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业务架构设计方法论

微服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微服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① 张晶1, 黄小锋2, 李春阳3 1(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100192) 2(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100048) 3(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100031) 摘 要: 相对于传统单块架构, 微服务框架具有技术选型灵活, 独立部署, 按需独立扩展等优点, 更适合当前互联网时代需求. 但微服务架构的使用引入了新的问题, 如服务注册发现、服务容错等. 对微服务框架引入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给出了微服务框架的一种实现方案, 在框架层面解决服务注册发现、服务容错等共性问题, 使业务系统开发人员专注于业务逻辑实现, 简化系统开发的难度, 提高开发效率. 关键词: 微服务框架; 服务注册; 服务发现; 服务容错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ZHANG Jing1, HUANG Xiao-Feng2, LI Chun-Yang3 1(Beijing China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192, China) 2(PowerChina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 Beijing 100048, China) 3(State Grid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Group Co. Ltd., Beijing 100031, China)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ingle block architecture,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flexible technology selection, independent deployment, and independent scalability more suitability for the current needs of the internet age, etc. But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also introduces new problems such as service registration, service discovery, service fault tolerance.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for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this paper proposes one implementation of microservice framework, which can solve service registration, service discovery, service fault tolerance and other common problems. Based on this, developers only need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functions, so that it can simplify the difficulty of system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service registration; service discover; fault tolerance 传统信息化系统的典型架构是单块架构(Monolithic Architecture), 即将应用程序的所有功能都打包成一个应用, 每个应用是最小的交付和部署单元, 应用部署后运行在同一进程中. 单块架构应用具有IDE友好、易于测试和部署等优势, 但是,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单块架构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维护成本高、持续交付周期长、可伸缩性差等方面[1].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的出现以及在国内外的成功应用, 成为系统架构的一种新选择. 很多大型宝等都已经从传统单块架构迁移到微服务架构[2]. 微服务架构提倡将单块架构的应用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 互联网公司如Twitter、Netflix、Amazon 、eBay、淘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 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 1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 采用一组服务的方式来构建一个应用, 服务独立部署在不同的进程中, 不同服务通过一些轻量级交互机制来通信, 例如RPC、HTTP等, 服务可独立扩展伸缩, 每个服务定义了明确的边界, 不同的服务甚至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来实现, 由独立的团队来维护[3]. 相对于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 微服务架构具有单个服务易于开发、理解和维护; 复杂度可控; 技术选 ①收稿时间:2016-09-18;收到修改稿时间:2016-11-03 [doi: 10.15888/https://www.360docs.net/doc/087924045.html,ki.csa.005796]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

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0

目录

1.引言 [对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架构设计(构架设计)、组件高层设计、组件详细设计。对于由单个进程构成的简单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系统概要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本文档适用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的构架设计。] [架构设计说明书是软件产品设计中最高层次的文档,它描述了系统最高层次上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以及各种指南,相关组件(粒度最粗的子系统)的内部设计由组件高层设计提供。] [系统:指待开发产品的软件与硬件整体,其软件部分由各个子系统嵌套组成,子系统之间具有明确的接口; 组件:指粒度最粗的子系统; 模块:指组成组件的各层子系统,模块由下一层模块或函数组成;] [此文档的目的是: 1)描述产品的逻辑结构,定义系统各组件(子系统)之间的接口以及每个组件(子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2)定义系统的各个进程以及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 3)描述系统部署,说明用来部署并运行该系统的一种或多种物理网络(硬件)配置。对于每种配置,应该指出执行该系统的物理节点(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节点之间 的连接方式、采用何种通信协议、网络带宽。另外还要包括各进程到物理节点的映射; 4)系统的整体性能、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异常与错误处理等非功能特性设计; 5)定义该产品的各个设计人员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指南,各个编程人员应该遵循的编码规范。 ] [建议架构设计工程师与组件设计工程师共同完成此文档。] [架构设计说明书的引言应提供整个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1.1目的 [简要描述体系结构文档的目的。]

大数据处理平台构架设计说明书

大数据处理平台及可视化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 变更记录

目录 1 1. 文档介绍 (3) 1.1文档目的 (3) 1.2文档范围 (3) 1.3读者对象 (3) 1.4参考文献 (3) 1.5术语与缩写解释 (3) 2系统概述 (4) 3设计约束 (5) 4设计策略 (6) 5系统总体结构 (7) 5.1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7) 5.2可视化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11) 6其它 (14) 6.1数据库设计 (14) 6.2系统管理 (14) 6.3日志管理 (14)

