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物理分组实验一览表
高中物理实验项目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项目大全**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高中物理实验项目大全,旨在帮助学生和教师选择适合的实验项目,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实验项目列表**以下是一些适合高中物理实验的项目:1. 简单机械实验:- 斜面实验:测量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加速度。
- 杠杆实验:研究杠杆原理,测量杠杆的平衡点和力的乘积。
- 交织轮实验:通过观察不同轮的直径和力的关系,研究力矩和转动力学。
2. 热学实验:- 热膨胀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受热后的膨胀情况,研究热膨胀原理。
- 定压比热容实验:测量物质的定压比热容,了解物质的热性质。
- 太阳能实验:通过太阳能收集器转化太阳能为热能,并用于加热水或产生电力。
3. 电学实验:- 串联电阻实验:测量不同电阻在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
- 并联电阻实验:测量不同电阻在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
- 电磁感应实验:通过改变磁场强度和导线位置,观察感应电流的产生。
4. 光学实验:- 反射实验:通过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验证反射定律。
- 折射实验:通过观察光在不同透明介质中的折射现象,验证折射定律。
- 凸透镜成像实验:通过放置物体和屏幕,观察凸透镜成像特点。
5. 声学实验:- 谐振共鸣实验:通过调整管内气柱长度,观察共鸣现象,了解声波传播的特性。
- 音叉实验:通过激发音叉并观察其产生的声音,了解声音的频率和共振现象。
- 听筒实验:研究声音在大气中的传播原理,观察听筒中声音的变化。
以上仅是一些示例实验项目,高中物理实验项目还有很多其他选择,希望这份实验项目大全能给学生和教师带来帮助和启示。
**结论**高中物理实验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适合的实验项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本文提供了一份高中物理实验项目大全,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希望这些实验项目能够促进学生的兴趣和对物理学的深入研究。
高中物理新分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目的:1. 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细绳3. 坐标纸4. 直尺5. 白纸6. 铅笔实验原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力的过程,而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在力学中,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即,若有两个共点的力F1和F2,它们合成的力F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表示,即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对角线F即为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实验步骤:1. 将细绳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系上弹簧测力计。
2. 将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出,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3. 在细绳的另一端再系上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出相同的角度,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
4. 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标记在坐标纸上,并画出两个力的方向。
5. 以F1和F2为邻边,在坐标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
6. 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延长,使其与坐标纸边缘相交,标记交点为O。
7. 用直尺连接F1和O点,再连接F2和O点,画出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
8. 用直尺连接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和F1、F2的方向,形成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
9. 将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延长,使其与坐标纸边缘相交,标记交点为P。
10. 用直尺连接F1和P点,再连接F2和P点,画出两个力的分解力的方向。
11. 用直尺连接两个力的分解力的方向和F1、F2的方向,形成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
12. 将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延长,使其与坐标纸边缘相交,标记交点为Q。
13. 用直尺连接F1和Q点,再连接F2和Q点,画出两个力的分解力的方向。
14. 将F1、F2的分解力的方向与F1、F2的方向分别画成箭头,并标注力的大小。
实验结果:1.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2.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两个力的分解力的方向和大小。
中学物理(高中)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目录征...

年级 高 中 物 理 必 修 2
年级
高 中 物 理 必 修 1
附件1: 中学物理(高中)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目录征求意见稿 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版) 序号 实验名称(演示实验) 页码 1 牛顿管实验 P43 2 演示物体微小形变 P55 3 演示最大静摩擦力 P57 序号 1 2 3 4 5 6 序号 1 2 3 4 序号 1 2 3 4 实验名称(分组实验)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页码 P19 P31 P43 P62 P71 P80 高中物理必修2(人教版) 实验名称(演示实验) 页码 演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P2 演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P3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P4 观察小球能摆多高? P69 实验名称(分组实验) 页码 研究平抛运动 P11 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P20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P64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P73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必做实验有哪些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必做实验有哪些?
1 长度的测量
2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3 探究弹力和弹簧深长的关系
4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5 验证动量守恒
6 研究平抛运动
7 验证机械能守恒
8 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9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
10 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11 测定金属电阻率
12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13 电流表改装电压表
14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池内阻和电动势
15 用多用电表探测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16 练习使用示波器
17 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18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9 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高中化学22个必做的实验内容
必修1
1.萃取与分液
2.离子的检验(Cl-、Ag+、SO42-、CO32-、NH4+、Fe3+)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4.钠的性质
5.氢氧化铝的两性
6.铁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7.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8.氨及铵盐的性质
9.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必修2
10.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1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1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4.乙醇的主要性质
15.乙酸乙酯的制取和乙酸乙酯(或油脂)的水解
16.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
化学反应原理
17.电解池工作原理
18.温度、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9.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0.中和滴定
21.FeCl3(或SnCl2)水解的促进或抑制
22.沉淀的转化
福建省高中化学新课程学生必做实验。
高中物理课程学生分组实验目录

