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松监测仪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TOF使用

TOF使用
肌松监测仪使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速度监测仪基本原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速度和加速度 的乘积 公式为f=ma 因质量不变,力的变化与加速度成正比,即 加速度可以反映力的变化
电刺激的类型和方式
单次颤搐刺激 四个成串刺激 强直刺激 强直刺激后计数 双短强直刺激
TOF(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
频率2Hz,每0.5s1次的4个超强刺激,波宽 0.2-0.3ms,每组刺激是2s,两个刺激间相 隔13s 在给肌松药前测定对照值,4次反应颤搐 幅度相同,即TOF(T4/T1)=1.0 没有对照值,也可直接用于非去极化阻滞 的监测
TOF肌松监测基本操作方法
电极放置
刺激尺神经并在拇内收肌监测加速度常被作为 常规监测应用 远端电极置于尺侧腕屈肌桡侧缘与手腕屈线近 侧缘的交点,近侧电极可置于远侧电极2-3cm 处 电极置放必须避免直接刺激肌肉 将2枚电极放置在预计的尺神经位置的两侧, 可以减小因对神经位置判断失误所造成的影响
电池耗尽 电极或刺激回路断开 皮肤电阻过高 皮肤温度低于32度或温敏探头脱落 换能器信号不稳定或过低(常出现在校 准状态) 在刺激未停止前如触及刺激电极,会影 响监测效果
谢谢!
TOF功能的使用
屏幕闪烁TOF时即可开始进行TOF监测 机器每15s给予一次TOF刺激 深度阻滞时,可以使用Slow TOF功能, 即每2min给予一次TOF刺激 如果4个反应都存在,且都大于3%,屏 幕显示TOF率 如果T4小于对照值的3%,屏幕显示出现 的反应数
机器报警或暂停工作的可能原因
换能器位置
换能器应置放在拇指最平坦处 换能器导线应当固定在不受肌肉收缩影 响,并且不妨碍拇指移动的位置上 换能器必须垂直于移动方向 换能器置于拇指越远端,其加速度信号 越强,此效应可以用于调节信号强弱

术中肌松监测

术中肌松监测

禁用或慎用新斯的明
• 哮喘 • 心律失常(尤其是传导阻滞) • 心脏术后或心肌缺血 • 机械性肠梗阻或尿路感染、闭塞. • 孕妇
肌松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 呼吸肌 与非呼吸肌 对肌松药的敏感性不同 , 肌松药在呼吸肌和非呼吸肌的起效时间以 及作用时效有所区别。肌松阻滞深度为咽 喉肌 > 拇内收肌 > 膈肌,肌松起效时间上 膈肌和喉肌明显比拇内收肌短。
全身麻醉的三大要素
• 意识消失 • 麻醉镇痛减轻应激 • 肌肉松弛
一、应用肌松药的目的
1.肌松药是全麻的重要辅助用药,用于全麻诱导时气管插管 或维持全麻时肌松,避免深麻醉带来的危害。
2.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时用肌松药来消除自主呼吸对呼吸机的 拮抗。
3.用于治疗痉挛性疾病。 4.在电休克治疗时用其控制肌张力和减少肌强烈收缩引起的
单次肌颤搐刺激(SS)
SS的作用 1. 测定起效时间,决定插管时机,SS<10% 2. 决定追加肌松药,腹部手术,SS<10% 3. 决定肌松药拮抗时机,SS=25%
SS的缺点
1. 在使用肌松药以前需要设定参照值 2. 不能区分阻滞的性质 3. 无法评价残余肌松 4. 敏感性差
强直刺激(TS)
鉴别阻滞性质及程度 强直刺激后有无易化及衰减(去极化/非
不同肌群对肌松药的敏感性不同

对肌松药敏感性上呼吸道肌群来自骸骨舌骨肌咽肌阻滞深度
非呼吸肌 拇内收肌
肌松作用消退


呼吸肌 膈肌

肌松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 因此 ,临床上不能仅以拇内收肌的功能恢复来判断 呼吸肌功能的恢复。而且影响呼吸功能恢复的因素很多, 残余肌松只是其中之一,应结合临床表现加以判断