1 1. 文档介绍 1.1 文档目的 设计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主要功能是多种数据库及文件数据;访问;采集;解析,清洗,ETL,同时可以编写模型支持后台统计分析算法。 设计数据可视化平台,应用于大数据的可视化和互动操作。 为此,根据“先进实用、稳定可靠”的原则设计本大数据处理平台及可视化平台。 1.2 文档范围 大数据的处理,包括ETL、分析、可视化、使用。 1.3 读者对象 管理人员、开发人员 1.4 参考文献 1.5 术语与缩写解释

2 系统概述 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分为9个层次,主要功能是对多种数据库及网页等数据进行访采集、解析,清洗,整合、ETL,同时编写模型支持后台统计分析算法,提供可信的数据。 设计数据可视化平台 ,分为3个层次,在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大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和互动操作。

3 设计约束 1.系统必须遵循国家软件开发的标准。 2.系统用java开发,采用开源的中间件。 3.系统必须稳定可靠,性能高,满足每天千万次的访问。 4.保证数据的成功抽取、转换、分析,实现高可信和高可用。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模板)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 1.文档简介 [本节主要是描述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的目的、范围、相关术语、参考资料和本文档的摘要性介绍。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属于高层设计文档,是符合现代软件工程要求的概要设计。] 1.1 目的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将从设计的角度对系统进行综合的描述,使用不同的视图来描述其不同方面。在本小节中,将对该文档的结构进行简要的说明,明确该文档针对的读者群,指导他们正确的地使用该文档。] 1.2 范围 [说明该文档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以及将影响的内容。] 1.3 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与其它文档一样,该文档也需要将本文档中所涉及的所有术语、缩略语进行详细的定义。还有一种可简明的做法,就是维护在一个项目词汇表中,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每个文档中都重复很多内容。] 1.4参考资料 [在这一小节中,应完整地列出该文档引用的所有文档。对于每个引用的文档都应该给出标题、标识号、日期以及来源,为阅读者查找这些文档提供足够详细的信息。] 1.5 概述 [在本小节中,主要是说明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各个部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就像一个文章摘要一样。同时也应该对文档的组织方式进行解释。] 2. 体系结构表示方式 [本节说明软件体系结构在当前系统中的作用及其表示方式。它将列举其所必需的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部署视图或实施视图,并分别说明这些视图包含哪些类型的模型元素。]

3. 软件体系结构的目标和约束 [本节说明对软件体系结构具有某种重要影响的软件需求和用户目标,例如,系统安全性、保密性、第三方组件的使用、可移植性、发布和重新使用。它还要记录可能适用的特殊约束:设计与实施策略、开发工具、团队结构、时间表、遗留系统等。] 4.用例视图 [本节使用用例分析技术所生成的系统用例模型,描述其中的一些用例或场景。在该模型中纳入用例或场景,应该是系统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部分。] [另外,在本节中还应该选择一个主要的用例,对其进行描述与解释,以帮助读者了解软件的实际工作方式,解释不同的设计模型元素如何帮助系统实现。] 5. 逻辑视图 [逻辑视图主要是反映系统本质的问题领域类模型,在逻辑视图中将列出组成系统的子系统、包。而对每个子系统、包分解成为一个个类,并说明这些关键的实体类的职责、关系、操作、属性。这也是OO思想的体现,以类、类与类之间的协作、包、包与包之间的协作模型来表达系统的逻辑组织结构。] 5.1概述 [在本小节中,列出逻辑视图的顶层图,该图将反映系统由哪些包组成,每个包之间的关系与协作,以及包的层次结构。使得读者对整个软件体系结构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5.2影响软件体系结构的重要设计包 [在本小节中,将从逻辑视图中选择有重要意义的设计包,每个设计包有一个小节来描述,说明这些包的名称、简要的说明、该包中的主要类和相关的类图。对于包中的重要的类,还应该说明其名称、简要说明、主要职责、操作、属性等。] 6. 进程视图 [本节主要描述该软件体系结构下,系统运行态的情况。描述系统在执行时,包括哪些进程(包括线程、进程、进程组),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进行通信的、如何进行消息传递、接口如何。并且来说明如何进行组织。]