高中物理课程学生分组实验目录1.长度的测量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5.验证动量守恒定律6.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8.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9.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0.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1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12.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13.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14.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5.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16.练习使用示波器17.传感器的简单应用18.测定玻璃的折射率19.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一、长度的测量[实验目的]:(1) 练习使用游标卡尺.(2) 掌握各种游标卡尺的准确度.(3) 学会用游标卡尺测量及读数.[实验原理]:1、游标卡尺的构造如图所示。
2、读数原理:如右表。
3、测量范围:一般最多可以测量十几个厘米的长度。
[实验器材]:刻度尺、游标卡尺、金属管、小量筒.[实验步骤]:一、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刻度尺又称米尺,常用米尺的最小刻度为lmm,量程不等。
1、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刻度线紧贴被测物,眼睛正对刻度线读数,以避免视差。
(2)为防止因端头磨损而产生误差,常选择某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测量的长度等于被测物体的两个端点在刻度尺上的读数之差。
(3)毫米以下的数值靠自测估读一位,估读最小刻度值的1/10。
(4)测量精度要求高时,要进行重复测量后取平均值。
可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或一张白纸的厚度。
二、练习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1) 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管的长度,每次测量后让金属管绕轴转过约45°再测量下一次,共测量四次.(2) 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管的外径和内径. 测量时先在管的一端测量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外径和内径,再在管的另一端测量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外径和内径,得到外径和内径的四组测量值.(3)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量筒的深度,每次测量后,让小量筒绕轴转过约90°再测量下一次,共测量四次. [ 注意事项](1) 分清游标卡尺的准确度是多少?(2) 读数时应使视线与尺垂直,避免产生误差.(3) 读数时可应用下列公式方法进行: 测量值=主尺读数 + 游标尺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格数×准确度,单位是“mm”,准确度等于主尺最小分度的长度除以游标尺刻度的格数.(4) 在“主尺读数”时一定要读游标零刻度线左边最近的主尺刻度线的值.(5) 游标卡尺的读数不做有效数字要求.[误差分析](1) 当游标卡尺的测量爪合在一起时,游标尺的零刻线与主尺的零刻线重合时,游标卡尺不存在零误差,可以直接进行测量;当游标卡尺的测量爪合在一起时,游标尺的零刻线与主尺的零刻线不重合时,游标卡尺存在零误差,测量、读数的方法依旧,但最后的数据在处理时要考虑零误差的影响.(2) 当游标卡尺的测量爪合在一起时,游标尺的零刻线在主尺零刻线的右侧,则用读数的方法读出零误差,用最终的读数减去零误差.(3) 当游标卡尺的测量爪合在一起时,游标尺的零刻线在主尺零刻线的左侧,则用读数的方法读出此时的零误差,最后的数据等于最终的读数消去零误差加△L.【实验训练题】1、某人用最小刻度为 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测量的结果为5.60 cm,若以米为单位,结果应记为 m或µm。
高中物理实验一览表

2
选修3-5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1.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2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参考案例一);3.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参考案例二);4.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参考案例三)
反冲现象
2
2
7月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阴极射线
1
7月
4
3月
第六章:
传感器
1.干簧管;2.观察光敏电阻的特性;3.观察热敏电阻的特性;4.观察霍尔元件电压随时间变化; 5.日常灯启动器的双金属片随温度的变化;6.观察铁氧体受热后的变化;7.用温度传感器观察温度的变化;8.测量光照强度;9.光控开关;10.温度报警器;11.检测发光二极管;12.测试非门;13用示波器观察话筒的工作
曲线运动
1.红蜡块的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2.研究平抛运动
1
1
3月-
4月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无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1.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2.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
2
5月-
7月
选修
3-1
第一章:
静电场
1.静电感应;2.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3.模拟电场线;4..研究空腔导体内表面的电荷;5.静电屏蔽;6.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7.用传感器观察电容的放电过程
10
3
4月
选修
3-4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
1.弹簧振子;2.相位;3.画出振动图像;4.影响单摆振动周期的因素;5.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6.研究受迫振动的频率;7.观察共振现象;
(详细)高中物理分组实验目录及器材清单

(详细)高中物理分组实验目录及器材清单目录1. 实验一:测量物体质量2. 实验二:测量物体体积3. 实验三:测量物体密度4. 实验四: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5. 实验五:测量线性热膨胀系数6. 实验六:测量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实验一:测量物体质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研究物质质量的含义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清单:- 电子天平- 各种物体样品实验二:测量物体体积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研究物体体积的含义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清单:- 容积瓶- 滴水漏筒- 各种物体样品实验三:测量物体密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研究物体密度的含义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清单:- 电子天平- 容积瓶- 滴水漏筒- 各种物体样品实验四: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弹簧的位移和施加的力的关系,研究弹簧的弹性系数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清单:- 弹簧- 弹簧挠度计- 施加力的装置实验五:测量线性热膨胀系数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线性热膨胀的方法,研究物体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清单:- 长尺- 温度计- 各种材料样品实验六:测量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实验目的:通过测量金属材料的电阻和尺寸的关系,研究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清单:- 电流表- 电压表- 各种金属材料样品以上为详细的高中物理分组实验目录及器材清单。
每个实验都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和所需的器材清单,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验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新课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目录