肌松仪操作手册

肌松仪操作手册

1.序言1.1 概要监测神经肌肉阻滞剂(NMBAs)的效果可以用几种方式来完成。

最经常使用的方法是用周围神经刺激器进行临床评估。

虽然技术简单,但缺乏准确度,因为它监测反应是主观性。

在神经肌肉麻痹的程度上,能够通过测量某一肌肉的收缩力(机械刺激描记法)获得正确和客观的信息。

然而,仪器的应用是相当庞大和困难的,因为在普通外科期间需要精确的设置程序和对运动的灵敏度。

测量力量的一个好的选择是加速度的测量(加速度描记法)。

按照牛顿第二定律,力量等于物体质量加速度时间(F=M x a),肌肉的加速度在加速度描记法和机械刺激描记法之间呈线性关系。

1.2 准备使用TOF-Watch是通过加速度描记法,在外科和ICU期间用来监测神经肌肉的传导的仪器。

它还可用做周围神经刺激器。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神经支配区域的麻醉。

它只限于经过专门训练的医务人员操作。

在操作前请参考第十二章的警告。

1.3 运输和保管2.快速使用2.1 监测患者的肌肉松弛在监测仪的设置菜单中,刺激强度按照当地习惯来选择,通过使用开关用mA(缺省设置)或uC显示在屏幕上。

作为缺省设置,刺激电流设置为50mA。

1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电极,用胶布把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拇指上。

2按压按扭(1)持续1秒钟打开监测仪。

3注射诱导药物。

4当患者充分镇静后,按压按扭(22)进行自动校对。

5按压按扭(3)重复进行TOF刺激。

监测仪现在已经可以进一步监测神经肌肉的传导。

在外科肌肉松弛期间,能够连续监测评估是否需要追加肌肉松弛药物或在恢复期使用拮抗药物。

2.2监测患者的箭毒化残余作用。

在已经(肌肉)松弛的患者身上,监测仪的设置通常是自动进行的,由于仪器内部获得的衰减导致不正确的结果。

请使用下列步骤:1 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电极,用胶布把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拇指上。

2按压按扭(1)持续1秒钟打开监测仪。

3刺激强度可以通过按压(21)或(23)按扭手动调节。

4按压按扭(3)。

由于没有对照确定抽搐高度,在病人的恢复期仅仅产生TOF率信息并没有单抽搐测量。

麻醉设备学第六章 肌松监测仪器

麻醉设备学第六章 肌松监测仪器

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案课程名称麻醉设备学院系部麻醉系教研室麻醉学教研室教师姓名尹世平职称教授授课时间2014年 2 月 16日至7月 30日南昌大学医学院教务办说明一、教案基本内容1、首页:包括课程名称、授课题目、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教学主要内容、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媒体与教具。

2、续页:包括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时间安排,即教学详细内容、讲述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图表、媒体和教具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各讲述部分的具体时间安排等。

3、尾页:包括课堂设问、教学小结、复习思考题与作业题、教研室(科室)主任意见、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

二、教案书写要求1、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

2、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突出重点,明确难点。

4、图表规范、简洁。

5、书写工整,层次清楚,项目齐全,详略得当。

2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案第1 页总4页(首页)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案4第2页总4页(续页)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案6第2页总4页(续页)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案第4页总4页(尾页)南昌大学医学院讲稿第六章肌松监测仪器一、概述1、肌松效应监测:临床麻醉病人使用肌松药后,对神经肌肉阻滞性质和效能的监测。

2、肌松监测的意义:(1)保证良好的肌松效果(2)准确掌握肌松药应用后的恢复(3)防止残余肌松药的呼吸抑制作用3、肌松监测的基本原理:采用电刺激运动神经,使其所支配部位的肌肉产生收缩与肌电反应,通过传感元件检测此反应,经过放大和分析处理,其结果即表示神经肌肉阻滞程度。