医院网络架构设计与实现

医院网络架构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医院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医院信息平台的运行将越来越依赖基础网络的建设。网络成为医院各种关键数据的信息进行交互和传递的重要途径。多种网络架构拥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下面就我对其的认识作出阐述和选择一种合适的网络基础架构。 [关键字] 内外网融合,内外网分离,结合 医院的网络基础架构发展至今,主要分为三种架构,分别是内外网融合的网络架构、内外网分离的网络架构、以及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基于业务的无线网络平台架构,这是和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分不开的。(内网外网的概念为逻辑上的划分,两种实际的物理架构中,逻辑上均包含内网和外网两部分。划分主要根据业务系统的对内对外服务属性,医疗核心业务相关度等特性来进行。) 首先先来简单认识一下内外网融合的网络架构、内外网分离的网络架构和无线网络平台架构和基于业务的无线网络平台架构以及他们的优缺点比较。 内外网融合的物理架构:就是医院的内网业务以及办公业务都在一张基础网络上运行,在这一网络架构之上,无论是数据的类型、重要程度,还是对网络的要求,以及数据流方向都不尽相同,使得网络数据复杂度提高而可控性下降。从介绍可知,所有业务都在一张基础网上,缺点明显可知,两网仅逻辑隔离,外网对设备的攻击可能引起

内外网络全面瘫痪。优点则是:可以保护投资,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让某部分终端可以同时访问两个区域,而且内外网融合所需设备相对较少,在维护和购买设备方面都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成本。 内外网分离的网络架构:就是将医院的内网和外网业务分别放在一张单独建立的网络上来运行,两网物理隔离,最大限度的保障内网业务及数据的安全。内网主要承载医疗核心业务,如HIS、PACS 等。外网作为行政办公、对外发布、互联网医学资料查询的主要平台,对于稳定性和保密的性的要求低于内网,并且接入终端及数据流特点也更为复杂。优点:内外网无共用设备和链路,两网之间互不影响。此种网络架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内网安全。缺点:由于内外网完全物理隔离,两张网络单独建设,投资规模增大;灵活性稍弱,一台终端只属于一张网,不能同时对两网资源进行访问,也不能自由切换;需要管理两张网络,增加管理成本 无线网络与上述两种相比大大不同,它是采用无线传输媒介的计算机网络,结合了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首先,无线局域网是有线局域网的延伸。使用无线技术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减少了用户的连线需求。由于采用无线信号通讯,在网络接入方面就更加灵活了,只要有信号就可以通过无线网卡完成网络接入的目的;同时网络管理者也不用再担心交换机或路由器端口数量不足而无法完成扩容工作了。但是无线网络初次建设成本较高,很多条件不是很好的医院都无法实现;部署时需要改动现有网络结构,对原网络进行调整,增加初次部署复杂度,随着无线网络带宽以及传输数据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 专业推荐 2013.11.7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0

目录

1.引言 [对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架构设计(构架设计)、组件高层设计、组件详细设计。对于由单个进程构成的简单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系统概要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本文档适用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的构架设计。] [架构设计说明书是软件产品设计中最高层次的文档,它描述了系统最高层次上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以及各种指南,相关组件(粒度最粗的子系统)的内部设计由组件高层设计提供。] [系统:指待开发产品的软件与硬件整体,其软件部分由各个子系统嵌套组成,子系统之间具有明确的接口; 组件:指粒度最粗的子系统; 模块:指组成组件的各层子系统,模块由下一层模块或函数组成;] [此文档的目的是: 1)描述产品的逻辑结构,定义系统各组件(子系统)之间的接口以及每个组件(子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2)定义系统的各个进程以及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 3)描述系统部署,说明用来部署并运行该系统的一种或多种物理网络(硬件)配置。对于每种配置,应该指出执行该系统的物理节点(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节点之间的连 接方式、采用何种通信协议、网络带宽。另外还要包括各进程到物理节点的映射; 4)系统的整体性能、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异常与错误处理等非功能特性设计; 5)定义该产品的各个设计人员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指南,各个编程人员应该遵循的编码规范。 ] [建议架构设计工程师与组件设计工程师共同完成此文档。] [架构设计说明书的引言应提供整个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DSRC通信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

DSRC通信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 【摘要】本文通过对DSRC系统的架构分析,设计了车车与车路信息交互平台的通信软件与MFC通信显示界面,在平台架构基础上进行了实车传输车身信号数据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通信系统平台架构合理,并且能够满足包括车辆安全所需求的通信标准。 【关键词】DSRC;MFC;socket;车路通信 0 引言 21世纪将是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世纪,人们将要采用的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先进的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ITS是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的简称,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1-2]。 DSRC 采用专为车间通信的WA VE规范以及根据IEEE802.11标准修改制定的IEEE 802. 11p 标准。目前许多文献针对DSRC所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通信协议或者交通系统某一项参数设置不同时所得出的通信系统实时性与延迟性的研究,但是并没有针对整个ITS系统的架构角度来考虑对DSRC通信系统的实现。 本文针对DSRC在ITS环境下的系统架构,提出了智能通信平台的整个设计,对于DSRC系统的通信软件架构的编写与实车试验,揭示了DSRC在ITS 道路环境下架构设计流程与实车通信效果。 1 DSRC通信平台系统架构设计与仿真 1.1 DSRC系统架构之间的关系 DSRC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车载单元(OBU)、路边单元(RSU)以及专用短程通信协议。通过车载OBU收发器与路侧RSU收发器,可实现车辆与道路之间的信息交互。DSRC协议是在OSI的基础上提出的三层协议结构,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LLC与MAC子层)、应用层,如图1所示。 图1 调制方式系统架构的关系 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dulation and system architecture 1.2 智能交互系统平台通信socket编写(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模板

