少、见效快、肥效高、效果好等突出优点,近年来已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不同叶面肥,喷施浓度一般为:尿素0.5% ~ 2.0%,过磷酸钙1% ~ 5%,磷酸二氢钾0.2% ~ 0.5%,硼酸0.1% ~ 0.5%,
钼酸胺0.02% ~ 0.05%,硫酸锌0.05% ~ 0.2%。

7、经济施肥如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25~35%,磷肥当季利用率较低(10~25%),但其在20年内残效迭加利用率达38.9%。

据试验表明:如果把磷肥在当季和后季总的增产作用为100%,则当季占50%,第二季占25%,第三季占15%,第四季占10%。

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肥料后效,不仅可以节约肥料,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8、配方施肥试验表明配方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5%~10%,而且还能避免盲目施肥,减少肥料的浪费。

从绝对值来看,作物吸收氮量、土壤中残留量以及损失的肥料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从相对值来看,氮肥利用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损失率则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

9、配施微肥适量喷施微肥能增加植株相应微量元素含量及单株养分携出量;其中以锌、硼、锰肥效果最显著。

如在小麦上,每亩地再配施锌肥1公斤,硼肥
0.5公斤,增产效果更佳。

三、不同种类的肥料要采用不同的施用方法
施用氮肥要防止和减少氨的挥发损失。

碳酸氢氨和硫酸氨较易挥发,应该深施、沟施或穴施,而后覆土。

尿素可深施,若不便深施可结合中耕顺垄撒施,使肥土相融,2天后再浇水,若浇水过早,会使尿素随水流失,而降低肥效。

磷肥中,过磷酸钙是速效性肥料,所含的磷易被钙、铁离子固定。

施用时应环绕作物根系穴施或开沟深施,以增加磷肥与作物根系的接触,便于吸收利用。

硫酸钾做基肥要深施,以防碱土层干湿变化迅速,引起钾素的晶格固定。

氯化钾一般不做追肥,做基肥时,避免在忌氯作物上直接施用,可提前3~5d施用。

复合肥、磷酸二铵及三元素复合肥,施用时,既要避免氮素的损失,又要减少磷钾的损失。

要开沟穴施后覆土,隔2~3d后小浇1次水为宜。

四、不同性质的土壤施用不同的方法
在砂性土壤中,磷肥全部做底肥,氮肥应一半做基肥,另一半生长发育过程中分期追肥,然后浇水量不能过大,避免大水漫灌后造成漏肥。

粘质土壤中,有水浇条件的可将磷肥及2/3的氮肥做基肥,1/3的氮肥分期追肥,无水浇条件的旱地,氮磷全部做基肥。

在酸性土壤中要施碱性肥料,防止土壤酸化。

土壤施肥,要前后均稳,既要施足基肥,保证作物苗期有足够的肥料供应,又要在生育后期追肥,避免后期脱肥。

在土质肥沃的土壤中,要适当控制氮肥的用量,宜旱施,以防作物后期因氮肥过剩造成贪青晚熟,要增加磷、钾肥的用量。

总之,化学肥料,肥效快;有机肥料,肥效持久。

化肥和有机肥科学合理的配合使用,能够相互补充,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供应,还可利用有机肥的缓冲和持肥能力,来减少化肥养分的损失,从而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农民施肥时要掌握:施足基肥(一般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分期追肥(化学肥料)适期,适量合理混合的原则。

如何识别与鉴定肥料真假?
随着我国肥料工业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业生产上肥料的使用量逐年增加,肥料品种繁多。

在肥料出厂时,每种肥料在包装上标有肥料名称、养分含量、商标、重量、标准号、生产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编号、登记证号等。

在运输、储存过程中,有时由于包装破损、标签失落等原因,造成肥料混杂不清,给肥料的分配、储存和使用都带来困难。

更严重的是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不法商贩将假冒伪劣肥料混入市场,使农民朋友上当受骗,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使农民掌握肥料的简单识别技能,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介绍几种肥料简单识别的方法。

1、直观法
(1)肥料的包装和标志。

肥料的包装材料和包装袋上的标志都有明确的规定。

化肥的国家标志GB8569对肥料的包装技术、包装材料、包装件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件的标志都作了详细规定。

肥料的包装上必须印有产品的名称、商标、养分含量、净重、厂名、厂址、标准编号、生产许可证、登记证等标志。

如果没有上述主要标志或标志不完整,就有可能是假冒伪劣肥料。

另外,要注意
肥料包装是否完好,有无拆封痕迹或重封现象,以防那些使用旧袋充装伪劣肥料的情况。

(2)颜色。

各种肥料都有其特殊颜色,据此,可大体区分肥料的种类。

氮肥除石灰氮为黑色。

硝酸铵钙为棕、黄、灰等杂色外,其他品种一般为白色或无色。

钾肥为白色和红色两种。

磷酸二氢钾为白色。

磷肥大多有色,有灰色、深灰色或黑灰色。

硅肥、磷石膏、硅钙钾肥也为灰色,但有冒充磷肥的现象。

磷酸二氨为半透明、褐色。

(3)气味。

一些肥料有刺鼻的氨味或强烈的酸味。

如碳酸氢铵有强烈氨味,硫酸铵略有酸味。

石灰氮有特殊的腥臭味,过磷酸钙有酸味,其他肥料无特殊气味。

(4)结晶状况。

氮肥除石灰氮外,多为结晶体。

钾肥为结晶体。

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铵,一些微肥硼砂、硼酸、硫酸锌、铁、铜肥均为晶体。

磷肥多为块状或粉状、粒状的非晶体。

2、水溶法如果外表观察不易认识肥料品种,则可根据肥料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加以区别。

准备一只烧杯或玻璃杯,加入半杯蒸馏水或清洁的凉开水,然后取肥料样品一小匙,慢慢倒入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动,静止一会儿观察其溶解情况,可分为易溶、部分溶解和难溶三类。

全部溶解的为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尿素、硝酸钾、硫酸钾、磷酸铵等氮肥和钾肥,以及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铵、铜、锌、铁、硼、锰、钼等微量元素单质肥料。

部分溶解的多为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硝酸铵钙等。

不溶解或绝大部分不溶解的多为钙镁磷肥、磷矿粉、钢渣磷肥、磷石膏、硅肥、硅钙肥等。

绝大部分不溶于水,发生气泡,并闻到有“电石”臭味的为石灰氮。

3、与碱性物质反应取少许试样与等量的熟石灰或生石灰或纯碱等碱性物质,加水搅拌。

如有氨臭味产生,则为铵态氮肥或含铵的其他肥料。

4、灼烧法把肥料样品加热或燃烧,从火焰颜色、熔融情况、烟味、残留物等情况,进一步识别肥料品种。

取少许肥料放在薄铁片或小刀上,或直接放在烧红的木炭上,观察现象。

硫酸铵逐渐溶化并出现“沸腾”状,冒白烟,可闻到氨味,有残烬。

碳酸氢氨直接分解,产生大量白烟,有强烈的氨味,无残留物。

氯化铵直接分解或升华产生大量白烟,有强烈氨味,无残留物。

尿素迅速溶化时
冒白烟,无氨味。

硝酸铵边溶化边燃烧,冒白烟,有氨味。

硫酸钾或氯化钾无变化,但有爆裂声,没有氨味。

燃烧并出现黄色火焰的是硝酸钠,出现紫色火焰的为硝酸钾。

磷肥无变化(除骨粉有焦烧味外),但磷酸铵类肥料能溶化发烟,并且有氨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