4、肌松监测仪的分类:(1)肌肉机械收缩力型肌松自动监测仪(MMG):直接或间接检测肌肉收缩力。

(2)EMG型肌松监测仪:检测诱发肌肉复合动作电位。

第一节EMG型肌松监测仪一、EMG型肌松自动监测仪的基本结构:1、刺激器2、刺激电极3、测量电极4、放大器5、CPU处理元件6、显示器7、打印机8、电源二、微处理器处理信号的两种方式:81、检测每个诱发电位信号振幅高度2、检测每个诱发电位信号的积分面积:更稳定、抗干扰能力更强三、刺激电极与测量电极的分类:1、表面电极:导电橡胶电极,可重复使用2、针型电极:一次性预涂导电膏型氯化银电极(使用广泛)四、刺激部位的选择:1、腕部、肘部尺神经2、腕部正中神经、胫后神经、腓神经、面部运动神经第1 页总5页南昌大学医学院讲稿五、电极安放时的注意事项:电极间最佳距离为2cm(<2cm时电极间易互相干扰>3cm不易获得超强刺激电流与100%参照值)。

肌松临测操作步骤

肌松临测操作步骤

A组: 麻醉诱导及持续输注均应用顺式阿曲库铵B组: 麻醉诱导及持续输注均应用罗库溴铵C组: 麻醉诱导应用罗库溴铵,持续输注应用顺式阿曲库铵(所有患者均不给予麻醉前用药)——入室——连接监护设备:TOF-Watch(设置刺激参数刺激方式为连续TOF监测,频率为2Hz,每个TOF刺激间隔15s)、ECG、无创血压、SpO2、鼻咽温度、Narcotrend 脑电意识深度监测仪【——开放静脉通道】——诱导:丙泊酚1.5~2.5mg/kg麻醉性镇痛药(如瑞芬太尼、舒芬太尼5.0μg/kg或芬太尼)——麻醉诱导后,Narcotrend麻醉深度指数达45~60时,未固定手部前给予50Hz,50mA的强直刺激(5s)——3min后,固定前臂及手部、拇指,长按Cal键行Cal 2进行校准——校准成功后长按TOF键行连续TOF监测(第一个肌颤搐反应(T1)稳定在100±10,TOFr100±10%,并维持3min视为稳定)(手动增益调整、重新固定、再次校准或适当加深麻醉)——诱导肌松:3倍ED95(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罗库溴铵0.9mg/kg)——纯氧正压面罩通气——当T1=0时,给予气管插管——维持:丙泊酚每小时4~12mg/kg瑞芬太尼0.1~1ug/(kg.min)-1肌松:当T1开始恢复时,开始持续输注,初始输注速率为A组和C组CISA 0.1mg/kg/h, B组ROCU 0.6mg/kg/h。

(每隔5min以初始速率10%的幅度调节输注速率,使T1维持在0-10%之间,30min.记录调整期需要调整的次数)——每隔1h行血气分析、血糖监测,根据血气、血糖结果进行相应纠正。

——预期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输注肌松药。

——手术结束后,麻醉医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拔除气管导管,送PICU。

——离开复苏室。

记录时间点:CAL 2诱导给肌松开始持续泵注肌松(T1开始出现)停肌松(停止输注肌松药30min、40min、50min、60min)气管插管第一刀切皮第一针缝合开始气腹时间最后一针缝合(筋膜)最后一针缝合皮肤手术室拔管出手术室进入复苏室实际离开复苏室***记录生命体征***?进入稳定期后,每隔0.5h行PTC监测,进一步了解其阻滞深度,记录PTC值●进入稳定期后,每隔0.5h行PTC监测,进一步了解其阻滞深度,记录PTC值●肌松停止输注即刻●停止输注肌松药20min●停止输注肌松药30min●停止输注肌松药40min●停止输注肌松药50min●停止输注肌松药60min(若TOFr仍小于0.9)●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0分钟(如果患者仍然在手术室)。