广州润衡软件连锁有限公司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项目名称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版本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简介5 1.1目的5 1.2范围5 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5 1.4参考资料5 1.5概述5 2.整体说明5 2.1简介5 2.2构架表示方式5 2.3构架目标和约束5 3.用例视图6 3.1核心用例6 3.2用例实现6 4.逻辑视图6 4.1逻辑视图6 4.2分层6 4.2.1应用层6 4.2.2业务层7 4.2.3中间层7 4.2.4系统层7 4.3架构模式7 4.4设计机制7 4.5公用元素及服务7 5.进程视图7 6.部署视图7 7.实施视图8 7.1概述8 7.2层8 7.3部署8 8.数据视图8 9.大小和性能8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10.质量8 11.其它说明8 12.附录A 指南8 13.附录B 规范9 14.附录C 模版9 15.附录D 示例9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1.简介 软件构架文档的简介应提供整个软件构架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软件构架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1.1目的 本文档将从构架方面对系统进行综合概述,其中会使用多种不同的构架视图来描述系统的各个方面。它用于记录并表述已对系统的构架方面作出的重要决策 本节确定此软件构架文档在整个项目文档中的作用或目的,并对此文档的结构进行简要说明。应确定此文档的特定读者,并指出他们应该如何使用此文档 1.2范围 简要说明此软件构架文档适用的范围和影响的范围 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本小节应提供正确理解此软件构架文档所需的全部术语的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引用项目词汇表来提供 1.4参考资料 本小节应完整地列出此软件构架文档中其他部分所引用的所有文档。每个文档应标有标题、报告号(如果适用)、日期和出版单位。列出可从中获取这些参考资料的来源。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引用附录或其他文档来提供 1.5概述 本小节应说明此软件构架文档中其他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并解释此软件构架文档的组织方式 2.整体说明 2.1简介 在此简单介绍软件架构的整体情况,包括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实施视图和部署视图的简单介绍。另外,简要介绍各种视图的作用和针对的用户 2.2构架表示方式 本节说明当前系统所使用的软件构架及其表示方式。还会从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部署视图和实施视图中列出必需的那些视图,并分别说明这些视图包含哪些类型的模型元素 2.3构架目标和约束 本节说明对构架具有某种重要影响的软件需求和目标,例如:安全性、保密性、市售产品的使用、可移植

流程管理体系建设及流程架构设计

问题: 一.为什么我们做了一轮又一轮流程,但是效果不好呢? 二.为什么我们设计一套又一套制度和标准,但是总是束之高阁呢? 三.为什么我们实施各类管理体系时更关注设计和优化,总是忽视落地执行呢? 四.为什么我们总是抱着100多年前开创的职能管理模式不放手呢? 五.为什么我们的变革一轮比一轮更难有效呢? 。。。。。。 很多企业总是一成不变的用职能管理思想开展流程管理,导致一轮又一轮的流程管理项目成效差,甚至失败,因为他们(也有一些中国咨询公司都是这个理念)注重的是流程设计(画流程图)或优化,而忽视了如何使流程真正有效的落地! 《流程管理体系建设与流程架构设计》 ——带您跨入21世纪:流程型组织时代 “流程是组织最重要资产和核心竞争力, 却往往是被企业忽略或无法有效管理的部分, 然而它对战略执行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流程管理的精髓是: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一、【背景】 实现卓越绩效是所有组织的共同追求。面对21世纪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提升组织竞争力和生存能力是共同的挑战。目前管理思想和方法层出不穷:质量管理、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精益管理、合规内控、卓越绩效管理……但无论什么管理,都只是手段,是药方,而组织的核心价值链、业务流程架构以及核心流程的清晰化和不断完善才是根本,流程管理是所有其他管理的基石! 如何建设流程管理体系是一个困扰很多企业的难题,很多组织都是临时性的邀请咨询公司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流程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永续开展的工作,需要靠自身才能达到目标,目前,各类组织都认识到了流程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却缺乏专业人才,导致很多组织实施困难或失败。这套系统化、国际领先的流程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已广泛的应用在国际知名企业,如:丰田、雀巢、可口可乐、戴尔、飞利浦、西门子、索尼、摩根银行、巴克莱银行等国际知名企业,国内企业包括海尔、中国移动、中石油、中石化、建设银行等国内知名企业。 二、【课程特色】 互动——实际操练,体验(流程设计、指标设计、流程架构设计等); 三、【课程优势】 国际领先的BPM理念、方法和工具——已被世界上700多家知名企业采纳; 国际知名企业案例分享——具有超前的震撼力; 先进的流程管理工具——免费试用流程管理软件(国际知名企业广泛使用中)。 四、【课程价值】 了解组织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21世纪:流程型组织 了解组织战略落地机制 理清流程、战略、指标和IT系统关系 区别职能管理与流程管理,理清工作流与流程及制度与流程的关系 掌握组织流程管理体系建设方法 认识21世纪流程型组织(精益流程管理)的价值 学习和掌握标准流程语言 理解组织绩效与部门绩效、岗位绩效关系 帮助解决流程与指标的关系问题 掌握流程监控的方法和机制 了解组织价值链概念和流程层级 掌握端到端流程以及层级式流程概念 了解流程型组织特征、优势和适用的组织 了解流程型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 了解组织流程管理变革的注意事项 了解流程“人性化”的价值和意义 五、【课程对象】 ●追求高成长的企业家和决策者 ●集团总部的运营、流程管理部门、IT或高层管理人员