新课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目录一、演示实验目录序号实验内容1瞬时速度的测量2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3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4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5物体的微小形变6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7探究分力与合力的关系8研究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9验证牛顿第一定律10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1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12超重与失重13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14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5摩擦起电16接触起电17感应起电18法拉第圆筒实验19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20观察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过程21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2伏安法测电阻23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截面积的关系24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25电压表内阻的测定26电流表的改装27探究电源输出电压与内电压的关系28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测定29探究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路电阻的关系30门电路31各种磁体的磁感线32直导线切割磁感线33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34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35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36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37楞次定律38自感现象39交流电的产生40交流电的有效值41变压器42观察电感与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43示波器观察交流电波形44光敏电阻的特性45热敏电阻的特性46传感器—干簧管47分子引力48扩散运动49布朗运动50气体的等温变化51气体的等容变化52表面张力53探究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54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55简谐运动的时间位移图像56共振现象57三棱镜对光的折射58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59光的全反射60光的干涉与衍射61薄膜干涉62光电效应现象63光谱管64LC电路中的电磁振荡65阴极射线管二、学生分组实验目录(共16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 内阻 (选修3-1)
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 、导线、开关
9
传感器的应用 (选修3-2)
光控开关实验材料套件(光敏电阻、斯密特触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个实验的基本原理。(2)通过实验,加深对传感器作用的体会,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发器、发光二极管、变阻器、定值电阻)、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动手能力,体会传感器在实际中的应用。 度报警器实验材料套件(热敏电阻、斯密特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通过动手组装和调试,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态 发器、蜂鸣器、变阻器)、集成电路实验板、 度。 电源、导线
会宁四中 实验器材
7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选修3-1)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多用电表的性能,知道多用电表的原理。(2)掌握电阻档(欧姆表)的原理,即利用闭合 电路欧姆定律方法测量电阻的阻值。(3)学会应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 多用电表、小灯泡及灯座、低压直流电源、开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欧姆表原理的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应用多用电表测 关、导线、二极管 量电阻和电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多用电表进行一定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和实验方法。(2)学习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电路和选择仪器,开阔思路,激发兴趣。养成规范操作实验并能科学、合理地处理数据的习 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实验手段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程序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 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学生电 源、导线、纸带、复写纸、刻度尺、坐标纸.
2
1.知识与技能:(1)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2)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2.过程与方法:(1)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2)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 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 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复写纸、导线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 、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绳、钩码 的变化规律(必修1) 确性与逻辑性。(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 、刻度尺、坐标纸。 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 量的关系(必修1)
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2)通过实验探究加 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1)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2)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2)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和创新精神。
新课标高中物理分组实验一览表
编号 实验课题 实验目标
会宁四中 实验器材
1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必修1)
1.知识与技能:⑴掌握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⑵掌握对纸带上记录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⑶能测定 平均速度,画出v-t图象,通过图象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过程与方法:(1)掌握建立图像的一般规律,了解用图像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2)掌握在极短的时间内物体的瞬时 速度近似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这一近似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验态度。⑵培养学生尊重原始测量数据这一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
10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 波长(选修3-4)
1.知识与技能:(1)掌握明条纹(或暗条纹)间距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2)观察双缝干涉图样,掌握实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处理“故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宏观量测量微观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物理方法的教育。
双缝干涉实验仪、学生电源、导线、刻度尺
11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选修3-5)
1.知识与技能:(1)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2)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 、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气垫导轨(导轨、滑块、挡光条、光电门)、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 源、数字计时器、学生天平、碰撞实验器、白 确性与逻辑性。(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 纸、复印纸、刻度尺。 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平抛运动实验器、白纸、复写纸.
5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 关系(必修2)
长木板、橡皮筋、小车、砝码、低压交流电源 、电火花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 坐标纸
6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必修2)
重物、打点计时器、纸带、交流电源、 Nhomakorabea架台 、夹子、天平、毫米刻度尺
新课标高中物理分组实验一览表
编号 实验课题 实验目标
小车,钩码,小桶,砂,细线,一端附有定 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 电源,导线两根,纸带,托盘天平及砝码,米 尺。
4
研究平抛运动(必修 2)
1.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运动特点。(2)掌握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 2.过程与方法:探究过程,体会平抛运动在竖直和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平抛运动的轨迹,体会实验的步骤和艰辛。 1.知识与技能:(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2)学习利用物理图像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 化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相关量变化的关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和物理学的研 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 学理念。 1.知识与技能:(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用纸带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