肌松监测仪的使用流程

肌松监测仪的使用流程

肌松监测仪的使用流程英文回答:Preparation:1. Gather necessary equipment: electromyography (EMG) electrodes, nerve stimulator, isolette or warmer, and suction.2. Calibrate the monitor according to manufacturer's instructions.3. Prepare the patient: remove clothing or dressings from the surgical site and clean the skin with an antiseptic solution.Application of EMG Electrodes:1. Choose an appropriate electrode placement site, typically on the patient's forehead or zygomatic arch.2. Attach the EMG electrodes to the skin using appropriate adhesive.3. Ensure that the electrodes are securely attached and making good contact with the skin.Nerve Stimulation and Train-of-Four (TOF) Test:1. Place the nerve stimulator electrodes on the ulnar nerve at the wrist or elbow.2. Adjust the stimulation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to elicit a visible twitch in the thumb.3. Perform a TOF test by applying four consecutive 0.2-millisecond pulses at 2 Hz.4. Count the number of evoked twitches and record the TOF ratio (T4/T1).Interpretation of Neuromuscular Blockade:T4/T1 ratio of 100%: complete blockade; no spontaneous or stimulated muscle activity.T4/T1 ratio of 75-99%: moderate to deep blockade; weak spontaneous or stimulated muscle activity.T4/T1 ratio of 50-74%: moderate blockade; spontaneous muscle activity may be present with stimulated muscle activity.T4/T1 ratio of 25-49%: mild blockade; spontaneous muscle activity may be present with or without stimulated muscle activity.T4/T1 ratio of 0-24%: no blockade; spontaneous and stimulated muscle activity present.Monitoring During Surgery:1. Continuously monitor the EMG signal and T4/T1 ratio.2. Administer neuromuscular blocking agents as needed to maintain the desired level of blockade.3. Observe the patient for any signs of inadequate or excessive blockade.Recovery from Neuromuscular Blockade:1. Monitor the T4/T1 ratio until it reaches the desired level for extubation or discontinuation of surgical stimulation.2. Administer a reversal agent, such as neostigmine or pyridostigmine, as indicated.3. Observe the patient for signs of reversed neuromuscular blockade and any residual effects.中文回答:肌松监测仪使用方法。

第十一章肌松监测仪器

第十一章肌松监测仪器

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案课程名称麻醉设备学院系部麻醉系教研室麻醉学教研室教师姓名罗佛全职称副教授授课时间2009年 2 月 16日至7月 30日南昌大学医学院教务办说明一、教案基本内容1、首页:包括课程名称、授课题目、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教学主要内容、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媒体与教具。

2、续页:包括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时间安排,即教学详细内容、讲述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图表、媒体和教具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各讲述部分的具体时间安排等。

3、尾页:包括课堂设问、教学小结、复习思考题与作业题、教研室(科室)主任意见、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

二、教案书写要求1、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

2、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突出重点,明确难点。

4、图表规范、简洁。

5、书写工整,层次清楚,项目齐全,详略得当。

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案第1 页总4页(首页)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案第2页总4页(续页)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案第2页总4页(续页)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案第4页总4页(尾页)南昌大学医学院讲稿第十一章肌松监测仪器一、概述1、肌松效应监测:临床麻醉病人使用肌松药后,对神经肌肉阻滞性质和效能的监测。

2、肌松监测的意义:(1)保证良好的肌松效果(2)准确掌握肌松药应用后的恢复(3)防止残余肌松药的呼吸抑制作用3、肌松监测的基本原理:采用电刺激运动神经,使其所支配部位的肌肉产生收缩与肌电反应,通过传感元件检测此反应,经过放大和分析处理,其结果即表示神经肌肉阻滞程度。

4、肌松监测仪的分类:(1)肌肉机械收缩力型肌松自动监测仪(MMG):直接或间接检测肌肉收缩力。

(2)EMG型肌松监测仪:检测诱发肌肉复合动作电位。

第一节EMG型肌松监测仪一、EMG型肌松自动监测仪的基本结构:1、刺激器2、刺激电极3、测量电极4、放大器5、CPU处理元件6、显示器7、打印机8、电源二、微处理器处理信号的两种方式:1、检测每个诱发电位信号振幅高度2、检测每个诱发电位信号的积分面积:更稳定、抗干扰能力更强三、刺激电极与测量电极的分类:1、表面电极:导电橡胶电极,可重复使用2、针型电极:一次性预涂导电膏型氯化银电极(使用广泛)四、刺激部位的选择:1、腕部、肘部尺神经2、腕部正中神经、胫后神经、腓神经、面部运动神经第1 页总5页南昌大学医学院讲稿五、电极安放时的注意事项:电极间最佳距离为2cm(<2cm时电极间易互相干扰>3cm不易获得超强刺激电流与100%参照值)。