IT架构规划方法论

IT架构规划方法论

项目方法及成果 项目方法 完整的IT战略包含三个基本层面:IT战略方向、IT架构和IT管控。 无论是对于一家企业,还是对于政府机构,IT战略总是与业务战略紧密相关的。一方面,业务战略决定了IT的战略方向,而另一方面,IT战略则为业务战略的实现提供支持。因此,在确定客户的IT战略方向时,既要看业务发展对IT提出了哪些要求,也要看IT能在哪些方面促进业务的发展。具体来讲,确定IT战略方向时要明确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IT愿景、IT发展的目标、IT在业务发展中的角色以及应该具备的IT能力。

IT架构包含流程和数据、应用系统以及IT基础设施(硬件设备、系统软件和网络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流程和数据部分解决的是IT与业务的接口问题,对于客户而言,如有必要,在制定IT战略时有可能需要对部分的业务流程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 IT管控也是IT战略中很重要的、但常常会被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IT管控包括IT部门的业务流程、IT部门的组织模型、IT部门与人员的业绩目标和考核方法以及各种IT业务规范和业务标准。 总的来讲,在项目启动之后,整个规划项目将划分成四个关键的步骤:分析业务与IT现状、确定IT战略方向、设计未来IT蓝图以及制定IT战略实施计划。各个阶段将分别完成一系列任务,并提交相应的工作成果。

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未来IT蓝图设计阶段。项目组将在理解了用户的业务战略、业务现状、IT现状以及已有的IT项目计划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对行业的业务发展趋势以及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参考国外机构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各种先进经验,设计出未来的IT蓝图。 研究方法说明 项目启动 本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与客户项目负责人的深入沟通,进一步明确并确定项目的工作范围,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项目计划。同时,与客户双方均需尽快为项目配备相应的资源。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完整版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0

目录

1.引言 [对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架构设计(构架设计)、组件高层设计、组件详细设计。对于由单个进程构成的简单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系统概要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本文档适用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的构架设计。] [架构设计说明书是软件产品设计中最高层次的文档,它描述了系统最高层次上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以及各种指南,相关组件(粒度最粗的子系统)的内部设计由组件高层设计提供。] [系统:指待开发产品的软件与硬件整体,其软件部分由各个子系统嵌套组成,子系统之间具有明确的接口; 组件:指粒度最粗的子系统; 模块:指组成组件的各层子系统,模块由下一层模块或函数组成;] [此文档的目的是: 1)描述产品的逻辑结构,定义系统各组件(子系统)之间的接口以及每个组件(子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2)定义系统的各个进程以及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 3)描述系统部署,说明用来部署并运行该系统的一种或多种物理网络(硬件)配置。对于每种配置,应该指出执行该系统的物理节点(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节点之间的连 接方式、采用何种通信协议、网络带宽。另外还要包括各进程到物理节点的映射; 4)系统的整体性能、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异常与错误处理等非功能特性设计; 5)定义该产品的各个设计人员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指南,各个编程人员应该遵循的编码规范。 ] [建议架构设计工程师与组件设计工程师共同完成此文档。] [架构设计说明书的引言应提供整个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架构设计说明书

架构设计说明书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项目代号:[项目代号] 编制人:[编制人] 编制日期:[编制日期]