麻醉设备学第六章肌松监测仪器

麻醉设备学第六章肌松监测仪器

第三节 MMG型肌松自动监测仪
整理课件
一、直接监测MMG型肌松监测仪
直接检测肌肉收缩力大小来判断神经肌 肉的松弛程度
通常以应变电阻作肌力传感器,固定在 被测肢端
肌肉收缩力作用于应变电阻,其电阻值 随收缩力的大小发生相应的改变
通过惠斯登电桥电路将电阻改变量转换 为电信号
整理课件
直接监测MMG型肌松监测仪
整理课件
第二节 EMG型肌松监测仪
整理课件
EMG型肌松监测
刺激器按需设置刺激方式,输出刺激电流 刺激电流经刺激电极通过人体,使相应的肌肉产生
肌电反应 测量电极拾取肌电反应信号,送往处理系统进行放
大、处理 处理系统可检出每个肌电信号的振幅和面积
整理课件
刺激电极与测量电极
EMG型肌松监测
刺激电极与测量电极有两类: 表面电极和针型电极。表面电 极放置在皮肤表面;针型电极 放置在皮下,不能直接接触神 经干
应用直接监测MMG型肌松监测仪,易受肢 体移位与自主运动的干扰,需用夹板等器 材将受检肢体固定,使大拇指运动所产生 的力量始终对着应变电阻的长轴
整理课件
二、加速度肌松监测仪
整理课件
加速度肌松监测仪
间接检测肌肉收缩力大小来判 断神经肌肉的松弛程度
加速度传感器由质量块、压电 陶瓷、基座等组成,和患者拇 指用胶带固定在一起
电刺激参数
整理课件
(三)刺激脉冲参数
电刺激参数
刺激脉冲波形为单向方波 频率从0.1Hz~200Hz 脉冲宽度常用0.2~0.3ms 不同的刺激频率、刺激脉冲数量和时间间
隔组成的刺激脉冲可应用于不同的监测方 法
整理课件
二、电刺激方式
(一)单次颤搐刺激 刺激波为单个方波 每隔10~20s刺激一次 脉冲宽度为0.2ms 超强刺激电流为40~65m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松监测仪操作规范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肌松监测仪(TOF-Watch)操作规程
一、使用科室:麻醉科
二、基本操作程序
A)对于未松弛的病人,其步骤为
正确安装电极和传感器――开启TOF-Watch――调整刺激强
度――注入诱导剂――待病人足够放松后进行校正――进行连续
的四个成串刺激
B)对于已松弛的病人,其步骤为
正确安装电极和传感器――开启TOF-Watch――调整刺激强度――进行连续
的四个成串刺激
注:若用于科学研究,建议采取A步骤。

三、使用注意事项
A) 在确定本仪器的电刺激不会影响起搏器功能之前,不得用于带有
心脏起搏器的病人。

任何其它仪器不得与本仪器的刺激电极相接触。

B) 采用绝缘性材料复盖刺激电极,保证各种电缆不会接触到刺激电极。

C) 每次使用前检查:加速度传感器与刺激电缆的绝缘材料是否完整无损。

D) 刺激方式中止前,不得接触电极。

E)TOF-Watch 肌松监测仪不能在可燃性麻醉药存在的环境中使用。

F) 将患者同时与高频率手术仪器连接可能导致刺激器电极部分燃
烧,可能对刺激器造成破坏。

G) 在密切接近(如1m)短波或微波的治疗仪器中操作,可能产生刺激输出的不稳定性。

H)不得将TOF-Watch 直接放于其它电力仪器之上。

如果必须叠放,用于患者前要观察
TOF-Watch,确保其能正常使用。

I)患有神经损伤。

Bell 氏麻痹、重症肌无力以及其它神经肌肉麻痹疾患的病人对刺激的反应与正常人相比,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
TOF-Watch 监测仪在这些病人中会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反应。

J)刺激电极不得置放在有感染或损伤的部位。

K) TOF-Watch 根据患者条件提供了许多有关肌松的信息。

本仪器监测不能取代迄今为止的任何临床判断或非TOF-Watch 做出的任何
检测。

L) 监测神经肌肉传导或神经肌肉阻断只能使用表面电极。

M) 必须使用有CE 标记的电极。

N) 使用非TOF-Watch 自带的附件、传感器和电缆可能导致电磁适应性能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