目录 架构设计说明书 (1) 1. 引言 (5) 1.1. 编写目的 (5) 1.2. 系统目标 (5) 1.3. 术语和缩写词定义 (5) 1.4. 参考资料 (5) 2. 需求规定 (5) 2.1. 系统功能 (5) 2.2. 系统性能 (5) 2.3. 故障处理要求 (6) 2.4. 软硬件要求 (6) 2.5. 其他需求限制条件 (6) 3. 总体结构设计 (6) 3.1. 系统体系结构 (6) 3.2. 系统开发的基础平台和关键组件 (6) 3.2.1. 外部基础平台和关键组件 (6) 3.2.2. 内部基础平台和关键组件 (7) 3.3. 总体结构 (7) 4. 子系统设计 (7) 4.1. 功能结构图/类图 (7) 4.2. 功能定义 (7) 4.3. 功能需求与系统模块的关系 (7) 5. 接口设计 (8) 5.1. 用户接口 (8) 5.2. 外部接口 (8) 5.3. 内部接口 (8) 6.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8) 6.1. 逻辑结构设计 (8) 6.2. 物理结构设计 (9) 6.3. 配置文件结构设计 (9) 6.4. 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9) 7. 算法设计 (9) 8. 运行设计 (9) 8.1. 运行模块组合 (9) 8.2. 运行控制 (10) 8.3. 运行时间 (10) 9. 系统安全 (10) 9.1. 8.1 系统安全 (10) 9.2. 8.2 数据安全 (10) 9.3. 8.3 备份与恢复 (10)

软件(结构)设计说明(SDD)6Y

软件(结构)设计说明(SDD) 说明: 1.《软件(结构)设计说明》(SDD)描述了计算机软件配置项(CSCI的设计。它描述了CSCI级设计决策、CSCI体系结构设计(概要设计)和实现该软件所需的详细设计。SDD可用接口设计说明IDD和数据库(顶层)设计说明DBDD加以补充。 2.SDD连同相关的IDD和DBDD是实现该软件的基础。向需方提供了设计的可视性,为软件支持提供了所需要的信息。 3.IDD和DBDD是否单独成册抑或与SDD合为一份资料视情况繁简而定。 目录 软件(结构)设计说明(SDD) (1) 1引言 (3) 1.1标识 (3) 1.2系统概述 (3) 1.3文档概述 (3) 1.4基线 (3) 2引用文件 (3) 3 CSCI级设计决策 (3) 4 CSCI体系结构设计 (4) 4.1体系结构 (4) 4.1.1程序(模块)划分 (4) 4.1.2程序(模块)层次结构关系 (4) 4.2全局数据结构说明 (4) 4.2.1常量 (4) 4.2.2变量 (4) 4.2.3数据结构 (5) 4.3 CSCI部件 (5) 4.4执行概念 (5) 4.5接口设计 (6) 4.5.1接口标识与接口图 (6) 5 CSCI详细设计 (7) 6需求的可追踪性 (8) 7注解 (8) 附录 (8)

1引言 说明: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SRS)”中“引言”部分。 2引用文件 本章应列出本文档引用的所有文档的编号、标题、修订版本和日期。本章也应标识不能通过正常的供货渠道获得的所有文档的来源。 3 CSCI级设计决策 本章应根据需要分条给出CSCI级设计决策,即CSCI行为的设计决策(忽略其内部实现,从用户的角度看,它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其他影响组成该CSCI的软件配置项的选择与设计的决策。 如果所有这些决策在CSCI需求中均是明确的,或者要推迟到CSCI的软件配置项设计时指出,本章应如实陈述。为响应指定为关键性的需求(如安全性、保密性、私密性需求)而作出的设计决策,应在单独的条中加以描述。如果设计决策依赖于系统状态或方式,则应指出这种依赖性。应给出或引用理解这些设计所需的设计约定。CSCI级设计决策的例子如下:a.关于CSCI应接受的输入和产生的输出的设计决策,包括与其他系统、HWCI, CSCI和用户的接口(本文的4.5.x标识了本说明要考虑的主题)。如果该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已在接口设计说明(IDD)中给出,此处可引用。 b.有关响应每个输入或条件的CSCI行为的设计决策,包括该CSCI要执行的动作、响应时间及其他性能特性、被模式化的物理系统的说明、所选择的方程式/算法/规则和对不允许的输入或条件的处理。 c.有关数据库/数据文件如何呈现给用户的设计决策(本文的4.5.x标识了本说明要考虑的主题)。如果该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已在数据库(顶层)设计说明(DBDD)中给出,此处可引用。 d.为满足安全性、保密性、私密性需求而选择的方法。 e.对应需求所做的其他CSCI级设计决策,例如为提供所需的灵活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所选择的方法。 4 CSCI体系结构设计 本章应分条描述CSCI体系结构设计。如果设计的部分或全部依赖于系统状态或方式,则应指出这种依赖性。如果设计信息在多条中出现,则可只描述一次,而在其他条引用。应给出或引用为理解这些设计所需的设计约定。 4.1体系结构 4.1.1程序(模块)划分 用一系列图表列出本CSCI内的每个程序(包括每个模块和子程序)的名称、标识符、功能及其所包含的源标准名。 4.1.2程序(模块)层次结构关系 用一系列图表列出本CSCI内的每个程序(包括每个模块和子程序)之间的层次结构与调用关系。

产品结构设计说明书汇编

产品结构设计说明书 姓名:杨宇欣 学号:51301081029 专业:13工业设计 学院:蚌埠学院 完成日期:2015/12/28

目录 一、椅子相关资料 二、椅子草图 三、椅子的基本功能 四、椅子连接结构—榫连接 五、椅子效果图

椅子的结构 一、椅子的相关资料 椅子的品牌 目前,市场上著名的椅子的品牌有:黑白调、卡弗特、八九间、木优、耐实、品成等。这些品牌的椅子都各有千秋。 椅子的材质 按照椅子的材质分为:实木椅、钢木椅、曲木椅、铝合金椅、金属椅、藤椅、塑料椅、玻璃钢椅、亚克力椅、板式椅、杂木椅、宝宝餐椅和圈椅等;按功能可分为中餐椅,西餐椅,咖啡椅,快餐椅,酒吧椅,办公椅等。每款不同功能的椅子都在空间中发挥其不同的作用。 椅子的进化史 其实,在中国古代,人们最开始是没有椅子可坐的,都是席地而坐。所谓的席地而坐,就是在地上铺上筵,再在筵上垫上席,人们就跪坐在席子上。直到东汉初年,胡床由西域少数名族传入中原,这时才有了椅子的形象。尽管当时“胡床”已经具备了椅子、凳子的形状,但并没有椅或者凳的称谓。到了唐明皇时期,带靠背的胡床出现,五代至宋,渐渐地人们不再称胡床为胡床,改为交椅,而且此时椅子的形式开始多起来,还出现了扶手椅、圈椅等,“椅”也才开始有了“椅子”的含义。直到现在,椅子的发展变得愈加的多种多样,出现了各种款式,各种材料的椅子。

二、椅子草图

三、椅子的基本功能 椅子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坐具。椅子的形式多样,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等。,纵观20世纪以来,,一张成功的椅子设计总是与制造的质量和使用功能紧密围绕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个设计师通过一张椅子的创作同时也在演绎着椅子本身的特殊的需求和功能. 在实用设计的层面上,一把椅子的设计与创造要与人们心理与生理产生联系,以及要考虑到座椅的造型和材质.与此同时,还必须联系到使用者在知识、情感、美学、文化等精神层面上的特殊需要.在另一方面,就是设计与制造、工艺、结构之间的基本联系. 坐面旋转时,办公椅的支撑部分一般有两种,五爪轮或者是钢管支撑.后者不可移动,前者不但可轻易在平面移动,自身更可以360度旋转,,方便办公室内前后左右交流的需要. 在靠背倾仰时,不同座椅面的倾角会导致不同的椎间盘内压力及背部肌肉负荷.因此在一部分的办公椅的设计中,运用到了倾仰技术,即座椅可向后倾仰一定角度,从而减缓脊椎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在靠背倾仰锁定时,倾仰又分为不可锁定与可锁定两种.倾仰锁定可以让您的座椅固定倾仰角度,避免过仰造成的后翻或者其他伤害. 座椅的扶手支撑了我们肘部的重量,可调节高低的扶手升降功能,让座椅的扶手部分更贴合因人而异的高度要求,让办公椅的舒适度更高. 可旋转扶手可依据手肘的向内或向外摆放习惯调节扶手托把处的角度,贴合个人习惯,让您感觉轻松. 腰垫起到的作用就如同平时我们所用的靠垫,它托起了我们在坐下时下陷的腰部,使腰部受到的压力得以缓解,而且腰垫与座椅一体式可调节的设计,让我们更多地体验设计的人性化. 一张椅子在外表上看来是在制造一个实用的座具,其中也包含着其它的目的和风格上的考虑;从广义上看来,椅子的设计还涵盖了不同的意识观念、制造的方式和经济学理论等更深远的范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一张椅子,从设计师到制造商都必须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实用功能是椅子的最终目的.所以无论是腰垫或是扶手体现的都是我们最的实现. 办公椅原本是一件给人们带来舒适的家具,而伴随着办公生活的需要,办公椅被赋予了身份的象征,办公座椅根据不同的使用者变更出了不同的样式。.办公椅的款式多种多样,并且不断地在功能与造型上有许多的创新设计.我们需要根据来选择座椅,不论哪种款式,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更好的办公.办公座椅展现了职场之中的睿智,为办公生活聚集了更多的舒适与人气.

软件系统架构说明书

[产品型号产品名称] [部件型号名称(可选)] 软件系统架构说明书 共3页 XXXXXX公司

文件审批: 文件修改记录:

目录 1概述 (1) 1.1简述 (1) 1.2目的 (1) 1.3范围 (1) 1.4定义与缩略语清单 (1) 1.5参考文档及资料 (1) 2构架目标和约束 (1) 3用例视图 (1) 3.1用例实现 (1) 4逻辑视图 (2) 4.1概述 (2) 4.2在构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设计包 (2) 5进程视图 (2) 6部署视图 (2) 7实施视图 (2) 7.1概述 (2) 7.2层 (2) 8数据视图(可选) (2) 9大小和性能 (2) 10质量 (3)

[产品型号产品名称]软件系统架构说明书 1 概述 1.1 简述 本小节应说明此软件构架文档中其他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并解释此软件构架文档的组织方式。 软件构架文档的简介应提供整个软件构架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软件构架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引用和概述。 1.2 目的 此文档从构架方面对系统进行综合概述,其中使用了大量不同的构架视图来描述系统的各个不同方面。它用于记录并表述已在构架方面对系统作出的重要决策。 [本节定义此软件构架文档在整个项目文档中的作用或目的,并对此文档的结构进行简要说明。应确定此文档的特定读者,并指出他们应该如何使用此文档。] 1.3 范围 简要说明此软件构架文档适用的对象;此文档所影响的对象。 1.4 定义与缩略语清单 [本小节应提供正确理解此软件构架文档所需的全部术语、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的定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引用项目词汇表来提供。]。 1.5 参考文档及资料 如公司文档、参考文献、文章、标准等。 本小节应完整地列出此软件构架文档中其他部分所引用的任何文档。每个文档应标有标题、报告号(如果适用)、日期和发布组织。列出可从中获取这些引用的来源。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引用附录或其他文档来提供。 2 构架目标和约束 本节说明对构架具有某种重要影响的软件需求和目标,例如,安全性、保密性、市售产品的使用、可移植性、发布和重新使用。它还要记录可能适用的特殊约束:设计与实施策略、开发工具、团队结构、时间表、旧代码等。 3 用例视图 本节列出用例模型中的一些用例或场景,这些用例或场景应体现最终系统中重要的、核心的功能;或在构架方面的涉及范围很广(使用了许多构架元素);或强调或阐明了构架的某一具体的细微之处。 3.1 用例实现 本节通过几个精选的用例(场景)实现来阐述软件的实际工作方式,并解释不同的设计模型元素如何促成其功能的实现。

结构设计基本流程

一、结构设计的内容和基本流程 结构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1.合理的体系选型与结构布置 正确的结构计算与内力分析2.3.周密合理的细部设计与构造 。三方面互为呼应,缺一不可 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 各阶段结构设计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二、1.方案设计阶段 1)目标确定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可行性,柱、墙、梁的大体布置,以便建筑专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形成一个各专业都可行、大体合理的建筑方案。2)内容: a.结构选型 结构体系及结构材料的确定,如混凝土结构几大体系(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框架—筒体、 筒中筒等)、混合结构、钢结构以及个别构件采用组合构件,等等。结构分缝b.如建筑群或体型复杂的单体建筑,需要考虑是否分缝,并确定防震缝的宽度。结构布置c.柱墙布置及楼面梁板布置。主要确定构件支承和传力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d.结构估算 根据工程设计经验采用手算估计主要柱、墙、梁的间距、尺寸,或构建概念模型进行估算。.2.初步设计阶段 目标在方案设计阶段成果的基础上调整、细化,以确定结构布置和构件截面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以 此作为施工图设计实施的依据。 2)内容 ①计算程序的选择(如需要); ②结构各部位抗震等级的确定; ③计算参数选择(设计地震动参数、场地类别、周期折减系数、剪力调整系数、地震调整系数,梁 端弯矩调整系数、梁跨中弯矩放大系数、基本风压、梁刚度放大系数、扭矩折减系数、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地震作用方向、振型组合、偶然偏心等); ④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材类别; ⑤荷载取值(包括隔墙的密度和厚度); 为楼层数);,n9n15,多层取3n,大底盘多塔楼时取≥⑥振型数的取值(平扭耦连时取≥⑦结构嵌固端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